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实验专题一.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8367428 上传时间:2023-08-16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23.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化学实验专题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高考化学实验专题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高考化学实验专题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高考化学实验专题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高考化学实验专题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高考化学实验专题一.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高考化学实验专题一.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高考化学实验专题一.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高考化学实验专题一.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高考化学实验专题一.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高考化学实验专题一.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高考化学实验专题一.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高考化学实验专题一.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高考化学实验专题一.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高考化学实验专题一.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高考化学实验专题一.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高考化学实验专题一.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高考化学实验专题一.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高考化学实验专题一.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高考化学实验专题一.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化学实验专题一.docx

《高考化学实验专题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化学实验专题一.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化学实验专题一.docx

高考化学实验专题一

一、实验,探究题

1、西师附中化学教师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深入思考、积极探索将书本上的乙醇催化氧化的实验装置作如下改进,并用该装置进行演示实验:

(1)实验过程中铜网出现红色和黑色交替的现象,请写出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鼓入空气的情况下,熄灭酒精灯,反应仍能继续进行,说明该乙醇氧化反应是________反应。

(2)甲和乙两个水浴的作用不相同。

甲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一段时间后,干燥试管a中能收集到不同的液态物质。

它们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试管a中收集到的液体用紫色石蕊试纸检验,试纸显红色,说明液体中还含有________,要除去该物质,可以先在混合液中加入____________(填写字母) 

A.氯化钠溶液     B.苯       C.碳酸氢钠溶液     D.四氯化碳

 然后,再通过____________(填实验操作名称)即可除去。

2、根据乙烯的实验室制法,请回答以下相关问题:

(1)实验室制取乙烯反应原理                                (写出相关方程式)

(2)根据反应原理从下图中找出制取乙烯的装置                    (填序号)

 A        B          C        D      

(3)浓硫酸的作用是            和            

(4)为了防止混合液在受热时暴沸应如何处理                         

(5)制取乙烯温度宜控制在170℃左右,温度过低,如140℃则发生的副反应是____________(写出相关方程式),温度过高又会出现什么现象                    

(6)收集气体常用方法如下图所示,收集乙烯应该选用             (填序号)

    

                

                 ①                       ②   其理由是         

3、某研究小组为了探究甲烷和氯气反应的情况,设计了几个实验。

请填写下列空白:

【实验一】用如图所示装置,排水法收集一试管甲烷和氯气的混合气体,光照后观察到量筒内形成一段水柱,认为有氯化氢生成。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只写第一步)

(2)水槽中盛放的液体最好为    ▲  ;(填标号)

A.水   B.饱和石灰水   C.饱和食盐水     D.饱和NaHCO3溶液

【实验二】用排蒸馏水法收集一试管甲烷和氯气的混合气体,光照反应后,滴加AgNO3溶液,看到有白色沉淀生成,认为有氯化氢生成。

(3)该实验设计的错误之处       ▲      ;

【实验三】

步骤一:

收集半试管氯气,加入10mL蒸馏水,充分振荡,采用DIS系统的pH传感器测溶液的pH(下同)。

测得pH=3.26。

步骤二:

收集一试管甲烷和氯气的混合气体(各占50%),在40W的日光灯下光照6min后,加入10mL蒸馏水,充分振荡,测得pH=1.00。

(4)判断该反应中有氯化氢生成的依据是       ▲       ;

(5)假设氯气完全参与反应,且不考虑氯气溶解于水。

往反应后的溶液中加水稀释到100.00mL,取20.00mL稀释液,加入10.00mL浓度为0.01mol·L-1的AgNO3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则试管中原有氯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   ▲  mL;

4、下图是一个制取氯气并以氯气为原料进行特定反应的装置:

(1)A是实验室中氯气发生装置,其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开始前,应先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开始时,先点燃A处酒精灯,打开旋塞K,让Cl2充满整个装置。

C中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E中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中有白色沉淀生成,该沉淀为                   (填写化学式)。

(4)请写出当足量的氯气通过D洗气瓶时,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

(5)在实验室中,实验结束后多余的氯气应用_________________吸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实验完毕后,关闭旋塞K,移去酒精灯,但由于余热作用,A处仍有Cl2产生,此时B中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时B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5、已知漂白粉与浓盐酸反应产生氯气:

Ca(ClO)2+4HCl==CaCl2+2Cl2+2H2O。

某同学拟用下列装置完成下列实验:

①粗略测定某漂白粉中有效成分Ca(ClO)2的含量,②探究干燥纯净的氯气无漂白性,潮湿的氯气有漂白性,且漂白是其中HClO的作用。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工业上制取漂白粉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标出下列反应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并指出反应中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Ca(ClO)2 +4HCl==CaCl2 +2Cl2 +2H2O

氧化剂_______________还原剂_________________

(3)上述实验装置B中应放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____

(4)某同学在某次实验时称取漂白粉样品mg,实验结束后读取量筒中水的体积为VmL,假设实验的条件是标准状况,计算该漂白粉中有效成分的含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含字母的百分数表示)

(5)细心的李同学思考后发现该实验对探究实验结论,有一处明显的不足,该不足之处是(你认为没有不足,该空不填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某化学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探究实验,以验证产物中有乙烯生成且乙烯具有不饱和性。

当温度迅速上升至170℃后,可观察到试管中溴水褪色,烧瓶中浓H2SO4与乙醇的混合液变为棕黑色。

(1)甲同学认为:

考虑到该混合液反应的复杂性,溴水褪色的现象不能证明反应中有乙烯生成且乙烯具有不饱和性,其理由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乙烯与溴水易发生取代反应。

B.使溴水褪色的反应,未必是加成反应。

C.使溴水褪色的物质,未必是乙烯。

(2)乙同学经过细致观察后认为:

试管中另一现象可证明反应中有乙烯生成,这个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确认这一反应是加成反应还是取代反应,可用pH试纸来测试反应后的溶液,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丙同学对上述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在I和II之增加如右图装置,则A中的试剂应为_______________,B中的试剂为_______________。

7、某学生用右图所示装置证明溴和苯的反应是取代反应而不是加成反应。

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⑴检查气密性,然后向烧瓶中加入一定量的苯和液溴。

⑵向锥形瓶中加入某溶液适量,小试管中加入CCl4,并将右边的长导管口浸入CCl4液面下。

⑶将A装置中的纯铁丝小心向下插入混合液中。

请填写下列空白:

①装置B的锥形瓶中小试管内CCl4的作用是       _;小试管外的液体是(填名称)___________,其作用是__            _________。

②反应后,向锥形瓶中滴加(填化学式)___________溶液,现象是__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装置(Ⅱ)还可起到的作用是___________。

8、(9分)

某学生用右图所示装置证明溴和苯的反应是取代反应而不是加成反应。

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⑴ 检查气密性,然后向烧瓶中加入一定量的苯和液溴。

⑵ 向锥形瓶中加入某溶液适量,小试管中加入CCl4,并将右边的长导管口浸入CCl4液面下。

⑶将A装置中的纯铁丝小心向下插入混合液中。

请填写下列空白:

① 装置B的锥形瓶中小试管内CCl4的作用是       _;小试管外的液体是(填名称)___________,其作用是__            _________。

②反应后,向锥形瓶中滴加(填化学式)___________溶液,现象是__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装置(Ⅱ)还可起到的作用是_________

9、下图是实验室制SO2并验证某些性质的装置图,试回答:

(1)⑥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①中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证明SO2是__________气体。

(3)②中品红溶液(填现象)__________,证明SO2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③中现象是______________,证明SO2有__________性。

(5)④中现象是______________,证明SO2有__________性。

(6)⑤的作用是__________。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实验室常常用酒精和浓硫酸反应制取乙烯,常因温度过高而使乙醇和浓H2SO4反应生成少量的二氧化硫。

有人设计下列实验以确认混合气体中含有乙烯和二氧化硫。

试回答下列问题:

(1)上图中①、②、③、④4个装置可盛放的试剂是①_______,②_______,③_______,④_______(将下列有关试剂的序号填入空格内)。

A.品红溶液   B.NaOH溶液

C.浓H2SO4   D.溴水

(2)能说明二氧化硫气体存在的现象是_______。

(3)使用装置②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4)使用装置③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5)能证明含有乙烯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

11、在常温下,Fe与水并不起反应,但在高温下,Fe与水蒸气可发生反应。

 

应用下列装置,在硬质玻璃管中放入还原铁粉和石棉绒的混合物,加热,并通入水蒸气,就可以完成高温下“Fe与水蒸气的反应实验”。

请回答该实验中的问题。

(1)写出该反应的反应方程式:

                                       ;

(2)实验前必须进行的操作是                  。

(3)圆底烧瓶中盛装的水,该装置受热后的主要作用是                      ;烧瓶底部放置了几片碎瓷片,碎瓷片的作用是                                。

(4)酒精灯和酒精喷灯点燃的顺序是                                        ,

(5)干燥管中盛装是的物质是                  ,作用是                    。

(6)试管中收集气体是          ,如果要在A处玻璃管处点燃该气体,则必须对该气体进行            。

12、已知:

C2H5OH+HBr→C2H5Br+H2O。

为证明乙醇分子中含有氧原子,现采用一套装置进行实验。

试根据以下装置图、试剂及实验现象,回答有关问题。

Ⅰ.装置中所装的试剂是:

①A瓶装无水乙醇,内放无水盐X;②B干燥管里装生石灰;

③C和D中都装浓硫酸;④E瓶中装入试剂Y

实验操作及现象是:

Ⅱ.用水浴加热A瓶;将D中浓硫酸缓缓滴入E中与试剂Y作用;发现C中导管有大量气泡放出;A瓶内X逐渐变色,在B管口挥发的气体可点燃。

请回答下列各问题:

(1)E瓶里所装的试剂Y是以下的________

A.饱和食盐水           B.MnO2和NaCl的混合物          C.浓盐酸

(2)D瓶中浓硫酸所起的作用是_____        __ ;C瓶中浓硫酸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               ___

(3)A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所生成的__________(写名称)在B出口处点燃。

(4)无水盐X宜选用_________它能起指示作用的原因是__                ______

(5)此实验能证明乙醇分子中含有氧原子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如果将装置中的C瓶取掉,实验目的是否能达到________;因为_____      ___                                   

13、氨气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生成铜、氮气和水。

利用如下图所示实验装置可测定氨分子的组成(图中夹持、固定装置均略去)。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氨气与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干燥管B和D里应选用的干燥剂都是(填序号)_____________。

A.碱石灰  B.无水CuSO4 C.五氧化二磷 D.无水CaCl2

(3)在C的玻璃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E装置中盛装浓硫酸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待实验完毕后,若实验测得N2的体积(折算成标准状况)为aL,则被还原的氧化铜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mol;若测得干燥管D增重bg,则氨分子中氮、氢的原子个数比为(用含a、b字母的代数式表示)________。

(6)上述实验中,如果省去B装置,测定氨分子组成的N、H原子个数的比值将会(填“增大”、“减小”或“无影响”)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为测定Na2SO3与Na2CO3的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含量,取23.2g样品按下图装置(铁架台、铁夹等仪器在图中未画出)进行实验。

已知C中装有品红溶液。

实验室备有的常见试剂:

a.浓硫酸 b.品红溶液c.酸性高锰酸钾溶液d.饱和碳酸氢钠溶液e.氢氧化钠溶液 f.无水硫酸铜 g.碱石灰

(1)此实验缺少的最重要的仪器是                    ;

(2)C的作用是                                                               ,

   F的作用是                                                               ;

(3)请将下列容器中应盛放的试剂序号填入相应的空格:

   B                  ,D                  ,F                   ;

(4)实验过程中,当A中的固体反应完全后,需打开活塞K,向A中通入大量的空气,这

样做的目的是                                                            。

所通

入的空气应先经过装有           试剂(从上述试剂中选,填序号)的洗气瓶处理,否则

可能引起Na2SO3的含量比实际值            。

(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5)若仪器E在实验完成时增重4.4g,则Na2CO3与Na2S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15、为检验浓硫酸与木炭在加热条件下反应产生SO2和CO2气体,设计了如下图所示实验装置,a、b、c为止水夹,B是用于储气的气囊,D中放有用I2和淀粉的蓝色溶液浸湿的脱脂棉。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前欲检查装置A的气密性,可以采取的操作是           。

(2)此实验成败的关键在于控制反应产生气体的速率不能过快,由此设计了虚框部分的装置,则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用操作编号填写);①向A装置中加入浓硫酸,加热,使A中产生的气体进入气囊B,当气囊中充入一定量气体时,停止加热;

②待装置A冷却,且气囊B的体积不再变化后,关闭止水夹a,打开止水夹b,慢慢挤压气囊,使气囊B中气体慢慢进入装置C中,待达到实验目的后,关闭止水夹b;③打开止水夹a和c,关闭止水夹b;

(3)实验时,装置C中的现象为                

(4)当D中产生         (多选不得分)现象时,可以说明使E中澄清石灰水变浑的是CO2,而不是SO2;A.进气口一端脱脂棉蓝色变浅,出气口一端脱脂棉蓝色不变 B.脱脂棉上蓝色均变浅C脱脂棉上蓝色褪去则装置D的作用为                    。

16、 

(1)若某药品质量约为32g,用托盘天平准确称其质量,若用↓表示向右盘放上砝码,用↑表示将砝码取下,在下列表格的空格内,用↓和↑表示相应砝码的放上或取下。

50g

20g

20g

10g

5g

 

(2)配制500mL0.1mol・L-1Na2CO3溶液,下图操作②中应该填写的数据为       ,实验时下图所示操作的先后顺序为                              (填编号)。

 

        

        

 

     

          

           

  (3)在配制一定量的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时,用“偏高、偏低、无影响”表示下列操作对所配溶液浓度的影响。

 ①用量筒取液态溶质,读数时,俯视量筒,所配制溶液的浓度         。

 ②将量取液态溶质的量筒用水洗涤,洗涤液倒入容量瓶,所配制溶液的浓度     。

③定容摇匀后,有少量溶液外流,所配制溶液的浓度          。

17、为证明乙醇分子中含有氧原子,现采用一套装置进行实验。

试根据装置示意图、试剂及实验现象,回答有关问题。

(已知:

浓硫酸滴入浓盐酸中会使HCl气体溢出)

Ⅰ.装置中所装的试剂:

①A瓶装无水乙醇,内放无机物X  ②B干燥管中装生石灰③C和D中都装浓硫酸   ④E瓶中装入试剂Y

Ⅱ.实验操作及现象:

用水浴加热A瓶;将D中浓硫酸缓缓滴入E中与试剂Y作用;发现C中导管有大量气泡放出;A瓶内X逐渐变色,在B管口挥发出的气体可点燃。

回答以下问题:

(1)A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类型为    ,所生成的

     (填名称)在B出口处点燃。

(2)D中浓硫酸所起的作用是                   。

(3)若将实验装置中的C瓶取走,能否达到实验目的     (填“能”或“否”),原因是                   。

(4)此实验能证明乙醇分子中含有氧原子的理由是           。

18、为了证明在实验室制备Cl2的过程中会有水蒸气和HCl挥发出来,甲同学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按要求回答问题。

      ⑴请根据甲同学的意图,连接相应的装置,接口顺序:

b接________,__________接 _________,_________接a。

      ⑵U形管中所盛试剂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⑶装置③中CCl4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乙同学认为甲同学实验中有缺陷,不能证明最终通入AgNO3溶液中的气体只有一种。

为了确保实验结论的可靠性,证明最终通入AgNO3溶液中的气体只有一种,乙同学提出在某两个装置之间再加装置⑤。

你认为装置⑤应加在_____________之间(填装置序号)。

瓶中可以放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丙同学看到甲同学设计的装置后提出无需多加装置,只需将原来烧杯中的AgNO3溶液换成其他溶液。

你认为可将溶液换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现象,则证明制Cl2时有HCl挥发出来。

19、Ⅰ.中学课本中介绍了如下实验:

把一端弯成螺旋状的铜丝放在酒精灯外焰加热,待铜丝表面变黑后立即把它插入盛有约2mL乙醇的试管里,反复操作几次。

请你评价若用上述方法制取乙醛存在哪些不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课外活动小组甲,自行设计了下图装置进行乙醇的催化氧化实验并制取乙醛,图中铁架台等装置已略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前,首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然后分别向试管A中加入乙醇,C中加入水;

(2)实验时,先加热B装置中的玻璃管,约1分钟后鼓入空气,此时铜丝即呈红热状态。

若把酒精灯撤走,控制一定的鼓气速度,铜丝能长时间保持红热直到实验结束。

①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是________反应(填“放热”或“吸热”),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通入空气的速度过快或过慢都不利于反应的进行,控制气体流速的实验操作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Ⅲ.课外活动小组乙,在研究了课外活动小组甲的方案后,认为该方案中有不足和不安全的地方。

(3)课外活动小组乙对甲的方案提出改进意见:

①将甲装置浸在70~80℃的水浴中,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装置B、C之间接上丁装置,请你在上面方框中,画出D的装置图。

(4)如果在装置B、C之间不增加D装置,提出你对实验改进的意见:

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