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导则预评价报告模板.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860451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20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导则预评价报告模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新导则预评价报告模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新导则预评价报告模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新导则预评价报告模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新导则预评价报告模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新导则预评价报告模板.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新导则预评价报告模板.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新导则预评价报告模板.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新导则预评价报告模板.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新导则预评价报告模板.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新导则预评价报告模板.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新导则预评价报告模板.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新导则预评价报告模板.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新导则预评价报告模板.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新导则预评价报告模板.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新导则预评价报告模板.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新导则预评价报告模板.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新导则预评价报告模板.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新导则预评价报告模板.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新导则预评价报告模板.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导则预评价报告模板.doc

《新导则预评价报告模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导则预评价报告模板.doc(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导则预评价报告模板.doc

Xx公司

Xx项目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书

编号:

xxxxxxxxx

xx有限公司

(加盖公章)

Xx年xx月xx日

(资质证书影印件)

声明

xx有限公司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在xxxx公司xxx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过程坚持客观、真实、公正的原则,并对所出具的《xxx公司xxx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承担法律责任。

评价机构:

xx有限公司(盖章)

法人代表:

xxxxx

评价人员

姓名

技术职称

资质证书号

签名

项目

负责人

项目组

成人员

报告书

编写人

报告书

审核人

报告书

签发人

目录

1.建设项目概况 1

1.1建设项目名称 1

1.2建设项目性质 1

1.3建设项目规模 1

1.4拟建地点 1

1.5建设单位 1

1.6项目组成 1

1.7建设项目职业卫生管理情况及工程利旧情况 1

2.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防护措施评价 2

2.1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评价 2

2.2职业病防护设施分析与评价 3

2.3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分析与评价 3

2.4应急救援设施分析与评价 4

3.综合性分析 5

3.1总体布局 5

3.2生产工艺及设备布局 5

3.3建筑卫生学 5

3.4辅助用室 6

3.5职业卫生管理 6

3.6职业卫生专项投资 7

4.职业病防护措施及建议 8

5.评价结论 9

附件1评价依据 10

1.1法律、法规、规章 10

1.2标准规范 11

1.3基础依据 12

1.4其他依据 12

附件2评价方法 13

2.1职业卫生调查法 13

2.2职业卫生检测法 13

2.3类比法 13

2.4检查表分析法 13

附件3工程分析 14

3.1工程概况 14

3.2生产过程中拟使用的原料、辅料 14

3.3总平面布置和竖向布置 15

3.4生产工艺流程和设备布局 15

3.5建筑卫生学 15

附件4类比调查分析与职业病危害评价的分析 16

4.1类比企业职业卫生调查 16

4.2类比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 16

附件5 17

Xx公司xx项目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书报告书编号:

xxxxxxxx

1.建设项目概况

1.1建设项目名称

应与委托单位提供的建设项目可行性论证文件所用名称一致。

1.2建设项目性质

般分为新建、改建、扩建、技术引进和技术改造等

1.3建设项目规模

根据项目性质分别列出产品方案和生产规模

1.4拟建地点

项目建设地点应按行政区划说明地理位置(经纬度)并附项目所在区域位置图。

1.5建设单位

1.6项目组成

包括整个建设项目范围内各子项目名称和主要工艺装置、设备设施等内容

1.7建设项目职业卫生管理情况及工程利旧情况

xx有限公司第17页共17页

2.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防护措施评价

2.1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评价

2.1.1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

1、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按照划分的评价单元,在工程分析和类比调查的基础上,识别拟建项目生产工艺过程、生产环境、劳动过程中以及建设施工过程可能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来源、理化性质与分布,

2、危害因素理化性质

3、产生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岗位

并分析其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工种(岗位)、工作地点及其作业方法、接触时间与频度,以及可能引起的职业病及其他健康影响等。

表2-x各岗位的危害因素

车间

生产岗位

工种

危害因素

作业方法

工作日接触时间(h)

表4-x危害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职业病危害因素

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及对健康产生的影响

2.1.2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

按照划分的评价单元,根据类比检测结果并对照GBZ2.1或GBZ2.2标准等,评价各个职业病危害作业工种(岗位)及其相关工作地点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预期接触水平。

对于没有类比检测数据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可根据各种定性定量分析方法,来推测其工作地点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接触水平。

当类比检测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接触水平超过GBZ2.1或GBZ2.2标准限值时,应分析超标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控制措施建议。

按照划分的评价单元,针对可能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工种(岗位)及其相关工作地点,给出各个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预期接触水平及其评价结论;

2.2职业病防护设施分析与评价

2.2.1拟采取的职业病防护设施

针对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发生(散)源或生产过程,给出拟设置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及其合理性与符合性评价结论;

按照划分的评价单元,分析建设项目的运行与建设施工过程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发生(散)源或生产过程以及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提出的相应职业病防护设施的设置状况,

2.2.2防护设施评价

根据该发生(散)源或生产过程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理化性质、类比检测的接触水平以及GB/T16758《排风罩分类及技术条件》等相关标准要求,评价拟设置职业病防护设施的合理性与符合性,并提出针对性的防护设施设置建议。

2.3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分析与评价

2.3.1拟采取的个体防护用品

针对可能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工种(岗位),给出拟配备个人使用职业病防护用品及其合理性与符合性评价结论;

按照划分的评价单元,分析建设项目的运行与建设施工过程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作业工种(岗位)以及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提出的相应防护用品的配备状况,

2.3.2个体防护用品评价

根据该工种(岗位)及其相关工作地点的作业环境状况、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理化性质、类比检测的接触水平以及GB/T11651《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或GB/T18664《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使用与维护》等相关标准要求,评价拟配备个人使用职业病防护用品的合理性与符合性,并提出针对性的防护用品配备建议。

2.4应急救援设施分析与评价

2.4.1拟采取的应急救援设施

针对可能存在的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工作场所,给出拟设置应急救援设施及其合理性与符合性评价结论。

按照划分的评价单元,分析建设项目的运行与建设施工过程可能存在的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工作场所以及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提出的相应应急救援设施的设置状况,根据该工作场所导致急性职业损伤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理化性质和危害特点、可能发生泄漏(逸出)或聚积的状况以及相关职业卫生法规标准要求等,评价拟设置应急救援设施的合理性与符合性。

2.4.2应急救援设施评价

3.综合性分析

3.1总体布局

依据工程分析以及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评价的结果,分析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提出的总体布局情况,并对照《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2012)《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GB/T12801-2008)等标准,对拟建项目总体布局进行评价。

表3-1总体布局检查表

序号

检查内容

检查依据

评价内容

结论

3.2生产工艺及设备布局

依据工程分析以及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评价的结果,分析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提出的生产工艺及设备布局情况,并对照《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GB5083-1999)、《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GB/T12801-2008)等标准,对拟建项目生产工艺和设备进行评价。

表3-2生产工艺和设备

序号

检查内容

检查依据

评价内容

结论

3.3建筑卫生学

依据工程分析以及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评价的结果,分析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提出的建筑卫生学状况,并对照《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GB/T12801-2008)、《照明测量方法》(GB/T5700-2008)等标准,对拟建项目建筑卫生学进行评价。

表3-3建筑卫生学检查表

序号

检查内容

检查依据

评价内容

结论

3.4辅助用室

根据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与评价确定不同车间的车间卫生特征等级,分析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提出的辅助用室建设状况,并对照《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等标准,评价工作场所办公室、卫生用室(浴室、存衣室、盥洗室、洗衣房)、生活用室(休息室、食堂、厕所)、妇女卫生室、应急救援站等辅助用室设置的符合性。

表3-4辅助用室检查表

序号

检查内容

检查依据

评价内容

结论

3.5职业卫生管理

分析拟建项目的职业卫生管理机构与人员的配置、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职业卫生培训、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健康监护、警示标识设置等,根据《职业病防治法》、《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安监总局47号令)、《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办法》(安监总局令48号)、《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安监总局令49号)、《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安监总局令51号)等标准,评价拟采取职业卫生管理措施的符合性。

表3-5职业卫生管理检查表

序号

检查内容

检查依据

评价内容

结论

3.6职业卫生专项投资

依据《职业病防治法》《总局令》,分析拟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提出的职业卫生专项投资概算,评价其满足职业卫生“三同时”、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与建设等预算需求的符合性。

4.职业病防护措施及建议

在对拟建项目全面分析、评价的基础上,针对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存在的不足,综合提出控制职业病危害的具体补充措施,应尽可能明确提出各类职业病防护设施的设置地点、设施种类、技术要求等具体措施建议,以便供设计单位在编写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专篇时使用。

针对建设项目施工过程的职业卫生管理,应根据职业病危害因素、防护措施等内容的分析与评价结果,从建设工程的发包、施工组织设计、防护设施与主体工程的施工过程以及施工监理等方面,提出原则性的措施建议。

提出控制职业病危害的具体补充措施;给出建设项目建设施工过程职业卫生管理的措施建议。

5.评价结论

确定拟建项目的职业病危害类别;明确拟建项目在采取了可行性研究报告和评价报告所提防护措施的前提下,是否能满足国家和地方对职业病防治方面法律、法规、标准的要求。

确定拟建项目的职业病危害类别;明确拟建项目在采取了可行性研究报告和评价报告所提防护措施的前提下,是否能满足国家和地方对职业病防治方面法律、法规、标准的要求。

附件1评价依据

1.1法律、法规、规章

1)《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11]第52号)

2)《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12]第73号)

3)《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1994]第28号)

4)《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02]第70号)

5)《中华人民共和国尘肺病防治条例》(国务院令[1987])

6)《工伤保险条例》(国务院令[2010]第586号)

7)《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国务院令[2002]第352号)

8)《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务院令[2011]第376号)

9)《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卫生部令[2002]第23号)

10)《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卫法监发[2002]63号)

11)《职业病目录》(卫法监发[2002]108号)

1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公告》(2010年第21号)

13)《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2005]第1号)

14)《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理令[2012]第47号)

15)《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理令[2012]第48号)

16)《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2012]第49号)

17)《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2012]第51号)

18)《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卫法监发[2002]第63号)

19)国家安监总局关于公布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管理目录》(2012年版)的通知(安监总安健[2012]73号)

20)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贯彻落实《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办法》进一步加强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安监总安健[2012]75号)

21)《劳动防护用品配备标准(试行)》(国经贸安全[2000]第189号)

22)《工业企业职工听力保护规范》(卫法监发[1999]第620号)

23)《高毒物品目录》(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卫法监发[2003]第142号)

24)

1.2标准规范

1)《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技术导则》(GBZ/T196-2007)

2)《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

3)《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

化学有害因素》(GBZ2.1-2007)

4)《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

物理因素》(GBZ2.2-2007)

5)《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无机含碳化合物》(GBZ/T160.28-2004)

6)《工作场所空气中无机含氮化合物的测定方法》(GBZ/T160.29-2004)

7)《工作场所空气中硫化物的测定方法》(GBZ/T160.33-2004)

8)《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1部分:

总粉尘浓度》(GBZ/T192.1-2007)

9)《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2部分:

呼吸性粉尘浓度》(GBZ/T192.2-2007)

10)《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4部分:

游离二氧化硅含量》(GBZ/T192.4-2007)

11)《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3部分:

工频电场》(GBZ/T189.3-2007)

12)《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7部分:

高温》(GBZ/T189.7-2007)

13)《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8部分:

噪声》(GBZ/T189.8-2007)

14)《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GBZ158-2003)

15)《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159-2004)

16)《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188-2007)

17)《高毒物品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告知规范》(GBZ/T203-2007)

18)《高毒物品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信息指南》(GBZ/T204-2007)

19)《工作场所防止职业中毒卫生工程防护措施规范》(GBZ/T194-2007)

20)《工作场所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装置设置规范》(GBZ/T223-2009)

21)《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职业卫生防护技术规范》(GBZ/T231-2010)

22)《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2012)

23)《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GB/T12801-2008)

24)《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

25)《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T50033-2013)

26)《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

27)《高温作业环境气象条件测定方法》(GB/T934-2008)

28)《个人防护装备选用规范》(GB/T11651-2008)

29)《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使用与维护》(GB/T18664-2002)

30)《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J87-1985)

1.3基础依据

1)技术资料:

《xx公司xx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委托合同。

3)企业提供的相关资料。

1.4其他依据

附件2评价方法

根据建设项目和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的特点以及职业病危害评价目的需要等,可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职业健康检查、类比法、检查表分析法进行定性定量评价。

2.1职业卫生调查法

是指运用现场观察、文件资料收集与分析、人员沟通等方法,了解调查对象相关卫生信息的过程。

职业卫生调查内容主要包括:

工程概况、试运行情况、总体布局、生产工艺、生产设备及布局、生产过程中的物料及产品、建筑卫生学、职业病防护设施、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辅助用室、应急救援、职业卫生管理、职业病危害因素以及时空分布、预评价报告与防护设施设计及审查意见的落实情况等。

2.2职业卫生检测法

1、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

根据检测规范和方法,对化学因素、粉尘、物理因素、生物因素、不良气象条件等进行检测。

2、职业病防护设施及建筑卫生学检测

根据检测规范和方法,对职业病防护设施的技术参数以及采暖、通风、空气调节、采光照明、微小气候等建筑卫生学内容进行检测。

2.3类比法

通过对与拟评价项目相同或相似工程(项目)的职业卫生调查、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强度)检测以及对拟评价项目有关的文件、技术资料的分析,类推拟评价项目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和危害程度,对职业病危害进行风险评估,预测拟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的防护效果。

2.4检查表分析法

依据国家有关职业卫生的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标准,以及操作规程、职业病危害事故案例等,通过对拟评价项目的详细分析和研究,列出检查单元、部位、项目、内容、要求等,编制成表,逐项检查符合情况,确定拟评价项目存在的问题、缺陷和潜在危害。

附件3工程分析

3.1工程概况

3.1.1项目名称

应与委托单位提供的建设项目可行性论证文件所用名称一致。

3.1.2项目性质

般分为新建、改建、扩建、技术引进和技术改造等

3.1.3自然环境概况

包括拟建项目所在地区的气象条件(风向、风速、气温、相对湿度)、以及是否位于自然疫源地、地方病区等与职业病危害相关的情况。

3.1.4建设地点

项目建设地点应按行政区划说明地理位置(经纬度)并附项目所在区域位置图。

3.1.5生产规模

根据项目性质分别列出产品方案和生产规模

3.1.6生产制度

轮班制,全年生产作业时间以h/a为单位,同时说明作业天数。

3.1.7岗位设置

包括生产作业岗位名称及生产作业人数,辅助岗位及人数,管理人员等。

3.1.8项目组成及主要工程内容

包括整个建设项目范围内各子项目名称和主要工艺装置、设备设施等内容

1、生产装置

包括装置名称、生产规模及主要工程内容

2、辅助装置

包括为生产配套的各辅助装置名称、生产规模及主要工程内容

3、公用工程

包括给水、排水、供热、供电、供燃气工程等

4、总图运输

包括原料及辅料形态、燃料仓库、储罐、堆场以及码头工程、运输工程等

3.1.9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主要是建设项目总的技术经济指标,包括工程总投资、工程用地面积、建筑面积、职业病防护设施投资概算等。

3.2生产过程中拟使用的原料、辅料

生产过程中拟使用的原料、辅料的名称及用量,产品、联产品、副产品、中间产品的名称和产量,健康危害说明书

3.3总平面布置和竖向布置

从建筑卫生学和相关的勘察规划设计等方面概述布置原则,并附总平面布置和竖向布置图。

3.3.1总平面布置

3.3.2竖向布置

3.4生产工艺流程和设备布局

3.4.1生产工艺流程

生产工艺流程:

包括工艺技术及其来源、生产装置的生产过程概述、辅助装置的工艺过程概述、生产装置的化学原理及主要化学反应,生产工艺及设备的先进性(机械化,密闭化、自动化及智能化程度)等。

3.4.2生产设备布局

生产设备及布局:

包括主要生产设备及其产生职业病危害设备的健康危害说明书(中文)以及设备布局情况。

3.5建筑卫生学

主要包括建筑物的间距、朝向、采光与照明、采暖与通风及主要建筑物(单元)的内部布局等。

3.5.1建筑物间距及朝向

3.5.2采光与照明

3.5.3采暖与通风

3.5.4建筑物内部布局

附件4类比调查分析与职业病危害评价的分析

4.1类比企业职业卫生调查

4.1.1职业病危害因素

1、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及分布

2、产生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岗位

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工种(岗位)及其相关的工作地点(工序)、作业方法以及作业的频度与时间

4.1.2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设置

4.1.3个人使用职业病危害防护用品的配备与使用

4.1.4应急救援设施设置及职业健康监护

4.2类比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分布及其浓度(强度)

尽可能收集类比企业近年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资料,明确所存在等。

没有可收集的检测资料时,应按照确定的检测方案对类比企业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现场检测。

附件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