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上册课程纲要概要.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8528413 上传时间:2023-08-1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3.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语文上册课程纲要概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课程纲要概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课程纲要概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课程纲要概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课程纲要概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课程纲要概要.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课程纲要概要.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课程纲要概要.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课程纲要概要.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课程纲要概要.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课程纲要概要.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课程纲要概要.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级语文上册课程纲要概要.docx

《三年级语文上册课程纲要概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语文上册课程纲要概要.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三年级语文上册课程纲要概要.docx

三年级语文上册课程纲要概要

小学语文课程纲要三年级上册

◆设计者:

桂林慎向玉高佳佳江河李贵娟石淑莉

◆课程名称: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

◆课程类型:

基础型课程

◆教学材料: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

◆授课时间: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5)3课时

课文l.~2680课时

习作1~816课时

单元练习1~832课时

◆授课教师:

郑东新区昆丽河小学三年级教师

◆授课对象:

三年级

一、课程目标

学习习惯

1、继续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养成习惯.、养成爱惜学习用品的习惯。

2、继续培养积极发言、专心倾听的习惯。

3、继续培养勤于朗读背诵、乐于课外阅读的习惯。

4、培养认真写钢笔字、毛笔字的习惯..培养勤查字典..主动识字的习惯。

5、培养自主预习复习..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

识字写字

1、准确认读376个生字

2、能按笔顺正确书写、默写生字231个。

能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写匀称。

汉语拼音

1、继续巩固汉语拼音,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学习普通话。

2、能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口语交际

1、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别人说的一段话和一件简单的事。

能转述基本的内容,能讲述课文所写的故事。

2、能在看图或观察事物后,用普通话说几句意思完整、连贯的话。

3、能就所读的内容、用普通话回答问题,做到语句完整,意思连贯。

4、愿意与别人进行口语交际,态度大方、口齿清楚、有礼貌。

阅读

1、继续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能复述课文.、会分角色朗读课文。

2、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能不出声、不指读、能初步对课文中不理想的地方提出疑问。

3、能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的意思。

4、能凭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景、知道课文的大意。

习作

1、留心周围的事物,开始学习习作,乐于书面表达。

2、能把自己看到、听到、想到、做过的写明白。

3、能使用逗号、句号、问号和感叹号、初步学习使用冒号、引号。

二、课程内容

本册课本主要由“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5)”、“课文”、“习作”和“练习”组成。

全册课本安排了8个单元..每单元安排“课文”3~4篇..共24篇。

每单元安排“习作”l篇,共8篇。

每单元安排“练习”1个,共8个。

1..关于课文。

全册教材安排课文24篇..其中韵文2篇。

所编选的课文内容丰富,体裁多样。

为学生学习祖国语文,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促进全面和谐的发展,提供了充裕的材料。

从内容看,有反映历史人物的课文.,如《卧薪尝胆》。

有赞颂革命英雄人物的课文,如《军神》。

也有表现少年儿童日常生活的课文.,如《小露珠》、《掌声》。

有的课文主要介绍风景名胜,如《西湖》、《拉萨的天空》。

有些课文则主要介绍自然科学常识.,如《石榴》、《石头书》等。

从体裁看,除记叙文,还有诗歌、童话、民间传说、寓言故事等。

以上特点,不仅能让学生了解多方面的知识,接受多方面的教育,而且还能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扩大他们的阅读视野。

本册的生字均安排在课文里。

生字安排继续采用“识写分流”的办法。

全册共安排生字376个,其中要求会写的为231个。

另外的145个生字只要求认识。

所谓“只要求认识”的生字,在本册的要求是读准字音,认准字形、能初步结合词语理解字义,主要帮助学生扫清阅读课文时的障碍,不列入生字考核的范围。

每篇课文安排生字,6~21个,其中要求会写的字都在课文后面的田字格中一一列出。

只要求认识的字则列在田字格的上面。

课本最后按课次安排了生字表,以便复习、巩固。

本册教材所列出的常用的多音字,均在其右上角加*以示区别。

多音字仍然只在要求会写的生字出现其他读法时列出,也仍然不计入生字总量。

本册课文篇幅短小,语言规范,便于对学生进行朗读、背诵、复述、口语交际等训练。

插图精美细致,饶有童趣,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其形象思维能力。

每篇课文后面的作业题一般安排了如下内容:

一是朗读、背诵、默读、复述等常规训练,意在让学生认认真真地读书,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继续培养语感,并增加其规范化语言的积累。

二是要求学生用钢笔描红。

以每课要求会写的生字为内容,提供钢笔书写的样字,意在让学生扎扎实实地练好写字的基本功。

三是读抄常用词语,巩固复习所学生字新词,也为今后的正确运用打好基础。

四是联系语境理解词语、句子。

学习课文中常见的构段方式,学习分析自然段,学习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等方面的练习,意在使学生不断提高阅读能力。

五是根据课文特点相机安排的“小练笔”,让学生模仿其中的句式、段式、立意、写法等,以便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以上作业安排因课设练,没有强求整齐划一。

2、关于习作。

本册课本仍然将习作教材列为专门的课文,共安排了8课。

习作教材仍然以“贴近学生生活,注重实践、体验”为宗旨。

在内容安排上富有儿童情趣,如让学生先给别人画一张像再写作文、让学生写写自己的新发现等。

在呈现形式上力求灵活多样,既有看图作文,也有学写日记,还有编写童话,等等。

在操作练习上提供多种选择,每次习作均让学生从几个题目里任选一个,或者自己另外选择内容,题目自定。

在习作评价上强调要求适度,以利于激发学习习作的兴趣与欲望,不断增强他们表达、交流的积极性。

教材的上述特点,有利于解除师生的思想束缚,让学生轻松愉快、自由自在地练习写作。

并在习作的过程中不断增强自信心和创新意识。

习作教材安排了一定的例文,主要是片段,且基本上根据同年级小学生的习作改写而成。

十分贴近三年级学生的实际。

例文(段)由学生书写,印在作文稿纸上,意在从内容到书写格式(包括题目、标点符号所应占据的位置等)都为学生提供样例,以利学生循序渐进地打好习作的基础。

3..关于练习。

全册教材共安排综合练习8个,每单元后面安排1个。

单元练习以综合性为主,内容包括字词句练习、成语和古今诗文的朗读背诵、口语交际等。

意在丰富语文教育的内涵,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他们的语文实践能力。

从本册起,各单元练习都安排了写钢笔字和毛笔字的内容。

以上练习既相对独立..又各自形

成系列。

字词句练习方面..是将识字写字及词语句式等内容综合起来..让学生在学和用的过程中..巩固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激发热爱祖国语文的情感。

朗读背诵方面,仍然采用了两种形式,一是每单元安排8个成语或有积累价值的词语。

在内容上有一定联系,又押韵上口,利于学生积累,增加文化底蕴。

二是安排了一些篇幅短小、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阅读材料,帮助学生积累语言。

这些阅读材料包括古诗词、儿童诗、古今贤文。

(劝学篇)、名言等。

写字方面,继续强调按规范严格练习..写好钢笔字..同时进行毛笔字的起步练习。

钢笔字的写字内容仍按汉字偏旁和常见结构形式归类集中,加以生动活泼的提示、发问..帮助学生在练习中体会、揣摩汉字的结构规律。

毛笔字安排了横撇、撇点、撇折、斜钩、卧钩、竖弯、竖弯钩、横折钩、横折提、横折斜钩、横折弯钩、横折折撇、横折折折钩、竖折撇、竖折折钩等笔画的练习。

口语交际及综合性学习方面,本着利于训练学生的观察、思维、想象、表达等能力的原则,以口语交际、想想做做的形式安排了“聊聊春节”、“关于春游的建议”、“学会商量”、“约请”、“说说广告”、“我家的一张照片”以及“调查学校绿化情况并提出建议”、“选择一个最感兴趣的主题出一份手抄报”等内容。

三、课程实施

1.加强写字教学的指导..规范学生的书写

在指导写字时,教师一定要板书示范。

指导不容易写好的笔画、容易写错的笔顺。

要求学生把字写端正,写美观。

为避免学生的疲劳,一节课写的字不要太多。

要分散到每一节课中去。

我们要注意把握..不是字写得越多越好,而是要注意写字的质量。

还要重视对学生写字姿势的指导和监督,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2.重视阅读,注重积累,由扶到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1)、继续加强词、句训练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因此结合学段和三年级孩子特点。

阅读的任务主要有两个理解和积累。

要引导学生自觉运用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准确理解词语运用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通过背诵、摘抄等形式

积累课文中、课外阅读中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生活中获得的新鲜语言材料。

养成积累词语的习惯。

老师要引导好,引导的最好办法是表扬和激励,也可以适当地进行检查,如:

听写一些词语、让学生互相交流、全班展示。

(2)、重视朗读的指导和训练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

要把读书的权力交给学生,充分信任学生能读懂课文。

让学生在自己的阅读实践中学会读书。

引导学生把自己当作课文中的人物去感觉、去体验、去思考。

读的形式要多样..读的指导和训练要有层次..充分体现由生到熟、由不理解到理解的训练过程。

要善于用指导朗读和学生有感情朗读的方法,培养语感、加强情感和美的熏陶。

教学中应尽量避免单调枯燥的技术性指导。

遇到长句子或学生不容易读好的句子,教师要发挥示范作用。

(3)、逐步培养学生默读的能力

默读比朗读更有利于思考。

要培养学生一边默读,一边思考的习惯,要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默读课文,一般要对学生提出默读的要求,读完后,要交流、讨论。

(4)、精读课文、略读课文的教学。

应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己阅读、感悟要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并在自学实践中逐步提高理解能力。

营造自学思考和平等对话的良好氛围,生与生、师与生融为一体,实现接触零距离,沟通无障碍。

有问题随时提出,有想法随时发表,平等对话,无拘无束交流。

重在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5)、课外阅读给孩子们充分的时间读书、思考、质疑问难。

开展好合作学习,组织好全班交流。

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3.培养习作兴趣..让学生乐于表达

中年级的习作《课标》要求不受文体和篇幅的束缚,鼓励学生不拘形式地自由表达。

只要是学生自己的话,能表达真情实感就行。

因此,在教学中可以更放开一些,对教材的安排可以灵活处理,从实际情况出发,爱护学生想说想写、敢说敢写的热情、冲动和愿望。

不要有过多的条条框框..让孩子们放开手脚去写,消除习作的畏难情绪。

指导学生如实表达,事实是什么样的,就写成什么样。

不要写走了样,不写瞎话、不写假话,培养学生再现生活的能力,练就表达的基本功。

老师多用肯定和激励的方法..多组织展示和交流。

并鼓励学生运用阅读中积累的语言材料、运用阅读中学到的表达方式,丰富自己的表达。

同时注意好的作品对习作的引导作用。

也可以创造一些机会,让孩子们通过小组活动,开展观察、调查、共同探究、合力写作。

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习作能力。

4.听说互动、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

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

是听、说双方的互动过程,它要求全员参与。

因此教师要从启发兴趣、激发交际的欲望入手,使学生明确围绕什么话题交流、讨论或辩论。

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

情境的创设,要有层次性.,可以是语言表达上的提高,也可以是表达内容的丰富,还可以是思维水平的增强。

总之,一堂口语交际课,要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要能体现出学生语言的发展过程。

要引导学生自主进行评价,在认真倾听别人发言的同时,能判断正误、优劣,或肯定赞扬,欣赏别人优点,或质疑争论,对别人提出建议和批评。

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进行口语交际实践,不作过多的指点。

此外,还应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大胆地与人进行交流,不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5.强调自主合作:

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

综合性学习应突出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

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

四、课程评价

.一、重点评价学生自主学习的态度和能力。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包括识字、阅读、习作等在内的学习能力..但自主学习的意识还不强,学习上还处于受教师任务驱使的被动状态。

因此,我们将重点评价学生自主学习的态度和能力。

我们要利用评价促进学生的学习,逐渐培养起学生课前主动预习课文。

课中能创造性地学习,课后能主动进行课外阅读、有意识地积累语言等方面的习惯。

逐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多一点表扬,少一点批评,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也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那种受到他人认可后的欢愉是孩子乐于思考和继续前进的不竭动力。

因此..教师在评价学生时要尽可能多一些肯定和赏识..少一些打击和批评。

我们可以肯定学生的独特见解,也可以肯定学生积极思考的学习态度,还可以肯定学生在同一个问题上连续举手的不懈探索的精神,更可以肯定学生在回答中流露出来的美好情感和良好品质。

哪怕学生给了一个错误的答案我们也可以报以一个鼓励的眼神。

三、多一点变化、少一点雷同,体现“以人为本”的个性化评价理念。

时下语文课堂里比较常见的评价语言有“棒、棒、你真棒,我要和你一样棒”“表扬..表扬他”“太好了”等等。

不难发现..我们在刚开始用这些极富节奏的赞美之词评价学生时,的确让他们有一种强烈的新鲜感,但时间一长..孩子们在不计其数地接受或是被动赞扬他人的体验中渐渐丧失了对这些雷同性评价语言的兴趣。

他们开始期待真正属于自己的、多元化、多角度、多层次的发展性评价。

如评价学生朗读..“你的声音真美.”“听着你读书..我们都陶醉了”“你真是诗人的知音哪.”“你走进了人物的内心深处,体会的真好.”“你把我们带到了,庐山”等。

四、评价主体多元性。

在评价主体上,《课标》中指出“注意将教师评价与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以及家长评价相结合,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

”这种评价主体多元化,能够使评价过程成为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评价变成了主动参与、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过程。

以写字为例,每次学生写完字,我们要求用红笔圈出作业中自己最满意的2到5个字,早读背书,要求学生与同组内学习伙伴互背,每次习作,要求学生写完草稿,先自己默读修改,然后与学习伙伴相互修改,当天写的小练笔,晚上读给家长听,请家长评价后再做以修改等等。

五、评价形式多样化。

语文是门实践性很强的科目,如写字、朗读、口语交际、习作、综合性学习等板块,宜采用表现性、展示性评价,如开展写字比赛、讲故事比赛、佳作欣赏、好书推荐、读书交流等活动,达到以活动促进学生乐学、会学的目的。

还可以采用张贴、公布、发奖状等静态的形式。

纸笔测试,单元测试,期中测试和期末测试,均采用百分制,内容包括听力、基础知识、阅读理解、口语交际和习作表达五大板块。

重视测后学生自我反思和小结,即自我评价,以此培养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活动评价,根据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内容,准备安排一次讲故事比赛《神话、传说故事会》,一次家乡环境调查发布会。

分项实施

识字写字、词。

1、生字表中要求会认生字。

针对三年级学生特点,评价方式为:

①随堂抽测。

在学习每篇课文的第一课时,采用指名读、开火车读等形式检查并进行口头评价②单元小结。

每个单元学习结束后,教师出一份简易测试题,让学生看字写拼音,以检查学生识字情况

2.生字表中共有231个生字要求会写,词语表中所有词语要求会默。

评价方式:

①每课一把关,每篇精读课文学完后,给学生听写词语,采用百分制批改。

②书法竞赛。

③单元、期中、期末纸笔测试,百分制评价。

阅读

1、朗读。

重视课堂上的口头评价..采用同桌赛读、全班挑战读、师生合作读等形式,要求把每篇课文都尽可能地读正确、流利,声情并茂。

2、课外阅读。

重点评价学生的阅读方法,阅读效果和阅读量。

我们将举行两次课外阅读知识测试,百分制,分别考察学生的读书情况,每月举行一次“好书推荐会”。

过程性评价方面,要求学生每天晚上至少阅读半小时,鼓励学生读整本书,每读完一本书(有读书痕迹及家长签字),即在班级争星榜上加3颗星。

3、课文精彩语段背诵、古诗文背诵。

主要评价学生的背诵量、背诵的熟练程度,主要采用同桌互评加组长评价的形式。

写作

重点评价学生是否有习作兴趣,语句是否通顺,内容是否具体,意思表达得是否清楚,对学生平时习作采用等级加评语式的评价,对每次习作中涌现出的佳作在全班进行赏析,并张贴在展示栏中。

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

重点考察学生的参与意识,表达能力,评价应放在具体的交际情景中进行加强过程性评价。

五、课时安排

周次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5)3课时

1、让我们荡起双桨长城和运河.2课时

2、学会查“无字词典”2课时

3、古诗两首3课时

4、做一片美的叶子2课时

习作12课时

练习1.3课时

5、北大荒的秋天2课时

6、西湖2课时

7、拉萨的天空2课时

习作22课时

练习23课时

8、蒲公英2课时

9、三袋麦子2课时

10、哪吒闹海2课时

习作32课时

练习33课时

11、第八次2课时

12、卧薪尝胆3课时

13、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2课时

习作42课时

练习43课时

14、“东方之珠”2课时

15、小露珠2课时

16、石榴3课时

习作52课时

练习53课时

17、石头书2课时

18、小稻秧脱险记2课时

19、航天飞机2课时

习作62课时

练习63课时

20、军神2课时

21、掌声2课时

22、金子2课时

习作72课时

练习73课时

23、每逢佳节倍思亲2课时

24、孙中山破陋习2课时

习作82课时

练习83课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