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推荐书.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54897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7.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推荐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推荐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推荐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推荐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推荐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推荐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推荐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推荐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推荐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推荐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推荐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推荐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推荐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推荐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推荐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推荐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推荐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推荐书.docx

《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推荐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推荐书.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推荐书.docx

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推荐书

 

西南民族大学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申报书

 

成果名称

高校教学模式改革与“互动式”教学

成果完成人

时光

成果完成单位

经济学院

申报等级

壹等

申报单位名称及盖章

经济学院

申报时间

2004

6

10

成果科类

代码

□□□□□□□

西南民族大学制

一、成果简介

成果曾

获奖励

情 况

获奖时间

获奖种类

获奖等级

奖金数额

(元)

授奖部门

2003

西南民族大学优秀教学质量

一等

2000

西南民族大学

成果起

止时间

起始:

2000   年 9月1 日      完成:

2004   年 7月 9日

主题词

教学改革教学模式“互动式”教学模式实践能力综合素质

加入WTO使我国高等教育面临如何提高人才综合素质的严峻挑战。

高校的教学模式必须适应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进行改革和创新,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如何找到新的教学模式,科学合理地组织设计教学过程,形成保质有效的教学方式方法,已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互动式”教学模式就是力图把师生互动作为一项基本原则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形成新的教学活动框架,达到改革创新和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为我国高等院校教学模式改革找到一条新路子。

“互动式”教学模式自2002年启动以来,已经在《中国证券市场》、《金融交易技术分析》、《社会学》等多门课程的教学中推开,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成果内容

1、基本内容

(1)高校教学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我国已正式加入WTO,虽然WTO主要是一个侧重于经济贸易方面的协议,但是对我国的教育必将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在WTO框架内,教育被列入服务贸易的范畴,要求各成员国普遍遵循自由、公平、开放的基本原则进行国际性的教育交流与合作,跨国境的教育服务应该得到充分的鼓励。

因此,教育市场对外开放,国际资本和外国办学机构更大范围地进入我国教育市场,将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

从高等教育的角度看,加入WTO带来的影响就是促使我国的高等教育更加开放地面向世界,更加主动地进行国际交流与合作,更加积极地参与国际竞争。

我国高等教育将面临着入世的严峻挑战,这种挑战是全方位的,会涉及到高等教育的不同方面和不同环节,对我们的高等教育体制、人才培养模式、教学管理模式和教学模式都将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

我国加入WTO以后,对高质量人才的需求是多层次、全方位的,国内外劳动力市场需要的更多的是复合型人才、创新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是具备多种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对高等教育最大的挑战莫过于如何更有效地开发和培养人的创新能力和综合运用信息的能力,扩大知识资本,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

从未来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对高等教育人才需求的基本趋势及其质量标准看,人才的素质和能力问题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场深刻变革,是一项事关全局、影响深远和涉及社会各方面的系统工程。

”“高等教育要重视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

”始终把人才的能力和素质问题作为核心问题来考虑,已成为我国高等院校办学和培养人才的必然选择。

人才的能力和素质的提高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涉及到课程、教材、师资、教学、管理和办学条件等广泛的领域。

《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这两个跨世纪重要文献其核心的历史价值,就是使我国教育改革的重心从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等相对宏观的问题转向深入到教育教学过程内部,落实课程、教材、师资、教学等基础性的建设工作。

为此,教育部在2000年开始实施的“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明确提出要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等进行综合的改革研究与实践,推动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

近期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又进一步要求高校的人才培养和教学必须突出质量中心意识,加强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通过强化高校教学改革,构筑与时代发展趋势与特点相适应的现代教育教学观念体系、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教育教学方式方法体系以及现代教育技术体系。

(2)新教学模式的特征

教学模式是关于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和活动程序,它包括一定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如何找到新的教学模式,科学合理地组织设计教学过程,形成保质有效的教学方式方法,已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总体上看,新的教学模式应该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一是融拓宽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为一体。

知识是能力和素质的载体,包括关于“是什么”(Know-why)的知识、关于“为什么”(Know-what)的知识、关于“怎么做”(Know-how)的知识、关于“是谁”(Know-who)的知识、和关于“在哪里”(Know-where)的知识;能力是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主要包括获取知识的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知识的能力,它是在掌握了一定知识基础上经过培养和实践锻炼而形成的,丰富的知识可以促进能力的增强,较强的能力可以促进知识的获取和更新;素质是指人在先天生理基础上受后天环境教育影响、通过个体自身的认识和社会实践养成的比较稳定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品质,较高的素质可以使知识和能力更好地发挥作用,促进知识和能力进一步扩展和增强。

我们的高校在教学中一直注重关于“是什么”(Know-why)和“为什么”(Know-what)的知识,对关于“怎么做”(Know-how)的知识、关于“是谁”(Know-who)的知识、和关于“在哪里”(Know-where)的知识重视不够,在能力和素质方面的培养也是薄弱环节。

以培养复合型人才、创新型人才、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新的人才培养模式要求新的教学模式坚持知识、能力、素质的辩证统一,把能力和素质的培养贯穿高校教学的全过程,结合课堂内外、采用各种手段实现高质量人才培养目标。

二是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随着学生自主意识与参与意识的增强和现代教育越来越强调“以学生为本”的价值取向,现代教学模式的一个突出特征就是高扬人的主体精神,充分调动学习者的创造力和潜能,以综合素质为核心评量和选拔人才。

在新的教学模式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有以下含义;其一,对于非义务性的高等教育而言,学生是主动的求知者而并非被动的受教育者,学生的需求是教学模式的决定性因素;其二,对于教学内容的接受而言,学生是主动的选择者而非被动的接受者,学生的兴趣和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是决定教学效果的关键;其三,对于教学过程的进行而言,学生是主动的参与者而非被动的旁观者,学生的聪明才智的发挥和发展是教学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其四,对于教学目标的实现而言,学生是主动的消费者而非被动的产品,学生和社会对教学的结果是否满意是检验教学是否成功的试金石。

因此,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推动学生的创造性学习,是新的教学模式的一个基本内容。

三是强化教师与学生的沟通和对话。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师生关系是权威主义的,教师处于至高无上的权威地位,通过“一言堂”式的课堂专制实现对知识的传授,学生无条件地接受教师的灌输的一切,师生之间缺乏交流与合作。

新的教学模式提供的是一种民主式的环境,要求建立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他们共同成为教学过程的活动主体。

教师在这种教与学的情景中履行的是类似一个民主群体的组织者和领导者的职责,他的作用和目的是引导学生研究他所教领域的重要问题,并使之形成相关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因此,教与学的过程是一种双向过程,是师生之间进行沟通与对话的过程,是他们共同参与和选择的过程,是他们交换知识和见解的过程,是他们相互构建的过程。

这种教学过程对学生而言,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张显、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意味着教学不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和进行创建,它还意味着教师角色的转换,由教学中的权威者变成了合作者,从知识传授者变成了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全面发展的促进者。

新的教学模式使师生在沟通与对话中调动教与学两个积极性,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实现共同发展。

四是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现代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所使用的工作方法和学习方法,它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也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

由于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模式是以传递――接受的单向过程进行知识传授,因而教师讲、学生听的课堂“讲授法”就成为在高等院校通行的一种教学方法。

这种教学方法虽然具有对教材进行解释和补充、说明图表和解答疑难的功用,但其局限性也十分突出,在高等院校教学中尤为如此。

它容易导致照本宣科,难以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动机,对学生的思考和探索缺乏启迪作用,在开发和培养学生的相关能力方面尤其不足。

新的教学模式要适应培养复合型人才、创新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就必须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融拓宽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为一体,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实现教师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

新的教学方法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即通过知识、技能的传授,最大限度地发挥课程潜能,实现育才育人的功效。

新的教学方法需要我们学习和研究国外一些先进的教学方法,如问题教学法、发现教学法、目标教学法、讨论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结合我国的实际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进行探索和创新,形成适合自身特点的高校教学方法。

同时,还要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把各种先进的技术工具运用到教学中,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五是实现教学评价模式的多元化。

教学评价模式是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考查和评估的基本框架,对于评判教学效果的好坏和教育目标的实现程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传统的评价模式把学生以课堂学习为主的学业成绩作为评价的惟一尺度,考试制度便成为对学生进行评价的一种根本性教学制度。

在考试制度下,一般采取规范性考试方式,通过以教材为基准的标准性、规范性的试卷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迫使学生一切依照标准答案死记硬背、照本宣科,不能有任何创造性发挥。

这种评价用一种标准、考试用一把尺子的评价模式不仅不能真实全面地反映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状况,而且压缩了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思维过程,导致学生只重视知识的结论,一知半解、似懂非懂,造成思维断层,降低了教学的质量,同时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口头表达和书面写作的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新的教学模式根据知识、能力、素质辩证统一的原则,从评价模式的单一化转向评价模式的多元化,不仅考查学生在学业方面的成绩,而且通过建立新的评价指标和改革评价方法,对学生的能力和素质进行评价,全面反映学生的真实状况。

评价方式也要多样化,不仅要重视量的评价,还要注重质的评价,考试方式也要采取多种形式。

评价的功能要由侧重甄别筛选转向侧重学生的发展,不仅要重视学生解决问题的结论,更要注重学生得出结论的过程,使评价起到激励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实现全体学生的发展以及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

(3)互动式教学模式:

教育部制定实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教学过程”部分提出: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

把教学过程视为师生互动的过程,并通过这种互动实现教学目标,在当代国内外教育理论中已得到普遍的认同,国外一些先进的教学方法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这种互动理念。

我们认为,师生互动关系的强化应该是高校教学模式改革的一个突破口。

为此,我们结合自身的实际,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进行了“互动式”教学模式的研究和探索,力图把师生互动作为一项基本原则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形成新的教学活动框架,达到改革创新和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为我国高等院校教学模式改革找到一条新路子。

  “互动式”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是把教学过程看作师与生、教与学双方互动的活动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一方面都是活动主体,是活动的参与者和决定者,另一方面又互为主客体,在活动过程中互为对象;教学与学习都是活动过程的基本环节,如同硬币的两面,共同构成完整的活动过程。

师与生、教与学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不可或缺,无轻重之分、主次之别。

双方在教学过程中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配合,形成了一种互动关系。

应该正确认识、充分利用和尽力优化这种互动关系,在师生之间塑造一个平等和谐的教学环境,通过教师与学生互动,学生与学生互动,师生与环境互动,相互沟通、相互交流、相互合作,产生教学共振,提高教学效果。

“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基本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具体体现为以下三个主要目标:

一是通过互动教学,调动和发挥教与学两个积极性,共同完成教学任务;二是通过互动教学,达到拓宽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统一;三是通过互动教学,实现师生相互补充、相互促进、教学相长、共同发展。

“互动式”教学模式的教学原则包括:

“互动原则”,即强调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境互动是进行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动力和保证,坚持通过互动为教学创建一个良好的环境;“主体参与原则”,即在教学活动中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机会和条件让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使教学活动符合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发展中心原则”,即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教学中心,始终围绕这个中心开展教学活动;“课内外结合原则”,即把课内课外的各种方式和手段有机结合起来,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互动式”教学模式的教学方式是综合课堂教学改革、评价模式改革和课外兴趣活动等主要手段,通过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平时与考试相结合、检测与督导相结合,变“教师讲,学生听”、注重课堂传授知识的传统教学方式为“教师学生轮流讲,课内课外交替学”、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新型教学方式。

“互动式”教学模式的教学方法是开放性的、灵活多样的,即是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应用。

只要符合以学生为主体,互动为原则,知识、能力和素质统一为中心的标准,只要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启迪学生思考,无论是问题教学法、发现教学法、目标教学法,还是讨论教学法、案例教学法,都可以采用。

“互动式”教学模式的教学手段是综合性的,既有口授和板书,又有以多媒体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基础的现代教学手段,通过有效的教学中介实现教学互动,提高教学效果,为学生提供丰富多采的学习方式和发展环境。

“互动式”教学模式的过程结构初步确定为四个阶段:

一是引导阶段。

这个阶段以课程讲授为主,学生自学、思考和提问为辅,通过课堂传授使学生了解相关知识原理、前沿动态和基本实践,激发其兴趣,启迪其思想,引导他们产生进一步探索的动机和取向,进入准备状态;二是交流阶段。

这是立足于前期获得的基础知识和相关的现实热点或实践案例,结合学生的兴趣和需要设置问题,在研读教材、查阅资料、反复思考的基础上,通过讨论、辩论、讲课、作业等形式进行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在思想的激烈碰撞中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并使学生的知识和学习动机进一步深化;三是实践阶段。

这是通过课内课外开展的各种活动,带领和指导学生参与实践,从事操作,观察社会,从中获取实践经验,提高操作技能,培养综合能力;四是提高阶段。

这是通过教学评价模式的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和实践进行反思,在此基础上对获得的知识和能力进行巩固和深化,对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进行调节,以获得更大的发展。

我们目前对“互动式”教学过程的内容安排主要包括课内课外两个方面:

在课堂上:

首先,教师授课以教材为基本框架、现实为主要素材,根据学科发展和现实变化,针对学生的需求与特点来确定、拓展和丰富教学内容。

讲授内容是开放性的,既包括课程知识和学习方法,又包括实践技能和应变经验,并结合教学引入教师的科研成果,介绍学科前沿和发展动态,尽量给学生新的知识、有用的知识和他们需求的知识。

讲授过程中不照本宣科,少重复教材,教材空白注意讲,教材重点深入讲,实际案例多多讲,把学生从做笔记中解放出来,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思考和提问。

通过采取这种有针对性的动态传授知识的授课方式,提高学生的听课兴趣以及对讲授内容的接受和把握程度,同时促使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研读教材,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其次,安排三分之一的课时,组织学生结合讲授内容、案例和问题进行专题讨论(辩论),并选出适宜的章节开展“学生上讲台”活动,由学生备课讲课。

这些活动的目的一是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内在的学习动机;二是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习惯;三是发展学生的分析和综合能力,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四是培养学生敢于思考、怀疑和批判的科学精神;五是使讲授内容得到充分理解和深化;六是锻炼学生清晰明白地交流思想的能力和论说能力;七是使学生学习认真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尊重他人;八是帮助学生理解不同意见和转变思想;九是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学习的习惯;十是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使其成为知识的共同构建者。

这些活动也十分有利于教师从中收集教学反馈信息和加深与学生之间的教学交流。

讨论(辩论)采取开放的形式进行,题目是与所学课程相关的理论或现实问题,没有现成答案,没有固定的求解方法和结论,也没有规定的工具、手段或参考书。

“学生上讲台”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每组负责一个主题,给予在两个课时作为讲课时间,最后留出20分钟回答同学提问和由老师点评。

对学生讲课在内容方面特别要求广度和深度应超越教材,并力求有所创新,同时鼓励每位同学都能上台一试。

对同学参与讨论(辩论)和讲课的结果都给予评分,并评选“最佳辩手”和“最佳教授”,以资鼓励。

评判主要是通过一定形式由学生自己完成,以训练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控制、自我评价的能力和培养公平、公正精神。

其三,变以考试成绩为主的评价方式为综合测评的评价方式,实行学生成绩评定综合化。

把期末考试与平时成绩、学习纪律按一定比例综合记入学生成绩,并加大由课堂讨论(辩论)、讲课、作业等得分构成的平时成绩在总成绩中所占的比重。

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把竞争平时化了,减轻了期末复习考试的压力,有利于减少学生考试作弊的心理动机,而且与单纯的靠考勤来提高出勤率和加强课堂纪律相比,综合测评方式直接把出勤率与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挂钩,使得出勤率自然保持在较高程度,同时减少了课堂闲人,维护了课堂纪律。

另外,还通过建立一定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把课外活动中能力和素质培养的测评结果纳入学生成绩,进一步强化全面发展的重要性。

对期末考试试行非标准化考试,着重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口头表达和书面写作能力以及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考查与培养,确立体现创新特点的考试模式;在考试内容方面,根据学科、专业、年级的不同采用不同的题型,增大主观性试题比重;在考试方式方面,根据情况采取开卷笔试、闭卷笔试、口试、操作考试、社会调查、综合考试等多种形式,探索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准确检测学习质量的考试方法。

在课堂外:

通过开设第二课堂等方式,配合教学和学生的兴趣与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开展一系列实践与研究活动,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

一是通过课堂组织讨论、辩论、讲课、作业,指导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去认真研读教材,查阅各种资料,关注社会现实,独立进行研究和思考。

二是组织学生兴趣小组,在专业骨干教师的指导下结合所学课程开展课外活动。

活动内容包括选择一定的学术性课题搞科研、写学术论文,培养学生的学术研究能力,并为他们提供发布学习研究成果的园地;或是通过模拟、实习、实战、比赛、调研等方式参与实践活动,获取实践经验,提高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独立判断和应变能力;或是直接参与一些教师的课题研究。

还与一些企业建立合作关系,组织学生参观学习和进行实习,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直接接触企业和参与实践的机会。

三是为学生创新、创业创造条件,鼓励学生进行发明创造。

并针对学生就业求职进行相关培训和指导,协助他们取得一些技能证书和资格。

四是教师与学生开展广泛的课外交流,通过组织活动、当面交谈、打电话、发电子邮件等多种方式,随时交流思想、探讨问题,对学生的学习和实践给予及时指导,同时使师生关系更加密切。

我们在“互动式”教学模式方面进行的探索刚刚起步,得到了学生们的热烈欢迎和大力支持,取得了初步的成功和经验。

但是,高校教学模式的改革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是一个长期而艰苦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逐步修正和完善。

2、创新点

一是融拓宽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为一体。

知识是能力和素质的载体,包括关于“是什么”(Know-what)的知识、关于“为什么”(Know-why)的知识、关于“怎么做”(Know-how)的知识、关于“是谁”(Know-who)的知识、和关于“在哪里”(Know-where)的知识;能力是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主要包括获取知识的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知识的能力,它是在掌握了一定知识基础上经过培养和实践锻炼而形成的,丰富的知识可以促进能力的增强,较强的能力可以促进知识的获取和更新;素质是指人在先天生理基础上受后天环境教育影响、通过个体自身的认识和社会实践养成的比较稳定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品质,较高的素质可以使知识和能力更好地发挥作用,促进知识和能力进一步扩展和增强。

我们的高校在教学中一直注重关于“是什么”(Know-why)和“为什么”(Know-what)的知识,对关于“怎么做”(Know-how)的知识、关于“是谁”(Know-who)的知识、和关于“在哪里”(Know-where)的知识重视不够,在能力和素质方面的培养也是薄弱环节。

以培养复合型人才、创新型人才、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新的人才培养模式要求新的教学模式坚持知识、能力、素质的辩证统一,把能力和素质的培养贯穿高校教学的全过程,结合课堂内外、采用各种手段实现高质量人才培养目标。

二是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随着学生自主意识与参与意识的增强和现代教育越来越强调“以学生为本”的价值取向,现代教学模式的一个突出特征就是高扬人的主体精神,充分调动学习者的创造力和潜能,以综合素质为核心评量和选拔人才。

在新的教学模式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有以下含义;其一,对于非义务性的高等教育而言,学生是主动的求知者而并非被动的受教育者,学生的需求是教学模式的决定性因素;其二,对于教学内容的接受而言,学生是主动的选择者而非被动的接受者,学生的兴趣和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是决定教学效果的关键;其三,对于教学过程的进行而言,学生是主动的参与者而非被动的旁观者,学生的聪明才智的发挥和发展是教学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其四,对于教学目标的实现而言,学生是主动的消费者而非被动的产品,学生和社会对教学的结果是否满意是检验教学是否成功的试金石。

因此,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推动学生的创造性学习,是新的教学模式的一个基本内容。

三是强化教师与学生的沟通和对话。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师生关系是权威主义的,教师处于至高无上的权威地位,通过“一言堂”式的课堂专制实现对知识的传授,学生无条件地接受教师的灌输的一切,师生之间缺乏交流与合作。

新的教学模式提供的是一种民主式的环境,要求建立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他们共同成为教学过程的活动主体。

教师在这种教与学的情景中履行的是类似一个民主群体的组织者和领导者的职责,他的作用和目的是引导学生研究他所教领域的重要问题,并使之形成相关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因此,教与学的过程是一种双向过程,是师生之间进行沟通与对话的过程,是他们共同参与和选择的过程,是他们交换知识和见解的过程,是他们相互构建的过程。

这种教学过程对学生而言,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张显、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