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菜类蔬菜病害大全高清.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8394686 上传时间:2023-08-16 格式:DOCX 页数:69 大小:2.7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白菜类蔬菜病害大全高清.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白菜类蔬菜病害大全高清.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白菜类蔬菜病害大全高清.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白菜类蔬菜病害大全高清.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白菜类蔬菜病害大全高清.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白菜类蔬菜病害大全高清.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9页
白菜类蔬菜病害大全高清.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9页
白菜类蔬菜病害大全高清.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9页
白菜类蔬菜病害大全高清.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9页
白菜类蔬菜病害大全高清.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9页
白菜类蔬菜病害大全高清.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9页
白菜类蔬菜病害大全高清.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9页
白菜类蔬菜病害大全高清.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9页
白菜类蔬菜病害大全高清.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9页
白菜类蔬菜病害大全高清.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9页
白菜类蔬菜病害大全高清.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9页
白菜类蔬菜病害大全高清.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9页
白菜类蔬菜病害大全高清.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9页
白菜类蔬菜病害大全高清.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9页
白菜类蔬菜病害大全高清.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9页
亲,该文档总共6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白菜类蔬菜病害大全高清.docx

《白菜类蔬菜病害大全高清.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白菜类蔬菜病害大全高清.docx(6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白菜类蔬菜病害大全高清.docx

白菜类蔬菜病害大全高清

白菜类蔬菜霜霉病

图片:

白菜类蔬菜霜霉病.jpg

图片:

白菜类蔬菜霜霉病1.jpg

图片:

白菜类蔬菜霜霉病2.jpg

 

简介

  英文名  Chinesecabbagedownymilde

  异名  俗称黄炸叶、霜叶、枝干、龙头拐。

  病原  寄生霜霉或芸薹霜霉Peronosporaparasitica(Pers.)Fr.,属鞭毛菌亚门真菌。

  寄主  大白菜、小白菜、甘蓝、青花菜、芥蓝、萝卜等十字花科蔬菜。

  危害  主要病害,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苗期和包心期发病重。

发病条件适宜时,该病来势猛,蔓延快。

  分布  全国各地都有发生。

     详细资料

为害症状

       为害叶片、花和种荚。

  

(1)幼苗:

幼苗发病时叶片上有白色霜状的霉层,严重时幼苗变黄枯死。

  

(2)成株:

成株叶片发病时下部叶片背面出现水浸状淡黄色病斑,周缘不明显,一段时间后叶背面出现白色霜霉,叶片正面出现褪绿变黄的病斑,渐转为黄色至黄褐色,高温条件下变为黄褐色枯斑。

病斑发展受叶脉限制,严重时病斑融合,叶片变黄干枯。

  (3)采种株:

采种株可以引起叶片、花梗、花器和种荚发病。

受害花梗肥肿变曲,又称为龙头病。

  (4)种荚:

种荚被害呈淡黄色,上生白霉,瘦小,不结实或结实不良。

病原物

       参见油菜霜霉病。

侵染循环

       病原在土壤中越冬或者是混在种子上传播,在南方病菌主要以孢子囊及游动孢子借气流或雨水传播侵染。

在温暖地区可终年为害。

发生因素

       

(1)环境:

平均气温是在16℃左右易发病流行,高湿多雨利于发病。

此外,天气多露、多雾也有利于病菌侵入。

  

(2)栽培:

菜株叶片开始衰老进入发病阶段,多在生长中后期发病。

③寄主抗性。

白菜苗期子叶最发病,真叶较抗病。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①与非十字花科作物实行2~3年轮作。

②选用抗病、耐病、青杆型品种,如鲁春白1号、晋菜3号、山东19、小杂60、丰抗70、青杂3号、春秋王等。

③选择地势高燥,土层深厚,土壤疏松肥沃,排灌方便的地块种植。

④清除病残体和深翻晒垡,深沟窄墒栽培,适期早播,错开发病高峰期,加强土、肥、水管理。

做到合理密植,以利通风透光和排水,降低田间湿度。

⑤适当提早或延迟播种期,使结球期避开9、10月份阴雨连绵天气,减轻为害;施足基肥,重施莲座期肥,保证包心期不脱肥。

  

(2)药剂防治:

①用种子重量0.3%的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拌种,或用种子重量0.4%的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拌种。

②出现中心病株时及时喷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2%霜脲锰锌WP600倍液、69%烯酰吗啉锰锌600倍液、72.2%霜霉威600倍液。

重点防治中心病株及其周围植株及植株老叶背后。

阴雨天应每隔5~7天后再继续喷药。

Re:

白菜类蔬菜白斑病

图片:

白菜类蔬菜白斑病.jpg

图片:

白菜类蔬菜白斑病1.jpg

简介

  英文名  ChinesecabbageCercosporellaleafspot

  病原  白斑小尾孢Cercosporellaalbo-maculans(Ell.Ev.)Sacc.,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有性世代为十字花科白霉菌LeptosphaeriaolericolaSacc.。

  寄主  白菜类蔬菜、萝卜、芥菜、芜菁等。

  危害  发病率为20%~40%,重病地块或重病年份病株率可以达到80%~100%,对生产影响较大。

  分布  全国各地均有发生。

 

 详细资料

为害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

发病初期叶片上散生灰褐色细小斑点,后渐扩大呈圆形病斑,病斑中部渐变为灰白色,边缘有淡黄绿色晕圈。

潮湿时病斑背面生一层淡淡的灰霉,后期病斑呈白色半透明薄纸状,易破裂穿孔。

严重时许多病斑连成一片,引起叶片干枯死亡。

病原物

   参见油菜白斑病。

侵染循环

   病原以菌丝或菌丝块附着在地表的病叶中,或以分生孢子粘附在种子上越冬。

借雨水飞溅传播到白菜叶片上传播,进行初侵染和多次再侵染。

发生因素

   该病属低温型病害。

长江流域春秋雨季均有发生。

北方从8月中下旬开始,9月份为发病盛期。

植株生长衰弱易发病。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①选用抗病品种。

②与非十字花科蔬菜隔年轮作。

③清沟沥水;适期播种,增施有机肥;收获后及时清除田间病残体。

  

(2)物理防治:

温汤浸种。

可用50℃温水浸种20分钟,须不断加热水,保持水温不变,并不断搅拌,使种子受热均匀后,移入冷水中冷却,晾干播种。

  (3)药剂防治:

①用种子重量0.3%的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或用种子重量0.4%的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拌种。

②发病初期喷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或50%多·福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或40%多·硫悬浮剂800倍液,或50%多霉灵威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65%乙霉威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乙烯菌核利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利得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80%大生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65%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每隔15天喷1次,连续2~3次。

白菜类蔬菜白粉病

图片:

白菜类蔬菜白粉病.jpg

图片:

白菜类蔬菜白粉病1.jpg

简介

  英文名  Chinesecabbagepowderymilde

  病原  十字花科白粉菌Erysiphecruciferarum(Opiz)Junell,属子囊菌亚门真菌。

常见无性繁殖体。

  危害  普通病害,发生普遍,为害不重,对生产无明显影响。

严重发病时,叶片枯死,影响产量。

  分布  全国各地均有发生。

 

 详细资料

为害症状

   为害叶片、茎、花器及种荚。

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圆形放射状粉斑,之后布满各部,病部长出白色霉层,发病重引起黄化早枯。

病原物

   参见油菜白粉病。

侵染循环

   病原随病残体越冬,条件适宜时借气流传播,形成初侵染。

病部产生菌丝直接侵入植株表皮,为害迅速流行。

发生因素

   温暖地区全年可发病。

雨水偏少的年份发病重。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品种;施足基肥,增施磷、钾肥。

  

(2)药剂防治:

发病期喷5%己唑醇1500倍液、50%醚菌酯3000倍液、12.5%腈菌唑1500倍液、30%氟菌唑2000倍液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1~2次。

白菜类蔬菜叶腐病

图片:

白菜叶腐病.jpg

图片:

白菜叶腐病1.jpg

简介

  英文名  ChinesecabbageRhizoctonialeafrot

  病原  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solaniKühn,属担子菌亚门真菌。

  寄主  白菜、水稻、花生、芋、茭白、大豆等。

  分布  南方多雨地区发生重。

 

 详细资料

为害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

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水浸状湿腐型病斑,早露未干时,病部呈灰绿色,干燥时病部转呈灰白色;叶片腐烂,湿腐病斑处有白色菌丝团,后变为棕褐色老熟的菌核。

病原物

   幼嫩菌丝无色,老熟时呈黄褐色,分枝处缢缩,菌核初白色,后变暗褐色,稍扁平馒头状,直径1.5~3.5毫米,表面粗糙似海绵状,分不明显的内外2层,内层系活细胞层,外层为死细胞腔。

(2)特性:

生长发育适温28~32℃,最高38℃,最低10℃,菌核在27~30℃及足够湿度条件下,1~2天即萌发,产出菌丝,6~10天后又形成新菌核。

侵染循环

   病原在病部或土中越冬。

发病后病部菌丝扩展,病情不断蔓延扩大。

发生因素

   天气湿闷,多风多雨,都易引白菜发病。

地势低洼,种植过密,易引白菜发病。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①避免在发生水稻纹枯病的地块种植。

②长出来的菜上不能用病稻草覆盖;适度浇水,避免田间湿度过大。

③及时拔除中心病株烧毁。

  

(2)药剂防治:

发现中心病株,喷14%络氨铜水剂350倍液。

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2~3次

白菜类蔬菜炭疽病

图片:

白菜类蔬菜炭疽病.jpg

图片:

白菜类蔬菜炭疽病1.jpg

图片:

白菜类蔬菜炭疽病2.jpg

图片:

白菜类蔬菜炭疽病3.jpg

简介

  英文名  Chinesecabbageanthracnose

  病原  希金斯刺盘孢ColletotrichumhigginsianumSacc,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寄主  白菜类蔬菜、萝卜、芜菁、芥菜等十字花科蔬菜。

  危害  多雨地区或年份一般为害较重。

  分布  分布很广,以长江流域各省为害较重;东北、华北、西南、和东南沿海也普遍发生。

 

 详细资料

为害症状

   为害叶片、叶柄和叶脉,也有为害花梗、种荚。

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苍白色水浸状小斑点,后扩大为圆斑的灰褐色病斑,病斑边缘褐色稍凸起,后期成为中央为极薄半透明状的灰白色病斑,易穿孔。

叶脉上病斑多为褐色长椭圆形,明显凹陷。

发病重时引起叶片早枯;潮湿时病部产生红色黏状物。

病原物

   参见油菜炭疽病。

侵染循环

   病原在病残体和种子上越冬,可通过雨水传播。

发生因素

   该病属高温、高湿型病害,发生时期主要受温度影响,发病程度受降雨量及降雨次数影响。

秋季多雨有利于发病,并易造成植株软腐,加重为害。

种植过密,地势低洼,通风透光差,白菜发病重。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①种植抗病品种如青杂3号、青杂5号。

②实行与非十字花科蔬菜隔年轮作;清沟沥水,防止田间积水;合理施肥,增施磷、钾肥;收获后及时深翻土地,加速病残体的腐烂。

③发病较重的地区,应适期晚播,避开高温多雨季节,控制莲座期的水肥。

  

(2)物理防治:

播种前用50℃温水浸种10分钟。

  (3)药剂防治:

①用种子重量0.4%的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

②发病初期喷25%溴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10%苯咪甲环唑1500倍液、25%咪鲜胺乳油800倍液。

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2~3次。

白菜类蔬菜褐腐病

图片:

白菜类蔬菜褐腐病.jpg

图片:

白菜类蔬菜褐腐病1.jpg

图片:

白菜类蔬菜褐腐病2.jpg

简介

  英文名  Chinesecabbagebrownrot

  病原  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solaniKühn.,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有性阶段称丝核薄膜革菌Pelliculariafilamentosa(Pat.)Rogers.,属担子菌亚门真菌。

  寄主  白菜等十字花科蔬菜、甘蓝、黄瓜、菜豆、葱、莴苣、茼蒿及茄科蔬菜。

  危害  主要病害,棚室和露地都有发病,对生产有一定影响。

  分布  全国各地均有发生。

 

 详细资料

为害症状

   多在幼苗嫩茎基部侵入,病部形成溢缩,呈淡褐色,严重者枯死成立枯或猝到状。

继后危害叶柄外侧近地表处,开始生淡褐色至褐色斑点,逐渐扩大成不规则形病斑,稍向内凹陷,暗褐色;条件适宜,叶柄基部腐烂,叶片枯黄,易脱落,潮湿天气,病部生出黄褐色蛛形菌丝体和疏松的菌核。

病原物

   

(1)形态:

幼嫩菌丝无色,老熟时呈黄褐色,分枝处缢缩,离分枝不远处具隔膜,直径8~12微米;菌核不定形,初白色,后变浅褐至暗褐色,稍扁平馒头状,直径1.5~3.5毫米,表面粗糙似海绵状,分不明显的内外两层,内层系活细胞层,外层为死细胞腔。

担孢子圆形,大小(6~9)微米×(5~7)微米。

      

(2)特性:

生长发育适温28~32℃,最高40~42℃,最低13~15℃。

菌核在27~30℃及足够湿度条件下,1~2天即萌发,产出菌丝,6~10天后又形成新菌核。

侵染循环

   土壤传播病害。

病原主要以菌核随病残体在土中越冬。

可土壤中营腐生生活,可存活2~3年。

菌核萌发后产生菌丝,与白菜受害部接触后引起发病,主要借雨水、灌溉水、农具及农家肥传播。

发生因素

   菜地积水或湿度大,通透性差,栽植过深,培土过多过湿,施用未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发病重。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①结合农事操作及时拔除病株,摘除近地面的病叶,携出田外深埋或销毁,防止蔓延。

②在发病区,地面撒施石灰粉1500千克/公顷。

  

(2)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喷5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40%氟硅唑乳油8000倍液、10%苯咪甲环唑1500倍液。

每隔5~7天喷施1次,连喷2~3次

白菜类蔬菜黑斑病

图片:

白菜类蔬菜黑斑病.jpg

图片:

白菜类蔬菜黑斑病1.jpg

图片:

白菜类蔬菜黑斑病2.jpg

简介

  英文名  ChinesecabbageAlternarialeafspot

  异名  白菜类蔬菜黑霉病。

  病原  芸薹链格孢Alternariabrassicae(Berk.)Sacc.,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此外,某些季节或地区还可见到甘蓝链格孢A.brassicicola(Sch.)Wilt.及萝卜链格孢A.raphaniGrovesSkoloko.。

  寄主  白菜、甘蓝、花椰共、油菜、芥菜、芜菁、萝卜等十字花科蔬菜。

  危害  近年为害呈上升趋势,成为白菜生产上的重要病害。

流行年份可造成减产20%~30%,重病地块发病率可达到100%。

  分布  全国各地均有发生。

 

 详细资料

为害症状

   

(1)叶片:

出现较小的直径2~6毫米的病斑,圆形或近圆形,暗褐色,有明显的同心轮纹,外围有黄色晕圈,上生黑色霉状物;多雨天气,病斑内部常脱落穿孔。

  

(2)茎部和种荚:

出现长棱形、暗褐色病斑。

严重时,叶柄腐烂、病叶枯黄、种荚瘦小并污染种子。

病原物

   参见油菜黑斑病。

侵染循环

   病原在病残体、采种株及种子表面越冬,成为初侵染来源。

病菌通过气流、雨水传播,由植株叶片气孔或表皮直接侵入为害。

病原在能水中存活1个月,能在土中可存活3个月。

晚秋和初冬是发病盛期。

发生因素

   

(1)环境:

当温度在10~35℃的条件下均能引起发病,发病适宜温度为17℃。

田间发病最适温度是13~15℃,相对湿度为72%~85%时,白菜易发病;低温、高湿易发病;多雨、多雾天气,病害会迅速传播。

  

(2)栽培:

连作、早播、缺肥、植株生长弱的地块,发病重。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①选用抗病品种。

②实行轮作;高垄短畦栽培,施足基肥,增施磷、钾肥。

③播种不宜过早,发病地区最好适当晚播。

④前期小水勤浇,中后期稳水、足水灌溉。

追肥前重后轻,即莲座期沟施碳酸氢铵450千克/公顷;包心前期和中期,随水带肥,施碳酸氢铵300千克/公顷;最后1次,随水带肥,施碳酸氢铵75~150千克/公顷。

促使植株根系发育良好,增强抗病能力。

⑤雨后及时清沟排渍,中耕松土,提高土壤温度,抑制病菌生长。

  

(2)物理防治:

温汤浸种:

播种前将种子用50℃温水浸泡25分钟,冷却晾干后播种。

  (3)药剂防治:

①用种子重量0.4%的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或种子重量0.2%~0.3%的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或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拌种。

②在发病初期植株下部叶片病斑较多时开始喷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

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3~4次。

白菜类蔬菜假黑斑病

图片:

白菜假黑斑病.jpg

图片:

白菜假黑斑病1.jpg

简介

  英文名  Chinesecabbageblackspot

  病原  细交链格孢AlternariaalternataNees,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详细资料

为害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

衰弱叶片和种荚易发病,病斑近圆形、浅灰褐色,湿度大时有灰黑色霉层。

严重时病斑融合引起叶片干枯,常与黑斑病混合发生。

病原物

   分生孢子梗簇生,暗褐色,较短粗或呈不规则棍棒形,具2~9个隔膜,顶端着生分生孢子。

侵染循环

   病原在留种母株、种子、病残体上或在土壤中越冬。

病原借气流传播蔓延,形成再侵染。

发生因素

   白菜生长中后期或反季节栽培时遇连阴雨天气,易发病和流行。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①与非十字花科作物实行3年以上轮作。

②增施有机肥。

及时清除田间病残体,集中烧毁。

  

(2)物理防治:

从无病株上选留种子,采用50℃温水浸种20分钟。

  (3)药剂防治:

①用种子重量0.4%的5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或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粉剂,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拌种。

②用40%拌种灵粉剂8克/平方米与40%福美双等量混合拌入40千克堰土,将1/3药土撒在畦面上,播种后再把其余2/3药土覆在种子上。

③发病初期喷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或其复配剂1000倍液,或40%灭菌丹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或60%多·福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40%多·硫悬浮剂500~600倍液。

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3~4次。

采收前7天停止用药。

及时防治地下害虫。

白菜类蔬菜灰霉病

图片:

白菜类蔬菜灰霉病.jpg

图片:

白菜类蔬菜灰霉病1.jpg

简介

  英文名  Chinesecabbagegraymold

  病原  灰葡萄孢菌BotrytiscinereaPers.,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有性世代为富克尔核盘菌Sclerotiniafuckeliana(deBary)Fuckel,属子囊菌亚门真菌。

  寄主  辣椒、葡萄、番茄、黄瓜、草莓、莴苣、韭菜、花生、地瓜等100多种植物。

  危害  一般性病害,主要在棚室中发生,发病重时对产量和质量都影响。

  分布  全国各地均有发生。

 

 详细资料

为害症状

   危害叶片及花序。

下部近地面的叶片发病严重。

发病部位变淡褐色,逐渐腐烂,潮湿时病部长出灰色霉状物。

病原物

   孢子梗褐色,数根丛生,顶端具1~2次分枝,分枝顶端密生小柄。

分生孢子无色,圆形或椭圆形,单细胞,大小(5.5~16)微米×(5.0~9.25)微米,孢子梗(811.8~1772.1)微米×(11.8~19.8)微米。

侵染循环

   病原以菌丝体、菌核在土壤中或以分生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第2年随气流、露水或农事操作传播蔓延。

发生因素

   在低温、高湿季节,白菜易发病。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①清沟沥水,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避免偏施氮肥。

②收获后及时清理田间病残物。

  

(2)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喷50%乙烯菌核利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400~1500倍液,或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或50%多霉灵威可湿性粉剂800~900倍液。

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2~3次。

白菜类蔬菜黑胫病

图片:

白菜类蔬菜黑胫病.jpg

图片:

白菜类蔬菜黑胫病1.jpg

简介

  英文名  Chinesecabbageblackleg

  异名  白菜根朽病。

  病原  黑胫茎点霉Phomalingam(TodeexSchw.)Desm.,有性阶段十字花科小球腔菌或斑点小球腔菌Leptosphaeriamaculans(Desm.)Ces.&deNot.,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分布  全国各地均有发生。

 

 详细资料

为害症状

   为害茎、根、种荚和叶片。

  

(1)幼苗:

幼苗发病在子叶和真叶上出现淡褐色病斑,渐变为灰白色;病茎上出现长形微凹陷的病斑,病斑的边缘为紫色。

发病重时引起幼年苗枯萎死亡。

  

(2)成株:

成株茎上病斑为长条形,略凹陷,边缘紫色,中间褐色,病斑着生黑色小粒点。

  (3)根部:

根部病斑为长条形,紫黑色,能引起侧根腐烂,植株枯死。

  (4)叶片:

老叶发病出现圆形病斑,病斑中央灰白色,边缘浅褐色,略凹陷。

病原物

   分生孢子器球形,深黑褐色,散生,埋生,直径100~400微米。

分生孢子椭圆形,无色,大小(3.5~4.5)微米×(1.5~2)微米。

侵染循环

   病原在种子或病组织中越冬。

也可在土壤中、病残体、堆肥和杂草上越冬。

病原在种子内能存活3年以上,在土壤中能存活2~3年。

病原借雨水、灌溉水传播。

发生因素

   潮湿多雨,雨后高温,白菜最易发病。

防治方法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实行轮作;用无病土壤育苗;移栽时注意淘汰病苗。

  

(2)药剂防治:

①用种子重量0.4%的5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或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粉剂拌种。

②苗床用40%拌种灵粉剂8克/平方米与40%福美双等量混合后拌入40千克细土,配成药土,将1/3药土撒在畦面上,播种后将其余部药土覆盖在种子上。

③发病初期喷药60%多·福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40%多·硫悬浮剂500~600倍液,或7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

每隔9天喷药1次,连续1~2次。

白菜类蔬菜立枯病

图片:

白菜立枯病.jpg

简介

  英文名  ChinesecabbageRhizoctoniarot

  病原  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solaniKühn,属半知菌亚门真菌,立枯丝核菌AG2-1和AG-4菌丝融合群。

有性态为Thanatephoruscucumeris(Frank)Donk.,属担子菌亚门真菌。

  寄主  白菜外、甘蓝、萝卜、芜菁等十字花科植物。

  危害  白菜的多发病,病株率10%~30%,发病重时病株率可到80%以上。

幼苗发病会成片死亡。

  分布  各地均有分布,发生普遍。

 

 详细资料

为害症状

   幼苗期发病,幼茎中下部变褐缢缩,植株干枯后死亡。

发病苗能引起成株基腐。

病原物

   初生菌丝先无色,后为黄褐色,粗8~12微米,分枝基部缢缩。

菌核近浅褐至黑褐色,球形,0.1~0.5毫米。

担孢子近圆形,大小(6~9)微米×(5~7)微米。

侵染循环

   病原在土壤中越冬。

地温高于10℃时发芽进入腐生阶段。

病菌从根部的气孔、伤口或表皮直接侵入,引起发病。

后病部长出菌丝继续向四周扩展,也有的形成子实体,产生担孢子在夜间飞散,落到植株叶片上以后,产生病斑,还可通过雨水、灌溉水、肥料或种子传播蔓延。

7~8月份是发病峰期。

发生因素

   当土壤温度在11~30℃、土壤湿度20%~60%的条件下病原均为害植株,高温、连阴雨天气多,光照不足,幼苗抗性差易发病。

反季节栽培易发病。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①实行3年以上轮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图表模板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