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业保险历年考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447808 上传时间:2023-08-1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9.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失业保险历年考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失业保险历年考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失业保险历年考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失业保险历年考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失业保险历年考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失业保险历年考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失业保险历年考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失业保险历年考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失业保险历年考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失业保险历年考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失业保险历年考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失业保险历年考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失业保险历年考题.docx

《失业保险历年考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失业保险历年考题.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失业保险历年考题.docx

失业保险历年考题

2007年11月失业保险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计30分)

1、由于求职的劳动者与提供的岗位之间存在着时间上的差异而导致的失业是A

A)摩擦性失业B)结构性失业

C)周期性失业D)转移性失业

2、下列可以界定为视同失业的人员是D

A)精神病人

B)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伤残人员

C)下岗后不再准备寻找工作的工人

D)劳动报酬低于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灵活就业人员

3、以缴费为失业保险基金主要资金来源的国家,通常对基金实行B

A)开放式管理B)封闭式管理

C)循环式管理D)开放式与封闭式相结合的管理

4、在我国失业保险制度改革和发展的历程中,失业保险制度走向基本完善的阶段是C

A)第一阶段B)第二阶段

C)第三阶段D)第四阶段

5、按照有关规定,下岗职工在再就业服务中心的期限一般不得超过C

A)1年B)2年

C)3年D)4年

6、三条基本生活保障线是指D

A)基本生活保障、失业保险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B)职工生活保障、失业保险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C)下岗职工最低生活保障、失业保险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D)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失业保险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7、失业率的计算方法是B

A)失业人数/就业人数×100%

B)失业人数/(从业人数+失业人数)×100%

C)失业人数/劳动年龄人口×100%

D)失业人数/总人口×100%

8、我国失业保险基金的缴费主体是D

A)参保单位B)参保个人

C)社保机构D)参保单位和个人

9、我国失业保险基金的主要来源是A

A)失业保险费收入B)利息收入

C)财政补贴收入D)基金往来收入

10、我国失业保险基金预算由B

A)用人单位编制B)失业保险经办机构编制

C)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编制D)财政部门编制

11、我国失业保险基金预算调整时,预算调整方案最后报A

A)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

B)上级失业保险经办机构批准后执行

C)同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批准后执行

D)统计财政部门批准后执行

12、我国失业保险基金管理中,用来归集经办机构征收的失业保险费的账户是A

A)基金收入户B)基金支出户

C)基金结余户D)财政专户

13、为应付可能发生的支付困难,我国的失业保险制度设计了三条“后备防线”,是D

A)建立失业保险调剂金、财政给予补贴和调整缴费基数

B)建立失业保险调剂金、调整缴费基数和调整失业保险费率

C)财政给予补贴、调整缴费基数和调整失业保险费率

D)建立失业保险调剂金、财政给予补贴和调整失业保险费率

14、根据我国《失业保险条例》规定,失业保险金的标准是C

A)高于当地最低工资

B)低于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C)低于当地最低工资、高于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D)高于当地最低工资、低于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15、负责拨付失业人员职业培训、职业介绍补贴费用的机构是D

A)当地人民政府B)财政部门

C)劳动保障行政部门D)失业保险经办机构

16、用人单位将失业人员名单报失业保险经办机构备案的时限是自终止或解除劳动合同之日起B

A)5日内B)7日内

C)10日内D)15日内

17、失业保险统计中表示总体单位的质的特征的标志是D

A)数量标志B)数值标志

C)质量标志D)品质标志

18、在失业保险统计报表中,《参加失业保险及缴费情况表》属于C

A)年报B)季报

C)月报D)日报

19、反映失业保险某一现象占失业保险总体现象的比重或比率的指标是A

A)结构相对指标B)比较相对指标

C)动态相对指标D)强度相对指标

20、某地2004—2006年的失业保险基金收入分别为2亿元、5亿元、8亿元,则这3年基金收入的平均发展速度为B

A)20%B)200%

C)30%D)300%

21、某地2000—2006年间失业保险基金收入的平均发展速度为120%,则平均增长速度为B

A)12%B)20%

C)33.34D)60%

22、失业保险行政争议的一方必须是C

A)用人单位B)职工

C)失业保险经办机构D)劳动保障行政部门

23、“9·11”时间发生后,面对由此造成的巨大冲击,美国劳工部对陷入失业困境的人员启动了A

A)紧急失业援助计划B)特殊促进就业计划

C)创造工作岗位计划D)试工计划

24、失业调控的核心目标是B

A)保证失业人员个人失业时间不能太长

B)控制失业率的上升

C)保证失业群体出现的地区不能过于集中

D)保证失业群体出现的时间不能过于集中

25、国有企业关闭的终结标志是C

A)法院宣告B)企业宣告

C)政府行文宣告D)企业工会宣告

26、下列不属于我国领取失业保险金条件的是A

A)自愿失业B)进行失业登记

C)有求职要求D)按规定履行了缴费义务

27、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做好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的通知》,负责为企业下岗职工代缴失业、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险费用的机构是D

A)社会保险经办机构B)劳动保障行政部门

C)民政部门D)本企业再就业服务中心

28、确定失业保险待遇标准的原则是D

A)效率原则、激励原则、公平原则

B)需求原则、效率原则、公平原则

C)需求原则、激励原则、效率原则

D)需求原则、激励原则、公平原则

29、按照我国《失业保险条例》规定,累计缴费时间满5年不足10年的,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最长期限为C

A)6个月B)12个月

C)18个月D)24个月

30、我国失业保险调剂金的建立以A

A)省、自治区为单位B)县为单位

C)行业为单位D)地区为单位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10分)

31、从多数建立失业保险制度的国家看,确定失业保险金的给付水平通常考虑的因素有ABCDE

A)本人失业前收入水平B)社会平均收入水平

C)基本生活消费水平D)资金支付能力

E)对再就业是否产生消极影响

32、失业保险基金不同于商业性的投资基金,表现在其ACE

A)不以营利为目的B)不可购买国债

C)使用的互济性D)不可存入银行

E)征收的强制性

33、失业保险基金筹集模式的主要内容包括CDE

A)以收定支B)略有结余

C)资金的分担方法D)运行方式

E)征缴体制

34、下列属于我国失业保险基金支出中基本生活保障支出项目的有ABCE

A)失业保险金支出B)医疗补助金支出

C)丧葬抚恤补助支出D)促进再就业支出

E)农民合同制工人一次性补助支出

35、失业保险行政争议的基本特征包括ABCD

A)对象特定B)内容具体

C)必须有经济利益关系D)双方均可以提出

E)必须书面提出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计30分)

36、简述我国建立失业保险制度的原则。

答:

(1)广覆盖、低水平的原则;(2分)

(2)体现保障基本生活和促进就业双重功能的原则;(2分)

(3)用人单位、职工和国家共同负担费用的原则。

(1分)

37、简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在管理失业保险工作中的主要职责。

答:

(1)贯彻实施失业保险法律、法规;(2分)

(2)指导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工作;(2分)

(3)对失业保险费的征收和失业保险待遇的支付进行监督检查。

(1分)

38、简述失业保险统计分析的主要任务。

答:

(1)检查国家失业保险法律、法规、方针、政策的贯彻情况;(1分)

(2)检查和监督失业保险扩面和征缴计划的完成情况,并找出完成或未完成

的原因;(1分)

(3)分析失业保险基金支出构成是否合理;(1分)

(4)分析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增长速度及其与再就业服务中心内国有企业下岗职工人数之比例关系;(1分)

(5)发现先进典型和后进典型,推广先进经验,克服薄弱环节等。

(1分)

39、简述规范企业裁员行为的主要内容。

答:

(1)对生产经营活动正常企业的裁员要加以引导和规范;(2分)

(2)对确需裁员的企业,要进行监督;(2分)

(3)对企业大规模裁员行为要实行必要限制。

(2分)

40、简述国有企业政策性关闭破产主要政策的内容。

答:

(1)老职工通过退休和提前退休“养起来”;(1分)

(2)固定工给予“一次性安置”;(1分)

(3)合同制职工支付经济补偿金进入失业保险;(1分)

(4)集体企业职工分类处理;(1分)

(5)企业办社会职能和人员移交地方政府管理等。

(1分)

41、简述在德国享受失业保险待遇的条件。

答:

(1)必须是失业人员;(1分)

(2)必须到劳动局进行失业登记;(1分)

(3)必须提出申请,要求享受失业保险待遇;(1分)

(4)必须接受职业介绍;(1分)

(5)必须具有“候补资格”。

(1分)

四、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计20分)

42、试述提高失业保险基金统筹层次的必要性。

答:

(1)失业保险基金统筹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统一调度使用失业保险基金;(2分)

(2)失业保险覆盖范围、参保人数必须在达到相当规模的条件下才能有效发挥分散风险、互济互助的作用;(2分)

(3)较高的基金统筹层次能提高基金使用效率,节省管理成本;(2分)

(4)有利于均衡企业的缴费负担,促进企业的公平竞争;(2分)

(5)使不同地区失业人员的待遇标准趋于统一,促进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和统一劳动力市场的形成。

(2分)

43、结合实际,试述应如何预防失业保险行政争议。

答:

(1)建立健全失业保险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要点2分,结合实际1分)

(2)逐步完善经办机构内部运行机制;(要点2分,结合实际1分)

(3)增强参保单位及失业人员执法的自觉性,全面提高经办工作人员的政策业务水平。

(要点2分,结合实际2分)

五、案例分析题(10分)

44、某公司从事服装进出口业务,在2006年1月到10月期间有职工200名(此

期间该公司职工的数量和结构均为发生变化)。

当地规定,参保单位缴纳失业保

险费的费率为2%,个人缴纳失业保险费的费率为1%。

根据当年的缴费基数核定

情况,该公司2006年的失业保险月缴费基数为80万元。

2006年9月份,该公

司正常申报缴纳失业保险费。

2006年10月份,该公司因工作疏忽未能按时申报

应缴纳失业保险费数额。

根据有关规定,该公司2006年9月份和10月份分别应

缴纳多少失业保险费(不考虑个人缴费部分),并说明理由?

答:

(1)2006年9月份应当缴纳的失业保险费数额=缴费基数80万元×缴费费率2%=1.6万元(3分)。

因为该公司本年度核定的失业保险缴费基数为80万元,当地参保单位的缴费费率为2%,2007年9月份该公司正常缴费,所以2006年9月份该公司的失业保险缴费为1.6万元(2分)。

(2)2006年10月份应当缴纳的失业保险费数额=1.6万元×110%=1.76万元(3分)。

根据规定,参保单位不按规定申报应缴纳失业保险费数额的,由经办机构暂按该单位上月缴费数额的110%确定应缴数额。

由于该公司上月的缴费数额为1.6万元,因此2006年10月份的失业保险费缴费数额为1.76万元(2分)。

 

答案及评分参考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计25分)

1、A2、D3、B4、C5、C

6、D7、B8、D9、A10、B

11、A12、A13、D14、C15、D

16、B17、D18、C19、A20、B

21、B22、C23、A24、B25、C

26、A27、D28、D29、C30、A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10分)

31、ABCDE32、ACE33、CDE34、ABCE35、ABCD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计30分)

36、

(1)广覆盖、低水平的原则;(2分)

(2)体现保障基本生活和促进就业双重功能的原则;(2分)

(3)用人单位、职工和国家共同负担费用的原则。

(1分)

37、

(1)贯彻实施失业保险法律、法规;(2分)

(2)指导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工作;(2分)

(3)对失业保险费的征收和失业保险待遇的支付进行监督检查。

(1分)

38、

(1)检查国家失业保险法律、法规、方针、政策的贯彻情况;(1分)

(2)检查和监督失业保险扩面和征缴计划的完成情况,并找出完成或未完成

的原因;(1分)

(3)分析失业保险基金支出构成是否合理;(1分)

(4)分析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增长速度及其与再就业服务中心内国有企业下岗职工人数之比例关系;(1分)

(5)发现先进典型和后进典型,推广先进经验,克服薄弱环节等。

(1分)

39、

(1)对生产经营活动正常企业的裁员要加以引导和规范;(2分)

(2)对确需裁员的企业,要进行监督;(2分)

(3)对企业大规模裁员行为要实行必要限制。

(2分)

40、

(1)老职工通过退休和提前退休“养起来”;(1分)

(2)固定工给予“一次性安置”;(1分)

(3)合同制职工支付经济补偿金进入失业保险;(1分)

(4)集体企业职工分类处理;(1分)

(5)企业办社会职能和人员移交地方政府管理等。

(1分)

41、

(1)必须是失业人员;(1分)

(2)必须到劳动局进行失业登记;(1分)

(3)必须提出申请,要求享受失业保险待遇;(1分)

(4)必须接受职业介绍;(1分)

(5)必须具有“候补资格”。

(1分)

四、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计20分)

42、

(1)失业保险基金统筹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统一调度使用失业保险基金;(2分)

(2)失业保险覆盖范围、参保人数必须在达到相当规模的条件下才能有效发挥分散风险、互济互助的作用;(2分)

(3)较高的基金统筹层次能提高基金使用效率,节省管理成本;(2分)

(4)有利于均衡企业的缴费负担,促进企业的公平竞争;(2分)

(5)使不同地区失业人员的待遇标准趋于统一,促进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和统一劳动力市场的形成。

(2分)

43、

(1)建立健全失业保险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要点2分,结合实际1分)

(2)逐步完善经办机构内部运行机制;(要点2分,结合实际1分)

(3)增强参保单位及失业人员执法的自觉性,全面提高经办工作人员的政策业务水平。

(要点2分,结合实际2分)

五、案例分析题(10分)

44、

(1)2006年9月份应当缴纳的失业保险费数额=缴费基数80万元×缴费费率2%=1.6万元(3分)。

因为该公司本年度核定的失业保险缴费基数为80万元,当地参保单位的缴费费率为2%,2007年9月份该公司正常缴费,所以2006年9月份该公司的失业保险缴费为1.6万元(2分)。

(2)2006年10月份应当缴纳的失业保险费数额=1.6万元×110%=1.76万元(3分)。

根据规定,参保单位不按规定申报应缴纳失业保险费数额的,由经办机构暂按该单位上月缴费数额的110%确定应缴数额。

由于该公司上月的缴费数额为1.6万元,因此2006年10月份的失业保险费缴费数额为1.76万元(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