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乘法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50904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3.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乘法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乘法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乘法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乘法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乘法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乘法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乘法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乘法教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乘法教学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乘法教学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乘法教学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乘法教学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乘法教学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乘法教学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乘法教学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乘法教学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乘法教学设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乘法教学设计.docx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乘法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乘法教学设计.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乘法教学设计.docx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乘法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乘法》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P28-29页

教学设想:

教学中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乘整十数(各位都不进位)以及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过程,掌握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的口算方法,并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两位数乘整十数(各位都不进位)以及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过程,初步掌握两位数乘整十数以及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2.在具体的情境中,应用口算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培养自主探索意识和合作交流意识,获得成功的体

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应用口算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培养自主探索意识和合作交流意识,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具学具准备:

挂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

我们班的小朋友每天都喝牛奶,今天我们一起到三年级看看他们的牛奶是怎么分配的,好吗?

挂图出示

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1.教学例题。

(1)列算式。

提问:

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呢?

你能把自己的想法说一说并列出算式吗?

学生讨论并交流,根据问题收集相关信息,注意每箱有12瓶

师:

要知道10箱够不够,就是要算出有多少瓶。

列式

(2)探讨12X10的算法。

谈话:

观察例题中的10箱牛奶是怎样摆放的,你能利用学过知识计算出10箱牛奶一共有多少瓶吗?

学生自由计算

2。

教学“试——试”。

出示问题:

如果搬下30箱,够分给多少个同学喝

你是怎样算的?

在小组内讨论一下。

(1)列式:

12X30=——()

(2)学生尝试口算,再在小组内相互讨论,谈出自己的想法。

(3)在班内交流,得出最佳方案。

12X3=3612X30=360

如果学生有不同意见,应给予鼓励,然后让他比较几种算法中最简便的方法是哪一种。

3.归纳两位数乘整十数的方法。

提问:

你认为两位数乘整十数怎样口算比较简便?

(引导学生认识到两位数乘整十数,可以先乘十位上的数,再在得到的数后边添写1个0。

三、复习巩固,综合运用

l做“想想做做”第1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相互交流,改正错误。

(3)分析每组题之间的联系,巩固两位数乘整十数的方法。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1)指名回答。

(2)讨论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先把两个十位上的数相乘,再在得到的数的后边添写2个0)。

3.做“想想做做”第4题。

(1)一个学生拿卡片,其余学生抢答。

(2)同桌互相评价。

4.做“想想做做”第3、5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集体交流算法和得数,并说一说题目中有哪三种数量,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四、课堂总结

提问: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五、课堂作业

教学内容: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P30—31页。

教学设想:

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学会计算方法的需要,并激发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灵感。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会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会用交换乘数位置的方法验算乘法。

2.在具体的情景中,应用有关运算解决实际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探索算法的过程,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乘的顺序以及第二部分积的书写方法

教学准备:

投影仪挂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发现问题

1.谈话导人:

在生活中有很多事情需要我们用数学方法去思考解决,例如这小小的“喝”问题也不例外。

2.创设情境:

电脑播放豆豆去订牛奶的片断,然后定格在“一牛奶(每天一瓶)全月28元”的画面上。

3.提出问题:

从刚才录像中你们知道了哪些信息?

根据这些息你们能提出哪些问题?

(学生自由发言)

学生提问,要求口头列式。

对于“订一份牛奶一年要花多少钱?

”板书问题及算式。

4.估算。

(1)谁能估算一下订一份牛奶一年大约需要多少元钱?

(300元)

(2)你是怎样估算的?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明确问题:

有什么办法来说明白己估测的是否接近正确答案,或者与正确答案相差很远?

(算一算)。

怎样算呢?

你们能自己动动脑解决这个问题吗?

2.尝试解决:

学生独立思考,教师适时指导有困难的学生。

3.小组交流:

同学们所用的方法不完全一样,请大家在小组中互相交流自己的算法。

交流之前可以先整理一下自己已有的研究成果,想一想你准备讲哪几点,说哪几句话。

4.整理汇报:

小组长代表小组在全班汇报,其他小组作补充。

学生汇报时,教师有选择地板书学生的计算方法(如有学生直接用竖式计算的,也应板书出来)。

(4)用竖式计算。

请学生说说用前三种方法算的道理。

5.比较方法:

这个竖式同方法(3)比较有无联系?

(实际上都是分三步计算的,竖式是把三步计算写在一个式子里。

6.选择方法:

这么多方法中,你最喜欢用哪种方法来计算呢?

为什么?

自己选择一种方法算一算。

7.研究笔算方法。

指名回答,教师随机板书:

(1)第一步算的是什么?

(2)第二步算的是什么

(3)第三步算的是什么?

怎样算的?

(4)这一结果和我们开始的估测差不多吗?

8.归纳提炼。

你能用自己的话再说说计算以上这题的方法吗?

教师适时引导归纳笔算乘法的方法,并板书课题。

指出:

做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时,其实是把它分解为两位数乘一位数、整十数来分别计算,然后把两个得数加起来。

9.完成“试一试”。

三、尝试应用,拓展深化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先独立计算,然后交流汇报。

教师展示一些典型的错例,组织讨论,纠正错误。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独立做题。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1)各自观察题目,找到错误原因,在班内交流。

(2)各自算出正确答案。

4.做“想想做做”第4、5题。

(1)观察题目提供的场景。

提问:

你从中了解到哪些信息?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小朋友应付多少元?

(2)学生独立计算解决问题。

(3)全班共同订正。

提问:

在解决这个问题时,你用到了哪些信息?

哪个信息没有用?

为什么不用?

如果要用上这个信息应该提出什么样的问题?

四、回顾总结,汇报收获

l提问: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又有什么收获?

五、课堂作业

教学内容:

两位数笔算乘法的练习课书第32页。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景中,应用有关运算解决实际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

3.巩固前面所学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和笔算,帮助学生逐步形成相关的计算技能。

教学过程:

一口算

25×1014×2040×6010×94

30×233×9030×2030×12

40×1112+2040×5080×50

二复习笔算

1判断下面各题并改正。

243259

×25×56×14

120162236

4815059

1681662726

要求学生说出错在什么地方?

在改正。

2用竖式计算,并验算。

48×5673×2739×16

43×2815×6435×62

3填表。

(1)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填表。

(2)再让学生说说是怎样填出“一共的支数”的,可以用每个的支数乘盒数得出,也可以看后面的盒数是5盒的几倍,后面相应的支数也应是60的几倍。

从而渗透积的变化规律。

三练习应用题

1讨论第4题

(1)先让学生观察图,知道了那些信息?

(2)一共有多少千克?

怎样求?

(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怎样解答?

2讨论第5题

(1)让学生观察图,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2)一共住多少户?

怎样求?

要求用多种方法解答?

并说出每步的意思?

教学内容:

两位数的乘法估算教科书33—34页

教学设想:

引导学生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不同估算方法,并通过笔算得出精确结果进行比较,提高学生对估算价值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估算方法的过程,能估算出一些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积。

2、在具体情境中合理选择不同的估算方法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发展学生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自主探索意识和合作交流意识,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不同的估算方法。

教学难点:

根据具体情况,合理选择不同的估算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小黑板、挂图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谈话:

出示例题,今天明明邀请我们去农场去参观,通过介绍你了解农场的有关那些情况,明明向我们提出了那些问题?

你能列出算式吗?

二、探索方法

1、谈话:

估算以下明明一家一天可以挤奶多少千克?

小组讨论,交流各自的想法

2、全班讨论交流

引导评析:

你觉得他的方法合理吗?

教师提问:

29×42比800大,你是如何考虑的?

为什么用这个“多”字。

29×42比1500大,你是如何考虑的?

为什么用这个“少”字。

29×42接近1200,你是如何考虑的?

为什么这么考虑?

为什么用“左右”这两个字?

3、计算验证:

我们估算的对不对呢,请你用列竖式的方法进行验证。

比较交流:

比较笔算与估算的结果你有什么想法?

4、看书交流

5、讲述:

只要方法合理,都是可以的。

三、巩固深化

1、完成想想做做的T2、3、题。

2、完成想想做做的T5题。

四、课堂小结

五、作业:

想想做做的T4、5

教学内容:

两位数的乘法估算教科书35页

教学设想:

引导学生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不同估算方法,并通过笔算得出精确结果进行比较,提高学生对估算价值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估算方法的过程,能估算出一些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积

2、在具体情境中合理选择不同的估算方法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发展学生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

小黑板、挂图

教学过程:

一、口算

25×1014×204×6030×233×9010×94

30×2040×1112+20

40×5080×50

二、完成练习四第一题。

1、用竖式计算,并且验算,指名上台板演。

2、全班交流

三、练习四第二题。

1、先指名想想,比600多,又接近800这样的算式的特点。

2、将书中的算式同位置的学生一一说一说你的思考结果。

3、全班交流。

四、完成练习四的第四题。

先观察每组算式的特点,同位置的学生讨论交流,然后再填出括号里的数。

五、全课总结

六、课堂作业:

练习四T3、5题。

教学内容:

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教科书36——37页

教学设想:

在教学中让学生产生学习笔算简便方法的需求,从而学会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计算方法。

教学目标:

1、索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简便的计算过程,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并能会正确计算。

2、在具体的情境中合理地运用口算、笔算、和估算,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在交流与讨论中,培养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计算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小黑板、挂图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谈话:

今天我们仍然到奶厂去参观,看看一天能产多少牛奶。

出示例题教学挂图。

2、提问;从图中你知道什么?

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能列出算式吗?

让学生列出算式后板书:

25×30=

二、主动探索

1、探讨算法。

提问:

你想用什么方法算出25×30=的积呢?

(口算或者笔算)

谈话:

下面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探索解体过程,算出结果后在小组里交流。

教师谈话:

谁能将自己的方法告诉大家/

学生肯能够用下面的方法计算。

25×3=7525×30=750

25×3=7575×10=750

2、掌握方法

介绍简便的解题方法。

25

×30

第一步列式,因为0乘25得0,所以这一步可以不写,先算出25×3=75,将算式中的3与25的5对齐,把30的0写在后面。

第二步计算,先算出25×3=75,再在后面添上一个0。

3、试一试

完成想想做做的第一题。

三、巩固新知。

1、完成想想做做的第2题。

2、完成想想做做的第3题。

四、作业

教学内容:

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教科书38页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简便的计算过程,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并能会正确计算。

2、在与他人的交流与讨论中,培养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计算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小黑板、挂图

教学过程

一、口算下面各题。

10×3740×5075×1048÷248÷348÷4

21×321×421×586+2886-2886-48

二、完成练习五第二题。

全班同学在书上完成,然后同位置的学生交流,并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三、完成练习五第三题。

1、用竖式计算,并且验算,指名上台板演。

2、全班交流

四、练习五第四题。

1、先指名想想,你能估计出积大约是多少吗?

说一说你是如何想的?

2、全班交流。

五、完成练习五的第五题。

先观察题目的特点,同位置的学生讨论交流,然后再填出方框里的数。

六、全课总结

七、作业。

教学内容:

复习

(1)教科书P39T1-5

教学目标:

1.通过进一步的练习,让学生熟悉的掌握整十数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2.在练习中,进一步巩固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3.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提高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口算

1.小黑板出示

14+5954-2316×5230×4

168÷830×2065×1050×80

学生口算。

2.完成复习的T1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反馈时,

提问:

13×30,你是怎么口算的?

80×30,你又是怎么口算的?

二、估算

在黑板上写上算式。

23×58

师:

如果要估算这个算式,你可以怎么进行口算?

然后让学生试说:

23×58的比20×50=1000大,比30×60=1800小,大约在20×60=1200左右。

然后让学生完成T3的估算。

指名回答时,要让学生说明是怎么估算的,把多少看作几十,然后口算出积即可。

三、笔算

小黑板出示:

43×2125×2356×7863×8040×56

指名板演,其它同学独立完成。

并要求第一二小题进行验算。

集体反馈时,要注意让学生口述计算过程,特别是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书写格式,要注意强调。

因为在练习的过程中,还有部分学生不太清楚简单的计算格式。

同时要注意强调,乘法的验算方法,可以调换两个乘法的位置即可。

四、填表找规律

让学生独立完成T5的填表。

然后集体讨论,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通过引导与板书,让学生初步发展,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扩大几倍,积也跟着扩大几倍。

五、解决问题。

让学生独立观察T4,思考你可以从图中得到那些信息?

通过条件与问题的分析,让学生感觉到图中的3个书架是个多余的条件,并没有用的。

六、课堂作业。

P39T2T4

教学内容:

复习

(2)教科书P40T6-8,加思考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加强学生计算能力的训练;

2.通过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加强数量关系式的意识;

3.让学生认识并掌握一个数与11相乘的规律。

教学过程:

一、口算

14×1020×2140×1280×30

23+4567+9823+5476+80

96÷3960÷3120÷4180÷3

小黑板出示,学生口算。

二、笔算

小黑板出示:

34×5467×1940×87

指名板演,其它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反馈。

三、完成P40T6题

学生先独立看表格,思考:

怎么算总千克数?

然后独立填表。

集体反馈时,提问:

如果这三题,要你要一句话概括一下,你是怎么算的,你会怎么说?

引导学生得出:

每筐的千克数×筐数=总千克数。

四、完成P40T7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指点回答。

1.用35×90,得电脑的价格。

2.电脑的价格比计算器的价格多多少元?

3.电脑的价格与计算器的价格一共多少元?

等等。

不同的提问,可以让其它学生进行列式,计算出结果。

五、完成P40T7题8

学生先观察题目,然后提出不同的问题。

集体解答。

六、研究一个数与11相乘的规律。

出示:

24×1135×1157×11

让学生独立在草稿本上完成。

完成后,让学生思考一个数与11相乘有怎么的规律?

独立思考后,可以同桌相互交流自己的建议。

最后通过竖式引导得出:

一个数与11相乘,只要将这个数两边位,中间加,还要注意进位就可以了。

然后用比赛的形式完成思考后面的填空题。

七、补充作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