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历史必修3 文化发展历程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第6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岳麓版复习特.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8475474 上传时间:2023-08-1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666.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历史必修3 文化发展历程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第6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岳麓版复习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精选历史必修3 文化发展历程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第6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岳麓版复习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精选历史必修3 文化发展历程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第6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岳麓版复习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精选历史必修3 文化发展历程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第6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岳麓版复习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精选历史必修3 文化发展历程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第6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岳麓版复习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精选历史必修3 文化发展历程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第6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岳麓版复习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精选历史必修3 文化发展历程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第6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岳麓版复习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精选历史必修3 文化发展历程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第6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岳麓版复习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精选历史必修3 文化发展历程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第6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岳麓版复习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精选历史必修3 文化发展历程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第6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岳麓版复习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精选历史必修3 文化发展历程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第6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岳麓版复习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精选历史必修3 文化发展历程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第6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岳麓版复习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精选历史必修3 文化发展历程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第6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岳麓版复习特.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精选历史必修3 文化发展历程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第6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岳麓版复习特.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精选历史必修3 文化发展历程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第6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岳麓版复习特.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精选历史必修3 文化发展历程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第6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岳麓版复习特.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选历史必修3 文化发展历程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第6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岳麓版复习特.docx

《精选历史必修3 文化发展历程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第6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岳麓版复习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历史必修3 文化发展历程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第6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岳麓版复习特.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精选历史必修3 文化发展历程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第6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岳麓版复习特.docx

精选历史必修3文化发展历程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第6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岳麓版复习特

2019年精选历史必修3文化发展历程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第6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岳麓版复习特训第七十二篇

第1题【单选题】

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充分肯定了15世纪前中国古代科技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但同时指出“欧洲在16世纪以后,就诞生出现代(实指近代)科学……而中国文明却没有能够在亚洲产生出与此相似的现代科学”。

当时阻碍近代科学在中国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A、文化专制统治阻碍了科技和思想的自由发展

B、统治阶级推行了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C、占统治地位的自然经济和高度集中的君主专制制度

D、闭关政策阻碍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正常交流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从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1000年,中国在世界重大科技成就中所占的比例约达到50%-71%。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不包括()

A、中央集权制的确立和发展

B、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对外交往频繁

C、国家较长时间内处于统一或局部统一状态

D、中华民族勤劳勇敢,比世界其他民族聪慧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2011年9月,我国“天宫一号”成功发射。

现代火箭推进的基本原理源于古代中国的火箭发明,这项发明时间是在

A、战国

B、汉朝

C、宋朝

D、明朝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中国古代典籍十分重视技术经验的总结,下列典籍中提到指南工具或指南针技术的有()

①《韩非子》 ②《抱朴子》 ③《武经总要》 ④《梦溪笔谈》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四大发明对于彻底改造近代世界并使之与古代及中世纪划分开来,比任何宗教的信仰、任何星象的影响或任何征服者的伟业所起的作用都要大。

”培根的上述言论意在说明四大发明()

A、揭开世界近代史序幕

B、促进世界近代化进程

C、导致宗教信仰的弱化

D、遏制殖民扩张的开展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在抗击“非典”的日子里,人们体验了传统中医的神威。

以下奠定了中医理论基础的著作是

A、《黄帝内经》

B、《伤寒杂病论》

C、《千金方》

D、《本草纲目》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张晓明老师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课上给同学们出了以下判断题,其中符合史实的有()①人称战国思想家惠施学富五车,是指他旅行时也爱学习,五辆车上都装满爱看的纸质书②11世纪中叶,北宋平民毕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这是印刷业的一大革新③楷书奔放跃动,线条流畅纵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最能表现和抒发书法家的感情④屈原的抒情长诗《离骚》具有现实主义风格,是楚辞的代表作,楚辞因此又称“骚体”

A、4个

B、3个

C、2个

D、1

【答案】:

【解析】:

第8题【单选题】

苏轼曾有这样的感慨:

“余犹及见老儒先生,自言其少时,欲求《史记》、《汉书》而不可得,幸而得之,皆手自书,日夜诵读,惟恐不及。

近岁市人转相摹刻诸子百家之书,日传万纸,学者之于书,多且易致。

”可以看出,从“欲求《史记》、《汉书》而不可得”到“多且易致”的原因是()

A、造纸术的革新

B、雕版印刷的普及

C、活字印刷的推广

D、科举取士的需要

【答案】:

【解析】:

第9题【单选题】

下列有关四大发明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魏晋南北朝时期纸成为最主要的书写材料

B、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C、宋代已经使用了彩色套印技术

D、四大发明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产生

【答案】:

【解析】:

第10题【多选题】

中国古代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科技成果,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下列属于“四大发明”的是()

A、造纸术

B、印刷术

C、火药

D、指南针

【答案】:

【解析】:

第11题【问答题】

【答案】:

【解析】:

第12题【材料分析题】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徐松,清代地理学家,1781年生于浙江绍兴,二十九岁担任提调兼总纂官,辑录了如《河南志》、《宋会要辑稿》500卷、《中兴礼书》等重要的唐宋典籍,并开始了他考据学的力作《登科记考》、《唐两京城坊考》的撰著。

这些成果,奠定了他作为清代实学——乾嘉学派后期中坚的地位。

1811年因受诬陷、打击被清政府流放至伊犁。

时任伊犁将军松筠,是一个有远见的封疆大吏,他在徐松的帮助下编纂、修订了一部名为《西陲总统事略》的志书,这部志书得到新继位的道光帝的青睐,于1821年赐名《新疆识略》,并亲自撰序,付武英殿刊行,“新疆”作为一个省级行政区的专有地名,首次被清朝启用。

1819年,徐松赦还回到北京。

他积极召集志同道合者探讨边疆问题,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研治边疆学问的氛围,当时热衷于西北边疆的学人几乎都和徐松“交往甚密”,形成了以他为核心的“京师西北学人群”。

后人评价徐氏的《西域水道记》和张穆的《蒙古游牧记》,几乎是学术界“双星”,开风气之先,把人们的注意力从乾、嘉的琐节考据,引向祖国的西北史地和少数民族,“这是学术通向经世致用,通向救危图存的一条新路”。

——刘长明《徐松与<西域水道记>》

根据材料,概括徐松的学术成就。

根据材料,分析徐松的治学特点。

【答案】:

【解析】:

第13题【材料分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白寿彝教授说:

“过去,我们对于这样重要的历史问题,也说了,说的不够。

比方说在北京的历史博物馆,有一个通史展览,这个通史展览,就把这四大发明放在一个不太重要的地位。

其实我看,要从教育上讲,都应该有专门展览。

四大发明是我们对人类史上的贡献,是我们民族的骄傲。

——《四大发明对世界文化的影响》

材料二:

与西方相比,中国古代虽是建筑,水利、机械、纺织大国,但物理成就不多;作为发明造纸水,火药的国家,可化学并不突出;农业技术高度发达,而生物学理论却相当薄弱。

——中津《中国古代科技简史》

材料中的四大发明指的是什么?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四大发明是如何促进人类历史发展的?

【答案】:

【解析】:

第14题【材料分析题】

【答案】:

【解析】:

第15题【材料分析题】

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中医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板的发展史本身就是一部文化史,它富含传统文化同时又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材料一:

东汉末年,瘟疫肆虐,“家家有位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衰”。

张仲景记述道:

“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始终顺旧”。

“但竞逐荣势……惟名利是务。

”“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

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年),其死亡者,三分有二……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

材料二:

夫经方之难精,由来尚矣……故学者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不得道听途说而言医道已了,深自误哉。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

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

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

见彼苦恼,若已有之,深心凄怆。

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工夫形迹之心。

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

——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

材料三:

从宋太祖开宝年间开始,北宋政府和私人都编辑和刊印了医药学或医方的书籍:

属于医药学方面的有几次增订的《本草》等,属于医方的有《太平圣惠方》等。

从唐代以来,中国和阿拉伯之间的交通贸易日益频繁,外国的香药如乳香、龙脑、蔷薇水等都先后传入中国,因而在宋代官私编刻的医药学书籍当中,新药品种得以不断增加,至北宋末年所编刻的《政和经史证类本草》新增药品628种。

北宋初年的医书都是辗转传抄的,其中所载经络俞穴部位很紊乱,仁宗初年,医官王惟一设计用铜铸成人体模型,刻画经穴,标注名称,铜人的铸造是北宋医生在医学上的一大贡献。

此外,膏丹丸散等熟药的大量制作和应用,也是从北宋初年开始的,熟药的应用较汤药大为便利,这也是中国医学的一大进步。

——翦伯赞《中国史纲要》

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概括张仲景从灰的社会背景。

根据材料二,概括作者的主要观点。

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并归纳材料二体现了哪些传统文化(包括外来文化)的具体观念。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中医得到发展的有利因素。

【答案】:

【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