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设计苏教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857157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6.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设计苏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设计苏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设计苏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设计苏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设计苏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设计苏教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设计苏教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设计苏教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设计苏教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设计苏教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设计苏教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设计苏教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设计苏教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设计苏教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设计苏教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设计苏教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设计苏教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设计苏教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设计苏教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设计苏教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设计苏教版.docx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设计苏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设计苏教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设计苏教版.docx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设计苏教版

2017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设计苏教版

2017三年级语下册第三单元教案设计苏教版

 

7、菩萨兵

第一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会复述。

2、学会9/11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

认识2个多音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会复述。

教学难点:

能运用“热火朝天”、“干干净净”等词语描写一个活动场面。

教具准备:

电子白板ppt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

1、了解红军长征的背景。

2、板书题,问:

什么是“菩萨兵”?

藏族同胞为什么称红军为“菩萨兵”呢?

二、初读指导

1、自学

要求:

(1)轻声读,读通顺,读流利。

(2)学习生字词,不懂的词语用线画出。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卡片,指名读。

(2)齐读词语。

(3)说说不懂的词语的意思。

糟蹋:

侮辱。

热火朝天:

比喻群众性运动或工作达到热烈、高涨的境界。

3、分段指名读。

想每段告诉我们什么?

4、用一句话说说讲了一什么事?

三、精读第一段

1、自由读。

2、指名说你知道了什么?

3、指导读出感情。

四、作业

1、熟读。

2、用钢笔描红。

3、完成书后第三题。

第二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会复述。

3、理解藏胞为什么称红军为“菩萨兵”,体会红军对少数民族同胞的赤诚爱心,领悟军爱民的优良作风与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

理解藏胞为什么称红军为“菩萨兵”,体会红军对少数民族同胞的赤诚爱心,领悟军爱民的优良作风与优秀品质。

教学难点:

体会红军对少数民族同胞的赤诚爱心,领悟军爱民的优良作风与优秀品质。

教具准备:

电子白板ppt

教学过程:

一、听写词语

二、默读全,想:

藏族同胞为什么称红军为“菩萨兵”?

画出有关的语句。

三、继续精读2—自然段

1、指名读。

2、第二段体现了朱德的什么心情?

怎样读?

3、第五段朱德对藏族同胞的一片爱心的句子是(指名读),该如何读。

4、分角色朗读2—段。

四、精读6、7自然段

1、自由读。

2、画出朱德同志对藏胞春耕工作关心、重视的词语。

3、指名说说所画的词语。

4、你能通过读,把这种感情读出吗?

指导朗读。

五、精读8、9自然段

1、自由读。

2、默读思考:

藏胞为什么全都流出了激动的泪水?

为什么会说出“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啊”?

3、交流上面的问题。

4、指名读第8自然段,引读第9自然段。

六、总结全

1、自由朗读全。

2、说说藏胞们为什么把红军称为“菩萨兵”。

七、作业

写一段话,描写同学们大扫除的情景,要求用上“热火朝天”“干干净净”等词语。

8李广射虎

第一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塞下曲》。

2、学会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塞下曲》。

教学难点:

充分利用故事,理解诗意,了解诗的意境。

教具准备:

电子白板ppt

教学时间:

两时

教学过程:

一、扣题导入,激发读书兴趣

1、板书题,生读题。

2、有谁了解李广的故事,在哪儿见过的?

学生介绍,教师补充。

3、读了题,你想知道哪些问题?

(李广是个怎样的人?

他是怎样射虎的?

……)

二、初学指导

1、自学

要求:

(1)读准生字的读音,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读正确,读通顺每句话,并画出不懂的地方。

2、检查自学效果

(1)指读,纠正读音。

(2)卡片出示,读准生字的音。

(3)重点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警惕:

对可能发生的危险情况保持敏锐的反应。

巡逻:

巡查警戒。

影影绰绰:

模模糊糊,不真切。

3、指导书写生字。

4、范读。

、学生轻声读,思考《塞下曲》的含义。

小组讨论,再指名说说诗的意思。

指名读《塞下曲》,再齐读。

三、作业

1、练读。

2、抄写生字词。

第二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塞下曲》。

2、知道《塞下曲》是赞美西汉“飞将军”李广神勇无比的,激发学生对民族英雄的敬爱之情。

教学重点:

知道《塞下曲》是赞美西汉“飞将军”李广神勇无比的,激发学生对民族英雄的敬爱之情。

教学难点:

充分利用故事,理解诗意,了解诗的意境。

教学时间:

两时

教具准备:

电子白板ppt

教学过程:

一、扣题导入,激发读书兴趣一、听写生字词

二、精读

1、第1自然段

(1)指名读。

(2)介绍卢纶和他的《塞下曲》。

(3)指导朗读。

(4)齐读《塞下曲》。

2、第2自然段

(1)默读,思考:

诗中的那位“夜引弓”的“将军”是谁?

他是怎样的将军?

(2)指名说,齐读第2段。

过渡:

(3)轻声读,思考:

哪一自然段写的是《塞下曲》前两句所讲的内容?

哪一自然段写的是《塞下曲》后两句所讲的内容?

(4)交流讨论。

3、第3自然段

(1)指名读,想:

这一段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此时此景,将军为什么以为这儿有虎呢?

(2)指名回答。

从这儿可以看出李广将军有什么特点?

(3)李广将军还有什么特点?

从哪儿看出?

(4)指导朗读。

()解释:

暗、草、惊、风。

并说说前两句的意思。

4、第4自然段

(1)轻声读,解释:

平明、寻、没,并说说后两句的意思。

(2)指名回答。

(3)从中的哪句话可以看出将军的什么特点?

出示:

那白羽箭深深地扎进了石头里,任将士们怎么拔也拔不出。

指导回答。

三、总结

1、分自然段朗读。

2、教师小结,你从这中明白了什么?

四、作业

背诵《塞下曲》,并连起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9、少年王勃

第一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四自然段。

2.学会17个生字,田字格上面的8个生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难点: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具准备:

电子白板ppt

教学时间:

2时

教学过程:

第一时

一、谈话导入。

1.前面我们学习了朱德元帅和李广将军的故事。

今天我们再学习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少年时的故事。

板书题,齐读读题。

2.你对滕王阁了解多少?

3.你对王勃有什么了解?

(让学生说搜集的资料,教师补充介绍)

4.今天,我们就看看他是如何写《滕王阁序》的。

二、初读。

1.自己借助拼音读,做到字字读准、句句读通。

2.再读,一边读一边画出相应的生字词。

3.出示生字词。

(1)自生字词。

(2)正音“昌、”:

读翘舌音。

“诵”:

读平舌音。

“都、督”:

“都”是多音字,在这儿读“du”。

(3)带读,指读。

4.老师这儿还有中的一些词,你会读吗?

(出示:

滕王阁序、整修一新、胸有成竹、思如泉、笔走如飞、拍案叫绝、千古传诵。

(1)自读。

(2)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把生字词和这些词带入中,再去读一读。

6.(出示诗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1)自读,看看在哪儿停顿好?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2)指读。

7.指名分段朗读,师生共同纠正。

三、理解内容。

1.自由读,写了一什么事?

你觉得王勃是一个怎样的人?

指名说。

(学生肯定知道王勃是一个有才华的人,用一个词概括“才华横溢”板书:

才华横溢)

2.教学第一段

(1)自读第一段,你知道王勃写《滕王阁序》的原因是什么吗?

(2)“探望”可以换什么词?

(3)(出示挂图)简介滕王阁,相机理解“整修一新”。

(4)当都督请人写,众人表现怎样?

()齐读第一段。

(6)王勃是如何面对的呢,我们下节再学习。

四、教学生字。

1.分析字形。

“诵”:

右边是“甬”,不能写成“角”。

“读、篇”:

学习后笔顺,并按笔顺描红。

“突”:

下面是“犬”,不能忘记写一点。

2.指导书写。

“昌、景”:

都含有“日”,写得要扁一些,宽一些,不能写成“日”,其他的生字学生自己说出每个字的关键笔画。

3.生描红,师巡视指导。

第二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理解内容,感受少年王勃非凡才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难点:

理解内容,感受少年王勃非凡才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具准备:

电子白板ppt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抽读生字卡片。

2.默词:

探望、南昌、景色、宴请、、千古传诵、思如泉。

3.用以上默的词,说说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二、教学第3自然段

(1)面对都督的要求,在座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敢答应,这时王勃在干什么呢?

(2)指读第3自然段,其他同学看多媒体画图。

(3)你看到的是一幅怎样的美景?

(4)(出示)1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辉飞翔,灿烂的云霞在天边飘荡……

2.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辉缓缓地飞翔,灿烂的云霞在天边轻轻地飘荡……

A自己读读句子,意思相同吗?

B有什么不同?

哪一句好?

你体会到什么?

有感情地读第2句。

()有感情地读第3自然段。

三、教学第4自然段。

(1)王勃只用一句话就把这美景写了出。

(2)自读第4自然段。

(3)齐读诗句。

(4)理解诗意。

(联系第3自然段的内容)。

()诗写得如此棒,如此美,我们有感情地齐读这句诗句。

(6)他为什么能写么好的诗句?

他边走边想,想些什么?

(7)是啊,他写时才会胸有成竹,思如泉,笔走如飞,一气呵成,做做动作理解这些词的意思。

(8)还从哪里可以看出王勃写的诗好?

请人表演都督的语言、动作。

(9)我们也不禁为王勃的才华所折服,真是一位奇才!

有感情齐读第4自然段。

四、教学第自然段。

齐读第自然段。

五、有感情地齐读全。

1、在王勃才华横溢的背后,你觉得还有些什么呢?

(引导学生了解他平时会很好学,并且善于表现自己)

2、指导背诵三~四自然段。

(放多媒体)读读书,看看景色,把3~4自然段背下。

自背,同座位互背。

指名背,齐背。

六、作业:

搜集象王勃一样的才敏捷、下笔成的人。

10大作家的小老师

第一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学会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点:

学会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难点:

通过人物对话的反复朗读,体会的内涵,感悟人物形象

教具准备:

ppt

教学过程:

一、揭示题

二、初读

1、学贵有疑,能开动脑筋解决问题更了不起。

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自己读读,注意碰到不认识的字,看一看书后的生字表,多读几次,争取把读正确、流利。

(生自读)

2、读好了?

老师考考你。

(1)出示生字词,指导学生用多种方式读准字音:

开火车读、齐读、指名读等,相机正音。

(2)重点指导多音字:

教,组词或造句。

(3)指导理解生词:

豪:

什么叫“豪”?

什么叫“大豪”?

中说了谁是大豪啊?

你还知道哪些大豪呢?

感触:

“感触”是什么意思?

找近义词也是一种理解词意的好办法。

指名读带有“感触“的句子。

“深有感触”是什么意思?

(4)、指名开火车读,相机纠正读错的地方。

三、指导写字:

1、重点指导:

豪、预

2、教师先范写,再指导学生描红、写字。

四、布置作业:

熟读。

第二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通过品读对话,感悟萧伯纳谦逊自律的宽广胸怀,学会做人。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难点:

体会的内涵,感悟人物形象。

教具准备:

ppt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质疑激趣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0、大作家的小老师》。

上节同学们知道了大作家是谁?

(板书:

萧伯纳)小老师是谁?

(板书:

娜塔莎)。

(出示插图)还知道了什么?

2、我感觉同学们真会学习,真了不起。

不过,我们上节还有一个问题没有解决,那是什么问题呢?

(大作家为什么把小姑娘当作自己的老师呢?

3、这个问题稍微有些难度。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

”就让我们赶快进入,一起解开这个谜团。

二、读中感悟,学议释疑

1、过渡:

能被大作家称为老师的小姑娘,会是一个怎样的小姑娘呢?

我们先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读后交流。

(2)指名读,齐读。

(3)娜塔莎确实是个可爱的小姑娘,难怪萧伯纳很喜欢她,同她玩了好久。

2、过渡:

仅仅是小姑娘的可爱,才被大作家称为小老师吗?

(学生回答)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我们继续读,从中寻找答案。

3、自由读,读后交流。

4、品读第2-自然段

第二自然段:

(1)萧伯纳是怎么想,怎么做的?

为什么萧伯纳要告诉小姑娘自己的身份?

(2)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

(1)如果是你,你遇到了像萧伯纳这样的大豪,你会有什么反应?

(2)小姑娘是什么反应呢?

谁给我们读一读。

(出示第三自然段。

)“预料”是什么意思?

“出乎预料”是什么意思?

萧伯纳意料之中的是什么呢?

而小姑娘有没有“惊喜万分”?

从小姑娘这种出乎预料的做法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这段话中还有哪个字告诉了我们根本没有想到?

(竟)

(3)出示萧伯纳和小姑娘的话,仔细地观察这两句,你有什么发现吗?

这两句应该分别读出什么样的语气呢?

请大家试着去读一读,仔细地体会体会,可以用笔做上记号。

(4)语句这么的相似,只换了几个词语,这就是小姑娘模仿着萧伯纳的口吻说的。

同桌合作读一读。

指名读,评议。

男女生读。

第四自然段:

(1)小姑娘模仿萧伯纳的一番话,我们听了觉得她天真可爱,但“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萧伯纳听了,引读:

不觉——为之一震,他马上意识到——自己太自夸了。

小姑娘的话就像一面镜子,让他看到了自己骄傲的样子。

(2)请用铅笔在“为之一震”下加点,想想“震”是什么意思?

萧伯纳为什么感到震惊?

“震”是迅速或剧烈地颤动的的意思,那么,又是什么震撼了萧伯纳的心,让他为之一震呢?

(3)这时萧伯纳的心里会想些什么?

(马上意识到自己刚才太自夸了。

(4)小结:

正因为这句话使萧伯纳产生了震动,意识到在小姑娘面前太自夸了,所以才有后的反思。

第五自然段:

(1)过渡:

就是这么一小事,给萧伯纳很多思考,那他从这小事中感受到了什么?

我们读第五自然段

(2)指名读。

学生思考交流,谈谈自己的理解。

(3)最后萧伯纳说道:

“她是我的老师。

”现在,你能说说看“大作家萧伯纳为什么称小姑娘为小老师”了吗?

(4)小结:

平等待人,永远谦虚就是小姑娘带给萧伯纳的启示,所以萧伯纳把小姑娘称为老师。

()萧伯纳是世界著名的大豪,受世界各国人民的尊敬和爱戴,但他却能从这么一小事中深刻地反省自己,把小姑娘当做自己的老师。

他是多么谦虚,他的胸怀是多么宽广啊!

让我们一起带着敬佩之情读这一段话。

引导学生抓住“不论……都……任何人……平等相待,永远谦虚……”等重点词句读好萧伯纳深有感触说的这段话。

三、拓展、升华:

1、同学们,现在我们再一起回过头看看题,你觉得大作家的“大”仅仅指的是写了几部伟大的作品、名气大吗?

在天真可爱的娜塔莎面前,世界大豪也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并及时地改正了错误。

真不愧是人们心目中的大作家、大豪!

2、再看看这个“小”字,除了表示年龄小外,它还包含着一种什么情感啊?

小姑娘虽然年龄小,但还真是可爱,真是聪明,令人佩服呢!

3、学了,我们对题的理解更深了。

一起再读一读题——大作家的小老师。

4、大作家从一小事中明白了一个深刻的道理,那么,你们从这篇中学到了什么?

、展示:

骄傲使人落后,谦虚使人进步。

三人行,必有我师。

6、同学们,生活中的老师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只要你细心去寻找,去发现,你一定会从各种老师身上学到更多堂上学不到的知识,而你也必将成为生活中一位优秀的“小老师”。

四、作业

1、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2、搜集有关谦虚的名言和故事。

3、完成后练习习作3

第一时

教学目标

1、读懂例,了解小作者是怎样用自己的眼睛发现小动物的,又是如何细致地写出它们的活动的。

2、通过例,激发学生发现和探究的兴趣,鼓励学生用自己的一切感官去观察身边的事例,力求有新的发现。

3、按要求完成习作,把自己的发现认真细致地写出。

教学重点:

1、通过例引路,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发现生活中的新事物或新现象。

2、在观察的基础上,把自己的发现认真细致地描写出,做到通句顺

教学难点:

如何把自己的发现认真细致地描述出做到通句顺。

教学准备:

提前一周,引导学生去留心观察周围的生活,寻找新的发现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师说“发现”

 1、谈话。

小朋友,春天了,你们有没有新发现呢?

你们能说给大家听听吗?

 2、师说“发现”。

 同学们的眼睛真亮,观察得真仔细。

最近几天,老师也在留心我们的生活,我也发现了许多新情况。

我发现柳条在发芽、长叶了,嫩绿的柳条在微风中,轻轻飘呀飘,真像小姑娘的长发;我发现一场绵绵的春雨过后,小草长得更快了,花儿开得更欢了;我还发现春天了,阳光更暖和了,我们小朋友穿的衣服越越少了,人呢,越越精神了。

(二)、范引路,指导写法

1、导入:

大家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

刘常宁小朋友也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他在小河边玩耍,发现了许多让他喜欢的东西,你们想知道吗?

2、学生自读。

思考:

他发现了哪些令他喜欢的东西?

这些东西是怎样的?

3、讨论交流。

重点讨论发现了什么?

这个东西是什么样的?

他是怎么会发现的?

4、教师小结:

小作者不仅看到蚂蚁和甲虫,还发现蚂蚁洞口是一堆“新土”,“那土一粒一粒的”,甲虫头上有“长长的须不停地动着”。

你看,小作者多么会发现,他不仅发现了“什么”,还发现了这个东西是“什么样”的。

小作者真是生活的有心人。

(三)、各抒己见,细说“发现”

  1、同桌互相说说自己的发现。

要求:

力求把自己的发现说清楚(什么时候发现的;什么地方发现的;发现了什么;发现的东西是什么样的?

)。

  2、集体交流,互相评议。

  先指名一、两名学生交流,教师相对进行评价。

再指名一、两名学生交流,师生共同评价。

3、同桌再次互相交流,相互评价修改。

(四)、起草成段,描写“发现”

1、过渡:

请同学们像刘常宁一样,把自己的发现写下。

动笔之前,请看看老师给的一点建议:

①:

认真细致地描写,并展开合理的想象。

②:

用词准确,语句通顺。

③:

带着自信、愉悦的心情完成习作。

2、学生练习写稿,教师回巡视,指导帮助习作有困难的同学。

3、学生写完后,先自己读习作,看看是否写明白。

(五)个别指导,评议分析

1、大家基本上写完了,请你放声的读读你的,看看自己用词是否准确,句子是否通顺,把不满意的地方加以修改。

2、指名学生读习作,说说自己哪里写得最满意。

3、上台展示,参照写作建议,共同评议几个同学的习作。

4、仿造老师的方法,再自行修改习作。

第二时

教学目标

1、读懂例,了解小作者是怎样用自己的眼睛发现小动物的,又是如何细致地写出它们的活动的。

2、通过例,激发学生发现和探究的兴趣,鼓励学生用自己的一切感官去观察身边的事例,力求有新的发现。

3、按要求完成习作,把自己的发现认真细致地写出。

教学重点:

1、通过例引路,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发现生活中的新事物或新现象。

2、在观察的基础上,把自己的发现认真细致地描写出,做到通句顺

教具准备:

电子白板ppt

教学过程

一、激发欲望,指导修改

1、欣赏习作。

(1)、教师展示自己的下水作,让学生进行评价。

(2)、指名学生朗读一篇优秀习作,说说好在哪里?

二、修改习作。

1、挑选一篇没有写清楚发现的习作,师生共同修改。

(修改时着重落实在如何把自己的发现叙述清楚,做到通句顺。

2、学生自己修改习作

3、学生小组交流学习,并指导修改。

(1)宗旨:

好是改出的。

修改入手的几个方面1、改病句。

方法:

自己多读两遍,不通的句子改过,不会改,可以请教老师同学。

2、添词句。

(2)方法:

小组讨论,互提建议。

修改效果自评办法:

自己读读修改前后的作,觉得有进步就给自己画上一朵红花。

(3)互评办法:

请小组其他成员或班上其他同学读两篇作,有进步就给打朵红花,看谁得的红花多。

三、师生评价,修改“发现”

部分习作全班朗读。

充分肯定学生作品。

四、誊写“发现”,配画插图

1、学生誊写习作,要求誊写规范,书写端正。

2、自由选择作业,可以在习作旁配画插图。

练习3

第一时

教学目标

1、按笔顺规则,把“陷、遮、傻”写正确、写端正。

2、写出海带有指定偏旁的字。

3、读一读,认识含有数量词的词语。

教具准备:

电子白板ppt

教学过程:

一、第一题

1、审题

2、指导

(1)出示卡片,学生认读。

(2)看看这3个字是什么结构。

(3)从笔顺规则看,这几个字的书写笔顺怎样?

(4)在书写时,你认为哪些地方该提醒大家注意?

()教师范写,学生注意观察。

3、练习

(1)按笔顺规则,边说边书空。

(2)学生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3)根据情况,及时小结。

4、反馈

(1)请同学写,其他同学注意观察,看看写得是否正确、端正。

(2)展示写得好的同学的作业,进行表扬。

(3)指出存在的问题,进行练习。

二、第二题

1、审题

2、指导

(1)自由读6个偏旁的名称。

(2)指名读一读。

(3)出示“反犬旁”,说说哪些字带有这个偏旁。

3、引导学习其他的偏旁。

4、练习

(1)学生字自己的书上填上带有指定偏旁的字,请同学板演。

(2)教师巡视指导。

、反馈

表扬做得好的同学,指出存在的问题。

三、第三题

1、审题

2、指导

(1)请学生试读6个词语,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

(2)集体读一读,教师指导。

(3)指名读,思考:

这6个词语有一个相同之处,是什么?

(4)小黑板出示:

万众一心瞬息万变万里长城

*通过查字典,理解这几个词语的意思。

*结合词语,理解词语中的“万”。

*小结:

这两个词语中表示数量的“万”并不是指“一万”。

*让学生用笔画出其他词语中表示数量的词,看看它们是什么意思?

()小结:

遇到类似的词语,就要细细地分辨,揣摩,搞懂它们的真正意思。

3、练习读

4、反馈

第二时

教学目标

1、读一读,说说作者是怎样打比方的。

2、照样子,修改病句。

教学过程:

一、第四题

1、审题

2、指导

(1)请同学读一读句子,其他同学思考:

这两句中把什么比作什么?

用什么比喻什么?

(2)想一想:

为什么云雾一会儿像“茫茫的大海”,一会儿又像“巨大的天幕”?

引导进行比较分析

引导学生观察中的图,增添感性认识。

(3)教师范读,学生想象句子所描绘的情境,思考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这两个打比方的句子与我们以前学的打比方的句子有什么不同?

3、练习

采用多种形式的读练习

4、反馈

二、第五题

1、审题

2、指导

(1)出示例句:

讲解修改符号所代表的意思。

指名读改过的句子,想想为什么要这样改?

(2)出示第一个病句

轻声读一读。

找一找,这句话有什么毛病?

思考:

毛病找到了,该怎样修改呢?

指导学生用修改符号进行修改。

让学生读一读修改后的句子,凭借语感检查是否正确。

(3)归纳修改病句的一般步骤:

一读(读读有毛病的句子);二找(找出句中的毛病);三思(思考如何改);四改(用修改符号进行修改);五再读(读改过后的句子,检查所做的修改是否恰当)。

3、练习

(1)让学生用以上的方法步骤练习修改两个病句。

(2)根据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4、反馈

(1)评议

(2)表扬修改全对的同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