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语言运用专题练习含答案1.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8332631 上传时间:2023-08-15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7.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语言运用专题练习含答案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语言运用专题练习含答案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语言运用专题练习含答案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语言运用专题练习含答案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语言运用专题练习含答案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语言运用专题练习含答案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语言运用专题练习含答案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语言运用专题练习含答案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语言运用专题练习含答案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语言运用专题练习含答案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语言运用专题练习含答案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语言运用专题练习含答案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语言运用专题练习含答案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语言运用专题练习含答案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语言运用专题练习含答案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语言运用专题练习含答案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语言运用专题练习含答案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语言运用专题练习含答案1.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语言运用专题练习含答案1.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语言运用专题练习含答案1.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语言运用专题练习含答案1.docx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语言运用专题练习含答案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八年级语文语言运用专题练习含答案1.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语言运用专题练习含答案1.docx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语言运用专题练习含答案1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语言运用专题练习(含答案)

(1)

一、初中语文语言运用

1.学校开展“亲近经典”读书活动,请你参加。

(1)【我阅读 我朗诵】小明在朗诵叶赛宁的《夜》时,遇到一些困难,请你帮助解决。

河水悄悄流入梦乡/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夜莺的歌声沉寂了/长脚秧鸡不再欢嚷。

朗诵这一诗节,应采用的语调是(   )

A. 舒缓                                     B. 欢快                                     C. 激昂                                     D. 深沉

(2)【我阅读 我分享】请用“/”给下面的诗句标出两处停顿。

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

(3)下面是小明分享的一段阅读感悟,请你帮助修改。

   活动中,【甲】我读了大量散文、诗歌、小说、戏剧和古典诗词,还写了读书心得。

阅读,让我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情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思想在孜孜求索中变得深邃。

   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面对阅读中出现的问题,【乙】我们要主动向同学、老师、家长等身边的人不耻下问。

最后,祝大家在阅读中遇见更好的自己。

【甲】处画线句子有语病,应改为________;

【乙】处画线句子用语不得体,应将________改为________。

(4)【我阅读 我创作】请你仿照示例,写两行小诗。

示例:

每一缕晨曦

都是喷薄而出的希望

我的创作:

________。

【答案】

(1)A

(2)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

(3)我读了大量散文、诗歌、小说和戏剧;不耻下问;请教

(4)每一朵小花/都是歌颂生命的乐章

【解析】【分析】

(1)诗歌朗诵的语调主要有:

轻快型,沉稳型,舒缓型,强疾型。

从“梦乡”“失去喧响”“歌声沉寂”“不再欢嚷”等词句可以看出,诗句描绘了一幅优美的乡村夜景图,因此朗诵时语速应慢,语调舒缓。

故选A。

(2)“幽暗的松林”是主语,“失去”是谓语中心语,“喧响”是宾语,它们中间都应该停顿。

(3)【甲】处属于前后矛盾,“诗歌”就包含了“古典诗词”。

【乙】处是成语“不耻下问”不得体,“不耻下问”的意思是:

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因此,“不耻下问”不能用于向老师,家长请教。

(4)写作的关键在于选取好写作对象,可以是生活中普通平凡甚至是不起眼的事物,同时要揭示出它的内涵。

比如小花,小草,繁星,小溪等。

写作时注意与例句结构保持一致,如果字数能够做到相同更好。

故答案为:

⑴A;

⑵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

⑶我读了大量散文、诗歌、小说和戏剧;不耻下问;请教;

⑷每一朵小花/都是歌颂生命的乐章。

【点评】⑴本题考查朗读技巧,朗读的语气应根据诗中的意境来判断。

本诗所写为夜景,表现了夜的幽静,所以语调应为舒缓的;

⑵本题考查句子停顿。

可根据句子成份来进行划分。

这句话的主语是幽暗的松林,谓语是失去。

宾语是喧响;

⑶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的能力。

解答此题,要逐项审读,从句意,用词,修辞,标点,结构,词语搭配等多方面去考虑,确定最后选项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构混乱、语意不明、语言赘余等;

⑷仿写句的类型有三种:

以内容格式为主的仿写、从句式词性角度去仿写、以修辞为主的仿写。

仿写语句时要注意:

一是仿写的句式和修辞手法的运用要与例句一致;二是所仿写的句子的内容与提示的内容要构成一个整体,语意连贯,合理顺畅。

2.经典著作是经岁月淘洗的精神食粮,阅读经典不可或缺。

请根据要求,完成相关题目。

(1)下面是一段关于“为什么要阅读经典”的文字,请概括出经典作品的四种功能。

(每点不超过六个字)

   今天,我们为什么要阅读经典作品?

仰望夜空,你吟出“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流淌一份乡情;送别友人,你脱口而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传递一份旷达。

这份对经典之美的体悟,融入我们的基因里。

更何况,作为一个中国人,如果你不想抛弃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那么阅读代表传统文化的典范性文本,是继承传统的一种极佳方式。

但其意义又不止于传承,就个人而言,阅读经典文本是使阅读者经历一番文化濡染的过程。

受文化濡染比较多的人和受濡染比较少的人,其气质是截然不同的。

当很多人都发生气质的变化时,一个时代的社会风气就会随之发生变化。

(2)阅读方框内“如何阅读名著”的短文,联系全文,将空缺处的内容补写完整,注意语意连贯。

阅读名著以自读为主,掌握一些基本的阅读方法很有必要。

下列方法供参考:

一,不妨先读前言、后记和目录。

这样就对这本书的写作背景、作者情况、写作目的和大致内容有个初步的了解,犹如①________。

二,略读与精读相结合。

略读全书,有利于整体把握主要内容;②________。

二者结合,收获更多。

三,③________。

可以抄名言、写摘要、作批注、写心得等,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此外,在阅读过程中还要注意利用工具书和有关参考资料,来④________。

(3)“回目”是中国传统小说常见的标题形式,常常采用对仗的方式,一方面概括章节内容,另一方面暗示结构主题。

下面是以“回目”的形式为两篇经典文章拟写的标题,请参照下面的示例,补充出空缺之处。

示例:

《智取生辰纲》——杨志押送金银担,吴用智取生辰纲

《三顾茅庐》:

________三顾茅,诸葛亮________。

【答案】

(1)①体悟经典之美;②继承传统文化;③经历文化濡染;④发生气质变化。

(2)掌握了打开书的大门的钥匙;精读细节,有利于不断提高欣赏能力;学会做读书笔记;加深理解,拓宽视野

(3)刘玄德;隆中决策

【解析】【分析】

(1)在整体感知文段内容的基础上从从筛选出如下关键句:

这份对经典之美的体悟;如果你不想抛弃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那么阅读代表传统文化的典范性文本,是继承传统的一种极佳方式;阅读经典文本是使阅读者经历一番文化濡染的过程;受文化濡染比较多的人和受濡染比较少的人,其气质是截然不同的。

整合出答案即可。

(2)结合语境分析,①第一个方法是写阅读前言、后记和目录的作用,阅读这些内容可以了解这本书的写作背景、作者情况、写作目的和大致内容。

要求对这个作用进行形象的比喻,只要比喻恰当即可。

如:

犹如掌握了打开书的大门的钥匙。

②第二个方法是略读和精读相结合,先说明略读的作用,接着应该说明精读的作用。

如精读细节,有利于不断提高欣赏能力。

③从“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可以看出这个方法是做读书笔记,因此答案为:

学会做读书笔记。

④最后附加一条方法是利用工具书和有关参考资料,这样就可以对阅读内容有更深入的了解,还可以拓宽视野等。

意对即可。

(3)《三顾茅庐》是刘备的杰作,但为了和诸葛亮对仗,要把它改为三个字即刘玄德,相应的,应该用四个字和三顾茅庐对仗,根据这个故事内容,可以用“隆重决策”。

故答案为:

⑴①体悟经典之美;②继承传统文化;③经历文化濡染;④发生气质变化。

⑵掌握了打开书的大门的钥匙;精读细节,有利于不断提高欣赏能力;学会做读书笔记;加深理解,拓宽视野

⑶刘玄德;隆中决策

【点评】⑴本题考查概括文中内容要点的能力。

概括文章内容要点时要抓住关键词,提取并组织每个语句中重要的语言标志,再加以综合表达,概括出内容要点。

⑵本题考查根据语境补写句子的能力。

答题时要注意填空处前后句子的内容,抓住其关键词,理解其内容,然后再据此补充合适的句子。

⑶此题考查补写对联的能力。

要求学生对对联的有关知识要熟悉,尤其是“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要词性相对”“要内容相关”这三点要牢记便不难写出合适的下联了。

生活中也要多留心多观察多思考,生活处处皆学问。

解答此题,需要在积累名著内容的基础上再根据对联知识答题。

3.学校举行“悦读文化周”系列活动,请你完成以下学习任务。

   《红楼梦》第四十回中,刘姥姥二进贾府,受到款待,家席上,“凤姐手里本着西洋布手巾,裹着一把乌木二镶银箸,按席摆下”,“单拿了一双老年四楞象牙镶金的筷子给刘姥姥”。

同学们发现“筷子”的称呼有变化,于是做了一番探究,以下是同学们的两个发现:

   一是称呼的变迁。

“筷子”最早称为“箸”,因“笔”与“住”、“蛀”同音,江浙皖一带的船民担心船被停住、被蛀,于是反其意称“箸”为“快儿”。

又因为大多数“快儿”是用竹子所做,于是在“快”字上加了竹字头,成为“筷子”。

   二是筷子的形状、构成、长度很有文化内涵。

筷子一头圆,象征天,一头方,象征地,对应天圆地方——这是古人对世界基本原则的理解。

手持筷子时,拇指食指在上,无名指小指在下,中指在中间,是为“天地人”三才之象——这是古人对人和世界的关系理解。

中国人遊守太极和阴阳的理念,认为万事万物都由两个对立面组成,阴阳结合成对出现,意味着完美的结果。

所以,有人开玩笑说,在餐厅里呼唤服务生“拿一双筷子吧”,那肯定是中国人;如果说“拿两根筷子吧”,那一定是外国人。

筷子的标准长度是“七寸六分”,寓意为①________________这是古人对生活的朴素理解,也是生活的智慧。

(1)在横线处填上你的理解。

(2)“箸”和“筷”都属于哪种造字法?

(   )

A. 会意                                     B. 象形                                     C. 指事                                     D. 形声

(3)对“箸”到“筷”的称呼变化,你发现了什么有趣的现象?

【答案】

(1)示例一:

人有七情六欲。

示例二:

做事要有分寸。

(2)D

(3)“箸”到“筷”的演变,寄托着人们祈求平安顺利、吉样的心愿。

【解析】【分析】

(1)根据筷子文化的意蕴和对筷子文化的了解来分析作答。

“七寸六分长”,代表人有“七情六欲”,是不同于一般动物的情感动物,也时刻提醒人们吃饭时要节制不当的欲望。

(2)“箸”和“筷”都是上形下声,属于“形声字”,选D。

(3)结合对材料的理解来分析,“筷子”称呼的变迁是因为江浙皖一带的船民的心理需求,寄托着人们祈求平安、顺利、吉样的心愿。

故答案为:

⑴示例一:

人有七情六欲。

示例二:

做事要有分寸。

⑵D⑶“箸”到“筷”的演变,寄托着人们祈求平安顺利、吉样的心愿。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文本的理解不了,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文本,读懂文化意蕴,结合相关的文化进行分析回答。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汉字的认识和理解。

解答此题要求考生注意平时的积累,基本的语法知识要掌握,并且能够运用。

⑶本题考查考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要求考生结合文本的内容进行分析理解。

4.根据下面材料参与活动。

材料一:

近年来,以《战狼2》《红海行动》等为代表的一批军事题材电影既叫好又叫座,受到广大观众的追捧。

这些主旋律影片,不同于那些脂粉气十足的青春偶像剧、故弄玄虚的魔幻剧和无病呻吟的家庭伦理剧,为当下的中国影视作品注入了更多的阳刚之气。

材料二:

影片《空天猎》,展现了我军新型战机自如地穿梭于狭窄山谷,并通过截获目标辐射源的方式探测到潜藏在夜幕里的敌方导弹,对其进行精准打击的场景。

《红海行动》则展示了我国海军战舰远程指挥作战、快速拦截导弹以及投放无人机的强大功能。

观众看后热血滞腾,连连赞叹:

“厉害了,我的国!

材料三:

讲好当代中国军人的故事,塑造彰显新时代精神的新英雄形象,是广大军事题材作品创作者的共同目标。

如前几年热播的电视剧《士兵突击》中的许三多,没有传统军人的棱角与强势,憨厚本分,重感情轻荣誉。

电影《战狼2》中的冷锋也同样如此,看重友谊、爱情,不计较个人得失、荣利。

他们不同于以往作品中“高大全式”的英雄,也不同于虚假抗日“神剧”里的“痞子式”英雄。

这些“接地气”的人物形象,显然更能引发观众的共鸣。

材料四:

2018年10月11日,贵州军人杜富国在边境扫雷行动中,面对复杂雷场中的不明爆炸物,对战友喊出“你退后,让我来”,在进一步查明情况时突遇爆炸,英勇负伤,失去双手和双眼,同组战友安然无恙。

(1)根据前三则材料,简要概括军事题材影视作品受到观众欢迎的原因。

(2)建军节来临之际,某影视频道将进行军事题材影片展播,请你拟写一则宣传语(20字以内)。

(3)2019年5月22日,中央宣传部授予杜富国“时代楷模”的称号,请你为这位英雄写一段颁奖词。

(4)你所在班级将开展“论英雄”主题班会,请结合所给材料,举例谈谈你心目中的英雄形象。

【答案】

(1)①为当下的中国影视作品注入了更多的阳刚之气;②展示了我国军事力量的强大;③塑造彰显新时代精神的新英雄形象。

(2)示例一:

主旋律电影显阳刚之气,新英雄形象扬时代精神

示例二:

军事影片扬我国威

(3)胸怀祖国,临危不惧,关心战友,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以血肉之躯挡住危险,哪怕自己坠入深渊。

无法还给妈妈一个拥抱,无法再见妻子明媚的笑脸。

你听,那嘹亮的军歌是对英雄的礼赞。

(4)略

【解析】【分析】

(1)在感知材料内容的基础上从材料中筛选出符合题意的语句并整理出答案即可。

材料一中《战狼2》《红海行动》受观众欢迎的原因是为当下的中国影视作品注入了更多的阳刚之气;材料二中《空天猎》《红海行动》 受欢迎的原因是展示了我国军事力量的强大;材料三说明军事题材影视作品受到观众欢迎的原因是塑造彰显新时代精神的新英雄形象。

(2)本题要求拟写一则选择标语,可以用这些军事题材的影片表现出来的时代精神以及军事力量方面拟写,要求所拟写的宣传标语要生动,最好采用对偶的句式,或用其它的修辞手法,力争吸引读者。

(3)本题要求写一段颁奖词,杜国富的事迹在材料中有介绍,他的精神我们也能提炼出来,给他写颁奖词时一定要用概括性的语言点明其事迹和精神,然后要表达对他的崇敬和赞美之情,注意语言要精炼、连贯、有感染力。

此题没有统一答案,只要能符合题意要求即可。

(4)此题要求举例谈谈你心目中的英雄形象,每个人心目中的英雄形象都不一样,因此本题的答案也多种多样,答题时要既有概括行的介绍,又要有具体的形象。

故答案为:

⑴①为当下的中国影视作品注入了更多的阳刚之气;②展示了我国军事力量的强大;③塑造彰显新时代精神的新英雄形象。

⑵示例一:

主旋律电影显阳刚之气,新英雄形象扬时代精神

示例二:

军事影片扬我国威

⑶胸怀祖国,临危不惧,关心战友,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以血肉之躯挡住危险,哪怕自己坠入深渊。

无法还给妈妈一个拥抱,无法再见妻子明媚的笑脸。

你听,那嘹亮的军歌是对英雄的礼赞。

⑷略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材料的梳理及概括能力。

做此类题需要学生在仔细阅读材料时,将关键句子找出,利用归纳和概括的方法将各种关键词语进行整合,按照要求,形成答案。

⑵本题考查拟写宣传标语的能力,这样的题对语言表达能力要求更高,要求所拟写的宣传标语要生动,最好采用对偶的句式,或用其它的修辞手法,力争吸引读者。

要有鲜明的主题,突出宣传事物的作用和意义。

⑶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及运用能力。

颁奖词的写法是:

①大笔写意,点明人物的事迹;②纵深开掘,彰显人物的精神;③综合表达,事、理、情有机融合;④言简意丰,自然流畅音韵美。

此题没有固定答案,所写的颁奖词只要符合要求即可。

⑷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题时只要能结合题意及自身实际谈自己心目中的英雄形象即可。

最后能够举例。

5.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学校要举行“中华文化活动周”主题活动。

你所在的班级选定了“茶文化”这个主题,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1)这次活动的主题是“茶文化”。

请你将“茶文化”的“茶”字的笔画顺序写到下面的田字格中。

“茶”的笔画顺序:

________。

(2)请你根据下面两则材料来说明“中国茶文化”的特点。

材料一:

两晋、南北朝时期,就出现了中国最早的茶诗,到了唐代,世界第一部茶文化专著——《茶经》问世,标志着中国茶文化的基本形成。

茶文化与文学艺水联系紧密。

刘禹锡的《尝茶》、苏轼的《咏茶》、文微明的《陆羽烹茶图》以及唐寅的《烹茶画卷》,都是这二者结合的经典之作,茶文化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也非常密切。

城市茶馆兴起于清末,后逐渐发展成为适合社会各阶层的活动场所,它把茶与曲艺、戏剧、诗会和灯谜等民间文化活动融合起来,形成了一种特殊的“茶馆文化”。

“客来敬茶”也是中国普通人家秉承的礼仪美德。

材料二:

古老的中国茶文化在对外交流中逐渐传到各国,同当地的历史、文化、经济相结合,对很多国家茶文化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例如,五代末至明初,中国茶文化迎来了第二个高峰,点茶茶道开始流行,茶文学和茶具文化日益繁荣、受中国茶文化发展的影响,外国的茶礼也于这一时期兴起,并逐步普及于王室、官员、僧道乃至百姓中间。

(3)你所在的小组打算就人们喜欢茶的原因进行一次调查,以下是对几位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人的采访记录。

茶楼老板:

我们茶楼从环境设计到经管方式都突出了传统茶文化,所以茶客盈门,我们的收入也就很好啦。

年轻白领:

我也喜欢上了喝茶。

我发现工作压力大时,坐下来喝喝茶,就会感觉放松不少,心情也不那么烦躁了。

退休老人:

你还别看这茶不起眼儿,医生说它既能预防许多老年病,又能对身体起到很好的保健作用。

请你根据采访记录概括出茶为大家所欢迎的原因。

(4)如果现在有人要在西湖边开一间“东坡茶社”,请你从下面苏轼的诗作中挑选两句作为茶社的对联。

(只填序号)

①从来佳茗似佳人

②日高人渴漫思茶

③欲把西湖比西子

④尝尽溪茶与山茗

上联:

________

下联:

________

【答案】

(1)横,竖,竖,撇,捺,横,竖钩,撇,点

(2)中国的茶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具有世界性的影响力。

(3)①喝茶可以缓解压力放松心情;②喝茶有预防疾病的保健作用。

(4)③;①

【解析】【分析】

(1)“茶”是上下结构,笔画顺序:

横、竖、竖、撇、捺、横、竖钩、撇、点。

(2)本题解答,可根据各自然段的段前句,感悟中心意思,如“两晋、南北朝时期,就出现了中国最早的茶诗”“茶文化与文学艺术联系紧密”“茶文化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也非常密切”“对很多国家茶文化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等句分析。

(3)根据材料信息,从“休闲环境”“调节心情”“有益健康”三个方面概括即可。

如,传统的茶文化为人们所欢迎;喝茶可以缓解压力,放松心情;喝茶有预防保健的作用。

(4)了解对联知识,明确对联要求,如语句对仗,词性相同,还要注意修辞运用,语境是否符合等方面。

上联最后一个字是仄声字,所以只能选“欲把西湖比西子”,下联要与之对应,只能是“从来佳茗似佳人”。

故答案为:

⑴横,竖,竖,撇,捺,横,竖钩,撇,点;

⑵中国的茶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具有世界性的影响力;

⑶①喝茶可以缓解压力放松心情;②喝茶有预防疾病的保健作用;

⑷③;①。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汉字的书写能力。

注意字在田字格的位置,结构要匀称,字迹要工整。

所有的字应当恰当地书写在格子的中间,四边留有一定的空隙。

笔划要清楚,要写成方块字,不要潦草,偏旁部首比例要合适;

⑵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材料中的关键语句,根据题目的要求,即可作答;

⑶本题考查材料信息的筛选与概括。

茶楼老板突出生意好的原因是突出传统茶文化;年轻白领强调喝茶能减轻工作压力;退休老人则认为喝茶能预防老年病,对身体起到保健作用。

将以上信息分点表述出来即可;

⑷本题考查拟写对联。

对联分上下两联,这两联字数相同,语义相关,相对应的词语词性相同。

6.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

据《诗经》三百篇的产生时代约在西周武王初年至东周春秋中叶的五百年间,创作背景几乎遍及周室封建势力到达之地。

黄河流域的沃壤孕育了它们,作为引渡我们探访这五百年信息的舟楫。

在此之前的古诗歌,偶有见录于各种典籍者,如神农时的《蜡辞》。

   材料二:

汉乐府主要包括以下四种。

一为郊庙歌辞,多系贵族文人为祭祀所作乐歌,模仿《诗经》、楚辞之颂诗祭歌的风格。

二为鼓吹曲辞。

以箫、茄演奏之《鼓吹》及以鼓、角演奏之《横吹》皆为胡乐。

   材料三:

唐代沿承六朝文化遗产与诗歌体式,五古、乐府之外,七古、律诗、绝句在长期酝酿后方告成熟,三方新辟的沃土正提供唐人驰骋其才思。

大唐国势以玄宗、肃宗二朝为分水岭,由前期的兴扬鼎盛转渐衰颓,作为人世反影的诗歌发展,亦大抵可依此分为两期。

前期诗人纵横捭阖的生命风神发展出唐诗的开阔气象;而鼎盛之后,后期诗人则须从前人盛迹中翻新求变,多呕其心血于丈量辛风格的经营。

(1)请依据(材料)按照创作时间的年代先后,将下列作品排序:

________。

①《将进酒》    ②《上邪》    ③《蒹葭》    ④《登幽州台歌》

(2)请结合(链接)材料选出下列选项中与另三部作品创作背景不一致的一项(   )

(链接)

天宝十四年底,唐世表面上的升华平静终告瓦解,安史之乱起,势如野火。

次年,兵陷长安,玄宗奔蜀,帝室在血雨腥风中飘摇。

A. 《捕蛇者说》                      B. 《石壕吏》                      C. 《蜀道难》                      D. 《新婚别》

(3)请将下列诗句按照上下句配对,并将配对的诗句序号填写在横线上。

A.民生各有所乐兮     B.怀此王佐才         C.慷慨独不群     D.夕阳无限好  E.银瓶乍破水浆迸   F.余独好修以为常    G.只是近黄昏H.铁骑突出刀枪鸣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

【答案】

(1)③②④①

(2)C

(3)AF;BC;DG;EH

【解析】【分析】

(1)①《将进酒》李白(701年2月8日—762年12月),唐代。

②《上邪》是产生于汉代的一首乐府民歌。

③《蒹葭》《诗经》中的一篇,春秋时期。

④《登幽州台歌》陈子昂(661年-702年),唐代。

故而排序是③②④①。

(2)链接材料写的是《安史之乱》,与ABD三项背景一致,C项,《捕蛇者说》是柳宗元被传诵不衰的著名篇章之一。

揭露了从唐玄宗天宝后期至作者被贬官永州时约六十年间人民的苦难生活。

故选C。

(3)AF,屈原《离骚》: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BC,三国魏曹植《薤露行》:

怀此王佐才,慷慨独不群;DG,李商隐(唐)《登乐游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EH,白居易(唐)《琵琶行》: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故答案为:

⑴③②④①;⑵C; ⑶AF;BC;DG;EH

【点评】⑴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理解,考生在平时注意留心课本内的注释,注意人物、作品的朝代等基础的常识。

⑵本题考查作品的时代背景,考生在平时注意理解,不要弄混了作家、作品的写作年代,在学习中要牢牢记住。

⑶本题考查诗歌的背诵和理解能力。

考生要熟悉背诵的诗歌,注意诗句间的对仗。

7.某校九年级

(2)班开展“君子以自强不息”主题活动,分享令自己震撼的人物故事。

以下是某同学的一段充满激情的演讲稿。

荀子说: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立志容易奋斗难,只有坚定信念,不屈不挠的精神,才能在困境中得到突围;只有自强不息、锲而不舍的奋斗才能让理想得以实现。

自强是苏轼在贬谪处境时的那种“会挽雕弓如满月”的雄魂气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强是在杜甫攀登高峰时的那个“会当凌绝顶”的坚定步伐。

同学们,自强不息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它早已成为我们生命的本色。

A不管我们会抱怨学习压力大,都要将这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