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讲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教学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资料.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8424717 上传时间:2023-08-16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698.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6讲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教学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第26讲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教学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第26讲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教学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第26讲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教学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第26讲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教学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第26讲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教学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第26讲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教学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第26讲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教学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第26讲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教学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第26讲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教学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第26讲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教学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第26讲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教学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第26讲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教学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第26讲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教学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第26讲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教学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第26讲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教学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第26讲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教学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第26讲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教学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资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第26讲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教学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资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第26讲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教学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资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26讲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教学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资料.docx

《第26讲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教学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6讲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教学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资料.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26讲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教学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资料.docx

第26讲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教学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资料

第2.6讲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

1.学会运用图表资料分析工业化与城市化之间的相互关系。

2.掌握某区域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一、珠江三角洲城市化与工业化进程

1.珠江三角洲的位置与范围

(1)位置:

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下游。

(2)范围:

包括A广州、B深圳、C珠海、佛山、江门、D东莞、中山等市的全部和惠州、肇庆两市的部分县市。

广义的珠江三角洲还包括E香港和F澳门。

2.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

(1)改革开放初期:

以发展小城镇为主导,形成城乡融合的城乡一体化地带。

(2)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

发挥区域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形成以广州市为中心的高度密集的城市群体系。

3.珠江三角洲工业化进程的阶段特点

夯实基础阶段

稳步发展阶段

时间

20世纪80年代以来

80年代中期以后

20世纪90年代以后

进程特点

劳动密集型出口加工业发展迅速

多种形式引进外资和技术,工业发展步伐加快

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工业结构优化,技术水平提高,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

结果

为工业起步提供必要的资金积累

形成以加工制造业为主的经济特色,建立起轻型工业体系

基本实现乡村工业化;面临发展空间不足和工业资源有限等问题

4.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

5.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优势

条件

优势

地理位置

纬度位置

位于北回归线附近

海陆位置

背靠祖国大陆,面向南海,毗邻港澳,与东南亚相邻

自然条件

地形

平原广阔

气候

热量丰富,降水丰沛

水源

河流纵横交错,水资源充足

社会经济条件

人口与城市

人口稠密,城市密集

交通

沿海,水陆交通便利,对外联系便捷

技术

技术先进,便于借鉴先进的管理经验

经济腹地

覆盖珠江流域,可以延伸到西南地区

著名侨乡

利于招商引资

历史因素

资本主义经济萌芽早,近代工业的发源地,历史经济基础好,人们思想观念比较开放

国家改革开放政策

1986年,珠江三角洲地区成为沿海经济开放区,易接受海外先进技术、大量资金和现代管理方式,成为经济增长最快,最富生机活力的地区之一

对外联系

对外联系方便,信息来源快、广

6.工业化推进过程中两个阶段的比较

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进程根据所处的条件不同大致分为两个阶段,二者比较如下: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时间

1979~1990年

1990年以后

优势

劳动力丰富、地价低廉、政策优势、侨乡

工业实力大大增强

劣势

工业基础薄弱,矿产资源贫乏

政策优势已不明显,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逐渐丧失

背景

发达国家和地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寻找新的出路

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蓬勃发展和发达国家与地区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

主导产业

劳动密集型产业

高新技术产业

存在问题

外商投资规模相对较小,吸引外资额增长相对较慢;劳动密集型产业的附加值相对较低,工业增加值的增长相对较慢

对外资的吸引力下降,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减缓;支撑产业升级的动力正在减弱;城市建设相对落后;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二 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和城市化问题

分类

问题

解决对策

工业化问题

①大量占用耕地;

②城镇和工业过度密集;

③环境污染严重;

④产业结构层次偏低等

①建立山水城市生态模式;

②寻求最佳状态的城市规模扩张模式;

③高效合理的产业结构模式

城市化问题

①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亟待完善;

②城市占用耕地面积不断扩大;

③珠江水质恶化;

④城市酸雨现象严重;

⑤城市固体废弃物污染加剧

无论是工业化还是城市化,其带来的问题均涉及三个方面,一是占用耕地,二是环境污染,三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工业、城镇过于集中,产业结构不合理等。

高频考点一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

例1.下图表示安徽省1985~2010年就业结构与城镇人口比重变化。

完成

(1)~

(2)题。

(1)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安徽省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表现在(  )

A.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均持续快速提高

B.城镇新增就业人口第二产业超过第三产业

C.农村人口向东部沿海城市迁移数量增加

D.劳动力主要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

(2)为增强工业对就业和农业产业化的带动作用,近期安徽省中小城市可以着力发展(  )

A.劳动力导向型和原料导向型工业

B.技术导向型和市场导向型工业

C.动力导向型和劳动力导向型工业

D.原料导向型和技术导向型工业

答案:

(1)D 

(2)A

【变式探究】读工业化与城市化关系曲线图,完成1~2题。

1.图示时间段后期,推动城市化发展的直接动力主要是(  )

A.农业    B.工业

C.第三产业D.采矿业

2.目前,郑州市不少工业企业厂址选择在郊区,最重要的原因是(  )

A.市区道路网密度较小B.郊区环境优美

C.市区劳动力短缺D.郊区地价较低

解析:

第1题,城市化发展的后期,其主要推动力来源于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

第2题,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地价上涨,郊区地价相对较低。

学~科网

答案:

1.C 2.D

【举一反三】下图示意我国某省总人口与城市人口增速状况。

读图,完成3~4题。

3.有关该省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总人口数减少

B.城市人口自然增长较快

C.老年人口下降

D.城市人口机械增长较快

4.从图中可知,该省(  )

A.农业总产值下降B.工业化进程加快

C.服务业发展延缓D.城市就业压力减轻

答案:

3.D 4.B

高频考点二 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青海省西宁市位于湟水谷地,平均海拔2261m,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区域中心城市地位日益凸显。

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各题。

材料一 1996~2008年西宁市土地利用类型结构变化图。

材料二 2011年西宁市工业产值结构图。

(1)1996~2008年期间,西宁市耕地、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所占比重总体分别呈何种变化趋势?

其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

(2)2011年西宁市工业结构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可能带来哪些问题?

解析:

(1)题,由材料一可知,耕地比重下降;居民点独立工矿用地比重上升;林、草地面积比重上升,退耕还林,还草等生态工程建设效果较显著。

(2)题,由材料二可知,西宁市以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重工业为主,资源环境压力大,产业转型升级难度大。

学科~网

答案:

(1)耕地:

比重下降。

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交通用地等占用耕地;退耕还林、还草。

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

比重上升。

城市(镇)化及工业化的发展。

(2)特点:

以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重工业为主,高能耗产业比重大。

问题:

①能源、资源消耗量大,可能带来资源枯竭;②可能造成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

③产业转型升级难度大。

【举一反三】下图示意我国沪宁杭城市群。

读图,完成5~6题。

5.该城市群竞争优势大的原因在于(  )

A.实施改革开放政策早

B.劳动力成本低

C.水资源丰富

D.教育发达,人才优势突出

6.该城市群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

A.产业饱和,亟待转移升级

B.传统产业为主,创新能力差

C.城市等级结构不合理

D.发展资金不足

答案:

5.D 6.A

【变式探究】下表表示北京市城市与郊外的水循环相关数据,下图表示北京城不同历史时期雨洪径流变化状态图。

读图表,回答7~8题。

北京城市中心区与郊外平原区相关水文气候数据

X

Y

降水量/mm

675.0

644.5

径流总量/mm

405

267

地表径流/mm

337

96

地下径流/mm

68

171

蒸发量/mm

270

377.5

7.图中最能反映当前北京城市雨洪径流变化状态的数码及表中XY的含义分别是(  )

A.① X表示城市中心区,Y表示郊外平原区

B.② Y表示城市中心区,X表示郊外平原区

C.③ Y表示城市中心区,X表示郊外平原区

D.④ X表示城市中心区,Y表示郊外平原区

8.从水循环角度看,北京城市建设给市中心带来的问题及其应对措施正确的是(  )

A.径流总量减少——从郊区调入地表水到市中心

B.地下水位的上升——适当扩大市区的绿地面积

C.蒸发量和下渗量减少——推广使用渗水砖、扩大绿地面积

D.降水量减少——减少建筑物的密度,控制城市发展规模

答案:

;7.A 8.C

1.(2014·江苏高考)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1年我国明确提出:

“以大城市为依托,以中小城市为重点,逐步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材料二 图1为长三角城市分布图,图2为长三角地区苏州、嘉兴经济综合发展水平指数图。

下表为我国长三角城市群与美国大西洋沿岸城市群人口、城市、经济发展状况对比。

城市群

长三角城市群

大西洋沿岸城市群

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重/%

1.0

1.5

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

8

20

城市化水平/%

68

90

GDP占全国比重/%

18

20

(1)分析两大城市群的共同特征。

(8分)

(2)在长三角城市群产业分工协作方面,首位城市应重点发展下列哪三个产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写序号)(6分)

①国际金融 ②机械制造 ③服装制造 ④石油化工

⑤文化创意 ⑥进出口贸易

(3)苏州和嘉兴与首位城市距离相近,自然条件与农业基础相似,分析两城市经济发展的差异及形成原因。

(8分)

(4)为把长三角城市群建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需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分)

解析:

(1)题,结合表中数据及所学知识,从人口密度、城市化水平、城市数量、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城市等级体系等方面进行分析。

(2)题,作为城市群的首位城市,城市等级高,服务范围广,经济发展水平高,应该重点发展国际金融、文化创意和进出口贸易等产业。

第(3)题,由图2可知,两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和速度相差较大,苏州比嘉兴经济发展速度快、水平高,差异形成的原因可从产业基础、产业政策、交通条件、与周边城市的联系等方面进行分析。

第(4)题,提高城市群的竞争力可从加强城市之间的产业分工与合作、完善城市间交通与信息网络、减少城市间行政壁垒、提高区域城市化水平、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活动等方面分析。

答案:

(1)人口密度大;城市化水平高;城市数量多;城市经济发展水平高;城市等级体系完整。

(2)① ⑤ ⑥

(3)苏州发展速度快于嘉兴;苏州经济发展水平高于嘉兴。

产业发展政策;产业基础;与周边城市联系;交通条件(通达性)。

学科#网

(4)加强城市之间的产业分工与合作;完善与加强交通及信息网络;减少行政壁垒;提高区域城市化水平;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活动

(2014·江苏地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1年我国明确提出:

“以大城市为依托,以中小城市为重点,逐步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材料二 图1为长三角城市分布图,图2为长三角地区苏州、嘉兴经济综合发展水平指数图。

下表为我国长三角城市群与美国大西洋沿岸城市群人口、城市、经济发展状况对比。

城市群

长三角城市群

大西洋沿岸城市群

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重(%)

1.0

1.5

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

8

20

城市化水平(%)

68

90

GDP占全国比重(%)

18

20

(1)分析两大城市群的共同特征。

(2)在长三角城市群产业分工协作方面,首位城市应重点发展下列哪三个产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写序号)

①国际金融 ②机械制造 ③服装制造 ④石油化工

⑤文化创意 ⑥进出口贸易

(3)苏州和嘉兴与首位城市距离相近,自然条件与农业基础相似,分析两城市经济发展的差异及形成原因。

(4)为把长三角城市群建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需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

答案 

(1)人口密度大;城市化水平高;城市数量多;城市经济发展水平高;城市等级体系完整。

(2)① ⑤ ⑥

(3)苏州发展速度快于嘉兴;苏州经济发展水平高于嘉兴。

 产业发展政策;产业基础;与周边城市联系;交通条件(通达性)。

(4)加强城市之间的产业分工与合作;完善与加强交通及信息网络;减少行政壁垒;提高区域城市化水平;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活动

2.(2013·江苏地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为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实现区域协调和城乡统筹发展,提高城镇化质量,江苏将城镇空间结构调整为“一带两轴,三圈一极”(沿江城市带、沿海城镇轴和沿东陇海城镇轴,南京都市圈、徐州都市圈、苏锡常都市圈和淮安增长极),以强化城镇空间集聚效应。

材料二 图1是2011年江苏城镇化水平分布和空间结构规划示意图,图2是江苏不同地区城镇化水平变化图。

(1)江苏省城镇化水平空间分布的差异是________________,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苏中、苏北地区相比,苏南地区城镇化进程特点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沿江城市带,苏锡常都市圈与南京都市圈相比,最主要的有利区位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在苏北地区,规划淮安增长极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走新型城镇化道路,江苏城镇化今后应从强调数量和速度转变为强调________,主要体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江苏实施差别化的城镇化发展战略。

请将适宜的城镇化发展策略序号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苏南地区________ 苏中地区________ 苏北地区________

①强化人口向城镇轴和都市圈集聚,以大城市带动区域发展

②以人口就地转移为主,建成城乡一体化城市带

③引导人口本地城镇化,提升融入长三角核心地区的能力

答案 

(1)由南向北逐步降低(南高北低) 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

(2)起点高(起步早);速度快;水平高

(3)受上海辐射作用大(距离上海近) 引领苏北腹地的发展(带动苏北地区发展)

(4)质量(内涵发展) 区域协调和城乡统筹(加快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加强完善各项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保障设施;提升宜居水平)

(5)② ③ ①

3.(2013·浙江文综)2013年1月17日,国务院批复《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发展规划》,舟山群岛新区成为我国首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

根据下列材料,完成下题。

图1为舟山群岛新区物流和旅游规划略图。

图2为舟山市2007年和2010年三次产业就业构成图。

说出2007~2010年舟山市第二、三产业就业构成的变化特点,并说明其对推动城市化作用的差异。

答案 第二产业就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上升。

 第二产业就业人数增加较少,对城市化发展推动作用较小;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增加较多,对城市化发展推动作用较大。

解析 变化特点可从第二、三产业比重大小分析。

与2007年相比,2010年第二产业就业比重降低,第三产业就业比重升高。

第三产业就业比重升高推动了当地城市化发展。

学科¥网

4.(2013·广东文综)青海省西宁市位于湟水谷地,平均海拔2261m,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区域中心城市地位日益凸显。

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

(1)~(4)题。

材料一 1996~2008年西宁市土地利用类型结构变化图(下图)

材料二 2011年西宁市工业产值结构图(下图)

(1)“到西宁避暑,请带上毛衣”。

这一说法的主要依据是____________。

(2)西宁市的城市形态呈条带状,主要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自然因素的影响。

(3)1996~2008年期间,西宁市耕地、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所占比重总体分别呈何种变化趋势?

其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

(4)2011年西宁市工业结构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可能带来哪些问题?

答案 

(1)海拔高,夏季凉爽;气温日较差较大

(2)地形 河流

(3)耕地:

比重下降。

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交通用地等占用耕地;退耕还林、还草。

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

比重上升。

城市(镇)化及工业化的发展。

(4)特点:

以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重工业为主,高能耗产业比重大。

问题:

①能源、资源消耗量大,可能带来资源枯竭;②可能造成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③产业转型升级难度大。

读某年广东部分区域经济指标增速表(单位:

%),回答1~2题。

指标

珠三角

东翼

西翼

山区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11.3

20.0

14.8

19.5

固定资产投资

14.5

29.7

35.6

20.3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5.7

18.7

17.7

16.0

地方一般预算收入

21.8

25.6

30.2

24.4

1.广东省的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有扩大趋势,与这种差异形成无关的是(  )

A.地形及海洋资源的利用条件有很大差异

B.国家给予这四个地区的对外开放政策有差异

C.四个地区的社会经济及文化基础有一定的差异

D.四个地区所拥有的气候条件和城市数量有明显差异

2.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是(  )

A.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B.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

C.良好的区位

D.全国著名的侨乡

下图示意我国某省区三大产业产值比重与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其中①代表第二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②代表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③代表第三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④代表第一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

完成3~5题。

3.分析图中各曲线的变化特点,判断该省区最可能是(  )

A.江苏省        B.河南省

C.四川省D.海南省

4.图中曲线变化反映出该省区的城市化发展特点是(  )

A.与我国其他省区相比,城市化水平较低

B.城市化发展与当地的经济发展协调一致

C.城市人口增长与第二产业发展同步

D.20世纪90年代末城市化速度最快

5.该省区的第一产业比重逐步下降,其主要原因有(  )

A.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使耕地大大减少

B.农业生产水平落后,产出少

C.农民的文化素质较低,农业经济不发达

D.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日渐恶化

产业结构偏离度是指各产业的增加值比重与就业比重之比同1的差。

下表示意长沙2001年和2012年产业结构偏离度,回答6~7题。

产业增加值比重

产业就业比重

产业结构偏离度

2001

9.7

38.6

51.7

51.8

23.3

24.9

-0.81

0.66

1.08

2012

4.3

56.1

39.6

24.4

33.2

42.4

-0.83

0.69

-0.07

6.根据信息,可以判定(  )

A.产业结构偏离度与产业增加值比重呈正相关

B.产业结构偏离度与产业就业比重呈负相关

C.产业结构偏离度为正值,表明该产业还具有一定的劳动力吸纳优势

D.产业结构偏离度为负值,表明该产业的产值高,吸引了大量劳动力

7.据表信息推测长沙市2012年以后一段时间内(  )

A.第三产业发展快速,吸引大量劳动力

B.工业化继续推动城市化发展

C.农业生产受到限制,产值将下降

D.劳动力过剩,人口向外流动

解析:

6.C 7.B 第6题,据题干产业结构偏离度定义,可知其与产业增加值比重不呈正、负相关关系,A、B错。

产业结构偏离度为正值,产业的增加值比重大于就业比重,表明产业还具有一定的劳动力吸纳优势,C对、D错。

第7题,表中显示,长沙市2012年第一、三产业偏离度均为负值,第二产业偏离度为正值,说明第一、三产业吸纳劳动力能力不足,A错;第二产业吸纳劳动力较多,继续推动城市化发展,B对。

农业产值将增加,C错;D选项据表格信息无法判断,D错。

学科&网

城市用地规模增长弹性系数指城市用地增长率与城市人口增长率之比,合理的城市用地规模增长弹性系数为1.12。

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的形态表现为城市建成区的扩大。

下图是某市城镇人口增长率和建成区面积增长率变化示意图。

读图回答8~9题。

8.图示阶段,该市(  )

A.2005~2006年,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B.2006~2008年,城市化水平最高

C.2009~2014年,农业人口逐年增长

D.2014年,城市化水平最高

9.目前该市城镇化进程中面临的最突出的问题是(  )

A.城市人口增长过慢B.城市人口增长过快

C.土地资源浪费严重D.环境污染逐步加剧

读我国局部地区示意图,完成10~11题。

10.图中甲省城市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的最大优势在于(  )

A.能源和矿产B.市场和腹地

C.人口和技术D.城市和交通

11.为实现该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以下途径最合适的是(  )

A.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B.大力发展高耗能产业

C.加大对原料导向型企业的投资

D.延长产业链和发展替代产业,实现产业结构优化

12.读图并结合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泉州市素有“民办经济特区”之称,民营经济是该市的经济支柱,主要以服装、运动装备等轻型加工业为主。

2007年民营经济的生产产值占全市国民生产总值的92%;随着工业化的加速发展,城市化水平迅速提升,城市化水平达到了51%,比2000年提高了12%,成为全省城市化速度最快的地区。

(1)乌龙茶起源于福建,是中国茶的代表。

说明福建种植乌龙茶的有利自然条件。

(6分)

(2)分析福建省在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中的有利区位条件。

(12分)

(3)结合材料分析泉州市城市化的特点及成因。

(6分)

解析:

(1)题,自然因素主要考虑地形、气候、土壤、水源等,再考虑茶树的种植要求——水热条件较好,地形应有一定坡度,利于排水,最好为酸性土壤等。

(2)题,经济区建设的区位因素应考虑地理位置、历史基础、技术、交通、政策、劳动力和土地等,再结合福建的具体情况分析即可。

第(3)题,城市化的特点主要从城市化水平和速度等方面考虑,城市化与工业化相关,工业化推动城市化。

答案:

(1)地形:

以山地、丘陵为主;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配合较好;土壤:

(弱)酸性的红壤,适合茶树生长。

(2)邻近台湾,利于经贸合作;是著名侨乡,便于引进外资(或台资)与先进技术;拥有铁路、公路和海港,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