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永春天湖山中学教师招聘考试和解析.docx

上传人:w**** 文档编号:185219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26.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永春天湖山中学教师招聘考试和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福建省永春天湖山中学教师招聘考试和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福建省永春天湖山中学教师招聘考试和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福建省永春天湖山中学教师招聘考试和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福建省永春天湖山中学教师招聘考试和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亲,该文档总共4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建省永春天湖山中学教师招聘考试和解析.docx

《福建省永春天湖山中学教师招聘考试和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永春天湖山中学教师招聘考试和解析.docx(4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福建省永春天湖山中学教师招聘考试和解析.docx

福建省永春天湖山中学教师招聘考试和解析

  说明:

本题库收集历年及近期考试真题,全方位的整理归纳备考之用。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试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

  2、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你应立即停止作答。

将题本、答题卡和草稿纸都翻过来留在桌上,待监考人员确认数量无误、允许离开后方可离开。

  3、特别提醒您注意,所有题目一律在答题卡指定位置答题。

未按要求作答的,不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考试结束后,又要调整座位了,赵老师排座的原则是:

考分高的学生坐在教室里中间区域,考分低的学生坐在边角位置。

赵老师的做法()。

  A、符合公平竞争的要求

  B、违背平等待生的理念

  C、符合因材施教的理念

  D、违背分组教学的要求

  【答案】B

  【解析】教育公平要求教师要做到坚持以人为本,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在教育活动中,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也不是以一部分学生为本,而是以全体学生为本。

题目中赵老师排座的方法有悖于教育公正的原则,没有面向全体学生,而是给分高的学生好的座位,这是不公平的体现,没有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

  2、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A、社会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的道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B、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矛盾

  C、教育者与德育内容和方法的矛盾

  D、受教育者与德育内容和方法的矛盾

  【答案】A

  【解析】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社会所要求的道德规范)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故选A。

  3、下列不属于学校设立的基本条件的是()。

  A、法人

  B、教师

  C、经费

  D、组织

  【答案】A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设立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必须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①有组织机构和章程;②有合格的教师;③有符合规定标准的教学场所及设施、设备等;④有必备的办学资金和稳定的经费来源。

可见,教师、经费和组织都是学校设立的基本条件。

故选A。

  4、()内驱力是指一个人想获得自己所附属的长者的赞许和认可,取得应有的赏识的欲望。

  A、认知

  B、自我提高

  C、审美

  D、附属

  【答案】D

  【解析】附属内驱力:

为了获得长者(家长、教师等)的赞许或认可而表现出把工作做好的一种需要,属于外部动机。

认知内驱力:

指要求了解、理解和掌握知识以及解决问题的需要。

在有意义学习中,认知内驱力是最重要而稳定的动机;认知内驱力属于内部动机。

自我提高内驱力:

指个体因为自己的胜任或工作能力而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

属于外部动机。

审美,是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第六个层次的内容。

故选

  5、每学期开学前,王老师总是根据自己所教班级的人数、课时量以及备课资料是否充分等来安排自己的教学方式与教学进度。

根据富勒与布朗的观点,王老师处于教师成长的哪个阶段()。

  A、关注生存

  B、关注情境

  C、关注学生

  D、关注自我

  【答案】B

  【解析】处于关注情境阶段的教师,把关注的焦点投向了提高学生的成绩。

在此阶段教师关心的是如何教好每一堂课的内容,一般总是关心诸如班级的大小、时间的压力和备课材料是否充分等与教学情境有关的问题。

故选B。

  6、技能水平随练习而提高的一般趋势是()。

  A、随练习次数而提高

  B、随练习次数而降低

  C、初期进步快,以后渐慢

  D、初期进步慢,以后渐快

  【答案】A

  【解析】练习是技能形成的主要途径,技能水平随练习而提高,随着练习次数的增加,进行某种操作或活动的速度加快,这是技能形成的一般趋势。

故选A。

  7、第一次提出了学前社会教育主张的教育家是()。

  A、亚里士多德

  B、柏拉图

  C、昆体良

  D、夸美纽斯

  【答案】B

  【解析】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第一次提出了学前社会教育的主张。

故选B。

  8、教师要求学生在课堂上欲发言时先举手,这是()。

  A、课堂提问的一个环节,不可缺少

  B、课堂常规管理行为,有助于稳定课堂秩序

  C、与教师个人好恶有关的行为,不宜统一要求

  D、激励学生的行为,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

  【答案】B

  【解析】教学需要一个稳定正常的教学秩序,课堂常规管理是保证这种正常秩序的基本条件,课堂教学常规是被广大的教师实践证明合乎课堂教学规律的行为规矩。

题目中所描述的行为属于课堂常规管理行为,有助于稳定课堂秩序。

故选B。

  9、教育目的在各级各类学校的具体化是()。

  A、课程目标

  B、教育目的

  C、培养目标

  D、教学目标

  【答案】C

  【解析】培养目标是指教育目的在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机构的具体化。

它是由特定社会领域和特定社会层次的需要所决定的,也随着受教育对象所处的学校类型、级别而变化。

故选C。

  10、那些与生俱来的有机体的构造、形态、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等方面的解剖生理特征指的是()。

  A、遗传素质

  B、生理发展

  C、生长发育

  D、生理结构

  【答案】A

  【解析】遗传是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解剖生理上的特点,这些生理特点也叫遗传素质。

遗传是个体发展的物质前提。

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遗传素质的差异是造成个体间个别差异的原因之一;遗传素质的成熟制约身心发展的水平及阶段。

故选A。

  11、教师上课提问时,有的学生急于表现,甚至没有弄清题意便抢先回答,这类学生的认知风格属于()。

  A、冲动型

  B、沉思型

  C、场独立型

  D、场依存型

  【答案】A

  【解析】冲动型的学生特点是反应速度快,但是往往正确率却不高。

故选A。

  12、()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是目前发展心理学界最具权威的理论观点之一。

  A、皮亚杰

  B、科尔伯格

  C、维果茨基

  D、埃里克森

  【答案】A

  【解析】皮亚杰是瑞士著名心理学家和哲学家,他在20世纪60年代初创立了“发生认识论”,形成了其独具特色的认知发展观,并对教育产生了巨大的积极影响。

故选A。

  13、影响师生关系的核心因素是()。

  A、教师的素质

  B、学校的管理

  C、国家的政策

  D、学生的认识

  【答案】A

  【解析】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处于主导的地位,因此,教师的素质是影响师生关系的核心因素。

故选A。

  14、我国《教师法》规定,()应承担培养和教育中小学教师的任务。

  A、课外教育机构

  B、师范学校

  C、专业培训机构

  D、职业院校

  【答案】B

  【解析】

  《教师法》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办好师范教育,并采取措施,鼓励优秀青年进入各级师范学校学习。

各级教师进修学校承担培训中小学教师的任务。

师范学校应当承担培养和培训中小学教师的任务。

各级师范学校学生享受专业奖学金。

故选B。

  15、王老师观察到,在若干次探究性小组合作学习的讨论环节中,孙丽同学自己总是拿不定主意,要靠同伴拿主意。

这说明孙丽的学习风格属于()。

  A、场独立型

  B、冲动型

  C、沉思型

  D、场依存型

  【答案】D

  【解析】该同学思考问题时依赖环境、依赖外界,因此是场依存型的认知风格。

故选D。

  16、杜威和他的《民主主义与教育》是20世纪()的代表。

  A、人文主义教育学

  B、存在主义教育学

  C、实用主义教育学

  D、要素主义教育学

  【答案】C

  【解析】杜威是20世纪美国著名的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家,其所著的《民主主义与教育》全面地阐述了实用主义教育理论。

故选C。

  17、某初级中学在初一的六个班级中设了一个重点班,该校做法()。

  A、正确,有利于因材施教

  B、不正确,学校不得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

  C、正确,有利于提高升学率

  D、不正确,应由教育主管部门设立

  【答案】B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促进学校均衡发展,缩小学校之间办学条件的差距,不得将学校分为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

学校不得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

”题目中某中学的做法是不正确的,违背了《义务教育法》的要求。

故选B。

  18、《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应当树立尊重、保护、教育未成年人的良好风尚,关心,爱护未成年人。

  A、全社会

  B、学校

  C、家庭

  D、教师

  【答案】A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四章第二十七条规定,全社会应当树立尊重、保护、教育未成年人的良好风尚,关心、爱护未成年人。

故选A。

  19、《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应当树立尊重、保护、教育未成年人的良好风尚,关心,爱护未成年人。

  A、全社会

  B、学校

  C、家庭

  D、教师

  【答案】A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四章第二十七条规定,全社会应当树立尊重、保护、教育未成年人的良好风尚,关心、爱护未成年人。

故选A。

  20、高级中学和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资格考试每年进行()次。

  A、一

  B、二

  C、三

  D、四

  【答案】A

  【解析】

  《教师资格条例》第十条规定,幼儿园、小学、初级中学、高级中学、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资格考试和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老师资格考试,每年进行一次。

  21、()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和认知结构的重要性,主张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对学科结构的一般理解。

  A、斯金纳

  B、布鲁纳

  C、苛勒

  D、加涅

  【答案】B

  【解析】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强调教学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

故选B。

  22、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教育具有自身的继承关系

  B、教育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

  C、教育具有历史性,在阶级社会表现为阶级性

  D、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

  【答案】C

  【解析】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教育具有自身的继承关系;

  

(2)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

  (3)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C项描述的是教育的历史性。

故选C。

  23、以下不属于任务型教学的特点是()。

  A、准确性

  B、交际性

  C、生活性

  D、目的性

  【答案】A

  【解析】任务型语言教学具有目的性、主体性、交际性、合作性和生活性等特点。

故选A。

  24、明代在城乡泛设立了一种对儿童进行教育的机构,它在招生择师,学习内容和教学活动等方面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制度,这种教育机构是()。

  A、书馆

  B、精舍

  C、社学

  D、私塾

  【答案】C

  【解析】只有社学和私塾针对儿童,社学是国家建立,私塾属于私立。

故选C。

  25、“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所反映的是()。

  A、尊重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

  B、教育影响一致性原则

  C、正面教育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答案】D

  【解析】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比喻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问题。

在教育领域,这句话反映了因材施教的原则。

  26、马克思主义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

  A、智力劳动

  B、体力劳动

  C、接受教育

  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答案】D

  【解析】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是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

  27、西欧中世纪主要采用家庭教育形式的是()。

  A、基督教教育

  B、骑士教育

  C、行会教育

  D、城市教育

  【答案】B

  【解析】只有骑士教育有家庭教育的特点。

  28、下列哪一项不是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

()

  A、人本主义理论

  B、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

  C、探究教学理论

  D、多元智能理论

  【答案】C

  【解析】新课改的理论基础有人本主义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

故选C。

  29、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现代学生观的范畴?

()

  A、教师要培养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

  B、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C、教师要尊重学生,师生之间要平等相处

  D、视学生为被动的客体、管辖的对象、装知识的容器

  【答案】D

  【解析】现代学生观包括学生发展的整体观、学生发展的主体观、师生之间的平等观三方面的内容。

题中D项所述属于传统学生观。

故选D。

  30、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这体现了德育的()。

  A、疏导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导向性原则

  D、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德育的导向性原则的定义。

导向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导向性原则是小学德育的一条重要原则。

故选C。

  31、课外校外教育是对课堂教学的一种()。

  A、延展

  B、必要补充

  C、深化

  D、变革

  【答案】B

  【解析】课外校外教育是对课堂教学的一种必要补充。

故选B。

  32、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通过观察榜样的行为受到强化,从而在自己身上也产生了类似的强化效果,班杜拉称这种现象是()。

  A、自我强化

  B、内部强化

  C、替代性强化

  D、负强化

  【答案】C

  【解析】替代性强化指学习者通过观察他人行为所带来的奖励性后果而受到强化。

故选C。

  33、下列不属于侵犯了学生的人身自由权的是()。

  A、以不恰当的方式提供学生成绩

  B、非法拘禁和限制学生

  C、非法搜查学生

  D、非法限制学生表达自由的权利

  【答案】A

  【解析】BCD属于侵犯了学生的人身自由权,A选项侵犯了学生的隐私权。

故选A。

  34、教育能够促进年轻一代的政治社会化和促进政治民主化,这体现了教育的()。

  A、经济功能

  B、政治功能

  C、文化功能

  D、发展功能

  【答案】B

  【解析】教育的政治功能包括:

促进年轻一代的政治社会化;促进政治民主化;制造政治上的舆论和思潮。

  故选B。

  35、课外活动的目标实现的关键因素是()。

  A、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B、教师的主导型

  C、家长的配合程度

  D、内容的合理性

  【答案】A

  【解析】学生是课外活动的主体,全部活动都是为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而精心组织的。

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和主体作用是学校课外活动的关键。

故选A。

  36、确定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是()。

  A、哲学观念

  B、人性假设

  C、理想人格

  D、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

  【答案】D

  【解析】确定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是指教育目的的确定必须考虑到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

教育目的的确定受生产力与科技发展水平、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的制约以及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规律的制约。

故选D。

  37、对于教育心理学学科的建立起到关键作用的是()。

  A、卡普捷列夫的《教育心理学》

  B、赫尔巴特的《心理学》

  C、冯特的心理学

  D、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

  【答案】C

  【解析】对于教育心理学学科的建立起到关键作用的是冯特的心理学,他的实验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很大的影响。

研究方法是一个学科建立的必要条件之一,卡普捷列夫以及桑代克是其之后的著作,赫尔巴特的代表作是《普通教育学》。

故选C。

  38、“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某老师把学生回答的分12个馒头的计算板书出来:

12÷3=4(人),12÷2=6(人),12÷1=12(人),12÷

  0.5=24(人),这一做法体现了()。

  A、巩固性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答案】C

  【解析】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

本题中,教师把数学运算用馒头来演示,属于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故选C。

  39、耶基斯—多德森定律表明,对于简单的学习来说,最佳的动机水平是()。

  A、中等偏低的强度

  B、中等强度

  C、中等偏高的强度

  D、越高越好

  【答案】C

  【解析】心理学家的研究指出,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的关系并不是线性的关系,而是成倒U型曲线关系。

也就是说,学习动机的强度有一个最佳水平,此时的学习效率最高;一旦超过了顶峰状态,动机程度过强时就会对活动的结果产生一定的阻碍作用。

当然,如果动机水平过低,也不会有高效率的活动的。

故选C。

  40、教育行政等部门和学校应当根据需要,制定应对各种灾害传染性疾病食物中毒意外伤害等突发事件的预案,配备相应设施并进行必要的演练,增强未成年人的()。

  A、安全意识

  B、自我管理意识

  C、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D、法制意识

  【答案】C

  【解析】教育行政等部门和学校、幼儿园、托儿所应当根据需要,制定应对各种灾害、传染性疾病、食物中毒、意外伤害等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故选C。

  41、开设人口教育课、环境教育课、闲暇与生活方式课等新课程,这些课程要融合历史、地理、化学、生物、物理、卫生等学科知识,这是()。

  A、综合课程

  B、活动课程

  C、学科课程

  D、分科课程

  【答案】A

  【解析】综合课程又称统整课程,是指把若干相邻学科内容加以筛选、充实后按照新的体系合二为一的课程形态。

故选A。

  42、科学实验中,老师强调学生注意看有什么现象发生,这样做可以培养学生的()。

  A、记忆能力

  B、观察能力

  C、感觉能力

  D、知觉能力

  【答案】B

  【解析】小学生观察力的发展水平不是先天决定的,而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起来的。

教师在培养学生观察力时应给学生提出具体明确的观察目的和任务,不能只提出“好好看”、“仔细看”之类的笼统的要求,而要细致具体地引导。

故选B。

  43、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通过观察榜样的行为受到强化,从而在自己身上也产生了类似的强化效果,班杜拉称这种现象是()。

  A、自我强化

  B、内部强化

  C、替代性强化

  D、负强化

  【答案】C

  【解析】替代性强化指学习者通过观察他人行为所带来的奖励性后果而受到强化。

故选C。

  44、在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政府颁布并实施的全国性法定学制系统是1904年由清政府公布的()。

  A、癸卯学制

  B、壬寅学制

  C、壬子学制

  D、壬戌学制

  【答案】A

  【解析】癸卯学制(《奏定学堂章程》)颁布于1904年,是中国开始实施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或实行新学制的开端。

故选A。

  45、以下关于动作技能的表述,正确的是()。

  A、复杂的动作技能比简单的动作技能保持的时间更短

  B、动作技能的遗忘进程与无意义音节的遗忘进程是一样的

  C、动作技能的学习不存在迁移现象

  D、动作技能学习过程中会出现高原现象

  【答案】D

  【解析】复杂的动作技能比简单的动作技能保持的时间更长,故A项错误;动作技能的遗忘进程与无意义音节的遗忘进程是不一样的,故B项错误;动作技能是可以迁移的,故C项错误。

故选D。

  46、教育的本质属性是()。

  A、教育性

  B、公平性

  C、科学性

  D、培养人的活动

  【答案】D

  【解析】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故选D。

  47、各级各类的课程目标是相互关联的,而不是彼此孤立的,这说明课程目标具有()的特征。

  A、递进性

  B、时间性

  C、整体性

  D、层次性

  【答案】C

  【解析】课程目标的特征有:

  

(1)整体性。

各级各类的课程目标是相互关联的,而不是彼此孤立的。

  

(2)阶段性。

课程目标是一个多层次和全方位的系统,如小学课程目标、初中课程目标、高中课程目标。

  (3)持续性。

高年级课程目标是低年级课程目标的延续和深化。

  (4)层次性。

课程目标可以逐步分解为总目标和从属目标。

  (5)递进性。

低年级课程目标是高年级课程目标的基础,没有低年级课程目标的实现,就难以达到高年级的课程目标。

  (6)时间性。

随着时间的推移,课程目标会有相应的调整。

故选C。

  48、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认识可划分为不同的阶段,其中,()是教学的中心环节。

  A、引起学习动机

  B、领会知识

  C、巩固知识

  D、运用知识

  【答案】B

  【解析】领会知识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

故选B。

  49、“汉语拼音的学习干扰英语音标的学习”体现的迁移种类是()。

  A、逆向迁移

  B、负迁移

  C、垂直迁移

  D、一般迁移

  【答案】B

  【解析】正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如阅读技能的掌握有助于写作技能的形成。

  负迁移指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干扰、阻碍,如汉语拼音的学习干扰英语音标的学习。

故选B。

  50、2300多年前,战国时期齐国创办的()是世界上最早的公立大学,开创了百家争鸣、兼容并蓄的学术先河。

  A、稷下学宫

  B、杏坛学宫

  C、尼山论坛

  D、西河之学

  【答案】A

  【解析】稷下学宫是世界上第一所由官方举办、私家主持的特殊形式的高等学府。

中国学术思想史上的“百家争鸣”,是以齐国稷下学宫为中心的。

它作为当时百家学术争鸣的中心园地,有力地促成了天下学术争鸣局面的形成。

故选A。

  51、哪个社会的教育具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的特点?

()

  A、原始社会

  B、古代社会

  C、资本主义

  D、社会主义

  【答案】B

  【解析】古代社会具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的特点。

故选B。

  52、关于校园文化,下列选项表述错误的是()。

  A、校园文化是一种亚文化

  B、校园文化是一种综合性文化

  C、具有明确教育目的的文化

  D、不包括学校教师共同拥有的教育价值观

  【答案】D

  【解析】校园文化是人们为了保证学校中教育活动顺利进行而创立和形成的一种特有的文化形态。

按照不同的层次和标准,可以再细分为校园物质文化、校园精神文化、校园制度文化等,也包括学校教师共同拥有的教育价值观。

故选D。

  53、“导生制”的管理模式最早出现在19世纪初的()。

  A、美国

  B、英国

  C、德国

  D、法国

  【答案】B

  【解析】19世纪初,兰卡斯特和贝尔发明了“导生制”,1811年以后广泛推广导生制。

鉴于导生制难以保证教育质量,英国于1846年开始实行“教生制”,挑选13岁的学生跟校长当学徒5年,每年考察一次,18岁时参加考试,合格者入三年制师范学院,毕业后为合格教师。

19世纪80年代中期,教生制因不能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而废除。

故选B。

  54、个体动作发展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