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历史故事.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8313806 上传时间:2023-08-1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2.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历史故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关于历史故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关于历史故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关于历史故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关于历史故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关于历史故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关于历史故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关于历史故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关于历史故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关于历史故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关于历史故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关于历史故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关于历史故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关于历史故事.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关于历史故事.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关于历史故事.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历史故事.docx

《关于历史故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历史故事.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关于历史故事.docx

关于历史故事

关于历史故事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篇一:

来自历史故事的成语

  1来自历史故事的成语:

卧薪尝胆望梅止渴三顾茅庐指鹿为马纸上谈兵来自神话故事的成语:

精卫填海八仙过海开天辟地嫦娥奔月

  2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

叶公好龙亡羊补牢画龙点睛画蛇添足3ABB:

乐呵呵笑哈哈笑眯眯笑嘻嘻哗啦啦轰隆隆

  4ABAB研究研究讨论讨论金黄金黄火红火红雪白雪白

  乌黑乌黑

  5AABB原原本零零星星

  AABC息息相关井井有条翩翩起舞头头是道

  ABAC:

无影无踪无边无际无法无天无忧无虑

  自由自在自言自语自高自大自吹自擂自作自受

  ABCC式:

白发苍苍凉风习习笑语盈盈生机勃勃书声琅琅ABCA式:

精益求精微乎其微为所欲为防不胜防忍无可忍含近义词的词语:

稀少沉没消灭繁多描绘跳跃孤独

  含反义词的词语:

出没多少高低东西前后轻重来往

  含反义词的成语:

转弱为强转败为胜转危为安转悲为喜七上八下

  九死一生前因后果东张西望深入浅出大惊小怪

  含近义词的成语:

报仇雪恨胡思乱想胡言乱语山崩地裂

  狂风暴雨见多识广粉身碎骨察言观色

  千A万B:

千家万户千军万马千言万语千山万水千秋万代不A不B:

不声不响不伦不类不知不觉不三不四不闻不问无A不B:

无微不至无恶不作无孔不入无奇不有无坚不摧

  含风与雨的成语:

和风细雨春风化雨暴风骤雨见风是雨

  四字并列:

喜怒哀乐酸甜苦辣笔墨纸砚衣食住行

  亭台楼阁阴晴圆缺悲欢离合琴棋书画

  写春天的成语:

春色满园春光明媚春意盎然春暖花开

  鸟语花香桃红柳绿草长莺飞百花争艳

  写夏天的成语:

骄阳似火烈日炎炎烈日当空汗流浃背盛夏酷暑写秋天的成语:

一叶知秋秋色宜人天高云淡秋高气爽

  金风送爽硕果累累瓜果飘香桂子飘香

  写冬天的成语(描写雪的):

冰天雪地滴水成冰鹅毛大雪大雪纷飞带“火”字的成语:

火冒三丈刀山火海水深火热热火朝天带“天、地”的成语:

谈天说地开天辟地改天换地上天入地

  顶天立地天高地厚天经地义天昏地暗

  含“手”的成语:

手舞足蹈(形容高兴)妙手回春(医术高明)

  情同手足(形容亲密)心灵手巧(形容聪明)

  握手言和(重归于好)得心应手(形容熟练)

  含如字的词语:

一碧如冼水平如镜力大如牛胆小如鼠

  时间短的词语:

转眼间一瞬间一眨眼刹那间霎时间

  时间短的成语: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尺璧寸阴白驹过隙

  带有“人”字的成语:

一鸣惊人后继有人聪明过人百年树人

  盛气凌人目中无人出口伤人

  描写人高兴的词:

兴高采烈欢天喜地喜气洋洋欣喜若狂眉飞色舞

  形容关系好、情意深的词语:

亲密无间情深义重手足情深形影不离描写人与人关系:

肝胆相照同舟共济志同道合荣辱与共

  形容人学习努力、勤奋的词:

闻鸡起舞悬梁刺股凿壁借光牛角挂书囊萤映雪表现学问渊博:

学富五车、满腹经纶、学贯中西、博古通今、著作等身形容人聪明的成语:

文思敏捷文思如泉聪明过人聪明伶俐写人多的成语:

人流如潮人山人海人头攒动游人如织摩肩接踵描写人物神态的成语:

精疲力竭有气无力目不转睛目瞪口呆描写人物外貌气质:

温文尔雅文质彬彬风度翩翩落落大方描写神情专注的词语:

专心致志聚精会神全神贯注目不转睛

  表示诚实守信的成语:

言行一致言必信,行必果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形容气愤的成语:

咬牙切齿怒发冲冠火冒三丈怒不可遏

  赞美老师的成语:

诲人不倦因材施教谆谆教诲春风化雨

  表现爱国主义(优秀品质):

以身许国碧血丹心精忠报国舍生取义

  视死如归大义灭亲疾恶如仇浩气长存

  注意力集中:

聚精会神目不转睛专心致志全神贯注

  描写夜空晴朗的词语:

皓月当空万里无云月明星稀群星闪耀描写月亮的词语:

皓月当空月明星稀众星捧月月光如水

  描写建筑物的词语:

富丽堂皇金碧辉煌雕梁画栋高楼大厦玉宇琼楼描写霜的词语:

薄霜铺地霜若白盐白霜片片银霜遍地

  中国四大自然奇观:

桂林山水云南石林长江三峡吉林雾凇描写花多的词:

花团锦簇万紫千红百花争艳争奇斗艳

  描写欢庆场面的词:

欢天喜地热火朝天张灯结彩欢声雷动

  描写水的词语:

波光粼粼碧波荡漾水平如镜波涛汹涌清澈见底描写山水景色(自然风光):

湖光山色明月清风江山如画山清水秀

  青山绿水

  描写草原风光的词语:

一望无际一碧千里翠色欲流无边无际写与树有关的成语:

树大根深根深本固根深叶茂叶落归根

  含动物的成语:

九牛一毛鸡飞狗跳鱼贯而入老马识途

  写颜色多的成语:

五颜六色五彩斑斓色色俱全万紫千红五光十色写非常有名的成语:

驰名中外家喻户晓举世闻名赫赫有名写雨大的成语:

大雨滂沱大雨如注倾盆大雨暴风骤雨

  写军旅生活的成语:

戎马一生身经百战运筹帷幄好谋善断

  风浪大的成语:

惊涛骇浪惊涛拍岸巨浪滔天浊浪排空排山倒海声音响的成语:

惊天动地山崩地裂震耳欲聋石破天惊

  形容风景优美的词语:

美不胜收如诗如画风景如画景色宜人描写九色鹿的成语:

见义勇为奋不顾身义正辞严不图回报描写调达的成语:

背信弃义恩将仇报见利忘义忘恩负义描写李时珍的成语:

乐于奉献严谨认真不畏艰苦一心为民描写盘古的成语:

力大无穷意志坚定无私奉献

  描写普罗米修斯:

为民造福顽强不屈不怕牺牲

  描写林则徐:

忧国忧民以身许国一身正气

  徐悲鸿:

勤学苦练坚持不懈宙斯:

心狠手辣心肠歹毒

  国王:

知错就该善恶分明童第周:

急起直追勤学苦练

  司马光:

勤奋刻苦王妃:

爱慕虚荣赫剌克勒斯:

伸张正义勇敢而极富同情心好水罐:

骄傲自大破水罐:

妄自菲薄挑水工:

循循善诱珍珠鸟:

活泼可爱

  荷兰:

如诗如画诗情画意九寨沟:

诗情画意神奇美丽

  天安门广场:

雄伟壮观济南泉城:

天下闻名吉林雾淞:

千姿百态:

有志者事竟成功夫不负有心人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世界上每个人每样东西都有自身存在的价值,我们既不能骄傲自大,也不要妄自菲薄.只要恰到好处的利用自身的特点,就能充分发挥作用.

  :

许多科学的新发现都是在生活实践中经过细心观察,反复研究才获得的.

  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诚实与信任比金钱更重要。

  表达了诗人不与当权者同流合污、清高孤傲的情感。

寄托了诗人除旧布新、强国复民、乐观自信的情感。

《珍珠鸟》信赖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名言

  赞美老师: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

  关于思乡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

  关于志向有志者事竟成

  篇二:

中国历史小故事大全

  中国历史小故事大全

  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

母亲很穷,没有依靠。

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

(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

(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

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

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

(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

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

他常常自己讲道:

“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原文:

  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

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

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

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常自诵曰:

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陈蕃愿扫除天下

  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

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

“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

”陈藩说:

“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己任。

不能在乎一间屋子的事情。

”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

  原文:

  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岁。

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

“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

”藩曰:

“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

”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3、班超投笔从戎

  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

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

他能言善辩,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

公元62年(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征召做校书郎,班超和母亲也随同班罟到了洛阳。

因为家庭贫穷,班超常为官府抄书挣钱来养家。

他长期抄写,劳苦不堪,有一次,他停下的手中的活儿,扔了笔感叹道:

“大丈夫如果没有更好的志向谋略,也应像昭帝时期的傅介子、武帝时期的张骞那样,在异地他乡立下大功,以得到封侯,怎么能长期地在笔、砚之间忙忙碌碌呢?

”旁边的人都嘲笑他,班超说:

“小子怎么能了解壮士的志向呢!

  原文:

  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

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

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

有口辩,而涉猎书传。

永平五年。

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

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

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

“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

”左右皆笑之。

超曰:

“小子安知壮士志哉!

  4、宗悫(què)乘风破浪

  宗悫,字元干,是南阳涅阳人。

他的叔父宗炳,学问很好但不肯做官。

宗悫小的时候,宗炳问他长大后志向是什么?

他回答:

“希望驾着大风刮散绵延万里的巨浪。

”(宗炳说:

“就算你不能大富大贵,也必然会光宗耀祖。

”)有一次宗悫的哥哥宗泌结婚,结婚的当晚就遭到强盗打劫。

当时宗悫才14岁,却挺身而出与强盗打斗,把十几个强盗打得四下溃散,根本进不了正屋。

当时天下太平,有点名望的人都认为习文考取功名是正业。

宗炳因为学问高,大家都喜欢跟着他读儒家经典。

而宗悫因为任性而且爱好武艺,因此不被同乡称赞。

  原文:

  宗悫字元干,南阳涅阳人也。

叔父炳高尚不仕。

悫年少时,炳问其志。

悫曰:

“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炳曰:

“汝若不富贵,必破我门户。

”兄泌娶妻,始入门,夜被劫,悫年十四,挺身与拒贼,十余人皆披散,不得入室。

时天下无事,士人并以文艺为业,炳素高节,诸子群从皆好学,而悫任气好武,故不为乡曲所称。

  5、祖逖闻鸡起舞

  当初,范阳人祖逖,年轻时就有大志向,曾与刘琨一起担任司州的主簿,与刘琨同寝,夜

  半时听到鸡鸣,他踢醒刘琨,说:

“这不是令人厌恶的声音。

”就起床舞剑。

渡江以后,左丞相司马睿让他担任军咨祭酒。

祖逖住在京口,聚集起骁勇强健的壮士,对司马睿说:

“晋朝的变乱,不是因为君主无道而使臣下怨恨叛乱,而是皇亲宗室之间争夺权力,自相残杀,这样就使戎狄之人钻了空子,祸害遍及中原。

现在晋朝的遗民遭到摧残伤害后,大家都想着自强奋发,大王您确实能够派遣将领率兵出师,使像我一样的人统领军队来光复中原,各地的英雄豪杰,一定会有闻风响应的人!

”司马睿一直没有北伐的志向,他听了祖逖的话以后,就任命祖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仅仅拨给他千人的口粮,三千匹布,不供给兵器,让祖逖自己想办法募集。

祖逖带领自己私家的军队共一百多户人家渡过长江,在江中敲打着船桨说:

“祖逖如果不能使中原清明而光复成功,就像大江一样有去无回!

”于是到淮阴驻扎,建造熔炉冶炼浇铸兵器,又招募了二千多人然后继续前进。

  原文:

  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

“此非恶声也!

”因起舞。

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

逖居京口,纠合骁健,言于睿曰:

“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

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

”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

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

“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

”遂屯淮阴,起冶铸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

  6、画家赵广不屈

  赵广是合肥人,本来是李伯时家里的书童。

李伯时作画的时候就侍奉在左右,时间长了就擅长画画了,尤其擅长画马,几乎和李伯时所作的一样。

建炎年间,他落在金兵手里。

金兵听说他擅长画画,就让他画掳来的妇人。

赵广毅然推辞作画,金兵用刀子威胁,没得逞,就将他的右手拇指砍去。

而赵广其实是用左手作画的。

局势平定以后,赵广只画观音大士。

又过了几年,赵广死了,如今有地位的知识分子所藏的李伯时的观音画,大多是赵广的手笔。

原文:

  赵广,合肥人。

本李伯时家小史,伯时作画,每使侍左右。

久之遂善画。

尤工画马。

几能乱真,建炎中陷贼,贼闻其善画,使图所虏妇人,广毅然辞以实不能画,胁以白刃,不从遂断右手拇指遣去,而广平生适用左手。

乱定,惟画观音大士而已。

又数年,乃死,今士大夫所藏伯时观音,多广笔也。

  7、苏武牧羊北海上

  卫律知道苏武终究不可胁迫投降,报告了单于。

单于越发想要使他投降,就把苏武囚禁起来,放在大地窖里面,不给他喝的吃的。

天下雪,苏武卧着嚼雪,同毡毛一起吞下充饥,几天不死。

匈奴以为神奇,就把苏武迁移到北海边没有人的地方,让他放牧公羊,说等到公羊生了小羊才得归汉。

同时把他的部下及其随从人员常惠等分别安置到别的地方。

苏武迁移到北海后,粮食运不到,只能掘取野鼠所储藏的野生果实来吃。

他拄着汉廷的符节牧羊,睡觉、起来都拿着,以致系在节上的牦牛尾毛全部脱尽。

  原文:

  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

单于愈益欲降之。

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

天雨雪。

武卧啮雪,与毡毛并咽之,数日不死。

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

羝乳乃得归。

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

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8、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陈胜年轻时,曾经被雇佣给人耕田种地,有一次,耕作中他忽然停下手来,走到田垄上,烦恼忿恨了许久,对伙伴们说:

“要是谁将来富贵了,彼此都不要忘掉。

”伙伴们笑着应声问道:

“你是被雇佣来耕田的,哪里来的富贵呢?

”陈胜叹息道:

”唉,燕雀怎能知道天鹅的志向呢?

”原文: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

“苟富贵,无相忘。

”佣者笑而应曰:

  “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陈涉太息曰:

“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9、项羽志大才疏

  项籍年少时,读书没有成就,就离开读书去练剑,又无所成。

项梁对他很生气。

项籍说:

“读书,只能够让人记住姓名而已。

学剑,又只可以战胜一个人,不值得学。

要学就要学能战胜千万人的知识。

”于是项梁开始教项籍学习兵法,项籍很高兴;可是刚刚懂得了一点儿兵法的大意,又不肯学到底了。

  原文: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

项梁怒之。

籍曰:

“书,足以记名姓而已。

剑,一人敌,不足学。

学万人敌。

”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10、孔门师徒各言志

  颜渊、子路侍奉在孔子身边。

孔子对他们说:

“何不各自说你们的志向呢?

”子路说:

“希望可以把车马衣服皮袍等都和朋友一起分享共用,就算这些东西都破旧了也没有什么遗憾。

”颜渊说:

“希望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也不表白自己的功劳。

”子路对孔子说:

“愿意听您的志向。

”孔子说:

“(希望我)能让老人过得安适,能让所有朋友的信任,能让年轻的人怀念。

”原文:

  颜渊、季路伺。

子曰:

“盍各言尔志?

”子路曰:

“愿车马衣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

”颜渊曰:

“愿无伐善,无施劳。

”子路曰:

“愿闻子之志。

”子曰: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11、顾炎武手不释卷

  凡是顾炎武外出旅行,都用马、骡子载着书跟随自己。

到了险要的地方,就叫退役的差役打探所到之处的详细情况,有时发现所到之处的情况和平日里知道的不相符,就走向街市客店中,打开书本核对校正它。

有时直接行走地平坦的大路上,不值得停下来考察,就在马背上默默地诵读各种古代经典著作的注解疏证;偶尔有什么遗忘了,就到客店中打开书仔细认真地复习。

  原文:

  凡先生之游,以二马三骡载书自随。

所至厄塞,即呼老兵退卒询其曲折;或与平日所闻不合,则即坊肆中发书而对勘之。

或径行平原大野,无足留意,则于鞍上默诵诸经注疏;偶有遗忘,则即坊肆中发书而熟复之。

  12、欧阳询揣摩古碑

  欧阳询曾经在赶路的途中,见到一块古碑,是晋代书法家索靖写的。

他驻马观碑,许久才离开。

可是没走多远,他又返回碑前,下了马伫立着,仔细观赏。

等到累了,就把皮衣铺在地上,坐下来细心揣摩。

又看了许久,他还舍不得离开。

于是,他就留宿石碑旁。

就这样一连三天,他才恋恋不舍地离去。

  原文:

  欧阳询尝行,见古碑,晋索靖所书。

驻马观之,良久而去。

数百步复反,下马伫立,及疲,乃布裘坐观,因宿其旁,三日方去。

  13、文徵明习字

  文徵明贴写《文字文》,每天以写十本作为标准,书法就迅速进步起来。

他平生对于写字,从来也不马虎草率。

有时给人回信,稍微有一点不满意,一定三番五次地改写它,不怕麻烦。

因此他的书法越到老年,越发精致美好。

  原文:

  文徵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

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14、王冕僧寺夜读

  王冕是诸暨县人。

七八岁时,父亲叫他在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进学堂,去听学生念书。

听完以后,总是默默地记住。

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记了。

王冕的父亲大怒,打了王冕一顿。

过后,他仍是这样。

他的母亲说:

“这孩子想读书这样入迷,何不由着他呢?

”王冕从此以后就地离开家,寄住在寺庙里。

一到夜里,他就暗暗地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手里拿

  着书就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诵读,书声琅琅一直读到天亮。

佛像多是泥塑的,一个个面目狰狞凶恶,令人害怕。

王冕虽是小孩,却神色安然,好像没有看见似的。

安阳的韩性听说,觉得他与众不同,将他收作学生,(王冕)于是学成了博学多能的儒生。

  原文:

  王冕者,诸暨人。

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

暮归,忘其牛。

父怒挞之。

已而复如初。

母曰:

“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

”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

会稽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遂为通儒。

  15、孙权喻吕蒙读书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

“您现在担任要职,不可以不学习!

”吕蒙以军中事务繁多为借口推辞了。

孙权说:

“我难道要您研究经典成为博士吗?

只要您广泛阅读,见识从前的事情罢了,您说事务繁多,哪里比得上我呢?

我常常读书,自己觉得有很大的收获。

”于是吕蒙开始学习。

到等鲁肃经过寻阳时,跟吕蒙一道议论军事,非常惊讶地说:

“您现在的才干谋略,不再是当年吴地的阿蒙!

”吕蒙说:

“读书人离别三日,就应该重新别眼相看。

大哥为什么这么迟才改变看法呢!

”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辞别。

  原文:

  初,权谓吕蒙曰: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蒙曰:

“士别三日,即便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6、陆游筑书巢

  我的屋子里,有的书堆在木箱上,有的书陈列在前面,有的书放在床上,抬头低头,四周环顾,没有不是书的。

我的饮食起居,生病呻吟,感到悲伤,忧愁,愤怒,感叹,不曾不与书在一起的。

客人不来拜访,妻子子女不相见,而刮风,下雨,打雷,落冰雹等(天气)变化,也不知道。

偶尔想要站起来,但杂乱的书围绕着我,好像积着的枯树枝,有时到了不能行走(的地步),于是就自己笑自己说:

“这不是我说的鸟窝吗?

”于是邀请客人走近看。

客人开始不能够进入,已进屋的,也不能出来,于是(客人)也大笑着说:

“确实啊,这像鸟窝。

”原文:

  吾室之内,或栖于椟,或陈于前,或枕籍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

吾饮食起居,疾病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

宾客不至,妻子不觌,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

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或至不得行,则辄自笑曰:

此非吾所谓巢者耶!

乃引客就观之。

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

信乎,其似巢也!

  17、董遇谈“三余”勤读

  有个想向董遇求教的人,董遇不肯教,却说:

“必须在这之前先读百遍。

”意思是:

“读书一百遍,它的意思自然显现出来了。

”求教的人说:

“苦于没时间。

”董遇说:

“应当用‘三余’。

”有人问“三余”的意思,董遇说:

“冬天是一年的农余时间(可以读书),夜晚是白天的多余时间(可以读书),下雨的日子一年四季都有余。

  原文:

  有人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

“必当先读百遍”。

言: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从学者云:

“苦渴无日。

”遇言:

“当以三余。

”或问“三余”之意。

遇言:

“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18、智永与“退笔冢”

  智永住在吴兴永欣寺,多年学习书法,以后有十瓮(缸)写坏的毛笔头,每瓮都有几担(那么重)。

来求取墨迹并请写匾额的人多得像闹市,居住的地方的门槛因此被踏出窟窿,于是就用铁皮包裹门槛,人们称之为“铁门槛”。

后把笔头埋了,称之为“退笔冢”。

  原文:

  永公住吴兴永欣寺,积年学书,后有秃笔头十瓮,每瓮皆数石。

人来觅书并请题额者如市。

  所居户限为之穿穴,乃用铁叶裹之。

人谓为“铁门限”。

后取笔头瘗(yì)之,号为“退笔冢(坟)”。

  19、匡衡凿壁借光

  匡衡很勤学,但没有蜡烛,邻居有蜡烛却照不到(他的房间)。

匡衡于是就在墙上打了一个洞用来引进烛光,用书映着光来读书。

当地有一大户人家叫文不识,家里十分富有,书又很多,匡衡就给他家作雇工,辛苦劳动而不要求报酬,主人感到奇怪,就问匡衡,匡衡回答说:

“希望可以读遍主人的书。

”主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匡衡)终于成了大学问家。

  原文:

  匡衡勤学而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发书映光而读之。

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主人怪问衡,衡曰:

“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20、张溥与“七录斋”

  张溥小时侯喜欢学习,所读的书必定亲手抄,抄完了,朗诵一遍,就(把所抄的)烧掉;再抄,象这样六七次才停止。

右手握笔的地方,手指和手掌都有了茧。

冬天皮肤因受冻而开裂,每天用热水浸好几次。

后来命名读书的书房叫“七录”……张溥作诗和写文章非常快。

各方来索取的,(张溥)不用起草,在客人面前挥笔,马上就完成,因为这样所以(张溥)的名声在当时很高。

  原文:

  (张)溥幼嗜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读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

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

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

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溥诗文敏捷,四方征索者,不起草,对客挥毫,俄顷立就,以故名高一时。

  21、晋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