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口第五学期第二套.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833696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6.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口第五学期第二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对口第五学期第二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对口第五学期第二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对口第五学期第二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对口第五学期第二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对口第五学期第二套.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对口第五学期第二套.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对口第五学期第二套.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对口第五学期第二套.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对口第五学期第二套.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对口第五学期第二套.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对口第五学期第二套.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对口第五学期第二套.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对口第五学期第二套.docx

《对口第五学期第二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口第五学期第二套.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对口第五学期第二套.docx

对口第五学期第二套

吉林财经学校语文试卷

班级:

姓名:

学号:

试卷共6页第1页

2015年级第五学期科目语文第二套(考试)

考试时间:

(90分钟)所用班级类型(对口班)

题号

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1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玷污沾染服服帖帖拈轻怕重B.果脯哺育相辅相成捕风捉影

C.毗邻纰漏如丧考妣蚍蜉撼树D.罢黜拙劣左支右绌咄咄怪事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暮霭赧然视若草芥男女之大妨明镜照物,妍媸必露

B.鉴诫口讷咸予维新一言以蔽之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C.慰藉穿凿芸芸众生造化钟神秀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D.福祉聚讼槁项黄馘不落于言荃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这个仅有鸡蛋大小的鹅卵石上,雕刻着《红楼梦》中的几百个人物,个个栩栩如生,真可谓鬼斧神工。

B.电脑网络带给我们便利的同时,也会带来一些不良影响,但我们不能因噎废食,停止发展网络。

C.美国政府在伊拉克问题上的危言危行,只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D.台独分子吕秀莲数典忘祖,竟公开宣称日本对台湾的侵略乃是台湾人的大幸,台湾和大陆是“远亲”和“近邻”的关系。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中国古代的书、画艺术,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的民族传统和特有的艺术特色。

B.还有不少因素使铁容易生锈,如水中有盐,铁制品表面不干净、粗糙,铁中杂有其他金属……等等。

C.我不知道进行这种报道、渲染的记者和编辑的主观意图是什么?

是为了取得轰动效应,扩大报刊的销路?

还是确信有这种事?

D.列宁曾经指出:

《反杜林论》十分明确和详尽地叙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每个觉悟工人必读的书籍”。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在社会交际中,无论个人还是组织,在公众中的信誉是至关重要的,它是决定交际成败的关键。

B.潜泉印泥产品行销日本、韩国、东南亚,它是轻工业部和上海市的优质产品、轻工业部出口创汇企业。

C.雅典奥运会上,七名大力士因服用兴奋剂被责令回国不得参加比赛。

D.空中的飞鸟对飞机是个很大的威胁,因为飞鸟虽小,却能像子弹一样击穿飞机而坠毁。

二、填空(10分)

1.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小说。

2.《老人与海》的作者是他的作品还有。

3.《等待散场》的作者是代表作有。

4.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是。

5.老舍的话剧代表作品有、。

6.中国文学史上的小李杜指、。

三、诗歌鉴赏题(10分)

关河令

周邦彦①

  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

伫听寒声②,云深无雁影③。

更深人去寂静。

但照壁孤灯相映。

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注]①周邦彦(1056-1121):

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②寒声:

指秋声,如风声、落叶声、虫鸣声等。

③雁:

古人认为雁能传书。

1.从上、下两阕的首句看,这首诗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

请简要说明。

2.简要分析作者在这首词中所表现的心情。

四、阅读(26分)

(一)(9分)

文艺大众化的误读

赖大仁

  早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鲁迅等思想家就提出了文艺大众化的主张,主要着眼于大众思想启蒙和改造国民性。

后来毛泽东倡导文艺大众化,目的也在于唤起民众。

改革开放初期具有广泛群众性的文艺运动,也是与新时期的再次思想启蒙和思想解放进程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而当进入市场经济和大众消费时代,文艺大众化的价值取向就变得更为多样化了,存在的问题也颇为突出和复杂。

  在某些人看来,当今消费时代人们的生活目标不过是在物质生活上追求享乐,在精神生活上追求娱乐。

于是,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就被理解为满足人们的娱乐消费需求,“服务大众”也被具体化为“娱乐大众”。

在这种价值导向之下,一个时期以来的文艺大众化,包括某些“大众化写作”、影视节目、网络写作和媒体文章等,也都普遍追求“娱乐化”,只要能吸引人们的眼球,赢得足够的销售量、收视率、点击率等等,似乎也就实现了它的最大价值。

而一

旦将文艺大众化的价值取向仅仅定位于“娱乐化”,唯“乐”是求,娱乐至上,就有可能导致种种价值偏向:

轻则忽视文化娱乐的精神品位,遮蔽和消解文艺应有的多种功能;重则容易由“娱乐大众”滑向“取悦大众”、“迎合大众”,追逐低级趣味,从而陷入文艺低俗化的误区。

实际上,当今有些人打着“文艺大众化”的旗号,背后所追逐的不过是他们自己的种种现实利益。

为此,一些所谓“大众化写作”和影视媒体节目,一味迎合消费市场的低俗需求,不择手段地制造“娱乐”效果吸引大众,只要能诱导人们消费,不管是什么题材内容和人物故事,都可以按照“娱乐化”模式加以打造;不论是古代经典还是红色经典,都可以拿来“戏说”、搞笑乃至“恶搞”。

在这样的“娱乐化”价值导向中,文艺大众化的基本精神被严重扭曲了。

  毫无疑问,文艺大众化的确应当面向大众和服务大众,明确地说,“娱乐大众”本来没有什么不好,它也应当是“服务大众”的题中应有之义。

但这里的问题在于:

其一,“娱乐大众”是否可以无原则地取悦和迁就大众的娱乐消费需求?

作为文艺生产是否可以只遵循“娱乐化”的市场规则而不管精神价值导向?

这样的问题其实不言而喻。

其二,“娱乐大众”是不是当今文艺大众化的唯一功能和价值取向?

在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中,除了娱乐之外,难道就没有精神世界进一步提升与丰富的需要吗?

在我看来,当今时代的大众化文艺,除了“娱乐大众”,还有一个“引领大众”的问题,因为文化艺术的功能并不仅仅具有娱乐消费的功能,同时还具有精神引领的功能——究竟将大众的精神境界往健康向上还是低级趣味的方向导引,这并非一个可以忽略不顾的问题。

  面向大众、服务大众,仍然是当今文艺大众化应当坚持的方向,但它的价值取向不能仅仅是娱乐大众,更不能容忍用抽空了审美精神的低俗化娱乐去取悦大众;往更积极的方面说,还应当倡导用健康向上的精神价值引领大众。

1.下列有关“文艺大众化”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文艺大众化的价值取向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反映着时代发展的特点。

B.最初文化大众化的提出是与思想启蒙密切相关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其价值取向逐步多样化,存在的问题也显得突出与复杂。

C.进入市场经济和大众消费时代的文艺大众化与以往各时期的价值取向完全不同,担负的任务也不相同。

D.当代文艺大众化要服务大众,满足大众的精神需求,就要与当今消费时代人们的生活目标与精神追求相适应。

2.下列说法不属于“扭曲文艺大众化基本精神”的表现的一项是()

A.“娱乐大众”价值导向下的大众化写作、影视节目、网络写作和媒体文章等重视娱乐追求,以满足人们的娱乐消费需求。

B.在“文艺大众化”的旗号下,以取悦大众、迎合大众为手段,实现利益的最大化。

C.极力制造各种“娱乐”效果,吸引大众,满足消费市场的需

求,按照“娱乐化”模式打造各种题材内容与人物故事。

D.戏说、搞笑甚至恶搞古代经典与红色经典,追逐低级趣味,诱导消费。

3.下列表述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A.当今消费时代人们追求快乐,追求享乐。

为满足人们的娱乐消费需求,出现娱乐大众化的问题也是可以理解的。

B.文艺大众化一旦出现价值偏向,轻则导致文艺应有的多种功能的消解,重则陷入文艺低俗化的误区。

C.文艺大众化不仅要满足大众娱乐消费需求,符合消费时代市场规则,还要关注精神的正确导向。

D.当今正确的文艺大众化方向就是应该在注重娱乐价值取向、娱乐大众化的同时充分发挥文艺引领大众的作用。

(二)阅读下列文段,完成各题。

(12分)

秋颂(罗兰)

秋天的美,美在一份明澈。

有人的眸子像秋,有人的风神像秋。

代表秋天的枫树之美,并不仅在那经霜的素红;而更在那临风的飒爽。

当叶子逐渐萧疏,秋林显出了它们的秀逸,那是一份不需任何点缀的洒脱与在意俗世繁华的孤傲。

最动人是秋林映着落日。

那酡红如醉,衬托着天边加深的暮色。

晚风带着清澈的凉意,随着暮色浸染,那是一种十分艳丽的凄楚之美,让你想流几行感怀身世之泪,却又被那逐渐淡去的醉红所慑住,而情愿把奔放的情感凝结。

曾有一位画家画过一幅籍染枫林的《秋院》。

高高的枫树,静静掩住一园幽寂,树后重门深掩,看不尽的寂寥,好像我曾生活其中,品尝过秋之清寂。

而我仍想悄悄步入画里,问讯那深掩的重门,看其中有多少灰尘,封存着多少生活的足迹。

最耐寻味的是秋日天宇的闲云。

那么淡淡然、悠悠然,悄悄远离尘间,对俗世悲欢扰攘,不再有动于衷。

秋天的风不带一点修饰,是最纯净的风。

那么爽利地轻轻掠过园林,对萧萧落叶不必有所眷顾——季节就是季节,代谢就是代谢,生死就是生死,悲欢就是悲欢。

无需参预,不必留连。

秋水和风一样的明澈。

“点秋江,白鹭沙鸥”,就画出了这份明澈。

没有什么可忧心、可紧张、可执著。

“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宇烟波钓叟。

”秋就是如此的一尘不染。

“闲云野鹤”是秋的题目,只有秋日明净的天宇间,那一抹白云,当得起一个“闲”字。

野鹤的美,澹如秋水,远如秋山,无法捉摸的那么一份飘潇,当得起一个“逸”字。

“闲”与“逸”,正是秋的本色。

也有某些人,具有这份秋之美。

也必须是这样的人,才会有这样的美。

这样的美来自内在,他拥有一切,却并不想拥有任何。

那是由极深的认知与感悟所形成的一种透澈与洒脱。

秋是成熟的季节,是收获的季节,是充实的季节,却也是澹泊的季节。

它经了春之篷勃与夏之繁盛,不再以受赞美、被宠爱为荣。

它把一切的赞美与宠爱都隔离在澹澹的秋光外,而只愿做一个闲闲的、远远的、可望而不可即的,秋。

1.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本文语言优美,格调清新,但缺乏向上精神,读后给人以低落感。

B.文章以诗化的语言与句式、饱含激情地赞美了秋天的美。

C.作者重点描绘了秋天的外在美,使其人格化、个性化。

D.从作者对秋的描绘中我们可以体会作者的淡泊名利和豁达的胸怀。

E.文章流露出作者淡然、旷达的态度,透澈的思维,体现了文章的内在美。

2.以简洁的语言概括出作者笔下秋的特点。

(2分)高。

考-资。

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10字)

3.作者写《秋院》这幅画的用意是什么?

(2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20字)

4.作者在写到秋风时,说到“代谢就是代谢,生死就是生死,悲欢就是悲欢”,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你从中能悟到什么哲理,请结合你的生活阅历谈谈。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各题。

(5分)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已,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古人云:

“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悲夫!

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

虽世殊事,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1.给下列各句加线词选择恰当的义项

  ①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  A.原因B.凭借C.就着D.由于

  ②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A.修饰B.整治C.高,长D.美好

  ③曾不知老之将至() A.竟B.曾经C.重叠D.连……都

  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  A.朝向B.奔向C.从前D.假如

 2.对下列句式判断正确的是(   )

   ①岂不痛哉②死生亦大矣③当其欣于所遇④则与斗卮酒

   A.①感叹句②感叹句③宾语前置句④陈述句   B.①反问句②判断句③介宾结构后置④省略句

   C.①反问句②判断句③陈述句④宾语前置句D.①感叹句②反问句③介宾结构后置④省略句

3.下列句子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

   A.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译文)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拘束,放纵无拘地生活。

   B.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译文)面对古人那些文章我总是感叹悲伤,可总是不能表达出来。

   C.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译文)原先兴盛的,转眼之间,已成为旧迹。

   D.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译文)本来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

五、阅读下面短评,在空格处步补上不同的内容,使之简明且前后不重复(每一小句不超过12字,4分)

“偷菜游戏”是一款风靡网络的休闲交友游戏。

种菜、守菜、偷菜……一场“全民偷菜”的时尚飓风席卷大江南北,风靡长城内外:

从七旬老翁到稚嫩少年,从白领精英到打工一族,偷菜无处不在,偷菜无时不有,……。

越来越多的“菜农”在“菜地”与里乐不思蜀,流连忘返。

用网络时髦的话讲:

“种的是心灵的寂寞,守的是收获的时间,偷的是朋友的情感。

其实,对于“种菜、守菜、偷菜”,不少人也持相反的看法,他们认为:

这是把双刃剑,把握不好,势必会出现各种问题,而问题或许表现为□□□□□□□□□□□□,或许表现为□□□□□□□□□□□□,或许表现为□□□□□□□□□□□□。

六、作文(40分)

黄山市黄山区谭家桥镇一景区重现的鬼子进村场景:

一群身着侵华日军军服的人,手握“三八大盖”,押解着几位“村妇”,其中的“日军军官”手提军刀坐在三轮摩托车上,“侵华日军”们的脸上都露出开心的笑容。

在这个集体参与的旅游项目中,游客有的扮鬼子,有的扮汉奸,还有人扮“花姑娘”。

请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立意自定。

②文体自选③不少于800字。

.

 

吉林财经学校语文试卷答题纸

班级:

姓名:

学号:

试卷共6页第5页

2015年级第五学期科目语文第二套(考试)

考试时间:

(90分钟)所用班级类型(对口班)

题号

总分

得分

一、1()2()3()4()5()

二、填空(10分)

1.。

2.、。

3.、。

4.。

5.、。

6.、。

三、诗歌鉴赏题(10分)

1.

2.

四、现代文阅读(26分)

(一)1.()2.()3.()(9分)

(二)1.(4分)答:

_______________

2.(2分)高。

考-资。

源。

网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10字)

3.(2分)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20字)

4.(4分)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1 ①_______  ②_______  ③_______  ④_______2.对下列句式判断正确的是_______

   

3._______

   

五、(10分)

而问题或许表现为□□□□□□□□□□□□,或许表现为□□□□□□□□□□□□,或许表现为□□□□□□□□□□□□。

六、作文(40分)

 

 

2015级语文对口期末试题2

一、选择题(10分)

1.A(A读音diànzhāntiēniān;B读音分别为fǔbǔfǔbǔ;C读音分别为pípībǐpí;D读音为chùzhuōchùduō)2.C(A“男女之大妨”中的“妨”应为“防”,“明镜照物,妍媸必露”中的“必”应为“毕”;B“鉴诫”中的“诫”应为“戒”,“咸予维新”中的“予”应为“与”;D“不落于言荃”中的“荃”应为“筌”)3.B4.C(C“危言危行”是褒义词,直言直行,与语境不合。

A“鬼斧神工”多形容建筑、雕塑的技巧的精巧,这里与上下文吻合。

B“因噎废食”原意是因为有人吃饭噎死了,就想让天下人都不吃饭。

后比喻出了点小毛病或怕出问题就把应该干的事情停下来不干。

D“数典忘祖”本谓谈论祖上的典章制度或经历的事情时,却忘掉了祖先的职守。

后用来比喻忘本,即忘掉自己本来的情况或事物的本源。

事出《左传昭公十五年》:

春秋时晋大夫籍谈出使周朝,周景王问他晋国为何不向王室贡献宝器,谈回答说晋国从未受过周王室的恩赐,故无器物可献。

周王指出从晋建国的始祖唐叔算起,不断地接受王室的赏赐,并说:

“籍父其无后乎?

数典而忘其祖。

”责备籍谈身为晋国司典的后裔,竟不知祖上经历的事情。

)5.D(A顿号去掉;B省略号和等等删去一个;C第一个问号改为句号,第二个问号改为逗号。

)6.A(B句“它”指代不明,应在后一个“轻工业部”前加“该厂是”,同时把顿号改为逗号;C句有歧义,从字面上可以理解为“回国不得参赛,但现在可以参赛”;D句指代不明,飞机还是飞鸟“坠毁”不清。

二、填空(10分)

1.狂人日记2.海明威《永别了武器》3.刘心武《班主任》4.王安石5.话剧龙须沟6.李商隐杜牧

三、诗歌鉴赏题(10分)

1、此词以时光的转换为线索,表现了深秋萧瑟清寒中作者因人去屋空而生的凄切孤独感。

2.作者意在写心境、写情,但主要笔墨却是写环境,而白日萧瑟清寒的环境浸透了主人公的凄清之感,夜半沉寂冷落的环境更浸润了主人公的孤独感。

四、阅读(26分)

(一)(9分)1.C2.A、3.D

(二)(12分)1.A、C(A“缺乏向上精神,读后给人以低落感”不对。

C“重点描绘了秋天的外在美”不对)

2.作者笔下的秋具有“充实、不加修饰、闲逸”的特点。

3.作者以《秋院》来表现秋的清寂,使人有一种清爽的感觉。

4.表现出作者羡慕秋的洒脱和不加修饰的感情,我们从中可以体悟到:

为人处事不可过分计较,做人洒脱些,自会感到生活的美好。

(三)1.①C②C③A2.B3.B

六、本题考查考生简明、连贯、得体运用语言的能力

【参考答案】对生存环境的不满意,对本职工作(学习)的不用心,对人际关系(“朋友友谊”或“他人劳动”)的不重视(尊重)

(要求针对“种的是心灵的寂寞,守的是收获的时间,偷的是朋友的情感”的说法,从“相反的”角度作答,且内容不能重复。

每一方面2分,内容准确,句子通顺,句式大体相同。

如果作答内容没有紧扣“种的是心灵的寂寞,守的是收获的时间,偷的是朋友的情感”,只要能从三个不同方面作答,酌情给分,但最高不能超过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