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性试验方案桥梁墩身修改ZX.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8562860 上传时间:2023-08-19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219.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艺性试验方案桥梁墩身修改ZX.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工艺性试验方案桥梁墩身修改ZX.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工艺性试验方案桥梁墩身修改ZX.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工艺性试验方案桥梁墩身修改ZX.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工艺性试验方案桥梁墩身修改ZX.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工艺性试验方案桥梁墩身修改ZX.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2页
工艺性试验方案桥梁墩身修改ZX.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2页
工艺性试验方案桥梁墩身修改ZX.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2页
工艺性试验方案桥梁墩身修改ZX.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2页
工艺性试验方案桥梁墩身修改ZX.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2页
工艺性试验方案桥梁墩身修改ZX.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2页
工艺性试验方案桥梁墩身修改ZX.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2页
工艺性试验方案桥梁墩身修改ZX.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2页
工艺性试验方案桥梁墩身修改ZX.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2页
工艺性试验方案桥梁墩身修改ZX.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2页
工艺性试验方案桥梁墩身修改ZX.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2页
工艺性试验方案桥梁墩身修改ZX.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2页
工艺性试验方案桥梁墩身修改ZX.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2页
工艺性试验方案桥梁墩身修改ZX.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2页
工艺性试验方案桥梁墩身修改ZX.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2页
亲,该文档总共4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工艺性试验方案桥梁墩身修改ZX.docx

《工艺性试验方案桥梁墩身修改ZX.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艺性试验方案桥梁墩身修改ZX.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工艺性试验方案桥梁墩身修改ZX.docx

工艺性试验方案桥梁墩身修改ZX

新建连盐铁路站前IV标段

首座承台、墩身工艺性试验方案

1.编制依据

(1)关于《上海铁路局建设工程工艺性试验管理办法》的通知(上铁建[2011]28号)

(2)新建铁路连云港至盐城线站前工程设计图纸《连盐施桥(特)15-I》

双线圆端形实体桥墩《通桥(2012)4104-I》

圆端形实体桥墩补充设计图《连盐施桥参01》

铁路综合接地系统《通号[2009]9301》

(3)《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5-2003)

(4)《客货共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03-2008)

(5)《铁路桥涵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3-2009)

(6)《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

(7)《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8)《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

(9)《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10)《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

(11)现场踏勘调查资料

2.工程概述

2.1工程概况

新建连云港至盐城铁路是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项目,是我国东部沿海客货运输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施江苏沿海开发国家战略的重要基础设施项目。

本标段为LYZQ-Ⅳ标段第二项目部,线路起点位于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县,线路终点位于盐城市响水县,施工里程DK132+062.465~DK149+836.95,全长17.774km。

基础设计为钻孔灌注桩,桥墩为圆端形实体桥墩。

首座墩身位置选择在DK132+235.760。

对应墩位号为5#,本墩设计为圆端形实体桥墩,墩高设计6.9m(含托盘及顶帽)。

2.2工程地质条件

本合同段路线主要跨越平原地貌单元,沿线地势起伏较小,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简单,不良地质主要表现为软土地基,路线全线为软土、松软土。

具有含水率大、孔隙比大、压缩性高、强度低的特点。

松软土、软土地段填筑路堤时,需结合地基土特性和路堤设计参数进行路堤稳定和工后沉降检算分析。

沿线滨海平原、黄淮冲积平原广泛分布软土。

岩性为淤泥、淤泥质粉质黏土、淤泥质黏土,深灰色,软塑至流塑,软土成因主要为海积,包括滨海相、泻湖相沉积,软土位于地表硬壳层之下,大部分地段埋深在0.5~3.5m之间,厚度0.5~16.0m,在全线广泛分布。

2.3水文、气象条件

本合同段经过江苏省北部连云港、盐城地区,为温带-亚热带、湿润-半湿季风气候区,四季气候分明。

苏北灌溉总渠以北属暖温带季风气候,以南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濒临黄海,海洋调节作用非常明显,因而雨水丰沛,雨热同季,日照充足,无霜期较长。

年平均气温13.6~14.4℃,最高气温35.7~40.2℃,最低气温-10.4~-19.7℃,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6.3~34.4℃,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5.1~1.5℃。

年平均降水量883.6~976.5mm,年最大降水量1212.4~1756.6mm,月最大降水量477.0~1073.2mm(7~8月份)。

年平均蒸发量1408.6~1584.6mm,年最大蒸发量1654.7~2083.5mm。

最大季节性冻土深度0.25m。

区内雨量充沛,水系发育,水资源较为丰富,水质较好,可满足建设需要。

3.试验要求及目的

3.1试验要求

(1)施工工艺:

采用组合钢模板,1:

0圆端形实体桥墩一次性浇筑完成的方法施工;

(2)采用泵送混凝土施工,混合料坍落度控制在160mm~200mm之间;

(3)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使用年限100年。

3.2试验目的

(1)验证混合料的配合比是否符合设计强度要求;

(2)检验施工设备及选定的施工工艺;

(3)通过首座墩身确定墩身施工方法、工艺流程、技术参数、质量检测等作业要求,以便指导本段墩身大面积施工作业;

(4)验证脚手架搭设设计参数;

(5)验证墩身模板设计参数。

4.试验内容及位置

灌河特大桥5#墩位于灌南县田楼镇境内,其上部结构形式为32+24m简支T梁,所在段落为直线段,接触网支架平台形式为普通式。

本座墩身设计C35混凝土方量为:

66.7m3。

5.施工机械及人员配备

5.1施工机械

主要机械设备配备见表5.1-1:

机械、设备配备表表5.1-1

序号

机械、设备名称

规格型号

单位

数量

备注

1

吊车

QY25

1

2

罐车

10m3

4

3

风镐

1

4

钢筋切断机

GQ-40

1

5

钢筋弯曲机

GW-40

1

6

电焊机

BX-1-500

4

7

振动器

D=50mm

4

5.2测量、检测仪器

测量及检测仪器的配备情况见表5.2-1:

测量及检测仪器配备表表5.2-1

序号

仪器名称

型号

数量

1

GPS

华星A8

1台

2

水准仪

索佳DS3

2台

3

坍落度桶

2套

4

混凝土试模

15×15

10组

5.3人员配备

5.3.1工艺试验管理组织机构

为了顺利完成首座墩身试验任务,成立首座墩身领导小组,

组长:

徐祥宏

副组长:

局指张涛、步进军、俞晟、王友锋、项目部谢靖宇、张科

成员:

项目部各部部长、架子队队长张克亮、技术负责人涂旭飞、质量员吴兴旺、安全员杨锦荣、技术员王鹏波、试验员赵云、材料员李喜延、领工员张琪、工班长宋金柱、测量员洪钊。

5.3.2施工作业人员

单机作业每班由30人组成,其组织分工见下表5.3-1:

现场劳动力组织表表5.3-1

作业组

人数

职责范围

班长

1

负责全面施工质量和安全。

技术

1

负责施工、技术、质量、填写施工记录。

司机

4

负责混凝土运输车。

钢筋工

8

负责钢筋加工制作及安装。

模板工

8

负责模板支立、拆装及打磨修理。

混凝土工

6

负责混凝土浇筑、振捣、收面。

电工

1

负责电源、电路、工地照明及电气故障排除。

钳工

1

负责维修保养机具设备。

合计

30

6.配合比设计

承台、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

C35

混合料配合比选定为:

水泥∶河砂∶碎石∶粉煤灰∶矿粉:

外加剂∶水=0.7:

1.99:

2.75:

0.15:

0.15:

0.01:

0.41。

混凝土塌落度160~200mm。

7.工艺流程及施工方法

7.1施工准备

施工前,安排人员对施工现场进行“三通一平”工作,即通水、通电、通路,平整场地,做好空中电线、地下电缆、水管等障碍物的调查工作,如与墩位冲突,及时找相关单位协助解决。

7.2测量放样

根据控制网中所设置的基线桩、水准标点等资料,进行三角控制网的复测,并根据承台结构的精度要求和施工方案,补充加密施工所需要的各种标桩,建立满足施工要求的平面和立面施工测量控制网;施工前须对设计图纸中的高程、地形等进行核对,若与设计不符时及时提请设计单位解决。

项目部测量队根据承台及墩身设计尺寸放出立模边线、标高,测量过程中实行互检制度,并经监理见证签认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7.3工艺流程

7.3.1承台施工工艺流程

图7.3-1桥梁墩身施工工艺流程图

7.3.2墩身施工工艺流程

 

图7.3-2桥梁墩身施工工艺流程图

7.4承台施工方法

7.4.1桩基检测

承台施工前,按设计要求逐根采用声波透射法对桩基进行均质性和整体性检验,检测方法必须符合铁道部现行《铁路工程基桩检测技术规程》(TB10218-2008)规定。

7.4.2桩头破除

破桩头前,应在桩体侧面用红油漆标注高程线,以防桩头被多凿,造成桩顶伸入承台内高度不小于10cm。

破除桩头时应用采用空压机结合人工凿除,上部采用空压机凿除,下部留有10~20cm由人工进行凿除。

凿除过程中保证不扰动设计桩顶以下的桩身砼。

严禁用挖掘机或铲车将桩头强行拉断。

伸入承台的桩身钢筋应清理整修成设计形状,桩头混凝土要完整,不能出现松动,破损现象且表面应清理干净,不应有碎渣、泥土等杂物,最后复测桩顶高程。

桩头凿完后须经现场监理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步工序。

7.4.3承台钢筋绑扎

承台基坑开挖至设计基底高程经检验合格后,立即浇筑基础垫层砼。

钢筋绑扎应在垫层砼达到设计强度75%后进行。

在垫层面上弹出钢筋的外围轮廓线,并用油漆标出每根钢筋的平面位置。

钢筋在钢筋加工场集中下料、弯制和焊接,载重汽车运输至工地,在现场进行绑扎。

钢筋下料、弯折、绑扎、焊接均严格按设计图纸及施工规范操作。

钢筋加工制作前,进行除锈、除污处理,确保表面无油渍、漆污、铁锈及泥土等杂物。

钢筋应平直,无局部弯曲,成盘的钢筋和弯曲的钢筋均应调直,钢筋焊接前,必须进行试焊,合格后方可正式施焊。

焊工必须有操作证。

钢筋接头采用双面搭接焊,焊接长度不应小于5d(d为钢筋直径)。

受力钢筋焊接接头应设置在内力较小处,并错开布置,两焊接接头间距离必须大于钢筋直径的35倍且不小于100cm。

配置在搭接区段内的受力钢筋,其接头的截面面积的百分率应不超过50%。

承台钢筋绑扎之前,用墨线弹出承台纵横向轴线,根据钢筋间距画出底层钢筋平面布置,并绑扎。

钢筋网片要求在一个平面上。

顶面筋绑扎前用钢管在承台顶面搭设临时工作平台和支架,在临时工作平台下方利用纵向钢管做支撑,按照图纸要求绑扎承台面筋,并与墩身钢筋连接,用搭设的钢管架对承台面筋、墩身钢筋作临时固定。

钢筋骨架、临时固定应结实稳固,并有足够的刚度,在灌注过程中不发生任何松动,位置要正确,不倾斜、扭曲。

钢筋绑扎无漏绑、松动现象。

在绑扎承台钢筋时,应按照设计要求安装好接地钢筋,接地钢筋与承台底层网片、墩身钢筋骨架之间焊接,焊接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混凝土灌注时,承台顶面应预埋钢筋头和拉环,用于控制墩身模板或设置缆风绳。

同时做好沉降观测点的预埋工作。

7.4.4承台模板安装

模板安装前先由测量班对下承台底面四角尺寸精确放样,并用水泥钉标示。

技术人员测量垫层顶标高,标高不符合设计要求时通过打磨垫层混凝土来调整。

作业队根据四角放样点弹出下承台边缘线,安装模板时保证模板内缘于墨线重合。

模板采用定型钢模板。

钢模板安装以前先清除模板板面的铁锈及其他污染物,再均匀涂刷脱模剂。

拼装时在两块模板之间贴双面胶条,以保证模板的严密性,相邻两块钢模板间错台不得大于2mm,以保证平整度满足验标要求。

模板安装后采用绷线法调直,吊垂球法控制其垂直度。

先调整模板底部至设计位置,临时加固,再由测量班对承台顶部位置进行精确放样,通过拉杆和支撑钢管调整模板至设计位置。

模板加固支撑采用拉杆加固,模板高度采用2.5m,上下层设3排对拉孔,拉杆间距为1.0m。

确保承台模板稳定牢固、尺寸准确。

模板安装完成后再由测量队复核模板位置。

模板安装及预埋件和预留孔允许偏差应满足验收标准要求。

承台模板为非承重模板,混凝土达到2.5Mpa后即可进行拆模工作。

拆模按照立模顺序逆向进行,在模板与混凝土脱离后,方可拆卸、吊运模板,同时要严防模板、加固撑等撞击混凝土表面及其棱角。

7.4.5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浇注前先清除模板表面杂物、积水和钢筋上的污垢,检查支架、模板、钢筋和预埋件位置。

混凝土采用集中拌合,自动计量,罐车运输,混凝土通过混凝土输送泵入模,插入式振捣器振捣。

混凝土运输车运送过程中保持2~4r/min的转速搅动,到达现场时高速旋转20~30s再放料。

混凝土浇筑前要先检查其坍落度、扩展度、含气量和入模温度,符合要求后方可入模。

承台混凝土按全截面分层浇筑,分层厚度控制在30~40cm。

浇注时需要控制浇注时间确保下一层混凝土在前一层初凝前浇注。

振捣采用插入式振动器,振捣时严禁碰撞钢筋、预埋件和模板。

振动器的振动深度不超过棒长度2/3~3/4倍,振动时要快插慢拔,以便捣实均匀,减少混凝土表面气泡。

振动棒插入下层混凝土中5~10cm,移动间距不超过振捣半径的1.5倍,与侧模保持5~10cm距离,对每一个振动部位,振动持续时间为20~30s,振动到该部位混凝土密实为止,即混凝土不再冒出气泡,表面出现平坦泛浆,不允许过振、漏振。

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若需变换振捣棒在混凝土拌合物中的水平位置,应首先竖向缓慢将振捣棒移至新的位置,不得将振捣棒放在拌合物中平拖,施工中不得用插入式振捣棒放在拌合物内平拖,也不得用插入式振捣棒平拖驱赶下料口处堆积的混凝土拌合物。

在混凝土振捣完成后,立即修整、抹平混凝土裸露面,定浆后再抹第二遍并压光或拉毛。

抹面时严禁洒水,并防止过度操作影响表层混凝土质量。

承台混凝土浇注时安排专人检查承台模板的加固与支撑,防止模板跑模。

如发现跑模与胀模现象,应停止浇筑,对支撑进行加固调整,合格后继续浇筑。

承台各部位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

7.4.6混凝土养护

混凝土振捣完毕后,要及时对混凝土暴露面进行紧密覆盖,减少暴露时间,防止表面水分蒸发。

暴露面保护层混凝土初凝前,应卷起覆盖物,用抹子搓压表面至少二次,混凝土浇筑完毕为第一次收面,待混凝土初凝前进行二次收面,使之平整后再次覆盖,此时注意覆盖物不要直接接触混凝土表面,直至混凝土终凝为止。

混凝土养护期间应注意采取保温措施,防止混凝土表面温度受环境影响而发生剧烈变化。

养护期间混凝土的芯部与表面、表层与环境之间的温度不宜超过20℃。

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前,不允许人踩压,搁置脚手架、模板等。

承台混凝土拆模后,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以前且龄期达到7d前,新浇混凝土不得与流动水接触。

7.4.7基坑回填

承台拆模后,立即回填基坑,基坑四周同步进行,回填土分层回填,每层厚度10~20cm,用冲击夯夯实,严禁使用淤泥土进行回填。

7.5墩身施工方法

本座桥墩为双线圆端形实体墩,采用厂制钢模板拼装,钢筋在加工场加工好后运至现场绑扎,混凝土由拌和站集中生产,混凝土运输车运送至现场,混凝土一次整体浇筑成形,混凝土通过泵送入模,墩身模板和托盘顶帽钢筋采用吊车垂直吊装作业。

墩身浇筑完成后先带模浇水养生,拆模后覆盖塑料膜养生(施工工艺见图7.3-2)。

7.5.1脚手架支立

7.5.1.1操作流程

(1)、落地脚手架搭设的工艺流程为:

场地平整、夯实→基础承载力实验、材料配备→定位设置通长脚手板、底座→纵向扫地杆→立杆→横向扫地杆→小横杆→大横杆(搁栅)→剪刀撑→铺脚手板→扎防护栏杆→扎安全网。

(2)、定距定位:

根据模板构造要求在桥墩四角用尺量出内、外立杆离墙距离,并做好标记;用钢卷尺拉直,分出立杆位置,并用小竹片点出立杆标记;垫板、底座应准确地放在定位线上,垫板必须铺放平整,不得悬空。

(3)、在搭设首层脚手架过程中,沿四周每框架格内设一道斜支撑,拐角处双向增设。

当脚手架操作层高出斜撑顶两步时,宜先立外排,后立内排,其余按下构造要求搭设。

7.5.1.2施工步骤

(1)、地基处理

1)、设计图对照发现,桥墩赣榆北端和盐城侧端两面桥墩边缘距承台边缘较远,脚手架立杆可直接立在承台上,不需要进行地基处理.

2)、路线左右侧圆端顶帽已超出承台范围,需对土地基进行处理,从承台边缘向外围按照3-5‰找坡。

回填土夯实后,上面铺设5cm厚、20cm宽以上的脚手板沿桥墩周围通长布置,之后在脚手板上放置钢底座,钢底座上放置立杆,之后按设计的立杆间距进行放线定位,铺设木脚手板要平稳,不得悬空。

3)、下雨过后要对脚手架架体基础进行全面检查,严禁脚手架基底积水下沉。

(2)、排水措施

在距脚手架外排立杆外0.5米处,设置一排水沟,排水沟坡度为3-5‰。

在核实位置设出口,引排到指定地点,或者在最低点,设置积水坑,水流入坑内,用潜水泵将水排出场外。

(3)、立杆设置

1)、脚手架采用双排双立杆,立杆顶端高出结构1.5米,立杆接头采用对接扣件连接,立杆与横杆采用直角扣件连接。

2)、脚手架立杆纵距1.5m,横距1m,步距1.8m;内侧立杆距模板边缘不超过20cm。

(脚手架搭设受力详见附件计算书)

图7.5.1.2-1立杆及排水示意图

3)、脚手架的底部立杆采用不同长度的钢管参差布置,使钢管立杆的对接接头交错布置,高度方向相互错开50cm以上,且要求相邻接头不应在同步同跨内,以保证脚手架的整体性。

4)、立杆应设置垫木和钢底座,并设置纵横方向扫地杆,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底座下皮20㎝处的立杆上。

5)、立杆的垂直偏差应控制在不大于架高的1/400。

6)、同排内外侧两根立杆连线与墩身表面垂直。

(4)、大横杆、小横杆设置

1)、大横杆在脚手架高度方向的间距1.8m,以便立网挂设,大横杆置于立杆里面,每侧外伸长度为15cm。

2)、用直角扣件与立柱扣紧;其长度大于3跨、不小于6米,同一步大横杆四周要交圈。

大横杆采用对接扣件连接,其接头交错布置,不在同步、同跨内。

相邻接头水平距离不小于50㎝,各接头距立杆的距离不大于50㎝。

3)、按立杆与大横杆交点(主节点)及大横杆跨中设置小横杆,小横杆与墩台身表面垂直,主节点处两端采用直角扣件扣紧在立柱上,跨中大横杆处扣紧在大横杆上,以形成空间结构整体受力。

4)、根据作业层脚手板搭设的需要,可在两立柱之间在等间距设置增设1~2根小横杆,保证脚手板端头距离小横杆不超过15cm。

图7.5.1.2-2立杆及纵横水平杆布置图

(5)、剪刀撑

1)、本脚手架剪刀撑随立柱、纵横向水平杆同步搭设,用通长剪刀撑沿架高连续布置。

2)、脚手架外侧立面必须设剪刀撑,剪刀撑一般每5步5跨设置一道,斜杆与地面的夹角为50.2度。

斜杆相交点处于同一条直线上,并沿架高连续布置。

3)、剪刀撑的一根斜杆扣在立柱上,另一根斜杆扣在小横杆伸出的端头上,两端分别用旋转扣件固定,在其中间每个主节点处均设固定点。

所有固定点距主节点距离不大于15㎝。

4)、最下部的斜杆与立杆的连接点距地面的高度控制在30㎝内。

5)、施工中应根据结构物的高度及脚手架的长度和宽度,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合理设置剪刀撑和斜撑。

6)、剪刀撑的杆件连接采用搭接,其搭接长度≥100㎝,并用不少于2个旋转扣件固定,端部扣件盖板的边缘至杆端的距离≥10㎝。

(6)、脚手板铺设

1)、脚手板首选采用松木,厚5㎝、宽20-30㎝、长度不少于3.5米的硬木板;也可以采用竹串片脚手板。

2)、脚手板设置在3根横向水平杆上,并在两端8㎝处用直径1.2㎜的镀锌铁丝箍绕2~3圈固定。

当脚手板长度小于2米时,可采用两根小横杆,各杆距接缝的距离均不大于15㎝。

3)、里外立杆间应满铺脚手板。

拐角交接处平整,避免出现探头及空档现象,铺设时要选用完好无损的脚手板,发现有破损的要及时更换。

(7)、斜道

1)、本座墩身采用一字型斜道;

2)、斜道宜附着外脚手架或建筑物设置;斜道宽度不小于0.6m,坡度采用1∶1;拐弯处应设置平台,其宽度不应小于斜道宽度;

3)、斜道两侧及平台外围均应设置栏杆及挡脚板。

栏杆高度应为1.2m,挡脚板高度不应小于20cm;

4)、斜道脚手板横铺时,应在横向水平杆下增设纵向支托杆,纵向支托杆间距不应大于50cm;脚手板顺铺时,接头宜采用搭接;下面的板头应压住上面的板头,板头的凸棱外宜采用三角木填顺;斜道脚手板上应设置防滑木条,木条厚度宜为2~3cm。

(8)、防护设施

1)、在作业层下部架设一道水平兜网,随作业层上升,同时作业不超过两层,设置安全网防护。

2)、脚手架外侧使用建设主管部门认证的合格绿色密目式安全网封闭,且将安全网固定在脚手架外立杆里侧。

3)、选用18铅丝张挂安全网,要求严密、平整。

4)、脚手架外侧必须设1.2m高的防护栏杆和30cm高踢脚杆,顶排防护栏杆不少于2道,高度分别为0.6m和1.2m。

图7.5.1.2-3防护栏杆示意图

7.5.2钢筋加工

运到现场的钢筋须有出厂合格证,表面洁净。

使用前将表面杂物清除干净。

钢筋平直,无局部弯折。

各种钢筋下料尺寸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钢筋集中制作、现场人工绑扎。

钢筋加工由加工场按照设计图纸要求加工。

试验墩墩身施工加工完成的钢筋应包括:

墩身钢筋、顶帽及托盘钢筋和接地钢筋。

按照设计规格、型号、进行钢筋加工并分开堆放标示,钢筋弯钩按照设计图进行加工,焊接时,采用双面搭接焊,焊缝长度不小于5d,同一根钢筋上应少设接头,两焊接接头的距离大于钢筋直径的35倍且不小于100cm,焊接接头的钢筋在同一截面内不得超过钢筋总数的50%,应分散错开布置。

钢筋安装、支撑与固定方法如下:

第一步:

调整在承台施工时预埋伸入墩身内的钢筋的间距,并进行除锈,安装箍筋。

钢筋安装时,保护层垫块和数量为4个/m2。

垫块采用圆锥形混凝土垫块。

强度与墩身混凝土强度相同。

钢筋加工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mm)

检验方法

1

受力钢筋全长

±10

尺量

2

弯起钢筋的弯折位置

20

第二步:

顶帽及托盘钢筋在钢筋加工场内集中加工成型,运输至施工现场,待墩身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再用吊车把顶帽及托盘钢筋进行吊装就位。

第三步:

顶帽及托盘钢筋安装就位后,采用“十字”拉线法,准确定位支撑垫石位置,同时应保证支撑垫石钢筋及高程满足设计要求。

第四步:

接地钢筋焊接,严格按照通号[2009]9301《铁路综合接地系统》要求,焊接连接接地钢筋。

并用红漆标示接地钢筋。

接地钢筋双边焊接,搭接长度不小于55mm,单边焊接,搭接长度不小于100mm,焊缝厚度不小于4mm。

墩身接地钢筋沿墩立面中心对称布置2根利用墩身ф20的主筋,上端采用接地端子与梁上的接地系统相连接,下端与承台环型接地钢筋焊接。

墩身施工前对接地电阻进行测试,在贯通地线接入处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Ω。

接地钢筋伸入顶帽中,要与顶帽钢筋焊接形成电气回路,深入承台与台顶、底层钢筋网焊接形成电气回路。

接地钢筋网应保证各点电气连接贯通,混凝土施工前应测试无误后方可施工,接地钢筋露出混凝土以外部分需进行锌铬涂层防锈处理。

每个接地端连接端子内设M16内螺栓,外露面须保证与混凝土表面平齐。

钢筋安装后,应如实填写质量检验表,必须经监理工程师检查和批准后才能进行墩身模板的安装。

7.5.3墩身预埋钢筋

(1)接触网支架平台

本座墩身接触网支架平台形式为普通式,地脚螺栓的预埋应符合《铁路电力牵引供电施工规范》(TB10208-98)及《铁路电力牵引供电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1-2003)的相关规定,严格按图纸所示地脚螺栓布置的尺寸进行预留,要求螺栓之间必须准确定位,纵横向施工误差不大于1mm。

预埋螺栓顺线路方向中心线应与线路中心线平行,垂直线路方向中心线应与线路中心线垂直,两个方向允许偏差均不得大于3°。

螺栓应呈竖直状态,顶部偏离垂直位置的距离不应大于1mm,埋深允许偏差±20mm。

地脚螺栓外露部分以及基础顶面300mm以下采用1级热浸镀锌防腐,完毕后应对地脚螺栓外露部分采取涂抹黄油,用聚乙烯薄膜裹扎等措施进行防护,避免损坏螺栓及螺纹。

(2)桥墩围栏和吊篮

灌注顶帽混凝土时预先埋入吊篮用的U形螺栓、端栏杆的预埋圆钢及围栏立柱预留孔等。

若U形螺栓与顶帽钢筋相碰时,则需将顶帽钢筋适当移动。

(3)支座预留

桥墩顶帽施工时应预留支座锚栓孔及支座垫石预埋筋。

若支座锚栓孔位置与支撑垫石钢筋有接触,可适当调整支撑垫石钢筋间距。

7.5.4模板安装

墩身采用大块组合钢模板。

模板分节高0.4米、0.5米、2米、顶帽及托盘模板组合拼装。

由专业厂家生产制造,选用6mm厚钢板作为面板,背楞与抱箍采用[16#槽钢。

模板表面平整,尺寸偏差符合设计要求,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稳定性,且拆装方便接缝严密不漏浆。

(模板受力详见计算书)

(1)模板进场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