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论据大全资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56433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53 大小:71.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议论文论据大全资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议论文论据大全资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议论文论据大全资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议论文论据大全资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议论文论据大全资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议论文论据大全资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3页
议论文论据大全资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3页
议论文论据大全资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3页
议论文论据大全资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3页
议论文论据大全资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3页
议论文论据大全资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3页
议论文论据大全资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3页
议论文论据大全资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3页
议论文论据大全资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3页
议论文论据大全资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3页
议论文论据大全资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3页
议论文论据大全资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3页
议论文论据大全资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3页
议论文论据大全资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3页
议论文论据大全资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3页
亲,该文档总共5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议论文论据大全资源.docx

《议论文论据大全资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议论文论据大全资源.docx(5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议论文论据大全资源.docx

议论文论据大全资源

议论文论据大全:

资源

  论点

  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

  对资源取之有道,才会用之不竭。

  改变资源利用模式,向节约型社会转变。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改变浪费资源的恶习。

  保护资源和环境需要国际合作。

  人脉关系是重要的资源。

  信息也是资源。

  知识是人类走向成功的重要资源。

  优良传统是道德建设的资源。

  人力资源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名言

  我国的经济增长仍然处于“从资源到产品再到废弃物”这样一种传统的模式,还没有形成“从资源到产品再到资源”这样的循环经济,应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马凯

  中国是人均资源比较少的国家,人口增加使得人均资源占有量减少,经济高速增长使资源压力加大。

缓解资源压力的政策,是开源与节流并举,把节约放在优先位置。

——王梦奎

  未来20年,中国必须大力建设一个节约型的社会,这是惟一的出路。

——徐匡迪

  是否能在为更多人提供舒适生活的同时,消除人类活动对自然的影响,都取决于人类自身。

——联合国XX年《千年生态系统评估报告》

  节约是一门艺术,它能使人最大限度地享受生活,热爱节约是一切美德的根本。

——萧伯纳

  获取你能获取的,保住你所拥有的,这就是能使你的船变成金子的砥石。

——富兰克林

  保住一样东西和得到一件东西同样费劲。

——乔叟

  取之有道,用之不竭。

——中国古训

  一米一粟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

——中国古训

  当囊空如洗时才开始节约就为时太晚了。

——佚名

  当人类砍伐第一棵树时,文明开始了;当人类砍伐最后一棵树时,文明结束了。

——佚名

  当资源都被用光的时候,人类也就毁了。

——佚名

  典型论据

  北京土地资源消耗速度过快

  ——未用地最多能耗30年

  据北京市发改委XX年度数据统计称,目前北京土地资源的消耗速度过快,按目前占地量和增长速度计算,北京未利用的18万公顷土地,用不了30年基本上就将被耗尽。

市发改委向媒体提供的XX年节能宣传周活动的背景资料显示,全市有可利用土地161万公顷,已利用土地达143万公顷,未利用土地18万公顷,仅占可利用土地的11.1%。

在所有未利用土地中,扣除各种难以利用的部分,实际上可供垦殖的宜农荒地只有20万亩左右,占未利用土地面积的6.19%。

资料称,1999年以来,土地资源消耗平均增长速度高达73.4%,远远超出同期经济增长的速度。

征用土地中农用地比例最高。

土地征用后的用途,37%用于住宅建设,23%用于交通建设。

按目前占地量和增长速度计算,北京未利用的18万公顷土地,用不了30年基本上就将被耗尽。

  文化资源的可持续开发

  ——妥善保护文化资源势在必行

  XX年,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在苏州成功举办,吸引了来自全世界的目光。

这不仅因为我国高句丽王城、沈阳故宫、盛京三陵成功入选了世界遗产名录,而且在各国对世界遗产越来越重视,对遗产的审议标准也越来越严格,官方色彩又越来越浓的背景之下,我国政府还明确表示,将用更严格、更科学的标准评估现有的世界遗产申报预备地,并积极倡议把申报世界遗产的立足点和积极性放在保护遗产本身上。

  在文化、智力资源的优势逐渐取代自然资源的优势,国际竞争和制胜的手段已远远超出了单纯的物质占有的形势下,一哄而起、涸泽而渔的过度开发;重文化形式轻文化内涵、只求表面风光的浅层开发;急功近利、走样变味的所谓“保护开发”等等,正在对文化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利用构成威胁,这必须引起我们的警惕。

文化资源以精神内涵为主要存在形式,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可以多次开发和重复利用,这决定了它具有其他资源所没有的强大生命力和巨大开发价值。

而文化生态又是一个比自然生态更为复杂的系统,因此,文化资源开发必须坚持可持续的开发观。

可持续开发就是要实现文化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和谐利用,实现既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和破坏的开发。

文化资源是人类共有的,既应该允许当代人平等享受,也应该保持代际间的公平分配与利用,反对只为满足自身需要而损害或剥夺他人或后代人平等开发利用的权利。

从这个意义上说,可持续开发是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灵魂。

  成功创业=70%人际关系资源+30%知识

  ——创业者必须积累人际关系资源

  获得全国十大女性风云人物称号的新大陆集团董事长王晶就向记者说到人脉关系是她成功创业的关键。

她说,在创业的路上,有很多朋友都忽略了一个可利用因素,那就是人际关系。

成功的创业来自于70%的人际关系+30%的知识。

在创业资源中,人际关系占了很大一部分。

所以想创业,你就必须广交朋友,积累各方面的资源。

一个创业的过程就像是一个“人物链”,你会与不同客户打交道,如果你在创业的过程中,遇到困难,你可以立刻利用这些资源来解决!

每一个人都习惯被动,很少人喜欢到一个场合主动交朋友。

可是那些主动交朋友的人,他会交到更多的朋友。

所以一个有经验的创业者凡事必须主动出击,主动联络一些关系户,以扩大你的资源网。

知识能力的储备也同样重要,能力不光包括你自己专业内的能力,还有你的学习能力以及对事物的了解能力。

最好不断地去学习,以扩大自己的知识层面和认识层面,使自己成为朋友眼中的强者。

对于一个创业者来说,取得人家的理解和精神支持很重要。

强者喜欢和强者在一起,这样你才能学到新的知识并不断地完善自我。

  政府重视发展我国的生态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是我国的宝贵财富

  中国是世界上旅游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

具有开展生态旅游得天独厚的条件。

近年我国加大了生态保护力度,建立了一批具重要观光价值的自然保护区。

其中包括鼎湖山、长白山、卧龙、神农架、西双版纳、武夷山和天目山等名山,还有列入《国际湿地公约》重要湿地名录的黑龙江扎龙、吉林向海、江西鄱阳湖和湖南洞庭湖等湿地。

同时,我国以国有林场为依托,建立了一大批国家森林公园,吸引了大批国内外游客。

  西部加快人才资源开发

  ——人力资源决定着西部大开发的进程

  中国西部地区人才资源开发国际研讨会决定:

中国将从营造政策环境、吸引外部人才、提高人才素质、建立良好机制等方面加快西部人才资源的开发。

  目前,中国西部的人才资源总量不足,结构失衡,分布不合理,高层次人才紧缺,影响了西部大开发的进程。

统计表明,西部地区各类专业人才仅占全国总量的20.4%,远低于西部地区人口占全国28.47%的比例,并且大多分布在中心城市。

据了解,为加快西部人才资源开发的进程,中国将全面推进西部地区人才培训,主要是充分利用各种教育培训资源,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各种适应性短期培训和自主培训;在安排国际交流、培训和技术合作等方面,重点向西部地区倾斜。

  同时,吸引外部人才参与西部大开发,注意依托西部大中城市、优势产业和重大建设项目,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到西部地区工作;加快建立东部、中部、西部专门人才在国家重大项目实施、重点工程建设和支柱产业发展中的“双向参与”机制;鼓励海外高层次人才通过兼职、短期服务、承担委托项目及重要研究课题等方式参与西部大开发;鼓励西部地区企事业单位以能够创造经济效益和单位有承受能力为原则,自主引进高层次留学人才;欢迎海外志愿者对西部大开发提供智力支援。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我国政府将加大人才资源开发力度

  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人才问题,把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作为一项重大方针,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我们要认真贯彻中央决策,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切实做好人事工作。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在我国日益深入人心,我国的人才资源开发取得了前所未有的重大进步。

但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际人才竞争日趋激烈,我国人才队伍的规模、素质和结构与经济发展要求还有相当的差距,人才资源开发面临着新的挑战。

因此,我国政府将更加重视人才,将人才资源开发作为新时期人才人事工作的首要任务。

为此,我们要做到五点:

一、要维护人才权益,实现人才资源管理的法制化要用好人才。

二、通过使用性开发提升人才价值。

三、加快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推进人才资源管理的制度创新。

四、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认真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五、要更新观念,高度重视人才资源开发工作。

  谁来关注1400万吨废纸

  ——资源浪费是一种切肤之痛

  中国是一个资源短缺的国家,就在人们大声疾呼资源短缺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瓶颈的同时,我们不得不正视这样一个事实:

全国每年有500万吨废钢铁、20多万吨废有色金属、1400万吨废纸及大量废塑料、废玻璃等没有回收利用。

  权威人士提供了一组令人深思的数字:

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在相当程度上是依赖资金、劳动力和自然资源等生产要素的粗放投入实现的。

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我国的GDP增长了10多倍,同时矿产资源消耗也增长了40多倍。

现在每增加1亿元GDP需要投资高达5亿元,在“六五”“七五”时期,投资两元就可以增加一元的GDP。

  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中,各类资源的消耗强度非常高,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去年我国消耗的各类国内资源和进口资源约50亿吨,原油、原煤、铁矿石、钢材、氧化铝和水泥的消耗量,分别约为世界消耗量的7.4%、31%、30%、27%、25%和40%,而创造的GDP相当于世界总量的大约4%。

主要产品单位产量的能耗、水耗和矿产资源消耗,均大大高于国际先进水平。

  资源短缺,是中国经济亟待破解的难题。

维系人们基本生存的耕地和淡水人均占有量仅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和四分之一。

支撑经济增长的石油、天然气、煤炭、铁矿石、铜和铝等重要矿产资源,人均储量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1%、4.5%、79%、42%、18%和7.3%。

尤其是在石油需要大量进口的情况下,可持续发展正成为日益紧迫的问题。

  去年以来我国20多个省市“拉闸限电”闹“电荒”,除了经济进入新一轮高增长周期的因素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高耗能产业的过度扩张,这对中国经济长期可持续增长形成巨大的压力。

如果任其发展,中国在不久的将来会出现相当严重的资源危机,不仅会造成短期的经济波动,而且也会损害长期的增长潜力。

  资源供给不足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制约因素。

要缓解资源瓶颈制约,一是要大力提倡节约资源,二是要继续努力寻找新的资源,三是要充分利用再生资源,这一点恰恰是人们现在所忽视的。

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发出关于开展资源节约活动的通知,要求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资源节约活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据专家介绍,回收1吨废纸能生产0.8吨好纸,可以少砍17棵大树,节省3立方米的垃圾填埋场空间,还可以节约一半以上的造纸能源,减少35%的水污染。

如果全国每年1400万吨废纸能够回收利用,就可以生产1120万吨好纸,少砍2.38亿棵大树,节省4200万立方米的垃圾填埋场空间。

如果全国每年500万吨废钢铁、20多万吨废有色金属及大量的废塑料、废玻璃等都能够回收利用,将可以节省多少资源,减少多少污染!

  大力倡导节约和利用再生资源,转变不合理的经济增长方式,关键在于高度重视和认真落实。

  调整产业结构刻不容缓

  ——建立节约型社会迫在眉睫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所长周大地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说,导致当前能源“三荒”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国产业结构不合理。

一些地方盲目发展高耗能产业,比如钢铁业、电解铝业等等,可以说是经济“短视行为”。

  由产业结构不合理带来的对能源效率的影响,已引起我国政府的高度关注。

XX年12月26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拟定的《产业结构调整方向暂行规定》和《产业结构调整目录》在网上公开发布,明确指出这次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重点是要“支持推广采用节能、降耗、节水、环保的先进技术设备和产品,强制淘汰消耗高、污染大、质量差的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

  调整和优化能源结构,被认为是中国能源发展战略的一项重要内容。

业界有关人士在解读能源“三荒”时认为:

中国的煤炭已探明储量高达1145亿吨,根本不存在煤炭短缺问题。

所谓“煤荒”最先是由电厂喊出来的,其实是合同内的低价电煤满足不了实际的电煤需求。

  中日环保研讨会呼吁加强森林和水资源保护

  ——节约资源才能保护环境

  中日环保专家在“中日森林·水·人研讨会”上指出,森林和水资源问题,关系着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各国必须共同努力加以保护。

  国家环保总局宣教中心主任焦志延在研讨会开幕式上说,森林和水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但是由于人类不合理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引发出如水资源匮乏、森林锐减、荒漠化和全球气候变暖等一系列环境问题,不仅影响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也制约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据介绍,中国目前森林面积为15894.1万公顷,森林覆盖率只相当于世界森林覆盖率的61.3%,全国人均占有森林面积只有世界人均占有量的21.3%。

水资源形势也不容乐观,人均水资源量只有214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在世界上名列第110位,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

缺水和森林资源短缺已成为影响中国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和环境改善的主要制约因素。

  最新水资源数据

  ——我国水资源紧张,形势严峻

  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经济发展的生命线。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水的需求不断增长,同时废水、废物的排放,水源的无规划开采、超采,也造成我国水体污染和水资源短缺。

XX年,水资源总量下降,总用水量在不断增加,水资源人均占有量少,水资源供求矛盾进一步突出。

XX年,人均水资源1850立方米,比上年下降12.9%,人均占有量仅相当于世界人均水资源的1/4,全年平均年降水量609毫米,下降4.5%。

全年总用水量5545亿立方米,比上年增加4.2%。

全国有79个城市缺水,有2340万人口、1300万头大牲畜发生临时性饮水困难。

这些数据表明了我国水资源的短缺,应继续加大规划水资源力度,推进节水型社会,加强污染防治,做好水资源保护,合理开发水资源,加强水资源的统一管理。

  中国矿产资源紧缺能保证2020年需求的只有6种

  ——资源不足的现状亟待改变

  记者从中国矿业联合会获悉,近年来中国矿产资源紧缺矛盾日益突出,石油、煤炭、铜、铁、锰、铬储量持续下降,缺口及短缺进一步加大,中国45种主要矿产的现有储量,能保证2010年需求的只有24种,能保证2020年需求的只有6种。

  国土资源部官员宋伯庆在矿业联合会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加大矿产资源的勘探力度,力争发现和掌握更多的重要矿产储量,已受到中国政府的高度重视。

中国已经制定政策,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和外资投入矿产资源的勘探与开采。

  矿产业专家表示,与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要求相比,中国矿产资源勘查有效投入仍严重不足,钻探工作量逐年下降,规范的矿业市场亟待培育。

  我国煤炭开采管理薄弱?

摇浪费严重

  ——资源浪费是一种切肤之痛

  我国煤炭资源可采储量虽居世界第三位,但开采条件在世界上属于中等偏下,且多数分布在经济落后的中西部和北部地区。

加上我国煤田勘探资金投入少,矿井开发前期准备工作滞后,开采情况并不乐观。

近几年,煤矿项目投资收益前景看好,争夺资源现象严重,缺乏资源的统筹规划和合理配置。

少数企业炒卖探矿和采矿权,严重影响了国家煤炭开发规划的实施,缩短了国家重点煤炭矿区的开采年限。

  另外,煤炭资源回采率低,损失浪费严重。

目前全国煤矿资源回收率仅在40%左右,特别是小煤矿的回收率只有15%左右,从1980年至XX年,全国煤炭资源浪费280亿吨。

照此下去,到2020年,全国将有560亿吨煤炭资源被浪费。

  警惕“节约冷漠症”

  ——建立节约型社会迫在眉睫

  一边在研讨“节约能源”的课题,一边能源浪费正悄然发生:

室内能见度很好的上午,几盏大吊灯毫无顾忌地打开着;气温当日飙升至摄氏20度,大楼的中央空调却按“老皇历”照常供暖……

  采撷于上海的这一镜头,在公众场合屡见不鲜,与“长流水”一样已让人习以为常,很少有人把它当作大事。

“俭以养德”的古训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已被弃之脑后,由习惯成自然的“全民浪费”还在不经意间扩展:

许多电脑闲置时也常开着;电视机、VcD、空调等家用电器则关机后仍处于待机状态,多数家庭从不把白天不用的家用电器插头拔掉。

据上海能源管理部门统计,按平均每户家庭每天有15瓦特待机耗电量(相当于一台电视机和一台VcD待机)计算,上海480万户家庭在白天高峰时就增加7.5万千瓦左右的用电负荷;一台电脑的待机能耗高达30瓦,如果上海15万机关干部下班后都不关掉电脑电源,仅此一项,就将每天增加4500千瓦的用电负荷,倘若加上企事业单位的电脑待机浪费,数字十分惊人。

  我国的资源禀赋并不理想,尽管矿产资源总量比较丰富,但是人均占有水平很低。

我国重要矿产资源人均储量的最低值,只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25,而每万元工业产值却比发达国家多消耗近40%的能源和矿产资源。

我国已成为煤炭、钢铁、铜的世界第一消费大国,石油和电力的世界第二消费大国,而创造的GDP却不到世界总量的4%。

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痛下决心转变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而诊治“节约冷漠症”,唤起全社会对资源浪费的切肤之痛,则是重中之重。

  有一个现象耐人寻味:

来自发达国家、尤其是北欧国家的人士,对我国的种种资源浪费现象异常敏感,对见怪不怪的白天开灯、电视待机、宾馆空调夏季温度调得太低而冬季又调得太高很不理解,责备我们在“奢侈地使用能源”。

他们的“敏感”源于本国“从娃娃抓起”、列入相关课程的“地球村”概念和节约资源教育。

这些比我们富裕得多的国家,对使用能源尚能精打细算、锱铢必较,那么,饱受资源匮乏之苦的我国,更应该把节约和保护资源放在优先位置,锲而不舍地抓紧抓好,并使之成为人们工作、生活中的自觉行为。

  全国开展资源节约活动

  ——节约资源?

摇重在行动

  国务院决定,XX年至XX年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资源节约活动,全面推进能源、原材料、水、土地等资源的节约和综合利用工作。

这是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推动循环经济发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缓解资源瓶颈制约,解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面临的资源约束和环境压力,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重大举措,意义深远。

  能源、原材料、水、土地等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的物质保证。

我国总体上是一个资源紧缺的国家,这是一个基本国情。

  从总体上看,目前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物质资源的高消耗实现的,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不协调、难循环、低效率”的粗放型增长方式。

要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就必须重视节约资源、有效利用资源,使有限的资源实现效益的最大化。

  国务院提出的开展资源节约活动的总体目标是,经过三年努力,万元GDP能耗下降5%,万元GDP取水量比下降10%,水的重复利用率提高5个百分点等等。

  资源节约,建设节约型社会,是一场关系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革命”。

政府应当走出盲目崇拜GDP的怪圈,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GDP的增长并不能反映为经济增长付出的代价,不能反映能源、原材料的消耗以及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情况。

  30多名院士倡议建设节约型社会

  ——解决资源问题要靠全社会努力

  “现在我国的信息化本身的浪费极为严重。

我们各级政府部门花了许多钱建网站,建网页,但有许多内容根本就不更新。

别的浪费像物质上的浪费还都看得出来,但信息化的浪费,就像一样东西扔在水里,你找都找不着。

”“我国北方地区城市建筑的室内温度较高,享受着比日本人、欧洲人豪华、舒服得多的采暖水平,但耗能却比人家高出了两到三倍。

”在XX年2月27日由中国工程院举行的建设节约型社会座谈会上,朱高峰院士和江亿院士的发言令人深思。

  从事玻璃研究的顾真安院士从建材工业的高能耗谈到了节约问题。

目前我国主要建材产品的能耗都大于世界先进水平:

水泥高出50%,平板玻璃高出68%,陶瓷砖高出150%,卫生瓷高出200%。

顾院士说:

“XX年,我国水泥排放的粉尘为1000万吨,这是什么概念呢?

相当于把两个水泥厂的产量排上了天空。

”这还不包括它所排放的二氧化碳5亿吨,二氧化硫80万吨和废水10亿吨。

  顾院士指出:

我们完全可以采取节能的循环经济措施生产水泥等建材,产煤带来的大量煤矸石可以制造砖和水泥,用煤发电产生的粉灰可以做墙板和水泥,以电热炼钢铁产生的炉钢渣也可以生产水泥。

如果这样处理废弃物,它就变成了资源。

  节约石油的一笔汽车账

  ——精打细算用资源

  汽车专家张彦仲院士算了一笔账:

如果以1.3升排量的汽车油耗为100%的话,排量2升的油耗为138%,排量3升的油耗为159%,这是最保守的估计。

去年我国生产汽车500万辆,其中小排量的不到25%,约120多万辆。

现在预计XX年中国汽车产量将达到800万~1000万辆,如果1.3升以下小排量的汽车还保持25%的比例的话,可以节约石油400万吨,如果小排量的占到30%,可以节约石油500多万吨,如果占到40%可以节油850多万吨,占到一半就能节油1200万吨,这就相当于我国一个大油田的年产量。

日本汽车年产量1000多万辆,拥有车将近一亿辆,其中只有30%以上的车是排放量1.3升以上的。

而我国却有许多地方对低于1.3升排量的汽车不给上牌照,不允许过长江大桥,不许走重要的公路,甚至认为文化高的、职位高的、有钱的人都开大排量的,只有没钱的人才开小排量的。

我国的消费观念需要认真地改一改了。

  立法鼓励利用可再生能源

  ——资源利用需要法律规范

  《可再生能源法》XX年底提请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

这是国家首次对可再生能源的立法,标志着中国将通过立法促进和发展可再生能源,保障能源的持续稳定供应,防止快速增长的能源利用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以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该草案规定了可再生能源的定义,将可再生能源的范围界定为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并对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规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扶持措施。

草案还分别规定设立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资金,为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项目提供财政贴息贷款等。

草案明确规定电网企业要为可再生能源电力上网提供便利,并全额收购符合标准的可再生能源电量。

  什么是“循环经济”

  ——节约资源先要转变观念

  循环经济就是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把传统的、依赖资源净消耗线性增加的发展,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

与工业经济从劳力、土地和资本的系统分析问题相比较,循环经济从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更大系统来分析经济问题;与工业经济对资源的一次性使用、生产增长依赖资源净消耗的线性增加相比较,循环经济对同一资源多次使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变废为宝、循环使用,依靠这种新的生产方式来增加生产。

  从经济发展史来看,可以把经济发展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原始经济,大约始自5万年前,指经济的渔猎阶段,即原始人狩猎捕鱼的初始时期。

第二阶段是农业经济,大约始于公元前4000年,指经济的农耕阶段,即以农牧业为主的开垦荒地、种植谷物的农业社会时期。

第三阶段是工业经济,始自18世纪下半叶的工业革命,即以现代大工业生产为主的包括现代纺织、轻工、钢铁、汽车、化工和建筑等主要产业的经济时期。

第四阶段是循环经济,又称为后工业经济,始自20世纪下半叶的新技术革命,它以资源循环利用为导向改造传统产业,由此涌现出一批如电子、信息和环保等不以资源消耗线性增加为其发展前提的新兴产业。

第五阶段是知识经济,始自20世纪末,涌现出一批其发展主要靠知识投入的产业,如生物、新材料、新能源、软件、海洋和空间产业。

  自然成本

  ——经济发展要计入自然成本

  过去50年,人类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却以巨大的自然成本为代价。

为了保持经济发展,各国政府应当将自然成本计入其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