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训练古诗文鉴赏专题练习.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8393259 上传时间:2023-08-1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7.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训练古诗文鉴赏专题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训练古诗文鉴赏专题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训练古诗文鉴赏专题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训练古诗文鉴赏专题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训练古诗文鉴赏专题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训练古诗文鉴赏专题练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训练古诗文鉴赏专题练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训练古诗文鉴赏专题练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训练古诗文鉴赏专题练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训练古诗文鉴赏专题练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训练古诗文鉴赏专题练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训练古诗文鉴赏专题练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训练古诗文鉴赏专题练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训练古诗文鉴赏专题练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训练古诗文鉴赏专题练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训练古诗文鉴赏专题练习.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训练古诗文鉴赏专题练习.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训练古诗文鉴赏专题练习.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训练古诗文鉴赏专题练习.docx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训练古诗文鉴赏专题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训练古诗文鉴赏专题练习.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训练古诗文鉴赏专题练习.docx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训练古诗文鉴赏专题练习

2021中考语文总复习古诗文鉴赏专题练习

1.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1)诗歌中有两个“空”字,请结合诗意进行赏析。

(2)该诗不仅写景,还有抒情。

前四句抒写了_________的感慨;后四句描绘了登楼所见,烘托了________之情。

(3)“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中的“历历”“萋萋”描绘了什么景致?

 

2.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满江红

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

俗子胸襟谁识我?

英雄末路当磨折。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

青衫湿!

(1)“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中的“蛾眉”指什么?

这一句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2)结尾长叹“青衫湿”,说说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题目中的“左迁”指降职,李白听说好友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县尉,于是写了这首七言绝句。

B.第二句中“过五溪”三字看似平淡,其实是写出了龙标的荒远和李白对友人的同情。

C.后两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表达了诗人的忧愁、无奈及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D.诗歌想象奇特,体现了李白诗的浪漫主义风格。

(2)首句选用了哪些意象,有何作用?

 

4.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诗歌标题的“酬”字本义是指“答谢”,在诗中的具体含义是_______________。

颔联中使用“闻笛赋”和“_______________”两个典故表达了诗人回归之后的感受。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请结合诗句内容简要分析。

 

5.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观沧海

曹 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表现的画面描述出来。

(2)请赏析诗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6.

望岳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下面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达了诗人由望岳而产生的登临愿望,充分体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B.“家书抵万金”,形容家中书籍的珍贵。

此句写出了乱离中人共有的一种感受,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因而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C.“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生动细致地描绘了诗人忧愁难解的情状,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D.这两首诗的三、四两句与五、六两句都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语意凝练,节奏感强,富有韵律美,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7.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句中“抵万金”的含义是什么?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黑云压城城欲摧”是千古名句,试分析其成为名句的原因。

 

8.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河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请任选角度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妙处。

(2)选出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两句开篇点题,交代了观察的方位、地点以及对象。

B.“临”字统领全篇,以下十句,都是写海上的景象。

C.“水河澹澹,山岛竦峙”两句全景式地描绘了大海苍茫动荡的气势。

D.全诗有静有动,有实有虚,展现了一幅雄伟壮阔的海景图。

9.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从炼字角度赏析“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2)试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一二两句展现的画面。

 

10.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选出对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        )

A.该诗从一件不起眼的折戟写起,很自然地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

B.“自将磨洗认前朝”为后两句论史咏怀作铺垫,诗人心绪无法平静。

C.诗人一反传统看法,认为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胜者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重写。

D.在这首咏史诗中,作者关注的重点是赤壁之战,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

(2)全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1.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观沧海

曹 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表现的画面描述出来。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2.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一问一答,诗人的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便跃然纸上。

B.“秋”字既点明了季节,又烘托出诗人的绵远愁思。

C.三、四句写诗人在巴山秋雨之夜与久别重逢的妻子彻夜畅谈的欢聚场面。

D.诗中“期”字和“巴山夜雨”重复出现,形成回环往复、缠绵曲折的意境。

(2)说说“巴山夜雨涨秋池”一句中“涨”字好在哪里。

 

13.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七言绝句,题目中的“左迁”是指降职。

B.本诗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情。

C.本诗想象奇特,体现了浪漫主义的风格。

D.本诗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的同情,对统治者的愤懑之情。

(2)本诗最后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14.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1)作者是_______________(朝代)_______________(姓名)。

(2)首联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词已暗含身在异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

(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脍炙人口,“生”和“入”用得很妙,请说说妙在何处。

 

15.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杨花落尽子规啼”一句包含了哪些意象?

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此句。

参考答案

1.

【答案】

(1)第一个“空”有“只,只有”的意思,表达了好友已离去,只剩下空空的黄鹤楼和诗人自己,重在写景;

第二个“空”有“空空的”“空荡荡”之意,表达的是因友人的离去和自己漂泊在外,诗人内心的孤独,寂寞和惆怅,重在抒情。

(2)人去楼空,世事苍茫,思乡

(3)描绘了作者晴日在黄鹤楼所观之景:

在阳光的照耀下,长江对岸的汉阳平野上树木清晰可见;江中的鹦鹉洲上,芳草茂盛,一派生机勃勃的自然美景。

【解答】

(1)两个空字,无论是在字面意义上,还是在暗含的感情上,都有着明显的区别,要结合全诗来进行理解。

前者重在写景,后者重在抒情。

(2)通读本诗,可知前四句主要写人去楼空,世事苍茫的感慨,后四句写诗人的思乡之情。

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融情于景,表达了诗人萦回无尽的思乡之情。

(3)考查描绘诗中画面的能力。

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本句主要景物有“晴川”“树”“芳草”“鹦鹉洲”,加上联想和想象可以这样描绘:

阳光灿烂,江边一片明朗,汉阳一带的树木清晰秀雅;江中的鹦鹉洲上,芳草青葱,郁郁苍苍,这是多么清新美好的景致啊。

2.

【答案】

(1)指女子细长而略弯的眉毛,这里借指女子。

表达了作者不甘心为女子,不甘心受到束缚,决心报效国家的愿望。

(2)“青衫湿”化用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的诗句。

表达了知音难觅的情怀,也充满了没能冲出家庭,走向社会,参与革命斗争的忧郁和感慨。

【解答】

(1)“蛾眉”指女子细长而略弯的眉毛,这里借指女子,也就是作者自己。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中,“强”既道出了命运的不公,又表达了作者不甘心为女子、不甘心受到束缚的不平;而“殊未屑”表明作者对贵妇人的生活并不留恋,相反加以蔑视,表现了作者与不公的命运抗争、与传统决裂的勇气和决心报效国家的愿望。

(2)本词上片主要写作者表面上过着富贵人的生活,实际上是“奴仆不如”的生活,如今与其决裂;下片写作者虽有凌云壮志,但知音难觅,不觉泪湿衣襟。

其中,“青衫湿”是化用白居易《琵琶行》的诗句,结合写作背景,当时值八国联军入侵后不久,秋瑾决心献身救国事业,而其丈夫无心国事,她与丈夫发生冲突,离家出走。

家庭和社会环境就像一张无形的罗网笼罩在作者身上,她还没有冲破这张网,已有“英雄末路”之叹,令人动容。

词的结尾发出了知音难觅的叹息,无限的悲情与惆怅尽在沾衣的泪水之中。

因此“青衫湿”表达了作者感慨知音难遇,抱负难以施展,没能冲出家庭投身革命斗争的忧郁之情。

3.

【答案】

(1)C

(2)杨花和子规鸟,渲染了无限悲凉、感伤的气氛。

【解答】

(1)C项,应为:

后两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无知无情的明月人格化,形象生动地表达了对友人的同情与关切之情。

(2)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句内容的基础上,找出诗歌中描写的意象,一般用诗中的原词回答即可。

“杨花落尽子规啼”的意思是:

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的时候。

从中可知,描写的意象有“杨花”和“子规”。

“杨花”“落尽”表明是暮春时节,以“杨花”表漂泊无定之感。

“子规”即杜鹃,叫声凄厉,用其“不如归去”的谐音,渲染悲凉凄清的气氛,抒发了作者对王昌龄被贬的悲哀与同情。

4.

【答案】

(1)以诗为赠(回赠),烂柯人

(2)诗人通过写沉舟侧畔仍有千帆竞发和病树前头依旧万木皆春的情景,表达了自己身处逆境仍能保持自信乐观、豁达洒脱的情感。

【解答】

(1)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在扬州遇到白居易。

在酒宴上白居易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对刘禹锡屡遭贬谪、怀才不遇的命运寄予深切的同情。

刘禹锡作此诗答谢。

酬,在诗中的具体含义是以诗为赠(回赠)。

本诗的颔联“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运用了两个典故,一是“闻笛赋”,指西晋向秀所作的《思旧赋》。

向秀与嵇康是好朋友,嵇康被司马氏集团杀害,向秀经过嵇康故居时,听见有人吹笛,不禁悲从中来,于是作了《思旧赋》;另一个是“烂柯人”,指晋人王质。

南朝梁任昉《述异记》载,王质上山砍柴,看见二个童子下棋,就停下观看。

等棋局终了,斧子柄已经朽烂。

回到村里,才发现已经过了上百年,与他同时代的人都去世了。

诗人借用“闻笛赋”的典故表达对政治改革中被贬被杀的战友们的怀念;借用“烂柯人”的典故,抒发了岁月流逝,人事变迁,恍如隔世的感慨。

用典贴切,感情深沉。

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意思是:

翻覆的船只旁仍有千千万万的帆船经过;枯萎树木的前面也有万千林木欣欣向荣。

刘禹锡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固然感到惆怅,却又相当达观。

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

他从白诗中翻出这二句,反而劝慰白居易不必为自己的寂寞、蹉跎而忧伤,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表达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

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5.

【答案】

(1)示例:

树木凋零,秋风阵阵,呼呼作响,诗人站在辽阔的海边,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心潮与大海一样涌动,感慨万千。

(2)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运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容星汉的壮阔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怀和统一天下、建功立业的宏大抱负。

【解答】

(1)描绘诗句画面时,首先应理解诗句的内容,然后抓住诗句中的重点意象进行描述。

注意意象不能缺失,要有适当的修饰词语来表现景物的特点。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一句是对自然环境的真实描绘,萧瑟的秋风吹过,海面上涌起滚滚的波涛,诗人面对萧瑟秋风,仍有着“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壮志”胸怀。

理解诗歌的意境及作者的情感,用流畅的语言把描绘的画面表达出来即可。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意为:

太阳和月亮升起降落,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银河里的灿烂群星,也好像是从大海的怀抱里涌现出来的。

作者运用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凸显在读者面前,表现出作者开阔的胸怀、宏大的抱负,暗含一种要像大海容纳万物一样把天下纳入自己掌中的博大胸襟。

6.

【答案】

B

【解答】

B项,“形容家中书籍的珍贵”错误。

“家书”指书信。

7.

【答案】

(1)家书的珍贵。

表达了他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之情。

(2)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

运用比喻和夸张手法,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情势。

【解答】

(1)阅读诗歌可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是说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了一个春天,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

用“万两黄金”形容此时家书的价值,体现了家书的珍贵,反映了诗人在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表现了诗人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之情。

(2)解答此题可以从诗句所表现的意境、所用修辞、所表达的感情等角度进行分析。

“黑云压城城欲摧”,“压”原义是从上面加力,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情景,淋漓尽致地揭示了出来。

“黑云”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敌人来势凶猛,“城欲摧”则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将敌军攻城的气势以及兵临城下的那种紧张感放大到极致,压迫感随之而来,体现出当时形势的危急。

据此概括作答即可。

8.

【答案】

(1)运用夸张和互文的修辞手法,展开丰富的想象,借助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宽阔的胸襟和一统天下、建功立业的抱负。

(2)B

【解答】

(1)赏析诗句可以从表达技巧(包括修辞、表现手法、表达方式)、情感态度以及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形容词等角度进行分析。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意思是: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星光灿烂的银河,都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

日月、星汉仿佛都是从大海中生发而出,运用夸张、互文的修辞手法,表现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表达了诗人宽阔的胸襟和一统天下、建功立业的抱负。

综合以上分析,整理答案即可。

(2)B项,“以下十句,都是写海上的景象”错误,“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写的是山岛上的景色。

9.

【答案】

(1)“嗟”字为叹息,慨叹之意,生动地传达出词人对日暮途远的叹息。

“谩”,空空、徒然;词人慨叹有才无用、怀才不遇;表达词人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含蓄交代词人向往“三山”的缘由。

(2)清晨,茫茫的大海上,云雾弥漫,波涛汹涌。

海风呼啸,从颠簸的船舱中仰望天空,天上的银河似乎转动一般,无数的船帆在风浪中飞舞前进。

【解答】

(1)“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意为:

我回答说前路漫长而渺茫,又感叹天色已近黄昏,学作的诗歌,空有惊人的句子。

表达了词人晚年在现实生活面前怀才不遇、孤独无依、奋力挣扎的苦闷和对现实的强烈不满。

“嗟”字生动地写出了词人彷徨忧虑的神态,表现了词人在人生道路上日暮途远,茫然不知所措的叹惋。

“谩”字流露出词人心中的哀怨惆怅:

一是空有诗情诗才,因知音(丈夫)早逝,而无人能会意;二是慨叹自己身逢乱世,有着对现实无能为力的苦闷和怀才不遇的愤懑。

含蓄地交代了词人向往“三山”的缘由。

(2)解答此题要在读懂诗歌,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象,扣住画面,抓住形象,用生动、流畅的语言加以描述,不能偏离诗歌的意境、主题和诗人的情感。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意为:

水天相接,晨雾蒙蒙笼云涛,银河转动,像无数的船只在舞动风帆。

这两句写天、云涛、晓雾、星河、千帆,景象极为壮丽;“接”“连”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云涛、弥漫的大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展现出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的图画,描绘出一种瑰奇雄伟的境界。

10.

【答案】

(1)D

(2)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感慨。

【解答】

(1)D项,“作者关注的重点是‘赤壁之战’”有误。

这是一首咏史诗,抒发的是对国家兴亡的感慨。

诗人是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达自己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2)“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写折断的战戟沉在泥沙中并未被销蚀,自己磨洗后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留之物,暗含着岁月流逝而物是人非之感。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意为倘若当年东风不帮助周瑜的话,那么铜雀台就会深深地锁住东吴二乔了。

这里涉及到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

诗人观赏了古战场的遗物,又想到自己的遭遇,有感而发。

诗人借对赤壁之战的评述,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抑郁不平之情。

11.

【答案】

(1)示例:

(树木凋零)秋风阵阵,呼呼作响,诗人站在辽阔的海边,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心潮与大海一起涌动,感慨万千。

(2)表达了诗人博大的胸襟和统一天下、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解答】

(1)描绘诗句画面时,首先应理解诗句的内容,然后抓住诗句中的重点意象进行描述。

注意意象不能缺失,要有适当的修饰词语来表现景物的特点。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一句是对自然环境的真实描绘,萧瑟的秋风吹过,海面上涌起滚滚的波涛,表现出诗人面对萧瑟秋风,仍有着“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壮志”胸怀。

理解诗歌的意境及作者的情感,用流畅的语言把诗句描绘的画面表达出来即可。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意思是:

太阳和月亮升起降落,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银河里的灿烂群星,也好像是从大海的怀抱里涌现出来的。

这四句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容星汉的壮阔景象,是作者想象之景,属于虚写,运用了夸张的表现手法,创造了开阔的意境,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凸显在读者面前,暗含一种要像大海容纳万物一样把天下纳入自己掌中的胸襟,表现出诗人博大的胸怀及远大的政治抱负,表达了诗人博大的胸襟和统一天下、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12.

【答案】

(1)C

(2)“涨”字既写出巴山夜雨连绵不断注满池塘的情景,也形象地写出诗人羁旅之愁的不断增多,形象而富有动感。

【解答】

(1)C项,表述有误。

第三句中“何当”的意思是“什么时候才能”,因此三、四句描写的是作者对未来团聚时的幸福场面的想象。

(2)炼字时,应先理解该词的意思,再结合其运用的手法分析其表达效果。

“涨”字,有“涨满”之意。

结合诗歌内容及写作背景分析,涨满的不仅是雨水,还有作者的愁思。

周遭一片黑夜迷茫,大雨滂沱,池水涨满,诗人身边无一个亲密的友人,雨骤风狂,人事寂寥,此情此景使人倍感孤独、凄凉。

“涨”字富有动感,既写出巴山夜雨注满秋池的景象,又流露出诗人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生动衬托出诗人深重绵绵的愁思。

13.

【答案】

(1)D

(2)最后两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蕴含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切同情与关怀。

【解答】

(1)D项,本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听说友人将左迁龙标时的惆怅和恋恋不舍之情,“对统治者的愤懑之情”体现不出来。

(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的意思是:

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月亮,希望它能一直陪着您到夜郎以西。

作者通过丰富的想象,给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属性,它竟会随风逐月到夜郎西。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月亮人格化,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竟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于同情的知心人,她能够而且愿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将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辽远的夜郎之西,交给那不幸的迁谪者,借此表达了诗人对王昌龄的深切同情和关怀。

14.

【答案】

(1)唐,王湾

(2)客路,行舟

(3)“生”“入”采用拟人手法,将“日”和“春”人格化,赋予它们人的意志和情思,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中蕴含哲理。

【解答】

(1)《次北固山下》是唐代诗人王湾的作品。

此诗以准确精练的语言描写了冬末春初时作者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壮丽之景,抒发了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

(2)本诗以对偶句发端,既工丽,又跳脱。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客行在碧色苍翠的青山前,泛舟于微波荡漾绿水间。

“客路”,旅人前行的路;“青山”,点题“北固山”。

诗人乘舟正朝着展现在眼前的“绿水”前进,驶向“青山”,驶向“青山”之外遥远的“客路”。

这一联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流露出诗人身在异乡、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

(3)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

“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的交替,而且是那样匆匆不可待,这怎能不叫身在“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呢?

诗人从炼意着眼,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的位置而加以强调,并且用“生”字和“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

诗人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和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

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

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15.

【答案】

(1)选用了“杨花”“子规”两种意象。

渲染了凄凉悲婉的气氛。

(2)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无情的明月人格化,把对友人的牵挂托付给明月,真切地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的关切、牵挂、担忧与同情。

【解答】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