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第五章 南朝诗文与民歌解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8643519 上传时间:2023-08-2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7.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文学》第五章 南朝诗文与民歌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古代文学》第五章 南朝诗文与民歌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古代文学》第五章 南朝诗文与民歌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古代文学》第五章 南朝诗文与民歌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古代文学》第五章 南朝诗文与民歌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古代文学》第五章 南朝诗文与民歌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古代文学》第五章 南朝诗文与民歌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古代文学》第五章 南朝诗文与民歌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古代文学》第五章 南朝诗文与民歌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古代文学》第五章 南朝诗文与民歌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古代文学》第五章 南朝诗文与民歌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古代文学》第五章 南朝诗文与民歌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古代文学》第五章 南朝诗文与民歌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古代文学》第五章 南朝诗文与民歌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古代文学》第五章 南朝诗文与民歌解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古代文学》第五章 南朝诗文与民歌解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古代文学》第五章 南朝诗文与民歌解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古代文学》第五章 南朝诗文与民歌解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代文学》第五章 南朝诗文与民歌解析.docx

《《古代文学》第五章 南朝诗文与民歌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文学》第五章 南朝诗文与民歌解析.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古代文学》第五章 南朝诗文与民歌解析.docx

《古代文学》第五章南朝诗文与民歌解析

第五章南朝詩文與民歌

南朝歷史與文學概觀

▼南朝歷史(420-589)

宋(420-479)

齊(479-502)

梁(502-557)

陳(557-589)

▼文學特點

ⅰ內容方面,主要反映文人自身的日常生活情趣、周圍環境,及他們所認識到的人生的普遍現象。

一切符合當時審美觀念的物件,都被寫入文學作品。

尤其是有關山水自然、有關女性以及男女之情的題材,更得到集中的表現。

ⅱ藝術方面,對形式強烈追求,風格浮華輕艷。

在詩歌領域,產生了詩的格律,詩型也呈多樣化;

在文的方面,魏晉以來駢偶化傾向進一步發展,文章變得更加工整,並在後期逐漸形成”四六文”體制。

第一節 劉宋詩文

《文心雕龍·明詩》:

宋初文詠,體有因革。

莊老告退,而山水方滋。

儷采百字之偶,爭價一句之奇;情必極貌以寫物,辭必窮力以追新。

明代藍瑛仿南朝張僧繇山水畫

  

►徹底扭轉東晉以來因玄學侵入文學而导致的文學枯寂現象

(1)從題材來說,繼承東晉後期文學的趨勢,從玄言詩風的籠罩下擺脫出來,掀起山水文學的新潮,代表人物是謝靈運;

(2)從語言、修辭來說,是繼承從曹植到陸機、張協的傳統,追求文辭的典雅華美,和狀物的工巧刻煉,並多用對偶,代表人物是謝靈運和顏延之。

一、謝靈運

1、生平家世

385—433,祖籍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附近)人。

出身於東晉顯赫的謝氏族家族。

年輕時即襲封康樂公,故世稱謝康樂。

門第既高,天資過人,任性坦率,為人高傲。

“博而無檢”(《南史》)

2、山水詩

◆謝靈運完成從玄言詩到山水詩的轉變,是中國文學史山水詩的奠基人。

(1)藝術成就

①善於細緻入微地描摹山水景物,營造清新自然、生動鮮明的畫境。

《登池上樓》【作品選,P350】

鮑照《南史·顏延之傳》“謝五言如初發芙蓉,自然可愛。

◘謝詩之自然與陶詩之自然:

陶詩的自然是心靈的自然流露,其寫景在於寫意;謝詩的自然是客觀自然的摹寫,其寫景在於摹象。

②講究語言的藝術技巧,善於錘煉字句,重辭采,講對偶,求新奇。

岩峭嶺稠疊,洲縈渚連綿。

白雲抱幽石,綠筱媚清漣。

(《過始寧墅》)

→前兩句寫舟行江中所見遠景,是一種掃描式的寫法;後兩句則是定點式的寫法,一個”抱”字,一個”媚”字,賦予自然以生趣和感情。

(2)缺陷

①構思模式化,結構較單一:

往往是先敍事,次寫景,最後說理。

②過分雕琢、追求新奇,使其詩生硬晦澀,多名句而少名篇。

3、樂府詩

《東陽溪中贈答》

  可憐誰家婦,緣溪洗素足。

明月在雲間,迢迢不可得。

→語言淺切委婉,後二句的比喻很貼切。

二.顏延之

384—456,字延年,琅琊臨沂(今屬山東)人。

先仕于晉,宋文帝時官至光祿大夫,故又稱”顏光祿”。

與謝靈運齊名,并稱”顏”。

顏詩多應酬唱和之作及擬古樂府,語言艱深,喜鋪陳,重藻飾,好用典和對偶句,形成繁密深重、華美典雅的風格。

清光緒十八年善化章氏

經濟堂刊《顏光祿集》

《五君詠》頗不同。

詩詠”竹林七賢”中除山濤、王戎外的五人,實以自抒胸懷,文辭質樸簡練,風調激切剛勁"。

《嵇中散》

 中散不偶世,本自餐霞人。

形解驗默仙,吐論知凝神。

立俗忤流議,尋山洽隱淪。

鸞翮有時鎩,龍性誰能馴!

→詩寫嵇康的人格,也寫自己的志趣。

結末振響,意氣慷慨。

三、鮑照

1、生平

約414—466,字明遠,東海(今江蘇漣水人)。

與謝靈運、顏延之並稱為”元嘉三大家"。

出身寒微,自稱“孤門賤生”“負鍤下農”。

才秀人微,沉淪下僚,作品充溢不平之氣。

樂府詩成就最高。

2、詩作

(1)思想內容

①反映社會不公,抨擊門閥制度對寒門之士的壓抑,抒發憤世嫉俗之情和懷才不遇之慨。

《擬行路難》(其四、六)【作品選,P362】

【《行京口至竹裏》】高柯危且竦,峰石橫複仄。

複澗隱松聲,重崖伏雲色。

冰閉寒方壯,風動鳥傾翼。

斯志逢凋嚴,孤遊值曛逼。

兼途無憩鞍,半菽不遑食。

君子樹令名,細人效命力,不見長河水,清濁俱不息。

②抒寫百姓疾苦,反映統治者橫徵暴斂,揭露社會黑暗。

【《擬古》其六】束薪幽篁裏,刈黍寒澗陰。

朔風傷我肌,號鳥驚思心。

歲暮井賦訖,程課相追尋。

田租送函穀,獸槁輸上林。

河渭冰未開,關隴雪正深。

笞擊官有罰,呵辱吏見侵。

不謂乘軒意,伏櫪還至今。

→與《詩經·國風》及漢魏樂府民歌的現實主義傳統精神一脈相承。

③描寫邊塞戰爭、反映征夫戍卒的生活。

【《代出自薊北門行》】羽檄起邊亭,烽火入咸陽。

征騎屯廣武,分兵救朔方。

嚴秋筋竿勁,虜陣精且強。

天子按劍怒,使者遙相望。

雁行緣石徑,魚貫度飛梁。

簫鼓流漢思,旌甲被胡霜。

疾風沖塞起,砂礫自飄揚。

馬毛縮如蝟,角弓不可張。

時危見忠臣,世亂識忠良。

投軀報明主,身死為國殤。

④描寫遊子、思婦和棄婦的孤苦境遇,反映其內心哀怨。

【《代白頭吟》】直如朱比繩,清如玉壺冰,何慚宿昔意?

猜恨坐相仍。

人情賤恩舊,世議逐衰興,毫髮一為瑕,丘山不可勝。

食苗實碩鼠,玷白信蒼蠅。

鳧鵠遠成美,薪芻前見陵。

申黜褒女進,班去趙姬升。

周王日淪惑,漢帝益嗟稱。

心賞猶難恃,貌恭豈易憑。

古來共如此,非君獨撫膺。

◆◆

(2)藝術成就

①繼承漢魏樂府詩形式及傳統,筆力雄健,直抒胸臆;

②工于寫景,長於比興;

③奇特瑰麗,氣象雄渾,風格俊逸豪放、奇矯淩厲,頗富浪漫色彩。

杜甫《春日懷李白》:

“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

◆◆(3)鮑照對七言詩的貢獻

①鮑照是第一個有意識致力於七言詩創作的詩人,也是雜言式七言歌行的開創者。

②繼承和發揚了漢魏風骨,在向民歌學習過程中,不僅以豐富的內容充實了七言詩的形式,而且變逐句用韻為隔句用韻,並可自由換韻,適宜表達激蕩不平的感情,拓寬了七言詩的發展道路,對七言詩的繁榮做出了重要貢獻。

3、辭賦和駢文

(1)《蕪城賦》

以誇張筆法將廣陵城昔日的繁榮與它在宋代兩次遭到兵禍後的荒涼景象相對照,哀歎戰爭的慘重破壞和世事遷變無常,透露了非常沉重的時代的傷感,同時也有譏刺權勢者繁華如夢的意味。

【作品選P202】

(2)《登大雷岸與妹書》:

元嘉十六年從建康去江州途中,寫給妹妹鮑令暉的家書。

運用賦法,色彩瑰麗,用辭雄健。

南則積山萬狀,負氣爭高,含霞飲景,參差代雄,淩跨長隴,前後相屬,帶天有匝,橫地無窮。

東則砥原遠隰,亡端靡際。

寒蓬夕卷,古樹雲平。

旋風四起,思鳥群歸。

靜聽無聞,極視不見。

……西南望廬山,又特驚異。

基壓江潮,峰與辰漢相接。

上常積雲霞、雕錦縟。

若華夕曜,岩澤氣通,傳明散彩,赫似絳天。

左右青靄,表裏紫霄。

從嶺而上,氣盡金光,半山以下,純為黛色。

信可以神居帝郊,鎮控湘、漢者也。

 

第二節 齊代詩文

一、齊代文學的變化

 1、“永明體”(“新體詩”)的出現。

所謂“永明體”,是指南朝齊永明年間出現的一種具有格律的新詩體。

它以講究四聲、避免“八病”,強調聲韻格律為主要特徵;是由漢魏古詩而唐代近體詩的過渡形態,為唐代格律詩的產生和發展奠定了基礎;代表詩人有謝朓、沈約和王融等。

《南史·陆厥传》:

永明时盛为文章,吴兴沈约,陈郡谢朓,琅琊王融,以气类相推毂;汝南周顒,善识声韵。

约等文皆用宫商,将平、上、去、入四声,以此制韵,有平头、上尾、蜂腰、鹤膝,五字之中,音韵悉异;两句之间,角徵不同,不可增减,世呼为“永明体”。

◆㊣◆

“永明聲律論”:

遵循“四聲”、避免“八病”。

▼永明:

齊武帝蕭賾年號(483—493)。

▼四聲:

漢字的四種讀音—平、上、去、入聲;

八病:

詩歌創作中八個聲律上的問題—平頭、上尾、蜂腰、鶴膝、大韻,小韻,旁紐,正紐。

▼永明新體詩的聲律要求,以五言詩的兩句為一個基本單位:

一句之內,平仄交錯;兩句之間,平仄對立。

其餘類推。

另外又要求避免平頭、上尾等八種聲韻上的毛病,即¡°八病¡±之說。

五言詩最基本的兩聯平仄格式:

①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②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2、豔體詩的露頭。

▼遠因:

漢代描繪女性美的賦。

▼近因:

模仿南朝民歌的結果。

鮑照詩中已經有豔情成分;至齊代謝朓、沈約等人更甚。

沈詩《六憶》:

“解羅不待勸,就枕更須牽。

複恐旁人見,嬌羞在燭前。

”這種豔體詩是梁代宮體詩的先導。

一、沈約

(441~513),字休文,吳興武康(今浙江德清)人。

“竟陵八友”之一(圍繞武帝次子竟陵王蕭子良形成的一個龐大的文學集團,包括蕭衍、沈約、謝朓、王融、蕭琛、范雲、任昉、陸倕八人)。

詩風——清怨

1、山水詩

《登玄暢樓》:

危峰帶北阜,高頂出南岑。

中有陵風榭,回望川之陰。

岸險每增減,湍平互淺深。

水流本三派,台高乃四臨。

上有離群客,客有慕歸心。

落暉映長浦,煥景燭中潯。

雲生嶺乍黑,日下溪半陰。

信美非吾土,何事不抽簪?

→以登高臨眺之所見來烘托“離群客”的孤獨形象,將眼前之景同“歸心”融為一處。

2、送別詩

《別范安成》:

生平少年日,分手易前期。

及爾同衰暮,非複別離時。

勿言一樽酒,明日難重持。

夢中不識路,何以慰相思?

→語言淺顯平易,情感摯深委婉。

沈德潛:

“一片真氣流出,句句轉,字字厚,去《十九首》不遠。

3、悼亡詩

《悼亡詩》:

去秋三五月,今秋還照梁。

今春蘭蕙草,來春複吐芳。

悲哉人道異,一謝永銷亡。

簾屏既毀撤,帷席更施張。

遊塵掩虛座,孤帳覆空床。

萬事無不盡,徒令存者傷。

→前半以大自然的永恆來反襯人生易逝、一去不返的悲哀;後半將悲傷的情感同淒涼的環境融為一處,愈加悲愴。

三、謝朓

(464—499),字玄暉,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附近)人。

與同族前輩謝靈運均並稱“大小謝”。

出身華胄,畏懼政治,軟弱謹慎,處事猶豫,惟求自保。

這影響到其詩中的感情,大多表現為迷惘、憂傷,寫景也多清麗悠遠,極少有強烈激蕩的情緒、尖銳的線條、刺目的色彩和躍動不寧的形象。

謝眺的突出成就表現在山水詩上,其藝術成就有:

(1)情思明淨瀟散,風格清新流麗:

情感較單純,悲喜之心明朗外露;又不同於謝靈運的客觀寫景和刻意造象,謝眺通過對山水景物的描寫來抒發情感意趣,情景交融,故而風格明快。

《晚登三山還望京邑》【作品選】

(2)聲韻鏗鏘婉轉。

《游東田》:

戚戚苦無悰(cóng),攜手共行樂。

尋雲陟累榭,隨山望菌閣。

遠樹暖阡阡,生煙紛漠漠。

魚戲新荷動,鳥散餘花落。

不對芳春酒,還望青山郭。

(3)語句對仗工整,語言清麗曉暢。

朔風吹飛雨,蕭條江上來。

(《觀朝雨》)

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蒼然。

(《宣城郡內登望》)

蒼翠望寒山,崢嶸瞰平陸。

(《冬日晚郡事隙》)

天際識歸舟,雲中辨江樹。

(《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橋》)

四、孔稚珪

447—501,字德璋,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人。

作品以駢文《北山移文》最著名。

以擬人手法,以北山(即鐘山)之靈的名義,指斥一位初以隱逸自高、後則變節遊宦的“周子”,阻止他再從此山經過。

文氣俳諧,諷刺了身在山林而心存魏闕,始以孤高而終於卑俗的行為,具有一定的社會意義。

使我高霞孤映,明月獨舉,青松落陰,白雲誰侶?

澗戶摧絕無與歸,石逕荒涼徒延佇。

至於還飆入幕,寫霧出楹,蕙帳空兮夜鵠怨,山人去兮曉猿驚。

→以擬人筆法寫“周子”出仕後山林的寂寥。

第三節 梁代詩文

一、概述

1、許多文學家有較強的理論意識,特別重視文學的抒情特徵,反對過於書面化的、典雅深奧的語言風格,提倡雅俗結合。

蕭綱《誡當陽公大心書》:

“立身之道,與文章異:

立身先須謹重,文章且須放蕩。

蕭子顯的《南齊書·文學傳論》:

“言尚易了,文憎過意;吐石含金,滋潤婉切;雜以風謠,輕唇利吻;不雅不俗,獨中胸懷。

2、文學題材更加多樣,以描摹女性容貌舉止為中心的宮體詩和以描寫邊塞風光及戰爭生活為中心的邊塞詩盛行。

3、七言詩蓬勃發展。

二、蕭衍父子

1、蕭衍

464—549,即梁武帝,字叔達,南蘭陵(今江蘇常州西北)人。

精通音樂,愛好民歌。

(1)現存詩作九十餘首,半數以上是樂府詩,而且大都模仿南朝民歌。

如《子夜四時歌》十六首。

(2)依照西曲製作了《江南弄》等新曲。

七曲均以七言句與三言句組合而成,有固定的格式,如第三曲《採蓮曲》:

  遊戲五湖採蓮歸,發花田葉芳襲衣,為君豔歌世所希。

世所希,有如玉,江南弄、採蓮曲。

(和雲:

採蓮渚,窈窕舞佳人。

2、蕭統

501—531,字德施,武帝長子。

立為太子而早卒,諡“昭明”,後人稱為“昭明太子”。

◆他主持編纂的《文選》,又稱《昭明文選》,是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詩文總集。

3、蕭綱

503—551,即簡文帝,字世纘,武帝第三子。

因他宣導而興起宮體文學,最突出的是宮體詩。

宮體詩,是指盛行於南朝梁後期和陳代的一種詩歌類型,內容多寫宮廷生活和男女私情,形式工巧,聲律嚴整,辭采穠麗,風格輕靡綺豔,主要作家有蕭梁皇族及其文學侍從,如蕭綱、蕭繹、徐摛和徐陵父子、庾肩吾和庾信父子等。

蕭綱《詠內人晝眠》

 北窗聊就枕,南簷日未斜。

攀鉤落綺障,插捩舉琵琶。

夢笑開嬌靨,眠鬟壓落花。

簟(diàn)文生玉腕,香汗浸紅紗。

夫婿恒相伴,莫誤是倡家。

※㊣

◘如何評價宮體詩?

1、創作傾向上,宮體詩“舍意問辭,因辭覓態”,缺少有意義的社會生活、積極的人生態度和鮮明的自我形象,不值得提倡;

2、內容風格上,宮體詩多以欣賞的眼觀描繪女性的體態形貌,繪聲繪色而欠缺真情,極盡穠麗而蒼白膚淺;

3、形式技巧上,宮體詩鞏固了永明以來在詩歌格律、聲韻上的成績并有所發展。

三、江淹

444—505,字文通,濟陽考城(今河南蘭考)人。

少孤而家貧,愛好文學,有才名。

1、詩

江淹的詩以善於模擬著稱,如《效阮公詩十五首》等。

寫自己生活的作品,多清麗幽怨,充滿迷惘的、不很確定的傷感。

《赤亭渚》:

吳江泛丘墟,饒桂複多楓。

水夕潮波黑,日暮精氣紅。

路長寒光盡,鳥鳴秋草窮。

瑤水雖未合,珠霜竊過中。

坐識物序晏,臥視歲陰空。

一傷千里極,獨望淮海風。

遠心何所類,雲邊有征鴻。

→客遊中歲暮的悲哀,滲透著人生無所著落,不知何往的迷惘。

劉熙載《藝概》:

“江文通詩,有淒涼日暮不可如何之意。

2、賦

《恨賦》寫歷史上著名的帝王將相、英雄烈士“飲恨吞聲”的死亡。

寫嵇康的死:

 及夫中散下獄,神氣激揚。

濁醪夕飲,素琴晨張。

秋日蕭索,浮雲無光。

鬱青霞之奇意,入修夜之不暘。

《別賦》寫從軍邊塞的壯士、感恩報主的劍客、服食求仙的道士、桑中陌上的情人等不同身份的人們“黯然銷魂”的離別。

下有芍藥之詩,佳人之歌,桑中衛女,上宮陳娥。

春草碧色,春水綠波,送君南浦,傷如之何!

至乃秋露如珠,秋月如珪,明月白露,光陰往來。

與子之別,思心徘徊。

四、何遜

—518,字仲言,東海郯(tán)(今山東郯城)人。

曾做過建安王蕭偉的記室,也曾做過尚書水部郎,故後人成“何記室”或“何水部”。

风格清雅精煉。

《臨行與故遊夜別》:

曆稔共追隨,一旦辭群匹。

複如東注水,未有西歸日。

夜雨滴空階,曉燈暗離室。

相悲各罷酒,何時同促膝?

→無限離情,深婉動人。

五、吳均

469—520,字叔庠(xiáng),吳興故鄣(今浙江安吉西北)人。

出身寒門。

一生仕途不利,居於下僚。

1、詩:

善於模仿樂府古詩,有清拔之氣。

《詠寶劍》:

我有一寶劍,出自昆吾溪。

照人如照水,切玉如切泥。

鍔邊霜凜凜,匣上風淒淒。

寄語張公子,何當來見攜。

→語言質樸,對仗不務工巧,追求一種雄邁的氣勢。

2、文:

清奇俊秀

《與宋元思書》:

風煙俱淨,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

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裏,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夾峰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

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

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穀忘反。

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善於刻畫;語言精美生動。

第四節 陳代詩文

▼宮體文學仍然很盛行。

宮體詩的一般弊病,在此時顯得愈加突出:

語言更綺豔,描寫更直露,缺乏真正的生命熱情。

▼歌行繼續保持興旺的勢頭。

其篇制一般比梁代作品更長,換韻也更有規則。

▼五言詩則普遍律化,對仗、聲律的運用也普遍較前代嚴格和純熟。

一、

徐陵

1、詩

(1)多宮體性質,風格流麗輕艷。

《雜曲》 

傾城得意已無儔,洞房連閣未消愁。

宮中本造鴛鴦殿,為誰新起鳳凰樓。

綠黛紅顏兩相發,千嬌百念情無歇。

舞衫回袖勝春風,歌扇當窗似秋月。

碧玉宮妓自翩妍,絳樹新聲最可憐。

張星舊在天河上,從來張姓本連天。

二八年時不憂度,旁邊得寵誰相妒。

立春曆日自當新,正月春幡底須故。

流蘇錦帳掛香囊,織成羅幌隱燈光。

只應私將琥珀枕,暝暝來上珊瑚牀。

(2)邊塞詩。

《出自薊北門行》、《隴頭水》較好。

《關山月》其二尤有特色:

  月出柳城東,微雲掩複通。

蒼茫縈白暈,蕭瑟帶長風。

羌兵燒上郡,胡騎獵雲中。

將軍擁節起,戰士夜鳴弓。

2、文

《玉台新詠序》:

語言華麗,用典極多。

《與楊僕射書》:

兼具文辭與真情之美。

3、《玉台新詠》

◘東周至南朝梁代的詩歌總集,南朝徐陵在梁中葉時編。

◘10卷,收詩769篇﹐內容是關於女性和男女愛情,以宮體詩為核心。

“梁簡文帝(蕭綱)為太子,好作豔詩,境內化之,浸以成俗,謂之宮體。

晚年改作,追之不及,乃令徐陵撰《玉台集》以大其體。

”(唐劉肅《大唐新語》卷3)

二、江總

519—594,字總持,濟陽考城(今河南蘭考)人。

詩風多綺豔。

《閨怨篇》較特別:

寂寂青樓大道邊,紛紛白雪綺窗前。

池上鴛鴦不獨自,帳中蘇合還空然。

屏風有意障明月,燈火無情照獨眠。

遼西水凍春應少,薊北鴻來路幾千。

願君關山及早度,念妾桃李片時妍。

→以鋪排手法淋漓盡致地傳達出深閨女子刻骨的相思和幽怨之情。

三、陰鏗

生卒不詳。

字子堅,武威姑臧(今甘肅武威)人。

官至散騎常侍。

陳文帝末去世。

與何遜齊名,詩風相似,并稱“陰何”。

長於五言詩,善於鍛煉字句,以寫景見長。

《晚出新亭》:

大江一浩蕩,離悲足幾重。

潮落猶如蓋,雲昏不作峰。

遠戍唯聞鼓,寒山但見松。

九十方稱半,歸途詎有蹤!

《江津送劉光祿不及》:

依然臨送渚,長望倚河津。

鼓聲隨聽絕,帆勢與雲鄰。

泊處空餘鳥,離亭已散人。

林寒正下葉,釣晚欲收綸。

如何相背遠,江漢與城闉。

→清空淡遠,面畫感強。

第五節 南朝民歌

一、南朝民歌的興盛及其原因

1、分類及其產生地域

(1)吳聲歌曲,產生於六朝都城建業(今南京)及周圍地區。

《子夜歌》【作品選,P381】

《子夜四時歌》【作品選,P382】

《春歌(其一)》:

春風動春心,流目矚山林。

山林多奇采,陽鳥吐清音。

(2)西曲,產生于江漢流域的荊(今湖北江陵)、郢(今江陵附近)、樊(今湖北襄樊)、鄧(今河南鄧縣)等地。

《烏夜啼》:

遠望千里煙,隱當在歡家。

欲飛無兩翅,當奈獨思何。

《三洲歌》:

送歡權橋樑,相待三山頭。

遙見千福帆,知是逐風流。

《夜度娘》:

夜來冒露雪,晨去履風波。

雖得敘微情,奈儂身苦何。

(3)神弦歌:

江南民間的祭神樂歌,起于東吳。

但所寫神靈往往具有人的姿容和情感,頗類楚辭之《九歌》。

《白石郎曲》:

積石如玉,列松如翠。

郎豔獨絕,世無其二。

《青溪小姑曲》:

開門白水,側近橋樑。

小姑所居,獨處無郎。

2、南朝民歌興盛的原因

(1)地理環境的陶冶。

南朝民歌產生于長江流域,這裏氣候濕潤,物產豐饒,山川明媚,花木繁榮,容易陶冶人們熱烈而浪漫的情思,以及豔麗優美的藝術趣味。

(2)經濟發展的促進。

江南經濟在南朝發展為全國經濟的重心,其中心城市是民歌的滋生土壤。

(3)社會觀念改變的影響。

魏晉南北朝是一個思想較為開放的時期,傳統道德規範失去了原有的束縛力,追求人生的快樂、感情的滿足,成為人們一種普遍的願望。

(4)貴族好尚的刺激。

魏晉南北朝的貴族階層,強烈追求精神享受,對各種藝術也非常喜好。

新異、活潑、豔麗的江南民歌也在其中。

二、南朝民歌的內容及藝術

1、思想內容

南朝民歌的內容比較單一,絕大多數寫男女之情,且以女子的口吻,表現女子對男子的愛慕相思。

此外還有一部分作品專門描繪女子體態容貌的美麗。

【南朝民歌多孕育於經濟較發達的城市,反映了統治者和城市居民的趣味。

2、藝術特色

(1)格調清麗委婉,纏綿哀怨;

(2)出語天然,又多用雙關和比喻,明朗巧妙;

《子夜歌》:

“霧露隱芙蓉,見蓮不分明”,“蓮”諧音“憐”字,同時這兩句又比喻男方的感情猶豫含糊。

《讀曲歌》:

“朝霜語白日,知我為歡消”,“朝霜”比喻女子,“白日”比喻男子,“消”借霜的消融比喻人的消瘦。

(3)形制短小,以五言四句為主。

◆◆三、南朝民歌最高代表:

《西洲曲》

1、構思奇特:

以男子的想象展開女子對男子的深情思念。

1-2句:

住在江南的男子思念在江北西洲的情人,在早春時節折梅寄相思;

3-28句:

男子展開幻想,想象女子隨著季節變化深情思念自己的情景;

29-32句:

想象更激發男子的相思,出言安慰情人(29-30),但又感到不夠,籲請南風把自己的夢魂吹到西洲,送到西洲。

【柳永《八聲甘州》:

“……想佳人、妝樓顒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

爭知我、倚闌幹處,正恁凝愁!

”】

2、將女子的一往情深與自然界的景移物換緊密結合,形成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

3、用蟬聯而下的¡°接字法¡±,勾連頂真,接字成篇,聲情搖曳,韻律和諧。

4、語言清晰質樸,明白曉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