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音乐教研总结范文与幼儿园预防手足口病应急预案2套汇编.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836428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5.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园音乐教研总结范文与幼儿园预防手足口病应急预案2套汇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幼儿园音乐教研总结范文与幼儿园预防手足口病应急预案2套汇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幼儿园音乐教研总结范文与幼儿园预防手足口病应急预案2套汇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幼儿园音乐教研总结范文与幼儿园预防手足口病应急预案2套汇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幼儿园音乐教研总结范文与幼儿园预防手足口病应急预案2套汇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幼儿园音乐教研总结范文与幼儿园预防手足口病应急预案2套汇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幼儿园音乐教研总结范文与幼儿园预防手足口病应急预案2套汇编.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幼儿园音乐教研总结范文与幼儿园预防手足口病应急预案2套汇编.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幼儿园音乐教研总结范文与幼儿园预防手足口病应急预案2套汇编.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幼儿园音乐教研总结范文与幼儿园预防手足口病应急预案2套汇编.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幼儿园音乐教研总结范文与幼儿园预防手足口病应急预案2套汇编.docx

《幼儿园音乐教研总结范文与幼儿园预防手足口病应急预案2套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音乐教研总结范文与幼儿园预防手足口病应急预案2套汇编.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幼儿园音乐教研总结范文与幼儿园预防手足口病应急预案2套汇编.docx

幼儿园音乐教研总结范文与幼儿园预防手足口病应急预案2套汇编

2018年幼儿园音乐教研总结范文与2018年幼儿园预防手足口病应急预案2套汇编

2018年幼儿园音乐教研总结范文

一、变一成不变的静态环境,为适应幼儿发展的动态环境在过去,我们所谓的环境布置,就是开学初在墙面上绘画几张宣传性的图画,而这些图画置于墙面较高的地方,完全超出了幼儿的视平线,而且这些画一学期或一学年更换一次,孩子们对它们的内容和形式往往熟视无睹。

这种墙饰只是摆饰功能的,很少考虑与孩子的联系。

因此,这类布置不能起到沟通作用,孩子们也对它提不起任何兴趣。

后来通过外出学习,慢慢地我们认识到了这种环境布置的缺陷性,开始创设主题环境板,我们买来色彩鲜艳的彩板,给它装上边框,贴到墙的下方,这样就比较符合幼儿的高度,便于幼儿参与操作、欣赏和交流。

在此基础上,我们要求老师根据制定的教学计划,围绕主题内容和幼儿感兴趣的内容创设活动的主题教育环境,并且根据主题的变化进行不断的更新与调整。

比如,有的主题只有2周,那主题板上布置的环境2周过后就要开始更换,如果只有1周,1周就要更换。

在下一个主题开展前,我们发动幼儿、家长一起收集与主题相关的资料,然后根据收集来的资料与预先制订的教学计划相结合进行教学,这种方法使幼儿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使幼儿的知识面进一步拓展了,使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进一步提高了,这样布置出来的环境也更加吸引了幼儿的目光。

例如,上学期我们中班有一个主题《我长大了》,小朋友根据老师的要求带来了自己以前拍过的照片(从刚出生的、五六个月大的、周岁的、2-3岁的),老师把收集到的照片进行筛选、整理,把它组成幼儿成长系列图贴于主题板上。

幼儿的兴趣可高了,一到课间就围在主题板前议论纷纷“这是你吗?

怎么小时候与你现在一点也不像啊?

”“你看,你小时候真有趣,连牙齿都没有。

还有大班有个主题“我们的身体”,老师根据主题内容从小学里借来了人体以及人体器官图片贴于主题板上,引起了幼儿极大的兴趣,她们议论着、观察着:

这是什么?

人的身体里面怎么会有那么多东西?

我们怎么会生病呢?

是什么地方出现毛病了?

等等,幼儿提的问题有时连老师都回答不了,虽然老师经常为更换主题环境加班加点,但是她们觉得,为了孩子,做这些工作值得付出一些辛勤的汗水。

这种主题板,我们搞了大概有3年半了,现在我们越来越觉得:

这样的环境布置才是幼儿感兴趣的布置,这样的墙饰才是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这样的墙饰才是与幼儿互动的、对话的,是幼儿表达、说话的空间,是幼儿经验再现、拓展的空间。

同时,幼儿在参与墙面的布置过程中获得了主动和表现自己能力的机会。

因此,我们坚持这样做,同时对教师每一期的主题环境更换进行检查、打分,我们组织教研组长一起检查,一起提建议,促进教师在布置主题环境时,更加注重幼儿的参与性,墙饰的丰富性和美观性,使环境更充满童趣,更贴近幼儿,更吸引幼儿主动积极地参与。

二、积极构建区域化活动,丰富幼儿的学习形式

区域化活动,作为一种个性化的活动形式,已越来越为我园老师所接受,它的开展使老师显得更忙碌,更具有创造性。

区域化活动要求教师根据学习内容与孩子的不同水平投放各种材料供幼儿操作,并且随着学习内容和幼儿水平的变化而不断更新,那么我们要求老师每月更新或添置3--5件新材料,在月底由行政领导和教研组长一起检查,起先我们是逐个班级检查、打分,后来老师说,我们不参加检查的人就学习不到其他人制作的材料了,于是我们改变检查方法,所有老师集中在一起,把自己觉得有创意、值得推广的区域作品,从材料的制作到使用的方法一一介绍给其他教师,这样老师不仅能够学习到他人的经验,还增加了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那么检查人员则在一旁边听边打分。

通过新材料的大量投放,自主化的操作活动,我们真正做到了让孩子们在操作中产生兴趣,在兴趣中主动参与,在参与中学会解决、沟通与合作,在合作中体验自信、成功的快乐。

同时,我们还要求老师把制作的材料记录下来,从目的、功能、制作方法、使用方法一一记录并保存好,学期结束后统一装订,以供以后的学习和参考。

到现在为止,区域活动已经开展有2年多时间了,在2年多的时间里,我们越来越觉得,区域活动深受幼儿的喜爱。

在这类活动中,幼儿可以自由选择材料,他们学得开心、轻松,没有任何压力,在活动中,小朋友的计算能力提高了,绘画能力增强了,对益智游戏的兴趣越来越高涨了。

三、预设课程与生成课程相结合,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

前几年出现方案教学时,我们的老师对它是相当陌生的,不了解它的内涵,不了解它的操作方式,陌生带来了畏惧,教师们不敢去尝试,也不知如何去操作,直到xx年,我们才鼓起勇气进行了第一次尝试:

大班有一个主题“我们的身体”,老师在课堂上简单地介绍人的身体时,幼儿显示出了极大的兴趣,他们在课间纷纷询问老师:

人为什么会生病?

人的身体里有什么?

等等,在教研组活动中,这位教师把这种现象提了出来,并且说,想带幼儿到医院里去询问一下医生,我们听她一讲:

何不来个生成活动呢,建议一经提出,大家纷纷赞同,于是在那一次教研组活动中,教师设计了一张网络了解人体的奥秘--途径是收集有关资料,了解身体生病的原因--到医院询问医生,身体会生哪些病--采访病人,生病时的感受--可以自己谈,也可以采访自己的爸爸妈妈。

在这张网络图的指引下,我们终于顺利完成了活动,生成活动在我们的眼中也变得清晰起来,而不再是遥不可及的事情。

于是,我们经过商量、讨论,决定在每学期初制订计划时留有一周或二周的时间搞生成活动,活动可根据教师个人的能力来决定时间的长短,可以是一个活动,也可以是一组活动,我们不作统一的要求。

一学期试下来,大家都觉得,在生成活动中,幼儿的兴趣是浓厚的,学习是主动的,例如,大班有个活动:

快乐的六一,老师与小朋友一起收集了许多资料:

有“我们的六一”,有幼儿采访的“爸爸妈妈的六一”,有家长收集的“苦难的童年”--贫困山区儿童的生活,当老师展示“苦难的童年”系列图片时,幼儿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

原来还有许多小朋友过着如此艰难的生活,他们还谈得上庆祝节日吗?

当时许多幼儿的眼眶里是含着晶莹的泪花听老师讲解的,当老师把图片粘贴到主题板上后,他们常常围观着,议论着。

生成活动,让幼儿了解了的真实的知识。

只是在我们农村,搞生成活动有一定的难度,例如发动幼儿收集资料就是一个难点,相当一部分家庭生活一般,家里基本没有什么资料可寻,而且有些父母工作时间较长,回到家后也无心参与孩子的活动,因此,许多资料都是教师自个儿收集的,这对于孩子来说是不利的,因为他们少了一个参与的机会。

四、积极搞活科研,促进教学的发展

作为地处农村的幼儿园,我们充分认识到自身的差异:

一是师资的差距:

二是教学观念的差距:

三是校园文化底蕴的差距。

如何缩小这些差距,我们认为唯一的办法就是走“科研兴教,科研兴园之路”,为此,我园在认真分析本园现状和教师的教学实际,在原有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经过反复研究和设计,我们确定了《节奏乐活动与幼儿创新能力培养》为我园的主攻课题,因为以前教师很少上节奏乐活动,对它也感到较为头疼,因此我们选定了这个内容作为教学改革的突破口。

在我园,节奏乐相对于其他课程来说基础比较薄弱,可以说搞科研前平时也很少上这类活动,现在作为科研活动全园教师感到了较大的压力,但是我们不再畏缩,我们认真查找资料,学习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和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认真进行试验、探索,经常在园内展示课题研究课(每学期课题组成员人人进行说课、人人展示一堂研究课),肯定老师的成绩,激励教师将课题研究引向深入,积极探究节奏乐活动的教学方法,使幼儿主动地学习,而不是让幼儿一遍一遍地机械化练习。

研究之初,老师感到问题很多,一是对音乐的欣赏和理解,二是怎样来教学才能发挥幼儿的主动能动性与创造性,而不是老师编排好节奏让幼儿进行练习?

刚开始时,我们对上述2个问题较难把握,例如对音乐的欣赏,一是教师不怎么会上音乐欣赏课二是由于教师的原因幼儿不会欣赏音乐。

曾经有一次,一位教师让幼儿欣赏一首音乐,问:

你觉得这首音乐怎么样?

幼儿说:

很好听,连问了几个人都是一样的回答,老师接着问:

这首音乐是优美的还是雄壮的?

有幼儿回答是优美的,也有幼儿说是雄壮的,好,接着听第二遍,再提问幼儿,还是众说纷纭,教师那个是心里急哪!

这可怎么办?

在科研活动中,教师提出了这个苦恼的问题,大家纷纷出谋划策,有位教师提议说:

我们就来选择优美的和雄壮的2种对比明显的音乐,让幼儿听着音乐进行表演,看他是否能理解?

后经过验证,这种方法行之有效,就这样,我们一人有难大家帮。

我现在真切地感受到,在实践中注意积累问题也是促进教学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

因此,在科研实践活动中,我要求老师们把实际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在学习中大家一起商量、解决,这与现在的反思教学有点相似吧!

那么在节奏乐活动中如何培养幼儿的创编能力呢?

经过大家不断地实践、研究、再实践,现在我们现在终于摸索出了几条有效的途径

1、根据教师的舞蹈动作创编节奏

2、根据歌词创编节奏

3、利用图片创编节奏

4、利用节奏小卡片创编节奏等

为了保证开展节奏乐活动的时间,我们每2周进行一次科研活动学习,每周安排一节节奏乐教学活动,每天下午安排20分钟时间的节奏乐练习,在科研活动刚起步时,我们对这20分钟的练习曾经走入了一定的误区:

把一首完整的节奏听了音乐一边又一边地练习乃至练熟,幼儿在练习中眼神不再兴奋,动作不再有力,兴趣不再高涨,他们表现出了一脸的无奈,从幼儿的脸上我们读出了小朋友讨厌这种活动。

我们必须改变活动形式,通过大家的努力,现在我们的每天20分钟节奏乐可丰富了:

可以欣赏音乐,可以进行韵律活动,可以根据一定的节奏来讲述一句话(例如就可以编出许多句子:

我的爸爸上班了,我们快快走走走,我的小猫喵喵叫等,幼儿编得可丰富了),还可以进行听音乐编故事:

把不同风格的音乐嫁接在一起,请幼儿听了创编一则小故事,每人可编得不一样。

形式丰富了,幼儿的兴趣也提高了,教师也感到轻松了。

通过老师的苦思勤研,我园的节奏乐活动已初现成效:

在对全市一类优质园的展示活动中,中、大班幼儿展示的二个节奏乐活动,一个鼓号活动,获得了较多老师的喝彩。

在每学期的科研研讨活动中,我们幼儿园曹建红老师上的《木瓜恰恰恰》、《老爷爷、妈妈和我》等节奏乐活动相当精彩。

五、以英语活动创特色

与节奏乐活动并驾齐驱的英语活动,也是我园重点开展的特色活动。

我们邀请了澄西中学的高中英语教师来园进行师资培训,并且选送了三位英语基础较好的老师到上海、无锡、江阴等地进行幼儿英语教学专业培训。

在教材的选择上,我们也很慎重,把三种版本的幼儿英语教材进行筛选、重组,然后构建了一套适合我园幼儿实际的小、中、大英语系列教材。

在活动的组织上,我们强调一定要采用游戏化的教学形式,让幼儿主动投入英语活动。

三位重点培训的老师上课要求用全英语教学,并且负责三个年龄段教师的英语指导。

高额的付出,得到了高额的回报,我园赵文琴老师的英语活动课,以其纯真的全英语教学,活泼的游戏化形式,显著的教学效果,受到了全市专家、同行的高度评价。

为了把孩子们的英语成果汇报给家长,她又创造性地以英语童话剧表演的新颖形式,将孩子们引入一个故事化的英语环境,把课堂教学的成果搬上了舞台,演出一经推出,孩子们表现出的惊人英语能力震惊四座。

在她的带领下,全园各班的每日一刻钟双语活动开展得丰富多彩,孩子们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日趋纯熟,成为家长们的骄傲。

以上是我们西石桥幼儿园教科研工作的简单汇报,在今后的道路上,我们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谢谢。

  

〖1〗〖2〗〖3〗

2018年幼儿园预防手足口病应急预案2套

应急预案2套

一、目的为有效控制手足口病在我园的传播,杜绝传染源入园,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儿童,特制定此预案,规范操作,保障教工和幼儿健康,确保幼儿园各项工作正常开展。

二、工作原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消毒管理办法》、《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试行)》等法律、法规以及市卫生局、市教育局的有关规定,以幼儿园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为主体成立传染病应急工作小组,务实、高效、科学、有序地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的传播。

三、组织体系及职责任务

(一)传染病应急工作小组组长xx副组长:

xxx组员:

xxx各班班组长各班保育员

(二)职责分工xx:

全园预防控制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负责组织领导,指挥协调。

xx:

本园预防控制工作直接责任人,负责建立全园传染病防控制度,检查本园制度落实。

xx:

分园预防控制工作直接责任人,检查分园制度落实。

xx:

亲子园预防控制工作直接责任人,检查亲子园制度落实。

xx:

本园防控工作执行人,负责本园卫生保健检查、观察防治和信息报送以及全园宣教工作。

xx:

本园预防控制工作执行人,负责本园卫生保健检查、观察防治和幼儿缺勤分析工作。

**:

分园防控工作执行人,负责分园卫生保健检查、观察防治和信息报送以及缺勤分析工作。

亲子园防控工作执行人,负责亲子园卫生保健检查、观察防治和信息报送以及缺勤分析工作。

**:

本园食堂防控工作责任人,负责执行和检查本园食堂环境卫生和食品安全工作。

**:

分园食堂防控工作责任人,负责执行和检查分园食堂环境卫生和食品安全工作。

班组长:

防控工作班级责任人,负责检查本班传染病防控制度的落实,负责本班幼儿卫生常规的养成,负责向幼儿园保健室及时上报本班幼儿缺勤原因以及可疑或确诊病例情况。

保育员:

防控工作班级执行人,负责本班体弱儿以及服药患病幼儿的观察、护理和记录,及时检查、尽早发现可疑病例,负责本班环境卫生、开窗通风和消毒工作。

四、预防控制手足口病具体措施保健室措施

1、加强晨检通过一摸、二看、三问、四查的方式,细致地观察每一个孩子的情绪与身体状况,重点检查幼儿有无发烧和皮疹。

如发现有可疑症状的孩子,应立即通知家长带病儿到**市儿童医院确诊;一旦确诊为手足口病,保健老师应及时上报鼓楼区疾控中心。

2、加大宣传利用板报橱窗、幼儿园网站向家长进行有关宣教,培训班级保教人员加强消毒、检疫和观察,提高家长和班级保教人员的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

3、指导消毒隔离指导班级保教人员加强班级各种物品的消毒;督促疑似或确诊病儿在家隔离治疗,痊愈后,凭**市儿童医院证明、经保健老师检查,确认无传染性后方可进班。

4、缺勤记录每天负责记录各班因病缺勤幼儿名单,如果15天内发生13例或占全园幼儿18%的手足口病确诊病例,应及时上报应急小组组长,将关闭幼儿园2周。

班级措施

1、开窗通风班级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2、加强消毒每日消毒班级空气、毛巾、茶杯、门把手、水龙头、患儿玩具、被褥、厕所等,适当延长消毒时间(具体消毒方式见消毒记录表)。

3、正确洗手师生餐前便后都要养成正确洗手的习惯;保育员清扫和消毒时要戴手套,清洗工作(特别是处理幼儿大小便)后应立即洗手。

4、检疫措施班级一旦确诊有手足口病(特别是肠道病毒ev71感染)病例,全班幼儿必须检疫10天,检疫期间全班没有发病的幼儿可以正常入园,但本班幼儿不串班,班级不接收和转出幼儿,班级早晚独立护导。

5、观察护理在保健老师的指导下,班级老师每天中午注意观察每一位幼儿进餐时有无口腔疼痛、午睡前检查有无可疑皮疹,一旦发现有可疑症状的孩子,立即通知保健室。

6、缺勤登记检查班级幼儿出勤情况,有缺勤者及时联系家长明确原因,如为病假伴发热和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者应及时送医院诊治并及时了解病情,尽快上报保健室。

食堂措施

1、个人卫生食品加工人员应当穿戴整洁的工作衣帽,头发不露帽外;操作直接入口食品时应戴口罩;不留长指甲,不涂指甲油,不戴戒指;操作食品前,应用流水肥皂洗手消毒;不穿戴工作衣帽入厕;

2、食品采购食品采购点应设在证照齐全的正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如菜场或超市),并索要相应的卫生许可证、营业执照、送货人员的劳动合同等复印件,确保食品来源的安全、卫生;不采购腐败变质、霉变及其他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食品。

3、食品加工各种食品原料在使用前必须洗净;荤菜、蔬菜应分池清洗;禽蛋在使用前应当对外壳进行清洗,必要时进行消毒处理;食品加工应生熟分开,按生进熟出流程严格操作;食品烹饪应烧熟煮透;带皮水果进班前要清洗和消毒。

4、食品留样每天烹饪好的食品留样一份,存放在冰箱冷藏保存48小时,并做好留样记录。

5、餐具消毒餐具的清洗、消毒、存放,必须严格按一刮、二洗、三冲、四消毒、五保洁的程序操作,防止餐具消毒后的再污染。

每餐餐后及时清洗餐巾和餐具,餐前高压蒸汽消毒餐巾、远红外高温消毒餐具。

家长配合

1、个人卫生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孩子流水洗手,避免接触患病儿童;看护人接触孩子前、替孩子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2、进餐卫生不要让孩子喝生水、吃生冷食物;幼儿餐具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有条件最好高温或用紫外线消毒。

3、环境卫生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孩子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4、请假制度如果孩子不能入园,应及时书面向班级老师请假;请假超过3天,应向园长书面请假,说明缺勤原因;如果孩子确诊为手足口病,务必及时告知幼儿园保

5、及时诊治如果孩子出现发热、腹痛、腹泻和皮疹等相关疑似症状,应暂缓入园,并及时到**市儿童医院确诊。

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在家隔离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在家治疗的儿童,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

6、提高免疫适当锻炼身体,平衡膳食营养,增强抵抗能力;教育幼儿注意休息的同时,鼓励幼儿多饮温开水、多吃蔬菜和瓜果;膳食注意粗细搭配,保证幼儿摄入足量的、均衡的营养,增强孩子的免疫力。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手、足、口腔黏膜疱疹或破溃成溃疡为主要特征的儿童传染病。

夏季是手足口病的高发期,针对今年实际情况,我校启动实施应急预案,制定措施,预防手足口病的发生。

一、加强宣传,落实检查向教师讲解手足口病的一些常规知识。

镇教育办与镇卫生院联合进行培训,并对所有校园检查一遍。

使各教师了解到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临床上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皮疹、溃疡等表现为主。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手、足、口腔黏膜疱疹或破溃成溃疡为主要特征的儿童传染病。

手足口病知识:

1.潜伏期2-6天,一般在3-4天。

2.主要临床表现发病突然,约半数病人可出现发病,体温38o或略高,可持续1-3天,伴有口腔痛、咽痛、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发病次日出现疹子,先为玫瑰红疹或斑丘疹,皮疹呈离心性分布。

主要见于指趾背面、指甲周围及足跟边缘,部分病人还可见于手掌、足底、臂部、大腿内侧等部位,1-2天出齐。

1天后部分形成疱疹,呈椭园形,大小2-5mm,最大10mm,内含混浆液,2-4天后可吸收。

口腔两颊黏膜与唇内、舌边、软腭出现红疹或疱疹,呈灰黄色或灰白色。

口腔疱疹易破并形成溃疡,因灼痛明显,流涎,患儿拒食。

预后良好,病程一般5-7天,长者可达10天。

偶尔有并发心肌炎、脑膜炎等并发症。

二、预防及应急措施:

1、由于目前是该传染病的好发季节,故建议孩子家长不要带孩子去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

要求各学生通过宣传栏向家长讲解手足口病的发病症状、预防措施、传播途径、病儿的护理等方面的知识,让家长全面了解病理知识,家校配合做好预防工作。

2、做好晨间检查工作。

学生早晨入校期间,带班教师一起,做好孩子的晨间检查,通过一摸、二看、三问、四查的方式,细致地观察每一个孩子的情绪与身体状况,有发烧症状的学生,劝其在家休息。

3、做好卫生消毒工作。

学生园每天由保育老师清理好卫生后,做好玩具、餐具或其他用品彻底消毒工作。

一般常用84消毒液浸泡及蒸煮消毒。

对空气进行紫外线消毒。

不宜蒸煮或浸泡的物品置于日光下暴晒。

4、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定期开窗通风,保证活动室内空气新鲜,温度适宜。

5、适当锻炼身体,平衡膳食营养,增强抵抗能力。

教育学生注意休息的同时,鼓励学生多饮温开水、多吃蔬菜和瓜果。

膳食注意粗细搭配,保证学生摄入足量的、均衡的营养,增强孩子的免疫力。

6、教育孩子注意个人卫生。

教育孩子饭前便后一定要洗手,注意个人卫生,经常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

并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

7、控制集体活动,不到公共场所玩耍,避免与患儿接触,以减少感染机会。

8.发生病人后措施。

如发现患儿,迅速隔离,立即到医院就诊。

对被病人接触污染过的毛巾、水杯、玩具、食具、便器、等物品要予以消毒。

对病人的鼻咽分泌物、粪便也应消毒。

加强晨检,对密切接触者加强医学观察,注意观察密切接触者有无发热、皮疹等情况。

同时逐级向教育主管部门报告。

预防手足口病领导小组名单预防手足口病领导小组:

组长:

成员:

全体教师

第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