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1怎样做历史选择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542923 上传时间:2023-08-19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72.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1怎样做历史选择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1怎样做历史选择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1怎样做历史选择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1怎样做历史选择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1怎样做历史选择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1怎样做历史选择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1怎样做历史选择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1怎样做历史选择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1怎样做历史选择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1怎样做历史选择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1怎样做历史选择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1怎样做历史选择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1怎样做历史选择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1怎样做历史选择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1怎样做历史选择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1怎样做历史选择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1怎样做历史选择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1怎样做历史选择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1怎样做历史选择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1怎样做历史选择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1怎样做历史选择题.docx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1怎样做历史选择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1怎样做历史选择题.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1怎样做历史选择题.docx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1怎样做历史选择题

怎样做历史选择题?

历史选择题的分值大,在高考试卷中差不多要占半壁江山,其正确率对获得高分尤为重要,成为决定高考成败的重要题型,可以说“得选择题者,得历史高考的天下”。

然而考生这部分的失分现象却很严重。

书背熟了,并不能都拿高分,做历史选择题同样有规律和技巧。

要在文综历史考试中取得好成绩,首先必须在选择题中获得较好成绩;而要在选择题中取得好成绩,除了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外,还必须有一定的解题技巧。

在必要的学科知识贮备的前提下,临场应试中运用一定的解题技巧,可以减少失分,提高得分率。

一、做错选择题的“十二种表现”

1.忽视题干所给时间(时期)限制,匆忙答题。

【经典例题】我国“一五”计划期间生产关系的变化,大致相当于苏联的

A.1918—1921年    B.1921—1927年C.1928—1936年    D.1937—1941年

解析:

我国“一五”计划期间生产关系上的变化指“一化三改造”,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生产资料公有制社会主义制度。

对照苏联完成此项任务应是1928年至1936年,故正确选项C。

【经典例题】新中国成立时面临的国际问题是

A..二战处于反攻阶段B.美苏处于“冷战”之中

C.世界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局面形成D.美苏争霸愈演愈烈

此题要审出时间“新中国成立”,再现新中国成立时间1949年可排除A;C、D项皆是发生在20世纪50中期以后的历史事件,故正确答案为B项:

因美苏处于“冷战”开始于1947年。

2.历史概念的理解不透彻,不能把握本质内涵

高考历史试题中,大凡较难的选择题,命题者往往在历史事件及历史概念的内涵、外延和时代特征上做文章。

内涵是指一个概念所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总和,也就是概念的内容。

外延在逻辑学上指一个概念所确指的对象的范围。

这类选择题,高考中经常见到。

我们唯有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在记忆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把课本中重要概念、关键字词真正弄懂吃透,才不至于面对扑朔迷离的选项感到茫然。

【经典例题】史学家陈寅恪在评述“武周之代李唐”的历史意义时说,此“不仅为政治之变迁,实亦社会之革命”。

此处“社会之革命”是指

A.重用酷吏,实行法治B.女皇当政,任用女官 C.扶植庶族,抑制士族  D.移风易俗,推崇佛教

解析:

要准确理解“社会之革命”的内涵,“实行法治”、“任用女官”不符合当时的时代特征,“移风易俗”与武则天关系不大,故A、B、D不选。

考生易错选D。

应选C,它讲的是科举制度的影响,可以称之为社会之革命。

【经典例题】下列有关北魏时期均田制的叙述,最准确的是

A.它是一种土地国有制B.它将全国所有土地实行分配

C.它是寓土地和赋税制度于一体的新型生产关系D.它对隋唐时期我国的社会生产产生了重大影响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均田制”这一历史概念内涵的理解。

“均田制”不仅是一种土地分配制度,也是产品分配制度,其规定包括赋税、徭役。

B项可以排除,A、D两项有较强的迷惑性,只有C项的表述是全面的。

【经典例题】唐朝的三省六部制进一步完善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其完善的含义是:

A、中央机构设置的增加B、使地方权力进一步分散

C、使皇权进一步加强D、使中央各部门权利得以相互制约

此题多数学生选C项加强皇权,表现出学生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脉络及影响认识不清。

此制度自秦朝建立到唐朝完善是适应封建的生产关系具有积极意义。

唐朝的三省六部制是在秦朝三公九卿制度基础上的发展,使中央机构更加完善,完善指的是各部门之间可以相互制约同提高了办事效率。

正确选项D.

3.历史基本史实掌握不牢固

【经典例题】1925年8月,广州国民政府组建国民革命军。

这支军队与以往各式军队的主要区别是

A.重视思想教育,配置专职政治干部B.实行征兵制,提高军队素质

C.聘请外国军事顾问,帮助训练军队D.通过军事学校,培养军事人才

解析:

只要了解了教材的表述“国民革命军中建立了政治工作制度,许多共产党员在军队中担任党代表或政治部主任”,本题就知道选A。

考生易错选D。

【经典例题】下列国际会议所颁布的文件中,涉及台湾问题的是

①《凡尔赛和约》  ②“九国公约”  ③《开罗宣言》  ④《波茨坦公告》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

此题只要牢固地掌握《凡尔赛和约》是对德和约,其涉及的中国问题是要日本归还一战期间日本占据原德国势力中山东青岛和太平洋上的三个岛。

而②③④都涉及到台湾问题,故选D。

考生易错选A。

【经典例题】清朝“摊丁入亩”政策最重要的客观作用是

A.使赋税征收办法简化B.土地利用率得到提高C.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松驰D.国家财政收入增加

此题要区别“摊丁入亩”政策实施的目的D,才能选出正确选项客观作用C。

4、历史常识缺失

【经典例题】帝王谥号主要依据其生前行为而议定。

下列各项中属于谥号的是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         D.清康熙帝

解析:

此题教材没有现成的表述,考的是考生的基本素养,即作为一个文科生必须具备的历史常识。

秦始皇是他自己的称谓,唐太宗谥号是“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康熙是年号,故选B。

考生易错选C。

5、读懂材料,获取有效信息能力欠缺

【经典例题】清末湘军的组织形式“譬之木焉,统领如根,由根而生干、生枝、生叶,皆一气所贯通,是以口粮虽出自公款,而勇丁感营官挑选之恩,皆若受其私惠。

”这种军队组织形式

A.便于国家直接控制、指挥军队    B.使将不专兵,妨碍军队作战

C.造成兵归将有,为近代军阀所承袭D.促进官兵平等,有利于提高战斗力

解析:

首先要读懂材料,考生要有基本的文言文常识,它指的是汉族地主团练武装,A与地主团练武装不符合,“将专兵”、“官兵不平等”,故B、D都不正确,应选C。

考生易错选A或B。

6.历史的阶段特征掌握不清楚不全面

【经典例题】在近代中国,民众与外国传教士及信徒的冲突被称为“民教冲突”。

据记载,冲突最多的三个年份分别为1884年、1898年、1900年,这表明

A.中西文化冲突不可调和      B.传教活动均以武力为后盾

C.清政府对传教活动态度强硬  D.民教冲突随民族危机加深而凸显

解析:

此题三个时间1884年、1898年、1900年对应的时代特征是中法战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八国联军侵华。

了解了这些,就能把“民教冲突”和“民族危机加深而凸显”结合起来。

故选D。

考生易错选A

【经典例题】《中国的科学与发明》一书中写道:

“现代研究显示,中国早期的官僚政治组织对于科学的发展有强大的推动,下列各项不符合上述看法的是

A、蔡伦改进造纸术B、僧一行测量子午线长度C、张衡发明地动仪D、宋应星写《天工开物》

此题重在理解题干所给的问题内涵中早期的官僚政治组织推动了科技的发展,只有明确明清时期的特征是封建制度衰落,D项属于明末清初,故符合题意的是此项。

7.历史与地理的结合缺乏空间思考

【经典例题】在我国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中,泉州属于

A.经济特区   B.沿海开放城市C.沿海经济开放区 D.内地

解析:

首先要了解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是“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沿海经济开放区包括:

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洲及环渤海地区,泉州属于闽南三角洲。

所以,学历史时,要注意图文并茂,本题正确答案是C。

考生易错选B。

8.历史知识的比较和迁移能力欠缺

【经典例题】15、16世纪欧洲封建国家的君主专制比同一时期的中国来讲要弱得多,其主要原因是

A.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充分发展              B.新航路开辟开阔了人们的视野

C.君主权力受到教会、诸侯的削弱          D.封建君主奢侈腐化,不理政事

解析:

将同一时期的中国和欧洲进行比较,15、16世纪中国封建社会经历相当长时间,封建君主专制空前强化,而西欧占最高统治地位的是天主教会,封建君主要受天主教会的统治和束缚。

考生易错选A,15、16世纪欧洲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并未得到充分发展,故本题选C。

【经典例题】19世纪以后,中国和西欧都改变了传统的经济政策,共同的根本原因是:

A.世界联系加强B.封建制度衰落C.工业革命的开展D.新航路开辟

首先要注意题干所给时间“19世纪以后”然后分析此时西欧历史发展的主要趋势是工业革命,联系到中国的洋务运动、中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得出结论正确选项C。

9.历史事件、历史现象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分析能力欠缺

【经典例题】从对时代发展的认识看,太平天国运动与以往农民运动的最大不同在于

A.斗争矛头直接指向地主阶级B.主张建立“均贫富”的理想社会

C.进行反侵略反封建的斗争  D.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思想主张

解析:

一部分考生错误地选择C,反侵略反封建是太平天国不同于以往农民战争的特点。

但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之时,历史阶段特征是工业革命,发展资本主义。

从题干的“时代发展”角度,本题应选择D。

10.历史事件因果关系与结果混淆

【经典例题】促使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迅速发展的因素是:

①马歇尔计划 ②第三次科技革命③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④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动摇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包括美国马歇尔计划的援助、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普遍实行。

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动摇是资本主义世界经济迅速发展的结果。

本题应选B。

考生易错选D。

【经典例题】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兴起新型民族解放运动的决定因素是

A.帝国主义侵略手段的变化B.亚洲经济结构的变化C.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D.无产阶级政党的建立

此题应根据阶段特征:

此时新型民族解放运动指亚洲觉醒时期,故分析其原因应是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产生、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并领导了民族解放运动。

正确答案B。

11.不能准确区分主要原因(矛盾、目的)和根本原因(矛盾目的)

【经典例题】苏联最终解体的最主要原因是

A.体制上的弊端和政策上的错误长期得不到纠正B.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推行的错误路线和政策

C.资本主义大国的“和平演变”战略D.苏联的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

解析:

主要原因指事物发展变化的各种原因中占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原因,一般情况指内部的、人为的因素。

以据此可排除C。

而A是根本原因指引起事物发展变化的诸多因素中起关键作用、决定因素的最重要的本质原因。

故正确选项是B。

考生易错选A。

【经典例题】建国初期土改的根本目的

A、彻底消灭封建剥削制度B、完成民主革命遗留的任务C、建立农村基层政权D、为工业化开辟道路

根本目的指一定的阶级从其阶级立场、利益和所处的时代背景出发所要达到的最终结果。

故应选择D。

12.忽略题干中的关键词语

【经典例题】我国“一五”计划期间生产关系的变化,大致相当于苏联的

A.1918——1921年B.1921——1927年C.1928——1936年D.1937——1941年

此题首先应明确要求我国“一五”计划期间生产关系上的变化指“一化三改造”,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生产资料公有制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

对照苏联完成此项任务应是1928年至1936年,故正确选项C。

▲何处容易设置陷阱VS应对之道:

(1)材料太长,观点隐藏在后半部分:

完整阅读

【经典例题】19世纪晚期一西方报纸称“甲午以后,中国有三党:

守旧党……意在保现存之局面;中立党……意在保国以变法;维新党……意以作乱为自振之机”。

文中的中立党和维新党分别是指

A.顽固派和洋务派  B.洋务派和维新派 C.洋务派和革命派D.维新派和革命派

(2)设问为否定式:

标记设问关键词

(3)相似题:

见到似曾做过的题不要兴奋浮躁,应该一喜即冷静,审题看条件及要求,选项认真判断。

(4)常见的名词:

在材料中有特定含义

二、选择题的审题方法

选择题的迷惑性很大,又因其答案的唯一性,一旦审题出现偏误,就会导致全错。

认真审题,对选择题尤其重要。

第一、抓住关键词和中心句,尤其是设问的规定性,这是理解题意的关键。

根据限定语,特别要注意提取隐性时间和空间信息,特别是要注意和准确理解题干中的一些限制性词语,如“主要”、“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主要原因”、“客观原因”、“主导地位”、“根本目的”、“直接目的”、“最准确”、“中心”、“实质”等。

【典型题例】下列不是秦汉时期兴修的水利工程是

A.郑国渠B.灵渠C.白渠D.六辅渠

这里的关键是题干中的时间限定:

秦汉时期。

而A项工程是战国时期的秦国修建的,B、C、D三项工程是在秦汉时期修建。

因而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

第二、善于概括和提炼题干中心大意。

从题干的中心词句出发,求解正确答项

【典型题例】“自贡举法行,学者知以摘经拟题为志,……余者漫不加省。

与之交谈,两目瞪然视,舌木强不能对”与这种现象有关的是:

A、焚书坑儒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百家争鸣D八股取士

只要理解“贡举法”这一概念,此题迎刃而解。

“贡举法”即科举制度。

四个选项中唯有D项“八股取士”属于科举,故正确答案为D。

第三、对每一个题肢都必须进行审读和判断。

认真阅读每一被选项,充分理解其含义或涉及的知识,看被选项本身反映的是否是错误的历史知识,或是否与题干包含的知识明显不符,将这样的被选项首先排除,然后将所余被选项进行比较,并与题干知识和题目要求对应,一一甄别,选出正确答案。

【典型题例】《史记·商君列传》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

这主要是因为国商鞅变

A.允许工商业者入仕B.准许土地自由买卖C.承认土地私有D.规定按军功授爵赐田

在四个被选项中,A项不是商鞅变法的内容,因此可首先排除,然后在B、C、D中选择。

B、C、D三项都是商鞅变法的内容,都打击了宗室贵戚。

但相比较而言,B、C只是使宗室贵戚受惠不多,D项实际上废除了宗室贵戚可以袭封爵位,按爵授田的特权,也就意味着宗室贵戚不上阵杀敌,就不会有爵有田,因此,这一项规定对他们打击最大,所以正确答案应选D。

技巧点拨:

审题一定要做到“三看三思”

1.题干要三看:

一看时间、空间,界定答题范围;二看否定、肯定,确定答题方向;三看关键词语,有没有专有名词、历史概念,明确内涵外延。

2.被选项要三思:

认真思考每一个被选项:

是否符合历史史实、时代特征;是否符合题干要求;是否与题干有必然的逻辑联系。

三、选择题的解题方法

1.筛选法:

根据审题,搞清题目的基本要求,根据基本要求,把四个选项一一过滤,直到找到正确选项为止。

2.排除法:

在不能确定正确选项或对考察的知识模糊不清的情况下,可以用此法逐一排除不正确的,缩小选择范围,从而确定正确选项。

3.简化法:

为了增加难度,有一些题目的中心词或限制词有意扩充、复杂化,使学生在答题时要绕几个弯。

这时,我们就需要将复杂的题目简化,可以像做语文一样,划出题目的主、谓、宾,依据这些关键词来分析被选项。

4.替换法:

有的题干中的词是我们平时没有考虑过的,一时不好想,可以找一个接近的词替换一下,便于思考,如“功绩”可换成“积极作用”,“重大举措”可换成“重大措施”。

5.直接联想法:

此法主要直接回忆课本有关内容,尤其是通过联想分辨时空方面或逻辑方面最直接的内容。

6.作记号法:

题目常出现的词有“最┄、特点是、含义是、原因是、变化有、影响有、”等等。

做题时要将这些词作一个记号,提醒思考时注意审题的方向。

7、题干还原法。

题干内容和答案之间必有严密的逻辑联系。

解题时首先把题意明显不符的项目剔除,然后把其他各项纳入题干之中,进行还原思考。

8.猜测法:

如果对各选项认识不清,无法确定正确选项的情况下,可用猜测法。

猜测时有以下规律:

①一般情况下,选项如超出课本知识范围或超出大纲范围,则为错误;②选项不属于历史知识则不选;③选项内容是课本上的细枝末节,正确的可能性小;④选择句子最长的选项;⑤在所有选择题基本答完的情况下,如有个别题无法确定答案,则大致看一下做好的题目中ABCD的出现概率,将出现概率较小的字母选中。

▲珍惜第一印象: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

选择题越改越错,所以,没有完全的把握,一般不要修改以前作出的选择。

▲相信直觉,“该出手时就出手”。

第一直觉的正确率通常是比较高的。

在审题仔细认真的前提下,相信自己的第一感觉。

做出选择后不要轻易改动,如果经过一番思考,仍然不能确定正确选项的时候,就先选上一个最有可能的选项,然后打上问号,等做完全部试卷回头检查时,这问号可以提醒你作重点检查。

但假如在检查的时候还不能有把握地确定正确选项时,记住一条“别动了,就选一开始选的那个”!

如果过分推敲,受心理暗示的影响,反而会怀疑正确的选项。

▲排除干扰,从题目本身出发。

不要和以前做过的题目作无谓的比较,而受以往做过的题目的影响和干扰。

也不要怕不熟悉的背景材料或问题,只要从题目本身出发,按照“三到”、“二审”、“三排除”的方法和步骤去进行判断选择。

▲不要留空题。

你实在确定不了正确选项的时候,就是闭着眼睛也要选一个。

你这一笔下去,正确的概率应该是25%。

这可是大概率事件呢!

四、各种历史选择题解题方法

1、因果关系型选择题

  

(1)两种表现形式:

一是题干列出了某一历史结果,备选项列出的是原因,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原因是”“目的”“是为了”等,而在考查原因时又多进行细化,如考查“根本原因”“直接原因”“历史原因”“主观原因”等。

另一种是题干列出的是历史原因,备选项列出的是结果,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影响”“结果”等。

(2)审题方法:

一是要正确理解有关概念的含义,如原因方面要区别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主要原因及次要原因、直接原因及间接原因、历史原因及根本原因等。

二是要注意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全面分析和把握影响历史发展的各种因素。

三是在做题时要准确把握题干与备选项之间的逻辑关系,弄清二者之间谁是因谁是果。

(3)解答方法:

①采取时间顺序的方法判断因果关系,时间在前者一定是因。

②运用基本理论的推理得出答案,如客观存在决定主观意识,那么客观存在就是因,主观意识是果。

③类似的还有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同学们利用这些基本理论就比较容易作出判断。

 ★根本原因:

是指引起事物发展变化的诸多原因中起关健作用、决定作用的最重要的本质原因。

根本原因一般是生产力、经济基础、社会存在、阶级本质、客观规律或是事物的内因等。

【例题】18世纪后期,在正当的中英贸易中,中国始终处于出超地位的根本原因是()

A.英国工业品很难在中国找到市场    B.中国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C.中国手工业品的质量优于英国产品  D.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

【解题思路】自然经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封闭的经济形态。

它既使外国工业品很难在中国找到市场,又是闭关锁国政策的根源,闭关政策也会使英国工业品很难占领中国市场,显然A、D两项根源于B项,这又是一个局部与全局的关系,因此正确答案为B。

【例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后,国共两党仍存在斗争的一面,根本原因是两党()

A、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B、在中国所处的政治地位不同

C、推行的抗战路线不同           D、对日本侵略的认识程度不同

【解题思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能够建立是因为当时中日民族矛盾上升成主要矛盾。

但这并不意味着国共两党间的矛盾消除。

按照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的论述:

一个阶级总是为本阶级利益服务的观点,国共两党分属不同阶级,因而必然代表不同阶级的利益。

这也就是国共两党在“团结”抗日的同时会伴随着不断“斗争”的原因。

故答案为A。

【例题】五四运动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A.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B.国内阶级矛盾日益加深C.十月革命的影响  D.工人阶级队伍迅速壮大

【解题思路】五四运动作为中国近代一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其爆发是各种社会矛盾发展的产物。

当时北洋军阀处于统治地位,国内人民大众同封建主义的矛盾尖锐,这是其爆发的根本原因。

而新文化运动只是作了思想准备,十月革命的影响是外因,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对五四运动的发展起到了一定作用,但不是五四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

故答案为B

【点拨】中国近代历次革命运动的爆发都是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展的结果,因此同学们在做此类题时要紧紧围绕中国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进行分析。

★主要原因:

是指在事物发展变化的各种原因中占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原因。

而在人为和自然因素、内因和外因中,人为因素和内因是主要原因。

主要原因不一定是根本原因,通常主要原因一般不与根本原因并列于题中。

另,命题中“最主要的原因”实践中等同于“根本原因”。

【例题】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主要原因是()

A、英国实力雄厚      B、清朝经济落后,政治腐败C、英军炮利船坚  D、清军武器低劣

【解题思路】依内因是主要原因的原理,先排除A、C。

D项讲述的是鸦片战争时中国战败的军事方面的原因,B项讲的是清朝深层面的经济、政治方面的战败原因,显然答案应选B。

【例题】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最主要的因素是()

A、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B、民族危机的进一步加深

C、光绪帝大力支持              D、康、梁等人的宣传和发动

【解题思路】“最主要的原因”等同于“根本原因”。

“维新变法运动”是资本主义政治运动,按经济决定政治的原理可以推断答案应为A。

【例题】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主要原因是()

A、广西出现严重的自然灾害             B、清朝封建统治腐朽

C、列强侵华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D、农民阶级具有强列的革命性

【解题思路】A项是自然因素,不能成为主要原因。

再按内因、外因的原理,答案应选B。

【例题】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形成标志着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政权的确立,这主要是因为

A.议会权力加强     B.法律取得至高地位C.国王权力受到限制    D.内阁制度形成

【解题思路】1689年《权利法案》的通过是英国君主立宪出现的主要标志。

《权利法案》最主要的目的和作用就是为取消贵族特权和限制王权提供法律保证,从而使资产阶级的革命成果得以巩固。

本题的四个被选项都体现了英国君主立宪的特点,但仔细分析,A、C、D相对B项而言,处于从属地位。

因为如果没有法律至高地位的确立,“人治”仍然大于“法治”,那么,国王的权力受到限制就是一句空话,议会的权力加强就会失去保障,内阁制也就不可能形成。

故正确答案为B。

★直接原因:

是指引起事物发展变化的近期表面现象,不经过中间事物和中介环节。

一般是分析出时间关系或逻辑关系上最为接近的因素。

【例题8】中国的无产阶级早于中国的资产阶级产生的直接因素是()

A、自然经济的解体早于资本主义经济产生B、传统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

C、外国资本主义打开中国大门D、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解题思路】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中国的无产阶级产生于19世纪40、50年代的外商企业里。

因而C项是最为直接的原因。

【例题9】1939年,国民政府政策重心发生转移的直接原因是()

A、国民党军队在战场上接连失利       B、汪精卫集团叛国导致国民党分裂

C、日本实行以政治诱降为主的政策     D、英美的注意力集中于欧洲战场

【解题思路】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日军由于战线太多等原因,侵华战略进行了重大调整。

由原来军事打击国民党为主转为军事上重点打击中共领导的敌后抗日力量,而对国民党施行以军事打击为辅,政治诱降为主的政策。

这直接导致了在1939年的国民党党五届五中全会上,国民党“政策重心发生转移”,由抗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