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大学生的支教地情况报告范文.docx

上传人:w**** 文档编号:1845782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0.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暑假大学生的支教地情况报告范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暑假大学生的支教地情况报告范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暑假大学生的支教地情况报告范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暑假大学生的支教地情况报告范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暑假大学生的支教地情况报告范文.docx

《暑假大学生的支教地情况报告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暑假大学生的支教地情况报告范文.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暑假大学生的支教地情况报告范文.docx

暑假大学生的支教地情况报告范文

  孩子,老师教的那些课本上的东西都没有用,孩子大了以后自然要出去打工,念那么多书有什么用。

因为鄙视,也就没有人家愿意把姑娘嫁给原本有学识有品貌的苟老师。

在当地,三十岁还没娶上媳妇,苟老师这一生没什么希望了。

  尽管已经兢兢业业的从事教育活动十几年,工作经验和教育水平都经历了实战的考验,但是他们一直都没有转成正式教师的机会。

他们的身份,在法律上甚至不能被承认为教师,但是他们都是高尚的教育工作者。

他们没有正式的身份,但是他们一直默默独自承担着,把全部的心思和热忱放到让孩子们接受到更好的教育上面。

  因为收入低,三个老师在教课之余都要种田为生,他们的生活也比普通村民更加辛苦。

但是他们依然心甘情愿的站在讲台上。

老师说以前也曾有公派的正式老师来付家庄小学,但是看到村子里的条件,公派老师都没有下车,原路又走了。

现在教育部门面临的现状就是正式老师派不进来,付家庄小学就只能靠着三个老师支撑着。

李校长说如果他们撂挑子不干了,这个学校就会消失,到那时,孩子们就只能到好梯乡乡里上学,孩子们的上学之路会更加辛苦。

到那时,因为负担不起住校所需要的日常开支,更多的孩子会失学。

所以老师们坚持着。

  学校现在有一二三四四个年级,每个年级都有八九个学生。

采用的是复式教学。

四个年级分两个教室上课,一三年级一个教室,二四年级一个教室。

上课的时候,两个年级分开两边坐,这半部分坐的是一年级,那半部分坐的是三年级这样。

上课的时候,要先给一年级讲,一部分讲完给一年级留作业,这边一年级在做题的时候再给三年级讲,如此循环往复。

这种教学方法在我国很多地方施行了很多年,这样教出来的孩子专注力都很强。

  我们的孩子们都很聪明,学东西很快,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还没被泯灭。

我曾接触过一些城市里的小学生,他们在上课的时候对老师所讲的东西都提不起兴趣,下课了谈论的东西也只是玩具和电子游戏。

付家庄的孩子则完全不同,他们对每件事物都保留着最真挚的探索欲。

  学校有三件小瓦房的教室,没有平整的操场,只有教室前的一小块坑坑洼洼的空地是孩子们下课后活动的场所,没有围墙甚至没有校门——只有三件小瓦房做教室。

  老师们说现在的教室都还是1966年建的,已经用了四十几年了,只是在08年汶川地震后,县里给了一点钱简单的修葺过一次。

每间教室都只有十几平米大小,地面上是土地,一跺脚就是满屋烟尘,在教室里一抬头就能看见屋顶上的瓦。

有时候上着上着课就会有一两块泥块掉在孩子们的课桌上,起初遇到时把我吓坏了,当时觉得很危险,但孩子们脸上都是一脸的淡定和漠然——想是司空见惯了。

  学区中心小学的马校长告诉我们,付家庄小学从没有接受到过任何来自外界的援助。

马校长说,去年曾经有一笔来自某大型国企的捐款,教育局已经同意用来给付家庄小学新建校舍。

当时该学校的土地已经审批通过,准备动工的时候,国企派人来考察,说付家庄的条件他们不满意,援建的希望小学必须建在国道边上。

付家庄小学的新校舍也就这样不了了之,孩子们现在乃至未来相当长的时间里都必须坐在每天会从房地上掉泥巴下来、会漏雨的教室里面学习。

  这就是我们所了解到的甘肃省陇南市宕昌县好梯乡付家庄村。

  这里贫穷落后,这里闭塞,这里四年前才通电,告别油灯时代,这里三年前才修通能够勉强通过汽车的路。

但这里没有污染,风景秀丽,空气清新,泉水甘甜,长期生活在这里使人身心愉悦、延年益寿。

  这里的人们都没有读过书,他们不识字,也听不懂普通话,他们居住的地方不适合种蔬菜,不适合养牲畜,山体滑坡和泥石流频发,但是他们纯朴,真诚,眼睛里闪烁着别的地方看不到的华彩。

他们还住在昏暗潮湿的小房子里,他们天冷的时候只能在火盆里烧几根木柴取暖,他们一年到头能吃到的蔬菜就只有土豆和土豆。

因为气候和常年的操劳,他们显得比别的地方的人更容易变老。

他们愚昧不开明,他们没有人掌握着出口中间那个天之外其他任何谋生的技术,致富对他们来说陌生而遥远。

但是他们纯朴,真诚,眼睛里闪烁着别的地方看不到的华彩。

  这里有一群聪明可爱的孩子,他们聪明得让人心疼。

生活的贫困,环境的闭塞,加之父母对教育的抵触,这些在他们身上套了一层命运注定一般的光环,在他们的身上很难看到未来的出路在哪里。

他们没有机会接触到优质教育,他们甚至没有多少时间学习,每天走数个小时的山路上学,在学校的大部分时间都是饿着肚子,放学还要爬几个小时的山回家,回到家里要承担起所有家务劳动,一直忙碌到夜里,对他们来说在家里温习功课是一种难以企及的奢望。

他们中没有人走出过大山,甚至没有人去过四十公里远的县城,他们所知的世界就仅限于这片山,和被这片山围起来的那一小块天空。

他们中的大部分人的未来就和他们的父辈和祖辈一样,种田,赚钱,娶媳妇,生娃,他们的聪明和天资也将会被永远埋没在这片土地上。

  这里的人们需要来自外界的帮助。

他们需要来自外界的知识、来自外界的技术、来自外界的崭新的思想,他们需要更科学的耕种方法,他们需要更优质的种子,他们需要有人告诉他们怎样过上更好更舒适的生活。

这里的孩子需要英语老师,需要音乐老师,需要美术老师,需要有人告诉他们五星红旗是由烈士的鲜血染红的,需要有人告诉他们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悠久文化,更重要的是他们需要新校舍,他们需要不会从房顶上掉泥巴到课桌上或是头顶上的新教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