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640314 上传时间:2023-08-2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2.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docx

《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docx

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2019-2020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3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晕圈(yùn)禀赋(bǐng)锲而不舍(qì)

B.涸辙(zhé)蹙眉(cù)韶华灿烂(sháo)

C.澎湃(pén)葱茏(lòng)战战兢兢(jīng)

D.鸿雁(hòng)婆娑(suō)惴惴不安(ruì)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锤炼倚郁光彩熠熠浮想联翩

B.甬道皲裂冥思苦想金蝉脱壳

C.倔强贱视坦荡如抵旁逸斜出

D.秀颀韶华恹恹欲睡纵横绝荡

3.下列加点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2分)()

A.这一建筑在建筑学上的伟大之处并非只在于它的地基。

B.有朝一日天文学家们可能会接收到外星人发出的信号,这种想法现在天文学家们不再认为是荒诞无稽的了。

C.我们做任何事情都应该循序渐进,不能揠苗助长,否则会得不偿失。

D.共同的鉴赏能力与博学多识使他们两人常常是一见如故。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载人航天科技是当今世界最具代表性和综合性的高科技领域。

B.学生能够熟练而规范地书写正楷字,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语文课程标准》对汉字书写要求的标准。

C.为什么对于

这种浪费人才的现象,至今没有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呢?

D.为了防止无故旷课的现象不再出现,学校德育处要求各班主任对相关学生进行相应的思想教育。

5.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

A.《白杨礼赞》的作者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茅盾,他的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子夜》。

B.柳宗元是宋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我们学过他的《小石潭记》《捕蛇者说》等作品。

C.《秋水》节选自《庄子·秋水》。

庄子,战国时哲学家,道家代表人物。

D.苏东坡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其豪放词的代表作有《水调歌头》。

6.对下面应用文提出的修改意见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住在学校对门的张大娘是一位孤寡老人,她行动很不方便,买粮、挑水、拉煤十分困难。

为了帮助张大娘克服困难,发扬雷锋同志助人为乐的精神,我们向全班同学发出倡议:

请同学们立即行动起来,为张大娘买粮、挑水、送煤。

希望同学们都能踊跃参加这些活动。

2014年5月27日

九年级三班班委会

A.第一行正中加上标题“帮助孤寡老人的倡议书”或“倡议书”。

B.第二行顶格加上称呼,如“亲爱的

同学们”或“同学们”。

C.正文下面必须加上“此致”“敬礼”这些祝颂语。

D.调换“2014年5月27日”与“九年级三班班委会

”的位置。

7.古诗文默写填空(共10分,每空1分)

(1)________________,归雁入胡天。

______________,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园香径独徘徊。

(晏殊《浣溪沙》)

(3)扁鹊曰:

“______________,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__________________,无奈何也。

”(韩非子《扁鹊见蔡桓公》)

(4)李商隐《无题》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在常被人用来赞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崇高品质。

(5)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对天下离人的美好祝愿。

8.根据下面的情境回答问题(2分)

一位作家对厨师说:

“你没有从事过写作,因此你无权对我的作品提出批评。

”厨师反唇相讥道:

“我这辈子从没下过蛋,但我能尝出炒鸡蛋的味道。

厨师的言外之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完成下面两道综合性学习题(6分)

(1)在央视科教频道周末黄金时间播出的首届“汉字听写大会”,激发了中国人对汉字和传统文化的关注以及对自身文化的认同。

有同学为即将开赛的第二届“汉字听写大会”拟出了一副对联的上联,请你运用对偶知识写出下联。

上联:

横竖交错,承千年文脉

下联:

____________________

(2)中华文明灿烂辉煌,传统国学博大精深。

在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诵读“四书五经”、《弟子规》成为一种时尚,世界许多地方也开办了孔子学校。

请就如何传承国学和接受现代文明谈谈你的想法。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60分)

(一)捕蛇者说(节选)

柳宗元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

“君将哀而生之乎?

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

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

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

非死则徙尔。

而吾以捕蛇独存。

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

谨食之,时而献焉。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

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

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

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感毒耶?

10.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向/吾不为斯役B.而/乡邻之生/日蹙

C.今其/室十无一焉D.非死/则徙尔

11.选择加点字注音和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 )(2分)

A.而乡邻之生日蹙(cù) 蹙:

窘迫。

  B.谨食之,时而献焉(sì) 食:

吃 

C.曩与吾祖居者(nǎng) 曩:

从前。

  D. 蒋氏大戚(qī)    戚:

悲伤 

12.对下面句子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蒋氏听说要恢复他的赋税竟然大哭起来,“赋敛之毒”可知也。

 

B.“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该句引起下文,直贯至“捕蛇独存”。

极言赋敛之苦。

 

C.本段运用了对比

的手法,其中蒋氏以相邻们十室九空的情形跟自己能“以捕蛇独存”作对比;以悍吏来乡索租跟自己“弛然而卧”作对比。

D.“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的意思是:

(捕蛇)回来后就可以很有滋味的吃着那土地上所有的东西,以满足我牙齿的需要。

13.把下列文言文语译成现代汉语。

(6分)

(1)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试分析这段话表达了蒋氏怎么样的思想感情?

造成蒋氏这种反常心理的根本原因是

什么?

(5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

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5.“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描绘的画面,具有怎样的特点?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

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石崖上的枣树

刘成章

①那是陕北的一座高峻石崖,陡峭得不能再陡峭了,齐上齐下,刀削的一般,笔直地立在那儿;崖上又极少有土,极少有草,却不知在何年何月,就在那半崖上,在一条看不大清楚的石缝间,突兀地生了一棵枣树。

照说,枣树生长在那儿,哪来的什么养料和水分,只要能勉强挤出几片叶子,现出一点儿绿色,就算很不错了;可它偏偏悖乎常理,长得健壮而蓬勃。

每到了八九月间,红的绿的半红半绿的枣儿缀满那

枣树的枝叶间,把整个树冠都压得垂吊着,像一片彩色瀑布。

②年年金秋到,这一树枣子总是红得诱人,装饰着好大一片天空。

挑筐的走过,扛锄的走过,都只能仰着脖子,望枣兴叹;城里人颠簸着汽车前来旅游,猛地看

见了,也顿时兴奋起来,跃下车,结果呢,也只能仰着脖子,望枣兴叹。

他们口腔里分泌着唾液,每一条神经都被挑逗得打着颤颤,却都无可奈何。

③石崖下有个石雕加工工地,工地上汇集了来自好几个县的能工巧匠,有老汉也有年轻后生。

他们雕成的和正雕着的石狮子,一个个生动可爱,摆得到处都是。

这些民间艺术家们,如处近水楼台,当然更想摘那树好枣子。

据说,他们中间的一个小后生,膂力过人,他曾运足了气,把一块石子儿硬是扔到枣树上,不过也仅仅打下两三颗枣子而已。

“这枣真成了王母娘娘的蟠桃了!

”他瞅着那枣树咒骂。

而那枣树,望着气急败坏的小伙子,好像故意气他似的,摇了

三摇。

④一棵枣树,爽了那么多人的眼,打动了那么多人的心,又扫了那么多人的兴,使有的人在离开的路上还要对它念念想想,思思谋谋,人们无从弄清它的背景,更无从弄清它是轻佻还是贵气。

新课标第一网

⑤那年亲眼看见这棵枣树的时候,我也忍不住停下脚步,仰起了脖子。

由于仰角太大,我的帽子都顺着肩膀滑落了。

与我同行的朋友说:

“光瞅有什么用!

要是真想尝尝,咱们哪天有了空儿,从山后爬到那崖上去。

”后来我们真的去了。

绕来绕去地足足走了有七八里山路,走得人大汗淋漓,衬衣全湿透了,才算近距离地看见了枣树。

也许由于特别兴奋,也许是枣子的映照,我俩的脸都红得像一片霞了。

那枣树真让我们很想欢呼几声。

崖上风很

大,阳光也很充足,风和阳光一年年地透过了它粗糙的树皮和枝叶,为它储满了诱人的

生命力,因而果实又大又艳,宝石一般。

虽然那树上的每颗枣子我们都看得清清楚楚,甚至能看见爬在枣子上的几只大蚂蚁,但是那儿的地势太险峻了,我们依然无法再向它挪近一步,令人惋惜,只得一步一回头地悻悻离开。

⑥好多年之后,当我不由得又想起那棵枣树的时候,终于不再悻悻了,那是因为我重读了《诗经·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⑦我又想起了一首陕北现代民歌:

羊肚子手巾哟三道道蓝,咱们见面面容易说话话难。

一个在山上哟一个在沟,拉不上话话哟咱招一招手。

瞭见瞭了个村村哟瞭不见个人,泪蛋蛋抛在沙蒿蒿林。

⑧这些不朽民歌所创造的情境,和那棵枣树所引发的情境不是一样的吗?

⑨想到这一层,我忽然感到我的生命颤栗起来,抖落了些许的俗气。

你看,那棵枣树是那么美好,那么诱人,却总是难以触到,总是让人企慕;它总是撩逗着你,召唤着你,却又总是远离着你;它是美人,美人如花隔云端。

它结的是一树实实在在的枣,但它给人们带来的却是诗的境界、浪漫的情怀、美学的情景。

它让我想起钱钟书先生所命名的“企慕情境”,令人久久回味。

(《光明日报》2015年04月10日,有删改)

17.“枣树”生长的环境有怎样的特点?

请结合文本作简要概括。

(3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6分)

(1)文中引用了《诗经·蒹葭》和陕北现代民歌,有什么作用?

(3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读全文,你认为“悬崖上的枣树”带给作者怎样的感悟?

(3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话说筋骨

梅万林

①所谓筋骨,包括筋肉和骨头两个部分。

一个人如果没有筋骨,或者筋骨软弱,即使长再多的肌肉,也终究寸步难行,甚至连独立支撑也很勉强。

如果某人被骂作没有骨头,那便是他的奇耻大辱了。

②因此,筋骨之重要,不仅关乎一个人的生存与否,而且更关乎一个人的生存要义。

所以,在古人眼里,一个能担当大义的人,摆在面前的第一道关口必是劳

其筋骨。

这里,筋骨早已超出了身体本身的含义,而上升到了人生乃至境界的层面。

③对于一个艺术家而言,要创作出更多更优质的文艺作品,有筋骨必然是摆在谋篇布局之前的第一道关口。

古人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在我看来,这里的“文”,不仅指文采,而且更主要的还是指文章能否“载道”,而欲有所承载,离了筋骨是万万不能的。

可以说,载道之文,必有筋骨。

而一篇不能载道、没有筋骨的文章,只怕连存世的可能也没有,更遑论穿越时光、流传千古。

④这种筋骨,绝不是认识上的似是而非,绝不是态度上的模棱两可,更不是不着边际的顾左右而言他。

它所表达的必是掷地有声的启迪,必是见物见人见思想的多棱镜,传递的是一种力量,温暖的是人的心灵。

⑤这种筋骨,追求的不是表面的光鲜,不是理解的曲折和艰深,也不是毫无嚼劲的一览无余。

相反,它的意蕴犹如冰山漂浮在海面,露出来的只是极少的一部分,其中的大部分则深埋于水下。

⑥王国维说:

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文,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

这里的“一代之文学”之所以能够独领时代风骚,流传后世而不朽,莫不与其本身的筋骨有关。

“吾将上下而求索”是屈原的筋骨;“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是司马迁的筋骨;“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是陶渊明的筋骨;“我辈岂是蓬蒿人”是李白的筋骨;“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是杜甫的筋骨;“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是苏轼的筋骨;“留取丹心照汗青”是文天祥的筋骨;“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是关汉卿的筋骨;“铁肩担道义”是李大钊的筋骨;“我以我血荐轩辕”是鲁迅的筋骨……

⑦一代之文学因

其筋骨的多样性而多姿多彩,因作者的小我与时代的大我互为表里而流淌不息,因其深刻的内涵与时代精神的高度契合而获得永生。

没有“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就没有辛弃疾的筋骨;没有“王师北

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就没有陆游的筋骨;没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就没有范仲淹的筋骨。

⑧在今天,每一位艺术家都希望能够“发现世界不被注意的部分”,从而到达个人艺术的巅峰。

但如果没有德艺双馨的艺术追求,企望靠小资的敷衍、靠穿越和玄幻的演绎,从而创作出传之后世、有筋骨的美妙文章,则与缘木求鱼无异。

真正的写作,有筋骨远比皮肉上的光鲜更为重要。

XkB1.com

19.简要分析第④~⑧段的论证思路。

(3分)

答: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文章运用了比喻论证方法,请举例分析其作用。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第⑥段所引用的苏轼的词句不能恰当地证明论点,请从苏轼的作品中另选一句.(2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诊

流感说来就来了。

好像城市里的每个人都在流鼻涕。

这让他的诊所里,总是挤满了人。

  诊所说大不大,靠墙放着两个并排的长凳,人们挤坐在那里,有秩序地,一个挨一个地,等着他开出药方,或在头顶上挂一个吊瓶。

这场面让他稍有欣慰。

他不喜欢有人插队,正如他不喜欢有人生病,尽管他是一个大夫。

  有时他认为自己好像选错了职业。

比如现在,他已经忙了一个上午,面前依旧晃动着没完没了的病人,这样他就有些烦躁。

后来他更烦躁了,因为他看到一个没有排队的女人,身子有些佝偻,头发已经花白了。

女人紧抱着叠成筒状的被子,踉跄着慌张的脚步,直接挤到他面前。

他看到女人在皱纹间顽强地挣扎出一双浑浊的眼,吸盘般吸附着他的脸。

女人说,看病,感冒了。

声音沙哑。

  他皱了皱眉,用手指着长凳上等候着的那些人,说,都看病,都感冒了。

女人说,我给你钱。

他的眉手马上打成结,他说都给钱,这里没有赊账和赖账的。

女人并不理会他说的话,说,孩子感冒了,很严重,你快给他看看。

女人轻轻地拍打着怀里的被筒,露出焦急和紧张的表情。

女人递过一张破旧的两毛钱,他认为这张钱的年龄,应该不会比女人小多少。

女人小心翼翼地揭开包得紧紧的被筒的一角,他歪着头,向里面看了一眼。

只一眼,他便愣住了。

他突然记起有人曾给他讲过一个故事,他想,也许面前的老女人,就是故事里的主角。

你不要理她。

坐在凳子上的一个男人说,我认识她,这附近所有的国营医院和个体门诊,没有一个理她的。

他摆摆手,示意男人不要说下去。

他轻轻问女人,孩子病得很重吗?

是的,很重。

女人说,他整夜咳嗽呢。

还有呢?

他问,他把听诊器小心地塞进被筒。

不吃饭,有时候发高烧……夜里总是哭!

女人说。

你别理她!

坐在凳子上的男人又说话了,还有这么多的人在等着呢!

你闭嘴!

他冲着男人吼。

他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突然变得很激动。

男人撇撇嘴,不说话了。

给他打一针吧。

他朝女人笑笑,马上就好,不会疼的。

他站起来,把椅子让给女人。

他从药架上取下两瓶针剂,仔细看了看标签,摇匀,将封口割开,然后把药液抽进一个小的针管,你抱着他,别让他动,打一针很快的。

他一边说,一边小心地揭开被筒,缓缓将一管药液推进去,不疼不疼的,他轻哄着。

现在好了。

你摸摸看,是不是不烧了?

过了一会儿,他对女人说。

好像是呢。

女人的表情终于平静下来,嘴角有了些笑。

回去的时候,把被子包严实一点,别让他受凉。

他叮嘱女人。

那谢谢你了……不过明天我还想来,您再给他看一看,行吗?

女人说。

当然行。

他收下女人推过来的两毛钱。

女人终于走了,心满意足,脚步变得轻盈。

走到门口的时候,女人回过头来朝他笑笑。

笑得他心酸。

他开始给下一个病人开药,打吊瓶。

他心里想着那个故事:

单身母亲和17岁的儿子,儿子辍学打工,摔下脚手架,死去……母亲疯了,每天抱着个被筒,到处找人给儿子看病。

她总说,儿子刚刚满两岁,可是没有人理她……

他想,被子里包的那个干瘪的、脏兮兮的枕头,应该是她儿子枕过的吧。

他流下一滴眼泪。

他想,不管如何,也得把这个诊所开下去。

他答应过女人的。

哪怕,他仅剩下女人一个顾客。

22. 文章的题目是“诊”,请结合文章的内容,谈谈你对“诊”的理解。

(3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 本文主要写了“他(大夫)”、“女人”、“坐在凳子上的男人”三个人物,你认为本文的主人公是谁?

试说明理由。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 在塑造人物方面,本文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描写方法。

请选择一处你认为描写人物最精彩的语句,指出所运用的描写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6分)

精彩的语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描写方法及作用:

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