骄子之路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考前仿真测试2.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8378933 上传时间:2023-08-1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7.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骄子之路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考前仿真测试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骄子之路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考前仿真测试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骄子之路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考前仿真测试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骄子之路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考前仿真测试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骄子之路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考前仿真测试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骄子之路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考前仿真测试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骄子之路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考前仿真测试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骄子之路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考前仿真测试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骄子之路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考前仿真测试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骄子之路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考前仿真测试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骄子之路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考前仿真测试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骄子之路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考前仿真测试2.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骄子之路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考前仿真测试2.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骄子之路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考前仿真测试2.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骄子之路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考前仿真测试2.docx

《骄子之路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考前仿真测试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骄子之路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考前仿真测试2.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骄子之路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考前仿真测试2.docx

骄子之路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考前仿真测试2

考前仿真测试二

(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4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40分)

1.(2016·河北衡水)20世纪20年代后期,毛泽东写下了《清平乐·蒋桂战争》:

“风云突变,军阀重开战。

洒向人间都是怨,一枕黄粱再现。

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

”下列评论最能反映其主题的是(  )

A.反映了革命根据地土地革命的情形

B.中共正领导红军在南方广泛建立革命根据地

C.体现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深刻内涵

D.痛斥军阀混战给人民带来的严重灾难

解析:

结合材料主题A、B、D三项分别展示了诗词内容的某一方面,只有C项从宏观角度分析,封建军阀割据是工农武装割据的社会背景,所以C项正确。

答案:

C

2.(2016·宜春四校模拟)下面是1888年中国雇主经营与土地出租收益比较表,对该表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地区

单位

雇工经营收益

土地出租收益

江苏南部

钱文

11261

15122

浙江杭州

银元

3.98

11.10

广东汕头

银元

19.32

30.00

湖北广济

钱文

6438

13200

山东莱州

银两

16.29

13.60

A.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艰难 B.封建经济解体过程缓慢

C.封建统治根基非常牢固D.从专制到民主历程漫长

解析:

首先从时间上看是1888年,甲午战争前清政府统治时期,当时学习技术是时代主流,民主历程还没有提到日程上来。

从表格内容上看,展示土地收益各地还是十分可观,这样就不利于资金流向近代工业,从而A、B、C三项表述正确。

答案:

D

3.(2016·山东实验中学模拟)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定五色旗为国旗;孙中山称:

“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

”这旨在强调(  )

A.民族认同高于国家认同B.弘扬民族精神维护民国

C.国家认同高于族群认同D.只联合五民族共创共和

解析:

很显然,五色旗就要把当时五大民族统一于中华民国之下,形成真正统一的中华民族。

所以强调国家认同高于原有族群的认同。

A、B两项都忽略了材料的关系,出现颠倒的认识,D项表述绝对化。

答案:

C

4.(2016·北京海淀三模)读下图——欧洲某历史时期形势图。

中国在同一时期发生的事件是(  )

A.中国同盟会成立

B.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C.中国共产党诞生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解析:

看到奥匈帝国,就可以判断是在1918年之前,因为一战结束奥匈帝国瓦解,由此结合所学知识B项是1927年,C项是1921年,D项是1937年。

答案:

A

5.(2016·山东实验中学模拟)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时事新报》副刊《学灯》对新文化运动持反对态度,后来最终在“五四”前《学灯》与《新青年》逐渐确立“立异以求同”的对话关系,并成为新文化运动中的“同路人”。

这表明(  )

A.民主思想被各阶层所接受B.马克思主义在华广为传播

C.民主科学成为时代的潮流D.白话文运动取得成效显著

解析:

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激进派反对封建思想的思想解放运动,其对于传统给予全盘否定,所以资产阶级改良派对其持反对态度,但是新文化运动毕竟宣扬民主科学,这也与资产阶级改良派的主张有切合点,所以形成“立异以求同”。

他们的同就是民主与科学,所以C项正确。

A项错误,在于各阶层,B、D两项表述与主题无关。

答案:

C

6.(2016·山西榆社模拟)读《1832~1935年英国内阁中贵族人数变化》表,对其包含的历史信息分析合理的是(  )

年份

贵族阁员

非贵族阁员

1832~1866

64

36

1867~1884

35

23

1885~1905

40

29

1906~1916

25

26

1918~1935

25

82

A.英国民主政治的发展使贵族数量减少B.英国政治变革呈现出渐进式特征

C.英国内阁权力随贵族数量变化而调整D.工业化进程决定英国贵族的地位

解析:

表格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的数据表明贵族的数量在增加,故A项错误;总体上看,内阁中贵族数量减少,非贵族数量增加,中间出现曲折波动,并且经历的时间超过一百年,由此表明英国政治变革的渐进性,故B项正确;材料未显示内阁权力的变化,故C项错误;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内阁中贵族的数量在第三阶段增加,第四阶段减少,说明工业革命并不能决定贵族的地位,故D项错误。

答案:

B

7.(2016·河北冀州)有学者说,因辛亥革命,中国人的脑袋与双膝不再为磕头而准备着,而是为思考问题、为走路而准备着。

这里强调的是辛亥革命(  )

A.提供了可以大胆尝试的民权政治舞台

B.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

C.促进了民主精神以及平等意识的觉醒

D.奠定了中国实行民主宪政的制度框架

解析:

从材料中“中国人的脑袋与双膝不再为磕头而准备着,而是为思考问题、为走路而准备着”说明辛亥革命起到了解放思想的作用。

“磕头”代表等级,“思考、走路”代表平等,所以C项正确。

A、B、D三项都是从政治角度对于辛亥革命的解释,角度与材料不同。

答案:

C

8.(2016·南阳模拟)有学者认为: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大都是知识分子,知识分子不属于资产阶级,他们革命的动力不是为资产阶级争取利益,而是从帝制统治和列强的窥视下拯救中国。

因此,他们也代表了深受列强欺凌之苦的民族资本家的心声。

材料表明革命派(  )

A.进行革命的目标不明确B.代表了中华民族的利益

C.有民族民主革命的诉求D.已成为知识分子代言人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代中国各阶层共同的呼声都是基于中国近代的社会性质而发出的救亡图存。

所以革命派即使不是资产阶级,但是反帝反封建斗争也代表了资产阶级的诉求,所以C项正确。

A项表述错误,B项看起来无可挑剔,但是只能很好表达反帝的意思。

D项表述文不对题,错误。

答案:

C

9.(2016·河北冀州)很多重要领导人如汪精卫、孙科、宋子文、毛泽东、董必武、吴玉章、何香凝、唐生智等均在这个政府工作过。

他们在这里共作出200多项重要决议,内容涉及整顿交通、金融,处理劳资纠纷,惩治土豪劣绅等。

“这个政府”是指(  )

A.南京临时政府B.武汉国民政府

C.中华民国南京国民政府D.中华民国陕甘宁边区政府

解析:

首先注意材料所列举的人物分为多个阶级阶层或党派组织,所以结合史实应该属于国共合作时期。

A项成立于1912年,当时还没有共产党;B项是北伐后广东国民政府迁到武汉,符合;C项是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后成立,不可能合作;D项是共产党的边区政府不可能有汪精卫。

答案:

B

10.(2016·成都模拟)1895年,由传教士李提摩太翻译的《泰西新史揽要》一书在上海出版后,几千册一售而空,三年间卖了两万到三万本,一时成为“谈新学者,皆不得不备之书”,以至于盗版书更多。

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翻译者采用了本土化的译书策略B.清政府对教育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

C.该书内容适应了当时国人的需要D.外国传教势力在中国获得迅速发展

解析:

注意时间1895年,甲午战争后,战争失败刺激了民族意识,开始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所以次数销量恰恰验证了符合中国人的时代需求,C项正确。

A、B、D三项都忽略了时代事件,或表面化,或表述错误。

答案:

C

11.(2016·成都模拟)1906~1907年,清政府先后颁行了多个奖励实业的章程,规定对所办实业开办资金达到一定数量者赏赐子、男等爵位。

该政策(  )

A.鼓励绅商从政以巩固统治B.使商人活动合法化

C.刺激传统理财方式的更新D.导致资本高度集中

解析:

结合时间来看正是清政府新政时期,此时期清政府为了延续统治奖励实业,很显然这是自古以来传统经济政策的调整,提高商人的政治地位,所以C项正确。

A项与实际相反,不是从政而是从商;B项表述不合理,自古以来虽说抑商,但是也没合法不合法之说;D项结合民族工业的特点,不可能出现。

答案:

C

12.(2016·北京海淀三模)下图企业的创业广告最有可能刊登在下列那份报刊上(  )

A.《民报》B.《时务报》

C.《国闻报》D.《申报》

解析:

注意是“创业”广告,轮船招商局成立于1876年,因为B、C两项是18世纪90年代的维新变法期间,A项是1905年同盟会的机关报。

所以此时存在的报刊只有《申报》。

答案:

D

13.(2016·宜春四校模拟)河南安阳汤阴县建有“宋岳忠武王庙”,以纪念被秦桧陷害致死的抗金英雄岳飞。

据旧《岳飞庙志》记载,1750年乾隆皇帝曾来此拜谒,御书诗一首,镌刻在石碑上,称“乾隆碑”,立在岳飞庙南北中轴线的“御碑亭”里。

御碑的树立把秦桧等人跪岳飞变成了跪御碑。

1915年“乾隆碑”被移出岳飞庙山门东侧,秦桧等五具败类像又置于岳飞的威视之下了。

这一景致变化反映出(  )

A.岳飞深得后世人民爱戴B.意识形态具有稳定性征

C.专制皇权的至高无上性D.政治变迁影响思想文化

解析:

很显然封建社会帝王最大,作为“乾隆碑”当然要放在正中;注意时间1915年封建帝制结束,恢复原状。

“乾隆碑”移走的前提是结束帝制,所以D项正确。

A、B、C三项表述虽然正确,但是无法体现变化。

答案:

D

14.(2016·甘肃西北师大附中)1904年,商部头等顾问张謇上书商部,提出划定捕鱼区建议,并区别近海和远洋,主张“以内外渔界,定新旧渔业行渔范围”,保护中国近海“本国自主之权”。

后清政府绘制了《江海渔界全图》。

这一史实(  )

A.推动了中国近代海军的发展B.遏制了列强对渔业资源的掠夺

C.有利于发展实业与维护海权D.收回了帝国主义在华侵略权益

解析:

从时间上看应属于新政时期,从内容上看是渔业主权,所以只有B项符合材料主旨。

A、D两项表述与此主题无关。

C项表述范围过大。

答案:

B

15.(2016·宜春四校模拟)下面两则民谣出现在20世纪30年代。

“日本货,制的精,中国人认不清;若非学生闹得凶,一定要了我们的老性命!

”“学生学生你别闹……又无枪来又无炮,赤手空拳瞎胡闹……闹了几个月毫无见功效,问你害臊不害臊。

”据此判断,上述民谣(  )

A.两相矛盾,反映社会心态B.叙事含混,无法用于研究

C.语言通俗,历史认识深刻D.流传广泛,意味民众觉醒

解析:

两则民谣都是针对30年代学生抵制日货的爱国运动。

一则支持肯定,一则讽刺,很显然反映了面对同一事件不同人群的心态变化,所以A项正确。

B项表述错误,C项错误在于认识深刻,D项的表述第二则材料不能说明。

答案:

A

16.(2016·锦州检测)1930年6月,中共中央提出:

“中国革命猛烈发展,已接近直接革命形势”,“现在已经是积极准备一省与几省首先胜利,建立全国革命政权的时候了。

”这一判断(  )

A.正确分析了中国的国情

B.完全符合中国革命发展的进程

C.高估了当时中国的革命形势

D.促成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建立

解析:

很显然材料表述内容与毛泽东观点相悖,属于“左”倾冒险主义错误,所以A、B两项错误。

这种错误给予中国革命重大损失,不能促成D项,所以高估了革命形势。

答案:

C

17.(2016·河北南宫模拟)1941年,美国飞行教官陈纳德接受国民党政府的委托,前往美国招募飞行员和机械师,以平民身份参战。

8月1日,蒋介石发布命令,正式成立中国空军美国志愿大队,任命“陈纳德上校为该大队指挥员”。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推动美国援华力度

B.中国抗日赢得了国际社会普遍赞誉和同情

C.美国需要中国抗战以减轻在太平洋战场的压力

D.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中国抗日战争的不足

解析:

注意时间1941年8月,结合所学知识A、C两项错误,B项错误在于普遍。

美国此时对于中国抗战的支持属于民间行为,隶属于中国空军,所以只有D项符合史实。

答案:

D

18.(2016·湖南益阳模拟)1919年,五四运动中学生火烧赵家楼及打伤了正在曹汝霖家的驻日公使章宗祥后,梁漱溟在《论学生事件》一文中提出:

“我的意思很平常,我愿意学生事件交付法庭处理,愿意检厅提出公诉,审厅去审理判罪,学生去尊判服罪。

检厅如果因人多检查的不清楚,不好办理,我们尽可一一自首,就是情愿牺牲,因为若不如此,我们所失的更大。

”以下最符合梁漱溟观点的是(  )

A.学生的行动是爱国的,曹、章罪有应得

B.学生的行动是错误的,曹、章有人身自由

C.学生的行动是犯法的,应该接受法庭的严惩

D.学生的行动在道义上是正确的,在行为上是犯法的

解析:

2012年以来的中国大陆的反帝爱国运动、中国台湾的“太阳花”运动、中国香港的“占中”、互联网上的黑龙江庆安枪击案……出现了一系列过激或不理性行为,我们理应在法律框架内理性地表达爱国情感。

故D项为正确答案。

答案:

D

19.(2016·安徽师大附中)近代中国某一时期,出现了这样一种奇特的场景:

台上,锣鼓喧天,和谈之剧,正演得有声有色;台下,枪炮齐鸣,两军对垒,正打得难解难分。

和与战,谈与打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并存,希望和失望,轮番地冲击着亿万中国人民的心灵。

与此对应的历史时期应是(  )

A.抗日战争尚未结束

B.解放战争已经打响

C.国共对峙激战正酣

D.重庆谈判拉开序幕

解析:

注意材料中台上台下和与战的对应与并存。

以此为依据对各个题肢所列举的时期与之对应辨别即可。

A项时期主要是联合与日本对抗,不符合材料;B项战争打响就不和谈了,与C项同理;只有D项重庆谈判是一边谈判,一边对抗,符合材料情况。

答案:

D

20.(2016·山西榆社模拟)“美国宪法之父”麦迪逊在1787年制宪会议上说:

“需要筑起一道篱笆,即挑选一部分经过启蒙的公民,人数有限而立场坚定,时时能够起来提出异议,对付激进狂躁的众议员,保护有可能受到多数人压迫的少数。

”据此判断,麦迪逊提出这种主张的主要目的是(  )

A.建立民主共和制B.实现权力制衡

C.改革邦联政治D.强调地方自主

解析:

根据题目中的关键词“保护有可能受到多数人压迫的少数”,故A项错误;根据题目中的关键词“时时能够起来提出异议,对付激进狂躁的众议员”,故B项正确;根据题意可以看出是在立法权上设立另一个机构限制众议院的权力,改革邦联政治强调的是加强中央集权,与题意无关,故C项错误;美国1787年宪法是为克服邦联制的弊端而设,邦联制的主要弊端即是地方自主权太大,故D项错误。

答案:

B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60分)

二、非选择题(共60分)

21.(20分)(2016·河北冀州)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至少在汉代,中国就出现了有关医院的概念。

公元510年,第一个由政府管辖的“医院”由南朝君主建立。

省一级半官方半私人的“医院”在隋代已出现。

明代以后,随着中医世俗化趋势的全面渗透,中医全面流入民间,成为每个人都可研习的一门技术。

在古代中国,医院一直是宫廷的产物,传统的医事制度基本上是围绕王权的需要而设置的,朝廷医官主要通过选拔医家子弟入宫。

古代医疗机构为平民医治的程度和规模相当有限,民间的医生主要由儒医和游方郎中充任,走乡串户,悬壶行医。

“家庭”是原始的医疗单位和护理空间,医生对病人的诊治以及病人家属照方护理皆在家中完成。

在医患关系上,医疗的主体是病人,病人自由地择医而求治,医生只是被动地提供医疗服务。

中医的学术传承一直恪守着师徒相授的模式,这种方式无论规模抑或质量都相当有限。

——据廖育群《岐黄医道》等

材料二:

1820年英国传教士马礼逊在澳门开设一家眼科诊所,随后政府和民间人士相继开办了数目可观的新式医院,到1920年,在大城市新式医院已经取代了传统的“医家”,成为医疗机构的主体部分。

在工作效率上,近代医院制度借助科学化的医疗器械和严密的病理分析,使医生的专业化水平大为提高。

在医疗行政方面,1905年清政府开始设巡警部(兼管卫生事务),1912年,南京中华民国临时中央政府设卫生司,医院不再是传统的专侍皇宫的太医院,它的服务对象是京城官吏和居民,开始呈现社会化、大众化趋势………西方医疗制度还开启了中国近代医学教育之先河,各方的努力下尤其是各地开始设置医科或医学院,医学人才的培养迅速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西方医学在中国的整体传播,改变了单一的中医学独立存在的局面,中国出现中西医并存的医疗格局,现代医疗制度、公共卫生事业逐渐确立,中国人的医疗观念也发生了转变。

——据马伯英《中外医学文化交流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医疗制度的特点及形成这种特点的原因。

(10分)

(2)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指出,概括指出中国近代医疗制度的变化,并简要分析其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10分)

答案:

(1)特点:

医院围绕王权而设置;为平民医治的医疗机构相当有限;“家庭”是原始的医疗单位和护理空间;病人是医疗的主体;学术传承一直恪守着师徒相授的模式。

原因:

君主专制制度;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儒家思想的影响。

(2)变化:

借助科学化的医疗器械和严密的病理分析,促进了医疗的专业化、高效化;政府设置专门的医疗行政结构,医疗开始呈现社会化、大众化趋势;出现中西医并存的医疗格局,现代医疗制度、公共卫生事业逐渐确立。

影响:

冲击了传统的医疗制度与医疗观念;提升了中国人民的生活质量;促进了现代医疗制度和教育的发展。

22.(20分)(2016·河北南宫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事实上,17世纪在英国进行着两种革命。

第一种是小贵族和资产阶级的政治革命;小贵族和资产阶级感兴趣的是赢得在社会上有地位所必需的公民自由和宗教自由。

他们以自由主义为自己获得它指望得到的那些利益和那种控制的特殊纲领。

这一学说的主要内容是反对王室任意干涉的宗教信仰自由、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更准确地说,这包括议会对统治权的控制、独立政党的存在以及对反对党的必要性及其权利的承认。

第二种是下中层阶级和佃农的社会革命;下中层阶级和佃农要求完全的宗教平等和政治平等、要求给穷人以丰富的食品,具有小财产所有人阶层的眼光,17世纪英国的社会革命失败了,就像后来18世纪法国的社会革命失败一样。

在前后两种情形下,领导者都缺乏获取胜利所必须的人数优势、组织和成熟度。

他们的时机到19世纪后期才来临。

——[美国]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材料二:

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不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

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近时志士舌敝唇枯,唯企强中国以比欧美。

然而欧美强矣,其民实困,观大同盟罢工与无政府党、社会党之日炽,社会革命其将不远。

吾国纵能媲迹于欧美,犹不能免于第二次之革命……夫欧美社会之祸,伏之数十年,及今而后发见之,又不能使之遽去。

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摘自孙中山《民报·发刊词》(一九零五年十月二十日)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世纪英国革命中是如何贯彻自由主义学说的,并简要评述。

(10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孙中山的核心主张,指出其实践效果,并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中英两国社会革命均告失败的共同原因。

(10分)

答案:

(1)贯彻:

“光荣革命”结束了封建专制统治;通过《权利法案》等一系列立法,限制了王权,确立了议会主权原则(答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可酌情给分);初步建立了代议制民主,实现了一定程度的公民自由和宗教信仰自由;近代政党政治的雏形形成。

(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评述:

英国在自由主义旗帜下完成了反封建的任务,实现了向近代社会的转型;但英国革命主要维护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由于公民权受到财产条件的限制,自由和民主远未惠及下层民众。

(2)主张:

吸取欧美革命的教训,将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效果:

政治革命取得一定成果,如推翻满清帝制,建立中华民国,领布《临时约法》等;但社会革命无从实现。

共同原因:

中英两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主要任务是反封建,铲除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不可能允许实现广泛的社会革命;下层民众还没有成熟的领导力量和理论指导,还未觉醒。

23.(20分)(2016·成都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1820年马拉耘田机问世后,割草机、脱粒机、收割机、小麦播种机等各种机械相继出现。

……到1855年,全国共有收割机1万台。

由于存在大片可供开拓的自由土地,西部农业从一开始就走向以家庭农场为主导形式的大农业发展道路,并随着拓疆活动的西移,农场规模渐次扩大。

19世纪中叶以后,家庭农场纷纷向资本主义大农场过渡。

……曾经是“农业神话”中自豪的社会中坚力量,如今沦落为经济窘迫、受人轻视的边缘人群,农场主们决心行动起来改善自身境遇。

他们……在州议会通过并颁布了一些关于制定铁路、农产品储存以及农用升降机最高限价的法律;此外,还在个别州成立了一些“委员会”对以上企业进行管制,这是美国政治中的新概念。

——摘编自吴于厪、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篇》、欧阳惠《“农业神话”与美国平民主义运动的兴起》等

材料二:

近代中国人口和耕地面积都存在着增长的趋势,新式农具的使用也为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可能的保障。

但是由于较为封闭的传统观念及缺乏必要的技术保障和其它政策性鼓励和要求,从而导致了这种可能性最终没有完全转化为现实,也使农业现代化的轨道在近代中国偏离了它应有的航向。

——据:

李向东《近代中国农业生产力水平综合评析》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美、中两国农业发展模式的差异,(4分)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农业的不同发展模式对美、中两国近代历史进程的影响。

(10分)

答案:

(1)差异:

美国实行现代化的机器耕作,中国是传统的铁犁牛耕模式;美国实行大农场规模化经营,中国是小规模的个体经营模式;美国是资本主义性质的商品农业,中国是封建性质的传统农业。

原因:

美国是独立的资本主义国家,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美国工业革命扩展迅速,中国近代科技水平落后;美国没有经历封建社会,中国受封建传统制约;美国政府支持农业现代化,中国缺乏政府政策支持;美国劳动力资源缺乏,中国劳动力资源丰富等。

(2)影响:

美国:

加速国家整体工业化进程;推动美国民主法制建设;也导致社会结构分化加剧。

中国:

导致中国近代化进程异常的艰难曲折,但也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创造条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