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专用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选考综合检测二.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8349377 上传时间:2023-08-1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63.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专用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选考综合检测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浙江专用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选考综合检测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浙江专用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选考综合检测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浙江专用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选考综合检测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浙江专用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选考综合检测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浙江专用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选考综合检测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浙江专用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选考综合检测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浙江专用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选考综合检测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浙江专用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选考综合检测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浙江专用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选考综合检测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浙江专用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选考综合检测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浙江专用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选考综合检测二.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浙江专用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选考综合检测二.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浙江专用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选考综合检测二.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浙江专用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选考综合检测二.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浙江专用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选考综合检测二.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浙江专用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选考综合检测二.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浙江专用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选考综合检测二.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浙江专用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选考综合检测二.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专用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选考综合检测二.docx

《浙江专用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选考综合检测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专用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选考综合检测二.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浙江专用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选考综合检测二.docx

浙江专用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选考综合检测二

浙江选考综合检测

(二)

(时间:

90分钟 分值:

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下列有关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收集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

B.其中的“风”是民歌

C.表现了人文精神和现实主义创作态度

D.这些诗歌都是由孔子创作的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古代中国文学代表《诗经》。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诗经》是由孔子整理的,而不是创作的,它收录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三百多首诗歌,A、B、C三项均与史实相符。

故选D项。

2.东汉班固在《西都赋》中描绘长安“街衢洞达,闾阎且千。

九市开场,货别隧分”。

这里的“九市”是指(  )

A.工官监管的“夜市”

B.政府管理的正规市场

C.物流通畅的“草市”

D.多个繁华的商业市镇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市”的发展。

宋代以前,我国城市实行严格的管理制度,市坊分离,“市”有严格的空间和时间限制,所以东汉长安的“市”属于政府严格管理的正规市场,故B项正确。

“草市”和“夜市”在这个时期还未出现,城市也多以政治、军事功能为主,故A、C、D三项说法错误。

3.古代欧洲称中国为Seres,现代英文称中国为China。

据说这与中国传统手工业闻名于世有关。

你认为与之相关的传统手工业是(  )

A.青铜业、冶铁业B.制瓷业、棉织业

C.丝织业、制瓷业D.造纸业、制瓷业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的发展状况。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Seres”指丝织业;“China”指制瓷业,故C项正确。

4.下图是一幅中国某一朝代的“行政机构示意图”,该图反映的朝代是(  )

A.唐代B.宋代

C.元代D.清代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元代行省制度。

根据材料中的关键信息“行中书省”“宣政院”判断该朝代是元代,故C项正确。

5.在历史的长河中,儒家先哲曾留下若干睿智的言论。

下列人物组合与引文顺序完全吻合的是(  )

甲:

人人都有良知,“愚夫愚妇与圣人同。

乙:

“工、商皆民生之本”“天下为主,君为客。

丙:

“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丁:

“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A.朱熹、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

B.程颐、朱熹、李贽、黄宗羲

C.王阳明、黄宗羲、董仲舒、顾炎武

D.王夫之、程颐、王阳明、顾炎武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古代儒家思想。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甲是王阳明的“致良知”主张。

乙是黄宗羲的工商皆本及批判君主专制的思想。

丙是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丁是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综上,故C项正确。

6.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开放一系列通商口岸。

下图是近代开放通商口岸的平面示意图(部分),判断图中属于19世纪90年代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是(  )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马关条约》的内容。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90年代,中日签订《马关条约》,开放重庆、沙市、苏州、杭州。

①是沙市,②是苏州,均正确。

③为宁波,④为厦门,开放于19世纪40年代的《南京条约》中,均错误。

故选A项。

7.小李查资料时发现一段文字:

“公司是私家经营,有外籍技师一人,中国职工约100人……它迄今还没有分付股息。

因为这个缘故,同时又由于原料昂贵与日本纸的竞争,业务难以改进。

此厂已濒于停业。

”该公司应该是(  )

A.洋务企业B.外商企业

C.民族资本主义企业D.官僚资本主义企业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根据材料中“私家经营”“外籍技师”“与日本纸的竞争”“濒于停业”等关键信息可得出是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特征,故C项正确。

8.有人将辛亥革命后中国的某些变化戏称为“头上和脚上的变化”,从社会习俗变迁的角度来看,主要反映的是(  )

A.辛亥革命后,中山装的流行

B.辛亥革命后,剪辫和废止缠足

C.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思想传播

D.辛亥革命后,国人办报再掀高潮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社会习俗的变迁。

A项只是身上的变化,不符合题意。

C、D两项不属于社会习俗的变迁。

材料主要说明辛亥革命对社会习俗的影响表现在剪辫和废止缠足方面,故选B项。

9.著名历史学家章开元说:

“这是孙中山最具前瞻性的思想遗产,也是当时最为曲高和寡的政治主张,但在百年之后却成为中国与世界面临的最为紧要的严重问题。

”这段话评论的是(  )

A.民族主义B.民生主义

C.民权主义D.民主主义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孙中山和三民主义。

从材料中的“最具前瞻性”可排除A、C两项。

由“在百年之后却成为中国与世界面临的最为紧要的严重问题”可知应该是民生问题,故B项正确。

D项不是孙中山的思想遗产。

10.一战期间,陈独秀等人在上海出版一份以青年为对象的刊物,发刊词有这样两句话“笃古不变之族,日就衰亡;日新求变之族,方兴未已。

”作者“求变”主要针对(  )

A.思想观念B.军事技术

C.经济组织D.教育制度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可判断反映的是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促进了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故A项正确。

11.“将他们‘轰’下了台,这样重大的决定,不是经共产国际提出,而是由中国共产党自己做出,在党的历史上是第一次。

”这一“重大的决定”反映了中国共产党(  )

A.摆脱了苏联模式的影响

B.开始独立领导中国武装斗争

C.政治上从幼稚走向成熟

D.确立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遵义会议。

依据材料中“由中国共产党自己做出,在党的历史上是第一次”和所学知识判断是1935年的遵义会议,这是中共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问题,是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故C项正确。

苏联模式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对中国仍有影响,A项错误。

1927年的南昌起义是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1945年的中共七大确立了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故B、D两项错误。

12.国民革命军第一二九师师长刘伯承在战士不情愿换掉已经穿戴了多年的红军装、五星帽,而要换上青天白日帽徽时说:

“这顶军帽上的帽徽是白的,可我们的心永远是红的!

同志们,为了抗击日寇,拯救中国,让我们暂时告别红军帽吧!

”他这样说的主要目的是(  )

A.倡导国共合作,进行国民大革命

B.争取抗战胜利,保障工农割据

C.促成统一战线,确保民族大解放

D.坚持正面战场,彻底消灭日军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抗日战争时期红军改编的相关知识。

从材料“国民革命军第一二九师师长刘伯承”“红军装、五星帽”换成“青天白日帽徽”“抗击日寇”等信息可知,这是1937年国共第二次合作实现后,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时的情景,故C项正确。

13.1954年,当选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1226名代表,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经过普选产生的,故此次大会又被称为“第一次真正的人民大会”。

这次“真正的人民大会”的主要功绩是(  )

A.人民代表由海选产生,体现了民主的广泛性

B.规定权力属于人民,人民开始成为国家主人

C.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D.人民有了行使政治权利的唯一机关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海选与普选存在本质区别,海选是一种直接选举形式,而全国人大代表则由间接选举产生,故A项错误。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已经成为国家的主人,故B项错误。

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第一届全国人大制定的1954年宪法,故C项正确。

人民代表大会是权力机关并非人民行使政治权力的唯一机关,故D项错误。

14.造成下图所示的公私经济成分比例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

A.三大改造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国营企业改革

答案 A

解析 材料反映了这一时期公私经济成分的比例变化情况,最终公有经济占绝对优势,联系所学,应是三大改造,通过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

15.基辛格说:

“在世界外交史上,《上海公报》的独特之处在于明确列出双方的分歧……与此同时,《上海公报》又具体列出双方的共同立场……”与这种做法体现的外交方针一致的外交事件是(  )

A.日内瓦会议

B.中苏建交

C.1954年中缅联合声明

D.亚非万隆会议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新中国初期外交。

根据题干中“明确列出双方的分歧”“列出双方的共同立场”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做法体现的外交方针是“求同存异”,而这一方针是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来的,故D项正确。

16.中国网新闻中心曾发表评论指出:

“九二共识”虽只是一个用词符号……但其重要的部分则是两岸双方当时达成的共识内涵,即“□□□□”。

这里□□□□处的内容是(  )

A.海峡两岸均坚持“一国两制”原则

B.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C.海峡两岸均坚持和平统一原则

D.海峡两岸均放弃武力统一原则

答案 B

解析 1992年,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就双方在事务性商谈中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史称“九二共识”,与材料中“两岸双方当时达成的共识内涵”相符,故B项正确。

17.“我将根据公民大会及五百人会议通过的法令规章投票。

至于无法可循的案例,我将尽我所能做最佳判决,不偏不倚。

”这段誓词的宣誓人任职于古代雅典的(  )

A.公民大会B.五百人会议

C.陪审法庭D.十将军委员会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相关知识。

依据材料中的“我将根据公民大会及五百人会议通过的法令规章投票”“我将尽我所能作最佳判决,不偏不倚”,由此可以判断宣誓人就职于陪审法庭,故C项正确。

18.下图所示内容,反映了屋大维统治时期罗马帝国所面临的实际困难。

为有效解决这一困难,帝国在长期的司法实践中形成了(  )

A.《十二铜表法》B.公民法

C.万民法D.自然法

答案 C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十二铜表法》和公民法都是共和国时期的法律,排除A、B两项。

自然法是法律观念不是司法实践,排除D项。

罗马帝国时期在司法实践中形成的是万民法,以适应罗马境内各族人民,故C项正确。

19.“(它)是经典力学的第一部经典著作,也是人类掌握的第一个完整的科学的宇宙论和科学理论体系,其影响所及遍布经典自然科学的所有领域。

”这里的“它”指的是(  )

A.达尔文的《物种起源》

B.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C.赫胥黎的《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

D.爱因斯坦的《论动体的电动力学》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牛顿经典力学体系。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是经典力学的第一部经典著作,也是人类掌握的第一个完整的科学的宇宙论和科学理论体系,其影响所及遍布经典自然科学的所有领域,故B项正确。

20.欧洲人在评价某一项发明时说:

“它武装了人类,使虚弱无力的双手变得力大无穷,健全了人类的大脑以处理一切难题。

它为机械动力在未来创造奇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将有助于报偿后代的劳动。

”这项发明是(  )

A.蒸汽机B.发电机

C.电动机D.计算机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蒸汽机的发明。

材料“使虚弱无力的双手变得力大无穷”是指以机械动力取代人力、自然力,由“它为机械动力在未来创造奇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发明是蒸汽机,故A项正确。

21.保障民主的方法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美国1787年宪法把总统“关进笼子”的设计有(  )

①总统通过选举产生

②任期六年

③总统任命最高法院法官要国会通过

④受内阁制约

A.①③B.①②

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美国1787年宪法。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总统的每届任期是四年,②表述错误。

美国实行总统共和制,不是责任内阁制,排除④。

故A项正确。

22.“新的力量和新的学说已经兴起,向19世纪正统的自由主义挑战。

乌托邦式的以及其他的社会主义者已经发射了若干个小排炮,现在轮到大炮开火了。

”“大炮”是指(  )

A.启蒙思想B.生物进化论

C.空想社会主义D.科学社会主义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科学社会主义。

题干中“19世纪正统的自由主义”指的是资本主义制度,“乌托邦式的以及其他的社会主义者已经发射了若干个小排炮”指的是除科学社会主义外的其他社会主义思潮,如空想社会主义,C项排除。

启蒙思想是资产阶级学说不属于社会主义,排除A项。

生物进化论是自然科学方面,与题干不符,排除B项。

故D项正确。

23.下图是西班牙画家毕加索的名画。

以下对该画作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用印象主义的绘画风格控诉德国的暴行

B.以支离破碎的场景来揭露战争的罪恶性

C.描绘了战争带给格尔尼卡居民的伤亡和惊恐

D.用立体主义创作手法勾勒出极具震撼的画面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西班牙立体派画家毕加索的主要史实。

A项错在印象主义,画作《格尔尼卡》属于现代主义,故选A项。

B、C、D三项均符合史实。

24.“新政的执行让政府获得迅速发展,这在美国历史上是一个分水岭。

”材料中“分水岭”意指美国(  )

A.从民主政体走向集权政体

B.从经济危机走向经济繁荣

C.从自由主义走向国家干预

D.从电气时代走向信息时代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相关内容。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新政开启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并使美国成功地摆脱了经济危机,为美国战后的改革提供了一种新模式,故C项正确。

A、B、D三项均与罗斯福新政不符,故排除。

25.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罗斯福曾说,邻居家着火了,我们把水龙带借给他,等到火熄灭了,再把水龙带收回就是了。

为此,美国采取的行动是(  )

A.实施《租借法案》

B.签署《大西洋宪章》

C.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D.签署《开罗宣言》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二战期间美国《租借法案》的主要史实。

根据《租借法案》的内容可知材料表述符合《租借法案》的有关内容,故选A项。

26.(加试题)汉武帝规定:

“自今郡国率二十万口,岁举孝廉一人,四十万二人,六十万三人,八十万四人,百万五人,百二十万六人。

不满二十万二岁一人,不满十万三岁一人。

汉和帝规定:

幽、并、凉州户口率少,进仕路狭,其令缘边郡,口十万以上,岁举孝廉一人;不满十万,二岁举一人;五万以下,三岁举一人。

”由此可见汉代孝廉察举制(  )

A.员额分配的变化,有利于边远地区的人才选拔

B.在人才选拔的对象上,对普通民众逐步倾斜

C.“孝”“廉”标准不易掌握,实际操作难度大

D.是为政以德理念的实际运用,体现公正性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的相关知识。

根据题干中汉武帝时期与汉和帝时期地区人才选拔员额分配的变化,可知其有利于边远地区人才的选拔,故A项正确。

27.(加试题)《资治通鉴》记载,温彦博曰:

“搿王者之于万物,王天覆地载,靡有所遗。

今突厥穷来归我,奈何弃之而不受乎!

孔子曰:

‘有教无类。

’若救其死亡,授以生业,教之礼义,数年之后,悉为吾民。

选其酋长,使入宿卫,畏威怀德,何后患之有!

”以下做法体现温彦博观点的是(  )

A.把突厥置于边疆,但散居各州县,各使耕田,变其风俗,使之“化而为汉”

B.尊重突厥的生产方式、风俗习惯,给予突厥族以某种限度的自治权力

C.内迁突厥,但保全各旧部,把游牧民变成农民,永空塞北之地

D.分而治之,分散突厥各部在其旧地,设都护府管辖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唐代对少数民族的政策。

温彦博的话的大意是:

君主对天地万物,事无巨细,都要有所包容,教突厥族生产生活,教他们仁义礼教,让他们变成大唐民众,选择他们中间的部落首领,使其入朝充任宿卫官兵。

体现了温彦博尊重突厥族的生产方式、风俗习惯,给予突厥族以某种限度的自治权力的观点,故B项正确。

28.(加试题)有学者在讨论宗教改革时指出:

“政治上激进的俗人继续宗教改革家的反抗,把他们的反抗(也许是错误的),等同于自己的反抗,并紧逼他们的统治者,这些俗人(最初)并不是磨刀霍霍的政治领导人,而是普通的、中等富裕的人。

”可见这位学者认为(  )

A.宗教改革从更广泛的层面推动社会变革

B.宗教改革的终极目标是推翻原有的宗教

C.宗教改革的领导者是政治上激进的俗人

D.普通的、中等富裕的人操控了宗教改革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宗教改革。

依据材料“这些俗人(最初)并不是磨刀霍霍的政治领导人,而是普通的、中等富裕的人”,由此可知主张改革者已经从政治家扩展到普通的和中等富裕的人,故A项正确。

29.(加试题)列宁曾说:

“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

”由此可以看出(  )

A.国内战争的胜利巩固了政权

B.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C.探索出一条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D.迅速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新经济政策。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国内战争结束时,受战争的破坏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继续实施的影响,苏俄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通过实施新经济政策,苏俄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国民经济,巩固了苏维埃政权,故B项正确。

30.(加试题)一个画家曾为法国鲁昂大教堂绘制了三十余幅画作,其中有《鲁昂大教堂·从正面看到的大门》《鲁昂大教堂·傍晚时分》等。

他曾在给妻子的信中写道,面对同一个景物每天都会有一些头天未曾见到的新发现,也会失去一些东西。

根据这种创作风格,该画家应属于(  )

A.浪漫主义B.现实主义

C.印象派D.立体派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中的印象画派。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印象派注重对光的研究和表现,主张到户外去,根据观察和现场的感受作画,表现物像在光的照射下,色彩的微妙变化。

根据材料“面对同一个景物每天都会有一些头天未曾见到的新发现”可知,符合印象派的特点,故C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分)

31.17世纪的中国和英国在政治领域呈现不同的发展趋势。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或谓后之入阁办事,无宰相之名,有宰相之实也。

曰:

不然。

入阁办事者,职在批答,犹开府之书记也。

……吾以谓有宰相之实,今之宫奴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二 

第五章 革命与妥协(1603~1688年)………………(146)

一、桀骜不驯的议会………………(146)

二、长期议会和资产阶级革命………………(153)

 1.走向内战………………(153)

 2.刀兵相见………………(157)

三、从共和国到护国政体………………(163)

 1.“残余议会”………………(163)

 2.护国政体………………(166)

四、复辟时期………………(175)

 1.协商议会和骑士议会………………(175)

 2.从枢密院到内阁………………(180)

 3.政党的起源………………(185)

 4.“光荣革命”………………(192)

——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目录(部分)

材料三 处死查理一世无疑是“革命”,但是经过“光荣革命”的“反革命”,英国用宪政框架吸纳革命原则,成就了代表资本主义发展方向的近代宪政体制。

资产阶级与王权之间达成了王权接受限制的持续妥协,维护了英国持久稳定的法治与和平。

——杨和平《查理一世之死与英国宪政体制的确立》

(1)概括材料一的观点,并结合明朝政治说明该观点的合理性。

(5分)

(2)依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指出17世纪英国君主制的变化历程,分析“光荣革命”的影响。

(5分)

答案 

(1)观点:

内阁官员不等于宰相,其职责是批答奏章;有宰相之实的是太监。

说明:

内阁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正式的行政机构);皇帝以司礼监的太监牵制内阁;宦官参政,妨碍阁权,甚至控制内阁(或宦官专权)。

(2)历程:

君主专制——君主制废除,建立共和国——君主制度复辟——君主立宪制度。

影响:

君主权力来源不再是神而是议会;成就了代表资本主义发展方向的近代宪政体制;维护了英国持久稳定的法治与和平。

解析 本题考查17世纪中英两国政治制度。

(1)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中“入阁办事者,职在批答……吾以谓有宰相之实,今之宫奴也”信息,从“内阁官员不等于宰相,职责是批答奏章;有宰相之实的是太监”角度说明;第二小问,从内阁的职权和地位以及宦官专权等角度说明。

(2)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作答;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三中“成就了代表资本主义发展方向的近代宪政体制。

……维护了英国持久稳定的法治与和平”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作答即可。

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欧洲探险家和他们的追随者在世界各地的民族之间建立了联系,在全球范围内形成“哥伦布交换”。

16世纪伊始,天花、麻疹、白喉、百日咳、流行性感冒使美洲和太平洋岛屿上的土著居民人口数量锐减。

小麦、葡萄、马匹、牛、猪等从欧洲来到了美洲。

美洲的作物如玉米、马铃薯、番茄、花生等在非洲、亚洲和欧洲生根发芽。

人类移民也自愿或者被迫地漂洋过海来到了新的土地上生活。

——据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整理

材料二 在19世纪20年代到80年代之间,市场结构、商业的金融方面、贸易中心……变化如此广泛、显著和迅速,以致从总的后果来看,似乎是革命性的。

——郝延平《中国近代商业革命》

材料三 (世界性经济组织)对世界经济、特别是对西方国家的经济复兴和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因而被公认为调整当代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的三大支柱。

……(它们)的出现标志着战后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开始。

——彭树智《世界史:

现代史编(下卷)》

(1)阅读材料一,说明“哥伦布交换”的主要内容。

(2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市场结构、商业和金融方面、贸易中心”变化的主要表现。

(4分)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三大支柱”对二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

(4分)

答案 

(1)内容:

传染病向欧洲以外地区的蔓延;物种的交流;人类移民浪潮的出现。

(2)主要表现:

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或一部分农产品受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经营对华贸易的洋行大量增加;买办和买办化的商人出现并发展;贸易中心由广州转移到了上海。

(3)影响:

推动世界尤其是西方国家经济的复苏和进步;推动世界经济的全球化、体系化和制度化;客观上加强了西方尤其是美国在世界经济领域中的主导和优势地位。

解析 本题考查新航路的开辟、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化、“布雷顿森林体系”、关贸总协定。

(1)问,根据材料一“天花、麻疹、白喉、百日咳、流行性感冒使美洲和太平洋岛屿上的土著居民人口数量锐减”得出传染病向欧洲以外地区的蔓延;根据材料一“小麦、葡萄、马匹、牛、猪等从欧洲来到了美洲”“美洲的作物如玉米、马铃薯、番茄、花生等在非洲、亚洲和欧洲生根发芽”得出物种的交流;根据材料一“人类移民也自愿或者被迫地漂洋过海来到了新的土地上生活”得出人类移民浪潮的出现。

(2)问,依据材料二信息“在19世纪20年代到80年代之间”及材料引文出处《中国近代商业革命》可从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化的角度作答。

第(3)问,根据材料三“对世界经济、特别是对西方国家的经济复兴和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得出推动世界尤其是西方国家经济的复苏和进步;根据材料三“(它们)的出现标志着战后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开始”得出推动世界经济的全球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即可得出推动世界经济的全球化、体系化和制度化,客观上加强了西方尤其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