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南工业新城至规划纲要.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8551051 上传时间:2023-08-19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571.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哈南工业新城至规划纲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哈南工业新城至规划纲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哈南工业新城至规划纲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哈南工业新城至规划纲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哈南工业新城至规划纲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哈南工业新城至规划纲要.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哈南工业新城至规划纲要.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哈南工业新城至规划纲要.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哈南工业新城至规划纲要.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哈南工业新城至规划纲要.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哈南工业新城至规划纲要.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哈南工业新城至规划纲要.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哈南工业新城至规划纲要.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哈南工业新城至规划纲要.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哈南工业新城至规划纲要.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哈南工业新城至规划纲要.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哈南工业新城至规划纲要.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哈南工业新城至规划纲要.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哈南工业新城至规划纲要.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哈南工业新城至规划纲要.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哈南工业新城至规划纲要.docx

《哈南工业新城至规划纲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哈南工业新城至规划纲要.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哈南工业新城至规划纲要.docx

哈南工业新城至规划纲要

哈南工业新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2011年—2015年)规划纲要

(初稿)

“十二五”时期将是哈南工业新城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北跃、南拓、中兴、强县”战略部署,全面实施“南拓”战略的关键时期,也是哈南工业新城第一个五年规划期。

在这重要的历史发展阶段,无论是面临国际后金融危机时代新的变化趋势,还是国内发展方式、经济结构、体制改革等方面出现的大调整和大转变,时势要求我们在“十二五”规划的理念、思路和发展战略上,都要有大的转变和创新。

为此,科学编制和组织实施好“十二五”规划,对抓住重大战略机遇,迎接历史性挑战,全面开创哈南工业新城建设新纪元具有重大意义。

第一章发展基础

“十一五”时期,哈尔滨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平房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好字为先,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积极推进改革发展和保持社会稳定,较好地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的发展目标,经济社会发展跃上一个新台阶,综合实力得到显著增强。

尤其是2009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北跃、南拓、中兴、强县”战略方针的指引下,进一步加快了结构调整和改革开放步伐,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经济社会快速、健康、稳定发展。

预计到“十一五”期末,区域生产总值达到450亿元,年均增长15%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1,240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640亿元,五年增长4倍;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教育、文化、医疗卫生、旅游等社会事业也得到了长足发展。

----已发展成为省内最大的产业集聚区。

已经辟建了国家民用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国家汽车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国家汽车火炬特色产业基地、国家铝镁合金高技术产业基地、国家生物高技术产业基地、国家新型工业化食品产业示范基地、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新媒体火炬特色产业基地、国家动漫出版基地、国家国际青少年动漫培训基地、国家动画产业基地、国家外包基地城市核心区、国家4D技术公共服务平台等13个国家级产业基地,通过这些产业基地的集聚和带动作用,形成了航空、汽车、食品、医药、新材料、新能源、新媒体等7个产业集群,产业发展框架初步形成。

----企业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东安集团、哈尔滨汽车工业集团、东安发动机公司、东轻公司、九三油脂公司、北大荒米业、三精制药等一批企业,已成为国内知名企业;安博威、东安三菱、希杰、麦肯、可口可乐、统一、益海、康师傅等一批外资企业发展迅速。

同时航天科技、哈飞工业、九洲电器、固泰电子、志阳电器、新洋科技、神州通讯等一大批中小企业已成长为小巨人企业,成为经济发展的一只生力军。

----载体功能不断完善、聚集效应显现。

全方位构建了道路交通系统和水、电、热、燃气等基础设施,快速完善了基础设施载体功能,系统地提升了环境竞争能力。

建成了集孵化经济、服务外包、会展经济、总部经济和特色商服经济于一体的中央商务区。

形成了航空产业园、汽车产业园、食品产业园、软件外包产业园、铝镁合金产业园、动漫产业园等优势特色园区。

同时,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建立了中俄信息产业园,与俄罗斯“阿拉布加”特别经济区签署了合作意向书,为对俄输出中国开发区模式创造了平台。

----强化服务、多措并举优化发展环境。

辟建了商务大厅服务中心,按照集成服务的要求,实施一表制、一图制、一厅制审批制度创新,下放审批权限,提高审批效率,基本实现立等可取。

不断拓展服务范围,对入驻企业实行定期走访,沟通解决发展难题,设立经济发展环境监测点,随时听取服务和执法意见,规定各类企业执法检查要点,坚持“非违法不介入”的原则,有效地杜绝了各类破坏经济发展环境行为的发生。

积极制定各项优惠政策,搭建平台,提高产业配套能力,为招商引资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第二章发展环境

一、世界经济发展面临的变化趋势

目前,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造成的冲击仍然没有消除,后金融危机时代,世界经济正面临着大的调整和变革,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趋势。

主要体现在:

一是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国际市场需求受到抑制,各国为了恢复经济,出台了各种国家干预和贸易保护措施,经济自由化和全球化为主导的全球经济增长趋势没有改变。

二是全球经济结构面临深度调整,发达国家过度负债消费,过度依赖虚拟经济的增长模式受到巨大冲击,通过提升制造业竞争力、技术创新和新型商业模式,来提高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将是各国经济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

三是新的技术革命领域将是未来经济的新增长点,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先进制造技术、新材料技术、航空航天技术以及资源、环境、空间科学和技术的应用,加快了科技和产业发展战略的调整,科技创新和培育新兴产业将成为经济发展新的突破口,极大地促进产业升级步伐。

四是全球气候变化以及与之相关的资源和环境问题将日益全球化、政治化,倡导绿色生态、低碳环保、节能减排在全球范围内已经达成共识,通过低碳技术、标准、市场,引领世界低碳经济时代的发展趋势锐不可当。

五是全球大宗资源能源类商品供需将呈现基本平衡状态,但受其分布不均衡的影响,大宗资源能源类商品全球化战略将成为各国必然选择。

各国为促进经济发展,对大宗资源能源类商品的争夺将更为激烈。

二、国内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是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新兴经济体,经济总量大幅提高,GDP总量将达到38万亿元以上,人均GDP将达到5000美元左右,贸易规模持续扩大,已成为世界第一出口大国,是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这些为未来经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仍将继续发展。

城镇化率将逐年提高,预计将超过50%,城市化及其带来的城市人口规模扩大,将直接带来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的增长。

工业化进程将逐步完成,各个区域之间的工业化程度差异将缩小,基本上可以达到工业化后期阶段。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劳动力、土地、自然资源以及各项社会事业的成本都将提高,也必将带来经济增长成本的上升。

三是扩大内需将是未来我国经济发展长期坚持的战略方针。

扩大内需的主要途径为:

通过促进就业、提高居民财产性收入,全力促进居民增收;通过缩小垄断行业与其他行业的收入差距、税制改革,着力调节收入差距;通过改善政府支出结构、建立社会保障体系,注重改善消费预期。

通过激活需求潜力、完善与消费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和引导新消费,切实增加有效供给。

通过大力改善消费品流通环境、优化社会信用环境,不断提高消费水平。

四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将成为经济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

重点是培育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等产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大力发展服务业,逐步完成从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的转变。

结构调整、淘汰落后、发展新兴产业将成为经济发展的主旋律。

五是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将得到进一步加强。

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将作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任务,国家将在节能减排、经济发展模式转变、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制定一些强制性措施,从整体上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资源环境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

六是国家在推进社会建设、加快体制改革、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等方面,也将采取一些强力措施,来推动经济社会互促共进、良性互动,必将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建设目标奠定坚实基础,从整体上实现经济和社会统筹发展。

三、区域经济发展面临的地位、影响和问题

从国内形势看,近一个时期以来,国家先后出台了主体功能区规划以及天津滨海新区、重庆两江新区、辽宁沿海经济带、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海峡西岸经济区、黄河三角洲、长三角经济区、海南国际旅游岛、大小兴安岭生态保护区等区域规划,各地也都在制定中心城市和开发区发展战略规划,这些规划的实施将对国内区域经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据有关方面预测,我国未来要构筑“两纵三横”城市化战略格局,“两横”是指欧亚大陆桥通道和沿长江通道两条横轴,“三纵”是指沿海、京哈京广和包昆通道。

将形成环勃海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等三个特大城市群;哈长地区、闽东南地区、江淮地区、中原地区、长江中游地区、关中平原地区、成渝地区、北部湾地区等十个大城市群。

哈尔滨市处于京哈和哈长城市带,区域经济优势互补协调发展,将对哈尔滨市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从省内区域看,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建立“八大经济区”发展规划构想,即:

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区、东部煤电化基地建设区、东北亚经济贸易开发区、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保护区、两大平原农业综合开发试验区、北国风光特色旅游开发区、哈牡绥东对俄贸易加工区、高新科技产业集中开发区等,其中有四个涉及到哈尔滨市,这将进一步提升哈尔滨市在全省经济发展的龙头地位。

从哈尔滨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平房区看,尽管“十一五”期间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各种结构性、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依然存在:

一是横向比较,经济总量小,差距明显。

与国内其他先进地区开发区比较,在总量和速度上还有一定差距,尤其是目前国内结构调整、城市化进程加快,区域经济发展迅速,围绕资源、市场、技术、信息和人才等方面的竞争非常激烈,这对肩负着哈尔滨“晋级”和经济增长的先导者、领头羊,增加了越级进位的难度。

二是产业集中度不高。

没有形成产值超百亿的企业和产值超千亿的产业群。

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步伐缓慢,新兴战略性产业刚刚起步,新的主导产业尚未形成。

三是投融资渠道需进一步拓宽。

企业融资渠道单一,资本市场不健全,资金仍然是制约产业快速发展的瓶颈。

2009年,全部外资企业数和实际利用外资额,分别只占全国各开发区的0.94%和0.72%,利用外资水平尚需进一步提高。

四是人才短缺。

现有人才数量、结构和素质很难支撑新城建设的需要,尤其是缺乏掌握核心技术的关键人才和高层次管理人才以及高级技术人才,“招才引智”工作需要在今后一个时期得到强化。

此外在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统筹经济和社会发展、创新体制和机制、改善经济发展环境等方面还存在着一些的新课题,需要在哈南工业新城建设中逐一加以解决。

第三章指导思想

以“北跃、南拓、中兴、强县”战略为统领,按照“产业高端化、城市国际化、环境生态化”的原则,着力进行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改革开放水平,进一步发挥经济发展龙头、开放创新先锋、区域经济引擎的作用,拓展发展空间,承接产业转移,全面组织实施哈南工业新城建设,为打造工业特色鲜明、新兴产业集聚、城市功能完备、区域协调发展的国际现代生态工业新城区,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在规划设计上,新城将按照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标准,创新设计理念,邀请国际国内知名设计机构,高起点、高标准进行新城总体规划和控详规划的编制,实现城市功能与产业布局、自然生态与人文景观、文化传承与现代文明的有机融合。

同时,注重城市景观和建筑单体设计,打造城市建设的新亮点。

----在开发建设上,新城以景观大道、中央商务区、大学城等为载体,全力加快城区环境优化和标志性景观建设。

依托“一横两纵”、“两片六带”、“四湖四水”,高水准推进生态建设;以新疆大街景观大道为轴,规划建设中央商务区,打造新形象;充分挖掘老城工业文化特色,在新城建设中增添地域文化符号,充分彰显浓厚的区域特色。

同时,围绕服务产业发展,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为产业发展提供完善的路网、给排水、电力、通信、供热、燃气、环卫等基础设施。

----在发展动力上,坚持内资和外资“双轮驱动”,政府投资和民间投资“并驾齐驱”。

同时,进一步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实施产业链招商、重点产业群招商、配套产业招商等新模式。

----在产业结构上,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按照产业发展和城区发展的阶段性特点,科学合理地推进产业发展和项目建设。

率先发展航空、汽车、新材料、食品、医疗设备等已具备一定规模的主导产业,做大做强产业集群和核心主体;积极发展配套产业,拉动相关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延伸产业链条,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积极探索政策贷款、财政担保授权、项目融资等政府融资方式,解决资金瓶颈问题。

----在体制创新上,以“五个平台一条线”为载体,以精简、统一、高效为目标,通过“减、并、转、增”,深入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第四章基本原则

遵循上述指导思想,在发展重点、政策和措施上,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坚持突出重点、跨越式发展的原则。

发挥资源、区域、产业基础等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突出重点、集中力量,大力发展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迅速扩大经济总量和规模,力争在较短时间内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实现跨越式发展,奋起追赶,率先“晋位”。

——坚持优势互补、区域协调发展的原则。

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突破行政区划界限,统筹规划和建设基础设施,合理调整区域生产力布局,加快生产要素跨区域合理流动,形成若干个产业集群。

进一步加大与外部区域联系与沟通,推动区域间合作向纵深发展。

——坚持内生增长、创新发展的原则。

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建立和完善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自主创新体系,推动经济增长向内生拉动转变,产业质态向创新型经济转变,提高技术进步在经济发展中的比重。

进一步加快体制、机制和管理创新,推动发展动力向依靠改革创新转变。

——坚持集约经营、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采取有效措施,促进资源节约、综合利用,保护生态环境,按照有效空间扩张和有效投资的要求,提高产业增加值率和单位土地产出率,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市。

——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原则。

按照建设宜居生态城区的要求,科学、有序地推进城市建设,健全城市功能,加强城市管理,进一步改善民生,增加劳动者收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与全面发展。

第五章发展定位

一、目标定位

以实施“南拓”战略为重点,依托地区地缘区位独特、产业基础雄厚、研发实力突出、土地资源丰富等优势,按照纵向成链、横向成群的产业发展方向,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走工业化带动城市化、城市化促进工业化的道路,打造南部工业重镇、创意名都、文化新城、京俄通衢、森林家园和愉悦乐园,成为哈尔滨实现跨越晋位的动力引擎,拉动哈尔滨乃至全省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

二、产业定位

今后一个时期,哈南工业新城产业定位为“一大、二港、三新、三生、四支柱”(简称12334),重点是围绕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壮大主导产业,延长产业链、发展产业群,建立和完善新的产业发展格局。

大运载产业(一大)。

重点发展航空、航天、航海、汽车、轨道交通、工程机械、大型农机等交通运输装备产业集群,做大做强核心主体,积极发展动力、底盘、内外饰、电子产品等配套产业,拉动相关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完善产业支撑体系,建设航空产业园、汽车产业园、农机产业园和高档装备产业园,提升产业竞争力和区域综合实力。

到2015年,产值达到500亿元以上。

国际数据港、国际物流港(二港)。

国际数据港重点发展云计算、虚拟机、物联网、服务外包和移动通信增值服务等信息产业,到2015年,产值达到100亿元以上,成为世界知名的数字加工产业基地。

国际物流港重点发展工业产品物流,充分发挥公路、铁路、航空运输的优势,引进大型物流企业,采用先进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建设综合物流园区,出口产品加工保税区,物流配送中心和转运中心,到2015年,产值达到100亿元以上,成为东北亚工业物流基地。

新能源、新材料、新媒体产业(三新)。

新能源重点发展电动车、小型燃气轮机、核电装备、风电、光伏发电、生物质发电等新能源装备制造业。

新材料重点发展铝镁合金材料深加工,航空、汽车、发动机、复合材料及构件,高性能高分子材料,医疗、医用新材料、新型建材等产业。

新媒体重点发展数字出版、媒体传播、广告创意、影视后期、电视栏目、音像出版、网络传播、原创动漫、网络游戏、多维动画、漫画、软件开发等相关衍生产业。

到2015年,三新产业产值达到400亿元以上。

生物、生命、生活产业(三生)。

生物产业重点发展生物疫苗、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制造、生物质能源、生物环保和生物服务等产业,加快生物工程产业化步伐,建设生物医药产业园、生态农业产业园。

生命产业重点发展人类健康、医疗、保健等领域,依托国家、省生命科学领域重大项目,建设国家级生命科学和新医疗高科技产业创新基地,成为集生命科学研发、企业孵化、中试与生产、成果评价鉴定、生物技术项目展示发布为一体的高科技产业园区。

生活产业重点发展全生活广场(LivingMall),引进国际先进商业开发、管理、运营模式,建设购物中心、娱乐中心、媒体中心、联合服务中心、生命中心,将生活、消费、娱乐、教育、休闲、观光融为一体,促进生活便捷化、休闲化、国际化,打造东北亚地区面积最大、功能最全的商贸城。

到2015年,三生产业产值达到300亿元以上。

先进装备制造业、绿色食品产业、现代高端服务业、创意产业四个支柱产业(四支柱)。

先进装备制造业重点发展交通运输装备、新能源装备、机电一体化等高端装备,到2015年,产值达到1000亿元以上。

成为国家重要的装备工业基地。

绿色食品产业重点发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乳制品、肉制品、啤酒和饮料等产品,完善食品产业园,到2015年,产值达到1000亿元以上,成为国家重要的绿色食品加工基地。

现代服务业重点发展工业物流、总部经济、金融服务、房地产、商贸服务、信息服务等产业,到2015年产值达到500亿元以上。

创意产业重点发展以动漫新媒体为主的文化传媒、以汽车研发设计为主的工业设计、以软件服务外包为主的软件设计、以老工业基地文明为主的建筑设计以及以汽车机电产品消费、投资咨询、策划为主的项目策划等产业,调整现有产业布局,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园,到2015年,产值达到500亿元以上。

三、功能区定位

遵循产业集群发展及用地集约布局的原则,充分考虑目前各园区的发展状况以及整体规划结构的整合,其功能区定位“一核三轴十一区”。

一核:

以行政、商贸、金融、教育、科研、办公等城市功能的哈南新城区域核心;位于平房区以南,哈五公路以西地区,主要发展现代服务业等第三产业。

三轴:

哈五公路产业发展轴——哈五公路位于南北向贯穿哈南新城的中心地区,是联系新城与哈尔滨中心城区的主要通道,是未来城市的主要发展轴之一。

沿线主要发展汽车、运输物流、文化旅游等产业。

京哈高速公路产业发展轴——京哈高速公路位于哈南新城西侧,是联系主城区与双城市的主要通道,沿线以食品医药、航空等交通运输装备制造业和新材料产业为主。

绥满高速公路产业发展轴——绥满高速公路位于哈南新城东侧,是联系主城区与阿城市的主要通道,是承载城市产业转移的主轴线,沿线以发展机电、机械制造等装备制造业为主。

十一区:

为11个产业片区。

老城区片区:

总用地面积为29平方公里,发展汽车、飞机产业、空港产业、生活性服务产业。

起步区片区:

总用地面积为16平方公里,为首要综合发展区,建设综合产业基地和公共中心。

主要发展机械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新材料产业。

运粮河以北片区:

总用地面积为7平方公里,发展机械制造业。

运粮河以南片区:

总用地面积为9平方公里,发展生物农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拉滨片区:

总用地面积为22平方公里,发展保税产业、内陆港等物流产业。

工农片区:

总用地面积为5平方公里,发展云计算研发产业、休闲产业。

平房工业片区:

总用地面积为14平方公里,发展机电、汽车配套产业。

杨树片区:

总用地面积为12平方公里,发展装备制造业、高新产业。

双城片区:

总用地面积为16平方公里,发展食品加工业、医学制造、化工制造、新材料产业。

牛家片区:

总用地面积为25平方公里,发展食品加工业、医学制造业。

新华片区:

总用地面积为24平方公里,发展机械制造业、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第六章发展目标

“十二五”期间,开发建设70平方公里,打造100平方公里城市核心区雏形,形成辐射贯通周边各工业园区框架格局,经济总量上再造一个哈尔滨工业,实现“率先晋位”,成为全省最大的现代产业集聚区。

——经济总量。

“十二五”前两年,GDP和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30%,到2012年,GDP总量达到760亿元,工业总产总量达到2000亿元。

“十二五”后三年,GDP和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0%,到2015年,GDP总量达到1300亿元,工业总产值总量达到3500亿元。

“十二五”期间,全口径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0%,到2015年达到130亿元。

——结构调整。

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80%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重达到50%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比重达到20%以上。

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20%,招商引资额年均增长30%,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40%。

——社会发展。

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20%以上。

人口超过30万人。

单位GDP能耗年均降低5%。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2%以内。

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8%以上。

第七章农业现代化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调整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逐步实现由传统农业向都市型农业转变。

到2015年,农民人均收入比2008年翻一番。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显著提高,通村路硬化率达到100%;农村饮水安全率达到90%以上。

农村人居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进一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加强水利设施建设。

加大工农水库维护力度,确保防汛安全。

大力发展旱作节水农业和节水灌溉,提高抵御自然灾害能力。

二是加强农村能源建设。

大力推广沼气、风能、太阳能等新型能源,提高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率,促进农村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

三是加强农村生态建设。

积极推进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逐步接入城市供水管网,饮用磨盘山水。

采用地下排水和明沟排水相结合,提高农村排水能力。

加快改水、改厕、改厨、改圈,开展垃圾集中处理,不断改善农村卫生条件和人居环境。

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生产结构。

加快平达、康达、麒源、友协、益农等畜牧业龙头企业和规模养殖场建设,同时,规划建设畜牧园区,畜牧园区总规划面积为1,500亩,规划建设养殖场(区)10个,其中年出栏生猪10,000头的生态型规模化养猪场1个,年出栏生猪5,000头的养猪小区2个,3,000头现代化奶牛养殖场1个,500头标准化奶牛养殖小区2个,50万只机械化蛋鸡养殖场1个,23万只标准化蛋鸡养殖小区2个,特种养殖区1个。

进一步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

以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现代化为发展目标,重点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大力发展蔬菜、花卉、食用菌等高效农业;推进绿色有机产品规模化,打造品牌。

规划哈南新城寒地农业生态公园,包括:

寒地农业生态园、寒地瓜果生态园、寒地生态农业公园、寒地瓜果采摘园、满族生态园,建设高效棚室产业带、多年生蔬菜区、露地及简易覆盖瓜菜生产区。

进一步加快农村产权制度改革。

以构建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体系为主要内容,逐步建立健全现代农村产权制度。

一是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房屋所有权、林权、村集体各类资产资源产权(包括国有土地村级使用)和其他应该明确的产权的确权、登记、颁(换)证工作。

二是建立完善农村资产资源规范化、制度化、长效化管理监督机制。

严格耕地使用,完善保护机制。

推行农村集体经济“三资”(资金、资产、资源)委托代理,完善管理机制和监督机制。

三是培育和建立农村产权流转市场,推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房屋产权、林权的流转,加快农村产权要素市场化、资本化进程,激活盘活农村生产要素,促进农村资产资源优化配置和农村市场经济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第八章新型工业化

做大做强航空产业核心主体。

依托哈飞集团和东安集团,积极引进各类航空研发和生产机构,开展境内外合资合作,重点推进七个方面的产业发展。

一是在直升机方面,要以Z15直升机取得阶段性成果为动力,“寓军于民”,形成有序、完整、齐全的多吨位直升机产品系列,并达到批量生产能力。

二是在通用飞机方面,要以重点开发Y12F型飞机为牵引,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Y12系列、Y12F飞机的客户化改进改型。

三是在支线飞机方面,要以中巴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反思汇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