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东坡中学.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8430186 上传时间:2023-08-16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127.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东坡中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学年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东坡中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学年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东坡中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学年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东坡中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学年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东坡中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学年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东坡中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学年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东坡中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学年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东坡中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学年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东坡中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学年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东坡中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学年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东坡中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学年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东坡中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学年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东坡中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学年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东坡中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学年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东坡中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学年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东坡中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学年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东坡中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学年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东坡中学.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学年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东坡中学.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学年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东坡中学.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东坡中学.docx

《学年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东坡中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东坡中学.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东坡中学.docx

学年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东坡中学

2018-2019学年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东坡中学

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以下数据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是(  )

A.人体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为40℃

B.人食指的指甲宽度约为1cm

C.人正常情况下每分钟心跳30次

D.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5m/s

2.如图记录了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由图可知(  )

A.汽车在做减速运动,其0~20s内的平均速度为20m/s

B.汽车在做减速运动,其0~20s内的平均速度为22.5m/s

C.汽车在做加速运动,其20~40s内的平均速度为25m/s

D.汽车在做加速运动,其20~40s内的平均速度为37.5m/s

3.课外活动时,小明和小华均在操场上沿直线跑道跑步训练,在某次训练中,他们通过的路程和时间变化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两人都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C.前2s内,小华跑的快

D.全程中,小华的平均速度大于小明的平均速度

4.如图所示,在筷子上捆一些棉花,做一个活塞,用水蘸湿棉花后插入两端开口的竹管中,用嘴吹管的上端,可以发出悦耳的哨音。

上下推拉活塞,并用相同的力吹管的上端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哨音是由管内空气振动产生的

B.哨音是通过空气传到别人耳朵的

C.向上推活塞时,吹出的哨音响度会变大

D.向下拉活塞时,吹出的哨音音调会变低

5.吉他上的弦绷紧时发声的音调比它不紧时高,则绷紧的弦发声比它不紧时(  )

A.振幅一定更大B.振幅一定更小

C.振动频率一定更低D.每秒内振动次数一定更多

6.如图是某物质的物态变化过程图象,以下从图象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

A.该物质是非晶体

B.在ab段之间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C.在bc段处于沸腾状态

D.c到d是熔化过程

7.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的对应关系中,正确的是(  )

A.加在饮料中的冰块逐渐变小﹣﹣熔化

B.夏天晾在室内的湿衣服变干﹣﹣升华

C.冬天窗玻璃上会出现冰花﹣﹣凝固

D.水烧开时壶嘴出现“白气”﹣﹣汽化

8.取出在冰箱中被冷冻的金属块,擦干后放一会儿,其表面会变湿。

此现象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汽化B.液化C.升华D.凝固

9.我国是严重缺水的国家,水资源人均占有量是世界平均值的25%,是世界上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

了解地球的水循环知识,提高节水意识,培养良好的用水习惯,是我们每个公民的义务和责任。

关于地球的水循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海水吸热,汽化形成水蒸气

B.水蒸气与冷空气接触,熔化形成小水滴

C.小水滴遇到更寒冷的气流,凝华形成小冰珠

D.小冰珠在降落过程中,液化形成雨水

10.夏天天气热,许多同学喜欢吃冰棒。

哟!

刚买的冰棒周围还冒着“白烟”,这“白烟”是(  )

A.冰棒升华所致B.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C.口里冒出的白烟D.空气液化而成

11.小红和兰兰两人多次进行百米赛跑,同时出发,每次小红都比兰兰提前10m到达终点。

如果两人都以原来的速度跑,将小红的起跑线向后移动10m,兰兰仍在原起跑线,两人同时出发,结果是(  )

A.两人同时到终点B.小红先到达终点

C.兰兰先到达终点D.无法确定谁先到达终点

12.房间里有甲、乙、丙三支温度计,其中只有一支温度计刻度不正确,如图所示,将甲放在空气中,乙的玻璃泡插在密封于玻璃瓶中的酒精里,丙的玻璃泡放在盛有酒精的敞口容器中,它们的示数都是15℃,那么这支刻度不正确的温度计是(  )

A.甲温度计B.乙温度计C.丙温度计D.无法判断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3.(5分)基本测量工具的读数:

(1)用同一支温度计分别测量当天正午与晚上的气温。

两次温度计的示数如图1甲、乙所示,其中  图是晚上的气温,其示数是  ℃。

(2)如图2是小明使用两把刻度尺测量同一木块的长度,则A尺测量的长度为  cm,B尺测量的长度为  dm。

(3)如图3所示秒表的读数为  s。

14.(4分)有六名同学,使用同一刻度尺测量同一作业本的长度,六次测量记录是:

L1=18.82cm;L2=18.83cm;L3=17.28cm;L4=18.81cm;L5=18.80cm;L6=18.805cm。

则:

(1)这把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

(2)其中一位同学测量结果错误的是  。

(3)一位同学测量结果不合理的是  。

(4)这本作业本的长度是  。

15.(3分)夏日炎炎,小东从开着空调的屋内刚走到室外时,眼镜的镜片变模糊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  形成;他在游泳池游泳后走上岸感觉到有点冷是由于身上的水  吸热所致;他买了冰棒含嘴里过了一会感觉到凉快是由于冰棒  吸热所致。

(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16.(2分)小付买了一盒“雪月饼”,为了保持低温,工作人员在月饼包装盒内装入了一定量的“干冰”。

回到家中,打开包装盒,发现周围空气出现了“白雾”,这是因为“干冰”在  过程中吸收热量,使空气中的水蒸气  成了小雨滴。

(两空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17.(2分)盘点2014年世界航空业,各国空难频发。

在飞机失事搜寻过程中,各国舰船在定位和测量海深时都要用到超声测位仪(如图所示),它是利用声音可以在  中传播来工作的。

若海的深度是6.75km,声音在海水中的速度是1500m/s,则需经过  秒才能接收到信号。

18.(4分)图甲为某物质的凝固图象。

(1)根据图象可知该物质为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它从第  min开始凝固,第25min时该物质处于  态。

(2)若将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该物质中(如图乙),则试管内冰的质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1分,共18分)

19.(4分)在学习演奏小提琴的过程中,小明和同学们发现弦乐器的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他们决定对这种现象进行探究,经讨论后提出以下猜想:

猜想一:

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猜想二:

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三:

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为了验证以上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一些不同规格的琴弦,如下表:

编号

琴弦的材料

琴弦的长度/cm

琴弦的横截面积/mm2

A

20

0.3

B

0.5

C

40

0.5

D

尼龙丝

30

0.5

E

尼龙丝

40

0.5

(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  、  的琴弦进行实验。

(2)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  、  的琴弦进行实验。

(3)为了验证猜想三,小明选用编号为A、B的琴弦进行实验,则表中缺少的数据应为  。

20.(7分)如图所示是某同学设计的测量小车在固定斜面上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装置图。

小车从带有适当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自由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两处时,电子时钟所显示的两个不同的时刻,则:

(1)由图可知,斜面上的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为  mm。

(2)该实验原理是  。

(3)在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倾角适当  (填“大”或“小”)一些。

(4)由图可知:

小车在A、B两点间运动的平均速度为  m/s。

(5)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vAB会偏  。

(6)实验中应多次测量,每次测量时必须让小车从  由静止开始下滑。

(7)小车在下滑过程中做  (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

21.(7分)小丽选择蜂蜡和海波探究“不同固态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是否相同”,设计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将装有蜂蜡、海波的试管分别放在盛水的烧杯内加热,而不是直接用酒精灯加热,目的是为了使试管内的物质  ;

(2)将温度计正确插入蜂蜡和海波中,观察温度计示数时视线A、B、C如图乙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此时温度计的示数是  ℃;

(3)丙图是小丽绘制的海波的熔化图象,图中BC段表示海波的熔化过程,此过程中海波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温度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内能  (选填“增加”“减少”或“不变”).第10min海波处于  态(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

(4)丁图是小丽绘制的蜂蜡的熔化图象,蜂蜡在熔化过程中温度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四、计算题(10分+8分+8分=26分)

22.(10分)宜昌快速公交“BRT”于2015年6月建成试运营,该项目北起夷陵客运站,南至宜昌东站,全长约24km,如图所示是宜昌首批“BRT”公交样车,根据测算,它全程平均速度约为30km/h,车辆配备了智能化的车辆调度和信息服务中心,通过GPS全球定位功能全程跟踪记录并实时传递每台运营车辆的各种信息。

(1)“BRT”从起点夷陵客运站至终点宜昌东站需要多长时间?

(2)若“BRT”在某一地段运行时,先以60km/h的速度运行60s,停车12s,再以50km/h的速度运行36s,求“BRT”在这一地段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千米每小时?

23.(8分)小明同学在今年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50m跑项目中,取得7s的成绩。

求:

(1)小明的平均速度。

(2)如果终点计时员听到发令枪声才计时,则小明的成绩比他的实际成绩快多少秒?

(已知声速为340m/s,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24.(8分)汽车在某段公路上匀速行驶时,进入某超声测速区域,如图所示。

当该车运动到距测速仪370m时,测速仪向该车出一超声波信号,2s后收到从车返回的信号,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m/s,该车的速度为  m/s。

 

2018-2019学年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东坡中学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

【分析】

(1)人感觉舒服的温度是23℃,环境温度40℃已经很热了;

(2)人食指的指甲宽度约为1cm,结合实际进行观察,此项符合实际;

(3)人正常心跳在60﹣﹣100次/分之间;

(4)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1﹣1.3m/s,教材上有,注意记忆,5m/s大了。

【解答】解:

A、人感觉舒服的温度是23℃,40℃是高温人会感觉很热,故A不符合题意;

B、人食指的指甲宽度约为1cm,故B符合题意;

C、正常人安静时的心跳有显著的个体差异,平均在75次/分左右(60﹣100次/分之间)每分钟心跳30次,故C不符合题意;

D、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1﹣1.3m/s,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2.

【分析】

(1)比较相同时间内通过距离的多少判断汽车做加速运动还是减速运动;

(2)利用v=

计算平均速度。

【解答】解:

由图可知,汽车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断增大,因此汽车在做加速运动,;

其0~20s内的平均速度为v=

=

=22.5m/s;

其20~40s内的平均速度为v′=

=

=37.5m/s。

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

D。

 

3.

【分析】

(1)做匀速直线运动时,路程与时间是成正比的,在图象上表现为一条直线;

(2)判断前2s内谁跑得快,我们可采取相同时间比较路程,谁在相同时间内运动的路程长,谁就跑得快;

(3)全程的平均速度等于全部路程处于所有的总时间。

【解答】解:

A、由图象可知,小明的路程和时间关系图象是一条直线,表明路程和时间成正比,所以小明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而小华的路程和时间关系图象是一条曲线,表明路程和时间不成正比,所以小华做的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故AB错误;

C、由图象可知,在前2s内,小华运动的距离比小明长,所以小华跑得较快,故C正确;

D、由图象可知,两人的全程是相等的,所用的时间都是8s,两人的平均速度相同,故D错误。

故选:

C。

 

4.

【分析】

(1)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管乐器是通过空气柱振动发声。

(2)声音的传播靠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我们平时听到的声音大多是由空气这种介质传播的。

(3)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

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解答】解:

A、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用嘴吹管的上端,可以发出悦耳的哨声,声音是由管内空气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

B、我们听到的哨声是通过空气这种介质传播的,故B正确;

C、吹出的哨音响度由吹管口的力度决定,若吹的力度相同则响度相同,若吹的力度不同则响度不相同;与拉动活塞无关,故C错误;

D、向下拉“活塞”时,空气柱变长,空气柱振动变慢,则“竹管笛”发出的声音音调变低,故D正确。

故选:

C。

 

5.

【分析】物理学中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的振动快慢有关;

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物体振动越慢,音调就越低。

【解答】解:

绷紧琴弦来改变琴弦振动的快慢,所以可以改变发声的音调,琴弦绷紧后,频率变大,音调变高;振幅大小与拨动琴弦的力有关,无法判定,故D正确。

故选:

D。

 

6.

【分析】①要分清熔化图象和凝固图象。

熔化图象温度随时间有上升的趋势;凝固图象随时间有下降的趋势。

②在熔化过程要吸热,相反在凝固过程需要放热。

若在熔化或凝固过程温度保持不变,则是晶体;否则为非晶体。

晶体在熔化过程或凝固过程中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③晶体在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解答】解:

A、从图象上看,ab段是物质的熔化过程,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有固定的熔点,是晶体;故A错误;

BCD、在a点时达到熔点,开始熔化,在b点时熔化结束,所以在ab段处于固液共存状态;在bc段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到达c点时达到沸点,cd段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是沸腾过程;故B正确;CD错误。

故选:

B。

 

7.

【分析】

(1)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

(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

(3)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汽化有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

(4)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

【解答】解:

A、加在饮料中的冰块逐渐变小,由固态变成液态,属于熔化现象,故A正确;

B、夏天晾在室内的湿衣服变干,衣服上的水分由液态变成了气态,属于汽化现象,故B错误;

C、冬天窗玻璃上会出现冰花,是室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故C错误;

D、水烧开时壶嘴出现“白气”,是壶嘴里冒出来的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周围温度较低的空气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故D错误。

故选:

A。

 

8.

【分析】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降低温度可以使水蒸气液化。

【解答】解:

由于从冰箱中取出的金属块温度很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金属块液化成小水滴附着在金属块上,使其表面变湿。

故选:

B。

 

9.

【分析】

(1)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化,由液态变成气态叫做汽化,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做升华,都吸热;

(2)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叫做凝固,由气态变成液态叫做液化,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做凝华,都放热。

【解答】解:

A、海水吸热,由液态变成气态,是汽化现象,故A正确;

B、水蒸气与冷空气接触,由气态的水蒸气变成液态的水,是液化现象,故B错误;

C、小水滴遇到更寒冷的气流,由液态的小水珠变成固态的小冰晶,是凝固现象,故C错误;

D、小冰珠在降落过程中,由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现象,故D错误。

故选:

A。

 

10.

【分析】

(1)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放热。

(2)“白烟”是液态的小水珠。

冰棒的温度很低,水蒸气的温度相对较高,很容易导致液化现象的产生。

【解答】解:

空气中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很低的冰棒,放热液化形成小水珠,就是“白烟”现象。

故选:

B。

 

11.

【分析】设小红的百米成绩为t,小红比兰兰提前10m到达终点,则小红在时间t内跑100m、兰兰跑90m,可求出二人的速度;

若让兰兰向后移动10m,兰兰仍在原起点处,这样小红跑110m、兰兰跑100m,因速度不变,可分别求出二人所用时间,然后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解:

设小红用的时间为t,

因为v=

则速度为v小红=

兰兰的速度为v兰兰=

=

第2次比赛时,

s小红′=110m,s兰兰′=100m,

因为速度不变,

小红用时:

t小红′=

=

=

兰兰用时:

t兰兰′=

=

=

因为

,所以小红先到达。

故选:

B。

 

12.

【分析】

(1)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称为汽化,汽化有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

(2)液体汽化时要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有降温作用。

【解答】解:

甲放在空气中时,它所显示的是空气的温度;

乙放在密闭的酒精瓶中,它的显示的是瓶中酒精的温度,因为是密闭的,因此它的温度等于外边空气的温度;

丙的玻璃泡放在盛有酒精的敞口容器中,酒精要蒸发,蒸发要吸热,使丙玻璃泡的温度比外界空气的温度低,因此该温度计的示数应该比外界空气的温度低。

由此可以判断,甲、乙两只温度计的刻度是正确的,而丙的示数应该比其它两支的示数要低才对,现在三支温度计的示数相同,故丙是不正确的。

故选:

C。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3.

【分析】

(1)要弄清楚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再去读数。

温度计的读数,特别要注意乙图是零摄氏度以下的读数;

(2)刻度尺的分度值是刻度尺相邻两刻度线表示的长度。

使用刻度尺时要明确其分度值,起始端从0开始,读出末端刻度值,就是物体的长度;起始端没有从0刻度线开始的,要以某一刻度线为起点,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端所对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3)停表的中间的表盘代表分钟,周围的大表盘代表秒,停表读数是两个表盘的示数之和。

【解答】解:

(1)图1中甲温度计温度计的刻度是越往上示数越大,因此对应的温度是零摄氏度以上的温度值,分度值为1℃,因此图甲中的温度值为4℃.乙温度计的刻度是越往下示数越大,因此对应的温度是零摄氏度以下的温度值(也可以用负数来表示),分度值为1℃,因此图乙中的温度值为﹣4℃.因为晚上气温要低一些,所以乙温度计测量的是晚上的气温;

(2)A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是0.1cm=1mm;A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是:

3.31cm﹣1.00cm=2.31cm;

B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1c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cm;B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是:

3.3cm﹣1.0cm=2.3cm=0.23dm;

(3)在停表的中间表盘上,1min中间有两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5min,指针在“5”和“6”之间,偏向“6”一侧,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5min;在停表的大表盘上,1s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1s,指针在37.5s处,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37.5s,即停表的读数为5×60s+37.5s=337.5s。

故答案为:

(1)乙;﹣4;

(2)2.31;0.23;(3)337.5。

 

14.

【分析】①对于给出的数据,首先要弄清楚是否有错误数据,然后再利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求出物体的长度。

注意在求平均值时,计算结果的小数点后有几位数字应该和给出数据的小数点后有几位数字相同;

②对于一个正确的长度测量结果,倒数第二位对应的单位是刻度尺的分度值。

【解答】解:

(1)从L1=18.82cm;L2=18.83cm;L4=18.81cm;L5=18.80cm可以看出倒数第二位对应的单位是mm,所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

(2)从六个测量结果看,L3=17.28cm与其它测量结果偏差太大,所以此数据是错误的记录,应该舍去;

(3)L6=18.805cm的分度值是0.1mm,测量结果不合理;

(4)为了减小误差,应该求四次测量的平均值,即这本作业本的长度为:

L=

=

≈18.82cm。

故答案为:

(1)1mm;

(2)L3=17.28cm;(3)L6=18.805cm;(4)18.82cm。

 

15.

【分析】

(1)物理学中把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称为液化,当室外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镜片时会发生液化现象;

(2)汽化吸热有致冷作用;

(3)物质从固态到液态为熔化,熔化吸热。

【解答】解:

(1)夏日炎炎,小东从开着空调的屋内刚走到室外时,室外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镜片时会发生液化形成大量的小水珠,所以眼镜变模糊了;

(2)夏天游泳后,刚从水中上岸的人会感到冷是由于身上的水汽化吸热的缘故;

(3)物质从固态到液态为熔化,熔化吸热,故冰棒含嘴里过了一会感觉到凉快是由于冰棒熔化吸热所致。

故答案为:

液化;汽化;熔化。

 

16.

【分析】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解答】解:

打开包装盒,发现周围空气出现了“白雾”,这是因为盒内的干冰发生升华现象,此过程中吸热,使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小水滴即“白雾”。

故答案为:

升华;液化。

 

17.

【分析】

(1)超声波属于声波,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

(2)知道海的深度,可以求出超声波从海面到海底用的时间,然后可知需经过几秒才能接收到信号。

【解答】解:

(1)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

“超声测位仪”是利用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来工作的。

(2)超声波传播的距离s=2×6.75×103m=1.35×104m,

由v=

可得,

接受到超声波所用的时间:

t=

=

=9s。

故答案为:

液体;9。

 

18.

【分析】

(1)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区别:

晶体在熔化(或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不断降低;由图象确定该物质的凝固点,便可判断出物质的状态;

(2)根据晶体凝固的条件可知:

冰水混合物会向盐冰水混合物放热,由此确定冰水混合物中的水会有部分结冰,则可判断冰的变化。

【解答】解:

(1)由图象知,整个过程中温度有下降的趋势,所以是凝固图象;又该物质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所以是晶体;该物质从10min开始凝固,凝固点为﹣2℃,到20min结束,所以第25min时该物质处于固态;

(2)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而该物质的温度是﹣2℃;

冰水混合物会向该物质放热,冰水混合物中的水会达到凝固结冰的条件,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变多,冰的质量将变大。

故答案为:

(1)晶体;10;固;

(2)变大。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1分,共18分)

19.

【分析】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受很多因素的影响,物理学中对于多因素的问题,常常采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把多因素的问题变成多个单因素的问题,每一次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因素,而控制其余几个因素不变,从而研究被改变的这个因素对事物影响,分别加以研究,最后再综合解决,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

【解答】解:

(1)探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与琴弦的材料关系时,应该控制琴弦的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改变材料,即选择C、E;

(2)探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与琴弦的长度关系时,应该控制琴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