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中考语文试题A卷测试.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641633 上传时间:2023-08-2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632.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中考语文试题A卷测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人教版中考语文试题A卷测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人教版中考语文试题A卷测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人教版中考语文试题A卷测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人教版中考语文试题A卷测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人教版中考语文试题A卷测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人教版中考语文试题A卷测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人教版中考语文试题A卷测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人教版中考语文试题A卷测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人教版中考语文试题A卷测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人教版中考语文试题A卷测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人教版中考语文试题A卷测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人教版中考语文试题A卷测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人教版中考语文试题A卷测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人教版中考语文试题A卷测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中考语文试题A卷测试.docx

《人教版中考语文试题A卷测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中考语文试题A卷测试.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中考语文试题A卷测试.docx

人教版中考语文试题A卷测试

人教版2019年中考语文试题A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选择题

1.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A.有些商贩号称“跳楼大甩卖”,商品的售价却不见得比平时便宜,完全名副其实。

B.他是我最好的朋友,现在遇到了困难,我绝不能袖手旁观,一定要出手相助。

C.在辩论会决赛赛场上,双方队员强词夺理,唇枪舌战努力巩固己方阵地,寸步不让。

D.“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之前,母亲把他所有的衣服都缝补得天衣无缝。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字的一项是()

A.狼藉 轩榭 锐不可挡眼花瞭乱

B.锁屑 洗涤正襟危座重峦叠嶂

C.跋涉 猝然 巧妙绝伦因地制宜

D.鲜膄 销逝摩肩接重连绵不断

3.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妖娆(ruó)伫立(chù)法家拂士(fú)

B.瑟索(shè)拮据(jí)吹毛求疵(cǐ)

C.怄气(òu)沉湎(miǎn)气吞斗牛(dǒu)

D.雎鸠(jǖ)阴霾(lí)孜孜不倦(zī)

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去江汉路”,曾是武汉人的____邀约,外地人____的武汉体验。

多少人在这里,看____的时尚,买最佳的商品,过最看重的纪念日,留____的生活烙印。

A.最潮 最炫 最新 最深

B.最新 最深 最潮 最炫

C.最炫 最深 最潮 最新

D.最新 最炫 最重 最潮

5.下列文学常识和课文内容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在鲁迅的短篇小说《孔乙己》中,没有人称呼主人公的姓名,只有一个充满嘲讽意味的绰号——孔乙己,可见其社会地位十分低下。

B.鲁迅的驳论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义正辞严的驳斥了“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这一错误论调,旗帜鲜明的指出并论证了“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C.在《给巴特勒的信》中,法国作家雨果先凭借丰富的想象极力描绘了圆明园的神奇壮丽,再用反语等多种修辞手法痛斥了英、法两个强盗对圆明园的焚烧洗劫,这样以美衬丑,更加突出了侵略者毁灭人类文明的丑恶行径。

D.唐朝韩愈的《马说》是一篇寓言性质的杂文。

文章借伯乐相马的故事提出了“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的见解,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强烈愤慨。

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为了杜绝中国式过马路的不良行为,每个人心中都必须绷紧一根安全弦。

B.各地教育部门都在加强足球特长文化课教学管理和考试招生政策,激励学生长期积极参加足球学习和训练。

C.“一带一路”描绘了一幅和平发展、互利共赢的新蓝图,它不仅将为世界经济积蓄巨大的能量,而且会给中国企业带来更多的商机。

D.网络之所以让那么多的网友着迷的重要原因,是因为他们下单后输入账号密码时基本没有感觉到是在花钱。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火山喷冰》,回答后面小题

火山喷冰

①伴着阵阵“轰隆轰隆”的巨响声,地动山摇,构成山体的冰块与岩石大面积滚落,那是阿胡那火山在爆发喷射。

这个庞然的山峰高约4千米,底部直径约为30千米,体积相当于半座珠穆朗玛峰。

奇妙的是,阿胡那火山喷射的不是热浪滚滚、灼人赤红的岩浆,而是白色的、冷气逼人的冰岩浆。

这种含水、氨、冰、甲烷和氯化物的混合物,被强大的能量推向高空,形成数百米乃至数万米的白色喷流。

瀑布似的落到地表时,冰岩浆呈液态四下流淌,当遇到温度较低的时候,便凝结成了形态各异的固体。

②众所周知,地球上的火山喷出的都是岩浆,为什么这座火山偏偏与众不同,喷出的却是冰呢?

原来,这座火山不属于地球,阿胡那火山是太阳系内已知最大的小行星谷神星上最庞大的山峰,而谷神星则是围绕着火星和木星之间的小行星主带运行。

可是,阿胡那火山与人类先前见过的所有山峰全然不同,它的山体并没有古老的撞击坑,而是布满了年轻垂直的条状结构。

③冰火山是在太阳系的其他行星上存在的地貌类型,通常出现在冰冻卫星或其他一些表面温度低于一-150℃的天体上。

在形态上,冰火山与地球上火山很相似,它们在地表凸起,顶端有一个巨大的凹陷,当喷发时,会爆发出四处流淌的液体。

但与地球火山的主要区别在于,地球火山主要由岩石和重金属组成,冰火山主要由坚固的冰壳构成,冰火山的岩浆也是冰冻的沉积物,所以喷发时,会出现大量冰块被喷出的奇异景观。

④据资料显示,地球火山喷发是因为压力和密度差造成的。

当岩浆温度比周围岩石更高时,密度就会更低,这种压力差会使得岩浆做上升运动,当岩浆上升时,岩浆释放的气体会形成气泡,释放大量压力,这一压力使岩浆喷出地表,形成火山。

⑤可阿胡那火山是一座冰火山,它又是如何喷发的呢?

冰火山的喷发原理和地球火山十分相似。

由于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导致热能聚集,或由于潮汐摩擦而生热,致使深部冰层熔融。

如果这时,上部冰层破裂,深部融化了的冰水就会像地球内部的岩浆一样,在周围压力的挤迫下,沿裂缝喷发,这就是冰火山爆发的过程。

而如果冰岩浆跟周围的环境温度相差不大,冰火山就会处于休眠状态,也可能成为永远的死火山。

⑥不过,虽然阿胡那冰火山的名字听上去似乎是火山的一种类型,喷发过程又跟地球火山类似,但严格意义上说,它只是有与地球火山相似的地貌,并不是真正的火山。

⑦无独有偶,在冰岛北部的格里姆斯维特火山,曾有过一次十分壮观的冰火山爆发场面;从火山口喷射出来的不是灰、砾,也不是岩浆,而是大量透明洁净的冰块。

那次爆发持续了两周,每秒钟喷射出的冰块约有420立方米,在火山特大爆发时可达2000立方米。

那次爆发抛出的冰块约有1.3万立方千米。

据记载,冰岛的火山喷发冰块现象,古代也有过类似的情况,这是高纬度冰层广布地区火山爆发所特有的现象。

(选自2018年第9期《奇闻怪事》)

7.文章采用了何种说明顺序?

请简要说明。

8.文章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

请结合具体事例做简要说明。

9.文章第③段中的加点词语“通常”能否去掉?

为什么?

10.文章第①段文字有什么表达作用?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假如汉字会说话

乐琦

①假如汉字会说话,它会告诉你:

汉字,蕴藏着中国人对天地万物的体验与认知,蕴藏着中国人一脉相承的智慧。

②汉字,是人类伟大的发明。

《淮南子》里有一句非常动人的话:

“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

”汉字的出现,就像一场暴风雨,洗刷了之前的蒙味和黑暗,开启了一个新的文明。

你看,甲骨文的雨()

、山()

、本()

末()

、采()

、休()

,视之其象可见,察之其事可明,思之其意可会。

一个方块字就是一方天地,这是只有汉字才能传达的意境。

当我们吟诵“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时候,分明可以感受到古人的智慧,这种穿越时空的心灵交流是很多发明难以比拟的。

③秦始皇统一六国,将小篆作为全国的标准字体。

自此,汉字从最初的象形意义系统逐渐发展为成熟的文字体系。

④以往的汉字学习,大家更关注汉字怎么读、怎么写,至于字的本源意义,却甚少涉及。

为什么我们把自来水的开关称为“水龙头”?

相传龙会口吐大水而形成雨,“龙吐水”成为古人对龙的一种形象表达,而“水龙头”的喷水功能也正好与“龙吐水”不谋而合。

为什么我们把新年的第一天称作“元旦”?

“元”,指开始,是第一的意思。

“旦”是指事字,上面的“日”代表太阳,下面的“一”代表地平线。

“旦”即太阳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象征一日的开始。

“元”和“旦”结合起来,就引申为新年开始的第一天。

今天,我们在迎接新年第一轮朝阳时,依然可以想见,五千多年前先人在黎明时分看到日出时画出“旦”的情景。

传承五千余年的汉字,承载了中华民族悠长而有活力的记忆。

⑤中国人对汉字的敬畏从汉字产生的那一天就开始了。

古代,读书人“敬惜字纸”。

直到现在,每逢过年,几乎所有的中国人都会贴春联。

“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此时的汉字,正通过一种特殊的仪式,传达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祝福和祈盼。

⑥今天,汉字已经走向世界,越来越多的外国人爱上汉字,迷恋汉字。

瑞典汉学家高本汉在瑞典教汉字,每教一个字,都会解释这个字的来龙去脉。

他的学生林西莉写了一本风靡全球的《汉字王国》,讲述中国人和汉字的故事。

美国人斯睿德,用二十年时间研究汉字的字源,创办了汉字字源网,被称为“汉字叔叔”。

⑦汉字作为世界上唯一还在使用的古典文字,独具特色,内涵丰富。

汉字的古今同脉是民族文化传承和文化自信的根基。

让我们一起追溯汉字的根与源,领悟中华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升华出强大的精神力量。

(选自2018年5月7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1.阅读全文,概括作者的主要观点。

12.“甲骨文的雨()

、山()

”“视之其象可见”。

请用简短的文字分别描述你看到甲骨文“雨”和“山”后想到的景象。

13.如果把下面这段话作为本文第⑥段的论据,你觉得可以吗?

请简述理由。

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外孙女阿拉贝拉十八个月时就开始学习中文。

去年,她用中文背《三字经》和古诗的视频在互联网上广为流传,让世界见识到了中文这一语言的独特魅力。

14.有人认为,学习汉字只要知道怎么读、怎么写就足够了,不必深究字的本源意义。

请联系自己学习汉字的经历,结合本文及材料(甲)(乙),谈谈你的认识。

(甲)我们的汉字集形体、声音和辞义三者于一体,它的独特魅力,是永远不可能改变,也是无可替代的。

即使是汉语拼音,可以作为学习发语的辅助工具,但是绝不可能代替汉字本身,因为它没有也不可能具有那种魅力。

(选自袁鹰《汉字的魅力》)

(乙)观看《开学第一课》,我印象最深的是“字以溯源”中王宁老师展示的“正”“直”的造字思路和演化。

行不离轨是“正”,目不斜视为“直”。

“正直”就是看清道路,奔向目标。

之前,我都不知道每天都在书写的汉字,竟这么富有哲理。

(选自网络:

某中学生《〈开学第一课〉观后感》)。

文学类文本阅读

在泸县

巴金

我知道船要在泸县过夜,等它靠好码头,便拿起大衣,戴上呢帽到岸上去,这时不过下午三点钟的光景。

我慢慢地走上土坡,在一个墩上站住,便掉转身子去看江景。

白带似的江水横在我的脚下,映着午后的秋阳,发出悦目的闪光,和天空成了一样的颜色。

岸边一片沙滩,几间茅屋,两只囤船,还有一列帆樯高耸的小舟。

这些似乎全陷入静止的状态,但是来往的人却使它们活动了。

一切于我都是十分亲切。

我怀着轻快的心把它们全收入我的眼里。

我望着四周景物渐渐地回复到静止的状态中,我才拔脚往坡上的城市走去。

这是我第二次踏上泸县的土地,第一次还是在十七年前。

那时我不过是十八九岁的少年,怀着一颗年轻的纯白的心。

现在我重睹这个可爱的土地,我的心上已经盖满了人世的创伤,我想我应该有了大的改变。

但是站在一个掷“糖罗汉”的摊子跟前,听着从两个人手里先后掷下的骰子声,望着摊子上三四排长短不齐的糖人,我忽然觉得自己回到小孩的时代了。

那个把全部注意力放在碗里的孩子仿佛就是我。

我留恋地在这个摊子前站了一刻钟光景,我感到一种幼稚的喜悦。

那个孩子空着手走开了,他讲话用的是我极其熟习的声音。

这声音引着我走了大半条街。

我跟着小孩走,好像在追自己的影子,我似乎一跳就越过了二十年的长岁月。

然而就只走了大半条街,就只有这么短短的快乐的时间!

我突然被拉回来了,从远去了的年代回来了。

一大片炸毁房屋的废墟横在我面前,全是碎砖破瓦,只有倾斜欲坠的断墙颓壁留下来,告诉我们人家的界限。

焦炙的黑印涂污了粉白墙,孤寂的梁柱带着伤痕向人诉说昔日的繁荣和今日的不幸。

有一处,在一堵较大的白壁上,触目地现出“我们要替死者复仇”的标语。

我隔着废墟望这些字,这时下落的太阳的余晖正停留在这面断墙上,像一片血光,它罩住了标语的一半字迹。

我站在废墟前,让一阵愤怒的火烧着我的心。

我的孩子的梦醒了。

我加快脚步往前走,一座高塔似的钟楼拦住了我的视线,“怎么还剩下这个东西?

”我刚这样想,我的脚就停住了,好像突然受到惊恐似的。

我明明看见一具骷髅!

那座钟楼已经成了风化的干尸,但是它依然僵立在坡上,洞穴似的眼睛望着我,仿佛在诉说它身受的酷刑。

我默默地看着,默默地听着,看那枯焦的骨架,听那无声的语言。

这里有一段悲惨的故事。

但是我惭愧我只有这无力的手,不能给它任何的安慰和援助。

我低下头走到它旁边。

我的眼光被几个浓黑的大字吸引住了,依旧是抗战的标语,它们就写在墙柱上,这是我看惯了的字句。

但这时我的头昂起来了,仿佛有一道强烈光芒射进我的肺腑,照亮我的胸膛。

我感到勇气的增加。

我的信念在这里又受到一次锻炼。

我没有说错话:

只有抗战才能够维持我们的生存,和平却会带来毁灭的命运。

我终于走过了斜坡。

眼前现出一片绿色,我还听见有力的年轻的声音。

原来我走到公园里来了。

这里还是完好的。

在树荫下围着一张竹制的小茶桌,六七个穿制服的青年坐在竹椅上,慷慨激昂地辩论。

我走过他们身边,我在砖砌的栏杆前面立了片刻,我听见了几句话。

他们在谈论中国的将来,这的确是一个大题目。

一个二十来岁的人捏紧拳头大声说:

“我知道时代是永远前进的。

但是我们要推动时代,不要让时代把我们拖起走。

我站住,倾听下面的话:

“物质的损失,生命的牺牲,会带来伟大的结果!

你看着,我们就要在这一片废墟上建造起九层的宝塔。

我感到极大的喜悦。

我的确瞥见光明了。

这是年轻的中国的呼声。

这是在轰炸的威胁下长成的中国的呼声。

它是何等的响亮,何等有力!

我相信它,我等着看那废墟上建造起来的九层宝塔。

回到船上以前我还在各处走了一转。

我走过一条很长的马路,我没有注意街名,但我知道这是本城惟一热闹的街市。

这里两旁都是完好的商店,还有许多白木新屋。

另外在较冷静的街上我看见新的巨厦的骨架和“上梁大吉”的红纸条。

一个中国的城市在废墟上活起来了,它不断地生长,发达。

任何野蛮的力量都不能毁灭它。

我怀着这个信念回到了船上。

第二天晨光微曦中船载着我们离开了泸县,缓缓地往上游驶去。

一九四零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在重庆追记

(选自《巴金散文》,有删节)

15.梳理作者在泸县的行踪和见闻,仿照示例,完成下面的图表。

16.品读下面两句话,结合加点词语,体会作者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请用简洁的语言表述。

但是站在一个掷“糖罗汉”的摊子跟前,听着从两个人手里先后掷下的骰子声,望着摊子上三四排长短不齐的糖人,我忽然觉得自己回到小孩的时代了。

那座钟楼已经成了风化的干尸,但是它依然僵立在坡上,洞穴似的眼睛望着我,仿佛在诉说它身受的酷刑。

17.联系上下文,揣摩下列语句,分析字里行间蕴含的深意。

(1)另外在较冷静的街上我看见新的巨厦的骨架和“上梁大吉”的红纸条。

(2)第二天晨光微曦中船载着我们离开了泸县,缓缓地往上游驶去。

18.黄永玉先生从巴金的作品中读出了“累”与“美”,你读出了什么?

结合本文内容谈谈你的阅读感受。

巴先生有一张积压众生苦难的面孔,沉思,从容,满是鞭痕。

巴先生一生辛劳,不光是累,也美。

三、情景默写

19.

(1)直接型默写。

①兔从狗窦入,_____________。

(《十五从军征》)

②_____________,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③年少万兜鍪,_____________。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④_____________,身世浮沉雨打萍。

(文天祥《过零丁洋》〉

⑤峰峦如聚,波涛如怒,_____________。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2)理解型默写。

①《十五从军征》中和贺知章的“少小离家老大回”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与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意境相似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辛弃疾在《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看江水东流,发思古幽情的句子: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④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表明以死明志的决心,与孟子“舍生取义”的精神一脉相承的句子: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⑤张养浩在《山坡羊·潼关怀古》中概括封建社会本质,寄寓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对封建统治者强烈谴责的词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古诗鉴赏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20.诗歌标题的“酬”字本义是指“答谢”,在诗中的具体含义是①____。

颔联中使用“闻笛赋”和②“___”两个典故表达了诗人回归之后的感受。

2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请结合诗句内容简要分析。

五、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小题。

曹玮久在秦中,累章求代。

真宗问王旦:

“谁可代玮者?

”旦荐李及,上从之。

众疑及虽谨厚有行检,非守边才。

韩亿以告旦,旦不答。

及至秦州,将吏亦心轻之。

会有屯戍禁军白昼掣妇人银钗于市,吏执以闻。

及方坐观书,召之使前,略加诘问,其人服罪。

及不复下吏,亟命斩之,复观书如故,将吏皆惊服。

不日声誉达于京师。

亿闻之,复见旦,具道其事,且称旦知人之明,旦笑曰:

“戍卒为盗,主将斩之,此常事,何足为异!

旦之用及,非为此也。

夫以曹玮知秦州七年,羌人慑服。

玮处边事已尽宜矣。

使他人往,必矜其聪明,多所变置,败玮之成绩。

所以用及者,但以及重厚,必能谨守玮之规模而已。

”亿益叹服公之识度。

(注释)累章求代:

(曹玮)屡次上表章请求朝廷派人来接替他的职务。

詟(zhé):

恐惧。

22.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从之从:

听从

B.将吏亦心轻之轻:

轻松

C.何足为异足:

值得

D.亿益叹服公之识度益:

更加

23.(小题2)下列语句中的“之”与例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

旦之用及,非为此也

A.吾欲之南海

B.属予作文以记之

C.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D.公与之乘

24.(小题3)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及谨慎忠厚,行为正直,但众人仍对他守边的才能持怀疑态度。

B.李及在略加审问了解清楚案情后,就马上下令斩杀了犯事的戍卒。

C.李及的声誉传到京师后,王旦却认为李及的做法只是在履行主将的职责。

D.李及之所以被王旦推荐,是因为王旦认为李及很聪明,会不断开创新的政绩。

25.(小题4)请把文言语段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会有屯戍禁军白昼掣妇人银钗于市,吏执以闻。

六、作文

26.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手机促进了人与人的交往,却也能导致人与人的隔膜;电脑快捷了人们的工作,却也能分散人们宝贵的精力;小组合作改善了学习方式,却也能加剧两极分化……

请以“因     而改变”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把题目补充完整;

(2)自选文体;(3)不少于500字;(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二、现代文阅读

1、

2、

3、

三、情景默写

1、

四、诗歌鉴赏

1、

五、课外阅读

1、

六、作文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