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中药材学校教师招聘《教育基础知识》试题及解析.docx

上传人:w**** 文档编号:185549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25.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中药材学校教师招聘《教育基础知识》试题及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山西省中药材学校教师招聘《教育基础知识》试题及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山西省中药材学校教师招聘《教育基础知识》试题及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山西省中药材学校教师招聘《教育基础知识》试题及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山西省中药材学校教师招聘《教育基础知识》试题及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亲,该文档总共4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西省中药材学校教师招聘《教育基础知识》试题及解析.docx

《山西省中药材学校教师招聘《教育基础知识》试题及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中药材学校教师招聘《教育基础知识》试题及解析.docx(4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山西省中药材学校教师招聘《教育基础知识》试题及解析.docx

山西省中药材学校教师招聘《教育基础知识》试题及解析

  说明:

本题库收集历年及近期考试真题,全方位的整理归纳备考之用。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试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

  2、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你应立即停止作答。

将题本、答题卡和草稿纸都翻过来留在桌上,待监考人员确认数量无误、允许离开后方可离开。

  3、特别提醒您注意,所有题目一律在答题卡指定位置答题。

未按要求作答的,不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下列课程中属于校本课程的是()。

  A、小学语文

  B、小学科学

  C、小学课程标准

  D、学校的古诗词选修课

  【答案】D

  【解析】校本课程是指由学生所在学校的教师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学校的古诗词选修课符合校本课程所包含的范围。

故选D。

  2、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

  A、决定性因素

  B、辅助性因素

  C、环境性因素

  D、遗传性因素

  【答案】A

  【解析】遗传素质是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物质前提;环境是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外部因素;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

故选A。

  3、儿童道德性发展的公正阶段是在()。

  A、2~5岁

  B、6~7岁

  C、8~10岁

  D、11~12岁

  【答案】D

  【解析】11~12岁是儿童道德性发展的公正阶段。

此阶段儿童出现公道的公正表明他们已经孕育着利他观念,能从同情、关心出发,能依据具体条件去作出道德判断的能力。

故选D。

  4、班级组织构建的首要原则是()。

  A、有利于教育的原则

  B、目标一致的原则

  C、可接受性原则

  D、有利于身心发展的原则

  【答案】A

  【解析】有利于教育的原则是班级组织构建的首要原则,班级组织的所有工作都是围绕着有利于学生的教育展开的。

故选A。

  5、数学课上老师在黑板上对同一函数公式展示了多种题目形式与解题过程,这属于()。

  A、直观教学

  B、启发教学

  C、概括教学

  D、变式教学

  【答案】D

  【解析】数学课上老师在黑板上对同一函数公式展示了多种题目形式与解题过程,目的是呈现该函数公式的多重应用形式,突出此类题目的共同特征,方便学生对这一类题目核心特征的了解。

此属于变式教学。

所谓变式,就是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即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以便突出本质特征。

故选D。

  6、有些人状态好、睡眠少,认为自己失眠,这是()失眠。

  A、情景性

  B、新奇性

  C、假性

  D、正常性

  【答案】C

  【解析】失眠按其成因分为四种,即情境性失眠,失律性失眠,药物性失眠和假性失眠。

假性失眠是睡眠正常的人因为没有意识到个体差异,以为自己比别人睡的少而造成的“心理上”的失眠。

  7、课堂教学最主要、最常用的方式是()。

  A、课堂导入

  B、课堂讲授

  C、课堂提问

  D、课堂板书

  【答案】B

  【解析】课堂讲授是教师运用系统的口头语言,通过分析、解释、说明、论证、叙述、描绘等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教学行为方式。

讲授是课堂教学最主要、最常用的方式。

故选B。

  8、“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体现了教师职业的()角色。

  A、管理者

  B、示范者

  C、授业解惑者

  D、传道者

  【答案】D

  【解析】教师具有传递社会传统道德、正统价值观念的使命,“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意思即为哪里有道,哪里就有老师,体现出老师的传道者角色。

故选D。

  9、根据皮亚杰的认知结构理论,7~11岁的小学生处于认知结构发展的()。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答案】C

  【解析】皮亚杰认为个体从出生至儿童期结束,其认知发展要经过四个时期:

①感知运动阶段(0~2岁);②前运算阶段(2~7岁);③具体运算阶段(7~

  11、12岁);④形式运算阶段(

  11、12~

  14、15岁)。

故选C。

  10、“关注个体差异”就是根据学生实际存在的爱好,兴趣和差异,()。

  A、完全由学生自己决定如何学习

  B、将学生按优,中,差分班教学

  C、使每个学生的特长都得到发挥

  D、大力培养单科独进的尖子生

  【答案】C

  【解析】学生群体由于先天的素质和后天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等的不同,存在着差异性和丰富性,作为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关注学生的差异,认清每个学生的优势,开发其潜能,使每位学生在不同层次上都得到发展。

故选C。

  11、“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是根据人身心发展的()提出来的。

  A、分化与互补的协调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个别差异性

  【答案】D

  【解析】个体身心发展具有差异性,这种差异在不同层次上都存在,要求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工作中发现并研究个体间的差异特征,做好因材施教工作。

故选D。

  12、下列不属于孔子的教育主张的是()。

  A、多闻、多问、多见、多识

  B、由博返约,一以贯之

  C、知微而论

  D、告往知来,叩其两端

  【答案】C

  【解析】

  “知微而论”出自荀子的《劝学》。

故选C。

  13、孔子将“礼、乐、射、御、书、数”六门功课教给学生,这是我国()的雏形。

  A、活动课程

  B、学科课程

  C、综合课程

  D、结构课程

  【答案】B

  【解析】学科课程,也称为分科课程,就是分别从各门科学中选择部分内容,组成各种不同的学科,彼此独立地安排它们的顺序、学习时数和限期,如语文、数学、外语等。

学科课程历史悠久,孔子将“礼、乐、射、御、书、数”六门功课教给学生,可以看作是我国学科课程的雏形。

故选B。

  14、科学形态的教育学标志是()。

  A、《学论》

  B、《理想国》

  C、《大教学论》

  D、《普通教育学》

  【答案】D

  【解析】

  《普通教育学》被誉为第一部科学形态的教育学,是教育学形成的标志。

故选D。

  15、根据学生的成绩在班级中的相对位置和名次,确定学生的成绩在该班属于“优”、“中”或“差”的教学评价属于()。

  A、诊断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总结性评价

  D、相对性评价

  【答案】D

  【解析】相对性评价是用常模参照性对学生成绩进行评定,它依据学生个人的成绩在该班学生成绩序列中或常模中所处的位置来评价和决定他的成绩优劣,而不考虑他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故相对性评价也称常模参照性评价。

题干所述就是相对性评价。

故选D。

  16、制定和选择教学策略的依据有:

教学的目标与任务、教学内容的特点以及()。

  A、教师上课的心情

  B、教学环境的好坏

  C、教学报酬的多少

  D、教学时间和效率的要求

  【答案】D

  【解析】制定和选择教学策略的依据有:

教学的目标与任务;教学内容的特点;教学时间和效率的要求。

故选D。

  17、丁老师在工作中常以自己的想法代替学生的想法,以自己的思维方式推测学生的思维方式。

丁老师的行为体现了哪种效应?

()

  A、首因效应

  B、晕轮效应

  C、刻板效应

  D、投射效应

  【答案】D

  【解析】投射效应是指在人际交往中,认知者形成对别人的印象时总是假设他人与自己有相同的倾向,即把自己的特性投射到其他人身上。

丁老师把自己的想法和思维方式投射到学生身上,是投射效应的体现。

故选D。

  18、电子白板是汇集了尖端电子技术、软件技术等多种高科技手段研发的高新技术产品,它通过应用()原理,结合计算机和投影机,可以实现无纸化办公及教学。

  A、投影

  B、压感式

  C、屏幕捕获

  D、电磁感应

  【答案】D

  【解析】电子白板是汇集了尖端电子技术、软件技术等多种高科技手段研发的高新技术产品,它通过应用电磁感应原理,结合计算机和投影机,可以实现无纸化办公及教学。

故选D。

  19、电子白板是汇集了尖端电子技术、软件技术等多种高科技手段研发的高新技术产品,它通过应用()原理,结合计算机和投影机,可以实现无纸化办公及教学。

  A、投影

  B、压感式

  C、屏幕捕获

  D、电磁感应

  【答案】D

  【解析】电子白板是汇集了尖端电子技术、软件技术等多种高科技手段研发的高新技术产品,它通过应用电磁感应原理,结合计算机和投影机,可以实现无纸化办公及教学。

故选D。

  20、任务难度是归因理论要素中的()。

  A、不可控、稳定

  B、不可控、不稳定

  C、可控、稳定

  D、可控、不稳定

  【答案】A

  【解析】任务难度是归因理论要素中的不可控、稳定。

故选A。

  21、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诞生于()年。

  A、1879

  B、1897

  C、1789

  D、1798

  【答案】A

  【解析】1879年,

  W.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研究心理学的实验室,这一事件是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故选A。

  22、班主任张老师决定,凡是考试成绩前三名的学生可以免除班级卫生义务。

张老师的做法()。

  A、不利于学生品德的形成

  B、有利于班级管理创新

  C、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

  D、不利于学生平均发展

  【答案】A

  【解析】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张老师只关注学生的成绩,没有注意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积极为班集体服务的主人翁意识,不利于学生品德的养成。

故选A。

  23、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

  A、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

  B、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

  C、重视高尚品德培养

  D、重视劳动品质的培养

  【答案】B

  【解析】传统教育重知识记忆和再现,而现代教学过程则强调的是“发现”知识的过程,提倡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形成探究的精神,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因此,能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现代教育和传统教育的本质区别。

故选B。

  24、适用对违反学校纪律和规章制度的学生的惩罚手段和方法是()

  A、人身罚

  B、心理罚

  C、财产罚

  D、申诫罚

  【答案】D

  【解析】申诫罚是教育行政机关对违法相出方的名誉、荣誉、信誉或精神上的利益造成—定损害以示警诫的行政处罚。

又称为声誉罚或精神罚。

其主要形式有警告、通报批评等。

故选D。

  25、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

  A、决定性因素

  B、辅助性因素

  C、环境性因素

  D、遗传性因素

  【答案】A

  【解析】遗传素质是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物质前提;环境是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外部因素;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

故选A。

  26、学校德育模式主要包括道德认知发展模式、体谅模式和()。

  A、社会行动模式

  B、学习模式

  C、互动模式

  D、参与模式

  【答案】A

  【解析】学校德育模式包括道德认知发展模式、体谅模式和社会行动模式。

故选A。

  27、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具有不同性质和任务的学校为主体而形成的体系就是()。

  A、教育方针

  B、教育目的

  C、学校教育制度

  D、教育目标

  【答案】C

  【解析】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类学校的教育系统。

学制包括学前教育,小学、中学、大学,各种专业学校和职业技术学校、业余学校等。

学制中具体地规定了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培养目标、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故选C。

  28、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A、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

  B、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C、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D、政治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知识能力

  【答案】C

  【解析】教育要“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故选C。

  29、“以僧为师”、“以(书)吏为师”是古代什么时期的教育特征?

()

  A、中国

  B、埃及

  C、希腊

  D、罗马

  【答案】B

  【解析】

  “以僧为师”、“以吏为师”是古埃及的教育特征。

故选B。

  30、小学阶段的教学应侧重的教学方法是()。

  A、讲演法

  B、探究的方法

  C、直观的方法

  D、实习的方法

  【答案】C

  【解析】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

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

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要考虑到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学生特点,教学时间、设备、条件,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

我国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和练习法等。

由于小学生还不具备探究的能力,因此教学应侧重直观的

  31、素质教育的核心是()的培养。

  A、创新能力

  B、读写能力

  C、听说能力

  D、交往能力

  【答案】A

  【解析】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教育对知识经济向人才培养提出挑战的回应。

  32、从学生的兴趣和经验出发,以儿童的活动为中心,通过儿童的亲身体验获得直接经验的课程,被称为()。

  A、学科课程

  B、综合课程

  C、校本课程

  D、活动课程

  【答案】D

  【解析】活动课程又称为经验课程,它打破了学科逻辑组织的界限,以学生的兴趣、需要和能力为基础,通过学生自己组织的一系列活动而实施。

活动课程以直接经验的学习为主。

故选D。

  33、“金字塔形”的等级制教育制度属于()。

  A、网络教育

  B、学校教育

  C、社会教育

  D、大众教育

  【答案】B

  【解析】在传统教育结构的组成中,自下而上的由幼儿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等组成,构成了一个比较完美的“金字塔形”的等级制教育制度,体系完备,结构紧密。

故选B。

  34、从活动水平的角度看,个体实践活动体系中第一层次的活动是()。

  A、课堂活动

  B、心理活动

  C、社会活动

  D、生理活动

  【答案】D

  【解析】个体的实践活动体系中第一层次的活动是人作为生命体进行的生理活动,是人这一有机体与环境中的物质发生交换的过程,为维持人的生命服务,与人的身体发展直接相关,也是其他方面发展的基础。

故选D。

  35、学校全体员工在学习、工作和生活过程中所共同拥有的价值观、信仰、态度、作风行为准则是()。

  A、校园物质文化

  B、校园精神文化

  C、校园组织与制度文化

  D、校园文化

  【答案】D

  【解析】校园文化就是学校全体员工在学习、工作和生活过程中所共同拥有的价值观、信仰、态度、作风和行为准则。

故选D。

  36、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学校教育尤其是中小学的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及时的价值,但也具有延时的价值

  B、教育者不仅要注意为受教育者的发展提供较有利的条件,更要培养受教育者超越环境的意识和能力

  C、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D、在教育中,对人的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的是教育,起决定作用的是个体行动

  【答案】D

  【解析】在教育中,对人的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的是教育,起决定作用的是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故选D。

  37、关于教学策略的认识正确的是()。

  A、教学策略即教学方法

  B、制定教学策略就是做好教学计划。

  C、能够找到统一的适用于所有教学的教学策略

  D、教学策略具有明确的针对性和典型的灵活性

  【答案】D

  【解析】教学策略是为了达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在对教学行动清晰认识的基础上对教学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执行过程,它具有指向性(针对性)、整合性、可操作性、灵活性和调整性。

教学策略不是单指教学方法或教学计划,具有明确的针对性和典型的灵活性。

故选D。

  38、我国新课程的课程评价强调()。

  ①课程评价是一个动态过程②课程评价的对象应是多元的③课程评价的对象是课程内容④课程评价必须对实现教育目的做出贡献⑤课程评价的直接意义是对被评价的课程提出质疑并为改进课程指明方向

  A、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③④

  D、①②③④⑤

  【答案】B

  【解析】课程评价的对象不仅仅是课程内容,应是多元的,③说法错误。

故选B。

  39、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要确定目标、建立班集体、制定和贯彻规章制度、维持班级纪律,这就要求教师要扮演好()。

  A、授业解惑者角色

  B、研究者角色

  C、管理者角色

  D、心理医生角色

  【答案】C

  【解析】教师不仅要扮演授业解惑者的角色,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同时在教育活动中要扮演好管理者的角色,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故选C。

  40、印度“狼孩”的事例表明,个体在早期心理发展的某一个短暂时期内,对某类刺激特别敏感,一旦错失将难以达到应有的发展水平。

心理学上把这一时期称为()。

  A、最近发展期

  B、生长高峰期

  C、心理断乳期

  D、发展关键期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关键期的内涵。

发展关键期是指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

在这一时期对个体的某一方面训练可以获得最佳效果。

故选D。

  41、我国古代最常见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A、班级授课制

  B、个别教学

  C、复式教学

  D、现场教学

  【答案】B

  【解析】我国古代最常见的教学组织形式是个别教学。

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是:

1862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的京师同文馆。

故选B。

  42、教育的本质特征是()。

  A、科学性

  B、系统性

  C、育人性

  D、知识性

  【答案】C

  【解析】教育的本质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即育人性。

故选C。

  43、课外活动的基本特点是灵活性、自愿性和()。

  A、自主性

  B、随意性

  C、规范性

  D、强制性

  【答案】A

  【解析】课外活动的特点有:

灵活性、开放新、综合性、自主性和自愿性。

随意性、规范性和强制性均不属于其特征。

故选A。

  44、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新闻报道、影视节目、公开出版物、网络等不得披露该未成年人的()可能推断出该未成年人的资料。

  A、姓名、住所、以及家庭成员、社会关系

  B、姓名、住所、照片、家庭成员

  C、姓名、住所、照片、图像

  D、姓名、住所、图像、社会关系

  【答案】C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五十八条规定:

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新闻报道、影视节目、公开出版物、网络等不得披露该未成年人的姓名、住所、照片、图像以及可能推断出该未成年人的资料。

故选C。

  45、我国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教学著作《新教育大纲》的作者是()。

  A、陈独秀

  B、李大钊

  C、陈鹤琴

  D、杨贤江

  【答案】D

  【解析】杨贤江(1895—1931)是中国最早用马克思主义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他以李浩吾的化名写的《新教育大纲》是我国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

故选D。

  46、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英国教育家()。

  A、斯宾塞

  B、洛克

  C、麦克费尔

  D、科波菲尔

  【答案】A

  【解析】课程指学生要沿着学习的“跑道”进行学习,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英国教育家斯宾塞。

作为教育科学的重要倡导者,他把课程解释为教学内容的系统组成。

故选A。

  47、一般认为女生细心、胆小、娇气;男生则粗心、胆大、傲气。

这是人际认知的()。

  A、投射效应

  B、光环效应

  C、晕轮效应

  D、刻板效应

  【答案】D

  【解析】对一群人的特征或动机加以概括,把概括得出的群体的特征归属于团体的每一个人,认为他们都具有这种特征,而无视团体成员的个体差异。

这种现象称为社会刻板效应。

故选D。

  48、耶基斯—多德森定律表明,对于简单的学习来说,最佳的动机水平是()。

  A、中等偏低的强度

  B、中等强度

  C、中等偏高的强度

  D、越高越好

  【答案】C

  【解析】心理学家的研究指出,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的关系并不是线性的关系,而是成倒U型曲线关系。

也就是说,学习动机的强度有一个最佳水平,此时的学习效率最高;一旦超过了顶峰状态,动机程度过强时就会对活动的结果产生一定的阻碍作用。

当然,如果动机水平过低,也不会有高效率的活动的。

故选C。

  49、将课程理念转化为课程实践活动的桥梁是()。

  A、课程计划

  B、课程标准

  C、课程设计

  D、课程类型

  【答案】C

  【解析】课程设计是在一定的教育价值观的指导下,将所选出的多种课程要素妥善地组织课程结构,使多种课程要素在动态运行的课程系统结构中产生合力,以有效的实现课程目标。

课程设计的任务就是要把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等转化成为具体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

课程设计既是一个理论研究过程,也是一个实践过程。

所以它是将课程理念转化为课程实践活动的桥梁。

故选C。

  50、发散性思维的特征是变通性,流畅性和()。

  A、求同性

  B、反应性

  C、独创性

  D、求异性

  【答案】C

  【解析】发散思维的特征有三个:

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

故选C。

  51、()中关于教师素质的规定是制定和执行教师素质要求的根本依据。

  A、《教师法》

  B、《高等教育法》

  C、《义务教育法》

  D、《教育法》

  【答案】A

  【解析】制定和执行教师素质要求的根本依据是《教师法》,这部法律的基本精神是用法律来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保障教师待遇和社会地位的不断提高;加强教师队伍的规范化管理,确保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断优化和提高。

故选A。

  52、最早应用“启发式”进行教学的中外教育家分别是()。

  A、孔子苏格拉底

  B、孔子亚里斯多德

  C、孟子柏拉图

  D、朱熹苏格拉底

  【答案】A

  【解析】最早应用“启发式”进行教学的中外教育家分别是孔子和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的助产术是外国最早运用启发进行教育的教育家。

故选A。

  53、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不墨守成规,不钻牛角尖,能随机应变,触类旁通。

这说明其思维具有()。

  A、指向性

  B、流畅性

  C、变通性

  D、独创性

  【答案】C

  【解析】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其主要特征有三个:

①流畅性:

是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在规定的时间内产生不同观念的数量的多少。

②变通性:

即灵活性,指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不墨守成规,不钻牛角尖,能随机应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