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465777 上传时间:2023-08-1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4.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docx

《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docx

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十一五”发展规划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和第五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使学院在“十一五”期间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创建国家高水平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的奋斗目标,根据《内蒙古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自治区教育事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院党委关于编制我院“十一五”规划的建议,特制定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十一五”发展规划。

一、我院发展现状分析

(一)“十五”期间学院取得跨越式发展

“十五”期间,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学院领导班子团结带领全院师生员工奋发进取,改革创新,艰苦奋斗,全面超额完成了“十五”期间各项发展目标,学院各项事业步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总体办学水平和办学实力跨上了一个新台阶。

1、开发建设新校区,办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十五”期间,面对国家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历史机遇,学院审时度势,本着做大做强的原则,认真谋划学院发展。

于2002年4月启动新校区开发建设工程,并于当年完成3万平米的建筑面积,当年投入使用。

截止到2005年,新校区建设初具规模,共完成8.7万平米的建筑面积,实现了学院本部和学历教育的整体搬迁。

新校区的建设和使用,从根本上改善了办学条件,为学院实现快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增强了广大教职员工的凝聚力和自信心,焕发了学院的生机和活力,提升和壮大了学院的整体办学实力。

与此同时,学院通过自筹和融资等方式,投入资金3170多万元,建成了拥有1000多台计算机的网络中心和一大批先进仪器设备的实训中心。

2、持续扩大办学规模,实现快速增长

“十五”期间,我院全日制在校生人数逐年递增,由2000年的2500多人(其中高职生不到200人)增加到2005年的近8000人(其中高职生7100余人),平均增长45%。

与天津大学、沈阳建筑大学、长安大学联合举办了函授后期本科班;受自治区建设厅委托,举办了建设系统岗位资格培训、执业(职业)资格培训和考证,年培训人员由2000年的3000余人次增加到现在的6000多人次。

形成了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长期培训与短期培训、全日制与业余相结合的办学体制,多层次、多形式的办学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

3、师资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和改善,师资结构日趋合理

“十五”期间,学院新进青年教师89人,专任教师总数达到214人。

其中,副教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73人;2人晋升正高职称,12人取得硕士学位,51人正在攻读硕士学位,专业教师中“双师型”教师超过70%。

于2004年启动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的“123名师工程”,首批有29人入选,包括第一层次2人,第二层次12人,第三层次15人。

注重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使兼职教师总数保持在100人以上。

从高等学校、建筑企事业单位聘请兼职(客座)教授33人。

4、评建工作取得优异成绩,学院发展进入新阶段

“十五”期间,我院先后接受了国家示范性职业技术院校建设项目单位评估和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均取得优异成绩。

于2002年12月通过教育部专家组审评,被列为中央财政支持的国家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项目建设单位;于2005年11月通过区内外联合专家组的评估,成为自治区第一所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院校。

通过以评促建工作,我院进一步明确了办学指导思想、办学定位和发展目标,教育教学改革得到进一步深化,办学条件得到根本改善,管理水平得到较大提高,广大师生思想观念和精神面貌发生深刻变化,学院建设和发展进入新阶段。

5、积极推进专业建设,总体办学水平明显提高

“十五”期间,学院紧紧围绕内蒙古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建设事业发展的整体思路,制定专业建设和发展规划,努力培养建筑类技能型紧缺人才。

针对建筑类岗位和岗位群对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充实和调整老专业,新增了道路与桥梁工程、给水与排水工程、工程监理、智能建筑、物业管理等一批新专业。

到目前为止,学院共设有24个专业,基本覆盖了内蒙古的建筑业,其中建筑工程技术和建筑装饰技术被列为国家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建筑工程技术、建筑装饰技术、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被列为自治区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

6、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人才质量进一步提高

“十五”期间,学院加强高职教育理论研究。

积极探索具有地区和行业特色的高职教育办学道路,通过学习教育部有关文件和借鉴发达地区高职教育的办学经验,深入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进一步凝练办学理念,在全院倡导树立高职教育意识,形成了“抢抓机遇、加快发展、提高水平、办出特色、创建名校”的办学思路。

明确了学院的培养目标和服务面向定位,即面向基层、立足内蒙古、服务全国,为建设行业输送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所需要的高技能应用性人才,为国家和自治区推进城镇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五年来,学院共培养高职生和中专生近5000名,通过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促进教学改革,教育教学成果显著。

取得自治区级教学成果评奖零的突破,教师有200多人次完成60多项科研课题和100多项工程技术课题,主编和参编高职规划教材近百部,学生多次在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大赛、全区建筑装饰设计竞赛中获奖。

就业工作连续四年位居全区高职高专院校先进行列。

“十五”期间,一次性签约就业率平均达到85%,其中:

2002年就业率为75%,2003年就业率为70%,2004年就业率为83%,2005年就业率为90%,年内就业率达到100%,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普遍好评。

我院连续四年被评为自治区学生工作和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7、实践教学环节和实训基地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

“十五”期间,学院积极探索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的有效途径和模式,先后与40多个企业签署合作协议,建立了一批实习实训基地。

与企业建立了相互参与机制、互动共建机制和互助双赢机制,使学院的人才培养得到企业、行业以及政府主管部门全方位、全过程的积极参与,并在资金、设备、场地等方面得到了有力的支持,也使教师始终站在产学研发展进步的前沿,“双师素质”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8、党的建设、思想政治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上了新台阶

院党委坚持围绕学院改革与发展的大局,不断加强党的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

通过认真进行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使党员领导干部和全体党员得到了很好的党性锻炼。

初步推行了干部聘任制,不断完善基层党组织的目标管理,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

“十五”期间,共发展党员107人,其中学生党员82人,教职工党员25人。

认真贯彻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纪检、监察审计工作,从严治党,反腐倡廉,党风廉政建设取得新进展。

学院高度重视维护稳定和综合治理工作,采取有力措施,坚持常抓不懈,取得优异成绩,连续四年被评为全区高校维稳和综治先进单位。

(二)发展机遇及存在的困难、问题

1、发展机遇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为我院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

2005年10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制定了一系列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和措施,为高职教育在新时期的大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提供了相应的制度和政策保障。

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

国家“职业教育示范性院校建设计划”和“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实施,为我院提升办学水平提供了重大发展机遇。

国家将在整合资源、深化改革、创新机制的基础上,重点建设100所高水平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

我院作为办学水平居于内蒙古领先地位的高职院校,将紧紧抓住这个提升办学水平的重大发展机遇,积极争取,这不仅可以巩固学院的优势地位、增强学院的办学实力,而且将为学院再次腾飞提供重要支持。

与此同时,国家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建立职业教育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实行职业教育兼职教师聘任政策等,必将进一步促进我院“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我院教师的整体素质。

在“十一五”期间自治区将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市场对建筑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量增加,与此同时,自治区的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职业技能培训的迫切需求,为我院提升办学层次、提高办学效益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在发展支柱型产业的同时,自治区将积极支持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增加传统产品的技术附加值和技术含量,推动建筑这个传统行业由劳动密集型为主向技术、资金密集型为主的产业升级。

由于大批技术人才需要进行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更新,或者接受转岗培训、再就业培训,这也为我院发展成人职业技术教育、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办学效益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学院内外部条件优越,发展进入最好时期。

学院位于自治区首府,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信息资源丰富;作为全区唯一独立设置的建筑类高职院校,与自治区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建筑企事业单位联系紧密,关系牢固,有利于贴紧地方经济建设,具有更为优越的外部发展环境和条件。

新一届学院领导班子团结务实、勤奋创新,全院教职员工心齐气顺,吃苦耐劳,勇于奉献,成为学院进一步发展的优越内部条件。

2、存在的困难和不利因素

经过“十五”时期的跨越式发展,我院办学规模和综合办学实力已位居全区同类院校前列。

但是,与建设国家高水平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的目标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本身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由于政府投入不足,缺少专项经费,新校区建设完全靠学院自筹,贷款又非常困难,因此,校园建设速度滞后于学院发展的矛盾十分突出。

第二,师资队伍整体水平与建设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对教师要求还有很大差距。

目前学院教师队伍仍需进一步壮大,还缺乏在专业技术应用领域高水平的专业带头人,具有较高专业技术水平又有一定教育素养的“双师型”教师数量严重不足。

第三,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学院升格以来,中专管理模式向高职管理模式的转变还没有完全到位,传统思维习惯、管理模式、管理方法、管理手段的惯性依然存在,各级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的政治素质、思想观念、业务水平尚需进一步提高。

第四,与区外先进院校相比,我院还缺乏一批在国内同类院校中处于领先地位的专业;科研工作和技术开发刚刚起步,缺乏对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有直接贡献的重大科技成果;尚未形成良好的技术研发的氛围和完整的自主创新科研体系;后勤保障与服务的企业化程度不高,社会化进程迟缓等。

二、“十一五”期间教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十一五”时期,我院教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推进职业教育的一系列决定精神,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正确处理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关系;从自治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建筑类高职人才的需求出发,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进一步贴近建设行业,产学研结合,努力为国家和自治区推进“三化”建设培养建筑类高技能应用性人才。

(二)发展目标

“十一五”期间的发展目标是: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创建国家高水平示范性职业技术院校的总体要求,深化改革,提高质量,合理配置资源,进一步完善具有高职特点、行业特色的教育教学模式和学科专业体系,建立科学高效的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经过自主创新和艰苦奋斗,把学院全面建设成为占地千亩以上、规模万人、设施先进、环境优雅、学制多样、管理规范、特色鲜明的国家高水平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

具体目标为:

1、办学规模

到2010年,普通全日制高职学历教育学生达到并稳定在1万人左右,“十一五”期间,平均增长22%,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较强,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毕业生区外就业和自主创业者达到相当比例。

成人高职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与全日制高职学历教育协调发展,其中成人学历教育规模达到2000人,职业技能年培训量8000人左右,使学院成为自治区建筑类的成人高职学历教育、职业技能培训的主要基地及职业资格认证培训和考试中心。

2、校园总体规划

积极争取自治区、呼市及回民区的支持,按在校生达到1万人的规模继续推进新校区建设,主要满足全日制高职生教学、实训及生活需要(详见《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十一五”校园建设规划》)。

根据继续教育和培训工作的需求,建设全区建筑职工培训中心综合大楼,主要用于成人高职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

对两个校区的总体布局进行科学规划,把学院建成功能齐全、设施完备、布局合理,有良好育人环境的绿色校园。

按照“资源整合,功能互补”的原则,积极探索两校区管理的新模式和办学机制,构筑学院各项事业健康发展的新平台。

加大校园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力度,使师生员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

3、专业建设

以建筑类重点专业为龙头加强专业群建设。

建设国家改革试点专业2个、自治区品牌专业5个、院级重点专业15个,积极开发市场急需的相关专业。

通过结构调整,使专业覆盖面有较大的拓展,全院专业数达到45个左右。

传统优势专业进一步加强,新建专业进一步发展;在土建类专业领域,达到国家先进水平;其他类专业特色鲜明,优势明显;形成以优势特色专业群为主干,新兴专业与传统专业共同支撑、门类比较齐全的专业体系。

4、课程建设

各专业教学计划规范,课程设计科学、合理,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均达到或超过国家有关标准;重点建设国家精品课程2~5门、自治区级精品课程10~20门,院级精品课程30门以上;重视教材建设,优先选用省部级以上获奖的高职高专教材和反映先进技术发展水平、特色鲜明、并能够满足高职教育培养目标要求的教材,鼓励教师参加参编规划教材以及自编实习实训指导类教材。

5、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按照教育创新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全面提升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水平。

认真完成国家土建类示范性实训基地建设项目,重点建设国家实训室5~10个,自治区级实训室10~20个。

把学院实训中心建成具有国内同类院校领先水平、拥有生产第一线先进设备,集教学、科研、培训、技能鉴定、生产、技术服务等多项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型实训基地。

同时,建成较为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00个左右。

6、校园信息化建设

统筹规划,搞好院内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高校园网的服务能力。

在校园网络环境下建成功能齐全、结构合理、信息通畅、覆盖教学科研管理工作等主要方面的学院管理信息系统。

图书馆藏书增加到90万册,其中,印本图书50万册,数字图书资源40万册。

实现立体化资源的共知、共建、共享;继续开展教育信息技术的师资培训工作,使全体教师掌握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积极建设远程教育平台。

7、师资队伍建设

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崇尚学术的理念,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努力建成一只具有现代教育理念、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业务精湛,教学科研并重、创新能力较强、掌握前沿科学技术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到2009年底,专任教师达到480人左右。

其中:

兼职教师占专业课与实践指导教师合计数之比达到20%以上;高级职称(不含高级讲师)比例达30%以上;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中“双师素质”教师达70%以上;青年教师中具有硕士以上学历比例达到35%以上,努力使师生比控制在1:

16以内。

完成“123名师工程”第一期培养计划。

8、产学研结合

加大科研投入,形成良好的技术研发氛围和完整的自主创新科研体系;争取在科技开发方面实现突破,产生一批对地方经济发展和技术、工艺进步具有引导作用的自主知识产权成果,逐年提高承担国家及自治区级重大科技课题的能力;“十一五”期间,教师参编并正式出版高职类专业教材年均20部左右,发表科研论文年均300篇左右,其中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篇以上。

三、主要保证措施

(一)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深化以课程体系改革、实践教学改革、教学方法手段改革为重点的教育教学改革。

根据市场和社会需要,按照突出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和素质教育的要求,整合教学内容,更新课程体系。

建立相关课程在教学内容上的有机联系,实现系列课程的优化整合。

加大实践教学的比例,强调创造性智力技能的培养,逐步形成基本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专业技能、综合实践能力与综合技能有机结合的独立于理论教学的实践教学体系。

开辟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充分利用企事业单位和科研院所充足的设备资源,与企业合作实现资源共享。

在确立教师教学主导地位的同时,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注重创新精神、实践技能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倡导个性教育,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抓好精品课程、双语教学课程建设。

要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建立健全有效的学习激励机制和科学的评价机制,形成有利于学生素质全面提高和个性充分发展的现代化教学运行和管理模式。

进一步完善学院教学质量监控和自我评价体系,把学院内部的教学督导与评估、学生评教与教师评学等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以及教学质量信息的收集与反馈等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对教学质量的全过程、全方位和全员性监控,确保学院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要加强学院教学督导队伍的建设,完善各项教学质量的标准和质量管理流程,使质量意识深入到每个教职员工的头脑中和学院育人的每一个环节中。

进一步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

一方面,加强与国内先进高职院校的合作交流与共建,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广泛吸纳先进的办学经验和管理方法,努力缩小与国内优秀高职院校的差距。

另一方面,积极学习国外一流高职院校的办学经验和成果,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平台,充分利用国际优秀教育资源为我院发展服务。

“十一五”期间,要与蒙古国友好合作院校实现互派留学生。

在此基础上,逐步扩大对外交流合作的领域,特别是加强与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高职院校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二)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学院持续健康发展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走内涵发展道路。

要正确处理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关系;正确处理特色与创新、发展与稳定、教学与科研协调发展的关系,保持学院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努力建设充满人文关怀、包容共济、管理有序、人人各得其所、各尽所能的工作环境。

要树立“经营学院”的理念,加强对各系占用校舍及实训设备等资源的成本核算,把资源的使用效率作为考核各系及其负责人的重要指标;同时,加强对各项设备投入的科学论证,严格项目的审批,做到“优效优投”、“优项优投”,不断提高学院各项资源的使用效益。

在专业建设方面,对国家、自治区和学院改革试点专业重点加强建设,在经费投入等方面实行政策倾斜,使其成为名副其实的精品专业。

以此为依托,努力构建专业群,实现在相关专业领域理论和技术的重大突破。

坚持以市场需求和就业需求为导向,不断优化专业布局,进一步加强优势专业的基础研究,区分层次,突出重点,拓展特色专业,提升传统专业,发展新兴专业。

根据不同专业的具体情况,确定符合专业实际的发展策略与建设思路,通过专业建设带动学院总体办学水平的提高。

进一步建立和健全专业建设管理创新体系、质量保障体系和评估体系,形成有利于专业建设上水平、创品牌的竞争与激励机制。

以精品专业建设为龙头,逐步达到专业的整体优化。

在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建设方面,坚持以职业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为核心构建特色鲜明的课程体系;要顺应科技和产业发展的潮流,结合内蒙古及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主导产业发展的实际需要组织教学内容,做到贴近生产、贴近技术、贴近工艺;要划拨专项经费,重点抓好自治区、院级精品课程和专业主干课程的建设,使之逐步达到国家精品课程的标准。

在实践教学及基地建设方面,要围绕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建立和完善模块化、组合型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不断提高实践教学的技术含量;改进实践教学运作模式,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

加强对实验实训教学的考核评估与成本核算,实现基地运作社会化。

加大对示范性实践教学基地、实训中心重点实训室的建设力度,加大经费投入,强化内部管理,提高使用效率和运行效益。

教学管理方面,在政策许可的条件下逐步实行更为灵活的办学机制与学籍管理制度,如院企合作办学、分阶段完成学业、建立弹性学习制度、逐步推行学分制和选修制等,加快紧缺的高技能人才培养。

在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方面,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远程教学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改革教育教学方式和模式,增强教学的实践性、直观性和互动性;要提倡个性化学习和柔性管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建立激励创新的评学机制,把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融入教学的始终;改革考试制度,加强过程考核和综合测评,考核的重点从书本知识转到职业综合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

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构建与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相适应的高效、科学的服务型管理保障体系,形成以专业为主线、以教学科研为基础、以育人为根本,责权利相统一,绩效优先、富有活力的院系两级管理体制。

继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分配制度改革,推行后勤社会化改革等,将教职工收入与学院发展、所聘岗位及个人贡献挂钩,调动教职工积极性,实现学院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学院办学水平与办学效益的全面提高。

制定学院教学科研发展规划,加大科研的投入,制定和完善鼓励科研尤其是应用性研究和技术开发的政策,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

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为企业量身打造人才;加强学院各部门的协作,整合全院科研力量和资源,迅速提高承担重大科技开发项目的能力;扩大为企业服务的范围,提高技术服务的水平;鼓励学生开展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技术革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

(三)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整体师资水平

要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研究制定《学院人才建设规划》。

按照“用好现有人才,培养关键人才,引进急需人才,储备未来人才”的原则,在实施好“123名师工程”的基础上,以吸引、汇聚和培育专业大师为目标,努力构建与国家高水平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相适应的人才平台,建设一支结构合理、专业水平较高、创新能力较强,掌握前沿科学技术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

制定优惠政策,通过补充优秀大学生毕业生和研究生、面向社会招聘等方式,有计划地扩大师资总量。

对引进的优秀人才在配偶调动、科研启动资金等方面提供帮助,吸引急需人才;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加大生产企业第一线的高级技师的引进力度;创新人才引进方式,采取人事代理、调入、兼职、来校讲学、聘任客座教授或参与科技开发、项目咨询等多种方式引进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科技开发人员。

把专业梯队建设作为师资队伍建设的中心环节,形成一批凝聚力强、学术水平高、有较强竞争力的专业梯队。

要进一步完善在职教师的培训进修制度,建立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专业教师每两年必须有两个月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确保高职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

采取倾斜政策,加大“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力度。

继续建立和完善科学合理的教师评价和激励机制,促进师资结构优化和合理流动;完善教学研究和科技开发奖励制度,鼓励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和科技开发;建立健全教师继续教育、终生学习制度,特别要加大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自觉性。

要合理配置教师资源,稳定骨干教师和科研带头人,扩大外聘教师和流动教师的比例。

(四)进一步挖潜引资,增强学院可持续发展能力

多渠道、多途径筹措资金,为实现规划目标提供资金保证。

一是加大引资力度,积极争取政府专项资金,通过社会引资、企业捐赠以及争取港澳一些教育基金会支持等途径,增加经费来源,确保学校“十一五”期间建设经费的投入。

二是积极试行股份制,加大融资力度。

三是利用学院无形资产和已有的教育资源优势,开展多层次、多形式联合办学,开展科研技术服务,弥补学院经费不足。

四是加强财务管理和审计监督,合理安排开支,厉行节约,充分发挥资金的效益。

(五)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努力建设和谐校园

认真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