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复习题1231.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601183 上传时间:2023-08-20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4.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政学复习题123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财政学复习题123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财政学复习题123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财政学复习题123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财政学复习题123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财政学复习题123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财政学复习题123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财政学复习题123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财政学复习题123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财政学复习题123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财政学复习题123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财政学复习题123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财政学复习题123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财政学复习题123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财政学复习题123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财政学复习题123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财政学复习题123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财政学复习题1231.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财政学复习题1231.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财政学复习题1231.docx

《财政学复习题123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政学复习题1231.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财政学复习题1231.docx

财政学复习题1231

财政学复习题2014.12.30

一,简述题(每题10分,5题,合计50分)

二,计算题(每题11分,3题,合计33分)

三,论述题(联系实际题,1题,17分)

简述题:

1,简述财政支出对经济的影响。

答:

按照财政支出的经济性质可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二类:

(一)购买性支出对经济的影响

①对流通领域的影响:

政府的购买性支出,首先影响到商品和劳务的销售市场,对于社会总需求的形成具有重大的影响。

只有在政府大量定货的刺激诱导下,才能满足个人或企业的投资需求和追求最大利润的欲望。

所以,财政的购买性支出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商品和劳务的销售得以实现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

②对生产领域的影响:

包括两方面:

一是由于政府购买性支出的增加,往往会通过直接或间接刺激社会总需求的增加,导致社会生产的增长,形成经济繁荣的局面。

二是当财政购买性支出的减少时,也会通过直接或间接减少社会总需求,导致社会生产萎缩,形成经济萎缩的局面。

③对分配形成的影响:

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分析:

首先,财政用于购买性支出的总额不变,只是所购买的商品或劳务的结构上发生改变,那么,与此相关联的有关企业分别从财政购买性支出中所获得的收益额便会由此而发生变动,影响整个社会的收入分配状况。

其次,财政用于购买性支出在总额上发生改变,而在结构上仍保持着原来的状况,那么,为政府提供所需商品或劳务的各个企业从政府购买性支出中所获得的收益额也会随之增减。

(二)转移性支出的经济影响

①对流通领域的影响:

财政的转移性支出主要是财政补贴、债务利息、失业救济、养老保险等方面的支出构成的。

这些支出的结果是政府的一部分财政资金无偿地注入到非政府部门之中,会通过各种途径直接或间接地转化为社会消费支出和企业投资支出,从而制约社会总需求的形成。

②对生产领域的影响:

如果转移性支出的对象是个人或家庭,如居民生活补贴,其对生产的影响是间接的;如果转移性支出的对象是企业,如企业亏损补贴,其对生产的影响就是直接的。

③对分配领域的影响:

财政的转移性支出有可能改变在初次分配中形成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

以个人或家庭为对象的转移性支出如居民生活补贴来说,将使高收入阶层的一部分收入转移到低收入阶层的居民手中。

以企业为对象的转移性支出如企业生产补贴来说,将导致国民收入在纳税企业与居民和获得补贴的企业之间的转移,很显然,这种转移更有利于国民收入分配的合理化。

2,如何理解市场失灵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市场失灵是指由于市场机制本身固有的缺陷使得市场在资源配置的某些方面是无效或缺乏效率的现象。

①:

收入与财富分配不公。

这是市场机制遵循的是资本与效率的原则

②:

外部负效应问题。

外部负效应是指某一主体在生产和消费活动的过程中,对其它主体造成的损害。

外部负效应实际上是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的成本外部化,但生产或消费单位为追求更多利润或利差,会放任外部负效应的产生与漫延。

③:

竞争失败和市场垄断的形成。

竞争是市场经济中的动力机制。

④:

失业问题。

失业是市场机制作用的主要後果,

⑤:

区域经济不协调。

市场机制的作用只会扩大地区之间的不平衡现象,一些经济条件优越,发展起点较高的地区,发展也越有利。

⑥:

公共产品供给不足。

从本质上讲,生产公共产品与市场机制的作用是矛盾的,生产者是不会主动生产公共产品的。

而公共产品是全社会成员所必须消费的产品,它的满足状况也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福利水平。

这样一来公共产品生产的滞後与社会成员与经济发展需要之间的矛盾就十分尖锐。

⑦:

公共资源的过渡使用。

由於生产者受市场机制追求最大化利润的驱使,往往会对这些公共资源出现掠夺式使用,而不能给资源以休养生息。

有时仅管使用者明白长远利益的保障需要公共资源的合理使用,但因市场机制自身不能提供制度规范,又担心其他使用者的过度使用,出现使用上的盲目竞争。

 

3,公共产品的含义及其特征是什么。

(一)公共产品,是指具有社会共同需要性质的产品和服务,与私人产品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的特征相对应,公共产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特征。

(二)特征:

①非排他性

非排他性是指在产品消费中,很难将其他消费者排斥在该产品的消费利益之外。

即无法排除他人从公共产品获得利益。

②非竞争性

非竞争性是指消费者消费某种产品时并不影响其他消费者从该产品中获得利益。

即消费者之间不存在利益的冲突。

③效用的不可分割性;

④提供目的的非盈利性。

4,简述基础产业的发展与财政投融资的关系。

基础产业部门具有初始投资大,建设用期长,投资回收慢的特征,仅靠自身的积累来发展,远远适应不了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由于我国正处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换的过程中,市场机制的调节功能尚不健全,因此必须保持政府对基础产业的适度投资水平,对于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社会经济效益的作用不可低估。

就我国目前的“瓶颈”状况而言,增加对基础产业部门的投入,其“乘数效应”是十分明显的。

财政投融资是一种政策性投融资,它不同于无偿拨款,也不同于商业性投融资。

它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①它是在大力发展商业性投融资渠道的同时构建的新型投融资渠道。

②财政投融资的目的性很强,它主要是为具有提供“公共产品”特征的基础产业部门融资,范围有严格限制。

③虽然财政投融资的政策性和计划性很强,但它并不完全脱离市场,而应以市场参数作为配置资金的重要依据,其资金来源包括财政的投资预算,金融机构的信用渠道、资本市场以及从国外获得资金。

建立财政投融资制度,较为成功的做法是发展政策性银行。

一般来说,政策性银行的资本金,主要由政府预算投资形成,该项资金交由政策性银行使用后,具有了经营性和政策性的双重特征,是财政资金的“拟资本化”。

随着政策性银行机构的建立以及逐步完善,基础产业将会有一个更快的发展。

5,市场机制实现经济效率所需的环境是什么?

①所有市场是完全竞争的 

②所有行业的成本是递增的 

③商品和服务都是内在化的 

④不存在公共产品 

⑤充分的信息   

⑥完全的流动性

7,政府失灵的原因和表现什么?

(一)、政府失灵是指政府活动的最终结果判断的政府活动过程的低效性和活动结果的非理想性

(二)、政府失灵的原因

①对于政府在市场经济下的作用认识不足,期望值过高 

②制度性原因 

③理性预期的影响 

④信息不充分

(三)、政府失灵的表现

①政治家往往成为少数有钱人的俘虏,而不管大多数人的利益。

 

②政府行动往往不能或不肯按成本-效益原则来选择最优方案。

 

③政府官员的目标往往是追求机构规模最大化 

④政治家和政府官员谋求的是他们自身的内部私利 

⑤市场机制不能解决的问题,政府也同样不能解决。

8,如何理解一国经济发展水平与技术水平对该国财政收入规模的影响?

(一)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制约 

经济决定财政 

经济发展水平反映了一个国家社会产品的丰富程度和经济效益的高低,它是用该国一定时期的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等几个指标表示的。

 

(二)生产技术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制约 

生产技术水平指生产中采用先进技术的程度,又称为技术进步,影响在两方面:

①技术进步导致生产速度加快,生产质量提高。

技术进步越快,GDP 的增长也越快,财政收入的增长就有了充分的财源。

 

②技术进步必然带来物资耗降低,经济效益提高,剩余产品价值所占的比例扩大。

由于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剩余产品价值,所以技术进步对财政收入影响更为直接、明显。

9,如何理解一国通货膨胀水平对该国财政收入规模的影响?

通货膨胀一般引起投资高涨,消费增长,财政收入会增加。

通货膨胀对资金再分配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

一、有利于政府而不利于居民和企业,由于产生通货膨胀,个人或企业名义收入上升,而政府实行的累进制税收政策,原本不需要纳税的个人现在需要纳税,原本需要纳税的人或者企业比以前纳的税更多了。

二、有利于债务人而不利于债权人,债务人需要还款的数目名以上不变,但由于通货膨胀的存在,实际上还款的数目减少了。

三、有利于企业不利于居民,通货膨胀导致工人实际工资相对降低,企业就有了更多的利润。

通货膨胀有利于政府财政收入的增加,由于国内需求过高,因此政府应该减少财政支出从而抑制投资过热从而达到控制物价稳定的目的。

10,决定税制结构模式的因素是什么?

影响税制结构的因素按其改变的难易程度,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可在相对较短的时期内得到改变,如政府调节经济的意图、国际影响等;另一类在短期内改变的可能性则较小,如生产力水平、资源状况等。

各个因素综合作用构成了一国既定的税制结构。

短期内无法改变的因素基本上决定了税制结构,也就是税制模式的类型;短期内可以改变的因素只能在一定范围内影响税制结构,但无法改变税制模式

11,简述非税收入概念、特点及其理论依据。

(一)概念:

政府非税收入是指除税收以外,由各级政府、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代行政府职能的社会团体及其他组织依法利用政府权力、政府信誉、国家资源、国有资产或提供特定公共服务、准公共服务取得并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或准公共需要的财政资金。

 

(二)特点:

①灵活性 ②不稳定性③非普遍性 ④资金使用上的特定性 

(三)理论依据:

①提供准公共产品的成本补偿 

②矫正负的外部效应的需要 

③政府所有权收益的存在

12,财政管理体制的本质是什么?

实行集权与分权的依据有哪些?

(一)本质:

财权财力的集中与分散问题。

 

(二)集权依据:

1.有利于有效配置全国性或准全国性公共产品。

 

2.只有中央政府才便于出面解决收入再分配问题。

               

3.集权有助于宏观经济稳定。

 

4.从征税效率角度看,中央政府往往比地方政府更具有相对优势。

 

5.中央预算的性质,可以避免由于地区之间的产业竞争所造成的有害影响。

      

(三)分权依据:

1.施蒂格勒的理论 

2.奥茨的分权理论 

3.特里西“偏好误识”的分权理论                           

4.布坎南的“俱乐部”理论 

5.蒂伯特模型及麦圭尔的补充和完善

13,目前我国分税制的财政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有哪些?

如何完善?

(一)存在的问题

1、财权与事权划分模式不对称。

  

2、省以下地方财政管理体制没有得到应有的规范。

首先,地方收入划分没有按照分税制的原则进行。

其次,各地税收返还办法不统一、不规范。

最后,现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横向调节力度不够,地区收入差距仍然较大。

     

3、分税制本身还存在一些不合理的问题。

     

4、转移支付不规范 

(二)如何完善我国的财政管理体制 

1、彻底分税。

分税制财政体制就是要把中央对地方、地方各级之间财政体制的确定建立在科学合理的税种划分之上,实现财政体制的实质性转型。

  

2、合理分权。

进一步明确各级之间的财权、事权范围,真正做到“各税各征、各事各管”,并用立法的形式予以明确。

      

3、加速完善省以下各级财政体制。

14,如何理解财政活动的主体是政府?

财政的本质是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的分配关系,是从财政活动背后所体现的生产关系的角度来看的。

具体说来包括俩个方面的基本分配关系。

一是在经济系统中,个人、企业与国家之间的分配关系,主要是个人与国家之间、企业与国家之间的分配关系。

二是在国家机构系统的内部,各级政府之间的分配关系,主要是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地方各级政府之间的关系。

三是财政活动以政府为前提,政府是直接决定着财政的产生,发展和范围没有政府这一行为为主体,财政这种经济活动也就不复存在

四是在财政活动中政府处于主动支配的地位,政府是财政活动的决策都和组织者财政收入的取得支出的安排其规模的大小来源怎样又使用于什么方向都决定于政府的意志

五是财政活动牵涉的范围颇为广泛。

15,简述扩张性财政政策的作用机理。

扩张性财政政策是国家通过财政分配活动刺激和增加社会总需求的一种政策行为。

扩张性财政政策,是指主要通过减税、增支进而扩大财政赤字的财政分配方式,增加和刺激社会总需求。

扩张性财政政策措施

①减税

一般说,减税会增加个人和企业的可支配收入,相应地减少国家财政收入。

在财政支出规模不变的情况下,相应地扩大了社会总需求。

减税的种类和方式不同,所引起的膨胀效应也不同。

对流转税的减免,在增加需求的同时也会刺激供给的增加,即这种减税的膨胀效应主要在供给方面。

对所得税的减免,则可以增加社会需求,膨胀效应主要表现在需求方面。

②扩大预算支出规模

由于政府支出直接构成社会总需求的一部分,政府支出规模的增大必然相应地增加社会总需求在收入增加和支出扩大不对称的情况下,就会出现财政赤字。

就这个意义说,扩张性财政政策也就是赤字财政政策。

论述题:

1,试运用Tiebout模型(蒂博的分权模型与“用脚投票”理论)解释中国普遍存在的农村居民移居城镇、小城市居民移居更大城市、大中城市居民移居国外的现象。

结合我国近几年来的城镇化建设理论依据、设想和实践,谈谈你的看法。

1、1956年,查尔斯·蒂布特(CharlesTiebout)建立了一个地方公共产品供给模型(TieboutModel)[1]:

1、假设具有消费者和投票者双重身份的居民能够充分流动,将流向那些能够最好满足其公共产品偏好的地区;

2、居民对各地公共产品收入-支出模式具有完全信息;

3、有许多地区可以供居民选择;

4、不考虑各地对就业机会的限制,所有的人都靠股息来维持生活;

5、各地区的公共产品不存在外部性;

6、每一种社区服务模式都是由城市管理者根据该社区原有住户的偏好来设定的;

7、为降低平均成本,没有达到最优规模的社区将会试图吸引新的居民,超过了最优规模的社区将反之,处于最优规模的社区则力图保持其人口数量不变。

根据上述假设,居民以选择居住地的方式表达了对地方公共产品的需求,类似于在市场上的选择行为,能够实现各地区公共产品的供求均衡,并使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

分析了在公共部门存在的条件下,各级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最佳效益问题,他认为,各个地方政府之间的相互“竞争”,也会促使其更有效地提供人们所需要的公共产品和服务。

这就是所谓“蒂布特模型”的基本内涵。

社会成员之间消费偏好的不同和人口的流动性,制约着地方政府生产和提供公共产品的种类、数量和质量。

如果有许多地方政府和相应的辖区,并且各地方政府分别提供类型各异的公共产品,那么,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哪个地方提供的公共产品最适合其需要,他(或她)就会选择前去那个地方居住。

通过这种“以足投票”的方式,表明了人们对某种公共产品的消费偏好,。

对利润最大化的追求,刺激着地方政府力求提供适合于本地居民消费偏好的公共产品。

这种刺激,就是居民的投票,实际上也是一种公共选择。

地方政府为了赢得(或者说是迎合)民意,就必须在行使其职责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到居民的消费偏好。

按照蒂布特模型,在通常情况下,哪个地方有效地提供符合人们消费偏好的公众产品和服务,哪里就会有较多的人口流入;如果不能有效地提供适合于居民偏好的公共产品,就会面临着人口流出的现象。

这种人口流动向地方政府发出的信号,与市场需求向企业发出的信号极为相似。

在这种情况下,地方政府的决策者就需要像企业经理一样,对各种信号做出必要的反映,并最终落实到公共收入、支出等具体行动上。

在分析和解释人口流动问题的过程中,蒂布特模型只是说明了地方政府公共预算对人口迁移所产生的作用。

如果要建立一个分析人口迁移的完整模型的话,那么,除了研究各个地方之间公共产品供给方面的差异之外,还必须综合考虑各地方之间就业机会、历史文化、自然地理和气候、迁移成本以及人口密度等方面的差异,这样才有助于得出正确的结论。

 

2、住房、教育和医疗已经成为中国发展亟待解决的民生问题,因此,“十二五”规划特别强调民生,被称为中国第一部民生规划。

(1)住房、教育和医疗是私人品还是公共品?

为什么?

根据公共品的两大基本特征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判定

(2)请解释市场机制为何不能有效提供“民生”(教育、医疗和住房)?

正外部性,收入分配,信息不对称等

(3)地方ZF是否有足够的动力重视和改善民生?

你认为应该如何设计制度激励地方ZF改善民生?

根据公共选择理论,地方政府不会自动将民生纳入其目标函数,在缺乏民主监督和良好治理的条件下,除非中央政府将民生指标列为地方政府的政绩考核,地方政府官员才会有改善民生的动力。

 

2、什么是公地悲剧?

举例说明公地悲剧产生的根源。

政府如何解决该问题?

1)公共悲剧公地作为一项资源或财产有许多拥有者,他们中的每一个都有使用权,但没有权利阻止其他人使用,而每一个人都倾向于过度使用,从而造成资源的枯竭。

过度砍伐的森林、过度捕捞的渔业资源及污染严重的河流和空气,都是“公地悲剧”的典型例子。

公共物品因产权难以界定而被竞争性地过度使用或侵占是必然的结果。

2)根源:

请你设想有一块肥沃的土地,一座村庄的所有农民均可使用。

可以预料,每个农民都会将尽量多的奶牛赶到这块土地上去放牧。

只要没有人偷猎、没有疾病蔓延,这件事就行得通,简言之:

只要奶牛总数不超过一定数量,也就是土地不被剥削殆尽即可。

可是,一旦事情不是这样,公地的美丽想法就会突转为悲剧。

作为理性的人,每个农民都试图将他的利润最大化。

他心想:

“我要是再多将一头奶牛赶去公地,我会得到什么好处呢?

”他可以得到多出售一头奶牛的额外好处。

多一头奶牛造成的过度放牧的害处由所有人承担,单个农民承担的损失极小。

所以从他的角度看,将更多的奶牛赶到公地上去放牧是理性的。

于是再来一头、再来一头,直至公地被毁掉,这就是公地悲剧。

 

3)政府解决途径:

第一,有效管理公共财产。

公共财产关系国家与人民的切身利益,神圣不可侵犯。

第二,定期公开政府的公共财产支出。

定期公开政府的公共财产的支出,使政府的公共财产支出能够公开化、透明化

第三,制定公款消费的规则。

第四,加大宣传力度。

向机关工作人员进行国情教育,使节约办公意识深入人心。

4,“中国养老金隐形债务或达86.2万亿。

  中国社科院2014.12.28日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得出了上述测算结果。

  28日就关于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接受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专题询问时,国务院副总理马凯表示,去年国务院成立了部际顶层设计研究小组,也专门请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及社保基金会测算了未来到底有多大缺口。

  马凯称,养老金未来缺口测算由于情境不同,结果也不同,但可以确定的是,如果体制不改、机制不转、政策不调整,缺口是必然的。

“不是一星半点的缺口,而是巨大的缺口。

  《现行统账结合模式下隐形债务预测与测算》的报告称,以2012年为基准,社会统筹账户的隐形债务为83.6万亿元,个人账户的隐形债务为2.6万亿元,合计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统账结合制度下的隐形债务为86.2万亿元,占2012年GDP的比率为166%。

  中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采用“统账结合”模式,即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模式。

  据报告的执笔人、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魏吉漳称,未来可能产生养老金缺口的原因有两个:

一是待遇确定型(DB)现收现付制的社会统筹账户,其隐形债务在转制时没有被支付;二是应专款专用的缴费确定性(DC型)的个人账户基金被挪用形成空账。

“如此庞大的隐形债务,并不会立即造成当期财务的严重赤字,但会逐渐反映在未来的财务账户上。

”报告称,隐形债务将在未来的现金收支中逐步转为财务缺口,隐形债务越大,代表基金准备越不足,基本养老保险财务困境将在未来年份中呈现。

谈谈你对我国社会养老保障问题的看法与设想。

 

一、看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体制从宏观领域到微观领域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革新,社会保障制度也有了很大的发展。

形成了初具规模的社会保障体系,并为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但是不难看出社会保障事业仍然存在不可忽视的问题。

1)社会保障覆盖面窄,满足不了大多数人的需要。

目前我国的社会养老保险项目远不能满足更多社会成员对社会保障的需要。

2)社会保障机制存在缺陷,国家和企业不堪重负。

因为我国的生产水平低,人口多,底子薄,国家总体经济实力不雄厚,国家和企业难以承担重负。

3)社会保障缺乏统一管理和监督,基金运转处于无序状态。

由于社会保障缺乏统一的管理,牵制机制尚不健全,导致社会保障基金的循环和运转在很大程度上处于无序状。

4)基金收缴困难,影响社会保障工作的正常运转。

近年来,由于一些地方的企业效益下降、资金紧张等原因,社会保障基金的收缴难度越来越大,不能将社会保障基金及时足额收缴到位。

5)社会保障法制不健全,尚未纳入法制化运行的轨道。

法制的不健全,已给社会保障的改革和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二、今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思路

不但要学习和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社会保障发展的一些带有规律性的做法和经验,也要注意到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总体水平还不高,城乡差别大,经济基础不雄厚,相关法律尚未健全。

在这一国情制约下,我国的社会保障工作切不可照搬一些发达国家的具体做法,要走自己的路,建立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体系。

1)从我国目前的生产发展水平和经济基础的实际出发,逐步推动和完善社会保障工作。

①社会保障的范围只能逐步拓宽,要在政府和社会各方面的承受能力内推进。

②把居民个人作为社会保障基金来源的一个主要渠道,但又要充分考虑到我国目前居民的总体消费收入不高,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以及城乡之间还存在很大差别的现状。

因此,居民个人对社会保障基金的缴费率也要适度,不可太高。

2)建立城乡有别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农村社会保障人口的比例。

社会人口老龄化的问题日趋严重,农村尤为明显。

然而农村社会保障水平明显低于城市。

实际上,城乡的社会保障同等重要,只是由于城乡之间、工农之间在生产的社会化程度、就业机构、社会再分配机制、收入消费等方面都存在明显差别,城市和农村的社会保障不可能采用统一的模式。

农村要纳入社会保障范筹,又不可照搬城市的具体办法,应当允许在标准和办法上有所差别。

3)充分发挥政府在社会保障中的重要作用,重点解决社会保障基金存在的问题,提高社会效益。

就目前而言,政府对社会保障有几个问题需要研究解决:

①建立社会保障预算。

将社会保障基金纳入国家预算进行管理,有利于强化用款单位和基金经办机构的责任,规范社会保障基金的专用性。

②加强对社会保障结余资金的管理。

社会保障资金的结余是处于暂时闲置状态,应付未来需求的资金,同时也是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财力。

③加强财政对社会保障财务会计工作的领导和审计监督。

财务会计管理是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的基础工作之一,是管好用好社会保障基金,实现其保值增值的前提,也是减少社会保障基金风险的重要保证。

④政府开征社会保障税。

国家应尽快出台社会保障方面的法规,以规范社会保障基金的来源、管理和支付行为,向着规范化、法制化方向健康发展。

 

计算题

1,2013年10月,某工厂将自己新研制生产的粮食白酒1500瓶,作为福利分给职工,查知无同类产品的销售价格,其生产成本为229000元,成本利润率为15%,适用税率为25%,则该工厂应交纳消费税为多少?

一瓶白酒是500ml,也就是一斤,1500瓶=1500斤

应税消费品组成计税价格:

[229000*(1+15%)+1500*0.5]/(1-25%)=352133元

应纳消费税税额=352133*25%+1500*0.5=88783元

2,某大型企业2014年的有关财务资料为:

产品销售收入224000万元;产品销售成本17200万元;产品销售费用5500万元;管理费用1950万元(其中业务招待费1450万元);财务费用83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