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第二学期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518248 上传时间:2023-08-19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50.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第二学期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学年第二学期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学年第二学期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学年第二学期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学年第二学期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学年第二学期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学年第二学期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学年第二学期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学年第二学期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学年第二学期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学年第二学期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学年第二学期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学年第二学期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学年第二学期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学年第二学期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学年第二学期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学年第二学期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学年第二学期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学年第二学期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学年第二学期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第二学期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docx

《学年第二学期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第二学期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第二学期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docx

学年第二学期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感人的故事

单元目标:

1、认识32个生字,会写26个生字。

2、引导学生在阅读时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

3、引导学生在阅读故事时思想受到感染熏陶,情感得到陶冶升华,感受到人物心灵的美好和品质的高尚。

4、指导学生在学文中注意搜集一些感人的故事,为口语交际和习作的做好准备。

14再见了,亲人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战役、封锁、暂时、、硝烟、噩耗、刚强、大嫂、雪中送炭、同归于尽、深情厚谊”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使自己感动的词句。

  3、理解课文的内容,懂得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从中受到国际主义的教育。

  4、领悟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体会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体会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领悟文章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抗美援朝的资料。

2、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生字词和第一部分。

教学过程:

一、简介背景,揭题释题。

  1、师简介抗美援朝:

1950年6月25日,美帝国主义唆使南朝鲜李承晚集团进攻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9月15日又纠集15个国家的雇佣军,打着联合国的旗号,在朝鲜仁川登陆,不顾中国人民的一再警告,把战火引向中国的边境,轰炸中国的安东(今丹东)等地。

中国人民积极响应毛泽东同志发出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组成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与朝鲜人民并肩作战,共同抗击美国侵略者,在战斗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1958年3月15日那天,朝鲜人民去车站含泪送志愿军踏上回国的列车,志愿军也含泪告别,彼此的嘴里深情地说着:

再见了,亲人(板书课题)

  2、有感情地朗读课题,读出依依不舍的感情。

  3、“亲人”在生活中一般指哪些人?

通过预习你知道文中的亲人指谁?

课文具体写了哪几位朝鲜亲人?

  

4、小结:

她们和志愿军没有血缘关系,为什么彼此称为亲人?

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来学习课文。

  

二、检查预习,学习字词。

  1、同桌相互检查课文朗读情况,要求正确、流利;

2、读本课的生字词:

封锁、暂时、打糕、情谊、混进、争吵、大嫂、阻击战、捣米谣、侦察员、雪中送炭。

(自读、指名读、齐读、)

  3、学生互相提示易读错、易写错的字

   暂时:

zàn   友谊:

yì   血泊:

  重点指导书写:

嫂、噩

三、再次读文,理清文章思路。

默读课文,思考:

朝鲜亲人为志愿军做了哪些事情?

  

四、指导方法,学习第一部分。

  1、默读课文,(一是几夜没合眼给志愿军洗补衣服。

二是在一次阻击战中,冒着炮火给志愿军送打糕,回去时昏倒在路旁。

三是在敌机轰炸时,为了救护在他家里休养的志愿军伤员,失去了唯一的小孙孙。

2、重点点拨:

(1)结合课文说说“雪中送炭”是谁在什么情况下送去什么?

  

小结:

“雪中送炭”是在别人最困难、最需要帮助时给与帮助。

体会大娘确实像慈母一样,关心帮助志愿军,想志愿军所想,急志愿军所急,这真是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2)体会“唯一”的含义。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并背诵。

2、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第二、三、四部分,领悟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二、学习第二、三部分。

1、回忆学习第一部分的方法:

(1)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大娘为志愿军做的三件事;

(2)结合课文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

  2、自学。

用自己的话说说小金花、大嫂为志愿军做了些什么?

结合课文重点理解“同归于尽”、“噩耗”、“代价”等词语。

 

    三、学习第四部分。

体会“亲人”“亲爱的土地”的含义。

(朝鲜人民关心爱护志愿军,甚至为他们献出生命,所以称为“亲人”。

为什么叫“亲爱的土地”?

因为在朝鲜的土地上,中朝人民曾经并肩战斗。

这片土地上,不仅洒下了朝鲜人民的鲜血,而且洒下了志愿军的鲜血,所以叫“亲爱的土地”。

正因为中朝人民的战斗友谊是鲜血凝成的,所以说“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

  四、体会前三个自然段开头和结尾的写法。

  1、画出课文前三个自然段开头和结尾写法相似的句子。

  2、开头句子是:

“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

”“小金花,……再给我们唱个《捣米谣》吧!

”“大嫂,请回去吧!

”志愿军对朝鲜人民的关心体贴之情都尽在这一声声的恳求中了。

  3、这三段的末尾是:

“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意,我们怎么能忘怀?

”“可是今天,跟志愿军叔叔分别的今天,你怎么落泪了呢?

”“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4、反复朗读体会这两种句式在表达情感上的作用。

(对金花,如对下辈女儿,应怀着亲切的情感朗读;对大嫂,如对同辈亲属,应怀着关切的情感朗读。

  5、前三自然段开头都是祈使句,表示恳求,体现了志愿军对朝鲜人民的关心、体贴之情。

最后一句都是反问句,表达了更加肯定的意思和强烈的感情。

这样的表达避免了平铺直叙,将中朝人民的深厚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五、作业:

从课文中挑选一件志愿军战士为朝鲜人民所做的事,展开想象,再写下来。

附板书设计:

 

练习设计:

一、我会感受。

读了课文,我感动于(             );感动于(        );感动于(                )。

二、辨别近义词,反义词。

近义词:

担心(  ) 阻击(  ) 焦急(  ) 供应( )

故意(  )支持(  )  侦察(  )  崎岖( )

反义词:

唯一(  )  温暖(  )  困难(  )  支持(  )

慌张(  )  伤心(  )  清楚(  )  暂时(  )

三、辨别句式。

    A陈述句  B感叹句  C疑问句)

(1)小金花,你是多么刚强呀!

(   )

(2)“小敏,你怎么还不回家呢?

”(   )

(3)您知道我们缺少素菜,就挎着篮子上山去挖野菜。

(   )

(4)你说,我们会不会忘记你的恩情呢?

(   )

四、语文营养菜(填上不同的“yí”字)。

气候( )人  心旷神( )  化险为( ) 

自信不( )转( )阵地  ( )惑不解  

( )然自得 礼( )之帮

15*金色的鱼钩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学习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3、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展现人物内心的表达方法。

4、练习快速阅读,简要地复述故事。

教学重点:

练习快速阅读,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准备:

1、课前布置收集有关长征的图片、文字或视频资料。

2、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初读课文

  1、出示课题:

金色的鱼钩。

  

(1)朗读课题,应该强调哪个词?

  

(2)读到“金色”这个词语,你想到了什么?

   2、快速默读课文。

  

(1)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一位老班长接受党的嘱托,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光荣牺牲的故事。

  

(2)读了课文你有哪些疑问?

  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梳理,重点出示两个问题:

  

  二、再读课文,深入理解

  1、默读课文,思考:

1935年秋天,红四方面军进入草地,当“我”和两个小同志病得实在跟不上队伍时,老班长接受了一个什么任务?

当时指导员是怎么嘱咐的?

  2、出示句子:

“他们年轻。

一路上,你是上级,是保姆,是勤务员,无论多么艰苦,也要把他们带出草地。

  “上级”就是“领导”,“上级”怎么会又是“保姆”和“勤务员”呢?

指导员的意思是什么?

  老班长既是“上级”,要在遇到困难时安抚小战士的情绪,要不断鼓励病号战胜困难,走出草地,要在重重困难面前想方设法。

又要像“保姆”和“勤务员”一样时时处处关心照顾小战士们。

3、为了完成他既是“上级”,又是“保姆、勤务员”的任务,老班长是怎么做的?

  学生抓住课文句子和内容自由讨论。

  5、这是一位怎么样的老班长?

舍己为人,忠于革命,忠于职守……

  三、品读课文,体会情感

  1、课文主要是抓住老班长的什么来表现他既是“上级”,又是“保姆、勤务员”的呢?

(外貌、动作、神态等)  

 2、把最让你感动的地方用最富深情的朗读来体现。

  四、前呼后应,解困释疑

  1、出示最后一段话。

思考:

“我”为什么要把老班长留下的鱼钩小心地包起来?

“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象征着什么?

用自己的话说说。

  一个小小的鱼钩,象征着老班长那忠于革命,忠于人民,舍己为人的金子般的心,也象征着千百万革命前辈的英雄事迹。

所以,这篇课文要以“金色的鱼钩”为题。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句话。

  3、总结:

同学们,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的革命先辈用他们的青春与热血换来的。

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

五、作业:

复述课文。

附板书设计:

15*金色的鱼钩(闪着光芒)

    炊事班长因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而牺牲

    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

16桥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咆哮、狂奔、狞笑、拥戴、清瘦、沙哑、放肆、豹子、呻吟、搀扶、祭奠、乱哄哄、势不可当、跌跌撞撞”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4、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你感动的地方,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意。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生字词,初步感受老汉的品质。

教学过程:

一、以“桥”引入,初步感知

1、谈话引入课题。

我们在四年级学习过一篇课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桥》,也是一座生命桥。

出示课题──《桥》。

2、自学课文,要求:

(1)自由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2)想一想:

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尝试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3、交流汇报:

(1)学习生字词。

(3)指名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再读课文,感受“感动”

1、自由读课文,在课文中找出描写洪水的凶猛的句子?

2、交流:

(1)出示句子进行对比:

①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

像泼。

像倒。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

②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挡。

山洪咆哮着,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挡。

哪句话写得好?

为什么?

(2)理解:

“咆哮”是什么意思?

山洪是怎么咆哮的?

理解“势不可挡”

(3)知道学生读出洪水的凶猛。

(4)还有哪些句子写出了洪水的凶猛?

找出来说一说,读一读。

(随机理解词语:

跳舞、狞笑)

3、过渡:

当洪水袭来时,村庄惊醒了。

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踏在水里。

惊慌失措的人们你拥我挤地逃跑,寻找生路?

他们找到了吗?

(找到了,北面那座窄窄的木桥。

)这是一座普通的桥吗?

不,这不是一座普通的桥,因为它窄窄的身躯上将承载一百多号人的生命,整个村庄的生命啊!

于是,急于求生的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

4、讨论:

如果,大家就这样乱七八糟、毫无秩序地拥向窄窄的木桥,会是怎么的结果?

(学生自由猜测可能发生的结果,感受形势的紧张)

5、是的,在危急关头,年迈的村支书没有因为惊慌而失去理智。

他是怎么做?

怎么说的呢?

请再读课文,找出让你感动的地方,读一读,说一说。

(1)先叫村民到木桥前,便于指挥。

(2)号召党员同志排后,体现党员同志的先进性。

(3)不顾私情,支持让非党员村民先行,先人后己。

(4)舍己为人,壮烈牺牲。

6、你觉得这是一名怎么样的老汉?

 

三、作业:

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深入研读老汉的崇高精神

教学过程:

一、复习听写,回顾前文

二、抓住言行,研读体会

1、指名读第七到第二十三自然段,找出描写老汉动作、神态、语言的句子,仔细读一读,然后再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感受。

2、课堂交流,教师随机指导。

(1)出示句子:

“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

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

他像一座大山。

①老汉“不说话”,却使人们停住了脚步,不再疯一样地拥上木桥。

老汉真是“一座山”吗?

为什么?

老汉先村民到来到木桥前,却没有夺路而逃生,真是一个为村着想,为民着想的好书记,怪不得他受人“拥戴”,老汉在村民中的威信“像一座山”。

②联系上下文,理解:

拥戴。

老汉为什么会受村民“拥戴”呢?

想象老村书为村着想,为民着想的事例。

③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2)出示句子: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

‘你还算是个党员吗?

排到后面去!

’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①比较句子: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

“你还算是个党员吗?

排到后面去!

”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老汉突然跑上前,从队伍里拉出一个小伙子,叫道:

“你还算是个党员吗?

排到后面去!

”老汉凶得很。

“冲、揪、吼、像只豹子”写出了什么?

(动作果断,不容置疑。

②老汉明知道这是自己的儿子,是自己生命的后代,为什么还一定要小伙子排到最后去?

这是一个怎么样的老汉?

③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3)出示句子:

“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①老汉如果能喊,要喊的是什么?

写下来。

交流朗读学生所写的句子。

②这是一位怎么的老汉?

老汉是村支书记,也是一位父亲,他血气方钢,他也充满父爱。

但是,当个人与大家的利益相冲突时,他毅然选择的是“先人后己”!

所以,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想说的太多太多……

3、再读加深感受:

再选择第七到二十三自然段中令你最感动的句子,有感情朗读。

三、启发想象,体验感悟

1、洪水退了,村民们得救了。

但老汉却与自己的儿子却永远离开了自己的亲人。

齐读最后四自然段。

2、同学们,老汉牺牲后,村民们会怎么做,怎么说?

想象当时的一个场景,以不同的身份,写个片断。

参考题目:

爷爷,我们想您!

老支书,慢走!

挥泪送别老支书!

我们永远纪念您!

洪水退后……

四、领悟写法,激发情感

1、自由朗读全文,想想课文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2、根据学生的理解和领悟,随机指导学生在课文中发现。

(1)巧妙的设置悬念。

讨论:

课文为什么最后才交代老汉与小伙子的关系?

(2)用环境描写烘托紧张的气氛,突出人物形象。

(3)语言简练,语句简短。

五、交流收获,总结提高。

学习课文之后,你有哪些收获?

可以从思想内容上谈,也可以从表达方法上谈。

六、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摘录课文中有特色的句子。

附板书设计:

16桥

         洪水   如魔

         老汉   如山

练习设计:

一、写近反义词

近义词:

逼近—()消瘦—()吞没—()

反义词:

沙哑—()放肆—()痛苦—()

二、连一连

受惊的脸庞疯狂地呻吟

咆哮的野马痛苦地大喊

清瘦的山洪放肆地奔跑

 

17*梦想的力量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读读记记“放弃、下旬、募捐、水泵、颠簸、节奏、簇拥、迫不及待、辛辛苦苦、一声不吭”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继续练习快速阅读,并能简要地复故事。

3、读懂课文内容,体会题目的含义。

从字里行间感受瑞恩心灵的得仅仅有梦想是不够的,还要通过不懈的奋斗才能梦想成真。

4、领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并能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体会瑞恩的精神品质,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梦想的力量”所蕴含的深意。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教师板书“梦想”。

请同学们谈一谈什么是“梦想”。

过渡语:

“梦想”可能是我们心中最深切的、最美好的渴望。

人世间的很多奇迹都源于梦想,并经过不懈的努力使梦想成真。

人应该有梦想,并为自己梦想的实现作出努力。

2、同学们,现在请你告诉大家:

你的梦想是什么?

小结:

同学们的梦想都非常美好!

希望你们能够时刻记住自己的梦想,并使梦想转化成前进的动力。

因为梦想的力量是巨大的,它可以让你创造出无法想象的奇迹。

(板书,完成课题)

3、现在就请同学们来阅读一个真实的故事,去感受梦想的力量。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学生再读课文,思考:

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课文通过记叙6岁的加拿大男孩瑞恩?

希里杰克为了实现“给非洲的孩子修一口井,好让他们有干净的水喝”这一梦想,而不懈努力终于使梦想成真的经过,体现了瑞恩的一颗善良、坚定执著的、金子般的美好童心。

)说一说你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三、读文交流,体会作者情感。

1、(小组内交流学习所得,讨论自己疑惑的问题。

想一想,瑞恩的梦想是什么?

他是怎样实现自己的梦想的?

2、文中有哪些地方出乎你的意料?

在这些出乎意料之处你想到些什么?

从而深刻体会瑞恩以及文中其他人物的精神品质。

指导学生抓住重点段落练习有感情的朗读,

3、引读课文,尝试回答上面的问题。

引读课文,深入体会以下句子的含义。

①一声不吭的瑞恩突然说:

“那我来攒钱买钻井机吧。

”他的声音很小,但很坚定,“我想让非洲的每一个人都能喝上洁净的水。

这段话与前面写瑞恩在第一次捐钱时听募捐项目的负责人说挖一口井得要2000块钱时的表现形成了对比:

那时的瑞恩还不知道2000块钱是个多大的数目,他只是兴奋地说:

“那我再多干些活挣更多的钱吧!

”从“兴奋”到“坚定”,一方面表现了瑞恩在短短的两个月内,通过筹齐打井的2000块钱,已经迅速地长大了,他现在已经清楚地认识到买钻井机的难度;另一方面也表现了瑞恩为了实现“让非洲的每一个人都能喝上洁净的水”这一梦想的坚定态度是不可动摇的。

②是呀,一个梦想,竟有如此大的力量,在此时有谁不流泪呢?

“一个梦想,竟有如此大的力量”是指瑞恩“给非洲的孩子挖一口井,好让他们有干净的水喝”这一梦想的实现,给安格鲁的孩子们送去了关爱,送去了健康,令安格鲁的村民们感激不尽;而安格鲁村民们的表现,也令瑞恩和父母感到无比的激动和幸福。

作者在此点题,满怀深情地阐发议论,以反问句抒发自己的情感,并引发读者的思考──梦想的力量究竟有多大?

四、联系上下文,体会题目的含义

梦想的力量在课文中的体现是多方面的,小瑞恩的梦想不仅鼓动着他本人前进的风帆,激励着他克服重重困难,坚定执著地为达到梦想的彼岸而奋斗;同时也感动并带动了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其中,最终使梦想成为现实;这个梦想的实现也使安格鲁的村民们对瑞恩以加拿大人民感激不尽,从而增进了加非人民的友谊。

这不就是梦想的力量吗?

五、回读全文并选择自己喜欢的,感受最深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并体会作者表达的方法

六、拓展,深化主题

1、学生畅谈自己的体会,可以联系课文内容来谈,还可以扩展开去,结合自己的实际来谈,从而进一步深化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升华自己的思想认识。

2、资料展示

瑞恩·希里杰克被人称为“加拿大的灵魂”。

2001年,在加拿大国际发展协会的帮助下,成立了“瑞恩的井”基金会。

2002年9月30日,他接受了加拿大总督克拉克森颁发的国家荣誉勋章,10月,他作为唯一的加拿大人,被评选为“北美洲十大少年英雄”。

这一切来自于他6岁时的一个小小的愿望──为非洲儿童挖一口井!

起初,挖井的钱是靠他一个人做家务赚来的。

然后亲戚、朋友、邻居也加入进来……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心愿鼓舞了全世界六十多个国家的成年人,帮助瑞恩的队伍越来越庞大,人们纷纷解囊相助。

到2003年初,“瑞恩的井”基金会有七十多万加元,已经在非洲挖了七十多口水井。

2003年3月15日,瑞恩去日本参加“第三届世界水资源论坛”,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栏目组邀请瑞恩和他的妈妈到中国做客。

瑞恩和他的妈妈通过《实话实说》节目与中国广大观众见面。

在这次节目即将结束时,瑞恩说:

“我要为取得干净的水源而努力工作,直到我爸爸那个年纪。

附板书设计:

17*梦想的力量

给非洲的孩子修一口井,好让他们有干净的水喝

筹集70块钱筹集2000块钱捐钱打井

打好第一口井成立“瑞恩的井”基金会

 

口语交际·习作四

教学目标:

1、围绕“感动”这个话题,诉说故事,畅谈想法,感动心灵。

2、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的习惯,做到表达时有条理、有感情;在听他人说话要认真,有耐心。

3、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选一件令人感动的小事记下来。

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感情要真实。

4、.能把一件事的来龙去脉交代清楚,力争写得具体、生动。

教学重难点: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指导学生写作时做到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感情真实。

课前准备:

1、“洗脚”公益广告片段的课件。

2、.本单元中四篇文章的插图。

3、公益广告片段;刘翔的图片;音乐《丹顶鹤的故事》;

4、搜集古今中外让自己感动的故事。

教学课时:

3课时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一、激情引入,交流感受

播放电视广告。

配音:

每天晚上,年轻的妈妈打好热腾腾的水,给年迈的老奶奶洗脚。

她日复一日不变的行为,温暖了奶奶苍老的心灵。

她不知道,无意中,她教会了自己的孩子──感恩。

看了这则公益广告,你有什么感受

二、开拓视野,感受“感动”

像电视广告中这样的令人感动的故事还有许多许多。

古代历史上就有许多令人感动的故事,请同学们来说说这些故事。

1、讲古代感动的故事。

如黄香温席、孔融让梨……

2、.随机设问:

你为什么而感动?

3、.不仅我国古代有许多令人感动的故事,这样的故事古今中外更是层出不穷。

小组说说感动的故事。

推选其中说得最好的一位同学来讲讲。

4、不仅有许多感动的故事,我们的生活中更不乏感动的图片或音乐。

5、.配乐引出《丹顶鹤的故事》:

有一个女孩,她从小就爱养丹顶鹤,在她大学毕业以后,她仍回到她养鹤的地方。

可是有一天,她为了救那只受伤的丹顶鹤,却滑进了沼泽地,就再也没有上来。

(音乐响起)

听了这个故事和音乐,你有什么感受?

6、出示刘翔的图片。

这是谁?

你喜欢他吗?

说说他的故事。

再听刘翔获冠时响起的国歌声。

同学们,当我们再回到二年前的希腊雅典,重温那激动人心的一刻,你感动吗?

为什么?

7、小结:

感动是人的情感的自然流露。

因为我们善良,所以我们学会了感动,学会了感恩。

三、互动交流,重温“感动”

1、同学们,在你的生活中,你是否经历过让自己感动的事呢?

指名说话。

一位同学说完后,请其他同学当记者,现场进行“答记者问”。

引导学生说最感动的地方,说清感动的原因。

2、组织小组进行“感动2011”比赛活动(根据上课时间自由调整),评选出最让人感动的小故事。

引导学生拟定评选条件:

把感动的事件说清楚,说具体;表达时口齿清楚,声音响亮。

3、开展活动。

在音乐《感恩的心》中结束。

第二课时(习作指导)

一、独立撰写,巡视指导

1、导语:

同学们,老师和你们一起分享自己亲眼所见的最难忘、感人的事。

又看见你们和同桌快乐地分享各自听到、看到、亲身经历那最令人感动、难忘的事,真羡慕!

有句啤酒广告词:

“好东西,要与好朋友分享!

”老师是你们的好朋友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英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