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请大家思考并解答财务报告信息真实可靠与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关系.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842118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问题请大家思考并解答财务报告信息真实可靠与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关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问题请大家思考并解答财务报告信息真实可靠与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关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问题请大家思考并解答财务报告信息真实可靠与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关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问题请大家思考并解答财务报告信息真实可靠与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关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问题请大家思考并解答财务报告信息真实可靠与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关系.doc

《问题请大家思考并解答财务报告信息真实可靠与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关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问题请大家思考并解答财务报告信息真实可靠与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关系.doc(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问题请大家思考并解答财务报告信息真实可靠与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关系.doc

问题:

请大家思考并解答财务报告信息真实可靠与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关系。

同学们你是否能够比较顺利的回答上述问题?

我可以试着回答一下:

去完成任务

通常所言的财务报告指的就是对外财务报告,《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将其界定为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的文件。

企业对外财务报告体系:

按照财务报表的编报期间可分为年度财务报告与中期财务报告;按照财务报表编报主体可分为个别财务报表、分部报告与合并财务报表,

一、企业对外财务报告设计的含义与原则

财务报告是以一定的列报方式来描述企业活动过程及结果,是企业主体与其外部利益相关者进行有效沟通的工具。

由于要面对不同的信息需求者,因此必须实现高度标准化,这就要求企业加强对财务报告编制、对外提供和分析利用全过程的管理,明确相关工作流程和要求,落实责任制,确保财务报告合法合规、真实完整和有效利用。

1.对外财务报告的表内列报或表外披露是一个法律问题。

 查看文字>>能够基本上满足各利益相关者不同会计信息需求的财务报告是由统一的会计准则来直接规范的,比如我国是由《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企业会计准则第31号—现金流量表》、《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企业会计准则第35号—分部报告》等进行直接规范的,另外,关联方披露、金融工具列报、每股收益等报告类准则也都规定了相应的披露要求,它们共同构成了我国财务报告的规范体系。

财务报告的社会规范性意味着企业没有对外财务报告的自主设计权。

《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明确了财务报告的名称、格式、内容、编制时间、编制方法、计量单位、编号、补充规定等,要求财务报表在适用范围上与企业经营活动性质相匹配,规范了不同类别企业的财务报表格式及附注:

(1)政策性银行、信托投资公司、租赁公司、财务公司、典当公司以商业银行财务报表格式为基础进行必要调整;

(2)担保公司以保险公司财务报表格式为基础进行必要调整;(3)资产管理公司、基金公司和期货公司以证券公司财务报表格式为基础进行必要调整;(4)其他企业以一般企业财务报表格式为基础。

企业没有对外财务报告自主设计权意味着企业应该在相关规范的有效执行上下功夫,这样对外财务报告设计的核心就转为构建有效的报告类准则执行机制,而这以充分掌握具体规范的内容为基础。

《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就提出了只有遵循《企业会计准则》的所有规定时,财务报表才被称为“遵循了企业会计准则”。

由此,完全没有自主设计权的对外财务报告的含义在于:

(1)准确把握直接相关规范的基本原理;

(2)将直接相关规范导入会计系统;(3)建立对直接相关规范的有效执行机制。

因对于表外附注披露的相关规范不可能完全加以规定,企业应在尽量统一的基础上体现出个性化的披露方式、内容等的设计。

2.对外财务报告设计的原则

会计工作的终极产品就是财务报告,“见报表如同见企业”是其真实写照。

财务报告在企业会计准则中处于核心地位,既是企业会计实务规范的起点也是终点。

财务报告设计的原则包括:

(1)满足财务报告使用者的信息需求;

(2)全面、系统、连续地反映会计信息;

(3)遵循会计准则的规定;

(4)适应企业经营活动的性质;

(5)考虑其他相关规范的内容。

二、企业对外财务报告列报方式的设计

同学们如果你已经淡忘了财务报告的列报方式等内容,请参看财务报告补充资料。

 查看>>会计核算包括会计确认、会计计量、会计记录与会计报告四个环节,可以从两个角度理解:

(1)在会计实务操作上体现为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账簿与财务报告四项具体工作,它们之间有着严格的次序,构成了会计循环;

(2)在会计理论框架上体现为以财务报告目标为核心的会计基本假设、会计基本原则、会计信息质量特征。

前者是会计制度设计的基础内容,后者属于基本会计理论范畴,尽管直接规范着会计实务,但不构成会计制度设计的内容。

从财务报告理论与实践角度看,有四个视角的财务报告列报方式可供选择。

1.基于会计要素视角的设计

财务会计之所以是一种国际通用商业语言,是因为其将企业主体发生的全部业务活动按照既定特征划分为一系列会计要素,以实现对业务活动的初步分类,而得到国际认可的会计要素就构成了财务会计最基本的语言结构,其中:

(1)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用来描述企业财务状况,称为资产负债表要素;

(2)收入、费用、利润用来描述企业经营成果,称为利润表要素;(3)用一定期间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变动来描述企业的现金流量状况,称为现金流量表;(4)反映所有者权益各组成部分当期增减变动情况的称为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基于会计要素视角财务报告的基本特征是:

(1)以会计要素为主体来反映企业业务活动;

(2)以会计要素间的等式关系来构建财务报表的类别及名称;(3)以会计要素为分类标准确定财务报表的内容结构及具体报表项目列报方式;(4)以构成会计要素总分类账户的金额作为相应报表项目的金额;(5)以账户式作为资产负债表的列报格式。

《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是对会计要素视角企业财务报告的规范,得到最为广泛的编制实践。

2.基于业务活动视角的设计

基于业务活动视角的财务报告是相对于会计要素视角的财务报告而言的,它更注重财务结果的形成过程。

2008年10月16日由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发布的“关于财务报表列报的初步意见(讨论稿)”,提出了未来财务报表框架,其列报格式如表2-1所示。

表2-1基于业务活动视角的财务报告列报格式

财务状况表 全面收益表 现金流量表

经营活动

▪经营资产与负债

▪投资资产与负债 经营活动

▪经营收益与费用

▪投资收益与费用 经营活动

▪经营现金流量

▪投资现金流量

筹资活动

▪筹资资产

▪筹资负债 筹资活动

▪筹资资产收益

▪筹资负债费用 筹资活动

▪筹资资产现金流量

▪筹资负债现金流量

所得税 关于持续经营的所得税(经营和筹资活动) 所得税

中止经营 中止经营

纳税净额 中止经营

其他全面收益

纳税净额

权益 权益

基于业务活动视角的财务报告的基本特征是:

(1)以企业具体业务活动分类作为主体来确定报表项目列报;

(2)以企业具体业务活动间的等式关系来构建财务报表的类别及名称;该等式关系可以描述为:

业务资产净额、中止经营净额及所得税净额等于筹资活动总额,筹资活动总额包括负债和所有者权益。

所有者权益只是筹资活动中的一个小项。

(3)以会计要素的总分类账户金额分解作为相应报表项目的金额;

(4)以报告式作为资产负债表的列报格式。

3.基于业务活动与会计要素视角的综合设计

综合设计体现了财务结果与过程相结合的列报与披露。

基于会计要素视角的财务报告是以会计账户类别及期末余额或本期发生额进行财务报表项目的列报,基于业务活动视角的财务报告是以经营活动、投资活动与筹资活动的方式列示与披露资产配置及运作效率。

现阶段完全按照业务活动视角构建会计账簿体系不可行,按照业务活动视角编制财务报告也不符合相关的企业会计准则制度。

企业可考虑对外财务报告的业务活动与会计要素视角综合设计。

基于业务活动与会计要素视角的综合设计是指财务信息由一元性向两元性的过渡,有两种可供选择的方式:

其一是同时提供两类财务报告列报方式,但表外信息披露还以原有方式进行;其二是将基于会计要素视角的财务报告作为核心而将基于业务活动视角的财务报告以附表形式披露。

内部控制视角与对外财务报告设计

财务报告信息真实可靠与财务报告内部控制  查看文字>>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将内部控制目标界定为,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

其中目标之一“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是核心,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是通过财务报告来认定的。

任何对外财务报告列报方式设计都要以内部控制为基础,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财务报告的编制基础真实可靠。

企业会计信息加工过程要在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执行下进行,脱离内部控制制度的业务活动数据将不被财务报告认定。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4号—财务报告》提出财务报告的编制、对外提供和分析利用三个角度进行了规范,提出了财务报告相关的风险:

(1)编制财务报告违反会计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制度和会计制度,可能导致企业承担法律责任和声誉受损。

(2)提供虚假财务报告,误导财务报告使用者,造成决策失误,干扰市场秩序。

(3)不能有效利用财务报告,难以及时发现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可能导致企业财务和经营风险失控。

查看视频时,请同学们关注以下问题:

1.如何理解财务报告的法律责任与财务报告风险?

2.财政部制定《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4号---财务报告》的深层次含义是什么?

3.财务报告对外提供前审核的主要风险是什么?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将内部控制目标界定为,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

其中目标之一“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是核心,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是通过财务报告来认定的。

任何对外财务报告列报方式设计都要以内部控制为基础,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财务报告的编制基础真实可靠。

企业会计信息加工过程要在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执行下进行,脱离内部控制制度的业务活动数据将不被财务报告认定。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4号—财务报告》提出财务报告的编制、对外提供和分析利用三个角度进行了规范,提出了财务报告相关的风险:

(1)编制财务报告违反会计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制度和会计制度,可能导致企业承担法律责任和声誉受损。

(2)提供虚假财务报告,误导财务报告使用者,造成决策失误,干扰市场秩序。

(3)不能有效利用财务报告,难以及时发现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可能导致企业财务和经营风险失控。

三、企业财务报告编制流程设计

从企业加工日常会计信息到企业编制财务报告有着自身的流程,科学合理的财务报告编制流程是确保财务报告信息真实可靠的基础,而强化财务报告编制流程中的内部控制是核心。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4号——财务报告》在这方面做出了明确的规定,认为通用的财务报告编制流程应包括:

1.制定财务报告编制方案;

2.确定重大事项的会计处理;

3.清查资产核实债务;

4.结账;

5.制母公司个别财务报告;

6.编制子公司个别财务报告;

7.编制合并财务报告;

8.审核;

9.审计;

10.对外提供;

11.整理归档。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4号——财务报告》归纳了财务报告编制流程中可能存在的主要风险及其管控措施。

企业进行对外财务报告设计必须将这种内控思想及其具体做法融入到企业财务报告的编制制度中。

企业财务报告列报的方式转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