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复习.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574066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36.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政学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财政学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财政学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财政学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财政学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财政学复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财政学复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财政学复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财政学复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财政学复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财政学复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财政学复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财政学复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财政学复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财政学复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财政学复习.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财政学复习.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财政学复习.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财政学复习.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财政学复习.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财政学复习.docx

《财政学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政学复习.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财政学复习.docx

财政学复习

财政学复习

第一章导论

基本要求:

理解财政学学科定义:

▪财政学是一门以研究公共部门的活动对经济体系的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的影响的经济学科。

Ø公共部门:

政府及其附属物。

Ø公共经济、公共部门经济(PublicSectorEconomics)和财政学(PublicFinance)是可以且经常互换的概念,因此,财政学也称:

公共部门经济学、公共经济学、政府经济学

基本课题:

▪1)实证分析:

分析公共部门的活动对经济体系的影响

Ø高等教育的财政拨款如何影响该经济体系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

▪2)规范分析:

建立对公共部门活动合理性的评价标准,展开评价。

Ø教育财政拨款这样的影响是“好”的还是“不好”的

▪3)分析如何才能做出合理的政策选择:

Ø政府应该做些什么,该怎样做

公共部门:

经济体系中属于政府所有,并接受政府指令的实体的总和为公共部门,分为:

Ø政府部门+公共企业部门

Ø公共部门尤其是政府部门取得资源和使用资源的方式主要是非市场化的。

私人部门:

家庭+私人企业。

私人部门取得资源和使用资源的方式主要是市场化的。

现代市场经济的组织体系:

公共部门的经济活动:

1、消费。

1)公共提供:

政府免费向公众提供产品或服务

2)市场提供:

消费者通过购买的方式获得商品和劳务

2、生产。

1)公共生产:

公共部门作为生产者

2)私人生产:

私人企业部门作为生产者

3、分配:

各社会成员占有的社会产品的分额。

初次分配:

市场的自发分配。

收入再分配:

政府通过其活动,对市场经济所形成的收入分配格局进行的调整。

政府的收入再分配活动可以采取多种方式:

公共提供、公共生产、税收都可以作为再分配的手段。

效率(P22):

1)帕累托改进:

某种资源配置状态经过调整之后,社会中的一些人福利境况得到改善,而其他人的福利境况至少没有变坏,我们认为调整后的资源配置状态得到改善,这种改善成为帕累托改进

2)帕累托效率:

如果某种资源配置状态,任何调整都无法使得调整后的一些人福利境况变好,而其他人的福利境况至少不变坏,我们就把这种资源配置状态称为帕累托效率。

(一部分人改善处境必须以另一些人处境恶化为代价)

公平(P28):

经济学上用公平来概括一个社会的理想的收入分配状态:

规则公平,起点公平,结果公平.

规则公平:

参与市场竞争的规则要公平,个人的收入分额与其对生产的贡献相一致。

起点公平:

不但规则要公平,竞争的起点也要公平。

消除先天因素的差异,承认后天努力不同带来的收入差异;起点公平从一个连续的过程来看,实质上是对规则公平的否定,他会导致结果公平。

例:

两代人之间的选择。

结果公平:

强调收入分配的均等,贫富差距大就是不公平,缩小贫富差距就是促进公平。

财政学将结果公平作为政策目标。

公平的衡量:

基尼系数P30

第二章市场失灵,政府失灵,财政职能

第一节市场失灵的涵义和分类P41

一、市场机制p41

1、完全竞争市场1)市场上有大量的买者和卖者。

买者和卖者不能单独影响价格。

2)市场上每一个厂商提供的商品是同质的。

3)所有资源被私人部门占有,且有完全流动性。

无交易成本。

4)信息是完全的。

2、完全竞争市场的运行结果

3、福利经济学的基本定理。

P45

二、市场失灵p46

市场失灵:

我们把现实中不符合完全竞争的假定条件,以及现实市场运行结果不令人满意的现象称为市场失灵。

市场失灵的存在是政府干预经济的一大主因。

主要有第一类市场失灵:

现实市场中不符合完全竞争所要求的条件而形成的市场失灵。

1、竞争失灵2、公共产品提供不足3、外部性的存在4、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性5、交易成本6、宏观经济失调。

第二类的市场失灵:

是指即便满足了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但完全竞争市场运行结果本身存在仍然的缺陷。

1)收入分配不公:

贫富差距悬殊2)偏好不合理

第二节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

一、公共产品p61

1、公共产品性质

公共产品是同时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斥性的产品。

1)非竞争性:

消费者消费某产品时并不影响其他消费者同时消费该产品集体消费,共同受益。

2)非排斥性:

在产品消费中,很难将其他消费者排斥在该产品的消费利益之外或技术上不可行,或者技术可行但成本太高

2、公共产品的消费方式

1)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

非排斥性的存在产生“免费搭车问题”,指望其他人承担费用而自身坐享其成的行为。

非竞争性存在意味着该公共产品的边际成本为零,从效率角度出发,符合帕累托效率的产品价格P=MC,但如果产品价格为零则成本无法弥补(收费公路之例)。

导致市场自身不会充足的提供社会所需要的公共产品。

2)公共产品的消费方式应为公共提供。

即用政治过程代替市场机制

二、私人产品

私人产品:

同时具备竞争性和排斥性的商品。

1)竞争性:

消费者对某一产品的消费会损害其他人对同一产品的消费。

2)排斥性:

只有占有产品的人才能消费该产品

3、政府干预私人产品消费的原因

▪1)纠正不合理偏好

Ø优值品:

消费者对其效用评价低于该产品的应有的评价(例如教育,安全带)。

导致对优值品消费不足,政府通过管制、补贴而鼓励对优值品的消费

Ø劣值品:

消费者对其效用评价高于该产品的应有的评价(烟、毒品)。

导致对劣值品过度消费。

政府通过管制、税收而限制劣优值品的消费

▪2)对公平的关注:

某些商品需平等分配

第三节竞争失灵:

以垄断为例p80

第四节外部性p88

一、外部性含义

▪1、经济主体的行为对其他经济主体产生不利或者有利的影响,而无需承担应有的责任或不能获得应有的报酬。

▪2、外部性可分为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

Ø正外部性:

经济主体的行为对其他经济主体产生有利的影响,而不能获得应有的报酬。

Ø负外部性:

经济主体的行为对其他经济主体产生不利的影响,而无需承担应有的责任

▪外部性的几个例子:

1)消费的正外部性:

个人因他人的消费活动而受益:

邻居的花园/疫苗的接种。

▪2)消费的负外部性:

个人因他人的消费活动而受损:

吸烟

▪3)生产的正外部性:

某个人或厂商因别的厂商的生产活动而受益:

养蜂者与农业生产

▪4)生产的负外部性:

某个人或厂商因某厂商的生产活动而受损。

污染;共有资源问题:

一方对共有资源的开发会对其他生产者产生负外部性:

捕鱼/牧场。

▪5)公共产品是正外部性的一个特例。

二、外部性的效率损失

三、科斯定理

交易成本为零时,一项资源只要确定他的产权,市场机制就可以引导资源得到最有效的配置,而无需政府干预。

所以明确权属,是解决外部性的一个思路。

但由于以下原因,使得政府干预仍有必要,存在交易成本。

有些外部效应不具备可排斥性

四、对外部性的治理

第五节信息不对称p93

一、信息不对称的含义:

交易双方对于产品的信息了解程度不同,当事人的一方具有较多的信息,另一方具有较少的信息

例:

招聘时应聘者对自己的工作能力(生产率)了解程度要高于招聘者例:

二手车的卖主对于车的质量情况拥有更多的信息

二、信息不对称的效率损失

1、误导消费,偏离了产品的组合效率

2、劣质品驱逐优质品,且使得该产品市场“稀薄”,即交投清淡

三、信息不对称的治理

1、市场机制治理:

由市场来生产原本不充足的信息。

声誉机制:

广告、口碑;各种市场中介:

汽车中介,会计师事务所,媒体;各种认证机制:

职业资格证书,文凭作为劳动者的生产率的证明。

2、政府干预的治理方式

1)信息管制:

强制披露信息。

例如:

上市公司必须发布财务报表

2)质量管制:

颁布质量标准

3)资格管制:

实行生产许可证制度。

例:

药品企业必须具备生产许可证

4)其他:

强制参加商业保险或举办社会保险。

第六节政府失灵p49

一、计划经济体系下的公共生产特征

由政府/计划者制定生产计划:

计划委员会决定生产什么/如何生产;由生产单位执行生产计划。

缺乏激励机制:

生产单位没有利润激励;劳动者没有利润激励。

二、理想的政府/计划者

1、具备充分信息

具备现有一切资源种类和数量的信息,具备所有生产技术的信息:

解决如何生产的问题。

具备个人的偏好的信息:

解决生产什么的问题

2、计划的执行者和制定者都大公无私

计划能够得到正确的制定;计划能够得到彻底的执行

三、政府失灵

▪1、信息失灵。

不通过市场交换,消费者的偏好难以显示;信息搜集困难;搜集信息动力不足;信息污染;信息之后

▪2、公共决策中的经济人行为。

以计划制定者的偏好代替大众的偏好;计划得不到彻底的执行

▪3、公共决策程序的缺陷。

无法将个人的偏好汇总成社会偏好

第七节财政的职能p57

一、资源配置职能

1、财政开支主要用于提供公共产品

2、利用公共政策对市场失灵的校正。

采取公共政策对信息不对称、垄断、外部性、偏好不合理进行校正

二、收入分配职能

税收-转移支付体系:

通过税收将收入从少数人手中集中起来,以补助救济的形式转移给低收入群体

三、稳定经济职能

利用主动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达到稳定经济的目的;自动稳定器也能发挥稳定经济的职能

第三章公共支出

第一节财政支出概述

一、公共支出的分类p11

1、按支出效益的时间跨度分(按经济类型分)2、按支出的回报性质分3、按支出的经济性质分类(按支出的职能分)

二、我国目前公共支出的基本情况

公共支出统计口径不一,不方便公众监督;经济建设类、行政管理费类支出比例偏高;社保类、社会福利类、公共服务类支出比例偏低

第二节教育支出p172

一、政府干预教育的理由

1、教育具有正的外部性/教育是一种混合产品2、教育是一种优值品3、教育投资具有间接性和迟效性

4、基础教育是一种需要平等分配的商品5、政府灌输信仰的需要

教育具有正的外部性/教育是一种混合产品的性质

教育服务具备私人产品的属性。

同时教育投资的大部分收益归于个人

但教育具有正外部性:

教育提高社会民主、文明程度;教育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基础教育的正外部性最高

二、教育的消费模式

▪1、基础教育:

具备较强的正外部性,适于公共提供

▪2、中等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

正外部性相对较小,受教育的收益主要归于个人及其家庭,适于私人提供

“免费”高等教育的讨论

1)中国高等教育成本回收制度的演变

2)免费的高等教育制度,是一种不公平的收入再分配

①教育成本通过税收的方式由全体纳税人负担②中低收入家庭子女接收高等教育面临极大的显性和隐性成本③与出生于较贫困阶层的同龄人相比,出生于较富裕阶层的年轻人更有可能进入高等学校,高教补贴有可能主要是为富人造福。

3)免费高等教育的其他弊端

除了收入分配公平性的下降之外,还不利于效率的提高:

1、由于国家负担全部高等教育费用带来的低私人成本,造成私人高等教育过度需求的存在,这种现象在私人收益较高的学科领域中更为突出2、高等教育较少的入学机会;3、资源利用的低效率和高的生均成本。

第三节社会保障支出p196

一、社会保障体系

1、社会保障的概念和内容:

国家向丧失劳动能力、失去就业机会及其他面临经济困难的公民提供的基本生活保障。

包括:

社会保障,社会保险,社会优抚,社会福利。

基本特征:

政府提供、旨在保障公民的生存权利。

社会救济——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

社会救济是国家向因各种原因导致生活特别困难的公民提供的补助。

资金来源从财政收入中筹集,不需受保人交纳费用。

社会保险--社会保障的核心内容。

▪国家强制参加;受保人领取金额的数量“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过去的交款数额;具有选择性:

退休、失业、患病等;资金来源于社会保障基金:

发达国家采用社会保障税/工薪税的形式筹集。

社会福利、社会优抚

二、政府对社会保障市场干预的依据

▪文明社会需要保障每个公民的生存权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生收入差异的原因在于:

拥有生产要素不同;个人选择不同;风险

这三种原因相对应,社会保障体系一般包含三种不同的成分,即社会救济、强迫储蓄和社会保险。

▪社会保障其实是收入再分配、强制储蓄和风险分担的手段

1、缩小贫富差距。

市场经济下的分配是以个人拥有的生产要素多少来进行分配,对于由于生产要素不同而造成的收入差距,通过累进税制和转移支付体制(例如社会救济)对低收入人群进行补助,缩小贫富差距

2、强迫储蓄。

某些人可能在年轻时过度消费,对此部分人群年老时的救济有违公平,政府通过社会保障税,将个人一部分的收入强制储蓄起来。

3、风险分担。

突发事件使得一部分人群生活困难,通过保险可将此风险在人群中分担。

▪为何商业保险不能承担取代社会保险:

Ø保险市场中存在逆向选择,使得保险价格过高或者保险市场稀薄

Ø商业保险无法承担许多重大风险,社会保险可以使得风险在几代人之间分担

Ø保险是一种优值品,个人购买不足。

通过社会保险的方式强制购买

三、社会保障基金的筹措(社保资金的筹集模式)

▪1、现收现付式:

当年的缴费收入仅满足当年的保险计划支出(现在工作的年轻人为退休的老人支付社保资金)2、完全基金式(积累制)3、部分基金式

第四章税收原理

第一节税收制度及其要素p231

一、税收制度

即税制,是税收法令,条例和税收办法的总称,在税制中会明确规定了向谁征税、对什么征税、征多少税,即如何征收等问题。

纳税要素:

1、纳税人。

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分为自然人纳税人和法人纳税人

辨析几个相关概念:

纳税人:

法律规定的缴纳税款的人。

负税人:

实际承担税负的人(实际缴纳税款的人)

2、课税对象。

课税的标的物,说明对什么课税,是确定税种的主要标志

例:

营业税:

课税对象为营业额

所得税:

课税对象为企业和个人的所得

相关概念:

税目:

课税对象分类规定的具体征税品种和项目

计税依据:

课税对象在数量的上具体化

例:

所得税的计税依据为应税所得额

3、税率。

应纳税额和计税依据/课税对象之间的比例,分为:

1)比例税率。

不论课税对象数额多少,都按同一比例征税,进一步可分为:

统一比例税率:

同一税种只设置一个比例税率。

差别比例税率:

同一税种依据不同税目设置多个比例税率,例:

营业税

2)定额税率。

定量税率,按课税对象等重量、体积、数量课税,而不是按交易金额课税。

例:

啤酒税率:

220-250元每吨

3)累进税率。

按课税对象的数额大小,规定不同等级的税率,数额越大,适用的税率越高,分为:

全额累进税率:

课税对象的全部数额都按照与之相适应的税率征收。

超额累进税率:

课税对象的超额部分按与之相适应的税率征收

4、课税环节。

纳税人履行纳税义务的环节。

环节分为:

产制环节(出厂销售,报关进口)、批发环节、零售环节

单一环节课税:

仅在某一环节课税,例如消费税只在产制环节课税。

多环节课税:

每发生一次交易,课一次税。

5、附加、加成和减免。

附加:

地方政府选择在某正税上附加征收;加成:

加一成即为加收正税税额的10%

减税:

减征部分税款;免税:

免征全部应纳税额

起征点:

课税对象达到一定数额开始征税;免征点:

在一定数额以下的课税对象免税,仅超过该数额以上的部分的课税

第二节税收分类和税制结构

一、税收分类。

1、按税负能否转嫁分为间接税和直接税

a)直接税:

纳税人无法转嫁,自己承担税负得税种,例如人头税

b)间接税:

纳税人可将税负全部或部分转嫁于他人承担的税种,商品税一般为间接税

2、按课税对象分类。

▪商品税、所得税,财产税,资源税,行为税

Ø商品税,也称流转税,对商品和服务流转时产生的的销售额或增值额课税,主要有:

■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

Ø所得税:

对收益课税,主要有

■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

Ø财产税:

对于持有或转让动产和不动产课税

Ø资源税和行为税

3、税收管理权限:

中央税/地方税/共享税

4、按计量标准分为从价税和从量税

5、按税收和价格的关系分价内税/价外税

价内税:

税金包含在价格中,故计税依据要含该税,计税价格应为含税价格

价外税:

税金不应包含在价格中,计税依据中不含该税,计税价格应为不含税价格

二、税制结构

1、单一税制:

税制由一类税种构成

2、复合税制:

税制由多类税,多种税构成

3、税制结构:

复合税制中哪一种税为主体税种:

流转税为主体;所得税为主体;双主体税种。

第三节税收原则

一、效率原则。

二、公平原则。

横向公平和纵向公平

1、平等竞争原则:

为经济主体创造平等竞争的环境,消除垄断或者客观条件优越。

资源税、遗产税的设计遵循该原则

2、受益原则:

谁受益,谁纳税每个纳税者根据他从公共服务中获得利益的水平来相应纳税,即社会成员的税收负担应与他从政府中获得的收益相等。

3、能力原则:

根据纳税人的纳税能力来确定其应承担的税负。

第四节税收的转嫁和归宿

一、税负转嫁:

纳税人在市场交易过程中,通过变动价格的方式,将其所缴纳的税款部分或全部地转由他人负担的一种经济现象

二、税负转嫁的方式:

1、前转2、后转3、混合转嫁:

前转和后转的混合4、辗转转嫁:

转嫁行为多次发生

1、从量税:

分对消费者课征和对生产者课征

1)对消费者课征从量税:

需求曲线向左平移,供给曲线不变

2)对生产者课征从量税:

供给曲线向左平移,需求曲线不变

2、从价税。

1)对消费者课征从价税:

需求曲线向左移动,供给曲线不变。

2)对生产者课征从价税:

供给曲线向左移动,需求曲线不变。

四、竞争条件下的税负转嫁和归宿

2、税负的无关性定理:

税负的转嫁和归宿与究竟是消费者纳税还是生产者纳税无关,如果市场是完全竞争的,税负的转嫁取决于该商品的供给和需求的价格弹性。

弹性较小的一方负担较大的税负,无弹性的一方负担全部的税负。

第五节税收和效率

一、税收的超额负担p267

1、税收的收入效应:

课税使人们收入降低或者使商品价格提高而导致消费量减少,导致的消费者效用水平的降低。

2、替代效应:

当政府对不同的商品实行征税与不征税、重税或轻税的区别对待时,会影响商品的相对价格,使纳税人减少征税或重税商品的购买量,而增加无税或轻税商品的购买量,导致消费者效用水平的降低。

3、税收的超额负担。

税收的替代效应说明个人应税收而导致的福利损失(即效用降低)要大于政府收到的税收(若政府先收税,再通过发放补贴的方式将收到的税收返还给个人,个人仍存在福利损失),二者之差即为说收的超额负担,或者无谓损失。

4、税收超额负担的衡量。

二、税收和劳动供给p276

三、税收与个人储蓄。

1、税收对个人储蓄的收入效应

表现为个人由于可支配收入减少,为维持原有的储蓄水平就必须减少现期消费,从而相对提高储蓄在个人收入或收入增量中的比重。

2、税收对个人储蓄的替代效应

表现为个人由于可支配收入减少,为维持现有消费水平,必须减少储蓄在个人收入或收入增量中的比重。

利息所得税会降低纳税人储蓄的积极性。

如有消费税而无利息所得税,则会增加储蓄。

四、税收和企业储蓄p283

1、企业储蓄由一般由折旧费和公司税后保留利润两部分组成

2、加速折旧的税收后果。

1)折旧不是现金流出,当期折旧增大可以减少当期所得税的缴纳

利润=收入-(折旧+其他成本);所得税=利润x税率

2)加速折旧的含义:

设备的会计寿命和经济寿命

3)加速折旧和正常折旧的比较P284,设备价格为1000元,10/5年折旧的差异

3、税收对折旧费的影响

3、税收对公司保留利润的影响:

所得税率越高,公司保留利润越低,降低了企业投资积极性。

相当于降低了公司投资收益率,公司不愿意投资而选择将利润分红

五、税收和企业投资p285

主要通过两种途径影响投资:

预期边际资本收益率和资本成本;投资风险。

1、税收对预期资本边际收益和资本成本的影响

企业所得税的边际税率越高越不利于增加投资,这就是为什么企业利润税不能采用累进税率的原因。

投资税收抵免、折旧津贴直接降低了企业购进资本品的成本,将起到刺激投资的作用。

2、投资风险

如果不允许企业用现期利润弥补前期亏损,意味着政府只分享投资收益,而不承担投资亏损,不宜于促进企业投资,一般企业所得税都允许进行亏损弥补。

第五章商品课税

第一节商品课税概述

一、商品税,也称流转税,是对商品和劳务的流转额进行课征的各个税种的总称。

二、商品课税特点

▲税收负担容易转嫁▲具有累退性▲课征简便,收入稳定

三、我国商品税税种

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

第二节增值税P291

一、增值税概述。

所谓的增值额,是在每一环节,企业的销售收入与生产中所外购的的中间产品和劳务的购买价之间的差额。

2、增值税类型分类标准:

依据对固定资产不同的处理方法,分为三类:

▪生产型增值税(税基是国民生产总值)增值额=销售额—外购中间性产品和劳务=折旧+工资薪金+利息+利润+租金

▪收入型增值税(税基是国民收入)增值额=销售额-外购中间性产品和劳务-折旧=工资薪金+利息+利润+租金

▪消费型增值税(税基是消费资料的价值)增值额=销售额-外购的中间性产品和劳务-同期购入的固定资产。

三类型增值税比较:

筹措财政收入能力:

生产型>收入型>消费型;

企业税收负担:

生产型>收入型>消费型

我国现行生产型增值税。

现正在筹措向消费型转变,有利于激励企业进行设备更新改造。

3、增值税计税方法P293

4、增值税特点:

1)多环节课税2)价外税(增值税的计税依据中不含增值税本身)

5、增值税“功能”P295:

1)组织财政收入及时、稳定、税源充足(增值税是我国的第一大税,课征范围普遍)

2)具有较好的收入弹性:

从总体上看,增值税的税基是GDP或者NI

3)增值税的税额扣除原则避免了税收流失(举例解释,和虚开增值税区别)

4)不重复课税,不干预社会分工体系运作,体现了税收中性原则

二、增值税税制

1、课税对象:

销售货物:

①包括产制、批发、零售等经济活动的所有环节;②销售不动产、无形资产除外,即“有形动产”

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不包括其他劳务;进口货物

2、增值税纳税人:

销售货物的单位和个人。

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的单位和个人。

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

小规模纳税人和一般纳税人

小规模纳税人:

年销售额在规定标准以下,并且会计核算不健全。

从事货物生产或提供应税劳务,或以此为主,兼营货物批发或零售的,年应纳税销售额在100万以下的,从事货物批发或零售的,年应纳税销售额在180万以下的;会计制度不健全。

一般纳税人:

小规模纳税人之外的纳税人

小规模纳税人销售货物时,如果对方索要增值税发票,由税务机关代开;一般纳税人可以直接出具增值税发票。

(1)纳税人销售或者进口货物除

(2)、(3)项规定外

17%

(2)纳税人销售或者进口下列货物:

①粮食、食用植物油;

②自来水、暖气、冷水、热水、煤气、石油液化气、天然气、沼气、居民用煤炭制品;

③图书、报纸、杂志;

④饲料、化肥、农药、农机、农膜;

⑤国务院规定的其他货物。

13%

(3)纳税人出口货物,国务院另有规定除外

0

(4)纳税人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

17%

3、税目与税率

 

4、增值税“计税价格”增值税为价外税,计税价格为不含税价格

增值税在生产和批发环节实行不含税价计税方式,在增值税专用发票上分别注明价格和税金(零售环节除外)

5、增值税额的计算:

增值税额的计算分三种情况:

A.纳税人为一般纳税人:

Ø应纳增值税额=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

Ø销项税额=应纳税销售额╳适用税率

Ø进项税额:

主要为上游企业的销项税额,即本企业外购商品或劳务的增值税发票上标注的增值税额

▪应纳税销售额的确定:

1)应是向买方收取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价外费用包括手续费、补贴、奖励、返回利润、包装、运输、装卸、违约金等。

2)价税合并定价时应税销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