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澳网夺冠精彩评论集锦之五.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8494592 上传时间:2023-08-18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7.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李娜澳网夺冠精彩评论集锦之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李娜澳网夺冠精彩评论集锦之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李娜澳网夺冠精彩评论集锦之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李娜澳网夺冠精彩评论集锦之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李娜澳网夺冠精彩评论集锦之五.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李娜澳网夺冠精彩评论集锦之五.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李娜澳网夺冠精彩评论集锦之五.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李娜澳网夺冠精彩评论集锦之五.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李娜澳网夺冠精彩评论集锦之五.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李娜澳网夺冠精彩评论集锦之五.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李娜澳网夺冠精彩评论集锦之五.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李娜澳网夺冠精彩评论集锦之五.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李娜澳网夺冠精彩评论集锦之五.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李娜澳网夺冠精彩评论集锦之五.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李娜澳网夺冠精彩评论集锦之五.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李娜澳网夺冠精彩评论集锦之五.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李娜澳网夺冠精彩评论集锦之五.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李娜澳网夺冠精彩评论集锦之五.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李娜澳网夺冠精彩评论集锦之五.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李娜澳网夺冠精彩评论集锦之五.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李娜澳网夺冠精彩评论集锦之五.docx

《李娜澳网夺冠精彩评论集锦之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李娜澳网夺冠精彩评论集锦之五.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李娜澳网夺冠精彩评论集锦之五.docx

李娜澳网夺冠精彩评论集锦之五

 

武汉晨报:

只有一个李娜

2014年01月26日07:

22  汉网-武汉晨报

只有一个李娜

记者张琳

  时隔三年,李娜再夺大满贯。

这个冠军同时证明了两件事:

一、事不过三;二、拜仁定律居然靠谱!

  李娜就此成为第一个把名字刻上澳网[微博]冠军奖杯的亚洲人。

当她捧起达芙妮杯时,脑子里居然鬼使神差地跳出这样一个念头:

汪峰大师是不是又干什么事了?

实话实说,单从抢头条这事上看,姜山的火要比汪峰好得多——李娜每次夺冠都不忘嘴他几句,其实这就是在帮自己老公抢头条,肥水不流外人田呐。

  从法网夺冠起的三年时光,李娜场上的成绩和状态有起有伏,场外的争议也从未停止。

但不管怎样,李娜自己都没有选择放弃,沿着认准的方向一直挺了过来。

如果说,拿到一个大满贯有机遇和运气的成分,那么拿到第二个就不能简单地归结于运气了。

这背后饱含着艰辛的汗水,执着的努力,宝贵的天赋和团队的支持等等。

一句话,李娜书写的这部传奇内容越来越丰满,而她也距离位于美国罗德岛的WTA[微博]名人堂越来越近了。

  唯一的遗憾是,中国只有一个李娜,就像只有一个姚明、一个刘翔一样。

“只有一个”四个字代表最高的赞美,绝无仅有,无可替代,但毕竟“只有一个”,这实在太少了。

集亿万宠爱于一身,本身就是把双刃剑,个中甘苦李娜自知。

这次与李娜一起到澳洲的中国选手有七八个,但只打了两三轮,李娜就成了孤军奋战。

即将32岁的她已是澳网史上年龄最大的冠军,不能指望她坚持到40岁。

一枝独秀不是春,其他的花花草草们还得快点成长起来才行。

对于这一点,大概李娜本人也不会有什么意见吧。

  梦想家

  记者陈魏娜

  时代在进步,网络也在进步。

2011年,娜姐法网夺冠时,咱的微博里充斥着中国人的喜悦,条条微博的主角都是李娜;2014年,娜姐澳网夺冠时,咱的微信里全都是武汉人的喜悦,条条微信都溢满“小镇”的骄傲。

两个大满贯和一个大满贯的意义截然不同,如果说2011年法网夺冠有运气成分,那2014年澳网冠军绝对是娜姐实力的体现。

  从运气到实力只因怀揣着梦想,从第一个到第二个只因坚持梦想,梦想很美好,成功很伟大,李娜是一个伟大的梦想家,她给予国人的不只是泪水和感动,更是一种坚持梦想的力量、渴望成为英雄的心。

  法网夺冠之后,李娜能不能再夺一个大满贯成为了众多体育记者饭桌上的赌注,很自豪地说,咱是一个娜蜜。

和娜姐一般大,名字还有一个相同的“娜”字,一开始就对娜姐心生好感,一个又一个冠军让好感升温。

不可否认,在实现梦想的路上,李娜是勇敢的,更是幸福的。

  李娜依靠着一副宽阔的臂膀,还记得娜姐那段感人的告白吗?

“看台上那个穿黄色T恤的就是我的男人,不管你是胖还是瘦,是帅还是丑,我都会永远跟随你,永远爱你。

”1月27日,是娜姐的结婚纪念日,澳网奖杯是李娜送给姜山的礼物。

在老公面前,娜姐是个小女人,可以咆哮、可以玩笑、可以撒娇……李娜在N种场合讲述未来梦想——做个家庭主妇,生下一儿一女。

  年过三十,李娜不可能永远打下去,我们应该珍惜每一次看她打球的机会。

也许未来,娜姐会变成娜妈,但现在请不要低估武汉嫂子的网球梦想,因为她是李娜。

  累并快乐着

  记者钱哨

  娜姐火爆,家乡媒体人也跟着“扬眉吐气”。

想当年,姚明、刘翔风光无限,常年占据着国内各大媒体体育版的头条位置。

武汉媒体也做得十分热闹,热闹之余,又不免有些失落——虽说都是中国骄傲,可再骄傲,人家首先也是上海的骄傲,咱们遇事也得先找上海记者求稿求图求爆料,做得再出彩,也是给别人喝彩。

好在,娜姐弥补了这个遗憾。

如今,咱也成了“消息源”——李娜的稿件?

嗯,有的,稍等。

  当然,有跟着娜姐“沾光”的时候,也得做好跟着娜姐“受苦”的准备。

自从有了李娜,中国网球迷就成了全亚洲最幸福的网球迷;而自从有了李娜,武汉的体育新闻人就成了全中国最累的网球迷。

这么说吧,李娜打大满贯,普通球迷专心看球就行了;媒体人看比赛,还得惦记这些:

稿子怎么写?

标题怎么做?

图片选哪张?

那叫一个累啊。

对普通球迷而言,看球纯粹是享受;对媒体人而言,看球首先是工作。

娜姐的比赛,看和做完全是两码事。

看的时候,希望越纠结越好,拉锯、抢七、长盘,怎么都行——多精彩啊!

做的时候,盼着越干脆越好,速胜、脆败,只要够快——截稿时间快到了呀!

所以,祈祷每个李娜的比赛日都是自己的休息日,这种时候,当个纯粹的球迷可要幸福多了。

  无论如何,要感谢娜姐,让武汉有了可与“中国高度”、“中国速度”、“中国准度”媲美的“中国力度”。

因为娜姐,全世界知道了武汉这个“有1000多万人口的小镇”。

之前娜姐说,如果这次澳网输了,会坚持下去,直到第六次甚至第八次打进决赛。

那么,赢了的娜姐也请坚持下去,直到第六次、第八次甚至第十次打进决赛。

有你的大满贯,我们很累;有你的大满贯,我们累得很快乐。

  成功女人背后

  有个受气包男人

  记者张偲

  澳网夺冠,娜姐深情地调侃姜山:

“你是个幸运的家伙,因为你找到了我。

”姜山是幸运的,找到了国际娜。

可在我看来,李娜何尝不是幸运的,找到一个乐呵呵放弃大男人形象,甘愿成为她鞍前马后不离不弃的受气包、出气筒。

  “滚出去”、“你莫碰我唦!

”、“你说的都是些屁话!

说那么多烦不烦?

”这都是刀子嘴豆腐心的李娜在球风不顺时,当着全世界的面对老公姜山的狠话,让我等看客都替姜山看不下去,老婆关在屋里再么样河东狮吼,走到外头还是要给老公三分薄面,更遑论在全球直播的赛场上,老公的里子面子都冇得了!

可被骂得灰溜溜的姜山总是二话不说,还能立即面带微笑背着包转身离开赛场。

  “成功男人的背后一定有一个伟大的女人”,对于李娜来说,恐怕应该是“成功女人的背后有个受气包男人”。

再一细究,姜山也是很有思想和个性的纯爷们,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李娜需要一个发泄的渠道。

我很清楚她的性格,只有我才是她最信任的人,也只有我才能完全包容她理解她。

  看,姜山骨子里不是“妻管严”!

借用《叶问》的台词,这个世上没有怕老婆的男人,只有爱她和尊重她的丈夫。

再说了,莫看武汉女人性子急一点,脾气辣一点,但当老公有难之时,绝对义无反顾地挺身而出,那个“扒家”是出了名的。

李娜虽然脾气一急就冲着姜山乱吼,但只有在姜山这里,她可以肆无忌惮地任性胡闹。

从心理学上说,人们大多数都只对有安全感的人发脾气,发脾气也是某种形式的依赖。

李娜不也曾小女人地当着全世界对姜山说:

“不管你是胖还是瘦,是帅还是丑,我都会永远跟随你,永远爱你!

”一个女人,你气了烦了发飙了,而他永远默默包容你,何其幸运!

  李娜,你辣!

  记者徐璐

  昨天下午和女儿一起看李娜夺冠,我开玩笑地问她喜欢中国姐姐还是外国姐姐,她毫不犹豫地说,中国姐姐,因为她穿的是玫红色的裙子,很漂亮。

和那个视漂亮为人生之最的小姑娘一样,在被李娜征服的一大票人里,有不少是被她的美所打动。

不可否认,李娜的美,不矫揉不造作,蓬勃、饱满、生机勃勃,是一种让人想张开双臂拥抱的美。

  事实上,即便是站在世界之巅,李娜也从未否认,和天下所有女人一样,漂亮,是她生命中很重要的一件事情。

她爱美甲,为此甚至在网球圈聚集了“美甲姐妹团”,其中不乏沃兹尼亚奇[微博]、汉图楚娃这样的时尚娇娃;她喜欢逛街,罗兰加洛斯对她而言除了意味着法网封后,还是巴黎琳琅满目的购物天堂;她迷恋潮牌,某知名运动品牌跟某潮牌刚刚携手推出限量款漆皮运动鞋,她就成功抢到两双并在微博大肆“炫耀”。

  李娜成功摆脱了在外国记者眼中中国运动员刻板老土的形象,球场上,她的这套玫红色比赛服装入围了本届澳网“十大最佳比赛着装”。

球场下,看看李娜发型的变化就能知道她一直紧跟时尚。

从利落的短发、黄色大波浪长发、田园风的鬈发到别具东方韵味的盘发,每一次出现在公众场合的李娜都能令人惊叹。

这几年来,李娜跨越了运动和时尚的界限,胸口绽放的玫瑰和爽朗的笑声成为她的代言,她用真实和自信的魅力在世界面前展示了一个全新的中国。

  除了越来越时髦的品位,李娜流利的英语、锋利的幽默、机智的应变都让她的个人魅力指数迅速飙升,作为一个运动员,她的运动生涯总有结束的一天,但作为一个充满魅力的女人,她的辣妹之旅才刚刚启程。

  生活总是充满希望的

  记者王欣

  李娜夺冠后,大智慧通讯社及时发表了一条微博,“祝贺李娜!

希望能给中国股市带来健康和力量”,却立马引来网友抛砖无数。

有网友反驳,“这不搭界啊”。

也有网友调侃,“就像中国股市永远没有底部一样,李娜永远没有顶部”。

  其实,就在李娜澳网夺冠的前一天,在所谓中国“低迷”的股市,创业板指数却再次改写历史新高,这也是该指数当周内连续第3个交易日刷新历史高点。

而且,在刚刚过去的2013年,创业板指数已以82.73%的涨幅傲视全球,2014年开年后短短几天,该指数再涨13.80%。

  反感喜欢走极端的人,似乎市场一跌就一无是处。

从2011年6月法网夺冠,直到昨天再次登顶,就算娜姐也不是时时辉煌,刻刻巅峰。

目前股市中,小指数持续强劲,大指数也不会只跌不涨,尤其当市场的抛压减轻之后,春季行情就在眼前。

  习总书记在元旦贺词中说:

“生活总是充满希望的。

”李娜澳网夺冠的故事告诉我们,敢于坚持梦想就能成功。

不过,她的新教练卡洛斯也告诉我们,教会方法就能更上一层楼。

  祝福李娜,期待她再创辉煌。

也祝福在A股中奋战的股民,新的一年期待我们一起让信念开花。

那一刻,我们也会感到幸运,就像姜山和李娜一样。

 

北京晨报:

李娜澳网夺冠比法网更不易

2014年01月26日01:

51  北京晨报

在球童的簇拥当中,李娜抬头看向罗德拉沃尔球场美妙的夜空。

如果说3年前罗兰加洛斯的那座冠军奖杯还有些运气成分的话,那这一次在墨尔本,她用球拍证明了自己是真正意义上的强者。

如果我们沿着时间上溯,回到3年前的巴黎,你会发现尽管她实现了个人职业生涯最大的突破,可她在实力和心理上都还没有做好成为大满贯冠军的准备。

她没有想到随着荣誉而来的会有那么多不可控的事情,例如蜂拥而来的赞助商以及球迷对她更高的期待。

她之前有过应对严重腿伤的经历,也有应对小威和莎娃的经历,但却从来不知道该如何让自己变得像一个巨星。

于是,她在法网夺冠之后陷入连战连败的怪圈。

但在挫折中成长也是一种成长的方式,虽然痛苦却可以锤炼出一颗坚定的心。

在和卡洛斯合作之后,中国金花找到了职业生涯乃至人生的新方向——闯入世界前三以及再拿一个大满贯。

第一个目标她在去年年末的年终总决赛上实现,而第二个则在昨晚变成现实。

在触摸达芙妮奖杯之前,她一路淘汰了康纽、本西奇和布沙尔[微博]等希望之星,也击败了马卡洛娃、萨法洛娃等巡回赛好手。

虽然决赛的对手是名不见经传的齐布尔科娃,但后者也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战而胜之的。

对手的多样性意味着李娜在技战术方面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其实比这个更可贵的是她在通往冠军之路上的表现——她能够忍得了44摄氏度的高温,救得回悬崖边上的赛点,受得住媒体一波波的提问,Hold得起决赛场上令人窒息的大场面。

所以,这是一次名符其实的胜利,比3年前的法网更令人振奋。

葛晓倩

 

娜姐,谢谢!

2014年01月26日01:

40  重庆晨报

  昨天,当李娜腼腆地笑着,举起澳网冠军奖杯时,无论你是在墨尔本看现场,还是在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看电视,都请你和我们一起,衷心对她说一声:

“谢谢你,娜姐!

  感谢你,让我们见证,在网球这项被看作是欧美人天下的运动中,黄皮肤、黑头发、黑眼睛的中国人,也能傲视群雄。

三年前,有人说法网是冷门的温床,说你的夺冠充满了偶然。

三年后,你用整个系列赛7场比赛仅丢一盘的成绩夺冠,让怀疑者闭上了嘴。

“我们这一代人是幸运的,因为我们在三年内见证了李娜的两个大满贯冠军,若不是她,我可能会等上一生。

”央视解说许旸的感叹,道出了无数网球迷的心声。

  感谢你,让我们相信,所谓的性格问题、人格缺陷,其实都是可以改变的。

三年时间,当你被放到聚光灯下,当外界的质疑和贬低将你包围时,我们一度担心你会就此迷失。

三年后,你用标志性的微笑、独特的娜式幽默,以更成熟的应对,将所有的负面化于无形。

从某种程度上而言,你已经成为中国体育界的国际面孔,用一位武汉记者的话来说:

“李娜不是武汉娜,也不是中国娜,而是中国体育界的国际娜!

  感谢你,让我们感动,虽已年过而立,你却从未停下前进的脚步。

前两次的澳网决赛折戟,并没有将你击垮,你反而将墨尔本形容为“我最喜欢的大满贯”,让无数人感受到你强大的内心。

“你的内心对于冠军有多渴望,你就有多大可能性夺得冠军。

”卡洛斯的话,让我们明白为何已经32岁的你,依旧在创造奇迹。

  去年,你在墨尔本的决赛中无数次摔倒,却在接受治疗时面带笑容的画面,让无数球迷揪心,甚至是感动落泪。

今年,你自嘲希望不要再摔倒,但其实你已经站起来了。

因为,真正的强者不是不会摔倒,而是摔倒后爬起来继续前行。

 

新快报:

李娜从幸运走向伟大

2014年01月26日01:

15  金羊网-新快报

新快报讯著名体育解说员詹俊说:

“大满贯一冠王很多,外界往往用幸运和偶然形容,而两个冠军的李娜[微博]是从幸运走向传奇的道路,她注定是网坛不朽的传奇。

“一满贯”对于网球选手来说是一个比较尴尬的称号,因为这意味着一位选手只是偶尔在大满贯赛中创造了神迹,并没有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顶级高手。

像张德培、伊万诺维奇、巴托丽都难逃这样的质疑。

如今,获得了自己第二个大满贯冠军奖杯的娜姐也脱离了“一满贯”的行列。

在现役选手中,她的大满贯数量并列第四位。

如果网球迷还记得,在一个月前的深圳,李娜曾许下“再夺一座大满贯”的愿望,仅仅一个月后,她就做到了!

中国一姐的新目标将定为什么?

在昨日,娜姐就谈起进一步提高自己世界排名的想法。

如果有机会,“为什么不呢”?

卡洛斯在冬训结束后曾表示:

“上赛季李娜以世界排名第三收官,这个赛季我们的目标是非第一第二不可。

”在接下来的法网、温网和美网,娜姐也不会甘当配角。

李召

 

新华社:

“娜”是一面旗帜

2014年01月25日19:

54  新华网

新华社墨尔本1月25日体育专电评论:

“娜”是一面旗帜

新华社记者张荣锋黄杰张天国

  李娜四年收获两个大满贯,中国网球世界格局从一个顶点迈向另一个巅峰。

法网夺冠,国内曾掀起过前所未有的网球热潮;澳网再封后,李娜的成就有望成为推动中国网球继续前进的热带风暴。

  李娜等金花的职业化之路与中国网球的发展基本是同一条轨迹。

李娜2004年广网夺冠,2004年是中网元年,ATP大师赛2009年落户上海,中国土地上的职业赛如雨后春笋般兴起。

十年时间,中国现在已有五站WTA巡回赛和两站ATP巡回赛,这种发展速度前所未有。

此前在东京举行的泛太平洋公开赛能落户武汉,应该源于李娜的影响力。

男女职业赛看好中国沃土,无疑是相中了中国庞大的球迷群体和足以滋养赛事的巨大市场,中国球迷和市场的产生到壮大,正是以李娜为代表的金花一代推动的。

中国球员在国际赛场披荆斩棘、不断突破,给国人以惊喜的同时,更带动了他们对网球的认知和关注,潜移默化中网球在中国获得了生命力,生根发芽、茁壮成长,而大满贯的辉煌更像是一桶肥料,让网球在中国以超乎寻常的速度热起来。

  国内有了职业赛事,有助于吸引越来越多的人热爱网球、打网球,未来就会有更多的“金花”、“金童”,但同时也对打好网球根基、培养网球文化、修建更多网球场地有了更高要求。

李娜已经为中国网球竖起了大旗,有了旗帜的感召,中国网球再创辉煌的动力将会更足。

  李娜成功的背后具有一双隐形翅膀,将激励更多人在网球场上飞翔。

即将32岁的李娜,在墨尔本公园捧杯的一刻,会让更多的中国家长相信自己的孩子可以打网球,能打好网球,也会有更多的人送孩子去学网球。

  李娜的成功之路,也是中国网球一次成效显著的探路之旅。

李娜网球生涯前半程是国家培养,北京奥运后转入“单飞”,这种传统结合职业化的模式已被证明行得通。

另外,现在中国家庭的富裕程度越来越高,部分家庭有了自费培养网球选手的条件,条件成熟的再转入职业化,这同样可以造就出未来的李娜。

  李娜的教练卡洛斯正是看准了金花一代拉动的大市场,2010年开始到中国入股办网球学校。

知名教练落户中国,也方便了中国将来出产更多的李娜。

“李娜们”引来了卡洛斯,卡洛斯又帮助李娜取得了更大成功,互相促进,共生共荣。

  本届澳网,中国参赛选手超过20人,参加正赛的有8人,这从侧面体现了前人带后人的良性发展。

尽管“小花小草”这次整体出局很早,但我们至少第一次有两名男单进入正赛,孙子玥打进女子青少年组四强,更是让人眼前一亮。

李娜之后,中国下一个大满贯得主的出现需要等待,但这种等待是力量的积蓄,是为了未来爆发出更汹涌的中国力量。

有了前人的路,后人可按图索骥;有了强者的标杆,更容易找到前进的方向。

任何伟大球员都会有谢幕的一刻,李娜也不例外,但李娜留下的,将绝不仅仅是奖杯,相信“娜”面旗帜会得以传递,久久飘扬。

(完)

 

成绩:

新赛季12连胜+澳网近5年最强

新赛季,李娜豪取12连胜,拿下2个冠军,是唯一一位不败的WTA球员。

澳网赛场,李娜在2010年首次杀进四强,2011年杀进决赛不敌克里斯特尔斯获得亚军,2012年短暂低迷止步第四轮,去年则再次杀进决赛,不敌阿扎伦卡获得亚军。

今年李娜第三次杀进了决赛,终于圆梦。

最近五年的时间,李娜在澳网已经取得了惊人的27场胜利,是赢球场次最多的WTA球员,排名第二位的是阿扎伦卡,她的获胜场次为25场。

 

《新闻联播》再度报道李娜澳网期间已第三次关注

2014年01月25日

来源: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1月25日电今天,李娜终于在第三次进入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决赛时赢得冠军。

她夺冠的消息第一时间登上了《新闻联播》。

今晚6时许,李娜在澳网决赛中赢得制胜分,激动捧起冠军奖杯。

随后的《新闻联播》播出了李娜战胜来自斯洛伐克的黑马齐布尔科娃,成功在澳网捧杯夺冠的消息。

新闻联播介绍道,李娜成为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历史上首位夺冠的亚洲选手(单打),她在比赛第二盘横扫对手,捧起了职业生涯的第二座大满贯奖杯。

 

郎平连续两年关注李娜澳网决赛:

又一次战胜了自己

2014年01月25日20:

16

来源:

凤凰体育

凤凰体育讯北京时间1月25日,2014年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进入第13个比赛日。

在罗德-拉沃尔球场上,女单决赛如期上演。

4号种子、去年赛会亚军李娜直落两盘,7-6(3)/6-0击败斯洛伐克姑娘齐布尔科娃,成功问鼎冠军。

这是李娜职业生涯首次夺得澳网女单的冠军,也是继2011年法网夺冠后,第二次获得大满贯女单冠军。

中国女排主教练郎平也在训练之余关注李娜的比赛,并在微博上祝贺李娜:

“去年观看了李娜澳网决赛,她在赛中受伤,让人心疼。

今天我们训练归来又急忙打开电视观看李娜的决赛。

第一盘真替她捏了一把汗,第二盘手感发热的李娜势不可挡。

祝贺李娜夺冠!

又一次战胜了自己!

 

李娜中文示意观众:

不要说话裁判警告观众保持安静

2014年01月25日17:

54

来源:

凤凰体育作者:

艾马

凤凰体育讯北京时间1月25日16:

30,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女单决赛在墨尔本公园罗德拉沃尔球场展开争夺,赛会4号种子、中国金花李娜迎战20号种子、斯洛伐克黑马齐布尔科娃。

首盘比赛第11局李娜发出唇语,对观众表示“不要说话”,抢七中观众再次有声响干扰李娜。

第一盘6-5时候,李娜手握发球胜盘局,观众的情绪非常高涨,声响不断。

无奈丢掉关键一分,镜头推进近正在自言自语的李娜,从唇语中可以读出,李娜正在说着“不要说话,不要说话”。

齐布尔科娃十分顽强,随即实现关键的破发,将比赛带到6-6平。

比赛进入抢七。

抢七中,李娜率先迷你破发,并随即取得2-1的优势。

第4分的争夺非常精彩,双方在多拍相持后,李娜连续多次变线迫使齐布尔科娃来回救球,被调度得非常狼狈的斯洛伐克人随后无奈送上一记挑高球,此时李娜已在网前觅得绝杀机会。

此时观众席传来一阵怪声,但李娜并没有因为这个声音受到影响,顺利完成高压,取得3-1的领先。

裁判在这个球后,也对场边的观众发出了禁声的警告。

随后的比赛中李娜再接再厉,首盘比赛通过抢七7-3拿下。

(艾马)

 

独家评论:

李娜的最大胜利是与自己和解

凤凰体育特约评论员 麦卡

2014年01月25日19:

51   凤凰体育

新闻背景:

北京时间1月25日,李娜直落两盘,击败斯洛伐克姑娘齐布尔科娃,成功问鼎冠军。

这是李娜职业生涯首次夺得澳网女单的冠军,也是继2011年法网夺冠后,第二次获得大满贯女单冠军。

一年前,李娜对媒体说:

唯一无法冷静的是决心。

一年后的今天,一如对她曾经许下的其他承诺,李娜兑现了这句话。

相比过去,如今的李娜冷静得吓人。

在场上,她在打出侵略性进攻的同时改进了自己的稳定性,她在第三轮面对萨法洛娃和决赛中均曾处于危险,但最终却实现逆转,过去在打逆风球时常见的不耐烦的咆哮也变得难得一见;她对观众、对媒体的态度也变得前所未有的温和,虽然偶尔还是有呛声记者的场面出现,但她已经开始更多地用善意去解读媒体的问题。

李娜在改变,观众也在潜移默化地改变。

一方面,四年三进大满贯决赛的频度,令见过世面的人们在观赛时渐趋淡定,比赛的意义也不再会被无限拔高;另一方面,即便是最坚定的专业体育拥趸,如今也已经见证了职业团队对运动员成绩所起到的决定性作用——无论是对李娜的技术转型还是心理调节,卡洛斯都无可替代。

而国家与个人关系的命题也逐渐淡出焦点,越多越多的人意识到,即便李娜主观上是在为自己、为奖金打球,客观上同样在为提升一个国家的体育形象作出不小的贡献,这足以令那些曾经纠结于此的观众变得释然。

这是李娜第三次冲击澳网冠军,也是她第三次冲击自己的心结。

令人欣慰的是,在这两个战场,她都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李娜打破的第一个心结是体制,早在罗兰·加洛斯加冕之前,她就已经与孙晋芳、与网管中心结束了看上去针锋相对的状态,她一再地重申体制内生涯对她成长的重要帮助,而孙晋芳则以轻松心态相待,以至于当时“李娜脾气不好因为读书少”这样一句善意的玩笑甚至引来外界的误读。

来自媒体和观众的压力,尤其是法网女单夺冠之后的外界压力,是李娜心理上面对的第二关。

在敏感时期去东京参赛招来不少人的口诛笔伐,在记者会上频频呛声,李娜与外界的矛盾到去年的法网发展到高潮,出局后面对记者“有什么想向国内球迷说的”问题时,李娜以反问的方式负气爆出“三拜九叩论”,瞬间又遭舆论淹没。

然而,在本届澳网公开赛上,她却多次感谢自己身后众多的支持者,更开宗明义地主动表态,“我爱我的祖国”。

其实,说“我为自己打球”的,和说“我爱国家”的,是同一个李娜。

区别仅仅在于,外部给予她的刺激在减少,而她理解问题和反馈答案的方式亦在柔化,两者对话最终呈现出来的样子,就与以往截然不同。

促成这种改变的根本原因,在于李娜思维方式的变化。

年龄阅历的增长和卡洛斯的心理按摩,让她改变了长久以来看待问题的方式。

从小开始,李娜接受的就是一种恐吓式的教育,她的努力源自对失败的恐惧,而非追逐成功路上的欣喜与满足,这让她始终处于一种紧绷的心理状态中,也使得她在面对记者的问题时——无论是关于失败的原因、出局的心情,抑或是退役的可能性——往往会生出一种“被恐吓感”,并由此陷入一触即发的对立情绪,从而作出在外界看来有心理防卫过度嫌疑的过激反应。

卡洛斯的点拨和李娜自己的修炼,化解了李娜内心深处的恐惧感。

这两年,她开始敢于大声地公开宣布自己的新年目标,敢于尝试技术的转型,敢于自嘲,她已不再是那个被失败恐惧症追赶得身心俱疲的人,虽然来自赞助商、观众和成绩的压力仍然巨大,她的眼神和动作中透露出的,却是享受与自信。

和解才是李娜最大的胜利。

与体制、与媒体、与观众和解,李娜最终完成了与自己的和解。

而三年前在法网高举苏珊朗格朗杯时的如释重负,如今也终于被捧起达芙妮杯时更为纯粹的快乐取代。

 

卡洛斯运筹帷幄淡定观战为李娜鼓掌满意爱徒发挥

2014年01月25日18:

33

来源:

凤凰体育作者:

周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