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Ⅱ届高三语文第六次月考试题.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8515909 上传时间:2023-08-1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42.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Ⅱ届高三语文第六次月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新课标Ⅱ届高三语文第六次月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新课标Ⅱ届高三语文第六次月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新课标Ⅱ届高三语文第六次月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新课标Ⅱ届高三语文第六次月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新课标Ⅱ届高三语文第六次月考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新课标Ⅱ届高三语文第六次月考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新课标Ⅱ届高三语文第六次月考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新课标Ⅱ届高三语文第六次月考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新课标Ⅱ届高三语文第六次月考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新课标Ⅱ届高三语文第六次月考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新课标Ⅱ届高三语文第六次月考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新课标Ⅱ届高三语文第六次月考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新课标Ⅱ届高三语文第六次月考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新课标Ⅱ届高三语文第六次月考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新课标Ⅱ届高三语文第六次月考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新课标Ⅱ届高三语文第六次月考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新课标Ⅱ届高三语文第六次月考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新课标Ⅱ届高三语文第六次月考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课标Ⅱ届高三语文第六次月考试题.docx

《新课标Ⅱ届高三语文第六次月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Ⅱ届高三语文第六次月考试题.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课标Ⅱ届高三语文第六次月考试题.docx

新课标Ⅱ届高三语文第六次月考试题

第六次月考语文试题【新课标Ⅱ—1版】

中国文人讲“气韵生动”,其中的“韵”并不是单纯的作诗时押韵的“韵”,意义更为丰富饱满,注重的是创作主体(无论是艺术家还是诗人)对于宇宙惯有的一个诗性的判断。

天地大美自然而生,可是也需要画家对其有诗性的判断、有所感悟才会于人有意义。

所以,当中国人的智慧和感悟在哲学上的体现用到绘画上来的时候,绘画就受益无穷了。

老子哲学里有“知其白,守其黑”,说的是深知本性洁白,却守持混沌昏黑的态势,这就是中国人的思维,也正是国画美之所在。

笔墨加上宣纸就是黑和白,只有维持黑白间比例的平衡和谐才能守住国画的这种美。

中国禅宗讲,“妙悟者不在多言”。

王维在《山水诀》中将此视为对山水画的要求,其实,这是对整个中国绘画的要求——以少许胜多许,以最简练的语言表现最丰富的内容。

中国绘画就是“有无相生”之道的形象体现,笔墨的“有”和画面空白的“无”相互辉映才造就了国画之美。

元代山水画家倪瓒的画就非常注重黑白间的比例,比如他的《容膝斋图》,几棵小树,一个茅亭,朦胧的远山,没有人物,没有动态。

然而,你一看就能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哀愁,一种天荒地老式的沉默和寂寞。

八大山人画的鸟,蜷曲着身子,寥寥几笔,把鸟的全部内在生命表达得淋漓尽致。

他的画已经撇除了一切的繁文缛节、一切的矫揉造作和一切的事功媚俗,剩下的只有“士气”的符号,简捷清纯、精微广大、高明中庸。

中国画的这种简洁丰润源远流长,早在远古时期陶瓷上的绘画就有体现。

猪纹陶钵属于河姆渡文化时期,但刻画在陶罐上的猪极富神韵。

大量的留白、相当简单的细条,却将猪那种神情、动态刻画得栩栩如生,能引发你无尽的联想。

人面彩陶瓶属于五千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

这个作品反映的是远古先民的一种思考状态,你可以看出他在思考,你看他的眼睛里若有疑惑,可是这个疑惑又混混沌沌,让人感到没有答案而有所茫然。

这个茫然体现出一个童稚的天真。

还有,嘴边那个酒窝在那儿,像一个很憨厚的人,混沌、茫然、天真、憨厚、简朴。

从这个简单的作品中,我们看到了天籁、神韵、简朴。

这就是我们文化的源头,这种对于艺术的感悟、对于“微言大义”的追求流传了几千年,深深地扎根于中国的国画之中。

1.下列关于“知其白而守其黑”的解说,有错误的一项是()

A.“知其白而守其黑”作为中国绘画的一个重要美学原则,是老子哲学思想在中国绘画中的一种很好体现。

B.“知其白而守其黑”是中国人思维的一种表现,也影响着画家的国画创作,使国画呈现出不同于西方绘画的美。

C.在中国绘画中,“黑”和“白”分别对应笔墨内容和画面的空白,画的美就是靠浓墨重彩与留白的反差表现出来的。

D.“知其白而守其黑”与中国禅宗所说的“妙悟者不在多言”的道理相似,强调以最简练的笔墨或语言表现最丰富的内容。

2.关于“中国绘画”的特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画家通过感悟天地大美,对其作出诗性判断,创作出的作品才有可能具备“气韵生动”的特点。

B.中国绘画是“有无相生”之道的形象体现,注重以少许胜多许,用笔简洁却使画面丰润而富有神韵。

C.中国绘画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天籁、神韵、简朴是中国文化的源头,当然也是中国绘画的源头。

D.中国绘画遵循自然之道,通过笔墨来真实再现天地山川、草木虫鱼自身的美及其运行的目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国画家将自己的感悟融入绘画中,启发读者去感受、体会美,无须刻意追求美的自然真实性。

B.八大山人寥寥几笔便将鸟的内在生命表达得淋漓尽致,他的创作就是国画中表现出符号化趋势的代表。

C.仰韶文化时期人面彩陶瓶上的先民神情若有疑惑和茫然,形象地将五千年前远古时期先民的无知与天真展现出来。

D.王维在《山水诀》中把禅宗的“妙悟者不在多言”视为对出水画的要求,首倡了中国画“以少许胜多许”的绘画准则。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4—7题。

(19分)

于成龙,字北溟,山西永宁人。

顺治十八年,授广西罗城知县。

罗城居万山中,盛瘴疠,民犷悍。

方兵后,遍地榛莽,县中居民仅六家,无城郭廨舍。

成龙到官,召吏民拊循之,申明保甲。

盗发即时捕治,请于上官,谳实即处决,民安其居,尽力耕耘。

与民相爱如家人父子。

牒上官请宽徭役,建学宫,创设养济院,凡所当兴罢者,次第举行,县大治。

总督卢兴祖等荐卓异。

康熙六年,迁四川合州知州。

四川大乱后,州中遗民裁百馀,而供役繁重。

成龙请革宿弊,招民垦田,贷以牛种,期月户增至千。

迁湖广黄冈同知,驻岐亭,尝微行村堡,周访闾里情伪,遇盗及他疑狱,辄踪迹得之,民惊服。

十三年,署武昌知府。

吴三桂犯湖南师方攻岳州檄成龙造浮桥济师甫成山水发桥圮坐夺官。

十七年,迁福建按察使。

有民以通海获罪,株连数千人,狱成,当骈戮。

成龙白康亲王杰书,言所连引多平民,宜省释。

王素重成龙,悉从其请。

十九年,擢直隶巡抚。

宣化旧有水冲沙压地千八百顷,前政金世德请除粮,未行,为民累。

成龙复疏请,从之。

又以其地夏秋屡被灾,请治赈。

别疏劾青县知县赵履谦贪墨,论如律。

二十年,入觐,召对,上褒为“清官第一”,复谕劾赵履谦甚当,成龙奏:

“履谦过而不改,臣不得已劾之。

”上曰:

“为政当知大体,小聪小察不足尚。

人贵始终一节,尔其勉旃!

”旋赐帑金千、亲乘良马一,制诗褒宠,并命户部遣官助成龙赈济宣化等处饥民。

未几,迁江南江西总督。

成龙至江南,自奉简陋,日惟以粗粝蔬食自给。

居数月,政化大行。

势家惧其不利,构蜚语。

明珠秉政,尤与忤。

二十二年,副都御史马世济督造漕船还京,劾成龙年衰,为中军副将田万侯所欺蔽。

命成龙回奏,成龙引咎乞严谴,诏留任,万侯降调。

二十三年,命成龙兼摄两巡抚事。

未几,卒于官。

成龙历官未尝携家属,卒时,将军、都统及僚吏入视,惟笥中绨袍一袭、床头盐豉数器而已。

民罢市聚哭,家绘像祀之。

赐祭葬,谥清端。

内阁学士锡住勘海疆还,上询成龙在官状,锡住奏甚清廉,但因轻信,或为属员欺罔。

上曰:

“于成龙督江南,或言其变更素行。

及卒后,始知其始终廉洁,为百姓所称。

殆因素性鲠直,不肖挟仇谗害,造为此言耳。

居官如成龙,能有几耶?

(节选自《清史稿·于成龙传》)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驻岐亭,尝微行村堡微:

偷偷地B.株连数千人,狱成,当骈戮当:

将要

C.成龙复疏请,从之疏:

上奏D.势家惧其不利,构蜚语构:

罗织罪名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吴三桂犯湖南师∕方攻岳州∕檄成龙造浮桥∕济师甫成∕山水发∕桥圮∕坐夺官。

B.吴三桂犯湖南∕方攻岳州∕檄成龙造浮桥∕济师甫成∕山水发∕桥圮坐∕夺官。

C.吴三桂犯湖南∕师方攻岳州∕檄成龙造浮桥济师∕甫成∕山水发∕桥圮∕坐夺官。

D.吴三桂犯湖南师∕方攻岳州∕檄成龙造浮桥济师∕甫成∕山水发∕桥圮∕坐夺官。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罗城民风彪悍又刚刚经受战乱,于成龙在罗城采取严惩盗贼、宽免徭役等方法,使罗城摆脱混乱,得到治理,出现了百姓安居乐业的新气象。

B.于成龙历任四川合州知州、湖广黄冈同知、武昌知府、福建按察使等职,每到一地,都多行善政,以政绩卓异著称。

C.于成龙至江南后,衣食住行很简陋,每天只吃糙米和蔬菜。

在那里几个月后,政令教化使江南民风大改变,但受到豪强的排挤诽谤。

D.于成龙为官清廉,生活节俭,百姓听到他去世的噩耗罢市痛哭,皇帝给予赏赐公祭安葬的礼遇,谥号为清端,只是遗憾他容易被下属欺骗。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成龙请革宿弊,招民垦田,贷以牛种,期月户增至千。

(5分)

(2)为政当知大体,小聪小察不足尚。

人贵始终一节,尔其勉旃!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次韵①王定国扬州见寄

黄庭坚

清洛思君昼夜流,北归何日片帆收?

未生白发犹堪酒,垂上青云却佐州!

飞雪堆盘鲙鱼腹,明珠论斗煮鸡头②。

平生行乐自不恶,岂有竹西歌吹愁?

注释:

①次韵:

按照原诗的韵和用韵的次序来和诗,也叫步韵。

②鸡头:

芡实,俗称鸡头米。

8.这首诗中多处运用比喻修辞,请找出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6分)

9.颔联中哪两个字用得好,请指出并鉴赏。

(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以博大的胸怀,对广大劳动人民寄予深深同情的诗句是,

(2)在苏轼《前赤壁赋》中,描写江面风平浪静,且可与《后赤壁赋》中“山高月小,水落石出”一句相映成趣的句子是,。

(3)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用“,。

”两句描写了春天鸟儿们充满生机与情趣的活动。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三、四两题中选定其中一题作答。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诺曼底”号遇难记

法·雨果

真正的强者是那种具有自制力的人。

一八七○年三月十七日夜晚,哈尔威船长照例走着从南安普敦到格西恩岛这条航线。

大海上夜色正浓,薄雾弥漫。

船长站在舰桥上,小心翼翼地驾驶着他的“诺曼底”号。

乘客们都进入了梦乡。

“诺曼底”号是一艘大轮船,在英伦海峡也许可以算得上是最漂亮的邮船之一了。

它装货容量六百吨,船体长二百二十尺,宽二十五尺。

海员们都说它很“年轻”,因为它才七岁,是一八六三年造的。

雾愈来愈浓了,轮船驶出南安普敦河后,来到茫茫大海上,相距埃居伊山脉估计有十五海里。

轮船缓缓行驶着。

这时大约凌晨四点钟。

周围一片漆黑,船桅的梢尖勉强可辨。

像这类英国船,晚上出航是没有什么可怕的。

突然,沉沉夜雾中冒出一枚黑点,它好似一个幽灵,又仿佛像一座山峰。

只见一个阴森森的往前翘起的船头,穿破黑暗,在一片浪花中飞驶过来。

那是“玛丽”号,一艘装有螺旋推进器的大轮船。

它从敖德萨启航,船上载着五百吨小麦,行驶速度非常快,负载又特别大。

它笔直地朝着“诺曼底”号逼了过来。

眼看就要撞船,已经没有任何办法避开它了。

一瞬间,大雾中似乎耸起许许多多船只的幻影,人们还没来得及一一看清,就要死在临头,葬身鱼腹了。

快速前进的“玛丽”号向“诺曼底”号的侧舷撞过去,在它的船身上撞开一个大窟窿。

由于这一猛撞,“玛丽”号自己也受了伤,终于停了下来。

“诺曼底”号上有二十八名船员,一名女服务员,三十一名乘客,其中十二名是妇女。

震荡可怕极了。

一刹那间,男人、女人、小孩,所有的人都奔到甲板上。

人们半裸着身子,奔跑着,尖叫着,哭泣着,惊恐万状,一片混乱。

海水哗哗往里灌,汹涌湍急,势不可当。

轮机火炉被海浪呛得嘶嘶地直喘粗气。

船上没有封舱用的防漏隔墙,救生圈也不够。

哈尔威船长,站在指挥台上,大声吼喝:

“全体安静,注意听命令!

把救生艇放下去。

妇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员断后。

必须把六十人救出去。

实际上一共六十一人,但是他把自己给忘了。

船员赶紧解开救生艇的绳索。

大家一窝蜂拥了上去,这股你推我搡的势头,险些儿把小艇都弄翻了。

奥克勒福大副和三名二副拼命想维持秩序,但整个人群因为猝然而至的变故简直都像疯了似的,乱得不可开交。

几秒钟前大家还在酣睡,蓦地,而且,立时立刻,就要丧命,这怎么能不叫人失魂落魄!

就在这时,船长威严的声音压倒了一切呼号和嘈杂,黑暗中人们听到这一段简短有力的对话:

“洛克机械师在哪儿?

“船长叫我吗?

“炉子怎么样了?

“海水淹了。

“火呢?

“灭了。

“机器怎样?

“停了。

船长喊了一声:

“奥克勒福大副!

大副回答:

“到!

船长问道:

“还有多少分钟?

“二十分钟。

“够了,”船长说,“让每个人都到小艇上去。

奥克勒福大副,你的手枪在吗?

“在,船长。

“哪个男人胆敢在女人前面,你就开枪打死他。

大家立时不出声了。

没有一个人违抗他的意志,人们感到有一个伟大的灵魂出现在他们的上空。

“玛丽”号也放下救生艇,赶来搭救由于它肇祸而遇难的人员?

救援工作进行得井然有序,几乎没有发生什么争执或殴斗。

事情总是这样,哪里有可卑的利己主义,哪里也会有悲壮的舍己救人。

哈尔威巍然屹立在他的船长岗位上,指挥着,主宰着,领导着大家。

他把每件事和每个人都考虑到了,面对惊慌失措的众人,他镇定自若,仿佛他不是给人而是在给灾难下达命令,就连失事的船舶似乎也听从他的调遣。

过了一会儿,他喊道:

“把克莱芒救出去!

克莱芒是见习水手,还不过是个孩子。

轮船在深深的海水中慢慢下沉。

人们尽力加快速度划着小艇在“诺曼底”号和“玛丽”号之间来回穿梭。

“快干!

”船长又叫道。

哈尔威船长,他屹立在舰桥上,一个手势也没有作,一句话也没有说,犹如铁铸,纹丝不动,随着轮船一起沉入了深渊。

人们透过阴惨惨的薄雾,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进大海。

哈尔威船长的生命就这样结束了。

在英伦海峡上,没有任何一个海员能与他相提并论。

他一生都要求自己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

面对死亡,他又一次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

(1)下列各项中对小说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小说第三段交代了“诺曼底”号的装货容量等相关信息,凸显其年轻、漂亮,用意是表现哈尔威船长的自鸣得意,为后文沉船事故的发生做铺垫。

B.“沉沉夜雾中冒出一枚黑点,它好似一个幽灵,又仿佛像一座山峰”运用夸张、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玛丽”号的突如其来和势不可挡,凸显了人们内心极度惊恐的状态。

C.撞船后人们衣衫不整、奔跑惊叫,逃生时人们蜂拥而上、你推我搡,这是普通人面对灾难时的常态表现,当然也暴露了人性中的一些可悲可鄙的弱点。

D.“仿佛他不是给人而是在给灾难下达命令,就连失事的船舶似乎也听从他的调遣。

”这句话高度赞美了哈尔威船长的处乱不惊的素养和指挥若定的能力。

E.这篇小说以平缓的语言讲述了一个震撼人心的海难故事,故事虽然已经过去一百多年了,但它所展现的人格魅力、人性光辉依然感动着我们,教育着我们。

(2)小说中多次出现对“夜雾”的描写,这样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6分)

(3)哈尔威船长是一个怎样的人?

请结合文本举例说明。

(6分)

(4)有人说这篇小说仅以对话写人,缺少动作和神态的细节,人物塑造手法过于单一。

你同意这种观点吗?

(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刘盛佳:

轮椅上的传奇

  在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刘盛佳是一位“特别”的教授。

他右腿截肢,只能与轮椅为伴,可他奋发不懈,生命的最后一刻还在编纂书稿大纲。

面对坎坷人生,刘盛佳用他的坚强与执着,写就了一段轮椅上的传奇。

1959年,勤奋善学的刘盛佳用两年时间完成了4年的课程,提前从中山大学毕业。

1961年,他被分配到华中师大地理系任教。

1964年,在“以粮为纲”的背景下,有人提出鄂西神农架林区400万亩宜农荒地可以种粮。

省里让刘盛佳在当年11月前往神农架考察,为次年3月召开的全省农村工作会议提供决策参考。

26岁的刘盛佳毫不迟疑,背上行囊出发了。

数九寒天,一场罕见的暴风雪袭击神农架林区,一旦被封在山里,可能永远出不来了。

当地百姓劝刘盛佳不要进山,可他冒着零下21摄氏度的严寒,继续进山。

刘盛佳穿着一双解放鞋在冰天雪地里跋涉,脚冻得失去了知觉。

可缓过劲来后,他咬牙继续前行。

经过3个半月的考察,刘盛佳得出结论:

林区400万亩荒地每年生长期仅50多天,无霜期60天,不宜种粮。

  返回武汉后,刘盛佳的右腿由冻伤转为脉管炎。

可他来不及治疗,忍着剧痛,第一时间向省里汇报。

原定40分钟的报告,刘盛佳讲了5个小时。

翔实的考察引起高度重视,省里做出决策:

保护神农架,遣散10万伐林队伍。

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唯一的绿色明珠得以留存至今。

  脉管炎久治不愈,1979年,刘盛佳不得不右腿截肢。

然而,这并没有阻止他的脚步。

  截肢后,刘盛佳开始写作《地理学思想史》。

他拄着拐杖、坐着轮椅收集资料,终于完成5篇共43万字的书稿。

然而,1987年他准备将书稿交付出版社时,发现书稿丢了3篇,共有30多万字。

他把自己关在房里,一声不吭,一根接一根抽烟。

几天下来他剧烈咳嗽,医生诊断:

肺癌!

  书稿还没完成,刘盛佳不甘心这样离开。

他坚持不做化疗,抓紧有限的时间重写。

命运似乎被他的执着感动,复诊确认他患的不是肺癌,而是与其症状相似的炎性肿瘤。

刘盛佳仿佛得到新生,更坚定了写书的决心。

苦战3个春秋,《地理学思想史》终于问世。

  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杨文衡说,刘盛佳的研究第一次比较详细地论述了中国现代地理学思想史。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的朱士光评价,此书填补了我国在此领域的学术空白。

  作为华中师大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的第一位博士生导师,刘盛佳学术上硕果累累。

他从教50年来主讲过20多门课程,先后指导了30多位硕士和博士;他主编的《中国地理》,成为大陆和台、港、澳高校教科书,美、日等国也将其作为高校教学参考书。

1993年,刘盛佳获得曾宪梓教育基金全国高等师范院校教师奖二等奖。

1997年,在国家纪念师范教育一百周年活动中,他是全国受表彰的十人之一。

  名师出高徒。

1995年,俄罗斯留学生卡嘉来到武汉,师从刘盛佳。

在刘盛佳的悉心指教下,卡嘉完成论文《长江流域农业生态研究》,此文获得1997年俄罗斯总统特别奖。

  刘盛佳从未因身体残疾而离开讲台。

每次上课,学生用轮椅把他推进教室。

地理教学需要经常到野外,他从不拖后腿,坚持带学生到野外考察。

学生们都称他为“拄拐杖韧教授”。

  由于严重的心脏病,2006年刘盛佳的心脏安了5个支架。

2018年5月18日,他心脏病再次发作,但刚从重症监护室转到普通病房,他就急着出院。

原来,他要赶着在5月30日前完成一篇书稿。

他最“怕”住医院,一分一秒都耽误不起。

2018年国庆节,刘盛佳本应好好休息一下。

可是,他又忙着为《地理学之美》编纂大纲。

10月3日凌晨,由于长期劳累,他的心脏病再次突发。

经抢救无效,刘盛佳永远闭上了双眼。

在刘盛佳的书房里,方格稿纸上工工整整地写着“地理学之美编纂大纲”,前三章已写好,第四章只写了一个“4”……他的藤椅已用了20多年,正中间磨出一个洞,用塑料带缝补上了;书桌两侧放胳膊的地方,棱角被磨掉足有一指厚……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8年01月12日06版)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1961年,刘盛佳被分配到华中师大地理系任教,在当时“以粮为纲”的背景下,有人提出鄂西神农架林区400万亩宜农荒地可以种粮。

刘盛佳主动要求前往神农架考察,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得出神农架不宜种粮的科学结论。

B.刘盛佳的《地理学思想史》在准备交付出版时,三篇共计30多万字的书稿丢失,剧烈的悲痛让他整天把自己关在房里一声不吭,一根接一根的香烟,使他的身体遭到了极大的破坏,虽然肺癌是误诊,他还是因此患上了炎性肿瘤。

C.文章通过侧面描写,借用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杨文衡和陕西师范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朱士光的评价,高度赞扬了刘盛佳在地理学思想史方面的重要贡献以及他的坚强与执着,显得真实可信。

D.心脏已经安了5个支架的刘盛佳最“怕”的就是住医院,因为他觉得自己一分一秒都耽误不起,在生命的最后一段时间里他仍然在忙着编纂书稿大纲,终于因心脏病再次突发抢救无效而永远的离开了他所热爱的事业。

E.本文作者不仅向我们展示了一位在教育和学术上都取得丰硕成果的地理学教授,更向我们展示了他面对坎坷人生所表现出来的坚强与执着,刘盛佳用自己对事业的无限热爱写就了一段轮椅上的传奇。

(2)刘盛佳在学术研究上可谓硕果累累,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6分)

(3)在作者笔下,刘盛佳都有哪些可贵的品质?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6分)

(4)本文通过哪些事书写了刘盛佳“轮椅上的传奇”,他的人生经历对你有什么启示?

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8分)

第Ⅱ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在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应该坚决地舍弃个人利益,决不应该   。

(2)对一篇规范的论文,因版面限制而去砍综述、删注释,实在是   的不智之举。

(3)从此以后,黑格尔将父亲的话牢记在心,每当要出现   、贬低别人、粗暴打断别人说话苗头的时候,他都会想到父亲的提醒:

“马车越空,噪音就越大。

A.举棋不定 舍本逐末 自以为是

B.犹豫不决 削足适履   自以为是

C.犹豫不决  舍本逐末  自行其是

D.举棋不定 削足适履  自行其是

1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历时三个月的“青少年互联网法律知识竞赛”吸引了广大青少年积极参与,促使青少年真懂、真用、真学互联网法律知识,养成科学、文明、健康、守法的上网习惯。

B.从上世纪70年代的“喝一碗绿豆汤、怀揣俩鸡蛋进考场”,到现在“一对一补课,特制营养餐、租学区房”,今年高考期间,有网友总结了37年来“高考帐单”的变化,称备考成本30年来涨幅超过8万倍。

C.在政治体制改革领域,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在权力制约监督、民主法治进步、打破利益固化藩篱、拓宽民众利益诉求等方面作出了重要部署。

D.学习自然科学,如果不掌握语文这门工具,就不可能正确地、深刻地理解概念或原理,不可能有条有理的严密的思维能力。

15.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其中杂生着黄精、前胡及牡鞠等植物,采下可吃

②龙泉有很多大山,在它西南方向一百多里的诸山更为幽深

③有些大山四面奋然而高耸起来,中间凹下,形状像箕筐的,人们因此称它为“匡山”

④松树上攀附的薜萝纷披蔓延,横向衍生有数十寻,叶子嫩绿可以吃

⑤山上有很多枝叶像虬髯一样的松树,满眼望去高入云天,新鲜的翠针映照着人如同被洗过一样

⑥松根上寄生的茯苓,有的大得如同斗器

A.③②⑤⑥④①B.②③⑤④⑥①C.③②⑤①⑥④D.②①③⑤④⑥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20个字。

(6分)

对失去联系的马来西亚航空公司MH370航班的搜索工作引起了公众对追踪飞机技术的关注。

①。

雷达由发射机和接收器构成,发射机天线朝着一个特定的方向发射无线电信号,接收器负责探测信号行进途中遇到的物体——通常被称之为“目标”——反射的“回声”。

基于天线的朝向,②。

而与目标之间的距离根据发射脉冲和接收回波之间的时间确定。

不过,③,例如距离、天气以及飞机的具体情况。

17.将下面的句子改写成三个短句(可调整语序、适当增减词语),做到既保留全部信息,又语言简明。

(5分)

体育局就媒体对游泳赛事中裁判执法不公、选手年龄不实等严重违纪问题的报道做出了积极回应。

五、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图画材料,完成作文。

这是学生恶搞语文课本中辛弃疾与杜甫插图的涂鸦,对此你有何感想,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范围作文,不得抄袭,不要套作。

参考答案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8、答案:

①首联“清洛思君昼夜流”,诗人将对友人的思念比作昼夜流淌的清清洛水,既可见情意之清纯又可见思念之绵长。

②颈联“飞雪堆盘鲙鱼腹,明珠论斗煮鸡头”,诗人想象友人在扬州的生活。

鱼腹细切成脍,堆放盘中像飞来的白雪;煮熟的鸡头米,像千万颗晶莹的珍珠。

诗人借此表达对友人的宽慰之意,真可谓情真意切,想象新奇。

9、答案:

“犹”“却”二字,犹是“还”的意思,此句劝慰朋友趁白发未生,还可以饮酒作乐;却是“竟”的意思,此句为朋友刚要直上青云竟然被外放扬州而遗憾。

“犹”“却”二字,转接有力,意思陡下,含有无限感慨。

一联中语意有变,两句话之间有曲折,形成顿挫之势。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

(1)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