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桐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570582 上传时间:2023-08-19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6.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桐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关于桐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关于桐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关于桐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关于桐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关于桐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关于桐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关于桐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关于桐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关于桐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关于桐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关于桐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关于桐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关于桐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关于桐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关于桐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关于桐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关于桐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关于桐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关于桐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桐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docx

《关于桐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桐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关于桐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docx

关于桐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关于桐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报告

2006年2月9日在桐乡市

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桐乡市市长费建文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报告,请各位代表结合《桐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十五”计划执行情况和2005年政府工作回顾

“十五”时期,是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快速发展的五年。

五年来,我们在上级党委、政府和中共桐乡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机遇,开拓创新,深入实施“四大战略”,加快建设“经济强市、文化名市、文明新市”,全面完成了“十五”计划纲要提出的主要目标任务。

——“十五”期间,我们全力加快发展,区域经济跃上新台阶

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全市生产总值五年实现翻一番,由“九五”末的112.97亿元提高到245.66亿元,年均递增15.4%,人均生产总值达到37039元,超过4500美元;完成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3.01亿元,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1.17亿元,分别是“九五”末的2.93倍和3.04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91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036元,分别是“九五”末的1.67倍和1.69倍。

全国百强县市排名从“九五”末的37位前移至23位,被列为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

三次产业协调发展。

工业规模优势显著增强,“化学纤维、毛纺针织、丝绸服装、建筑材料、皮革裘皮、机械电子”六大骨干产业集群发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753家,比“九五”末增加557家,年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60家,比“九五”末增加32家,工业总产值达到756亿元,是“九五”末的2.59倍。

效益农业发展加快,种养结构进一步优化,优质稻米、蚕桑、杭白菊、湖羊、家禽、蔬菜、特种水产七大优势农产品特色明显,粮食年产稳定在17万吨左右;农业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累计完成河道整治817公里、土地整理40万亩。

第三产业加速增长,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逐步提高。

乌镇景区成为国内外知名旅游景点,成功举办五届菊花节,桐乡被命名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濮院羊毛衫市场功能增强,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显现,副食品市场、崇福皮毛市场等专业市场建成开放;成功引进时代超市、苏宁电器等现代商贸业态,金融、房地产、交通运输、邮电通信、社会中介等服务业得到较快发展,第三产业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3.5%,比“九五”末提高了1.1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5.18亿元,是“九五”末的1.8倍。

依托产业优势,块状经济特色进一步凸现,乌镇名列中国十大魅力名镇,濮院、崇福、洲泉、大麻分别被命名为中国羊毛衫名镇、中国皮草名镇、中国化纤名镇和中国家纺名镇。

——“十五”期间,我们合力攻坚克难,改革开放取得新成效

各项改革深入推进。

实施行政机构和事业单位改革,建立健全国有集体资产管理制度,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改制基本完成,中介服务类单位改制全面启动,镇乡街道事业单位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效。

实施行政区划调整,将24个乡镇调整为9镇1乡3街道,进一步优化了资源配置。

企业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基本实现国有、集体资产从一般竞争性领域中退出,民营经济发展活力不断增强。

强化行政监督,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不断加强。

公共卫生体制改革顺利推进,有序开放医疗市场,引进2家民营医疗机构。

实施第二轮审批制度改革,组建招投标统一平台,提高了行政服务效能。

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粮食安全得到保障。

实行村帐镇代管制度,顺利完成农村税费改革第一阶段工作,免征农业税,农民年人均减负78.46元。

开放型经济加速发展。

整合招商引资平台,五年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26.19亿元,“三部四块”重点发展格局基本形成,经济开发区建成面积14.92平方公里,通过了国家对省级开发区的复核验收;濮院毛衫城和崇福、洲泉等工业区规模扩大,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

坚持内外资并举,五年新批外资项目372个,累计合同利用外资10.96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3.82亿美元,分别是“九五”期间的9.4倍和7.6倍,五年引进市外内资31亿元。

对外贸易快速发展,五年新增自营出口企业219家,累计实现进出口总值36.01亿美元,年均递增32.6%。

外经合作水平有了新的提高,创办境外企业24家。

对外友好交流得到加强,与加拿大韦兰市缔结为友好城市,与法国纽维尔市建立了友好往来关系。

区域交流不断深化,与江西九江、四川青白江等地结为友好城市,融入长三角、接轨大上海成效显著,援藏、援疆和山海协作工作取得新进展。

——“十五”期间,我们致力统筹兼顾,各项事业开创新局面

城乡面貌明显改观。

确立“一主三副”城镇发展体系,加大城镇建设力度,全市城市化水平达到43.1%,比“九五”末提高了8.4个百分点。

市区建成区面积由9.16平方公里扩大到25平方公里,复兴路、东兴街南区、北港河等旧城改造项目基本完成,振东新区建设加快;全市建制镇建成区面积由15.48平方公里扩大到44.62平方公里,城镇功能不断提升。

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有效推进,高速公路、干线公路、通村公路和水运航道等交通网络不断完善,在全省率先完成“乡村康庄工程”建设,市区至中心镇形成“半小时公路圈”;铺设城乡供水管网4573公里,区域供水覆盖率达到84.6%;全面完成农村电网改造任务,新增受变电容量137.6万千伏安,在全省率先实现城乡居民生活用电的同网同价。

获得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称号,顺利通过国家园林城市考核评审,积极创建全国生态市、国家卫生城市,城市形象得到提升。

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累计建立高新技术研发中心16家,新增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22家,完成省级以上科技项目436项。

启动电子政务、农民信箱等工程,信息化工作不断推进。

实施新世纪人才工程,累计引进各类人才3015名。

逐步理顺教育管理体制,合理调整学校布局,积极发展职业教育、民办教育,基本普及15年基础教育;教育投入持续加大,累计新建校舍49.37万平方米,是“九五”期间的2.74倍。

公共卫生工作取得成效,成功防御非典、霍乱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建成138座社区卫生服务站。

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新图书馆、科技会展中心建成投入使用;农村文化阵地得到巩固,建成村文化活动中心(室)80个、农村文化示范户1000户,全民文化和健身活动广泛开展;文物保护工作不断加强。

积极推进计划生育综合改革,人口年自然增长率从“九五”期间的3.14‰下降到1.13‰,被评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市。

全国第一次经济普查工作圆满完成。

三峡移民安置任务全面落实。

广电、档案、史志、国防、人防、气象、台务、侨务、民族宗教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十五”期间,我们着力和谐发展,平安建设有了新进展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

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基本形成,五年来净增城镇就业岗位3.28万个,实现失业人员再就业1.55万人;累计购买公益性岗位643个,着力解决“4050”人员的就业困难;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强化劳动合同管理,建立单位欠薪预警及应急处置机制,妥善处理各类劳动争议。

扩大职工养老保险覆盖面,五年新增参保人数6.57万人,累计达到11.5万人。

深入实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累计参保人数达到5.9万人。

建立完善覆盖城乡的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农民参保率达到90%以上,城镇居民参保人数2.24万人,受益群众累计达6.81万人。

推行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有1.7万人纳入了保障范围。

落实最低生活保障措施,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妥善安置困难群众生活,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人员集中供养率达到100%。

实施家庭困难学生教育券制度,资助金额达536.7万元。

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深入推进。

认真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组织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系列创建活动,实施居住环境和农村社会风气整治活动,荣获省级文明城市称号。

坚持重大事项向人大报告制度,认真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及时向政协通报情况,密切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群众团体的联系。

认真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全面完成“四五”普法和依法治市五年规划任务。

加强政府廉政和效能建设,开展行风评议活动,推进政务、厂务、村务公开。

围绕打造“平安桐乡”,积极构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活动。

坚持和完善重大事项广泛征询民意制度,高度重视群众来信来访,办好市长电话,妇女、儿童、老年人和残疾人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

强化安全生产监管,依法加强消防、交通、食品等重点安全领域的专项检查,有效保障了社会公共安全。

刚刚过去的2005年,是全面完成“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

我们围绕科学发展、加快发展主题,针对新情况、新问题,采取积极措施,在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较好地完成了市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全市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4%;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7.7%,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21.2%;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06.48亿元;合同利用外资2.66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3亿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1%,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3.5%。

2005年我们突出抓了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积极缓解要素制约。

加大闲置土地清理和违规土地处置力度,推进建设用地整理复垦,新增建设用地指标6248亩;加快已批土地的开发进度,努力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率,严格执行建设用地出让“双控”标准,新增标准厂房22万平方米;积极做好重大项目向上申报工作,8个项目被列入省级重点,获得建设用地指标1381亩。

加快电网和电源建设,220千伏青石变和110千伏崇福变、龙翔变等一批输变电工程投入运行,浙江新都热电项目建成使用;加强有序用电管理,大力推进节能降耗,缓解电力供需矛盾。

组建公益事业、水务、交投等投资集团融资实体,不断拓展融资渠道;推进银企合作,努力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新增工业性贷款12亿元。

加大重点地域、重点行业、重点污染企业专项整治,对重点污染源安装在线监控设施,建设污水管网37.5公里。

加大人才的引进和培训力度,全年引进人才663名,培训各类技术人员7580名,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加快推进经济发展。

出台全市经济发展若干政策意见,加大经济发展支持力度。

制定工业投资导向目录,明确产业发展方向,全年完成工业生产性投入62.05亿元。

以提高外资项目资金到位率和引资质量为重点,深入开展招商引资工作,一批产业关联度较强的内外资项目落户我市。

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淘汰水泥机立窑20座、砖瓦企业4家;鼓励企业科技创新,列入国家级中小企业创新项目3个,建成科技创业服务中心,入驻企业15家;开展“320”工程企业达标年活动,确定30家新兴企业实行动态管理;积极推进品牌建设,20只产品被新认定为嘉兴市级以上名牌。

加大“三部四块”建设力度,基础设施新增投入4.41亿元、出让土地2746亩,已有557家企业建成投产。

落实各项兴农措施,抓好粮食生产,农产品接轨上海成效明显;农业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已建成效益农业示范基地138个,农业龙头企业17家,14只农产品通过国家绿色食品认证。

健全三产工作体系,设立三产发展专项资金,基本完成乌镇旅游开发二期和华章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编制完成石门旅游发展规划,加快桐乡鞋业城等市场建设,皮草大世界、润丰步行街、易初莲花超市相继开业。

努力提升城乡建设管理水平。

市区建设步伐加快,北港河综合整治、栅口城中村改造基本完成,振东新区主干道路框架初步形成,客运中心、原320国道城市道路改造等一批重点工程相继竣工。

中心镇的功能得到增强,完成崇福、濮院、洲泉等城镇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崇福朱家门头旧城改造、洲泉新区等重点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效。

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加快推进,如期实现农村危桥三年改造目标,逐步完善城乡公交、供水网络,全面实施城乡生活垃圾统一收集处理;“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取得进展,建成4个示范村、58个整治村。

启动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不断强化城市综合管理;建成一批城市公共设施,调整完善市容环境长效管理机制,实施市区“一把扫帚”清扫保洁工作,开展“五小行业”、农民新村等一系列专项整治,市容市貌得到进一步改善。

协调发展社会事业。

深入实施“科教兴市”战略,获得专利授权299项,比上年增长4.64倍,科技综合实力和科技综合水平名列嘉兴第一,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规范民工子弟学校管理,提高农村教师待遇,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创建省级示范性学校7所,初升高比例达到94%,顺利通过省教育强市复评。

实施“城乡文明手拉手”结对共建活动,加强民主法制、诚信教育和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省级示范文明城市创建顺利推进。

加大稽查力度,文化市场经营秩序进一步规范;加强文体设施建设,群众体育蓬勃开展。

全市有线电视覆盖率达到90%。

制定医疗机构区域设置规划,推进卫生监督体制改革,新设立3个中心镇卫生监督分所;积极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和霍乱等疫情,公共卫生应急处置能力进一步增强。

连续四届荣获省级双拥模范城称号,圆满完成征兵工作任务。

台务、侨务、民族宗教、外事工作继续加强,计生、统计、气象、档案、地方志等工作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落实就业扶持政策,帮助3205名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

继续实施万名农民素质培训工程,完成农村劳动力培训3.94万名,实现转移就业6617名。

积极做好养老保险扩覆和征缴管理工作,企业职工参加养老保险净增9882人,基金支付能力明显增强;工伤、失业、生育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

开展打造“桐乡无欠薪”城市品牌活动,健全政府清欠机制,进一步强化企业用工管理和劳动监察。

全面完成市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七件政府实事,办理人大意见建议272件、政协提案336件,办理工作满意率进一步提高。

落实综治司法信访联动机制,实施流动人口管理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加强重点人群、重点场所和重点行业管理。

重视政法队伍建设,增加技防投入力度,不断健全治安防控体系。

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活动,刑事犯罪发案率下降3.1%,人民群众安全感明显增强。

建立基层专职消防队,强化安全生产监管,安全生产形势稳定。

全面推进“三网”建设,抓好“绿色餐桌”工程,有效保障食品安全。

各位代表,过去的五年,是桐乡历史上综合实力提高较快,城市面貌变化显著,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的时期。

五年来的实践和成就,充分展示了全市人民攻坚克难、实干苦干的可贵品质,充分展示了社会各界齐心合力、同舟共济的协作精神。

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在各个领域和岗位上辛勤劳动、无私奉献的全体桐乡市民,向给予政府工作热情支持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公安干警、驻桐部队官兵以及所有关心、支持桐乡建设发展的海内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不少困难和问题。

主要是:

经济运行的结构性、素质性矛盾仍较突出,要素资源的制约已经显现;城市化水平偏低,城乡发展不够平衡,中心镇的集聚辐射带动能力还不够强;“三农”问题仍较突出,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增大;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尚不够协调,公共事业投入相对不足;就业和再就业压力较大,城乡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完善;征地拆迁、利益调节、生态环境等引发的社会问题增多,加强社会管理、保障社会稳定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政府职能转变还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工作水平和工作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这些困难和问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研究解决。

二、“十一五”时期奋斗目标和战略重点

“十一五”时期是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攻坚阶段。

在调查研究和反复论证的基础上,我们制定了《桐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

根据《纲要(草案)》,“十一五”期间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

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建设“长三角经济强市、江南水乡文化名市、和谐发展文明新市”的发展定位,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着力推进经济结构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打造“平安桐乡”,进一步提升改革开放和统筹发展水平,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力争到201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

“十一五”期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是:

经济综合实力保持全省前列,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左右,地方财政收入与地区生产总值实现同步增长,第三产业增幅快于地区生产总值增幅;新农村建设成效明显,农业、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较大改善,农民收入水平和家庭财产普遍增加;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五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7亿美元,出口总值50亿美元以上;基本建成城乡一体化的基础设施网络,城市化水平55%以上;基本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循环经济发展初见成效,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水平明显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15%以上;文化名市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城乡居民各项权益得到进一步保障,公民道德素质不断提高,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

为实现“十一五”的奋斗目标,《纲要(草案)》明确要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立市、开放带动、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科教兴市、可持续发展五大战略,并提出了今后五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主要任务。

这里从五个方面作重点报告。

——更加重视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优化结构,提升产业层次。

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做强传统产业,做精特色产业,做大新兴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不断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

以“三部四块”为重点,推进工业区要素集聚、产业提升。

在确保粮食安全基础上,大力发展都市农业、生态农业、外向农业,推动种植业向大户集中、养殖业向园区集中,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积极发挥旅游和市场的带动作用,抓好乌镇古镇保护与旅游开发、石门旅游开发,改造提升濮院羊毛衫市场、崇福皮毛市场,培育发展桐乡鞋业城等专业市场,建设城市中心商业圈,构建现代物流网络体系,促进商业网点连锁延伸,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

节约资源,发展循环经济。

加快推进资源节约与有效利用,深入开展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工作,推广节能降耗新技术和新材料,倡导节约资源的消费方式,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以加快工业循环经济发展为重点,加大循环经济产业链、循环型工业区、循环型企业建设力度,逐步建立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

融入国际,提升竞争能力。

优化开放环境,扩大开放领域,提升开放内涵,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参与国内外经济合作。

强化利用外资的产业导向,创新引资方式,大力引进对我市产业升级有带动作用的大项目、大企业,不断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效益。

加快外贸增长方式转变,大力发展加工贸易,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提高对外贸易效益。

完善涉外服务体系,支持企业“走出去”发展,五年新增境外企业20家。

抓住奥运会和世博会契机,进一步融入长三角、接轨大上海,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合作,五年引进内资不少于75亿元。

——更加重视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加快城市和中心镇建设。

继续完善“一主三副”的城镇发展格局,进一步提高规划、建设、管理水平,推进城市功能创新,扩大辐射范围,提高产业、人口的集聚程度。

基本建成振东新区,启动开发庆北区块,加快推进中心镇发展,到2010年,城市中心区基本达到60平方公里,崇福、洲泉、乌镇分别形成10、6、5平方公里的城镇框架。

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切实增加对农业农村的投入,全面推进农村新社区建设。

深入实施村庄整治工程,落实新村规划,不断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稳步推进“撤村建居”,引导农村居民向新社区集中。

加快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加强农村公共服务,改善农村环境,健全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提高农村管理水平。

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全面推进农村户籍管理、土地征用、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等城乡管理制度创新,加快农村劳动力向城镇和二、三产业转移。

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建设。

大力推进等级公路建设和改造,提高内河航道等级,完善公交网络系统。

加快电网建设和改造步伐,提高配电网整体供电能力。

建成运河水厂,加快供水输配管网建设和改造,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

进一步完善垃圾收集处理网络。

加快“数字桐乡”建设,建成覆盖城乡的信息网络构架和综合信息交换平台,着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

——更加重视科技、人才和教育工作,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大力推进科技进步。

完善鼓励自主创新的政策导向,增加科技经费投入,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不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发挥科技创业服务中心功能,做大科技人员创业平台,扶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努力掌握和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成果。

到2010年重点企业普遍建立起技术中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30%以上。

深入实施人才工程。

重视本地人才培养和使用,加大急需人才、高素质人才引进力度,优化人才队伍结构,到2010年全市专业人才占人口总数的比重达到10%。

健全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完善人才流动服务体系,促进人才向重点发展的产业流动和集聚。

完善现代教育体系。

优化教育结构,扩大优质教育资源,高标准、高质量普及15年基础教育,到2010年初升高比例达到95%以上。

完善“以市为主”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加大教育投入,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办学。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职业教育办学水平,积极发展地方高等教育和社区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

——更加重视以人为本,努力构建和谐桐乡

扎实推进富民安民工程。

实施就业优先政策,努力促进充分就业。

稳妥推进城镇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保险五费合征工作,完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探索建立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健全社会救助体系,积极发展社会福利、社会慈善和残疾人事业。

注重社会公平,加强社会各类主体的利益协调,做好人民来信来访和调解仲裁工作。

深入实施“五五”普法规划,提高全民法律素质。

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整治工作机制,依法严厉打击各类犯罪活动,打造“平安桐乡”。

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切实加强环境保护工作。

深入实施生态市建设规划纲要,加强系列生态工程建设,创建全国生态市。

加强工业污染防治,严把项目准入关,强化污染源头控制,严厉打击不法排污企业的违法行为。

加强水环境综合整治,合理布局和建设城乡污水处理设施,加强污水收集治理力度,规划实施尾水排海工程,加强河道污染治理。

加快农业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控制固体废弃物污染,创建环境优美镇乡。

加快集中供热步伐,扩大天然气使用覆盖面,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加强大气污染整治,切实改善城市大气质量。

到2010年全市突出的环境污染问题得到基本解决,各类污染物排放符合国家标准,水、大气环境质量基本达到功能区划要求。

统筹发展各项社会事业。

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目标,加强系列文明创建工作,提升市民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

全面实施文化名市“五大工程”,加强文化阵地建设与管理,健全文化服务体系,推进文化产业发展。

加快电视数字化进程,进一步提高有线电视、互联网入户率。

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规划建设体育馆,努力创建省体育强市。

深化卫生体制改革,优化卫生资源配置,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创建省卫生强市。

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稳定低生育水平。

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切实保障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的合法权益。

改善外来务工人员生产生活环境,推进本地化管理。

不断加强国防教育,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切实做好国防动员和民兵预备役工作。

强化审计监督,提高统计水平,推进档案工作,加强人防建设,做好地方史志的编撰工作。

——更加重视深化体制改革,营造发展新优势

深化市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