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五教学设计第7课陈情表+五套高考模拟卷.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619751 上传时间:2023-08-20 格式:DOCX 页数:102 大小:364.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五教学设计第7课陈情表+五套高考模拟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2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五教学设计第7课陈情表+五套高考模拟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2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五教学设计第7课陈情表+五套高考模拟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2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五教学设计第7课陈情表+五套高考模拟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2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五教学设计第7课陈情表+五套高考模拟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2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五教学设计第7课陈情表+五套高考模拟卷.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2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五教学设计第7课陈情表+五套高考模拟卷.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2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五教学设计第7课陈情表+五套高考模拟卷.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2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五教学设计第7课陈情表+五套高考模拟卷.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2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五教学设计第7课陈情表+五套高考模拟卷.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2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五教学设计第7课陈情表+五套高考模拟卷.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02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五教学设计第7课陈情表+五套高考模拟卷.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02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五教学设计第7课陈情表+五套高考模拟卷.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02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五教学设计第7课陈情表+五套高考模拟卷.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02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五教学设计第7课陈情表+五套高考模拟卷.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02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五教学设计第7课陈情表+五套高考模拟卷.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02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五教学设计第7课陈情表+五套高考模拟卷.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02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五教学设计第7课陈情表+五套高考模拟卷.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02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五教学设计第7课陈情表+五套高考模拟卷.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02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五教学设计第7课陈情表+五套高考模拟卷.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02页
亲,该文档总共10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五教学设计第7课陈情表+五套高考模拟卷.docx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五教学设计第7课陈情表+五套高考模拟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五教学设计第7课陈情表+五套高考模拟卷.docx(10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五教学设计第7课陈情表+五套高考模拟卷.docx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五教学设计第7课陈情表+五套高考模拟卷

陈情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培养诵读文言文的技巧与习惯,能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2.能借助工具书与上下文读懂词句,重点掌握词语:

险衅、夙、闵、祚薄、见背、逮、清化、不许、无以、辛苦、听、孤苦零丁、茕茕孑立、气息奄奄、形影相吊、日薄西山、朝不虑夕

能力目标:

赏析本文文思缜密、脉络分明、陈情于事、寓理于情的构思艺术和骈散结合形象生动的语言艺术。

情感目标:

体会作者至真至诚的亲情忠情。

【重点难点】

1.借助工具书与上下文读懂词句,重点掌握积累文言词汇,诵读全文,体会作者至真至诚的亲情忠情,是学习重点。

2.赏析本文文思缜密、脉络分明、陈情于事、寓理于情的构思艺术和骈散结合形象生动的语言艺术,是学习的难点。

【教学方法】诵读法、品读法

【课时】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了解常识

1.李密

李密自幼丧父,母改嫁,赖祖母刘氏抚养成人。

李密侍奉祖母甚孝,以“孝”闻名于乡里。

李密为人刚正,颇有文名,年轻时曾仕蜀汉,表现出相当高的外交才能。

当时东吴尚据江左,为了减少灭吴的阻力,收笼东吴民心,晋武帝对亡国之臣实行怀柔政策,以显示其宽厚之胸怀。

第二,李密当时以孝闻名于世,晋武帝继汉代以孝治天下的策略,实行孝道,以显示自己清正廉明,同时也用孝来维持君臣关系,维持社会的安定秩序。

为此李密曾被地方推荐为“孝廉”和“秀才”。

但他因侍奉祖母而未去应召,晋武帝秦始三年(公元二六七年),征召李密入京任太子洗马,催逼甚紧,于是写下了《陈情表》这篇表章,陈述祖母抚育之恩德,说明白己必须终养以尽孝道,所以暂时拒绝晋武帝的征召。

2.《陈情表》

“表”是一种文体,是古代奏章的—种,一般以向皇帝陈情为内容。

《陈情表》选自昭明文选。

文章言辞恳切,真挚动人。

作者在信中不仅婉拒征召,并感谢武帝的赏识,以及说明对祖母的孝心,是本文最感人的地方。

观其全文,至性至情,自然流露,与诸葛亮《出师表》、韩愈《祭十二郎文》并称抒情文之杰作。

苏轼曾说:

“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

二、整体感知

速读文本,把握以下内容:

1.李密曾几次被举荐或征召为官?

2.李密拒绝赴任的理由是什么?

3.李密真正拒绝任职的原因是什么?

他为什么能逃避“违抗君命”的惩罚?

三、基本知识的了解与掌握

1.正音释义

臣以险衅(xìn)    夙(sù)遭闵(mǐn)凶    门衰祚(zuò)薄

茕(qióng)茕孑(jié)立床蓐(rù)    猥(wěi)以微贱

非臣陨(yǔn)首    责臣逋(bū)慢 犹蒙矜(jīn)育

过蒙拔擢(zhuó)     宠命优渥(wò)    终鲜(xiǎn)兄弟

外无期(jī)功强近之亲

2.古今异义

未曾废离(停)    形影相吊(慰问)    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成年),

寻蒙国恩(不久)   则告诉不许(申述)   臣之辛苦(辛酸苦楚)

3.通假字

夙遭闵凶(闵,通“悯”,指可忧患的事,多指疾病死丧)

常在床蓐(蓐,通“褥”,草垫子,草席)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有,通“又”)

零丁孤苦(伶仃)

4.词类活用

(1)名词用作动词

且臣少仕伪朝(名词用作动词,做官)

(2)名词作状语

刘病日笃(名词作状语,一天天)   躬亲抚养(亲自)

(3)形容词用作名词

夙遭闵凶(忧患凶丧之事) 

猥以微贱(微贱的身份)

愿陛下矜悯愚诚(诚心)

(4)使动用法

无以终余年(使……结束)      保卒余年(使……结束)

5.一词多义

臣以险衅(因为)猥以微贱(凭着)     臣具以表闻(用)

慈父见背(代“我”)    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看见)

躬亲扶养(亲自)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亲人)

门衰祚薄(浅)      日薄西山(迫近)

6.课文字词的延伸拓展               

逋(bū)慢  峬(bū)峭、捕(bǔ)获、果脯(fǔ)   

蓐(rù)坐蓐、草蓐  繁文缛(rù)节、褥(rù)子、溽(rù)暑

陨(yǔn)陨石、陨落、陨灭      殒(yǔn)身不恤、功勋(xūn)    

祚(zuò)   帝祚、践祚  惭怍(zuò)、柞(zuò)树       

衅(xìn)   挑衅、寻衅  绊(bàn)倒、拌(bàn)嘴      

擢(zhuó)拔擢、擢发难数濯(zhuó)足、戳(chuō)穿

猥(wěi)   猥琐、猥陋      偎(wēi)依 

四、诵读全文,巩固词句,增强语感,理解全文。

五、迁移与练习

1.熟读文本,准备背诵。

2.给全文划分层次并概括内容。

第二课时

一、品读领悟,分段诵读,概括内容

【板书】

1.第一段:

自述身世——相依为命——难以废离

2.第二段:

蒙受国恩——未能上报——忠孝两难。

3.第三段:

剖明心迹——非有希冀——为尽孝道

4.第四段:

表明忠诚——愿乞终养——生死相报

二、分段复述,理解词句

三、拓展思维,思考讨论

1.李密不委婉陈情的后果将任何?

2.本文陈情、说理巧妙之处表现在哪些方面,内容层次可以倒换吗?

3.本文的语言艺术有哪些值得我们借鉴之处?

第三课时

一、赏析品味,交流成果

1.讨论李密为什么要委婉陈情?

李密在西晋建立前,曾在蜀国做官。

作为一个“少仕伪朝”的“亡国贱俘”,四次被征召,四次拒绝,很容易使晋武帝产生疑忌,会以为李密怀念蜀汉,不满新朝。

而这是一种违抗圣命大逆不道的行为。

在封建社会里,辞诏稍不留神便会以“不忠”之罪惨遭杀身大祸。

因此,李密必须寻找充分的理由谨慎书写表文。

(1)以孝立论。

李密辞诏的目的就在于为祖母养老送终,他寻找出响当当的政治依据——晋武帝提出的“以孝治天下”的口号。

在结构全篇时,紧紧扣住了一个“孝”字。

(2)以忠动情。

为了打消晋武帝的猜忌,他申明自己不奉诏决非忠于前朝,而是实属无奈,为尽孝难以远行。

反复强调“逮奉圣朝,沐浴清化”,特蒙“国恩”,“犹蒙矜育”,“过蒙拔擢,宠命优渥”等,以表明对圣上感情。

表达“生当陨首,死当结草”的愿望和报答皇恩的诚心。

        

2.本文陈情、说理的特点及力量

本文出于情,立于理,先动之以情,再晓之以理,陈情于事,寓理于情。

陈述悲惨遭遇,突出母孙的特殊关系,作为陈情的依据。

愿意奉诏但又以刘病日笃,处于狼狈之境,借以博取晋武同情。

抬出以孝治天下的大旗,恳求准如所请。

表明心迹。

排除不愿出仕的疑虑。

最后提出尽忠的愿望

全文构思缜密,脉络分明,具有很强的逻辑力量。

3.语言艺术

《陈情表》明显的保留了赋的语言特点。

至性之言,悲恻动人

读《陈情表》你可以看到李密形影相吊的孤寂。

看到祖母奄奄—息的悲恻,看到帝王微笑背后的恼怒,看到作者……;你还可听少年的无助哀叹,老人病中无奈的呻吟,孝子恳切的哀告,帝王严厉的呵斥,臣子诚惶诚恐的怖惧……

四字骈句,简洁凝练,语势连贯。

直陈其事,白描形象,以情动人。

排比对偶,渲染铺叙,感情浓烈。

流传后世众多的惯用语

“躬亲抚养”“零丁孤苦”“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急于星火““日薄西山”

“气息奄奄”“朝不虑夕”“更相为命”“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二、诵读涵咏,巩固理解

1.诵读全文

2.掌握重点语词与成语

三、练习与迁移

以“孝“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2019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每小题3分,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李清照说:

“词别是一家,知之者少。

”她最早指出词是有别于一般诗歌的一个流派,有它的历史意义。

  词在中唐以后流行,它为晚唐五代以来诗人在五七言诗体之外提供了一种新的诗形式,而且体裁比五七言诗更丰富多彩。

根据万树《词律》所列,就有六百六十调,一千一百八十多体,实际还不止此数。

然而词在中晚唐开始流行时,五七言诗已发展到极盛的阶段,举凡封建社会各方面的题材,如田园、山水、边塞、闺情,以及有关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都有大量名篇流传,在诗坛上产生广泛的影响,使后起的词人不容易在各方面跟它争奇竞胜。

另一方面,作为一种讲究句调平仄的格律诗,词的调子更多,可以适应不同的内容自由选用。

这比之只有五绝、七绝、五律、七律等几种格调的近体诗,有它的优越性,但就每个词调看,它的句调平仄比近体诗有更严格的限制。

如比之篇幅长短不拘、声律限制更少的五七言古体诗,形式上的束缚就更多。

词在从中晚唐到南宋的流传过程中,虽然也出现不少优秀的词家,却始终没有取代五七言诗的传统地位,成为诗人们普遍掌握的形式,像五七言诗的逐步取代四言和骚体诗的地位那样。

向来认为词创作成就最高的宋代,除了柳永、晏几道、李清照、辛弃疾等少数词家外,像欧阳修、苏轼、陆游、范成大等大多数诗词兼擅的作家,仍是以主要力量写五七言诗的。

这除了受魏晋以来五七言诗的传统影响之外,还由于词调本身也存在较大的局限性。

  中唐以后,出现一些工商业比较集中的城市,市民阶层壮大,妓乐繁兴,需要有一种新的诗体,配合当时在城市流行的乐曲,比较细致曲折地表现城市人民的生活,抒发他们的思想感情。

从中唐以后,农村流行的歌谣大多数仍不出五七言,而城市里新兴的长短句歌曲越来越多。

在宋元以来的说唱文学和戏曲里,长短句的词曲更居于压倒优势,使五七言诗体仅仅在定场白或下场诗里偶然出现,就充分说明这个问题。

  从现传唐代民间流行的敦煌曲子词及最初文人拟作的词调看,题材本来相当广泛,然而到了晚唐五代时期,文人写的词调却逐渐集中在妇女情态的描写上。

因为初期流传的很多词调来自民间,最初出现的文人词也多数是直接模拟民间歌曲的,到了中唐以后,妓乐繁兴,许多新出词调往往是在歌妓的传唱过程中为文人所掌握。

这些歌妓是封建社会受压迫最深的妇女,她们既比较熟悉各种妇女的生活,自身又各有其惨痛的经历。

这样,她们在唱词时既容易流露自身的不平,往往也倾泻出一般妇女的痛苦。

如敦煌曲子词里的两首《望江南》:

  “莫攀我,攀我太心偏。

我是曲江临池柳,这人折去那人攀,恩爱一时间。

天上月,遥望似一团银。

夜久更阑风渐紧,为奴吹散月边云,照见负心人。

  后来有些文人嫌这些歌妓们唱的词过于俚俗,自己动手来写。

为了适应歌妓的声口和情态,他们的歌词虽然比较华美,内容仍不出痴男怨女离别相思的调调,只是作品所表现的对现实不满的情绪已不及早期歌妓们传唱的词调强烈,生活气息也没有那样浓厚。

正是在这种创作情况之下,形成了词的传统风格:

“以清切婉丽之词,写房帏儿女之事。

”从北宋以来,词这种传统风格虽不断为少数具有远大政治抱负、关心国计民生的词家所突破,却仍然影响着后来绝大多数的词家,直到清代的浙西词派、常州词派。

前人以婉约派为词的正宗。

婉约派总的看来成就不及豪放派,却更多地表现了词的特点,表现了这“别是一家”的词有别于五七言诗的风格上的特点,这特点是从晚唐到宋初,在词的长期创作过程中形成的。

                         (摘编自王季思《词的欣赏》)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晚唐而至南宋,词无法和五七言诗竞争的原因是五七言诗已涉及多种题材,名篇流传,呈现极盛之态。

 B.中唐以后,农村流行的大多数歌谣仍是五七言,城市里却流行长短句歌曲,所以词开始渐渐兴起。

 C.在说唱文学和戏曲里,词曲处于压倒性优势,说明随着城市发展,人们需要一种新的诗体来抒发情感。

 D.晚唐五代时期,文人动手创作词,歌词华美,内容仍是围绕歌妓们的生活和离别相思的调调。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先用李清照的话总述,然后从多个角度分别进行阐述,论证结构清晰。

 

B、第二段运用对比论证,比较近体诗和词的特点,指出词的优越性和局限性。

 C、文章以两首《望江南》为例,证明最初歌妓用词曲体现自己生活的痛苦。

 D、文章最后两段分析了词传统风格形成的过程,说明词曲的影响比诗歌深远。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词的传统风格清切婉丽,和早期文人词多数直接模拟歌妓唱词密切相关。

 B、婉约派是词的正宗,其作品更能体现词的特点,代表了词的最高成就。

 C、词最初来自民间,通过词的内容,可以了解到当时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现状。

 D、词的内容如果一直局限于房帏儿女之事,就无法拥有如今的成就和地位。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如今,手机在手,不仅

可以购物、叫车,还将可以预约护士上门护理。

不久前,国家卫健委发布《“互联+护理服务”试点工作方案》,确定在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广东等6省市开始试点。

此举有望大大方便人们的生活。

  “约护士”从设想走向现实,有助于为患者尤其是老年人提供更多便利。

目前,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2.4亿人,需要长期护理的失能、半失能老年人达到4000万人。

以往,腿脚不便的患者、老人去医院是一个巨大的工程,全家上阵,抬轮椅上下楼,帮着排队挂号、缴费,劳心劳力。

而很多时候去医院,可能只是做简单护理,处理创面、换针头等。

如果有护士上门护理,对于患者以及家属来说,将大大减轻负担。

对于一些不愿意住院的癌症晚期患者、高龄失能老人,专业的安宁疗护服务还可以减少疼痛,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在这一过程中,有3个问题比较受关注。

首先是医疗安全。

按照现有规定,医疗护理应该在医疗机构内开展,医、护、药服务协同配合,确保服务效果以及医疗风险可控。

如果上门开展护理服务,如何得到其他医疗服务的协同配合保障,以减少风险?

其次,上门护士的人身安全如何保障?

最后,有经验的护士都在医疗机构内执业,护士总体人数短缺,工作也比较繁重,如何让有经验的护士从原有繁重工作中抽身,并愿意上门提供服务?

这些问题,有赖于在未来

的试点工作中进行探索,将成功的试点经验及时推广。

            (摘编自《人民日报•期待“约护士”带来健康红利》)

材料二:

2018-2018年移动医疗APP数量

大型科技公司在互联医疗领域的布局

历年中国新增智慧医疗企业数量

          (摘编自《新京报•约护士试点开始,行业迈入盘活存量关键阶段》)

材料三:

  实体医院与互联医院联姻后,患者可随时向医生咨询病情,不用挂号排队,在上即可上传相关诊断材料,拿到医生的处方和治疗方案,整个咨询过程简单,诊疗费用透明。

值得注意的是,患者不再受地域限制,无论来自哪里,都能向跨区域的专业医生咨询问诊。

  实体医院与互联的联姻,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互联技术,为患者带来便捷的就诊体验,还能合理利用医疗大数据资源,提升医疗的质量和安全。

从底层上打通各种专科医疗数据,反哺临床研究,帮助提升疗效。

  对于实体医院互联化的前景,人们期待互联医院能让实体医院优质的医疗资源更高效地利用起来,缓解当前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衡的现状,让更多人享受到智慧医疗带来的便利。

  业内人士指出,线下诊疗有一套完善的质控标准,例如医生的操作规范等均有指南。

在与互联结合过程中,实体医疗行为如何进行医疗质控?

患者线上就诊,医患交流有什么标准控制

发生纠纷如何处理?

对此,配套制度和相关法律法规需要作出明确界定和规范。

     (摘编自《人民日报•互联医疗与实体医院“联姻”是大势所趋共赢之举》)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已经有一定数量的移动医疗APP,它们将推动互联医疗的发展。

 B、中国科技企业已经在互联医疗领域进行投资布局,但种类单一。

 C、中国互联医疗前景广阔,企业数量在近几年持续快速大幅度增长。

 D、互联医疗方便快捷,它将取代实体医院成为未来的主要医疗模式。

5.下列对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约护士是互联医疗发展的产物,目前中国百姓对约护士需求巨大。

 B、总体人数短缺、工作比较繁重等问题使有经验的护士不愿意上门服务。

 C、实体医院与互联的联姻,是充分利用了大数据等互联技术的结果。

 D、互联医疗在医疗质控、医疗纠纷等方面,都可按实体医院的模式进行。

6.与传统医疗相比,互联医疗有哪些好处?

同时存在哪些问题?

请结合材料内容概括。

(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神雕侠侣(节选)

金庸

  郭靖拍案而起,登城瞭望。

只见敌兵的万人队在离城数里之地列开阵势,却不进攻。

过不多时,千余个工匠负石竖木,筑成了一个十余丈高的高台。

  这时黄药师、黄蓉、一灯、朱子柳等都已在城头观敌,见蒙古兵忽然构筑高台,均感不解。

郭靖道:

“我久在蒙古军中,从未见过他们做这般怪事。

  说话之间,又

望见千余名士兵舞动长锹铁铲,在高台四周挖了一条又深又阔的壕沟,挖出来的泥土便堆在壕沟以外,成为一堵土墙。

黄药师怒道:

“襄阳城是三国时诸葛亮的故居,鞑子无礼,在这位大贤门前玩弄玄虚,岂不是欺大宋无人么?

  只听得号角吹动,颦鼓声中,一个万人队开了上来,列在高台左侧,跟着又是一个万人队列在右侧。

阵势布定,又有一个万人队布在台前,连同先前的万人队,一共是四个

万人队围住了高台。

这个大阵绵延数里,盾

牌手、长矛手、斩马手、强弩手、折冲手,一层一层,将那高台围得铁桶相似。

  猛听得一阵号响,鼓声止歇,数万人鸦雀无声,远处两乘马驰到台下。

  马上乘客翻身下鞍,携手上了高台,只因隔得远了,两人的面目瞧不清楚,依稀可见似是一男一女。

  众人正错愕间,黄蓉突然惊呼一声,往后便倒,竟是晕了过去。

众人急忙救醒,齐问“怎么?

甚么事?

”黄蓉脸色惨白,颤声道:

“是襄儿,是襄儿。

”众人吃了一惊,面面相觑。

朱子柳道:

“郭夫人,你瞧明白了么?

  黄蓉道:

“我虽瞧不清她面目,但依情理推断,决计是她。

鞑子攻城不成,竟然使出奸计,真是……真是无耻卑鄙已极。

”黄药师和朱子柳经她一说,登时省悟,满脸愤激之色,郭靖却兀自未解,问道:

“襄儿怎地会到这高台上去?

鞑子使甚么奸计了?

  黄蓉挺直身子,昂然道:

“靖哥哥,襄儿不幸落入了鞑子的手里,他们建此高台,台下堆了柴草,却将襄儿置在台上,那是要逼你投降。

你若不降,他们便举火烧台,叫咱们夫妇心痛肠断,神智昏乱,不能专心守城。

  郭靖又惊又怒,问道:

“襄儿怎会落入鞑子手里?

”黄蓉道:

“连日军务紧急,我怕你分心,没说此事。

”于是将郭襄如何在绝情谷中被金轮法王掳去之事说了。

郭靖一听杨过在谷底失去踪迹,连连追问端详,待听黄蓉说完,皱眉道:

“蓉儿,这可是你的不对了,过儿生死未明,你怎地便舍他而去?

”郭靖一向敬重爱妻,从未在旁人之前对她有丝毫失礼,这两句责备之言说得甚重,黄蓉不由得满脸通红。

  一灯道:

“郭夫人深入寒潭,冻得死去活来,查明杨过确系不在谷底,又何况小姑娘落入奸人之手,大伙儿都主张追赶,须怪郭夫人不得。

”一灯既如此说,郭靖自不敢再说甚么,只恨恨的道:

“郭襄这小娃儿成日闯祸,倘若过儿有甚好歹,咱们心中何安?

让她给蒙古兵烧死了干净。

  黄蓉一言不发,转身下城。

众人正商议如何营救郭襄,忽见城门开处,一骑向北冲出,马上乘者正是黄蓉。

众人一见,无不大惊。

郭靖、黄药师、一灯、朱子柳等纷纷上马追出。

  一行人奔向高台,在敌人强弓射不到处勒马站定。

只见台上站着两人,一个身披黄色僧袍,正是金轮法王,另一个妙龄少女被绑在一根木柱上,却不是郭襄是谁?

  郭靖虽恼她时常惹事,但父女关心,如何不急?

大声叫道:

“襄儿,你别慌,爹爹妈妈都来救你啦!

”他内力充沛,话声清清楚楚的送上高台。

郭襄早给太阳晒得昏昏沉沉,忽听得父亲声音,喜叫:

“爹爹,妈妈!

  法王说道:

“郭大侠,令爱聪明伶俐,老衲本来很喜欢她,颇有意收之为徒,传以衣钵。

但大汗有旨,你若不归降,便将她火焚于高台之上。

别说你心痛爱女,老衲也觉可惜,还请三思。

  郭靖哼了一声,眼见四十名军士手执火把站在台下柴草堆旁,只待法王一声令下,便即点火。

四个万人队将这高台守得如此严密,血肉之躯如何冲得过去?

何况即使冲近了,火发台焚,又怎救得女儿下来?

  他久在蒙古军中,知道蒙古用兵素来残忍,掠地屠城,一日之间可惨杀妇孺十数万人,若将郭襄烧死,真如踩死一只蚂蚁一般,抬起头来,遥望女儿容色憔悴,不禁心中大是痛惜,当下叫道:

“襄儿听着,你是大宋的好女儿,慷慨就义,不可害怕。

爹娘今日救你不得,日后定当杀了这万恶奸僧,为你报仇。

懂得了么?

”郭襄含泪点头,大声叫道:

“爹爹妈妈,女儿不怕!

郭靖道:

“这才是我的好女儿!

”解下腰间铁胎硬弓,搭上长箭,飕飕飕连珠三箭,高台下三名手执火把的蒙古兵应声倒地,三枝长箭都是透胸而过。

郭靖射术学自蒙古神箭将军哲别,再加数十年的内力修为,他所站之处敌兵箭射不到,他却能以强弩毙敌。

众蒙古兵齐声发喊,高举盾牌护身。

郭靖道

“走罢!

”勒转马头,与黄蓉等回入城中。

  一行人站上城头。

黄蓉呆呆望着高台,心乱如麻。

                 (有删改)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开头写蒙古兵修筑高台时众人疑惑,此处设置悬念,为下文郭襄的出场做铺垫。

 B、小说着重刻画郭靖和黄蓉,对其他人物笔墨不多,主次分明,突出了郭靖和黄蓉的性格特点。

 C、文中多处详细描写蒙古军兵强马壮,敌众我寡,营造出襄阳大战的紧张氛围,引人入胜。

 D、本文第18段通过一连串的动作描写,并运用对比手法,突出了郭靖武艺高强,箭术精湛。

8.请简要分析文中黄蓉的心理变化过程。

(6分)

9.金庸的小说善于通过塑造侠士形象来展现“侠义”精神,请结合文本,谈谈文中“侠义”精神的内涵。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书谱(节选)

孙过庭

夫自古之善书者,汉魏有钟张之绝,晋末称二王之妙。

王羲之云:

“顷寻诸名书,钟张信为绝伦,其馀不足观。

”可谓钟张云没,而羲献继之。

又云:

“吾书比之钟张,钟当抗行,或谓过之。

张草犹当雁行。

然张精熟,池水尽墨,假令寡人耽之若此,未必谢之。

”此乃推张迈钟之意也。

考其专擅,虽未果于前规;摭以兼通,故无惭于即事。

评者云:

“彼之四贤,古今特绝;而今不逮古,古质而今妍。

”夫质以代兴,妍因俗易。

虽书契之作,适以记言;而淳醨一迁,质文三变,驰鹜沿革,物理常然。

贵能古不乖时,今不同弊,所谓“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何必易雕宫于穴处,反玉

辂于椎轮者乎!

又云:

“子敬之不及逸少,犹逸少之不及钟张。

”意者以为评得其纲纪,而未详其始卒也。

且元常专工于隶书,伯英尤精于草体,彼之二美,而逸少兼之。

拟草则馀真比真则长草虽专工小劣而博涉多优总其终始匪无乖互。

谢安素善尺牍,而轻子敬之书。

子敬尝作佳书与之,谓必存录,安辄题后答之,甚以为恨。

安尝问敬:

“卿书何如右军?

”答云:

“故当胜。

”安云:

“物论殊不尔。

”子敬又答:

“时人那得知!

”子敬虽权以此辞折安所鉴,自称胜父,不亦过乎!

且立身扬名,事资尊显,胜母之里,曾参不入。

以子敬之豪翰,绍右军之笔札,虽复粗传楷则,实恐未克箕裘。

况乃假托神仙,耻崇家范,以斯成学,孰愈面墙!

后羲之往都,临行题壁。

子敬密拭除之,辄书易其处,私为不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公共行政管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