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语文二轮专题限时检测文言文阅读之人物传记类88.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638028 上传时间:2023-08-24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3.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语文二轮专题限时检测文言文阅读之人物传记类88.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届语文二轮专题限时检测文言文阅读之人物传记类88.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届语文二轮专题限时检测文言文阅读之人物传记类88.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届语文二轮专题限时检测文言文阅读之人物传记类88.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届语文二轮专题限时检测文言文阅读之人物传记类88.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届语文二轮专题限时检测文言文阅读之人物传记类88.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届语文二轮专题限时检测文言文阅读之人物传记类88.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届语文二轮专题限时检测文言文阅读之人物传记类88.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届语文二轮专题限时检测文言文阅读之人物传记类88.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届语文二轮专题限时检测文言文阅读之人物传记类88.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届语文二轮专题限时检测文言文阅读之人物传记类88.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届语文二轮专题限时检测文言文阅读之人物传记类88.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届语文二轮专题限时检测文言文阅读之人物传记类88.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届语文二轮专题限时检测文言文阅读之人物传记类88.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届语文二轮专题限时检测文言文阅读之人物传记类88.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届语文二轮专题限时检测文言文阅读之人物传记类88.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届语文二轮专题限时检测文言文阅读之人物传记类88.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届语文二轮专题限时检测文言文阅读之人物传记类88.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届语文二轮专题限时检测文言文阅读之人物传记类88.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届语文二轮专题限时检测文言文阅读之人物传记类88.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语文二轮专题限时检测文言文阅读之人物传记类88.docx

《届语文二轮专题限时检测文言文阅读之人物传记类88.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语文二轮专题限时检测文言文阅读之人物传记类88.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语文二轮专题限时检测文言文阅读之人物传记类88.docx

届语文二轮专题限时检测文言文阅读之人物传记类88

2013届语文二轮专题限时检测:

文言文阅读之人物传记类88

限时训练时间:

40分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李嗣业,京兆高陵人。

长七尺,膂力绝众。

应募安西,军中初用陌刀,而嗣业尤善,每战必为先锋,所向摧北。

高仙芝讨勃律,署嗣业及中郎将田珍为左右陌刀将。

时吐蕃兵十万屯娑勒城,据山濒水,联木作郛,以扼王师。

仙芝潜军夜济信图河,令曰:

“及午破贼,不者皆死。

”嗣业提步士升山,颓石四面以击贼,又树大旗先走险,诸将从之。

鼓而驱至勃律,禽其主,平之。

授右威卫将军,号为“神通大将”。

初,仙芝特以计袭取石,其子出奔,以告大食,连兵攻四镇。

仙芝率兵二万深入,为大食所败,残卒数千。

事急,嗣业谋曰:

“将军深履贼境,后援既绝,而大食乘胜,诸胡锐于斗,我与将军俱前死,尚谁报朝廷者?

不如守白石岭以为后计。

”仙芝曰:

“吾方收合馀尽,明日复战。

”嗣业曰:

“事去矣,不可坐须菹醢。

”即驰守白石,路既隘,步骑鱼贯而前。

会拔汗那还兵,辎饷塞道不可骋,嗣业惧追及,手梃鏖击,人马毙仆者数十百,虏骇走,仙芝乃得还。

表嗣业功,进右金吾大将军,留为疏勒镇使。

初讨勃律也,通道葱领,有大石塞隘,以足蹶之,抵穹壑,识者以为至诚所感云。

天宝十二载,加骠骑大将军。

入朝,赐酒玄宗前,醉起舞,帝宠之,赐彩百、金皿五十物、钱十万,曰:

“为解酲具。

安禄山反,肃宗追之,诏至,即引道,与诸将割臂盟曰:

“所过郡县,秋毫不可犯。

”至凤翔,上谒,帝喜曰:

“今日卿至,贤于数万众。

事之济否,固在卿辈。

”乃诏与郭子仪、仆固怀恩掎角。

常为先锋,贼值,类崩溃。

广平王收长安,嗣业统前军,阵于香积祠北。

贼酋李归仁拥精骑薄战,王师注矢逐之,走未及营,贼大出,掩追骑,还蹂王师,于是乱不能阵。

嗣业谓子仪曰:

“今日不蹈万死取一生,则军无类矣。

”即袒持长刀,大呼出阵前,杀数十人,阵复整。

步卒二千以陌刀、长柯斧堵进,所向无前。

归仁匿兵营左,觇军势,王分回纥锐兵击其伏,嗣业出贼背合攻之,自日中至昃,斩首六万级,贼东走,遂平长安。

与子仪等围相州,诸将无功,独嗣业被坚数奋,为诸军冠。

中流矢,卧帐中,方愈,忽

闻金鼓声,知与贼战,大呼,创溃,血流数升卒。

谥曰忠勇,赠武威郡王。

(《新唐书•列传第六十三•二李马路》)  

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及午破贼,不者比死  不:

通“否”,否则

B.鼓而驱至勃律,禽其主,平之禽:

捉住

C.将军深履贼境 履:

踩,陷

D.事之济否,固在卿辈济:

渡河成功

2.下列各组句子中,表明李嗣业作战身先士卒的一组是()(3分)

①每战必为先锋,所向摧北

②及午破贼,不者皆死

③颓石四面以击贼,又树大旗先走险

④嗣业出贼背合攻之,自日中至昃,斩首六万级

⑤诸将无功,独嗣业被坚数奋,为诸军冠

A.①③④B.②③⑤C.①③⑤D.③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嗣业应征到安西军时,很擅长用陌刀,高仙芝在讨伐勃律的时候,任命他和中郎将田珍分别担任左右陌刀将。

B.高仙芝率兵深入到大食的境内,被敌军围困,后无援军,情况紧急,后因李嗣业奋力鏖战才得以脱险。

C.与安禄山作战时,王师由于中计,军队阵脚大乱,李嗣业袒持长刀,杀了几十个人,使军队得以恢复阵势,最终取得胜利。

D.李嗣业作战英勇,奋不顾身,带伤与敌人作战,后因伤口迸发,流血过多而死,皇上赐谥号忠勇。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嗣业提步士升山,颓石四面以击贼,又树大旗先走险,诸将从之。

(5分)

(2)与子仪等围相州,诸将无功,独嗣业被坚数奋,为诸军冠。

(5分)

【答案】

1.D

2.C

3.C

4.

(1)李嗣业冲上士升山,从四面坠落石头来打击敌人,又竖起大旗抢先进攻敌人,走在危险的地方,各将都跟从他。

(2)和郭子仪等围攻相州的时候,各位将领都没有功劳,只有李嗣业身披铠甲,多次奋战,为各将领之首。

【解析】

1.济:

成功

2.②是高仙芝的命令;④只表现李嗣业作战英勇,没有表现“身先士卒”

3.不是与安禄山,是与李归仁作战时

4.

(1)“颓”意为“坠落,落下”,1分;后置状语“四面”提前,1分;“树”为动词,意为“竖起”,1分;句意通顺2分。

(2)“被”意为“穿,披”,1分;“坚”意为“坚硬的东西”,指“铠甲”,1分;“冠”意为“第一”,1分;句意通顺2分。

李嗣业,京兆高陵人,身高七尺,体力超过常人。

应募到安西,军队中刚开始用陌刀,嗣业对此特别擅长,每次作战一定是先锋,所战之处都能取得胜利。

高仙芝讨勃律,安排李嗣业和中郎将田珍担任左右陌刀将。

当时吐番兵有十万驻扎在娑勒城,靠山临水,把树木扎在一起作为城外围的大城,用来阻塞朝廷的军队。

高仙芝将军队偷偷地在夜里渡过信图河,下令说:

“到明天中午(一定要)攻破敌人,否则你们都将死。

”李嗣业冲上士升山,从四面坠落石头来打击敌人,又竖起大旗抢先进攻敌人,走在危险的地方,各将都跟从他。

击着鼓驱赶着敌人直到勃律,活捉了他们的首领,平定了那里。

朝廷授予他右威卫将军,号称“神通大将”。

当初,高仙芝特意用计谋袭击攻取石,他的儿子逃了出去,把这事告诉了大食,大食联合各部落派兵攻取了四镇。

高仙芝率领兵士二万人深入敌境,被大食打败,死伤士卒几千人,事情危急,李嗣业献计说:

“将军深陷敌人境内,没有后援部队,而且大食乘胜势,各少数民族部落擅长打仗,我和将军都上前战死,还有谁来向朝廷报告呢?

不如守住白石岭,以此作为以后的打算。

”高仙芝说:

“我刚收拢剩余的部队,明天再战。

”李嗣业说:

“大势已过去了,不可坐等变成肉酱。

”立即就驰马去守白石岭,道路很狭窄,人马只能一个挨着一个地连接着前进。

恰逢拔汗那回来的兵卒,随军物质堵塞了道路,军士不可纵马驰骋,嗣业担心追兵追到,手拿兵器奋力拼杀,人马被杀死击倒了有几十上百人,敌人吓得逃跑了,高仙芝才得以回来。

向朝廷上表给李嗣业请功,进迁为右金吾大将军,留任疏勒镇使。

当初讨伐勃律的时候,道路狭窄,有块大石头阻塞了路口,李嗣业用脚踢了一下,就变成了高深的大沟,知道的人认为是由于至诚之心感动了上天。

天宝十二年,加升为骠骑大将军,进入朝廷,唐玄宗赐酒给他,他醉后起舞,玄宗宠爱他,赏赐彩百、金皿五十件,钱十万,说:

“给他作解酒的工具。

安禄山造反,唐肃宗率军追击他们,诏书到达嗣业处,李嗣业马上率领军队出发,和各位将领割破手腕发誓说:

“所经过的郡县,一点都不许侵犯。

”至凤翔,上前拜见皇上,皇上高兴地说:

“现在你到了,比几万士兵都要好。

事情能否成功,就看你们的了。

”于是下诏书让他和郭子仪、仆固怀恩成掎角之势。

嗣业常常作先锋官,敌人碰上了他,大都大败而归。

广平王收复长安时,李嗣业统领前军,在香积祠北面与敌对阵。

贼头目李归仁拥精锐部队与他们博击,王师用箭射击并追逐他们,还未到达敌营,敌人大队人马冲出,遮蔽了追击的部队,回转头来攻击朝廷的军队,这时候军队的阵脚大乱,嗣业对郭子仪说:

“今天不拚死以博得活路,就会全军覆没了。

”马上露出膀子,拿起长刀,大喊着冲出阵去,杀了几十个人,军队的阵势又恢复整齐,用二千士兵用陌刀、长柯斧在前面开路,所向披靡,勇往直前。

李归仁躲在兵营左侧,察看军情,大王分回族精兵袭击他的伏兵,李嗣业从敌人背后出兵合围他们,从中午直战到太阳偏西,斩敌立万人。

敌人向东边逃跑,于是平定了长安。

和郭子仪等围攻相州的时候,各位将领都没有功劳,只有李嗣业身披铠甲,多次奋战,为各将领之首。

被流箭射中,睡在营帐之中,刚刚治愈,忽然听到金鼓大震,知道是与敌人作战,大喊一声,创口迸发,流血多达几升,死去。

赐谥号忠勇,赠号武威郡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黄门监魏知古,本起小吏,因姚崇引荐,以至同为相,崇意轻之。

无何,知古拜吏部尚书,知东都选事,崇遣吏部尚XX于门下过官;知古衔之。

崇二子分司东都,恃其父有德于知古,颇招权请托;知古归,悉以闻。

他日,上从容问崇:

“卿子才性何如?

今何官也?

”崇揣知上意,对曰:

“臣有三子,两在东都,为人多欲而不谨;是必以事干魏知古,臣未及问之耳。

”上始以崇必为其子隐,及闻崇奏,喜问:

“卿安从知之?

”对曰:

“知古微时,臣卵而翼之。

臣子愚,以为知古必德臣,容其为非,故敢干之耳。

”上于是以崇为无私,而薄知古负崇,欲斥之。

崇固请曰:

“臣子无状,挠陛下法,陛下赦其罪,已幸矣;苟因臣逐知古,天下必以陛下为私于臣,累圣政矣。

”上久乃许之。

辛亥,知古罢为工部尚书。

姚崇尝有子丧,谒告十余日,政事委积,怀慎不能决,惶恐,入谢于上。

上曰:

“朕以天下事委姚崇,以卿坐镇雅俗耳。

”崇既出,须臾,裁决俱尽,颇有得色,顾谓紫微舍人齐浣曰:

“余为相,可比何人?

”浣未对。

崇曰:

“何如管、晏?

”浣曰:

“管、晏之法虽不能施于后,犹能没身。

公所为法,随复更之,似不及也。

”崇曰:

“然则竟如何?

”浣曰:

“公可谓救时之相耳。

”崇喜,投笔曰:

“救时之相,岂易得乎!

姚崇无居第,寓居罔极寺,以病痁谒告。

上遣使问饮食起居状,日数十辈。

源乾曜奏事或称旨,上辄曰:

“此必姚崇之谋也。

”或不称旨,辄曰:

“何不与姚崇议之!

”乾曜常谢实然。

每有大事,上常令乾曜就寺问崇。

癸卯,乾曜请迁崇于四方馆,仍听家人入侍疾;上许之。

崇以四方馆有簿书,非病者所宜处,固辞。

上曰:

“设四方馆,为官吏也;使卿居之,为社稷也。

恨不可使卿居禁中耳,此何足辞!

(选自《资治通鉴》第二百一十一卷)

5.下列句中划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知东都选事知:

主持,主管

B.以为知古必德臣德:

恩惠,恩德

C.而薄知古负崇薄:

轻视,看不起

D.知古微时,臣卵而翼之微:

地位卑微

6.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天下必以陛下为私于臣而君幸于赵王

B.因姚崇引荐,以至同为相相如因持璧却立

C.朕以天下事委姚崇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D.救时之相,岂易得乎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7.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名相姚崇高超的行政能力的一组是()

①遣吏部尚XX于门下过官②是必以事干魏知古

③崇既出,须臾,裁决俱尽④此必姚崇之谋也

⑤上常令乾曜就寺问崇⑥救时之相,岂易得乎

A.③④⑤B.②④⑥C.①③⑥D.①②⑤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皇上召见姚崇时问及姚崇儿子的有关情况,表现了对姚崇的了解和信任。

B.皇上以为姚崇“必为其子隐”,姚崇料到皇上问话的深意,所以主动在皇上面前表示自己和两个儿子势不两立。

C.姚崇认为自己的儿子“挠陛下法”不应“因臣逐知古”。

皇上却认为知古有负于姚崇,因而瞧不起他。

D.源乾曜奏事或称旨,皇上说:

“此必姚崇之谋也。

”或不称旨,辄曰:

“何不与姚崇议之!

”这些话重在说明皇上对源乾曜很不满意。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臣子愚,以为知古必德臣,容其为非,故敢干之耳。

(3分)

(2)朕以天下事委姚崇,以卿坐镇雅俗耳。

(4分)

(3)上遣使问饮食起居状,日数十辈。

(3分)

【答案】

5.B

6.C

7.A

8.C

9.

(1)臣的儿子非常愚鲁,认为魏知古一定会因此而感激臣,从而会容忍他们为非作歹,所以才敢于向他求取请托。

(2)朕把天下之事委托给姚崇,只是想让您安坐而对雅士俗人起镇抚作用罢。

(3)玄宗屡次派使者询问他的日常饮食起居状况,每日竟达数十次之多。

【解析】

5.德:

动词,感恩。

6.C介词,把、将;A介词,引进动作的对象;介词,表被动。

B介词,通过;连词,于是,就。

D表感叹语气;形容词词尾。

7.①姚崇轻视不信任知古②姚崇料到皇上问话的意图,机变的表现⑥姚崇自我得意的话,①②⑥不是表现高超的行政能力

8.A、不能表现皇上对姚崇了解和信任;B、没有与两个儿子势不两立;D、这些话表现皇上对姚崇的器重。

9.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考点,能力层次为D,侧重“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核。

参考译文:

黄门监魏知古本是小吏出身,凭借着姚崇的引荐,才与姚崇同朝为相,姚崇内心里有些轻视他。

没多久魏知古被授予吏部尚书职务,负责主持东都洛阳的官吏铨选之事,姚崇却另派吏部尚XX在门下省负责审定吏部、兵部注拟的六品以下职事官。

魏知古因此对姚崇十分不满。

姚崇的两个儿子在分设于东都洛阳的中央官署任职,倚仗其父对魏知古有恩,大肆揽权,为他人私下向魏知古求官;魏知古回到长安后,把这些事全都告诉了玄宗皇帝。

过了几天,玄宗漫不经心地向姚崇问道:

“您的儿子才干品性怎么样?

现在担任什么官职啊?

”姚崇揣摸到了玄宗的心思,便回答说:

“臣有三个儿子,其中有两个在东都任职,他们为人欲望很大,行为也很不检点;现在他们一定是有事私下嘱托魏知古,只不过是臣没有来得及去讯问他们而已。

”唐玄宗原先以为姚崇一定会为他的儿子隐瞒,在听了他的这番回答之后,高兴地问道:

“您怎么知道这件事的呢?

”姚崇回答说:

“在魏知古地位卑微之时,臣曾经多方关照他。

臣的儿子非常愚鲁,认为魏知古一定会因此而感激臣,从而会容忍他们为非作歹,所以才敢于向他求取请托。

”唐玄宗因此而认为姚崇公正无私,而看不起魏知古的忘恩负义,想要罢黜他的职务。

姚崇坚决地请求玄宗不要这样做,他说:

“此事乃是臣的两个儿子有罪,破坏了陛下的法度,陛下赦免他们的罪过,臣已经是感到万幸了;如果由于臣的缘故而斥逐魏知古,天下的人们一定会认为陛下是在偏袒臣,这样会累及圣朝的声誉。

”唐玄宗沉吟了很久才答应了他的请求。

辛亥(二十五日),魏知古被免去相职,改任工部尚书。

姚崇曾有一次为儿子办丧事请了十几天的假,从而使得应当处理的政务堆积成山,卢怀慎无法决断,感到十分惶恐,入朝向玄宗谢罪。

唐玄宗对他说:

“朕把天下之事委托给姚崇,只是想让您安坐而对雅士俗人起镇抚作用罢了。

”姚崇假满复出之后,只用了一会儿功夫便将未决之事处理完毕,不禁面有得意之色,回头对紫微舍人齐浣道:

“我作宰相,可以与历史上那些宰相相比?

”齐浣没有回答。

姚崇继续问道:

“我与管仲、晏婴相比,谁更好些?

”齐浣回答说:

“管仲、晏婴所奉行的法度虽然未能传之后世,起码也做到终身实施。

您所制定的法度则随时更改,似乎比不上他们。

”姚崇又问道:

“那么到底我是什么样的宰相呢?

”齐浣回答说:

“您可以说是一位救时之相。

”姚崇听后十分高兴,将手中的笔扔在桌案上说:

“一位救时宰相,也是不容易找到的呀!

姚崇自己没有住宅,寓居在罔极寺中,因身患疟疾向玄宗请假,玄宗屡次派使者询问他的日常饮食起居状况,每日竟达数十次之多。

源乾曜上奏言事时,每当他的回答符合玄宗的旨意,玄宗总是说:

“这一定是姚崇的主意。

”如果有时的回答不符合玄宗的旨意,玄宗就说:

“你为什么不事先与姚崇商量一下呢!

”源乾曜也常常向玄宗道歉,承认确实是如此。

朝中一有大事,玄宗就要让源乾曜到罔极寺询问姚崇的意见。

癸卯(疑误),源乾曜请求将姚崇从罔极寺搬到四方馆居住,并准许他的家属入馆照料他的病,玄宗答应了这个要求。

姚崇认为四方馆内存有官署的文书,不是病人应当居住的地方,因此坚决推辞。

唐玄宗对他说:

“设置四方馆本来就是为官员服务的;朕安排您住进来,是为国家考虑。

朕恨不得让您住到宫里,您还有什么可推辞的呢!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张佳胤令滑。

巨盗任敬、高章伪称锦衣使来谒,直入堂阶,北向立。

公心怪之,判案如故。

敬厉声曰:

“此何时,大尹犹倨见使臣乎?

”公稍动容,避席迓之。

敬曰:

“身奉旨,不得揖也。

”公曰:

“旨逮我乎?

”命设香案。

敬附耳曰:

“非逮公,欲没耿主事家耳。

”时有滑人耿随朝任户曹,坐草场火系狱。

公意颇疑,遂延入后堂。

敬扣公左手,章拥背,同入室坐炕上。

敬掀髯笑曰:

“公不知我耶?

我坝上来,闻公帑①有万金,愿以相借。

”遂与章共出匕首,置公颈。

公不为动,从容语曰:

“尔所图非报仇也,我即愚,奈何以财故轻吾生?

即不匕首,吾书生孱夫能奈尔何?

且尔既称朝使,奈何自露本相?

使人窥之,非尔利也。

”贼以为然,遂袖匕首。

公曰:

“滑小邑,安得多金?

”敬出札记如数,公不复辩,但请勿多取以累吾官。

后覆开谕久之,曰:

“吾党五人,当予五千金。

”公谢曰:

“幸甚,但尔两人橐中能装此耶?

抑何策出此官舍也?

”贼曰:

“公虑良是。

当为我具大车一乘,载金其上。

”仍械公如诏逮故事,不许一人从,从即先刺公。

曰:

“俟吾党跃马去,乃释公身。

”公曰:

“逮我昼行,邑人必困尔,即刺我何益?

不若夜行便。

”二贼相顾称善。

公又曰:

“帑金易辨识,亦非尔利,邑中多富民,愿如数贷之。

既不累吾官,尔亦安枕。

”二贼益善公计。

公属章传语召吏刘相来。

相者,心计人也。

相至,公谬语曰:

“吾不幸遭意外事,若逮去,死无日矣。

今锦衣公有大气力,能免我,心甚德之,吾欲具五千金为寿。

”相吐舌曰:

“安得办此?

”公蹑相足曰:

“每见此邑人富而好义,吾令汝为贷。

”遂取纸笔书某上户若干、某中户若干,共九人,符五千金数。

九人,素善捕盗者。

公又语相曰:

“天使在,九人者宜盛服谒见,勿以贷故作窭人状。

”相会意而出,公取酒食酬酢,而先饮啖以示不疑。

且戒二贼勿多饮,贼益信之。

酒半,曩所招九人各鲜衣为富客,以纸裹铁器,手捧之,陆续门外,谬云:

“贷金已至,但贫不能如数。

”作哀祈状。

二贼闻金至,且睹来者豪状,不复致疑。

公呼天平来,又嫌几小,索库中长几,横之后堂,二僚亦至。

公与敬隔几为宾主,而章不离公左右,公乃持砝码语章曰:

“汝不肯代官长校视轻重耶?

”章稍稍就几,而九人者捧其所裹铁器竞前,公乘间脱走,大呼擒贼。

敬起扑公不及,自刭厨下;生缚章,考讯又得王保等三贼主名,亟捕之,已亡命入京矣。

为上状,缇帅陆炳尽捕诛之。

(选自明代冯梦龙《智囊全集》)

【注】①帑:

tǎng,古时收藏钱财的府库。

10.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尹犹倨见使臣乎          倨:

傲慢

B.坐草场火系狱           系:

牵累

C.当为我具大车一乘           具:

准备

D.九人,素善捕盗者          素:

向来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但请勿多取以累吾官       ②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

B.①每见此邑人富而好义          ②死而有知,其几何离

C.①公乃持砝码语章曰            ②今君乃亡赵走燕

D.①吾令汝为贷              ②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

1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张佳胤智谋的一组是()

①公心怪之,判案如故。

②吾书生孱夫能奈尔何?

③帑金易辨识,亦非尔利。

④相吐舌曰:

“安得办此?

”⑤汝不肯代官长校视轻重耶?

⑥考讯又得王保等三贼主名。

A.①④⑤B.②③⑤      C.③④⑥       D.①②⑥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2分)

(1)尔所图非报仇也,我即愚,奈何以财故轻吾生?

(4分)

(2)俟吾党跃马去,乃释公身。

(4分)

(3)章稍稍就几,而九人者捧其所裹铁器竞前,公乘间脱走,大呼擒贼。

(4分)

【答案】

10.B

11.D

12.B

13.

(1)你们谋取的不是找我报仇,我即使愚蠢,怎么会因为钱财的缘故而看轻我自己的生命呢?

(2)等我们同伙人/一伙人骑上马离开,就把你释放了/就放了你。

(3)高章稍微一靠近长几,九人立即捧着手中的兵器争相冲上前去,张佳胤趁机逃跑脱身,大叫捉贼。

【解析】

10.系:

拘系,拘捕。

11.D都是介词,替。

A、连词,相当于“而”;介词,因为。

B、连词,表递进;连词,表假设。

C、副词,于是,就;副词,却。

12.①劫持尚未真正发生。

②向对手示弱,防止强盗骤然加害。

③欲擒故纵,获得强盗更加信任。

④表现刘相不明真相。

⑤设计摆脱高章的控制。

⑥一般处理程序,危险已经解除。

13.

(1)“所图”“奈何”“以”“轻”各1分

(2)“俟”“党”“去”“乃”各1分(3)“就”“竞”“间”“走”各1分。

【译文】

张佳胤为滑州县令时,有大盗任敬、高章伪装锦衣使前来见他。

二人大剌剌的直入府堂,面朝北方,张佳胤虽觉奇怪,但仍然照常判案,这时任敬突然大声骂道:

“现在什么时候了,大尹(对府县行政长官的称呼)还想傲慢地见皇帝的使臣吗?

”张佳胤内心稍微有所感动而表现于面容,连忙离席迎接(迓:

迎接)这二人。

任敬对张佳胤说:

“有圣旨在身,不能下拜。

”张佳胤说:

“是圣上下旨要拘捕我吗?

”一面命人摆设香案恭迎圣旨。

任敬在张佳胤耳边说道:

“不是拘捕你,是要抄耿主事家。

”府衙中有个叫耿随朝的本地人,是个小官,因草场发生火灾受到牵连拘捕下狱。

张佳胤更觉可疑,于是请两人到后堂休憩,任敬一进后堂便扣住张佳胤左手,高章搭着张佳胤的肩,三人一同走进内室坐在炕上。

任敬手摸着胡子笑着说:

“你不知道我是谁吗?

我从山寨来,听说县府库房中有不少银子,想暂借一用。

”二人说完用匕首抵着张佳胤脖子。

张佳胤不慌不忙地说:

“你们谋取的不是找我报仇,我即使愚蠢,怎么会因为钱财的缘故而看轻我自己的生命呢?

就算你们不用刀,我是个贪生怕死的人,气力没有你们大,功夫更不及你们好,又能拿你们怎么样呢?

只是你们既自称朝廷钦差,如果现在自露行迹,万一让人看到,这不是对你们不利吗?

”二人听了觉得有理,就把匕首藏在袖中。

张佳胤说:

“滑州是个小地方,能有多少钱呢?

”谁知任敬早有准备,拿出一本簿子,上面记载各州钱数,张佳胤没办法,只好求他们不要拿得太多,以免影响自己日后的升迁。

二人商议许久,说:

“我们兄弟有五人,你就给我们五千金吧。

”张佳胤说:

“太好了,谢谢谢谢,但你们的背囊中装得下这么多钱吗?

再说,又怎么走出县府大门呢?

”二人说:

“你考虑的也对,你先为我们准备一辆车,把钱放在车上。

”说完仍用匕首抵着张佳胤,不许有人跟随在后,否则就刺杀张佳胤,又说:

“等我们同伙人/一伙人骑上马离开,就把你释放了/就放了你。

”张佳胤说:

“你们若是在白天押着我走,一定会引起百姓的围攻,即使杀了我,你们也难脱身,不如等到晚上再启程。

二人连说此计甚好。

张佳胤又说:

“官银容易辨认,使用也不方便,县中有几个有钱人,不如由我向他们借来给你,这样我不会因官银短少而影响官运,你们也不用怕官府追捕。

”二人更加称赞张佳胤考虑周到。

张佳胤嘱咐高章传话下去,召手下小吏刘相前来,刘相这个人一向多心计。

张佳胤假意对刘相说:

“我运气不好受到牵连,若被捕一定会砍头,现钦差大人有能力为我脱罪,我内心非常感激,想送五千金聊表心意。

刘相听了,吐了吐舌头说:

“一时间到哪儿筹这许多钱?

”张佳胤暗踢刘相一脚说:

“我常见县中富人热心助人,你替我跑一趟,就说我向他们借钱用用。

”于是取来纸笔,写下某大户多少,某中户又多少,一共九人,加起来正好五千金。

这九人其实是县中捕盗高手,并不是什么县里的有钱人。

张佳胤又对刘相说:

“有钦差大人在,待会儿他们送钱来,都要穿着整齐,不要因为我向他们借钱,就装出一副穷相。

”其实是暗示那些人要准备好武器。

刘相这时已完全明白张佳胤话中的含意,告辞离去,张佳胤命人送上酒菜,并且先尝表示酒菜无毒,以安贼心。

张佳胤又频劝二人不要多喝,以免酒后误事,二人更加信任张佳胤。

饮酒至半,所召九人各自穿着光鲜,好像富豪般,双手捧着用纸包裹的兵器站在门外,作出哀求的神情,说道:

“大人借的钱已经拿来,可是小人家中实在没有这么多。

”二贼听说钱已送来,再看到来人都是富人打扮,更不怀疑。

张佳胤命人取秤来,又嫌桌子小,命人取库房中长几横放在后堂,二名役卒也跟着进来,张佳胤与任敬隔着长几,而高章却紧挨在张佳胤身旁,张佳胤拿着砝码,对高章说:

“你难道不为你的长官秤金吗?

”高章稍微一靠近长几,九人立即捧着手中的兵器争相冲上前去,张佳胤趁机逃跑脱身,大叫捉贼。

任敬想扑向张佳胤已经来不及,逃往厨房见大势已去,只有自杀,众人捉住高章拷问,供出王保等三名同党,立即下令逮捕,三人虽逃至京师,最后还是被逮捕正法。

阅读下面的文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