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资料1.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8333834 上传时间:2023-08-15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1.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参考资料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参考资料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参考资料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参考资料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参考资料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参考资料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参考资料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参考资料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参考资料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参考资料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参考资料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参考资料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参考资料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参考资料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参考资料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参考资料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参考资料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参考资料1.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参考资料1.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参考资料1.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参考资料1.docx

《参考资料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参考资料1.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参考资料1.docx

参考资料1

第一节:

补充讲解:

社会征信体系与经济秩序

(一)征信的概念

征信是指专业化的机构依法采集、调查、保存、整理、提供企业和个人的信用信息,并对其资信状况进行评价,以此满足从事信用活动的机构在信用交易中对信用信息的需要,解决借贷市场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征信活动主要有四种形式:

个人信用调查、企业资信调查、资信评级和商业市场调查。

(二)社会征信体系:

指的是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的征集、共享和报告制度。

(三)征信机构与征信监管

征信机构,是指依法设立的专门从事征信业务即信用信息服务的机构。

征信监管就是指政府对征信业的监督管理。

(四)建立失信惩罚机制维护经济秩序

第二节:

利息与利率

一、利息的含义

利息是资金所有者因贷出货币的使用权而从借款者那里取得的一种报酬。

二、利率的含义和分类

利息率是指借贷期内所形成的利息额与所贷资金额的比率,简称利率。

利息率的种类:

(一)实际利率与名义利率

(二)固定利率与浮动利率

(三)市场利率与官定利率

(四)差别利率与优惠利率

(五)年利率、月利率、日利率

(六)短期利率和长期利率

三、利息率的计量

(一)货币时间价值

货币时间价值是指货币经历一定时间的投资和再投资所增加的价值,也称资金的时间价值。

(二)单利与复利

 利息的计算方法分为单利法和复利法两种:

1、单利法

单利法是指在计算利息额时,不论期限长短,仅按本金计算利息,所生利息不再加入本金重复计算。

2、复利法

复利法是指在计算利息时,要按一定期限,将所得利息作为新的本金继续计算,逐期滚算。

(三)现值与终值的计算

 为了计算货币时间价值量,一般是用“现值”(PV)和“终值”(FV)两个概念表示不同时期的货币时间价值。

现值,又称本金,是指未来货币的现在价值

终值,又称本利和,是指资金经过若干时期后包括本金和时间价值在内的未来价值。

第三节 利率的决定

一、影响利率水平的因素

(一)社会平均利润率的高低

(二)货币资金的供求关系

(三)通货膨胀预期

(四)货币政策(三大货币政策工具)。

(五)财政政策

(六)国际利率水平

二、西方学者的利率决定理论

(一)古典学派的储蓄-投资理论

费雪认为:

资本供给即储蓄,资本需求即投资,供求决定利率水平。

(二)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

凯恩斯认为,利率水平不是由借贷资本的供求关系来决定,而是由货币市场中货币供求关系来决定的。

(三)可贷资金理论

凯恩斯的学生罗伯逊认为,利率由可用于贷放的资金的供给及需求来决定。

 

三、我国利率体系与利率市场化改革

(一)我国利率体系结构:

中央银行利率、商业银行利率、市场利率

(二)各种利率之间的传导机制

1、央行调整再贴现率,从而调节商业银行的可贷资金量,影响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利率,进而影响金融市场上货币资金的供求状况,使市场利率朝着央行的调节目标变动(再贴现政策);

2、央行直接在金融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券,调节市场货币资金供求状况,进而调节商业银行利率和市场利率(公开市场业务政策);

3、央银把市场利率作为其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依此监测货币政策的执行情况,据此调节货币供应量,包括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

(三)利率市场化改革

1.利率市场化的含义

利率市场化就是利率由市场资金的供求状况来决定,由市场配置资金流向和资金价格。

(1)利率市场化并不是指利率百分之百由市场自由决定;

(2)利率市场化改革应该逐步推进,应该是渐进式的改革。

2、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总体思路:

先放开货币市场利率和债券市场利率,再逐步推进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化。

存贷款利率市场化按照“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长期、大额;后短期、小额”的顺序进行。

3、我国利率市场化的目标:

建立健全由市场供求决定的利率形成机制,中央银行通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引导市场利率。

 

主题四:

金融发展与政府调控

第一节 金融含义与范畴

一、金融:

是资金融通的简称,包括社会经济生活中的货币流通和信用活动,以及与其联系的一切经济活动的总和。

二、金融范畴:

指金融活动的范围和类型。

第二节 金融与经济互动

一、经济决定金融

1、经济发展推动金融需求(经济发展—分工和专业化—贸易—物流发展—铁路需求—资金需求);

2、经济发展水平决定金融发达程度。

(1)经济发展水平决定金融规模:

经济发展水平越高,金融业就越发达。

(2)经济发展水平决定金融结构:

证券化水平越高(直接融资比例越高);

衡量指标——证券化率:

(股市总市值与GDP总量的比值)是衡量一国或地区证券市场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

二、金融对经济的作用与影响

(一)金融对经济的积极作用

1、优化资源配置:

金融最基本的特征和作用,是采用还本付息的方式聚集资金、分配资金,调节各经济主体之间的资金余缺,以促进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

2、提供中介服务:

货币和其他金融工具作为经济的中介和载体,贯穿于社会商品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全过程,金融为经济所提供的中介服务越来越多。

3、充当宏观调控工具:

金融连接着社会各个经济主体的生产经营,联系每个社会成员和千家万户,成为国家管理、监督和调控国民经济运行的重要杠杆和手段。

(二)金融对经济的负外部性

1、外部性:

是指某个人(生产者或消费者)的经济活动给社会上其它成员带来影响,而这种影响又不能通过市场价格进行买卖。

2、金融的负外部性与金融脆弱性

(1)金融的负外部性:

是指金融活动给经济造成的不良影响和负作用,表现为金融危机的出现给经济造成巨大破坏。

金融危机是由金融脆弱性所决定的。

(2)金融脆弱性:

是指金融业高负债经营的特点决定了其具有更容易失败的本性。

金融脆弱性是伴随着金融业的产生而产生,并不能依靠自身的发展完全消除,而外界的一切因素都是通过激化这种内在的脆弱性,将其放大显现出来,而最终导致金融危机。

3、金融对经济产生负外部性的途径

(1)产生经济泡沫,破坏经济发展

经济泡沫是指资产的价格严重背离市场价值的经济现象。

金融活动中的过度投机,产生了经济泡沫,从而膨胀虚拟资本,破坏经济发展。

(2)引导悲观预期,引发经济危机

金融通过影响人们的信心,引导人们对经济的悲观预期,引发经济危机。

三、金融机构的社会责任

企业的社会责任,是指企业不仅要对股东利益最大化负责,而且要对股东以外的群体,包括员工、消费者、债权人、中小竞争者、当地社区、社会环境、社会弱势群体及整个社会等利益相关者负责。

金融机构也是企业,其对经济、社会的影响比一般企业要大。

因此,金融机构需要比一般企业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

(一)支持弱势群体

1、“金融排斥”损害弱势群体利益

金融排斥是指社会中的某些群体没有能力进入金融体系,没有能力以恰当的形式获得必要的金融服务。

2、金融排斥的后果

金融排斥带来金融服务消费的两极分化,加剧社会排斥。

3、支持弱势群体:

变金融排斥为金融倾斜

(二)保护生态环境

有效发挥金融机构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枢纽作用和间接影响力,通过信贷等金融工具支持客户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引导和鼓励客户增强社会责任意识,不以降低信贷标准作为业务竞争手段,不向高污染、高耗能项目发放贷款。

(三)其它社会责任

1、消费者教育

金融机构应当公平对待金融消费者(包括企业客户和个人客户),有效满足金融消费者的需求。

同时,还应主动承担金融消费者教育的责任,开展金融知识普及教育活动,有效引导和培育社会公众的金融意识和风险意识。

2、维护金融安全

金融机构必须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自觉遵守从业人员行为准则、反不正当竞争公约和反商业贿赂公约等行业规则,维护金融业良好的市场竞争秩序,确保金融业安全稳健经营。

补充:

金融中介(第五章内容)

金融企业:

强调的是从事金融活动的主体,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主体;

金融中介:

强调的是在金融活动中发挥中介功能,而不是最终的资金供给者或需求者。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金融中介本身就是金融企业,金融企业的活动性质(资金运营主体)决定其属于金融中介。

1、金融中介的定义:

金融中介是指在经济金融活动中,为资金盈余者和资金需求者提供条件,促使资金供需双方实现资金融通,自身从事金融活动以及为金融活动提供相关服务的各类金融机构的总称。

2、金融中介的分类:

(1)存款类中介机构(以融资业务为主,以商业银行为代表);

(2)投资类中介机构(以投资服务业务为主,以投资银行、证券公司为代表);

(3)保障类中介机构(以保障服务业务为主,以保险公司为代表);

(4)信息咨询服务类中介机构(以金融信息咨询业务为主,以信用评估公司为代表);

3、金融中介的基本性质

(1)金融中介通过投资、融资等方式服务于实质经济的金融机构;

(2)金融中介通过提供“金融服务产品”而成为特殊企业;

(3)金融中介的经营活动充满风险性且对国民经济影响大;

4、金融中介的基本功能

(1)便利支付结算功能(货币支付的结算与清算区别:

都是办理货币收付的行为,但结算指在金融中介机构与客户之间办理,清算是指在金融中介机构同业之间办理);

(2)促进资金融通功能(资金融通的基本方式:

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

(3)降低交易成本功能(通过资金融通促进规模经济的发展,从而促进交易成本的降低);

(4)改善信息不对称功能(作用原理:

专业性与规模经济效应);

(5)转移与管理风险功能(作用原理:

规模经济效应与保险原理)。

 

第三节 金融与经济增长

(讲金融发展、金融压抑、金融自由化、金融约束与经济增长)

一、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

1、金融发展:

是指金融结构的变化,它包括金融工具的结构和金融机构的结构两个方面。

不同类型的金融工具与金融机构组合在一起,构成不同特征的金融结构。

金融发展的特征是:

(1)直接融资比例逐渐升高。

(2)金融机构在金融资产发行与持有上所占份额随经济发展显著提高。

(3)银行资产占金融机构全部资产的比重趋于下降。

2、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直接促进作用:

主要通过引起储蓄和投资的相互分离来推动经济发展的。

二、金融抑制与经济增长

1、金融抑制(又称金融压抑),指人为压低利率,造成金融体系和经济体系效率低下的现象。

包括利率限制(如发展中国家试图以低利率促进经济规模扩张)、金融资产单调等现象。

2、金融压抑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实际利率是影响货币需求的主要因素,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压抑主要是通过利率管制来影响经济增长的。

较低的利率影响了储蓄积极性,从而影响了资金供给;而较低的贷款利率导致了贷款需求扩大(供给有限),只能借助配给办法解决贷款供不应求的矛盾,导致腐败、寻租等现象发生,对市场效率产生负面影响。

三、金融自由化与经济增长

1、金融自由化:

指政府放松或解除对金融业的管制,使其自由地开展业务活动。

具体包括:

(1)放松利率管制(利率自由化)

(2)缩小指导性信贷计划实施范围

(3)减少金融机构准入限制

(4)发行直接融资工具

(5)放松对汇率和资本流动的限制

2、金融自由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1)金融自由化的促进作用:

主要是通过放开利率来实现的。

在发展中国家,货币积累是投资的先决条件。

高利率鼓励储蓄,从而促进了投资和经济增长;

即:

金融自由化—高利率—高储蓄—高投资—经济发展

(2)金融自由化的风险成本

首先,利率及汇率自由化的风险。

其次,金融业务与机构准入自由化的风险。

四、金融约束与经济增长

1、金融约束:

主要是指通过对存贷款利率加以人为控制,对进入和来自资本市场的竞争加以限制,从而为金融部门和生产部门创造机会、提供激励,从而促进金融和经济发展的行为。

包括:

(1)利率控制;

(2)定向信贷,等等

2、金融约束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金融约束政策的实质是政府在金融部门和生产部门内创造租金,目的是使金融机构和生产部门因其收益得到了保护(贷款利率下限,存款利率上限),而不会做出损害经济社会整体利益的事来,从而有利于提高金融市场的效率。

五、金融约束与金融抑制的区别

金融抑制(又称金融压抑),指人为压低利率,造成金融体系和经济体系效率低下的现象。

力求以低利率鼓励投资、促进经济规模的扩张。

金融约束主要是指通过对存贷款利率加以人为控制,对进入和来自资本市场的竞争加以限制,从而为金融部门和生产部门创造机会、提供激励,以此保护金融部门和生产企业的利益,避免恶性竞争。

 

政府干预经济的目标:

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

一、经济增长

1、经济增长的定义:

在较长时间跨度上,一个国家人均产出(人均收入)水平的持续增加。

2、经济增长的阶段性:

罗斯托的经济增长阶段理论:

第一阶段(传统社会阶段):

农业活动为主,产业结构单一;

第二阶段(起飞前阶段):

手工业和商业逐渐兴起,经济企业家阶层形成、金融制度开始建立);

第三阶段(起飞阶段):

农业经济商品化;劳动力和资本流动加速,资本大量向工业集中;现代工业和交通运输业带动其它产业快速发展,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

第四阶段(成熟阶段):

农村人口大规模向城市集中,劳动力高学历、高技能化,工业经济成为社会经济的主导。

第五阶段(高额消费阶段):

消费结构显著变化,耐用消费品需求大增、企业竞争异常激烈、垄断倾向日趋明显,社会化生产能力超过市场需求的增长,需要政府通过积极的财政和金融政策来诱导需求增长,政府调节和干预并存;

第六阶段(追求生活质量阶段):

第三产业迅速崛起,科教文卫和旅游业成为推动经济新的主导部门。

3、正确认识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

(1)我国经济增长速度的变化趋势;

(2)速度、比例、效益之间的关系:

一致性:

高效益,必然带来高速度,比例也一般是协调的;

不一致:

高速度,如果比例失调,可能是低效益、不可持续的增长;

4、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

(1)决定经济增长的直接因素:

投资量(资源充裕程度,中东地区和俄罗斯)、劳动量(劳动力数量和质量,日本)、生产率(投入产出效率,德国);

(2)经济增长的四个轮子:

人力资源、自然资源、资本形成(投资及投资的外部效应)、技术进步;

(3)经济增长的拉动力:

三驾马车(中国的三驾马车)

(4)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

分工和专业化

分工——充分利用比较优势;

专业化——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二、充分就业

1、基本定义

(1)充分就业:

在既定工资水平下,所有愿意接受工作的人,基本上都获得了就业机会。

充分就业≠全部就业,允许自愿失业、摩擦失业、结构性失业的存在;

一般认为,“自然失业率”范围内的失业,都是充分就业

(2)非充分就业(失业):

指在既定工资水平下,有就业能力和就业意愿者,通过努力寻找工作,仍然无法实现就业的现象。

2、失业分类:

(1)根据失业的原因,分为“摩擦性失业”、“季节性失业”、“技术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周期性失业”;

(2)根据失业的表现,分为“显性失业”和“隐性失业”;

其中,隐性失业的表现形式包括:

就业时间不足、低效就业、以接受教育方式延期就业、提前退休,等

(3)根据求职者意愿,分为“自愿失业”和“非自愿失业”

3、正确认识失业者的社会价值

 

三、物价稳定

一、通货膨胀:

1、定义:

是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或货币周转速度过快,导致货币购买力下降,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上涨的现象。

2、通货膨胀的分类

(1)按速度分:

温和的通货膨胀(年均10%以内);急速的通货膨胀(年均10-100%);恶性通货膨胀(年均100%以上);

(2)按原因分:

需求接动型、成本推动型、混合型(书上所讲输入型或结构型通货膨胀实际上也可归入上述三类)。

3、通货膨胀的影响

(1)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促进论、促退论、中性论);

(2)对就业的影响(有人认为通货膨胀与失业负相关,也有人认为通货膨胀与失业正相关(典型的如“滞胀”条件下失业增加));

(个人认为:

上述争议根源于:

不同通货膨胀率影响不同)

(3)对收入和财富再分配的影响(议定的工资购买力下降,利率标准因物价上涨而受到实质影响);

(4)通货膨胀削弱市场机制对经济的调节功能(通货膨胀因其对价格的扭曲而影响价格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4、通货膨胀的治理

(1)控制货币供应量(规模和速度);

(2)调节和控制社会总需求(通过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组合来调节社会总需求,从而影响物价);

(3)增加商品的有效供给(包括降成本、降能耗、提效益、调整产业结构等);

(4)其它政策措施(如政府定价、限价、减税等措施)。

 

二、通货紧缩

1、定义:

是指货币供应量少于流通领域对货币的实际需求量而引起的货币升值,从而引起的商品和劳务的货币价格总水平的持续下跌现象。

2、通货紧缩的原因

(1)紧缩的财政货币政策(双紧)(紧缩财政政策即增税节支,紧缩货币政策即调高存款准备金率和再贴现率,增加票据发行以回笼货币,导致消费和投资从而总需求减少);

(2)经济的周期性变化(在经济周期的收缩阶段,市场需求不足,商品滞销,生产下降,导致通货紧缩);

(3)有效需求(消费或投资)不足(增加投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消费不足对总需求的负面影响,而投资增加可能导致供过于求、产品滞销,从而导致投资低迷、总需求不足;

(4)结构失调(社会产品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不符,导致供求结构错误,产品的无效供给导致价格低迷、经济衰退,导致通货紧缩)。

3、通货紧缩的影响:

(1)导致总需求不足(总需求不足,既是通货紧缩的原因,而通货紧缩也会影响居民消费信心,强化居民储蓄意愿,从而加剧通货紧缩);

(2)影响货币的正常运转(通货紧缩-价格下降-币值上升-融资实际成本提高-投资需求下降-通货紧缩加剧);

(3)增加社会不稳定因素(通货紧缩导致消费者消费积极性受挫,投资者融资成本提高,债务人实际负担加重,国家经济衰退加剧,从而增加社会不稳定因素)。

4、通货紧缩的治理:

(1)实施适度宽松的财政、货币政策;

(2)鼓励消费和投资,恢复消费和投资信心;

(3)合理引导出口,促进经济复苏;

外汇与汇率

一、外汇常识(课时)

外汇(ForeignExchange)是国际汇兑的简称,包括动态和静态两概念(foreign国际、国外;exchange兑换、交换);

1、动态的外汇:

指将一国货币通过“汇”“兑”转换成另一国货币并用以清偿国际间债权债务关系的一种金融活动。

2、静态的外汇:

指用以清偿国际间债权债务关系的手段与工具,也即实现“汇”“兑”活动的载体。

静态的外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外国货币,包括纸币、铸币等;

几种世界货币符号:

德国马克DEM英国英镑GBP

日本日元YEN瑞士法郎CHF

澳大利亚澳元AUD加拿大加元CAD

法国法郎FFR香港港币HKD

美国美元USD欧元EU

目前一般用两个字母表示,如:

澳元/美元AD/US英镑/美元BP/US

欧元/美元EU/US美元/瑞郎US/SF

美元/日元US/JY美元/加元US/CD

欧元/日元EU/JY

二是外币支付凭证,包括票据、银行存款凭证、邮政储蓄凭证等;

三是外币有价证券,包括政府债券、公司债券、股票等;

四是特别提款权、欧元;

五是其他外汇资产。

2、外汇的分类

(1)按货币能否自由兑换分为自由外汇和记账外汇

(2)按照外汇来源不同分为贸易外汇和非贸易外汇

(3)按外汇买卖交割期限不同分为即期外汇和远期外汇

(电汇、信汇、票汇)

二、汇率常识(课时)

1、汇率的定义:

指将一国货币折算成另一国货币的比率、比价或价格,或者说是用一国货币对另一国货币进行标价(通常是对美元等少数世界货币进行标价)。

2、汇率的组成(位数、大数、小数、点数):

100美元=827.26元

1美元=1.2345欧元

汇率通常用五位数表示(少量用四位或六位);其中前三位基本稳定,称为大数部分;后两位经济变化,称为小数部分;如美元兑人民币的汇率为1美元兑8.2726人民币,由8.27即为大数部分,0.0026即为小数部分;即中最后一位每变动一个值即变化一个点,如上述汇率由8.2726变为8.2739表示美元汇率上升13个点;贴水(贬值);升水(升值)

3、汇率的标价及报价方法:

(1)汇率的标价方法:

A、直接标价法(多数国家采用):

1(或100或10万等固定)单位外币=X单位本币

(如日元或意大利里拉由于价值较低而采用10万单位作为折算标准)

B、间接标价法(英美欧日采用):

1(或100或10万等固定)单位本币=X单位外币

美元标价法:

即在进行两种非美元货币之间汇率报价时,不直接报两者间的比率,而分别报美元与两种货币之间的比价,然后进行汇率套算算出两者的比价。

如1美元=120日元;1美元=8人民币,则人民币与日元间的比价为1人民币=15日元

(注):

通常所说汇率涨跌指直接标价法下外币的升值与贬值如美元汇率上涨指美元升值)

(2)汇率的报价方法:

在日常汇率报价中,通常采用双向报价的方式:

如USD/RMB=8.2627/35表示买入1美元支付8.2627人民币;卖出1美元收进8.2635人民币,差价是8个点,但通常大数部分省略不写,即写为USD/RMB=27/35

再如USD/RMB=8.2695/05表示买入1美元支付8.2695人民币;卖出1美元收进8.2705人民币,差价是10个点,同样大数部分省略不写,即写为USD/RMB=95/05

三、人民币汇率的变化历程回顾

70年代(高估)——80年代中后期(平衡)——1994(低估)——2005年(放松管制)——2007(单边升值)——2008(贬值)——2009年(有升有贬,以升为主)——2011年(贬值为主)——2012年以来(有升有贬,升值为主);

思考:

如果将来升值很高,跟70年代的高估有什么区别

四、汇率决定的基础和影响汇率变化的因素(3课时)

1、决定和影响汇率变化的因素分析:

(1)决定汇率的根本因素:

各国货币所代表的价值之比(或各国货币购买力之比)。

(2)影响汇率波动的六大主要因素:

A、(长期)财政收支状况及经济发展状况——影响汇率变动的基本因素;

B、(短期)国际收支状况——影响汇率变动的直接因素;

C、利率水平——一国提高利率时该国货币将有升值倾向;

D、汇率政策、货币政策等政府政策或领导人的政策性讲话

E、重大国际政治因素(如1991年苏联政变中戈尔巴乔夫被扣押时德国马克贬值)

F、外汇投机因素——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加剧了汇率波动的幅度。

2、汇率波动对经济的作用与影响(国际经济、国内经济、国际收支):

(1)对国际经济的三大影响:

A、加深了各国为争夺销售市场的斗争,影响了国际贸易的正常发展;

B、影响了某些储备货币的地位和作用,促进了国际储备货币的多元化;

C、加剧了投机活动和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促进了国际金融业务的不断创新。

(2)对国内经济的影响:

A、对国内物价的影响:

(本币贬值一方面有利于出口不利于进口而导致商品供应紧缩并进而导致物价上涨;另一方面会使进口商品成本上升并进而推动商品涨价);

B、对国民收入和就业的影响(在有闲置资源存在的条件下,在出口商品弹性较大的情况下,本币贬值会促进出口生产企业和进口替代品生产企业的发展从而能扩大生产、促进国民收入和就业增加);

国际收支与国际储备

(3)对国际收支的影响:

A、对经常项目的影响(包括对贸易收支和对非贸易收支的影响两方面,非贸易收支又可分为旅游与劳务收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