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考前密押.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8304122 上传时间:2023-08-15 格式:DOCX 页数:77 大小:216.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考前密押.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考前密押.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考前密押.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考前密押.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7页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考前密押.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7页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考前密押.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7页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考前密押.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7页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考前密押.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7页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考前密押.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7页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考前密押.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7页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考前密押.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7页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考前密押.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7页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考前密押.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7页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考前密押.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7页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考前密押.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7页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考前密押.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7页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考前密押.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7页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考前密押.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7页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考前密押.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7页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考前密押.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7页
亲,该文档总共7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考前密押.docx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考前密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考前密押.docx(7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考前密押.docx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考前密押

国家教师资格考试考前密押试卷

(一)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由学校组织的社会公益活动、兴趣小组和同伴帮扶等课外活动是属于()

A.综合实践活动B.教学计划之内的活动

C.教学计划之外的活动D.社会实践

2.小学生在游戏过程中跌倒,膝盖擦伤并有少量出血,教师应采取的正确的处理方法是()A.用纸巾盖上伤口,打电话给家长B.用清洁水冲洗伤口,盖上消毒纱布

C.用止血带绑在伤口上方,注意保暖D.用冷毛巾敷伤口,立即送医院

3.张老师在教《我爱故乡的杨梅》时,用多媒体播放江南水乡的美景,为学生设计真实、具体、生动的场景,其采用的教学法是()

A.情景教学法B.示范法C.演示法D.现场教学法

4.《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

学校应大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保证小学生每天的锻炼时间为()

A.0.5小时B.1小时C.1.5小时D.2小时

5.从课程论的视角来看,教室座位的安排、图书角的布置都属于()

A.活动课程B.综合课程C.显性课程D.隐性课程

6.下列选项中,属于惩罚的是()

A.小明帮妈妈做家务得到了頰零鼻磊具B.一名学生为了赢得比赛而努力练习

C.心情不好的同学通过运动来调节D.闯红灯的人被留在路口执勤一小时

7.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教育制度是指()

A.国民教育制度B.素敌教廖询度

C.私立教育制度D.学校教育制度

8.如果一个孩子在听了“海因茨偷药”的故事后,认为“海因茨应该去偷药,谁让那个药剂师那么坏,便宜一点不就好了吗”,那么这个孩子所处的道德发展阶段是()

A.前习俗水平B.后习俗水平C.准习俗水平D.习俗水平

9.看见路上的垃圾绕道走开,这种行为是()

A.强化B.惩罚C.逸硅条件作用D.消退

10.巴甫洛夫提出了气质的c沙

A.体液说B.体型渡C.场依存说D.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说

11.由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板书或教师的提问,把要内容进行整理复述,让学生再一次明确本节课学了什么内容。

这是课堂总结()的体现。

A.图表法B.呼应法C.复述法D.比较法

12.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

A.与他人基本相同B.与大家保持一致

C.被他人认可D.被他人赞许

13.下列词语属于数学课程标准中刻画知识技能的目标动词是()

A.经历B.体验C.探索D.掌握

14.学生学习了角之后,再学习锐角、直角和钝角,这种教学利用的迁移是()

A.逆向迁移B.水平迁移C.负迁移D.垂直迁移

15.能否自觉关注()是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

A.情境B.学生C.生存D.自身专业成长

16.身处教育实践第一线的研究者与受过专门训练的科学研究者密切协作,以教育实践中存在的某-嘎磐为研究对象,通过合作研究,再把研究结果应用到自身从事的教育实践中的研究方法是()

A.观察法B.读书法C.文献法D.行动研究法

17.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获得良好的发展。

意思是说()

A.学生在教育活舔屯寒被动的客体

B.教师在教育钠客体

C.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D.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不能起到主导作用的

18.我国古代《论语》中提出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体现了下列哪个教学原则()

A.巩固性原则B.因材施教原则

C.循序渐进原财D.启发性原则

19.在17世纪,对班级授课制给予了系统的理论描述和概括,从而奠定了它的理论基础的教育家是()

A.北欧的尼德兰B.捷克的夸美纽斯

C.法国的斯图谟D.德国的福禄培尔

20.()学习理论学派的学生观,强调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

A.完形一顿悟说B.认知一结构学习论

C.信息加工学习理论D.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21.班级授课制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10分)

 

22.做好心理辅导工作必须遵循什么基本原则?

(10分)

 

23.教学过程有哪些特点?

(10分)

 

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

共40分)

24.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一位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千克的初步认识”时,在用天平来称粉笔时,忘了拆下天平物盘下的胶垫,出现了第一次称一支粉笔为100克,第二次称一支粉笔为10克。

而该老师把两次测量10倍之差向学生解释是天平这种测量工具的误差。

问题:

请评价一下这位老师处理错误的方法。

(20分)

 

25.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有人认为在课堂中,师生保持“零距离接触”,学生回签教师的问颢。

倣效师要求做的事,只要有这种共同活动就是师生互动。

问题:

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

为什么?

(20分)

 

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共有2小题,请任选1小题作答,全部作答只按前1小题计分,40分)

26.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21.5除以10、100、1000各是多少?

用计算器计算,并观察小数点位置的变化情况。

再任意找几个小数,分别除以10、100、1000,观察小数点位置的变化情况。

并在小组里交流。

一个小数除以10、100、1000……只要把这个小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

问题:

(1)根据以上材料,试拟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20分)

(2)根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请进行教学设计。

(20分)

 

27.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珍珠鸟

真好!

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我把它们养在一个竹条编的笼子里。

笼子里有一团干草,那是小乌又舒适又温暖的巢。

有人说,这是一种害怕人的鸟。

我把笼子挂在窗前。

那儿有一盆茂盛的法国吊兰。

我让吊兰的长满绿叶的藤蔓覆盖在乌笼上,珍珠鸟就像躲进幽深的丛林一样安全,从中传出的笛儿般又细又亮的叫声,也就格外轻松自在了。

阳光射进窗来,把吊兰的一串串小叶照得如同碧玉。

小乌的影子就在这中间隐约闪动,看,不完整,有时连笼子也看不出,却见它们可爱的鲜红小嘴儿从绿叶中伸出来。

我很少扒开叶蔓瞧它们,它们便渐渐敢伸出小脑袋瞅瞅我。

我们就这样一点点熟悉了。

雏儿。

我呢?

决不掀开叶片往里看,连添食加水时也不睁大好奇的眼睛去惊动它们。

过不多久,忽然有一个小脑袋从叶间探出来。

正是它们的雏儿!

这个小家伙能轻易地由笼子里钻出身。

瞧,多么像它的母亲:

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只是后背还没有生出珍珠似的圆圆的白点。

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

起先。

这小家伙只在笼子四周活动,随后就在屋里飞来飞去,一会儿落在柜顶上,一会儿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

啄着书背上那些大文豪的名字;一会儿把灯绳撞得来回摇动,跟着又跳到画框上去了。

只要大鸟在笼子里叫一声,它立即飞回笼里去。

我不管它。

就是打开窗子,它最多只在窗框上站一会儿,决不飞出去。

渐渐地。

它胆子大了,有时落在我的书桌上。

它先是离我较远,见我不去伤害它,便一点点挨近,然后蹦到我的杯干上,低下央棄唱苯.再偏过脸瞧瞧我的反应。

我只是微微一笑,依旧写东西,它就放开胆子跑到稿纸上,绕着我的笔尖蹦来蹦去,跳动的小红爪子在纸上发出嚓嚓的响声。

我不动声色地写,默默享受香这小家伙亲近的情意。

这样,它完全放心了。

索性用那涂了蜡似的、角质的小红嘴,“嗒嗒”啄着我颤动的笔尖。

我用手摸一摸它细腻的绒毛,它也不怕,反而友好地啄两下我的手指。

白天,它这样淘气地陪伴我;天色暗下来,它就在父母的再三呼唤中,飞向笼子,扭动滚圆的身子,挤开那些绿叶钻进去。

有一天,我伏案写作时,它居然落到我的肩上。

我手中的笔不觉停了,生怕吓跑它。

过了一会儿,扭头看看,这小家伙竟扒在我的肩头上睡着了,银灰色的眼皮盖住眼睛,小红脚刚好给胸脯上长长的绒毛盖住。

我轻轻抬一抬肩,它没醒,睡得好熟!

还咂咂嘴,难道在做梦?

我笔尖一动,写下一时的感受:

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问题:

(1)请依据上述材料,设计教学目标。

(10分)

(2)请写出本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0分)

(3)根据以上材料讲行教堂沿计(20分)

 

国家教师资格考试考前密押试卷

(二)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教学评价根据评价所运用的方法和标准不同,可分为()和绝对性评价。

A.诊断性评价B.相对性评价

C.对性评价D.标准化测验评价

2.教学反思按照其时效性可分为教学前反思、()、教学后反思。

A.教学中反思B.备课前反思C.备课后反思D.个体反思

3.1878年,()所创办的上海正蒙书院内附设的小班,是近代小学的开端。

A.盛宣怀B.张焕纶C.程庆魁D.王有志

4.赫尔巴特接替了康德在哥尼斯堡大学的教育学教席,并于1806年出版了()这是一本自成体系的教育学著作,它标志着教育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该书分为绪论、教育的一般目的、兴趣之多方面(教学)、品格之道德力量(德育)四个部分。

A.《学记》B.《普通教育学》

C.《民主主义与教育》D.《爱弥儿》

5.()是指在特定时间内同时观测不同的个体来探索其发展状况的研究设计形式。

A.纵向研究B.聚合交叉研究

C.横断研究D.交叉研究

6.在教材编写过程中,课程内容前后反复出现,且后面内容是对前面内容的扩展和深化。

这种教材编排方式是()

A.直线式B.螺旋式C.分科式D.综合式

7.主张课程内容的组织以儿童活动为中心,提倡“做中学”的课程理论是(

A.学科课程论B.活动课程论C.社会课程论D.要素课程论

8.保加利亚学者洛扎诺夫在20世纪60年代创立的一种利用联想、情境、音乐等强化教学效果的方法是()

A.纲要信号教学法B.探究发现教学法

C.暗示教学法D.范例教学法

9.我国古代教育文献《学记》中要求“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提出“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

这体现了教学应遵循()

A.启发性原则B.巩固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

10.教师引导学生选择有针对性的格言、箴言作为座右铭以自励、自律,使其获得教益的德育方法是()

A.说服教育法B.个人修养法C.环境陶冶法D.品德评价法

11.教师对学生个体内部的各个方面进行纵横比较,以判断学生的学习状况的评价属于()

A.绝对性评价B.个体内差异评价

C.甄别评价D.相对评价

 

12.当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有一定的了解和信任。

班级的组织比较健全时,该班集体的发展处于()

A.自主活动阶段B.核心形成阶段

C.组建阶段D.成熟阶段

13.一位新老师把大量的时间花在维持自己与同事、领导的关系上,这表明该老师处于由美国学者福勒与布朗提出的生涯关注理论中的()

A.关注情景阶段B.关注学牛阶爵

C.关注生存阶段D.关注自我感受阶段

14.研究者关注事件,揭示教育现象,采用“课描”的写作手法,以讲故事的方式呈现研究结果。

这种教育研究方法被称为()

A.实验研究B.调查研究C.叙事研究D.行动研究

15.在外部条件大致相同的课堂教学中,每个学生学习的需要和动机不同,对教学的态度和行为也各式各样。

这反映了下列哪种因素对学生身心发展的影响?

()

A.遗传素质B.家庭背景C.社会环境D.个体能动性

16.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行政组织是()

A.共青团B.教导处C.总务处D.班级

17.教育科学研究的起始环节是()

A.选题B.文献检索C.调查研究D.构思与设计

18.个性心理特征是在()的基础上形成的。

A.认知过程B.情感过程

C.意志过程D.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19.在教学的组织形式中,个别教学制最显著的优点是()

A.有利于大面积地培养人才B.有利于统一教学进度和要求

C.有利于系统传授知识D.有利于因材施教

20.小学生因上课专心听讲受到老师表扬而逐步养成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属于()

A.经典性条件反射B.操作性条件反射

C.联结反应D.习惯反应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21.小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有哪些?

(10分)

 

22.简述我国当前学制改革的内容。

(10分)

 

23.为什么说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10分)

 

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24.以下是《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教学片段,阅读并回答问题。

师:

辛弃疾是南宋伟大的爱国词人,你们了解他吗?

生:

(略)

师:

是呀,当时宋朝的大半江山已经被金人占领。

辛弃疾从小就目睹了生活在金兵铁蹄下百姓的血泪艰辛,饱尝了亡国之恨,从小就立志平定中原,收复河山。

二十年呐!

想想看,在这二十年的生活里他的心情会是怎样的?

生:

可能天天以泪洗面,想一死了之,可想到抗金事业没完成,想到老百姓的苦难,又不能死。

师:

痛苦,悲愤呀!

生:

非常难过,可能整天借酒痛骂统治者的无能!

师:

是呀,这又是多么的无奈、苦闷。

在这个时期,辛弃疾写了很多的词,但表现的却是另一番心境与风格。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就是其中一首,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

师:

古人说,品一壶清茶,读一首好词,是人生的一大乐趣。

那怎样才能读出词的乐呢?

不能只满足于字面的意思,还要深入字句里,用我们的想象去感觉,去品味,去推敲,去补充,才会品出词的意境与趣味来。

咱们再读读开头两句,你看到哪些风景……

师:

辛弃疾在江西农村生活的20年里,深深懂得每年庄稼的收成对农民意味着什么,他多么渴望每一年都是个丰收年,多么渴望农民过上好日子!

看,这弥漫着浓郁的稻花香里,响奏着群蛙的叫声里,你听到了吗?

辛弃疾的心也在欢唱着呀,他在为谁欢唱呢?

生:

是在为老百姓!

生:

为即将到来的“丰收年”欢唱!

师:

作者分明是为这预示丰收的场景而欢喜,不直接说出,而是借稻花香、蛙声代自己诉说“丰年”。

你觉得是这样的吗?

(生纷纷点头)真是妙不可言,再来一起读这两句词,读进辛弃疾的心里去!

师:

在江西上饶20年的生活里,表现辛弃疾这种快乐欢喜的词还有很多,那么在江西上饶的闲居生活的快乐是否让辛弃疾忘记了家仇国恨。

呢?

忘记了自己的人生抱负呢?

师(深情引述):

1207年,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辛弃疾僵卧在病榻上,临终之际,他突然用尽了全身力气,大声呼叫着,你知道他最后呼叫的是什么吗?

杀贼!

杀贼!

(CAI出示)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数重山。

(CAI出示)

师:

你看,一轮明月,几阵清风,两三点雨就让辛弃疾欣喜欲狂,辛弃疾的快乐是如此的简单,可他留给历史、留给我们的却是一生的眼泪……

问题:

针对上面的教学片段,评价其优缺点。

(20分)

 

25.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李老师是一位青年教师,工作热情非常高,他对学生的要求十分严格,经常要求学生不要讲脏话;不要乱扔废纸……而这位教师讲课情急时常常“笨猪”“死脑子”不绝于耳。

吸烟后,随手将烟蒂抛在课桌下面……教育后的班级怎么样呢?

虽然李老师没少磨嘴皮子,没少用各种惩罚手段,但是班上说脏话、粗话现象依旧,纸屑杂物随处可见。

李老师百思不得其解。

问题:

(1)请你帮助分析一下,李老师教育的班级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后果?

(10分)

(2)作为班主任,应怎样教育学生才能有良好的效果?

(10分)

 

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共有法小题,请任选1小题作答,全部作答只按前1小题计分,40分)

26.认真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富饶的西沙群岛

西沙群岛是南海上的一群岛屿,是我国的海防前哨。

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

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

有深蓝的,淡青的,绿的,淡绿的,杏黄的。

一块块,一条条,相互交错着。

因为海底高低不平,有山崖,有峡谷,海水有深有浅,从海面看,色彩就不同了。

海底的岩石上长着各种各样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

海参到处都是,在海底懒洋洋地蠕动。

大龙是全身披甲,划过来,划过去,样子挺威武。

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

有的全部布满彩色的条纹;有的头上长着一簇红缨,好看极了;有的周身像插着好些扇子,游动的时候飘飘摇摇;有的眼睛圆溜溜的,身上长满刺儿。

鼓起气来像皮球一样圆。

各种各样的鱼多得数不清。

正像人们说的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海滩上有拣不完的美丽的贝嘉,大的,小的,颜色不一,形状千奇百怪。

最有趣的要算海龟了。

每年四五月间,庞大的海龟成群爬到沙滩上来产卵。

渔业工人把海龟翻一个身,它就四脚朝天,没法逃跑了。

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

岛上有一片片茂密的树林,树林里栖息着各种海鸟。

遍地都是鸟蛋。

树下堆积着一层厚厚的鸟粪,这是非常宝贵的肥料。

富饶的西沙群岛,是我们祖祖辈辈生长的地方。

随着祖国建设事业的发展,可爱的西沙群岛必将变得更加美丽,更加富饶。

屿

问题:

(1)如指导中年段小学生学习上述内容,试拟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

(15分)

(2)根据拟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设计课堂教学环节并简要说明理由。

(25分)

 

27.请认真阅读下文,并按要求作答。

王鹏每周计划跑5.6千米,他每天要跑多少千米?

5.6÷7=(千米)

王鹏的爷爷每天坚持慢跑1.8千泉,需要12分钟。

爷爷慢跑的速度是多少?

1.8÷12=(千米)

做一做:

(1)7.83÷94.08÷80.54÷6

(2)6.3÷1472÷1514.21÷7

问题:

(1)如指导中年段小学生学习上述内容,试拟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

(15分)

(2)根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课堂教学环节。

(25分)

 

国家教师资格考试考前密押试卷(三)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1776年在德国柯尼斯堡大学开始教授教育学的学者是()

A.赫尔巴特B.夸美纽斯

C.康德D.裴斯泰洛齐

2.据记载,我国的小学产生于()

A.殷周时代B.秦代C.汉代D.宋代

3。

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以德国学者冯特()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为标志的。

A.1879B.1897C.1789D.1798

4.某学生活泼,好动,乐观,灵活,喜欢交朋友,爱好广泛,稳定性差,缺少毅力,见异思迁。

他的气质类型属于()

A.多血质B.胆汁质C.黏液质D.抑郁质

5.世界上最著名的智力量表是(),该量表最初由法国人比纳和西蒙于1905年编制。

A.S-B.量表B.斯坦福量表

C.韦克斯勒量表D.比纳量表

6.失明者的听觉、触觉等方面往往会获得超常发展,这说明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A.顺序性B.不平衡性C.互补性D.个别差异性

7.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提高学生思想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是()

A.锻炼法B.陶冶法C.榜样法D.说服法

8.善于倾听学生的意见,在领导班级过程中,不是以直接的方式管理班级,而是以间接的方式引导学生,属于班主任领导方式是()

A.权威型B.民主型C.放任型D.专断型

9.组织学生进行参观、游览的活动属于()

A.文艺活动B.体育活动C.群众性活动D.小组活动

10.小学生记忆力的发展特点是()

A.有意识记稳步发展并逐步取代无意识记得主导地位

B.机械识记稳步发展并逐步取代意义识记的主导地位

C.形象记忆不断发展并逐渐取代抽象记忆的主导地位

D.无意识记稳步发展并逐步取代有意识记的主导地位

11.德育过程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一分为二”辩证法认识学生的德育原则是()

A.发扬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

B.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C.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

D.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

12.王老师讲课时,迟到的钱冰突然推门而入,同学们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了他。

学生的这种心理活动属于()

A.无意识记B.有意识记C.无意注意D.有意注意

13.如下图所示,这个图形虽不是封闭的,但我们知觉它时。

通常不会把它知觉成四条分割的线段,而把它知觉成完整的图形。

这反映的是知觉的哪种特性?

()

A.整体性B.选择性C.理解性D.恒常性

14.耶克斯和多德森在研究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之间的关系时发现()

A.动机越低,学习效率越高

B.动机越高,学习效率越高

C.任务难度不同,其最佳动机强度不同

D.任务难度不同,其最佳动机强度相同

15.方雨认为社会法制应符合社会大众权益,当它不符合时就应该修改。

根据科尔伯格理论,他处于道德发展的哪个阶段?

()

A.服从与惩罚B.社会契约

C.维护权威或秩序D.普遍伦理

16.苟子曰:

“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

”这句话所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A.直观性原则B.启发性原则C.巩固性原则D.量力性原则

17.保证班主任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前提是()

A.辅导学生B.指导学生C.教导学生D.研究学生

18.教师从提高学生的认识人手,循循善诱、以理服人,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积极向上,这一教育过程遵循的德育原则是()

A.疏导原则B.启发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D.导向原则

19.美国课程专家Tyler在《课程与教学过程的基本原理》一书中提出的课程开发模式为()模式。

A.任务分析B.过程导向C.工作分析D.目标导向

20.小学数学运算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是()

A.观察B.讲解C.示范D.练习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21.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

(10分)

 

22.简述操作技能的培训要求。

(10分)

 

23.筒述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的具体应用。

(10分)

 

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24.这是某教师执教《放弃射门》导入时的一个片段,阅读并回答问题。

师:

同学们。

读完课文,你们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

生:

福勒为什么要放弃射门?

生:

课文的最后一句话是什么意思?

生;世界级球星福勒几次放弃射门?

师:

同学们在读书时都动了脑筋。

下面我们就来一起学习课文,解决这些问题,好吗?

生:

好!

师:

请同学们仔细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问题:

你是怎样看待以上教学的?

请发表你的观点。

(20分)

 

25.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花园里,同学们都纷纷说了自己喜欢的花,这时全校闻名的“调皮大王”李刚发话了:

“老师,我最喜欢的是仙人掌,它虽然全身长满了刺,但它的生命力最旺盛,而且刺丛中还能开出美丽的花儿呢!

他的话立即遭到同学们的反驳。

“你们就看到它的刺了!

你仔细看看它的刺中也有花,也值得我们去喜欢呀!

”平时从不受欢迎的“调皮大王”见同学们都不赞同他,便据理力争。

“刺中有花!

刺中有花!

”“调皮大王”的话如一股电流触动了我的神经,赏花与育人不也一样吗?

我激动地走到李刚身边,搂着他的肩对同学们说:

“李刚说得对。

仙人掌虽然浑身是刺,但是它刺中也有美丽的花,我们不能只看到它的刺,就看不到它的花,更不能因为它刺多就不喜欢它的花。

我们对待同学也应像赏花一样,特别是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