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永年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483103 上传时间:2023-08-18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40.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永年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河北省永年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河北省永年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河北省永年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河北省永年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河北省永年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河北省永年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河北省永年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河北省永年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河北省永年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河北省永年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河北省永年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河北省永年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河北省永年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河北省永年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河北省永年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河北省永年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河北省永年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河北省永年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河北省永年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北省永年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

《河北省永年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永年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河北省永年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

河北省永年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河北省永年县第二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答案填写到答题卷上。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文,完成1—3题。

武松兄弟为何一高一矮

景阳冈上打虎的武松,是人人崇拜的英雄好汉。

他身长八尺,相貌堂堂,浑身上下似有千百斤力气,一只斑斓猛虎,竟然被他赤手空拳地打死了。

可他的亲哥哥武大郎,却身不满五尺,只有武松的一半多点儿,且面目丑陋,头脑可笑,因此人们都称他为“三寸丁谷树皮”。

同是一母所生,为什么这两个亲兄弟的身高竟相差如此悬殊呢?

人体里有两大类腺体,一类是有管道的腺体,即外分泌腺,如汗腺、消化腺等。

这些腺体产生的物质,如汗液、唾液、胃液、肠液等均通过导管排放出。

另一类是无管道腺体,即内分泌腺。

影响人的身体高矮的因素主要与人体的内分泌腺有关系。

人体重要的内分泌腺有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胰腺、性腺、胸腺和脑垂体等。

它们能分泌激素(即“荷尔蒙”),这些激素都具有神奇的“魔力”,只要有一丁点儿进入血液,就能发挥出巨大的威力。

不同的激素,各有不同的功能,与人体身高有关的激素主要是由脑垂体、甲状腺、肾上腺和性腺分泌的。

甲状腺激素能促进新陈代谢,促进骨骼与生殖器官的发育,它若分泌不足,人就长不大,矮小且不成熟。

性腺对男女青春期的影响很大,那时它大量分泌,人的身高就猛长。

脑垂体是控制身高最主要的腺体,它分泌的多种激素能影响其他激素的分泌,与人体身高关系极大。

要是它们太多或不足,都会影响人体发育,武大郎矮小的原因,很可能就是脑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过少的结果。

生长激素是怎样促进人体长高的呢?

美国的两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研究后认为,生长激素对骨骼并无直接作用,它先作用于肝脏等组织,并在营养充足的情况下产生生长因子,再通过生长因子促进生长。

要是儿童有了肝病、肾病或营养不良,由于生长因子的产量不足,人就长不高。

人的身高也有人种的因素,如白种人通常比黄种人高。

人的身高更有父母遗传的因素,通常父母身材高的,子女身材也高。

因此有的科学家认为,人的身高75%取决于遗传因素。

英国有份调查材料说,45%的身材矮小儿童是由遗传造成的。

1995年,有位中国学者调查了50对一起无恙长大的双胞胎的身高,异卵双胞胎的身高平均相差4.4厘米,而同卵双胞胎的平均只差1.7厘米。

显然,这是因为同卵双胞胎遗传基因完全一致的缘故。

                                   (选自《解读<水浒传>六大科学谜团》)

 

1.下列关于文意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

A.人体里的两大类腺体中,影响人体高矮的因素主要与无管道腺体有关系。

B.脑垂体分泌的激素能影响其他激素的分泌,是人体最为重要的内分泌腺。

C.人的身高有人种的因素,如白种人就比黄种人高。

D.科学家们经研究确认,人的身高75%取决于遗传因素。

【ks5u答案】A

【ks5u解析】。

B项结论扩大化,只能说“脑垂体是控制身高最主要的腺体”“与人体身高关系极大”。

C项原文为“如白种人通常比黄种人高”。

D项原文为“有的科学家认为”。

2.关于生长激素促进人体长高的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

A.生长激素作用于肝脏等组织,就能产生生长因子。

B.生长激素分泌太多或不足,都会影响人体发育。

C.生长激素通过生长因子对骨骼生长起直接作用。

D.如果人患了病,就会因生长因子的产量不足而身材矮小。

【ks5u答案】B

【ks5u解析】A项缺少重要条件“并在营养充足的情况下”。

C项本身的表述就是矛盾的,既然先通过生长因子,就不是直接作用于骨骼,原文也有“生长激素对骨骼并无直接作用”。

D项原文“要是儿童有了肝病、肾病或营养不良”。

3.对于武松兄弟一高一矮原因的推断,关联性可能最小的一方面因素是(  )

A.甲状腺激素                 B.性腺分泌的激素

C.脑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       D.父母遗传的因素

【ks5u答案】D

【ks5u解析】在文章的最后一段可得到答案。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李士谦,字子约,赵郡平棘人也。

髫龀丧父,事母以孝闻。

年十二,魏广平王赞辟开府参军事。

后丁母忧,居丧骨立。

赵郡王睿举德行,称疾不就。

和士开亦重其名,将讽朝廷,擢为国子祭酒。

士谦知而固辞,得免。

李氏宗党豪盛,每至春秋二社,必高会极欢,无不沉醉喧乱。

尝集士谦所,盛馔盈前,而先为设黍,谓群从曰:

“孔子称黍为五谷之长,荀卿亦云食先黍稷,古人所尚,容可违乎?

”少长肃然,退而相谓曰:

“既见君子,方觉吾徒之不德也。

”士谦家富于财,躬处节俭,每以振施为务。

州里有丧事不办者,士谦辄奔走赴之,随乏供济。

有兄弟分财不均,至相阋讼,士谦闻而出财,补其少者,令与多者相埒。

兄弟愧惧,更相推让,卒为善士。

有牛犯其田者,士谦牵置凉处饲之,过于本主。

望见盗刈其禾黍者,默而避之。

其家僮尝执盗粟者,士谦慰谕之曰:

“穷困所致,义无相责。

”遽令放之。

其后出粟数千石,以贷乡人,值年谷不登,债家无以偿,皆致谢。

士谦曰:

“吾家余粟,本图振赡,岂求利哉!

”于是悉召债家,为设酒食,对之燔契,曰:

“债了矣,幸勿为念也。

”各令罢去。

明年大熟,债家争偿谦,谦拒之,一无所受。

他年又大饥,多有死者,士谦罄竭家资,为之糜粥,赖以全活者将万计。

收埋骸骨,所见无遗。

至春,又出粮种,分给贫乏。

赵郡农民德之,抚其子孙曰:

“此乃李参军遗惠也。

”或谓士谦曰:

“子多阴德。

”士谦曰:

“所谓阴德者何?

犹耳鸣,己独闻之,人无知者。

今吾所作,吾子皆知,何阴德之有!

开皇八年,终于家,时年六十六。

赵郡士女闻之,莫不流涕曰:

“我曹不死,而令李参军死乎!

”会葬者万余人。

乡人条其行状,诣尚书省请先生之谥,事寝不行,遂相与树碑于墓。

                (选自《隋书•隐逸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将讽朝廷                   讽:

劝说。

B.方觉吾徒之不德也          德:

道德高尚。

C.士谦罄竭家资               罄:

D.会葬者万余人               会:

恰好

【ks5u答案】D

【ks5u解析】会:

聚合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李士谦乐善好施的一组是(   )

①盛馔盈前,而先为设黍             ②士谦家富于财,躬处节俭

③士谦辄奔走赴之,随乏供济          ④士谦闻而出财,补其少者

⑤吾家余粟,本图振赡                ⑥债家争偿谦,谦拒之

A.①②③     B.①⑤⑥    C.③④⑤     D.②④⑥

【ks5u答案】C

【ks5u解析】①句是赞颂李士谦遵循古人的遗风,②句是说李士谦躬行节俭。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士谦侍奉母亲以孝闻名,后母亲去世,服丧时消瘦得只剩下一副骨架。

(后)赵郡王睿以德行举荐他,他借口有病而不接受。

B.李士谦遵循孔子、荀子重黍稷的习俗,每逢社日先摆上黍米饭。

前聚会的亲朋从士谦身上看到了君子的德行,自愧不如。

C.李士谦虽家境殷实,但厉行节俭,在乡里扶危救困,甚至对待有过失的人他也极尽体恤之心。

D.李士谦为人处世多积阴德。

他把阴德比作耳鸣,意思是阴德只能心知,不足为外人道也,这反映了他高尚的道德风范。

【ks5u答案】B

【ks5u解析】每到社祭日,李氏家族一定举行大宴,竭尽欢乐。

曾经有一次在士谦住所聚会,面前满是丰盛的食物,士谦却先为堂房亲属摆出了黄米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⑴其家僮尝执盗粟者,士谦慰谕之曰:

“穷困所致,义无相责。

”遽令放之。

(5分)

【ks5u答案】他的家僮曾经抓住偷他家粮食的人,士谦宽慰那人说:

“穷困致使你这样,从道理上讲不应该责备你。

”马上(就)叫家僮放了小偷。

(给分点:

“执”“慰谕”“义”“相”各1分,大意1分)

【ks5u解析】踩分点:

“执”“慰谕”“义”“相”注意:

①关键词与“大意”不重复扣分;②关键词译成近义词也可;③“关键词”翻译从严,“大意”翻译从宽。

⑵乡人条其行状,诣尚书省请先生之谥,事寝不行,遂相与树碑于墓。

(5分)  

【ks5u答案】同乡人整理了他的事迹,到尚书省请求先生的谥号,事情被搁置不予理会,于是大家共同在他的墓前树立了石碑。

(给分点:

“条”“行状”“诣”“寝”各1分,大意1分)

【ks5u解析】踩分点:

“条”“行状”“诣”“寝”。

注意:

①关键词与“大意”不重复扣分;②关键词译成近义词也可;③“关键词”翻译从严,“大意”翻译从宽。

 

 参考译文

李士谦,字子约,是赵郡平棘人。

幼年丧父,因侍奉母亲孝顺而闻名。

十二岁时,北魏广平王元赞征召为开府参军事。

后母亲去世,服丧时消瘦得只剩下一副骨架。

(后)赵郡王高睿以德行科举荐他,他借口有病而不接受。

和士开也看重他的名望,要劝说朝廷把他提拔为国子祭酒。

士谦知道后,竭力推辞,得以作罢。

李家是豪门旺族,每年到春秋两个社祭日,一定举行大宴,竭尽欢乐,人人大醉,喧闹不堪。

曾经有一次在士谦住所聚会,面前满是丰盛的食物,士谦却先为堂房亲属摆出了黄米,对众人说:

“孔子称黄米为五谷之长,荀卿也说吃东西先吃黄米、小米,古人所崇尚的东西,难道能违背吗?

”老少都严肃起,退席后相互说:

“见到君子以后,才发现我们这些人的道德不够高尚。

”士谦家里财富很多,对待自身很节俭,常常致力于救济施舍,家乡有无力办丧事的人家,士谦就赶过去,缺多少供应多少。

有兄弟间分财产不均,以致互相诉讼的,士谦听说后,就拿出自己的财产,补给分得少的,使他和分得多的相等,兄弟惭愧恐惧,相互推让,终于成了善人。

有一次别人的牛闯进他家田里去,士谦把它牵到荫凉处饲养,比主人饲养得还好。

望见有人偷割他家的庄稼,他就不出声地躲开。

他家的僮仆曾经捉住偷他粮食的人,士谦安慰那人说:

“穷困使你这样,再没有责怪你的道理。

”叫人马上将其放了。

后李士谦拿出几千石粮食借贷给同乡人,正赶上收成不好,借贷人家无法偿还,都表示道歉。

士谦说:

“我家的余粮,本就是打算救济用的,哪里是为求利的呢!

”于是叫所有的借债人,为他们摆设酒食,当着大家烧了借契,说:

“债了结啦,请不要放在心上了。

”让大家放心离开。

第二年大丰收,借债人家争着偿还,士谦拒绝了,一点也没收下。

到春天,又拿出粮种,分给贫穷人家。

赵郡的农民感激他,抚摩自己的子孙说:

“这是李参军留下的恩惠啊。

”有人对李士谦说:

“您的阴德多。

”士谦说:

“所谓阴德是什么?

就像耳鸣,只有自己听到,别人都不知道。

现在我所做的,您都知道了,哪里算什么阴德!

”开皇八年,士谦死在家中,当时六十六岁。

赵郡的男男女女听说了,无不流着泪说:

“我们这些人不死,反而让李参军死了!

”参加葬礼的有一万多人,同乡人整理了他的事迹,到尚书省请求先生的谥号。

事情后被搁置不提,于是大家共同在他的墓前树了碑。

(二)古代诗歌阅读(10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10分)

夜上受降城①闻笛

唐•李益

回乐峰②前沙似雪,受降城下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③,一夜征人尽望乡。

注:

①受降城:

唐时为防御突厥而筑的边地要塞,在今甘肃省灵武县。

②回乐峰:

指回乐县境内的烽火台,在受降城附近。

③芦管:

乐器名,军中多用之。

8.诗歌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画面?

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技巧?

(5分)

【ks5u答案】诗歌前两句写了大漠在像霜一样洁白的月光的照耀之下白光一片的夜间景象。

或者答“似雪”大漠“如霜”月色图。

或者回答大漠月夜图。

(2分,意思对即可给分)①诗人采用比喻修辞方式将月下大漠比作白雪,将明月比作严霜,生动而形象地写出了大漠的荒寒和月色的凄冷;②对偶 ③上句仰观,下句俯视,俯仰之间,上下交映,突出了大漠和月色的白光一片,寒气侵人,描绘了边地的寥廓和苦寒;④诗歌前两句通过写如雪的大漠和如霜的月色,交代了环境的凄清与寒苦,为下两句写戍边将士思乡奠定情感基调。

(3分,答对其中任意一点即可给分)

【ks5u解析】答此类题型的方法如下:

①描绘诗中主要景物展现的图景画面,描述时候既要忠于原诗又要自己的想象和联想加以创造,再现画面,力求语言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的词即可,孤寂冷清、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生机勃勃、恬静优美、闲适安宁、朦胧迷离等,注意能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通过景物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9.结合全诗内容,简要分析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5分)

【ks5u答案】诗歌写戍边将士听到芦笛声而引起的思乡之情。

(2分,意思对即可给分)诗歌前两句通过写如雪的大漠和如霜的月色,交代了环境的凄清与寒苦,为写戍边将士的思乡奠定了情感基调;后两句则通过写“芦管”声的横空而出,立刻引发了戍边将士的乡思之情。

(3分,能结合诗歌中的具体诗句展开分析思乡之情,言之成理即可给分)

【ks5u解析】此题的考点是评价诗歌的思想情感和观点态度。

答题方法如下:

①从题材入手。

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

②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

③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

④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

⑤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

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

同时还要注意诗文前面的小序和诗文后面的注解。

(三)名篇名句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8分)

(1)        ,悠悠我心。

(曹操《短歌行》)

(2)携百侣曾游。

                 。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3)还顾望旧乡,         。

(《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

(4)              ,池鱼思故渊。

(陶渊明《归园田居》)

(5)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荆轲刺秦王》)

(6)              ,大礼不辞小让。

(陶渊明《归去兮辞》)

(7)            ,子无良媒。

           ,秋以为期。

【ks5u答案】

(1)青青子衿;

(2)忆往昔峥嵘岁月稠;(3)长路漫浩浩;(4)羁鸟恋旧林;(5)风萧萧兮易水寒,(6)大行不顾细谨。

(7)匪我愆期,将子无怒

【ks5u解析】名句默写答题技巧:

(一)要突破生僻难写字。

(二)要注意同音异义词。

(三)要注意同义异形词(四)要留意具体环境(五)要留心语句顺序(六)要注意语句出处。

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

注意:

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铁周海亮

红色的铁伏在砧上,任一把大钳夹持,任两把铁锤反复锻打。

老铁匠的小锤轻敲上去,如蜻蜓点水,小铁匠的大锤紧跟上,似巨雷轰顶。

柔软的铁像面团般变着形状,灼烫的火星在大锤落下的瞬间如烟花般迸散绽放。

几点火光飞溅老铁匠腰间的牛皮围裙,又在霎时熄灭。

围裙就像黄褐色的天幕,黑色的星光点点。

  炉火熊熊,红和蓝的火焰缠绕交织。

小铁匠气喘吁吁,挥锤的胳膊渐渐变得沉重,表情也开始痛苦。

老铁匠看看他,停下手里的小锤。

歇一歇喝口水,他说,你好像心不在焉。

  小铁匠没有搭话。

  因为这把刀?

老铁匠问他。

  小铁匠只好点点头。

他用一条黑色的毛巾擦着彤红的脸膛,村里人都说你是汉奸。

  还说你是小汉奸?

老铁匠面无表情。

  那是肯定,小铁匠瞪着老铁匠,干脆我们逃了吧!

夜里咱们爷俩……

  你觉得能逃出去吗?

老铁匠仍然面无表情。

  那也不打了!

小铁匠把毛巾狠狠地扔到地上,不打能怎样呢?

大不了是一死。

  不打?

老铁匠苦笑,不打铁,我们还是铁匠吗?

他站起身,从熊熊炉火中钳出再一次变得柔软的铁,用力按到砧上。

儿啊,开锤!

  军刀在两个月以后打造完毕。

青蓝的刀锋,弧形的刀柄,雕了简洁图案的刀鞘。

刀似乎可以斩断目光和阳光,那是一把令人胆寒的好刀。

小野小队长按时过取刀,身边跟着四个持枪的日本兵。

他盯着刀,嘴角不停抖动。

他问老铁匠,全是铁的?

老铁匠说,当然。

小野再问,如何?

老铁匠说,可试。

小野就抽出腰间的军刀,哇哇怪叫着冲上,一道寒光自上而下,直逼老铁匠。

老铁匠微微一笑,手中刀轻轻一迎,“噗”一声响,小野的军刀,便折为两截。

  小野向老铁匠翘起拇指,好快的刀!

又摆摆手,示意身边的日本兵接过刀。

想不到老铁匠却退后一步,说,刀暂时不能拿走。

  不能拿走?

小野愣住。

  不能拿走。

老铁匠说,刀柄上还没有刻字。

  刻字?

  这是规矩。

老铁匠说,只有刀柄上刻了字,才算一把刀打造完毕,刀才算有了主人。

如果你信得过我,后天过取刀。

  小野想想,再看看老铁匠,再想想,再看看老铁匠,然后点点头。

他在一张纸片上写下自己的名字,递给老铁匠。

要刻得和这个一模一样,小野说,能办到吧?

  老铁匠笑笑,没问题。

  别耍花样啊!

  放心!

  后天我取刀!

  请!

  可是第二天老铁匠就不见了,连同那把削铁如泥的军刀。

小野暴跳如雷,他把全村人驱赶到一起,逼他们说出老铁匠的下落。

当然没有人说。

也许连他们也不知道。

也许连小铁匠也不知道。

——日本人早在村子通往外界的唯一路口设下重重关卡,老铁匠的突然失踪,让他们百思不得其解。

  愤怒的小野几次想毙掉小铁匠,可是他终未下手。

他们正在村后的山上修筑工事,这个时候他们需要一位强壮的铁匠。

  一个月后的一个夜里,山上的壮丁们突然组织了一次暴动。

他们用石块打死四个看守,然后四散而逃。

尽管日本人的机关枪哒哒扫个不停,可是最终,还是有三十多人逃了出去。

  小铁匠在突围中中弹身亡。

据说他是这次暴动的组织者。

据说他在临死前只说了一句话。

他说,爹告诉我,能屈能伸才是铁。

  再后,日本人就投降了。

  多年后他们那栋老房子突然倒塌。

在一个雨夜,伴着一道划破天空的闪电。

人们在听到一声闷响后爬起看,就惊呆了。

  那房子,只剩下一面伫立的墙。

  那面墙里,镶着一位伫立的老人。

只剩白色骨架的老人。

  风雨中,白色骨架岿然不动,似乎他的每块骨头,都闪烁出红和蓝的光泽。

  红色像铁锈或者红的炉火。

蓝色像刀锋或者蓝的炉火。

  白色骨架的手里,紧握着一把刀。

军刀。

  刀柄上清晰地刻着三个字:

中国铁。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情节曲折、极富戏剧性,但老铁匠的失踪、小铁匠的组织暴动,得太突然了,这是一个小小的遗憾。

B.小说一开始写老铁匠得知自己被村人说成是汉奸后仍面无表情地打铁,说明老铁匠一开始并没有想要反抗,而是逆顺受想要忍气吞声躲过这一劫。

C.“刀柄上清晰地刻着三个字:

中国铁。

”文字简练,系点睛之笔,对主题进行了阐释与深化,使标题的匠心得以彰显。

D.小说以饱含深情的笔调,用爱国主义者的鲜血和骨气让一块普通的铁拥有了震撼心灵的内涵,老铁匠与小铁匠互相映衬,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完美。

E.作者运用悬念,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细节描写,传神地刻画出了父子俩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维护祖国尊严的高大形象。

【ks5u答案】答C给3分,答D给2分,答A给1分;答B、E不给分。

【ks5u解析】A.这叫“艺术留白”,是为了让读者“参与创作”,引发读者深入的思考,并得到不一样的作品内涵或启发。

B.结合下文可知,老铁匠面无表情说明他胸有成竹,早就想好了反抗到底的策略。

E.文中没有心理描写。

(2)“铁”在小说中有何作用?

请简要分析。

(6分)

【ks5u答案】

(2)①铁是本文的线索。

②交代了主人公的身份和重要情节。

③铁暗示本文的主题,象征着中国人民钢铁般的傲骨和不屈不挠的爱国精神。

【ks5u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标题的作用。

小说标题的作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结题①交代小说的时间、地点、环境,创设了故事背景,喧染了环境氛围。

②标题是否是小说的线索,组织全文,寄托情感,深化主题。

③标题是否为塑造和突出人物形象服务。

④标题是否暗示了情节的发展或铺开情节,呼应细节。

⑤标题是否一语双关,是否对主题的表现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⑥标题是否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3)小说中的老铁匠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请简要分析。

(6分)

【ks5u答案】①从老铁匠锻造的削铁如泥的军刀可以看出他的技艺高超;②从他面对村人的误解从容淡定、面对敌人的淫威沉着周旋可以看出他的能屈能伸,临危不惧;③从他最后突然失踪化为墙中骨架可以看出他视死如归,坚决反抗的爱国精神。

【ks5u解析】分析人物形象可以的从下面五个方面入手①从小说交代的人物身份、地位、职业、技能、经历、教养、气质,品质等方面。

②从塑造人物形象都的方法即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方法。

③从情节的发展入手透视人物思想性格。

④从分析环境入手,探究人物的命运及思想性格之所以如此的社会原因。

⑤从作者的议论和评价或作品中其他人物的的评价入手。

(4)老铁匠说,“能屈能伸才是铁”。

你同意这种观点吗?

请结合全文并联系现实谈谈你的具体理由。

(8分)

【ks5u答案】①我们需要坚定的爱国主义精神,但在特殊情况下,我们也许更需要忍辱负重。

一块普通的铁,只有忍耐住千百次锻打的痛苦,才会在火与锤的唤呼下变得刚硬锋利,成为削铁如泥的利器;一个平凡的人,只有经受得起被他人误解,能屈能伸,才能够等待最佳时机一击制胜,成就不凡的人生。

(2分)②我们不但要懂得去爱国,更需要掌握爱国的方式。

在抗击外族侵略时期,勇敢献身是爱国。

在和平建设时期,理智、合法地表达我们的爱国情感,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韬光养晦,建设强大的祖国同样是爱国。

头脑发热冲动的打砸国人的日产汽车,焚烧国内的家乐福超市都是不理智不合法的伪爱国。

(2分)③我们在生活中,在失意时能忍耐,在逆境或困境中能乐观向上,在得意时能信心百倍干一番大事业,这才是我们做人的应有之义。

(2分)

【ks5u解析】答此类题的方法:

①首先应题,要用“我对这个问题是这样看的,或我认为什么什么,我觉得如何如何等句式来表述。

②准确理解和把握原文的立场、观点、态度和情感。

③联系生活实际举例子。

举例子要做到:

具体,泛泛而谈往往没有深度;与所要表达的内容相吻合,能印证作者(或你的)立场、观点、态度和情感;你的例子不能是照抄原文的例子,应是原文之外的另一个事例材料。

④写出你自己的评价分析。

评价要紧扣作者的观点立场、态度情感;要结合你举的例子;要有自己的看法。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传奇女子——林徽因柳已青

①林徽因(1904年~1955年),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女性,她才华横溢,光彩照人。

林徽因写过诗、小说、散文、剧本等,还为一些刊物画过封面,但她致力于建筑事业,作为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主要设计者,激起我们永恒的钦佩。

从上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林徽因以一个文化精英与热情大方的沙龙女主人的凝聚力,聚集起同样富有才情与热情的学者和作家。

与她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有:

梁思成,金岳霖,徐志摩……

②为林徽因作传的人不少,她太吸引人了,尽管我们不是梁思成,也不是金岳霖,更不是徐志摩,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喜欢她、欣赏她、深爱她,不能减少一丝一毫对她的爱慕。

的确,林徽因是20世纪中国最有魅力的女性之一。

有那么多文化名人为她倾倒,使她身上多了一些传奇色彩。

如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