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8578280 上传时间:2023-08-1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1.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浅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浅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浅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浅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浅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docx

《浅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浅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docx

浅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浅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马关县小坝子镇中心学校田绍文

 

学生要有创新的精神,创新能力要提高,关键在于学校的教育,在于教师的精心培育。

课堂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主要方式,应是学生获取知识、健康成长的乐园。

但是,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束缚,教师“主宰”课堂,学生只是被动的在学习,呈现“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完全扼杀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走上“死读书”、“读死书”的道路,这样的结果必然导致学生失去个性品质,没有活力与生机,缺乏创新精神。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伴随着新课程改革实验的逐步实施,这种只注重知识的传授、教师集权主宰、缺乏创新性的课堂教学,正在被充满勃勃生机和生命活力的新课堂教学模式所取代。

教师的教育观念正在发生改变,形成自己特有的教学风格,让教育活动充满智慧与挑战,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的气息成为时尚。

本文从课堂教学实际出发,谈谈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一些思路和做法。

一、创设合作化的课堂环境,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有更多的合作与关怀,通过人人参与、平等对话、互相尊重、真诚沟通,让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激发学生创新的勇气。

1、建立平等的对话关系。

我认为,要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是关键。

教师首先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个人对学习方式的选择,尊重学生的创新精神。

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不仅是学习、探究地位的平等,更重要的是人格平等、精神平等。

故此要转变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放下架子,转变角色,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师生之间不能再是认识与被认识的主客关系,而是一种学习的主体与主体的交往关系。

在这种关系中,学生的老师和老师的学生不复存在,代替它的是学生式的老师和老师式的学生。

师生双方通过对话,互相倾听与陈述,互相学习与接纳,互相交流与探究。

师生共同对教学负责,师生共同努力去完成教学活动,师生共同去创造较优的学习效果。

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始终保持一种多边的对话关系,师生之间是平等的,老师是真正“平等的首席”,学生是真正平等中的学习主人。

这种多边的对话关系是一种生命的活动,充满了激情和智慧,充满了情感的交流和心灵的碰撞,学生正是在这样好而又充满挑战的情境中得到了主动而积极的发展。

2、构建交往的互动关系。

灌输与被灌输的师生关系,强调教师要有足够的知识能力的储备,强调学科知识的有效传递,但它有明显的不足,它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传递的内容单一,教学内容的学科性过强,不利于知识的融会贯通,它使教与学形成简单的“倒给”,忽视了师生之间的互动行为和功效。

传统的教学观念,过分强调教师的教学作用,而忽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功效。

很少有老师注意向学生公开地承认自己的某一知识、某一思想、某一处事方法是从学生那儿学来的,没有把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原则放在重要位置来加以考虑。

新型的师生关系则不同,应该是学习与被学习的互动关系,理解与被理解的互动关系,欣赏与被欣赏的互动关系。

说到理解与被理解的互动关系,这里讲的是,数学教师要针对不同年龄特征、个性特征和心理特点的学生,因人施教,因材施教,教师要真正做到设身处地为学生想,缜密地杨恩每一个环节,以实现更好地互动,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

每一个人都渴望能得到别人的欣赏,同样,每一个人应该学会去欣赏别人,欣赏与被欣赏是互动的。

欣赏者必定具有愉悦之心、仁爱之怀、成人之美的善念。

因此,学会欣赏,应该是一种做人的美德。

欣赏是一种给予,欣赏是一种收获,欣赏是一种做沟通和理解,欣赏是一种信赖和激励。

屠格涅夫正是因为有欣赏的情怀,才使他爱惜人才、宽广仁厚的高贵品质光照人间。

数学教学中,学生的才智,需要老师去欣赏,老师的教学,需要学生去欣赏,只要师生都具有欣赏之心,欣赏之情,欣赏之举时,数学学习才能开出美丽的花朵,结出丰硕的果实。

3、改变主宰关系,构建学习的伙伴关系。

传统的教学,强调了教师的权威和单方面的作用,忽视了学生的权利,忽视了师生的合作,老师指责挑剔的多,启发鼓励的少,缺少了师生之间的亲切全力。

新型的师生关系,师生之间要以真诚相见,以理解为度,以信任为怀,共同构建亲密无间的伙伴关系。

美国教育理论家卡尔·罗杰斯认为,人类有一种心理需要,“这是一种对亲密的和真实的人际关系的渴求”,认为学习中的人际关系应是融洽友好的、安全的,和谐宽松的。

教师要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或精神上的鼓舞。

才会发展自尊、自重,才会轻松愉快地投入学习,才会热情高涨,思维活跃、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创造。

罗杰斯还强调:

“教师要辨证地看待学生,把学生看成一个真实有缺点的伙伴。

”学生出现缺点错误时,不饥讽,不责备;学生进步缓慢,碰到困难时,不急躁,不放弃,耐心倾听,认真讲解,循循善诱,热情鼓励。

孔子施教中,主张教学中每个人都要“毋必、毋固、毋我”,温良恭谦,和睦相处;要有民主的作风,友好的交往,愉快的合作,让学生感到教师是自己的朋友、个人的知已,而敢于行动,敢于说心里话,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甚至敢于指出老师的错误,敢于怀疑权威;创设一种互相尊敬、依赖、信任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

新课程倡导“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群体中“为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既能开发学生的个人潜能,又能实现整体合作的功效。

数学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是以师生之间的相互配合,默契合作为特征,是活跃思想交流的场所,是师生表述和表现自己的乐园,是师生共同生活的舞台。

数学教师不仅要做跟学生合作的伙伴,还要做合作中的“首席”,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要精心组织、主动介入、适当引导、正确评估、热情鼓励。

师生通过团体合作,共同奋斗来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团体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二、精心设计问题情境,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成功的秘诀在于兴趣”。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利用精心设计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每上一节课都有新鲜的感觉、新的发现、新的体验,从而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活跃的状态,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萌动创新意识。

如:

我在“数怎么又不够用了?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的教学中,首先提出这样的问题:

设面积为2的正方形的边长为x,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

x是有理数吗?

学生很快就列出方程x²=2,但他们马上就发现,找不到一个有理数的平方等于2,学生一下子兴奋起来,自言自语:

“这是怎么回事?

”、“什么数的平方会等于2呢?

”。

设计问题情境的目的在于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努力创新。

因此,教师设计问题情境时要做到:

1、精心设计。

问题不能随意乱提,要紧密结合教学内容,要有针对性。

2、问题新鲜。

提出的问题要使学生感到新鲜,能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促使学生积极思考。

3、难度适当。

教师在把握问题的难易程度,既不能使学生答不出来,也不能是对与不对的判断性选择。

对有一定难度的问题,要注意启发,使学生在问题中受到启发。

三、精心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主动参与知识获得的过程,激活他们的思维,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打破学生对书本、权威、老师的迷信和盲从,使学生不断提升自己、超越自己。

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的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活动:

教学活动1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纸和剪刀等。

将一张纸对折,以折线为边画出一个三角形,再剪下两张叠放的三角形,用刻度尺找到某一边的中点O,下层的三角形纸片不动,将上层的三角形纸片绕O旋转180°。

教学活动2引导学生思考:

两张纸片拼成了什么图形?

这个图形中有哪些相等的角?

你还能发现哪些相等的量吗?

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探讨、交流,在操作中他们很快就发现拼成的图形是平行四边形,找到了相等的角、相等的线段等。

这样,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了知识,也展现了自己积极的内心世界,个人的主体性品质和创新精神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四、巧设“陷阱”,激发学生的求知、探究欲望。

中学生一般都处于心理变化的特殊阶段,他们阅历少、知识有限,对问题的分析往往比较片面,缺乏创意。

适当地设置“陷阱”,让学生上当后知不足、动起来。

我有一次设置了这样的练习题:

a取何值时,方程

(a+3)x²+ax+1=0

有实数解?

几分钟后,大多数同学得出了答案:

∵a²-4(a+3)≥0

a+3≠0

∴a≤-2,且a≠-3或x≥6。

当我说你们全错了时,同学们大吃一惊,有的面带难色,有的和我争论,有的低头沉思。

过一会儿,学生终于想通了,原来,方程不一定是一元二次方程,不能排出a=-3的情况。

显然,恰当的设置“陷阱”,既活跃了课堂的气氛,又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促使他们去分析、探究,创造性得到了很好的提升。

五、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观点和见解,不断实现自我超越。

在“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的教学中,我曾经讲过这样的一道例题:

一条抛物线y=ax²+bx+c经过(0,0)与(12,0),最高点的纵坐标是3,求这条抛物线的解析式。

我在黑板上刚写出下面的方程组:

c=0①

144a+12b+c=0②

4ac-b2

=12③

4a

一名学生马上提出了自己的异议:

方程(3)太复杂,没有必要这样列方程。

因抛物线是轴对称图形,它与x轴的交点坐标是(0,0)和(12,0),抛物线的顶点坐标应是(6,3),故方程(3)可列为36a+6b+c=3。

我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在备课时竟然没有想到这一点。

但我并没有因这位学生当众指出我的不足感到愤怒、失态,也没有用自己的思维去代替这个学生的思想,而是“心头一热”,充分肯定了他的独立思考和大胆质疑精神。

这样的课堂教学,毫无疑问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个性品质和创新精神,改善他们的学习状况,扩展他们的思维空间,使学生获得自我价值实现的体验,从而不断地实现自我超越。

总之,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并不存在捷径或“点金术”。

创造性的产生是知识、技能、策略、动机等多方面综合发展的结果。

虽然各种直接、专门的创造性训练是有效、可行的,但不应取代或脱离课堂教学,所以教师必须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逐步摆脱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更新教育观念,营造民主、宽松的学习环境,尊重学生,转变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活力,让他们动起来,让教室成为他们成长的乐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