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市作为能源生产基地.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8317492 上传时间:2023-08-1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汾市作为能源生产基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临汾市作为能源生产基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临汾市作为能源生产基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临汾市作为能源生产基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临汾市作为能源生产基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临汾市作为能源生产基地.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临汾市作为能源生产基地.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临汾市作为能源生产基地.docx

《临汾市作为能源生产基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汾市作为能源生产基地.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临汾市作为能源生产基地.docx

临汾市作为能源生产基地

临汾市作为能源生产基地,煤炭工业是临汾市的支柱产业,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同时,过多依赖资源性增长模式的固化,以成为制约科学发展的瓶颈。

煤炭工业多年形成的多、小、散、乱的状况已经不能适应科学发展需要。

提高煤炭产业升级,走集团化、集约化的发展道路,对实现煤炭工业稳定、安全、高效、可持续发展将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煤炭工业的发展与现状

    煤炭是临汾市传统工业链条的源头,煤炭产业的提档升级能带动相关产业链条高效运转,促进整个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多年来,临汾市煤矿经过多次改革,产能大幅度提高,开采方式得到提升。

    1、煤炭资源广、煤质优。

临汾市总面积20275平方公里,含煤面积为11250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55.49%,占全省含煤面积18%,煤炭探明储量348.09亿吨,占全省的13.48%,80%以上为主焦煤,煤炭资源不仅储量大,而且煤质优,品种多,有主焦煤、气肥煤、贫煤、瘦煤、无烟煤等,其中乡宁是全国三大主焦煤基地之一,且煤层厚,埋藏浅,易开采。

煤中低碳、低硫、发热量高,是国内稀缺优质煤,享有"国宝"之盛誉。

    2、产煤历史悠久,改革力度不断提升。

临汾市煤炭开采历史悠久,但规模较小。

解放初期的1949年原煤产量仅有23.3万吨;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初期,各类煤矿开采不断发展壮大,煤炭工业迅速崛起,并成为临汾市的支柱产业。

1989年各类煤矿发展到1024多座,产能达到1715万吨,比1979年增长两倍。

更多未统计出来的是星罗棋布的无证"黑煤窑",规模多在年产万吨以下,乱采乱挖严重,给采煤业带来的是无序竞争。

2004年全省实行"煤炭产权改革",成了煤炭历史上产业调整的分水岭,关闭了非法煤矿300多座,将3万吨以下小煤矿彻底淘汰。

2006年,省政府出台《山西省煤炭资源整合和有偿使用办法》,淘汰关闭核定年生产能力9万吨以下煤矿。

是一次具有强制性的整合,整合的主体是规模达到30万吨以上煤矿,同时,需交纳"采矿权价款",有分期上交和一次性交付,煤矿老板为此也付出了很多。

煤炭企业经过整顿、资源整合改造提升,煤矿采掘能力大幅度提升。

2006年原煤实际产量5593万吨,达到历史最高纪录,比1989年增长2倍多。

2008年底保留了392个煤矿,机械综采达到50%,回采率达到60%,开采能力发展到8853万吨。

    3、煤矿单井产能小分布区域广。

目前,临汾市保留煤矿392座,分布在14个县市区,其中,生产矿井269座,建设改造矿井123座,原煤生产能力8853万吨。

从单井生产能力来看:

年生产能力在100万吨以上煤矿只有毛则渠和申南凹2座煤矿,60-90万吨4座,45-50万吨6座,30万吨41座,10-15万吨233座,其余均在9万吨之内;在建矿有23座,其中:

60万吨5座,45万吨2座,30万吨7座,其余在20万吨以下;从产能来看,90万吨以上4座,产能仅占4.2%,60万吨产能占8.1%,50万吨产能占4.1%,30万吨以下矿井生产能力占到总量的84%。

    4、煤炭工业有力支持了临汾市经济发展。

煤炭工业是临汾市的支柱产业,为临汾市乃至周边城市的社会经济以及产业链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从历史产煤最高的2006年来看,临汾市原煤产量5593万吨,占全省的9.6%,销往市外1357万吨,占产量的24%,其中,出省577万吨,省内780万吨。

以丰富的煤炭资源为依托,相关产业链洗煤、炼焦、发电等工业产业迅速发展壮大起来。

2006年,临汾市生产洗精煤2884万吨,原煤入洗量4120万吨;焦炭产量2432万吨,炼焦用煤炭3298万吨。

2006年规模以上煤炭工业实现产值183.67亿元,实现增加值89.8亿元,占规模以上分别为22%和32%,为临汾经济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煤炭工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煤炭是不可再生资源,在国际能源原材料日趋紧张的今天,被经济学家称为"乌金"。

在发达国家,煤炭资源开采都是由集资金、技术、管理、装备等优势为一体的大公司、大集团,进行规模化开采、集约化管理。

由于,临汾市历史性因素形成的小、散、多的问题,阻碍煤炭工业发展步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回采率低,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国际大集团资源回采率一般都在80%左右,而我国的平均水平为60%左右,临汾市部分机采回采率最高也就是70%,而部分小煤矿资源回采率只有30%左右,这意味着每采1吨煤就要破坏和浪费2吨资源,按小煤矿年产2000万吨煤计算,每年要破坏和浪费1亿吨的宝贵煤炭资源,煤矿采空区面积超过400平方公里,而且每年新增塌陷区面积近10平方公里;煤矸石堆存量超过1亿吨,占地已近1500公顷。

保守估计,多年来,临汾市因粗放采煤造成的生态环境损失近400亿元。

小煤矿遍地开花,把我们的矿区糟蹋得千疮百孔,生态遭到了严重破坏,资源造成了极大浪费。

有些坑口资源已经接近枯竭,有些地域可采时间也就是15年左右。

    2、煤炭企业产能扩张,产业结构粗放。

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煤矿企业的发展迅速壮大,生产经营机制等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但是,在改革开放时期,煤矿企业无序发展,形成边地开花,大大小小煤矿到处可见。

经过多年的改造提升采掘工艺,仍存在产业离散度大,单井产量少,从269个生产企业来看,产能5535万吨,平均每个矿井只有20.5万吨。

从临汾市392个煤矿来看,产能30万吨以下占到80%,经济增长方式主要是量的扩张,以拼资源的粗放型增长方式不仅消耗大,资本占用多,投入产出效益低。

而且,在经济运行中长期积累的素质性、结构性等深层次矛盾明显,粗放式的经济增长已经没有后续空间,已经无力支撑经济的快速发展。

    3、产能得不到发挥,供需矛盾不断加重。

临汾市是一个产煤大市,同时也是煤炭消费大市。

由于资源浪费严重,安全生产措施不到位,煤炭产能不足导致产煤基地没煤用的矛盾突出。

2008年,临汾市生产原煤4116.67万吨,销售出省420.43万吨,原煤消费4787万吨,需市外购进950万吨,才能满足生产生活需要。

    4、安全事故频发造成一定的社会问题。

安全生产是生产第一要素,但是,由于煤炭企业在安全生产管理不到位,设备老化更新问题解决不彻底,超能力生产现象严重,煤矿事故频发,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重大损失,在社会上造成严重影响。

2007年内发生三起事故,死亡100余人,煤矿事故频发,既有煤炭赋存和开采条件差,高瓦斯突出等许多重大技术难题需要研究等因素,也有安全技术标准低,产业层次低,生产力水平低,从业人员素质低,煤炭法律政策环境不完善,执法不严和安全投入严重不足等因素。

同时也存在安全管理缺少专业技术人才指导,对生产面的安全保护措施不到位等现象。

    三、对提升煤炭工业综合能力的思考

    煤炭工业的发展经历了许多变迁,从最初国家投资开发建设,到承包开采股份制经营,再到资源整合及大集团注入资金开发。

国内外煤炭工业先进国家和地区,都是这么走过来的。

目前,美国年产煤10亿吨左右,前4家公司占70%;澳大利亚年产煤近4亿吨,前5位公司占71%;印度年产煤4.5亿吨,1家公司占90%;内蒙古30户重点企业产量占全区产量的80%以上。

成功经验告诉我们,高危行业和资源、资本密集型产业,必须走以大企业为主、规模化生产、集约化发展的路子,使企业逐渐走向规范成熟。

    1、煤矿兼并整合是推进临汾市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需要。

临汾市煤矿企业在近几年的发展中,促进了当地经济进步,支撑了经济社会的发展。

并且,煤炭工业的走势直接影响到相关产业的运行与发展,尤其是近两年来,受煤矿事故等因素影响,停产、半停产企业增多,直接影响到下游洗煤、炼焦企业原料紧张,不能满符合生产,再加上炼焦炉本身的特殊性,还有经济危机,焦化企业生产成本增加,亏损加重。

因此,煤炭工业整合将对临汾市经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为全面平稳健康发展将起到关键作用。

    2、煤炭兼并重组整合是实现"三个发展"的需要。

省委、省政府站在促进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高度,作出了对煤炭企业进行兼并重组整合的战略决策,并制定了发展规划8个目标:

即煤炭生产能力保持合理水平,到2010年,达到9亿吨/年;2015年达到9.6亿吨/年。

以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临汾市结合全省规划目标,着眼于实现"转型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制定了煤矿兼并重组整合方案,确定的目标是:

2010年矿井数量将由目前的392座压减到127座,产能将由8853万吨/年提高到10091万吨/年;矿井单井平均产能由原来的22.9万吨/年提高到79.5万吨/年,单井平均产能整合后是整合前的3.47倍。

这个目标对提高临汾市煤炭工业综合能力具有现实意义。

我们比较熟悉的霍州煤电集团,是临汾市重点骨干企业,原煤产量占临汾市30%,公司原煤产量从90年代的400万吨发展到目前1000余万吨,集团从单一的采煤到煤-电-化以及机械加工等,综合势力得到大幅度提高。

还有乡宁煤焦集团、蒲县宏愿集团等企业都是通过资源整合发展壮大起来的,并实现科学管理,安全生产,提高了企业综合势力。

    3、煤炭资源兼并重组整合符合临汾市干部群众呼声。

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广大干部群众思想认识的提高,对于那种"吃子孙饭、砸后代碗"的煤矿企业发展方式极为不满。

特别是安全生产问题造成的恶劣影响,不仅降低了临汾整体形象,而且阻碍了经济健康发展的速度,干扰了广大干部群众发展的信心和热情。

因此,全力推进此项工作是我们面对现实的必然选择。

    4、煤炭资源整合目标的实现将带来诸多社会效益。

资源重组整合将大幅度提升煤炭产业集中度。

煤炭产业在临汾市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主导地位,作出了巨大贡献。

但矿点多、规模小、事故频发的矛盾始终困扰着临汾经济的快速发展。

资源优势不能转化为经济优势。

近几年,9000万吨的产能只能在3000万吨左右徘徊,产能得不到释放。

完成资源整合的目标后,将使临汾的煤炭产业向着"集约化、规模化、机械化、信息化、股份制"的目标迈出坚实的一步,解决了当前及今后煤炭工业发展潜在的一系列问题,将带来煤炭产业发展的巨大变化。

一是实现煤炭关小上大,提高产业集中度,大集团煤炭产量占到75%以上,2015年,大集团煤炭产量达到80%以上;二是实现煤矿生产机械化,提高回收率。

通过兼并重组整合,矿井回收率达到75%以上,全员工效和回采率大幅度提高;三是实现矿井管理科学化,提高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煤炭产业竞争能力;四是延长资源开采服务年限,资源储量由目前的45.3亿吨提高到72.9亿吨,净增量为27.7亿吨,大大增加了矿井的服务年限。

    5、兼并重组整合后将提高煤炭产业集团化程度。

这次通过企业并购、协议转让、联合重组、控股参股等多种方式,由大型煤炭生产企业兼并重组中、小煤矿,股份制是煤矿企业兼并重组的主要形式,兼并重组企业在被兼并企业注册地设立子公司,按照"一个矿区尽可能由一个主体开发,一个主体可以开发多个矿区"的原则,合理确定兼并重组主体企业和矿区划分。

这次整合进入临汾市的"山西焦煤、同煤集团、省煤运、晋城无烟煤、阳煤集团、潞安集团、省煤炭进出口公司"等集团公司都是中国500强企业其落户临汾,必将大大提升临汾市煤炭工业的经济实力和市场竞争力,促进临汾市煤炭产业集团化程度,将会把集团公司的先进理念、管理水平、技术能力带进煤炭行业,实现集团化管理,提高信誉和知名度。

    6、资源整合将有利开展节能降耗、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

煤炭资源整合后带来的不仅仅是生产和效益上的提升,更主要的是对资源环境和开展节能降耗提供了更有利的保障。

一是管理到位,资源整合的主体是省内知名大公司大集团,不论从管理还是技术对企业内部要求细,管理到位。

二是节能目标严格,对国家制定的方针政策严格执行,在煤炭资源整合开发及发展循环经济中,抵制高投入、高耗能项目的建设,对开展节能降耗和环境保护措施的实施能够起到指导作用。

    四、对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临汾市煤炭工业的转型及可持续发展必须走资源整合之路。

全省煤炭规划明确要求按照"加快关闭小矿和兼并重组,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发展循环经济,延伸煤炭产业链;积极引进和培养人才,提高从业人员素质"等10个发展方向,全面实现产业升级、促进煤化工及相关产业链的有利推进。

为此,要做到:

    1、控制总量满足产销需求,实现煤炭可持续发展。

按照《山西省煤炭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关小上大,提升产业发展水平要求。

到2011年临汾市保留127座煤矿,产能达到9000万吨,实现这一目标将大幅度提升煤炭产业升级。

从供需来看,目前临汾市洗煤、炼焦生产规模已经基本稳定,按照现有的设计能力以及全社会消费、外销,原煤产量保持在8800万吨左右,基本满足临汾市产销需求。

既可以把煤炭资源充分利用发挥好,又能使煤炭工业持续健康平稳发展。

    2、发展循环经济,推进煤炭产业转型步伐。

经过资源整合,煤炭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程度大幅度提高,促进煤炭产业转型发展,是临汾市传统产业进一步得到升华,将传统的"资源-产品-废弃物"的"单向直线式经济发展模式",实现"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反馈式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延长产业链条,增加科技含量,提升附加值,降低能耗,煤炭大市向煤炭强市目标迈进。

    3、大力推进煤化工多联产进展。

临汾市煤化工尚属新兴产业,目前的煤炭整合给我们科学引导和科学规划提供了先决的便利条件。

资源是发展新型煤化工的最大优势,国际石油价格攀升,这是我们规划发展煤化工的机遇。

国内新型煤化工技术已经成熟,这是我们规划发展煤化工的基础。

发展煤化工多联产,在煤液化、煤基甲醇和二甲醚、煤炭焦化等煤化工技术,在单位工艺、中间产物、目标产品等方面具有很大的互补性。

将不同的工艺,包括产品再加工,如甲醇制取醋酸等,进行优化组合实现多联产,并与尾气发电、废渣利用等形成综合联产,有利于降低工程项目的建设投资及目标产品的平均生产成本,提高整体项目的经济性和抗风险能力。

因此,多联产是国际国内煤炭企业当然也是临汾市今后发展"大型煤化工--能源综合"产业的一大技术方向。

    4、煤炭资源整合中必须保留法人资格。

目前煤炭资源整合的步伐不断向前推进,省政府要求在9月底要陆续兼并成效,恢复生产。

但是,在整合中要防止经济总量和税收流失,面对整合,煤矿主是兼并集团,法人资格需要变更,地方法人资格将被取消,以法人在地统计原则的话,其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和利税收入不在生产所在地统计。

为使地区经济各项指标不受影响,必须保留法人资格。

    5、建立各项优惠政策,促进民营资本市场拓展空间。

煤炭企业资源整合后有百亿元闲置资金,政府要充分利用这个机会鼓励企业"退二进三"即引导煤炭企业退出第二产业,积极鼓励其投资第三产业或非煤产业,通过一系列优惠政策引导众多煤老板在全面退出采煤业后,继续投资本地经济建设。

[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