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检测卷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4117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单元检测卷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第二单元检测卷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第二单元检测卷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第二单元检测卷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第二单元检测卷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第二单元检测卷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第二单元检测卷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第二单元检测卷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二单元检测卷Word文件下载.docx

《第二单元检测卷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单元检测卷Word文件下载.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二单元检测卷Word文件下载.docx

2.下面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C )

A.气氛  操炼  祈祷  哽咽

B.惩罚  肃静  泛烂  山巅

C.缠绕  蚱蜢  体魄  屏障

D.视查  懊悔  澎湃  劈开

C A项,“操炼”应为“操练”;

B项,“泛烂”应为“泛滥”;

D项,“视查”应为“视察”。

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4分)( C )

A.这件事错综复杂,虽经多方核查,仍给人以扑朔迷离之感,使人难明真相。

B.黄河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发祥地,她惊涛拍岸,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C.垃圾广告、恶意插件、暴力游戏和八卦新闻等充斥着互联网,令网民不厌其烦。

D.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C C项,“不厌其烦”指不嫌烦琐与麻烦。

与文意不符,应该说“不胜其烦”。

4.(2016江西)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4分)( D )

A.因为超采地下水,月牙泉水域面积缩小了两倍。

B.这项工作能够顺利完成的原因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

C.中学生书写水平下降的问题,广泛引起了社会的关注。

D.生活有多么广阔,语文世界就有多么广阔。

D A项,不合逻辑,“缩小”不能和倍数连用;

B项,句式杂糅,可改为“能够顺利完成这项工作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

C项,语序不当,应把“广泛”放在“关注”前。

5.(2016鄂州)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4分)

( C )

A.近半年来,梅葆玖、陈忠实、杨绛……等大师的离去,无不使我们每个人心中充满了悲痛之情。

B.“都到齐了吗?

同学们。

”老师说,“到齐了我们就可以出发了。

C.“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的这句诗词激励着我们青少年学生珍惜时光,努力学习,发奋有为。

D.十三、四岁的胡适沿着崎岖艰险的小路走进上海,飘到美国,回到北京,他博览群书,学贯中西,成为国人敬仰的国学大师。

C A项,“……”和“等”重复,去掉其中一个;

B项,“都到齐了吗?

”应改为“都到齐了吗,同学们?

”;

D项,去掉“十三、四岁”中的顿号。

6.下列关于课文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A )

A.《最后一课》是德国作家都德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小说以普法战争为背景,表现法国沦陷区人民的悲痛与抗议,表达了他们对祖国的恋恋深情。

B.《木兰诗》中通过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表现了古代北方劳动妇女的英雄气概和爱国主义精神。

C.《黄河颂》是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这首诗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黄河的形象,并表达了中华儿女向她学习的决心。

D.《土地的誓言》是作家端木蕻良在20世纪40年代写于九·

一八事变十周年的一篇散文,抒发了作者对沦亡国土的思念之情。

A 都德是法国作家。

7.综合性学习。

(8分)

  “祖国”不是一个普通的名字,“爱国”也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多少贤人志士,为了自己的祖国抛头颅,洒热血。

他们在国家危急存亡之时,敢于挺身而出,甘愿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

当在祖国建设蓬勃发展之际,他们可以义无反顾,甘愿付出自己毕生的精力。

因此,民族的兴旺,要靠每一位有爱国之心的人去奉献,国家的强大,需要每一位有爱国之情的人去建设。

(1)请你举一个有关爱国的历史人物,并简单说说他的爱国表现。

(4分)

答案:

(示例)钱学森,当刚刚获得解放的中国,还处在贫困、落后之中,国家的建设需要更多的人才时,他作为一名科学家,明白自己的祖国高于一切,于是毅然放弃在美国优厚的生活条件和优越的工作环境,投身到祖国的建设之中,表现了他强烈的爱国和报国之情。

(2)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生活在一个繁荣富强的国度里,无须用牺牲生命来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怀。

但作为新时代的我们也有自己的爱国情怀,请问我们该以怎样的行动来实现自己的爱国之情呢?

(示例)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树立平等、开放、参与的国际意识;

关心时事政治;

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二、阅读理解(4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8~11题。

(13分)

木兰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

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2分)

(1)木兰当户织(对着)

(2)关山度若飞(越过)

(3)愿驰千里足(赶马快跑)

(4)安能辨我是雄雌(怎能)

9.翻译下列句子。

(1)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译文:

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清冷的月光照着战士的铠甲。

(2)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走出门看望同伍的士兵,士兵们都很吃惊。

10.“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表现出木兰的什么精神品质?

(3分)

表现出木兰功成身退、眷恋家乡耕织生活、不慕荣华富贵的高贵品质。

11.诗歌中的木兰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木兰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帼英雄又是平民少女,既是矫健的勇士又是娇美的女儿。

她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质朴又机敏,不图名利,既爱家又爱国。

(二)阅读下文,完成12~15题。

(12分)

  接着,韩麦尔先生从这一件事谈到那一件事,谈到法国语言上来了。

他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

又说,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①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说到这里,他就翻开书讲语法。

真奇怪,今天听讲,我全都懂。

他讲的似乎挺容易,挺容易。

我觉得我从来没有这样细心听讲过,他也从来没有这样耐心讲解过。

②这可怜的人好像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在他离开之前全教给我们,一下子塞进我们的脑子里去。

语法课完了,我们又上习字课。

那一天,韩麦尔先生发给我们新的字帖,帖上都是美丽的圆体字:

“法兰西”“阿尔萨斯”“法兰西”“阿尔萨斯”。

③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

个个都那么专心,教室里那么安静!

只听见钢笔在纸上沙沙地响。

有时候一些金甲虫飞进来,但是谁都不注意,连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他们正在专心画“杠子”,好像那也算是法国字。

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

“④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

12.画线句①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其含义是什么?

本题考查对修辞手法及语句含义的把握。

根据“监狱大门”“钥匙”判断出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从祖国语言的作用体会语句含义。

比喻,“监狱”比喻普鲁士对法国人民的统治和封锁;

“钥匙”比喻法国语言。

这句话的含义是:

牢记祖国语言,可以激起人民的爱国意识,从而团结起来,求得民族解放。

13.画线句②中“恨不得”和“一下子”表现了韩麦尔先生怎样的心情?

本题考查词语的表达作用。

结合语境,联系上下文体会韩麦尔的心情。

对敌人的抗争和对未来充满希望。

14.小弗郎士为什么称韩麦尔先生为“可怜的人”?

韩麦尔先生因失去国土而痛苦万分,令人同情。

15.作者从哪个角度描写习字课上的安静?

本题考查场面描写的手法。

可以从听觉、嗅觉、触觉、味觉等角度展开分析。

主要从听觉上写,钢笔轻响,鸽子低叫,金甲虫受冷落。

(三)阅读下文,完成16~19题。

(15分)

黄河谣

包作军

  ①我喜欢在黄河边看水,常常会独自在黄河边上漫步,看长河落日,看訇(hōnɡ)然的河水一路东流。

也常常在河畔沙滩上流连,在松软的沙滩上留下一串串蜿蜒的脚印,看成群结队的水鸟飞起飞落,宽阔的河面点点白帆,渔舟唱晚。

②春天,河畔粗壮的沙枣树挂满密密的淡黄色的小花,浓郁的花香四处飘溢。

淡紫色的苜蓿(mù

 xu)花在河岸无忧无虑地铺排。

一缕清风勾勒出向晚的清凉,青芦拂摇沙沙,抖落几许四月的嫩绿和暖色夕晖,月牙儿似的叶子轻轻撩拨着黄河浅水之上的金弦。

一群大雁由远及近,把天空藏在似乎刚刚醒来的柳树后面。

③夏日,伫立大河之滨,不甚透明的水纹盘旋交织,沉默平稳的波痕在朝晖夕照里犹如铜汁浇铸的块状肌腱,透出凝重的粗犷的血色,流动成浩浩的、浑厚的一派,仿佛千万条黄土汉子衔枚疾进,无声地前行。

一轮古铜色的太阳在黄河上游广阔的河滩上沉落,溅起一河金色波光。

此时,最适宜听的是黄霑(zhān)先生的《沧海一声笑》:

“江山笑,烟雨遥;

涛浪淘尽红尘俗世几多娇……”

④秋天,黄河风情线上的红花绿草翠柳青松,虽然已脱去了夏日的盛装,落尽残叶的柳枝依然随风摇曳。

裸露的河中沙岛上,过往的候鸟或静卧休憩(qì

),或戏水逐流,或展翅高翔。

金色的谷穗,金色的玉米,流动着黄河金色的血液,流动着我们深藏的劳累和欢欣,流动着曾经热气腾腾的岁月。

⑤隆冬,“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黄河冰封,为喜欢溜冰的孩子们提供了天然冰场,河边平展的冰面上,是童年的我们嬉戏的好场所。

我们喜欢坐在自制的滑板上,两根红柳棍奋力一撑,便会溜出三四米远,那相互追逐碰撞的嬉笑声,一直是我梦境里最快活的音符。

但黄河留给我的也不全是快乐和甘甜。

十二岁那年的冬天,我骑自行车到黄河对岸的灵武城去,贪走近路,从仁存渡附近刚刚结冰的黄河上经过,冰封的河道并非坦途,时有隆起的冰棱挡道;

偶尔远处还传来一两声冰裂的“咔嚓”声,令人提心吊胆!

偏偏怕什么来什么,我连人带车在一处虚结的冰面上掉入河中,幸亏自行车横担在冰碴子上,我勉强爬了起来,在几个过路人的帮助下才脱离了险境。

⑥黄河,从远古的歌谣中走来,从三皇五帝的残杯中走来。

从太阳金色的脸庞上,从祖先破碎的陶罐里,踽踽(jǔjǔ)地走来。

走过一个花香鸟语的早晨,走过一个落日熔金的黄昏,走过家乡花草葳蕤(wēiruí

形容枝叶繁盛)的旷野……

⑦黄河,五千年的风雨,多少人的辛酸汇聚成您,汇聚成前仆后继的浪涛。

黄河的涛声,在风中轻轻摇晃着收获的村庄,摇晃着村庄上空恍恍惚惚的炊烟,摇晃着我们缠绵一生的地方。

虽然云隔梦阻,生命的远景总是沿着黄河的方向指引着我脚下前行的道路。

16.选文以我喜欢在黄河边看水开篇,意在突出什么,有什么作用?

本题考查写作手法的运用。

开头提出喜欢在黄河边看水,也就流露出了作者对黄河的感情,自然也就为下文对黄河的描写作了铺垫。

突出了作者和黄河相依相伴。

为下文写黄河作铺垫。

17.选文②~⑤段依次描写了黄河四季的不同景色,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本题考查景物描写的作用。

景由情生,美丽景色是主人公带着热爱之情去观察产生的。

写出了黄河的美丽景色,写出了作者对黄河的热爱和赞美。

18.第②段中作者从哪些方面来描写黄河的春景?

调动多种感觉器官,展现逼真的画面感,这是本文写景的突出特点。

在写黄河春景时,形、声、色、味并茂,犹如立体画。

19.本文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请简要说明。

本文想象绚丽多姿,运用拟人手法、比喻手法赋予景物人情美,这是本文写景的一大特色。

比如写黄河夏景图,将“波痕”比作肌腱,想象成“汉子”衔枚疾进,蔚为壮观。

三、写作(30分)

20.选取适当的抒情方式,写一段话,抒发某种情感,如幸福、喜悦、痛苦、忧伤、渴望等。

200字左右。

(示例)上完晚自习,心事重重的我,因在路上踟蹰太久,今天回家晚了。

远望家里的客厅还亮着的灯,心里忐忑不安。

糟了,我肯定会遭父母的训斥了!

一想起这次成绩,心情更加沉重。

就要中考了,对我期望很高的父母,怎能不心急如焚呢?

自己也是,以前都能心平气和地对待,可是这次却不知怎么搞的,老是魂不守舍,以致全线崩溃。

真是悔不该呀!

不知不觉,我到家了。

真怪!

客厅里,怎么就没见到父母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