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程.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569521 上传时间:2023-08-1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53.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规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规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规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规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规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规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规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规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规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规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规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规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规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规程.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规程.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规程.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规程.docx

《规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规程.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规程.docx

规程

中原油田采油四厂作业大队带压作业操作规程

采油四厂作业大队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带压作业的工艺操作规程其相配套的井控、液泵、液缸、液控、堵塞等设备工具的分类与命名,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油水井带压作业施工。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条文(不包含堪误的内容)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3766-1983液控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GB/T5721-1993橡胶密封制品标志、包装、运输、一般规定贮存的

SY/T5443-2001地面防喷器控制装置专用液压气动元件。

HG/T2331-1992液压隔离式蓄能器用胶囊。

JB4730-94压力容器,无损检测

SY/T5053.2-2001地面防喷器及控制装置

SY/T5587.5-2004常规修井作业规程

SY/T5372-2005注水井分注施工作业规程及质量评价方法

SY/T5858-2004石油工业动火作业安全规程

SY/T6610-2005含硫化氢油气井、井下作业推荐做法

SY/T5957-94经场电器安装技术要求

SY/T6028-1997含油气田硫化氢监测与人身安全防护规定。

3、术语

3.1带压作业

带压作业是指在井筒内有压力的情况下不放喷、不压井,通过与常规作业车等设备配合进行起下管柱作业的一种作业方法。

3.2井控装置

具有防顶、防喷等性能,由安全卡瓦,闸板、环形防喷器、举压缸、液控装置等设备、工具组成的系统总称为井控系统。

3.2.1防顶卡瓦

在作业过程中夹紧管柱、工具,防止上顶或飞出的液控卡紧系统称为防顶卡瓦。

有固定防顶卡瓦和游动防顶卡瓦两种。

3.2.2重力卡瓦

在作业过程中夹紧管柱、工具,防止落井的液控卡紧系统称为防顶卡瓦。

有固定重力卡瓦和游动重力卡瓦两种。

3.2.3全封闸板

在空井筒时封井的闸板,称为全封闸板。

3.2.4剪切闸板

在井喷时能把井内管柱剪断,实现全封的闸板,称为剪切闸板。

3.2.5升降液缸

提供带压作业过程中所需的对管柱的举升或克服井压对管柱的上顶力的液缸,称为升降液缸。

3.3液控系统

控制卡瓦、单闸板防喷器、环形防喷器、三闸板防喷器的打开与关闭及升降液缸的升降性能,由液压泵、阀组、司钻控制台、远程控制台、液压油箱、蓄能器、控制管线、接头及液压油冷却和加热系统连接而成的控制带压作业系统实现不压井、不防喷作业的操作系统,称为液控系统。

3.4堵塞器

根据井下管柱的不同直径,所下的封堵管柱内孔的工具,称为堵塞器。

4带压作业选井原则

4.1井内技术状况清楚

4.2井口压力,气井套管压力不超过16MPa

油井套管压力不超过21MPa

水井套管压力不超过21MPa

5施工准备

5.1.1井史资料

5.1.2井下管柱结构

a、油管规格及深度

b、工作筒规格及深度

c、油管挂上端内螺纹规格

d、抽油杆规格

e、井下工具规格型号及位置

5.1.3套管现状

5.1.4生产现状

a、产液量、综合含水

b、油压、套压、流压

c、静压

5.1.5历次作业施工简况

5.1.6井口采油树型号规格

5.1.7井位、道路、电源情况

5.1.8施工方案及完井要求

5.1.9施工设计、安全预案

5.2设备

a、带压作业车

b、水泥车

c、防喷井控系统

d、其他配套设备

5.3工具

5.3.1井控装置

5.3.1.1液控装置

a、蓄能器

b、固定防顶卡瓦、游动防顶卡瓦

c、固定重力卡瓦、游动重力卡瓦

d、单闸板全封防喷器、单闸板半封防喷器及专用工具

e、三闸板防喷器及专用工具

f、升降液缸

g、液控管线及接头

h、环形防喷器及专用工具

5.3.1.2安全装置

a、安全卡瓦

b、固定卡瓦

c、全封、半封、环形防喷器、剪切闸板

d、安全短套

e、法兰短节

f、特殊法兰

g、卡箍法兰

h

5.3.1.3油管密封部分

a、堵塞器

b、工作筒

c、防喷盒、防喷管

d、防喷堵头

e、胶皮阀门

5.3.2投捞工具

a、打捞器

b、偏心投堵器

c、压送头

d、加重杆

e、变扣接头

f、绳帽

g、防喷盒、防喷管

5.4工作液

油水井一般为清水,PH指在6-8之间,水质清洁;气井用活性水。

6施工步骤

6.1安装防喷装置系统起出抽油杆及活塞

6.2装防喷管下堵塞器或关闭井下油管密封装置

6.3卸防喷管试提原井管柱

6.4倒出油管悬挂器

6.5起原井管柱

6.6加压起管柱

6.7加压下管柱

6.8正常下管柱

6.9油管管柱坐封

6.10整体吊下井控装置

6.11整体吊装采油井口

6.12装防喷盒

6.13投堵塞器、卸防喷盒,下抽油杆

6.14对防冲距

6.15

7安全和质量控制

7.1施工准备

7.1.1设备

7.1.2工具

带压设备专用工具的性能、质量应根据本油田的实际情况选用,一般情况下安全系数不低于2倍,特殊情况不允许低于1.5倍。

7.2起抽油杆

起抽油杆前应进行热洗井,洗井温度不低于70℃,洗井不少于2周。

抽油杆自封安装平正、牢固、自封芯子,环形防喷器应满足井下压力施工要求。

7.3封堵

7.3.1

7.3.2堵塞器尺寸与井下管柱工作筒尺寸相匹配。

下堵塞器后也可泵注清水进行助送,排量应控制在0.25m3/min以内。

7.3.3堵塞器进入工作筒后,憋压10-20MPa,稳压30min后,打开井口放空,应溢流或流量不超过15L/min。

7.3.4油管漏失、结盐、结垢、结蜡情况下,可选用不同型号小油管内封堵工具,即可实现分段堵塞。

7.4安装井控装置

7.4.1装防喷盒封堵井口内油管,卸防喷盒,封堵合格后,采油井口整体吊至不妨碍作业处妥善保存。

7.4.2钢圈槽擦洗后,应涂润滑脂,钢圈应无损伤。

7.4.3检查核实油管螺纹规格,准备好相应规格的提升短节,其长度高出井口装置30-60cm

7.4.4井控装置整体吊装,注意不要碰伤钢圈、卡瓦、闸板两端不应有妨碍开关的物体。

7.4.5连接螺栓全部上满,逐次对角旋紧,扭矩1840-2000N·m上下间隙差不大于1mm。

7.4.6整体安装完毕后,蓄能器储满20MPa,作为突然停车备用液控系统能量。

三闸板防喷器应全部打开,通过液控系统试压调整。

7.5试提

7.5.1提升短节与油管挂连接,涂密封脂,旋紧扭矩3850-3900N·m。

7.5.2顶丝应松退到位。

7.5.3校验指重表、套压表、液控压力表、误差不超过初次使用值的±2%。

蓄能器必须蓄能20MPa以上。

7.5.4试提载荷不超过井内管柱悬重200KN,行程不超过50cm。

7.5.5试提过程中,应注意观察指重表变化。

载荷上升快,而行程又不超过10cm,应停止试提。

7.5.6各绷绳桩应专人观察,出现异常应停止试提。

7.5.7在规定载荷下试提不动,应停止试提。

经查明原因及处理正常后,可进行试提至正常载荷。

7.6倒油管悬挂器

7.6.1油管悬挂器提升不得划伤闸板防喷器、环形防喷器。

7.6.2打开、关闭防喷器时两端应一致。

7.6.3调整防喷器装置各环节压力。

7.6.4防止悬挂器过防喷装置时压力过大损坏部件或伤人。

7.6.5压力过大时可用安全短套平衡装置的压力。

7.6.6油管悬挂器卸掉后,丈量、记录准确清楚。

应放置合适部位保存。

7.6.7提升短节插入时注意不得划伤芯子内壁。

7.6.8环形防喷器要调整到不漏失即可。

7.7起管柱

7.7.1起管柱过程中,随时注意指重表悬重变化及套管压力变化。

7.7.2起下管柱不得顿井口,游动车不得左右来回摆动,不得用榔头等工具敲击油管。

7.7.3井口操作台应具备防喷、放掉等专用胶皮阀或防喷堵头等工具。

7.7.4液流筒内的液流通过软管线应排离井口。

7.8加压起管柱

油管有上顶显示时,调整液控压力扣紧各种卡瓦装置进行加压起下。

7.8.1液压缸加压起下管柱,应小于30KN。

7.8.2液压缸起下行程不要超过3.3m。

7.8.3加压起下时,应严格检查游动卡瓦重力卡瓦,以防窜管。

7.8.4时刻注意防喷装置整体是否牢固。

7.8.5应有专人负责液控系统的操作。

7.8.6套管出口控制阀应有专人负责,不得随意放压。

7.8.7严格控制提升速度在1m/s以内。

7.8.8上卸扣时,应注意游动卡瓦松动。

7.8.9用液缸提油管负荷较大或遇卡时,可控制套管放压或用泵车挤水冲洗,但不得突然快放,以避免油管上顶速度过快而顶弯或顶断液缸,造成冲出油管、井喷等事故。

7.8.10当油管距吊卡小于220mm或已在吊卡上时,可用防喷堵头提升。

7.8.11接箍过环形、闸板时应注意压力变化;及时调整液控压力,防止液流喷出,。

造成事故。

7.8.12起至尾管时,应严格控制举升速度在0.5m/s以内,工作筒提至全封剪切闸板以上,环形防喷器以下空间时,关闭卡瓦,咬紧油管,滚筒刹车要稳牢,并关闭全封。

7.8.13井控装置内余压应放为零。

7.8.14提出尾管,做好收尾工作。

7.8.15起至封隔器、配产器、防砂管等工具时应在防喷装置系统中封闭,分别倒开,短节提出,严防尾管掉入井内。

7.9加压下管柱

7.9.1所有下井管柱工具应冲洗干净,丈量记录准确、清楚。

7.9.2配下井管柱应注意下井工具,如封隔器、配产器、防砂管等,上部应加1-2m提升短节。

不能通过防喷器的工具,应考虑调整井控装置的内径、高度来满足工具的需要(特殊工具例外)。

7.9.3堵塞器配制应与下井管柱相匹配,装入工作筒后,其上部应填满润脂,以防赃物卡埋打捞头。

7.9.4第一根油管插入防喷器装置后,慢慢放至全封以上位置,再用安全卡瓦、固定卡瓦、半封卡牢。

游动卡瓦打开,液缸举升游动卡瓦到上支点卡牢。

7.9.5游动卡瓦在上支点卡牢后,环形防喷器封至油压、套压0.5MPa以上,打开全封和剪切闸板,调整液控装置各部位的压力,无漏失为合格。

7.9.6打开安全卡瓦,固定卡瓦,通过液缸游动卡瓦慢慢把油管方入井内。

7.9.7游动卡瓦压至下支点时,安全卡瓦、固定卡瓦半封卡瓦关闭,游动卡瓦打开通过液缸举升至上支点卡牢,安全卡瓦,固定卡瓦,半封打开,加压压下油管。

注意接箍过环形防喷器时,调整好液控压力以免划伤胶心,出现喷出井液,造成环节污染等事故。

7.9.8连接第2根油管,重复7.9.4-7.9.7的动作,下入全部管柱。

7.9.9加压起下时,两缸要保持压力平衡,升降高度一致为合格。

7.9.10井口压力高于10MPa时,配套防顶卡瓦、剪切闸板;井口压力低于0.5MPa时,配套重力卡瓦。

7.9.11根据指重表悬重,套压表来调整液控压力,无漏失为合格。

7.10正常下管柱

7.10.1调整好液控系统中的各种压力。

(如蓄能器、环形防喷器、三闸板防喷器)

7.10.2正常下管柱时,下入速度不应超过2m/s,不得顿击井口,不得敲击油管。

7.10.3指重表、套压表、液控压力表发生异常时,应停止下入,查明原因并处理正常。

7.10.4全部起下过程,应随时向自封芯子加注机油润滑,并随时观察液压油情况;严防液压油漏失影响井控或液控失灵,造成损失。

7.11起下工具

7.11.1下井工具清洗干净,表面不得有毛刺、光滑,丈量记录准确清楚。

7.11.2下井工具进入环形防喷器时调整液控压力,注意不得划伤胶心。

7.11.3下井工具不应挂碰卡瓦。

7.11.4带压力的井装卸井下工具时必须在井控装置内完成。

7.11.5油管挂应冲洗干净,密封圈完好并涂抹润滑脂。

7.11.6油管挂进入锥座时应扶正,慢慢座入,注意不得划伤密封圈。

7.11.7顶丝应对角逐个旋紧。

7.11.8卸掉提升短节后,整体吊下井控装置。

7.11.9卸井控装置时密封圈、液路阀无损伤应放至工具箱。

钢圈应擦洗干净并涂抹润滑脂,钢圈无损伤并方正。

7.12卸井口

7.12.1钢圈应擦洗干净并涂抹润滑脂,钢圈无损伤并方正。

7.12.2整体吊装采油井口。

7.12.3各连接螺栓依次对角旋紧,扭矩控制在1840-2000N·m。

7.12.4上下法兰间隙误差在对角方向不应超过1mm。

7.12.5采油井口安装位置方向应与施工前一致。

7.12.6做好井口及井口周围清洁工作。

7.13捞堵塞器

7.13.1打捞用防喷管长度应能满足被捞堵塞器及打捞工具的长度要求。

7.13.2打捞用钢丝绳径应符合SY5170规定。

7.13.3钢丝绳经井口地轮通过天车与打捞工具连接。

7.13.4加重杆连接后,平直度允许误差为1mm/m。

7.13.5安全接头剪断销钉应符合设计要求。

7.13.6打捞器规格应与被捞堵塞器相匹配。

7.13.7打捞钢丝绳前端200m内每50m应有一个标记,200m后每100m应有一个深度标记。

7.13.8下打捞器时灌满工作液,应符合要求。

当井内压力较高时,应用泵车挤水进行平衡压力,或通过安全短套平衡套压,捞堵塞器。

7.13.9下入或起出打捞器初始100m,速度应控制在1.5m/s以内,当打捞器距堵塞器上端面50m时,下放速度应控制在1m/s以内,以免顶断或拔断绳帽。

7.13.10起打捞器前,应旋紧防喷盒,不得喷溅油水污染环境。

7.13.11堵塞器进入防喷管提至胶阀以上,关紧闸门,放净余压后卸防喷管,取出堵塞器。

7.13.12做好井口及井口周围的清洁卫生工作。

7.14下抽油杆及泵管

7.14.1抽油杆必须冲洗干净,丈量记录准确清楚。

7.14.2按设计深度配好抽油杆。

7.14.3抽油杆连接应涂防松类密封脂。

7.14.4活塞进入泵筒前,应控制下放速度在1m/s。

7.14.5对防冲距后,试抽憋压,压力上升0.5MPa,以上为合格。

8资料录取

8.1投堵

a、泵注清水量、温度、泵压。

b、投堵时间、堵塞器规格。

c、憋堵时间、泵压、稳压时间、压降或溢流量。

d、投堵用总液量。

8.2试提

a、试提时间

b、提升载荷、行程。

c、试提悬重、异常情况。

8.3倒油管悬挂器

a、倒油管挂时间

b、油管挂规格

8.4起管杆泵

a、起出管杆根数、规格

b、加压起管杆时间、根数、规格

c、控制压降情况

d、井下工具的型号、规格

8.5下管杆泵

a、加压下管杆根数、时间、规格。

b、下井工具名称、规格、位置

c、堵塞器规格

d、油管坐封时间

f、井下工具的型号、规格

8.6捞堵器

a、灌入时间、灌入清水量

b、下打捞时间、打捞深度。

c、提升悬重力,提升钢丝绳的型号

d、打捞器、加重杆名称、规格

e、起打捞时间、捞出堵塞器名称、规格。

 

井加压起下管柱施工记录

施工单位:

记录人:

年月日

名称

压力

时间

油杆

油管

工具

备注

套压

油压

液控压

游动卡瓦压力

液缸压力

安全卡瓦

环形防喷器

全封

剪切

半封

规格型号

数量

 

井打捞工具施工记录

施工单位:

记录人:

年月日

名称

规格型号

灌注液量

时间

稳压

时间

溢流量

套压

深度

悬重

提升力

备注

封堵器

捞堵器

输送工具

 

井抽油杆记录

施工单位:

记录人:

下井日期:

年月日

编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