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威海市高三教学质量调研考试地理试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859552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4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威海市高三教学质量调研考试地理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山东省威海市高三教学质量调研考试地理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山东省威海市高三教学质量调研考试地理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山东省威海市高三教学质量调研考试地理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山东省威海市高三教学质量调研考试地理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山东省威海市高三教学质量调研考试地理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山东省威海市高三教学质量调研考试地理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山东省威海市高三教学质量调研考试地理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山东省威海市高三教学质量调研考试地理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山东省威海市高三教学质量调研考试地理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山东省威海市高三教学质量调研考试地理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山东省威海市高三教学质量调研考试地理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山东省威海市高三教学质量调研考试地理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山东省威海市高三教学质量调研考试地理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威海市高三教学质量调研考试地理试题.docx

《山东省威海市高三教学质量调研考试地理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威海市高三教学质量调研考试地理试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山东省威海市高三教学质量调研考试地理试题.docx

山东省威海市高三教学质量调研考试地理试题

山东省威海市2008-2009学年高三教学质量调研考试地理试题

(必修二、三)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答案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每题选对,得1.5分,多选、错选或不选均不得分。

共32题。

某城市规划建设一个化工厂,有四种布局方案,如下图所示。

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显示的影响化工布局的两种主要区位因素是

A.土地水资源B.水源风向

C.资源能源D.城市空间人口

2.布局方案最为合理的是

A.AB.BC.CD.D

我国某两个城市的地理位置,如下图所示。

读图,完成3~4题。

3.从影响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米看,A、B两城市的主导工业均属于

A.原料指向型B.劳动力指向型C.技术指向型D.资本指向型

4.影响A、B两城市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历史与宗教B.水资源C.矿产资源D.交通

美国某财团在我国投资建立一工厂,其原料采自于中国,其产品主要销往北美、欧洲等地。

自上世纪90年代建厂以来,经济效益一直很好,可是近日却非常糟糕,几近倒闭,大量工人被迫“下岗”。

回答5~7题。

5.该厂产品可能是

A.化工产品B.电子产品C.建筑陶瓷D.服装

6.影响该厂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科学技术B.航空港C.劳动力D.自然资源

7.近日,该厂经济效益差的主要原因是

A.我国人民币人量贬值,导致出口量大大减缩

B.西方金融危机导致人们购买力下降,市场萎缩

C.世界经济竞争日益强烈,国外产品大量替代了该厂的产品

D.我国工人工资上涨,工厂负担过重

读某城市道路和商业中心分布略图,完成8~11题。

8.该城市的最大商业中心,应该位于

A.AB.BC.CD.D

9.该市规划建设一个专业性大型商品交易市场。

该市场的最佳位置应该是

A.AB.BC.CD.D

10.该城市的重化工业应该布局在城市的

A.西北方向B.东北方向C.西南方向D.东南方向

11.就目前该城市的城市交通而言,存在着一个线路布局不合理的地方。

这个不合理的线路是

A.过境干道B.街道C.铁路D.A、B和C

读某城市工业集聚规模随时间变化示意图,完成12~14题。

12.该城市工业集聚规模的变化规律是

A.市中心工业规模持续扩大

B.市中心的工业规模始终是最大的

C.远离市中心地区的工业规模始终最大

D.工业化后期,郊区的工业规模大于市中心的

13.伴随着该城市工业规模的扩大

A.工业集聚规模越来越小B.城市人口的规模与比重不断增大

C.生态环境得以改善D.传统工业地位越来越高

14.自T1至T5阶段,导致工业集聚区布局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减轻市区环境压力,缓解市区交通紧张

B.带动城区人口向郊区迁移,降低市中心人口密度

C.降低市区经济实力,实现区域发展平衡

D.强化城市聚落功能,增强设施利用效率

世界六大洲(除南极洲)人口占世界总人口比例的变化,如下图所示。

读图,完成15~17题。

15.a是

A.非洲B.亚洲C.南美洲D.大洋洲

16.c大洲人口比例降低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快速发展B.部分国家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

C.战争和灾害D.人口大量外迁

17.e大洲的人口问题主要表现为

A.人口增长过多,人均资源不足B.人口老龄化,劳动力不足

C.人口素质低,缺乏环保意识D.犯罪率较高,社会问题严重

到2003年,中国已超过日本,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原油消费国。

读我国石油供需状况预测示意图,完成18~20题。

18.我国石油供需矛盾的发展趋势是

A.逐渐平缓B.保持当前状态,长期存在

C.趋于尖锐D.无法预测

19.面对当前石油供需形势,我国应采取的措施是

①加快国内新的油气田勘探、开发

②严格控制石油进口数量,减少对国外石油的依赖

③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

④大幅度提高石油价格,抑制对石油消费的数量

⑤寻求国际合作,发展海外石油生产基地

A.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⑤C.①②④D.①③⑤

20.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影响我国成品油价格的主要因素是

A.大庆油田产量B.胜利油田产量

C.沙特阿拉伯石油产量D.国际原油价格

读黄土高原南小河沟综合治理措施平面分布图,完成21~24题。

21.图示区域属于

A.均质区B.功能区C.大尺度区域D.经济发达地区

22.南小河沟作为一个区域,它具有的基本区域特征是

①整体性②差异性③开放性④季节性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2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的基本单元是

A.一个完整的村庄地域B.一条河流的整个流域

C.一个小流域D.一个基本地形单元

24.黄土高原地区林草植被的主要环境效益是

A.防风固沙、保持水土B.蓄水拦沙、滞洪蓄水

C.绿化美化、吸烟滞尘D.保原护坡、固沟保肥

不同性质的区域有不同的区域发展道路。

一般地,人们将资源型地区的区域发展道路分为初期阶段、成长阶段、转型阶段和再生阶段四个阶段。

完成25~26题。

25.大庆是属于典型的资源型城市。

大庆市现在处于区域发展的哪一阶段?

A.初期阶段B.成长阶段C.转型阶段D.再生阶段

26.下列处于成长阶段的资源型城市(地区)是

A.内蒙古东胜B.山东东营C.辽宁阜新D.江苏苏州

读某城市规划图,回答27~29题。

27.图例中的四个字母分别代表四种城市功能用地。

下列字母与城市功能用地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a—居住用地B.b—工业用地C.c—绿化用地D.d—农业用地

28.图中①②③④四个地区分别是四个不同级别的中心地。

其中,级别最高的是

A.①B.②C.③D.④

29.①、②、③、④点,地租高低的比较,正确的是

A.①>④>②B.④>③,③>①C.①>②>④D.③<②,④>①

30.人口增长模式类型决定于

A.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总数

B.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社会生产力

C.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

D.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生育率

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仅促进了地理学的发展,而且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的方便。

完成31~32题。

31.下列属于地理信息系统中空间数据的是

A.城市经纬度坐标B.城市人口

C.区域GDP总量D.区域国土面积

32.要比较准确地定位地球表面一物体的位置,至少需要几颗卫星?

A.3颗B.4颗C.5颗D.6颗,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33.(12分)某四个国家人口增长率如下图所示。

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A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是__________。

(2)我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与图中__________国相近。

(3)人口的发展状况总是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关联。

根据经济与人口关联性,图中四国,最可能属于发达国家是的是__________。

(4)B国可能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什么?

(5)中国现行的人口政策是否适用于图示的所有国家?

为什么?

(6)在下图中绘图说明A国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变化(示意)曲线,并在横坐标上标明它现在所处的位置。

34.(10分)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

我国商品粮基地分布图。

材料2:

我国粮食生产地11个省(黑、吉、辽、冀、鲁、豫、苏、皖、赣、湘、鄂)耕地及粮食生产占全国总量的百分比图。

(1)甲、乙两商品粮基地所属的农业地域类型分别为:

甲__________,乙__________。

(2)与丙相比,甲商品粮基地发展农业的区位优势有哪些?

(3)我国商品粮生产基地的分布特点是什么?

(4)简述丁省珠江三角洲商品粮基地地位丧失的原因。

(5)简要说明图示11省在我国粮食生产中的地位。

(6)为什么我国特别重视商品粮基地建设?

35.(10分)我国某自然资源的区域调配如下图所示(线条粗细表示运输量相对大小)。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自然资源是__________。

(2)该资源在我国分布的特点是什么?

(3)据图可知,该资源主要从__________输往珠江三角洲和__________。

(4)简要说明该资源大量输入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主要原因和运输方式。

(5)该资源的输入对珠三角地区有何影响?

36.(11分)印度著名的乔塔那格浦尔工业区和中国的沪宁杭工业区的主要工业中心如下图所示。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要列出影响传统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2)根据图中信息,写出两个工业区的不同工业区位条件。

(3)简要说明乔塔那格浦尔工业区和长三角地区(特别是苏南地区)城市化过程的主要区别。

37.(9分)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塔里木河位于新疆的南部,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河,全长2486千米。

“漫卷风沙埋河道,欲哭无泪哀胡杨”,是塔里木河下游断流、干涸近30年的真实写照。

这里不仅是中国重要的棉花生产基地、新疆特色果品的生产基地,而且是我国石油化工基地。

2001年,国务院批复《塔里木河流域近期综合治理规划报告》,下面是一些具体做法:

上游:

实施老灌区节水防渗改造,并在源流上建若干个山区水库。

中游:

修建近800千米的堤防,以减少每年因决口而浪费的10多亿立方米的河水。

下游:

跨流域调水,主要是由博斯腾湖向塔里木河下游的绿色走廊输水。

2002年,塔里木河实施了全流域水资源的统一调度和管理,2003年塔里木河干流开始征收水费。

(1)该区域发展经济的主要制约性因素是什么?

(2)塔里木河流域开发的有利自然条件有哪些?

(3)塔里木河流域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生态问题有哪些?

(4)简述对塔里木河流域进行综合开发的措施。

 

参考答案

第Ⅰ卷(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答案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每题选对,得1.5分,多选、错选或不选均不得分。

共32题。

1.B2.D3.A4.C5.D6.C7.B8.A9.B10.D11.C12.D13.B14.A15.A16.B17.B18.C19.D20.D21.A22.A23.C24.D25.C26.A27.B28.A29.A30.C31.A32.B

第Ⅱ卷(52分)

33.12分

(1)6(5~7)‰(1分)

(2)A(1分)

(3)C(1分)

(4)人口增长过快,就业压力大;人口素质较低;人均资源占有量较小(2分)

(5)小A国人口增长率趋于零,应该适当鼓励生育,不适用我国的人口政策;CD两国,人口增长过快,应该控制人口增长,适用于我国人口政策(3分)

(6)图略(4分,其中,图3分,每条曲线的变化趋势,各1分,止点数值,1.2%和0.8%,共1分;位置,1分)

34.10分

(1)商品谷物农业水稻种植业(季风水田农业)(2分)

(2)距海近,降水丰富(或水热组合好);河网稠密,灌溉水源充足;土壤肥沃;经济发达,工业基础好;交通便捷;接近市场等(四点即可,2分)

(3)集中分布确:

东部地区(季风区)(2分,区域分布不平衡,1分)

(4)城市化水平的提升,非农用地的增多,耕地比重下降;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内部产业结构调整,粮食种植面积下降;人口增多,人均粮食下降等(2分,答对2点即可)

(5)利用了占全国20%多的土地,生产了占全国60%多的粮食(粮食产量占全国一半以上,1分)

(6)中国是人口大国,粮食必须依赖自己生产,这是涉及国家安全的大事(1分)

35.10分

(1)煤炭(1分)

(2)主要分布在北方,或集中在山西省、陕西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只要答出山西即可得分,共1分)

(3)山西省陕西省(1分)长江三角洲(1分)

(4)人口稠密、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能源缺乏(2分)铁路、海洋运输(2分)

(5)缓解当地能源紧张状况;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对当地的环境有一定的污染。

(2分)

36.11分

(1)资源能源市场技术劳动力政策等(5分,答对5个即可)

(2)乔塔那格浦尔工业区有丰富的煤炭、铁矿等资源;沪宁杭工业区矿产资源和能源短缺。

(2分)

(3)乔塔那格浦尔地区的城市多属于资源型城市,资源开发、利用的过程就是城市化的过程,即工业化直接推动城市化;长三角地区,特别是苏南地区,通过发展乡镇企业,实现区域工业化,然后再进入市场化,最终推动城市化进程。

(4分)

37.9分

(1)水资源短缺(1分)

(2)深居我困内陆,属典型温带大陆性气候,光照充足,有利于发展喜欢特色果品农业;有丰富的石油等矿产资源(2分)

(3)水资源稀缺,河流断流、林木死亡,生物多样性减少;士地荒漠化,生态环境急剧恶化(2分)

(4)实施全流域水资源的统一调度和管理,节约用水,依法治水。

上游实施老灌区节水防渗改造,修建水库;中游修建堤防,减少浪费;下游跨流域调水(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