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占法则.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8646296 上传时间:2023-08-2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独占法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独占法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独占法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独占法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独占法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独占法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独占法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独占法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独占法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独占法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独占法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独占法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独占法则.docx

《独占法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独占法则.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独占法则.docx

独占法则

獨占法則

獨占法則

0-1【引言】

一般觀念認為,商場競爭就是要比對手以更低的價格、生產更好的產品,從周遭或全球競爭對手的手中搶生意,以追求持久的競爭優勢。

簡言之,商場講求的就是競爭。

但如果我們顛覆一般的觀念,主張商場無關競爭,而是在於「獨占」呢?

意外吧!

這樣的主張讓我們開始發現商業背後的真諦:

獨占法則。

獨占法則對於公司的優勝劣敗、卓越企業輕忽契機而讓新興企業趁勢而起,以及公司市價取決於鮮為人知的要素等等現象,提出截然不同的全新見解。

在基礎經濟學中,你可能學到獨占是有違常理而非法的,甚至很罕見。

大錯特錯!

實際上,獨占往往是自然、合法的,而且極其常見。

以下便是一個簡單的例子,伊利諾州伊雲斯頓市(Evanston)一家我常去看首輪片的電影城裡,一杯一公升的飲料,要價三.九五美元;除了價格以外,它和同一條街上麥當勞一杯九十九美分的飲料一模一樣,都是出自同一家供應商的相同糖水,裝在一樣的容器裡,再加入同樣以市內用水所製成的冰塊。

為什麼影城賣的可樂就是麥當勞價格的四倍?

很簡單,因為影城要求內食一律得在店內購買的規定,創造了獨占性。

只要你來看電影,兩小時內如果想喝點什麼,只有一處可買。

戲院業者知道這點,所以據此訂價。

在我們周遭,類似的獨占性比比皆是。

芝加哥歐海爾機場內希爾頓飯店的房價,比兩英里外類似的房間還要貴上許多。

為什麼?

因為希爾頓是從芝加哥主要機場步行即可立刻抵達的唯一飯店(其他旅館都至少還有一英里遠,需要搭計程車或接駁車,麻煩又費勁)。

想要迅速抵達歐海爾機場的旅客(例如搭早班飛機者)只好選擇希爾頓。

惠普印表機的補充式墨水匣也是另一種獨占,哈雷機車的配件、椰菜娃娃(CabbagePatchKids)及微軟視窗系統也是。

我們通常不會把這些業務當成獨占事業,對大部分的人來說,獨占類似從前的美國國鐵、貝爾電信體系或區域性電力公司,是提供唯一基本民生服務的大型管制企業。

但是汽水桶、機場旅館以及前述例子之所以有獨占性,只基於一項要素:

顧客只有一種選擇,想要獲得產品,就得支付定價購買,否則免談。

另外,我們也將在本書說明,想要成功永續經營、持盈保泰的公司,都「必須」具備某種程度的獨占性。

如果影城販賣部的飲料只賣九十九美分,營收便會大幅減少。

同樣的,如果歐海爾機場對面有三家旅館,如果使用無牌補充墨水匣不影響惠普印表機的保固,如果其他成衣廠也可以製作印上哈雷商標的皮衣,那希爾頓、惠普及哈雷的獲利都將大幅縮減。

事實上,多數卓越經營的公司都擁有某種程度的獨占性。

一般解釋企業成功的原因往往是很表面的,例如:

「品牌突出」、「設計卓越」、「管理人才精明」或「成本低廉」等等;但是深入探討這些公司所擁有的獨占性時,便能得到更有意義的見解。

例如,美國運通(AmericanExpress)有很強的品牌,但是它二十五年來的卓越經營,實際上是源自於對簽帳卡的獨占性,是限制消費性利率的法規所促成的。

戴爾電腦(DellComputer)在產銷個人電腦方面極具效率,但其他公司也是如此,戴爾勝出的原因是基於十年的市場壟斷,亦即在那十年間,它是唯一一家接受企業客戶訂製個人電腦的廠商。

企業連鎖租車公司(Enterprise)和其他租車公司一樣,都以實惠的價格提供完善的車隊,但是它之所以能成為北美最大的租車公司,是因為它擁有獨占性,是唯一一家鎖定地區性非差旅租車業務的公司。

這種新的見解讓我們可以用全然不同的視野,思考公司的前景與策略;更重要的是,這讓我們把焦點放在「目標」而非「方法」上。

企業領導者需要詢問的根本問題是:

「我們公司能擁有什麼獨占性?

」而不是把重心放在產品開發、財務、行銷或銷售策略上,期望它們自然產生獲利。

這些策略可能很有價值,但都只是達成「獨占」這項實際目標的工具罷了,獨占才能確保公司的獲利。

如今大家更應該肯定獨占的重要性,只要想想本世紀初的一些趨勢,便可以了解箇中道理。

在那段期間,北美個人電腦業的營收絲毫未見起色,音樂CD的銷售額下滑二○%,兩家航空公司宣告破產,許多零售業者經營慘澹,科技新貴像是撤離災區的難民般遠離矽谷,美國製造業更是大幅裁員。

這些趨勢不能只怪股市泡沫化、恐怖主義、網路盜版或持續性的經濟蕭條,這些都只不過是工業革命以來,對全球商業秩序造成最大破壞的前兆而已。

整體而言,這些改變開啟了所謂的「新式競爭」。

在新式競爭中,天然資源、法規、合謀或專利科技等傳統獨占淵源已迅速失去優勢,大部分的天然資源已遭壟斷;政府紛紛民營化,不再規範新的獨占事業;同業合謀幾乎已不太可能,更是違法的;而專利科技也逐漸消逝,受到拷貝或更快、更新的技術所取代。

新式競爭正無情壓縮著舊式獨占者的獲利。

在這種物競天擇的環境裡,了解獨占性不僅有用,更是必要的。

如果能找出事業的獨占性,又知道如何加以開發、栽培、保護的話,在可預見的未來,便能擁有不錯的獲利;但是如果無法辦到,則會敗下陣來,而且可能兵敗如山倒。

但是也不盡然如此悲觀,即使新式競爭正摧毀許多舊式獨占事業,卻為新事業創造出不少新的契機。

在成熟、成長緩慢、利潤微薄的產業中,許多潛在的新興獨占機會正紛紛崛起。

想要掌握這些契機,並不需要擁有獨特的產品或技術,也不必有經濟規模、經濟範疇或學習曲線等傳統優勢,所需要的只是遠見與創意,亦即在顧客需求與產業能力改變時,有預知獨占性形成的遠見,以及判斷如何有效掌握最有利競爭優勢的創意。

本書是企業所需遠見與創意的養成指南,幫助你以新式獨占法則成功獲利。

0-2【內容書摘】第四章:

與持久性競爭優勢無關

不光是獨樹一幟

好幾世紀以來,商人與交易者所追尋的終極目標是:

一定有豐厚穩定收入的事業。

隨著時代改變,大家心目中的終極目標也有所改觀。

天然資源的獨占性可謂鳳毛麟角,畢竟獨特的地理位置、礦物或其他天然資產就只有那麼多。

法規規範的獨占有限,而且規範也讓獲利因此受限。

共謀在各地幾乎都是違法的,即使像OPEC是合法的,也有很大的風險,因為共謀固定價格者可能暗地偷跑。

OPEC至今最大的問題,就是許多國家一直比約定數量超額生產原油,把油價壓得比OPEC成員所要的價格還低。

因此從一八九○年末期以後,管理者開始把焦點鎖定在大家需要,但競爭對手因為覺得太難、太貴,或專利權、著作權、商標因受保護而無法複製的某項產品、特徵、品牌、技術上,以建立獨占性。

他們的目標都很簡單,就像俗話說的「獨樹一幟」。

但是當競爭日益激烈,光是獨樹一幟已經不夠了,競爭對手開始模仿、甚至改良;而且更糟糕的是,模仿比創新的獲利更好,因為所需成本較少,產品更快上市(模仿設計總是比從頭開始創作迅速簡單多了),而且也不需花時間與金錢教育顧客並為產品創造需求,因為原創者已經幫你做好了。

於是,大家的焦點變成追尋另一種終極目標,一種即使在競爭狀況下,仍能幫公司持續產生卓越獲利的東西。

在管理文獻中,這項終極目標就是所謂的持久性競爭優勢(sustainablecompetitiveadvantage,SCA)。

近幾年來,顧問與學者針對SCA的本質做了許多深入研究。

頗負盛名的策略大師麥可.波特(MichaelPorter)在一九八五年的著作《競爭優勢》(CompetitiveAdvantage)中指出SCA的兩種可能來源:

「差異化」與「低成本」。

其他人則進一步探討這個概念,想出多種可以提供持久性競爭優勢的特定商業特質,包括「規模」(亦即純粹看大小)可讓公司製造的產品比競爭者便宜,以較低價販售;「範疇」可讓公司提供更多樣的產品;「服務品質」可幫公司吸引並留住忠誠顧客;「產品獨特性」可吸引需要特殊屬性的顧客,而你的產品是唯一具備該特殊屬性的;「更有效率」讓公司成為業界成本最低的生產者;「更廣泛的經驗」有助於更有效率的學習、技術進步,以及透過所謂經驗曲線的效果降低成本;「品牌強度」創造出價格優勢,讓有品牌的產品看起來比無品牌的競爭者更有價值。

在競爭激烈的一九九○年代,管理者急於發掘、建立公司的持久性競爭優勢,並追尋新的SCA來源。

有些是走併購路線,追求規模或範疇的擴大,例如,許多大型銀行合併,形成更龐大的銀行;或是像美國線上/華納等資訊娛樂複合公司,由多樣媒體通路中尋求SCA;有些則是不斷進行自我改造,將基本功能委外處理(把製造外包至中國,客服外包至印度),不斷壓縮供應商的利潤,以求較低的成本及較高的效率;還有些公司則斥資數十億打廣告、行銷、公關、促銷、贊助、舉辦特殊活動,以求品牌的神奇效用可以幫他們從競爭中脫穎而出。

「香醇咖啡」的獨占鼓吹SCA者所提的大部分策略性步驟都沒有錯。

削減成本?

改善品質?

提昇品牌形象?

這些都是不錯的想法,甚至可能提高獲利一、兩個百分比。

但是這些追求持久性競爭優勢的方法都無法提供獲利保證,只有獨占才可以。

而且,雖然SCA的概念照說應足以全面說明事業為什麼能成功,但實際上它們對於近十幾年來最令人矚目的成功案例,都無法提出太多的解釋。

以眾所皆知的星巴克傳奇為例,星巴克從一九七一年起,由西雅圖派克市場(PikePlaceMarket)的一家咖啡店起家,發展為全美及海外三十一國的八千多家連鎖店,年營收四十幾億美元(根據二○○三會計年度結算報告),不僅將咖啡經營成一大事業,也讓品味和生活型態產生微妙的變革。

到目前為止,這些大家都很熟悉,但令人驚訝的是:

星巴克的卓越表現,完全不靠任何傳統持久性競爭優勢。

在前十年或更長的期間,星巴克完全沒有規模優勢,它的規模還沒大到足以購買比雀巢、通用食品(GeneralFoods)或其他大公司更便宜的咖啡。

它也沒有真正獨特的商品,就只是提供卡布奇諾、拿鐵、冰咖啡而已,更甭提一般及無咖啡因咖啡等等存在已久的選擇了。

它也沒有經驗曲線優勢,烹煮咖啡的服務至少可遠溯及一七○○年的倫敦咖啡館,在如此成熟的產業中,星巴克已經沒有什麼私密專業可以運用。

它也沒有品牌優勢,有好幾年的時間,很少人聽過星巴克,如今它們也不太打廣告。

而且星巴克賣的咖啡也絕對不便宜,大部分城市裡都有很多餐廳、咖啡館、簡餐店,這些店的咖啡價格都只有星巴克一般咖啡的三分之一。

那麼,星巴克為什麼會成功?

為了找出答案,我拜訪了一位詳細研究星巴克現象的朋友山姆.席爾(SamHill),他對這項議題的好奇心,有一半是出於個人對咖啡的喜好,一半是基於專業考量。

山姆身為行銷顧問、某大廣告商的前副總裁以及數本品牌與行銷策略書籍的作者,有必要了解其箇中道理。

我問山姆:

「如今說到『咖啡』,大部分的人都會提到『星巴克』。

但幾年前,大家提到的會是麥斯威爾、佛爵斯(Folgers)、雀巢、或是其他超市的品牌,這是怎麼一回事?

」山姆說:

「很簡單,超市的咖啡很難喝,不管怎麼泡,過濾法、用濾紙沖泡、或用蒸餾咖啡機烹煮也好,就是難喝。

當大家喝過星巴克的咖啡後,發現咖啡能有或該有的風味,就好像突然覺悟了一樣:

『所以咖啡不一定那麼難喝?

哇!

』這樣就足以讓人改變想法了。

」我說:

「我不懂,如果只是因為咖啡好喝,那為什麼等這麼久才出現星巴克這樣的店?

」山姆回答:

「我講一下故事的背景好了,在二次大戰前,美國人喝的咖啡算是世界上最好的咖啡之一,而且每人的咖啡飲用量比任何國家還多。

但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咖啡的品質大不如前,所以咖啡飲用量也跟著下滑。

」「關鍵就在咖啡豆上。

原始的咖啡豆是採自一種學名為阿拉比卡(Coffeaarabica)的咖啡樹,由阿拉比卡咖啡豆所煮的咖啡又香又醇,如果你喝過煮得不錯的土耳其咖啡,就會了解我的意思了。

「但很不巧,阿拉比卡的種植成本昂貴,而且易遭病蟲害,造成產量與價格的大幅波動。

一八○○年代末期,巴西開始栽種不同種類的咖啡,可抵抗病蟲害,生長在名為坎尼佛拉咖啡樹上(Coffeacanephora),不過咖啡豆本身通常稱為羅巴斯達(robusta),這種咖啡豆生長較快,比較能抵抗天候狀況,栽種上還有其他優點,唯一的問題是,羅巴斯達咖啡豆所泡的咖啡很難喝。

「但是既然消費者和咖啡館都希望咖啡價格穩定、低廉,咖啡商便開始在出售的咖啡豆中加入一點羅巴斯達,剛開始為了穩定售價只加一點點,但是當咖啡銷售者發現羅巴斯達的價格比阿拉比卡便宜許多時,便萌生貪念。

一九五○年代中期,超市販售的咖啡幾乎百分之百都是羅巴斯達。

我說:

「所以這是星巴克出現以前,美式咖啡變糟的原因。

」山姆說:

「沒錯,各大品牌在市場上所空出的缺口,正等著願意提供真正香醇咖啡的公司遞補就位,星巴克就是這家公司。

」「故事真的就只是這樣嗎?

山姆說:

「不盡然,星巴克大受歡迎還有其他幾個原因。

其一,不知是不是偶然,他們掌握了最佳的時機點,美國咖啡愛好者終於對難喝的咖啡厭惡至極,已等著(或應說「渴望」)喝更好的咖啡。

當數百萬美國家庭都變成雙薪家庭時,忙碌工作的人數大增,大家早上都想喝一杯咖啡提神,但是在家不一定有空自己沖泡,他們願意花一兩塊美元,在上班途中買杯香醇的咖啡。

「星巴克也做了一些相當精明的決策,他們不用加盟的方式經營,以確保每家咖啡的風味一致。

這非常重要,當熟悉的星巴克商標開始出現在各大街角時,星巴克迷因為知道他們的咖啡都一樣香醇,不像傳統餐廳或咖啡廳的咖啡品質會有很大落差,便開始向朋友推薦星巴克的咖啡。

「星巴克在全國展店的方式也相當聰明,當他們設計好整套模式後,便開始迅速搶進各地區。

顯然最好的策略是逐步往西雅圖外圍擴散,可能先在郊區開設幾家店,再往波特蘭(Portland)、瓦拉瓦拉市(WallaWalla)或西北部其他地區延伸。

但是星巴克總裁霍華.舒茲(HowardSchultz)馬上進軍兩千英里外的芝加哥,結果是一大成功,即使芝加哥店開張時是一九八七年十月,當月道瓊指數甚至還大跌五百點!

「星巴克從芝加哥又轉戰洛杉磯,再挺進灣區的舊金山,又跨岸到波士頓。

這幾個城市都很時髦,學生、藝術家及當時所謂的雅痞群聚,他們成為死忠的星巴克迷。

有人說家裡附近或城內終於開一家星巴克時,大家都會露出艷羨的眼神,是大事一件。

沒幾年的時間,星巴克就形成一股全國風潮。

」所以星巴克完全沒有傳統的持久性競爭優勢,它有什麼?

有獨占性,香醇咖啡的獨占性,所以星巴克因此大發利市,賺到基礎經濟學中所謂「獨占租」(monopolyrent)的罕見獲利。

相反的,佛爵斯、麥斯威爾及雀巢咖啡有很強的品牌,卻沒有獨占性,沒有獲利好的可掌握空間。

因此,他們必須競相以一磅四.五美元的價格賣咖啡,而星巴克實際上則是一磅賣四十五美元,且展店速度還無法滿足顧客的期待。

西南航空:

真實故事讓我們再以西南航空過去的成功故事為例。

詢問一群高階主管,為什麼西南航空在高度競爭的航空業可以連續多年持續名列前茅,你會聽到一堆和SCA理論相關的答案。

「西南航空是美國航空業的低價航空業者,有很強的持久性競爭優勢。

他們運載一名乘客一英里只需七.二美分,比美國航空的十一.三美分少了三○%,這也是為什麼他們可以從芝加哥載你飛往底特律,飛行二百二十五英里,票價僅收三十九美元,仍賺二十二美元的利潤。

「他們在每個地方都是使用相同的飛機,不必訓練飛行員或機員操作不同類型的飛機,或是和員工爭論排班規定或不同設備的薪給差異。

「他們使用次級機場,起降費較低。

「他們的機隊使用率是國內航空公司中最高的。

航班之間的整理只需十五分鐘即可就緒,比其他航空公司的飛機飛行時間更長,使用得更頻繁。

「他們的收費標準很單純,不需花太多時間與成本促銷低價特惠票。

「西南航空的員工工作勤奮,可做多樣工作,訂位人員可幫忙裝載行李,機員也會一起幫忙清掃內部。

「他們在機內不提供餐飲,只給一包花生米。

「他們沒有工會。

」(這個理由並不正確。

令人訝異的是,西南航空實際上是航空界員工加入工會比例最高的。

)以上的理由歸結出一大重點:

「西南航空是低價業者的典範,是經典的SCA。

」這個理論只有一個問題:

事實並非如此。

實際上,西南航空只有在擁有獨占性時才是成功的,亦即對廉價機位的獨占優勢。

假設你想從芝加哥飛往華盛頓,可以搭聯合航空或美國航空,由歐海爾機場飛往華盛頓國家機場來回票價是六百多美元。

你也可以前往中途機場(Midway,芝加哥南方的另一個機場),花一百九十九美元搭乘西南航空飛往巴爾的摩,再搭計程車到華盛頓,即使多付兩趟計程車錢,還是可以省下四百多塊錢。

這樣的折衷辦法值得嗎?

並不是每個人都這麼認為。

假設你是商務乘客,住在芝加哥北部(或像我一樣是住在北部郊區),要前往中途機場就是一大麻煩,比較可能到歐海爾機場搭乘聯合航空或美國航空,讓公司幫你多付一點錢,免得麻煩。

但是對學生、退休人士或是省錢玩家等預算有限的乘客來說,情況就完全不同了。

他們唯一的另一種選擇就是搭乘灰狗巴士或火車,這兩種都不是那麼受歡迎的方式,都需要在僵硬的椅子上坐一天半,而且火車票幾乎和機票差不多貴,所以相較之下,西南航空是最佳選擇。

把這個例子應用到西南航空的全部航線上,就可以看出其成功的祕訣了。

西南航空從一九七一年開始營運以來,致力於鎖定其市場內預算有限的旅客,對廉價機位的獨占性才是西南航空成功的真正關鍵。

其他特定的策略,諸如換機迅速、彈性工作規定、單一型飛機、花生米等等,都只是開發這項獨占性的方法。

但是如果沒有這個獨占性,西南航空就只是高度競爭產業中的低價競爭者而已。

如果陷入價格戰,它的損失可能沒有大型業者慘重,但依舊會有損失。

西南航空在一九九四年學到這個教訓。

聯合航空在加州推出「ShuttlebyUnited」低價促銷活動時,其目的很簡單,就只是想跟西南航空搶占獲利豐厚的西岸市場而已。

其後兩年間,西南航空和聯合航空在每條航線上都是硬碰硬,尤其是航班頻繁的舊金山至洛杉磯航線,兩邊都緊咬著對方不放,結果造成兩敗俱傷。

西南航空改變遊戲方式、重新創造獨占性以前,在西岸市場一直呈現虧損狀態。

後來西南航空的因應對策是:

不再從舊金山飛洛杉磯國際機場,開始改由奧克蘭(Oakland)起飛。

舊金山地區的休閒旅客及預算有限的乘客並不在意這一點,他們只是越過海灣大橋到奧克蘭搭機而已。

但是商務乘客覺得很麻煩,尤其是由其他航空公司轉接過來的乘客,他們不可能在舊金山下飛機以後,搭計程車繞過海灣到奧克蘭,轉搭西南航空的飛機飛往洛杉磯國際機場。

所以商務乘客全部投靠聯合航空,聯合航空也因此提高了票價。

航空公司知道可以報公帳的乘客會願意多花幾百塊錢,節省商務旅行的時間和麻煩,但預算有限的乘客只能搭西南航空,西南航空也因為可以解除聯合航空的競爭壓力,而得以將票價調回有利可圖的水準,但還是比競爭對手的票價低許多。

重新找回獨占性後,西南航空的營運又開始好轉了。

所以身為低價業者本身並不保證一定獲利,更別說要持盈保泰了,即便對西南航空這種控制成本的模範生來說也是如此。

只有獨占性才能提供獲利保證。

或許你認為星巴克和西南航空只是特例,並沒有真正打破持久性競爭優勢才是成功關鍵的通則。

但答案是否定的。

我在許多行業中發現很多非常成功的公司,他們並沒有持久性競爭優勢。

有些公司規模很小,甚至不太為人所知:

標準牌打蛋器(Standard)、愛慕思寵物食品(Iams)、有機食品超市(WholeFoodMarket)、企業連鎖租車公司等等。

有些則是眾所皆知的大公司:

CNN、諾基亞、沃爾瑪、聯邦快遞、先鋒基金公司(Vanguard)、戴爾電腦等等。

這群多元的公司有一些共同點。

第一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持久性競爭優勢都無法解釋他們的成功。

即便是今天,他們之中還是有一些公司是毫無一般常見的持久性競爭優勢,他們也未享有經濟規模或經濟範疇,沒有很大的成本優勢,沒有學習曲線的優點,也沒有特別強勢的品牌或獨特的產品。

有些公司則是在成功了以後才開發出優勢,例如達到某個規模後,便能以較低的價錢購買原物料而因此降低成本,但是SCA對他們最初的成功並無幫助。

例如,大家往往舉諾基亞為手機業中具有獨特產品差異化的典範;但諾基亞原本只是一家鮮為人知的造紙公司,由摩托羅拉授權取得許多關鍵技術。

此外,手機都必須有制式的基本特徵與功能。

結果,諾基亞卻是從毫無品牌、規模或獨到產品起家。

那諾基亞是如何由新進業者變成全美第一的手機大廠呢?

沃爾瑪也是另一個有趣的例子,管理大師喜歡指出沃爾瑪的SCA是:

無可匹敵的物流系統、龐大的規模及超低成本結構。

但是當研究持久性優勢的知名研究學者葛馬萬(PankajGhemawat)探討沃爾瑪如何變成世界頂尖零售業者時,他發現沃爾瑪連鎖店原本是鎖定小城地區,關鍵在於:

「這些小城大部分都無法容納兩家折扣零售商,所以沃爾瑪一旦長期斥資服務這些小城時,就擁有地區性獨占優勢。

」葛馬萬又指出,這些區域性獨占優勢可以支應沃爾瑪在大型區域配銷中心的投資,並指出其他讓沃爾瑪成為低價業者的原因。

換言之,沃爾瑪是先有獨占性,後來才發展出持久性優勢。

沃爾瑪的SCA有助於獲利改善,但並不是它最初產生獲利的原因。

第二,這些公司大部分都是在成熟與高度競爭產業中成功經營。

試想,航空公司、超市零售、共同基金……這些產業都不是完全開放並以二位數比例成長。

獨占性讓公司可以在沒什麼SCA效果的不良環境中成功營運。

第三,這些公司的成功都不是短期間一蹴可幾的,是經過長時間,五年、十年、二十年、甚至三十年的成長。

即使在經濟狀況不佳的產業中,獲利依舊相當穩定。

例如,西南航空是航空業少見從未虧損的公司,即使九一一恐怖攻擊事件後,航空業一敗塗地的情況下亦然。

第四,即使具有明顯SCA的競爭對手出現營運困境或甚至消失了,這些公司依舊屹立不搖。

企業連鎖租車公司一向有穩定的獲利,但是赫茲(Hertz)與艾維士(Avis)即使有很強的品牌優勢,獲利卻大幅波動。

愛慕思寵物食品的業績表現比普瑞納(RalstonPurina)及其他大品牌的寵物食品更好。

諾基亞雖然在技術、品牌、範疇上沒有摩托羅拉的優勢,但依舊勝過摩托羅拉。

戴爾電腦以二位數比率成長,但康柏、迪吉多(DEC)、安迅(NCR)等一度有強勢品牌、廣大客群及技術優勢的公司都已不復見。

思考這些清單時,我開始自問:

「持久性競爭優勢真的很重要嗎?

還是像安娜.庫妮可娃(AnnaKournikova)策略一樣,只是有很多代言機會、卻沒多強實力的網球選手?

」我的答案是:

持久性競爭優勢不是確保豐厚獲利的必要及充分條件。

SCA只能保障你在某特定領域中比競爭對手卓越,就這樣而已!

SCA很可能讓你因為收費較高、生產成本較少、生產更好的產品,或以其他方式而產生較高的獲利。

有可能,但並不保證一定如此。

獲利保證必須來自於擁有獨占性,如果擁有獨占性,即使沒有SCA,也能有很多獲利;但是如果你有SCA卻沒有獨占性,就不可能大發利市。

以下便是一例,很多人同意享有盛名的品牌是很大的競爭優勢。

在獨占空間內的強勢品牌是超強的獲利驅動器,但是當獨占空間消失後,就只剩昂貴的行銷活動及欲振乏力的獲利。

四十年前,凱迪拉克是以品牌為基礎的大型獨占事業,在北美擁有高級車的獨占市場,所以(獨占)獲利相當可觀。

如今,賓士、寶馬(BMW)、凌志(Lexus)、Infiniti及其他車商已經瓜分大部分的高級車市場。

凱迪拉克受盛名之累,卻沒有相對應的獨占獲利。

以下是持久性競爭優勢的另一種觀點:

獨特產品、強勢品牌、龐大規模、低廉成本等傳統SCA只是有效的方法,獨占則是最終目標。

商業人士直覺上都了解這些道理,但是隨著時間經過,我們都忘了獨樹一幟的目的是要掌握顧客,大家都陷入「最佳捕鼠器的陷阱」,以為更好的捕鼠器本身就足以吸引顧客上門,其實並非如此,只有獨占性才有這種效果。

所以我們才會鎖定錯誤的焦點,一直問:

「要如何擊敗目前業者的行動?

」但實際上我們應該問:

「這個市場中,哪裡可以創造獨占空間?

如何創造?

獨占會有多久?

」改編一下美國前總統柯林頓的競選名言,我們必須不斷自我提醒:

「笨蛋!

問題是在獨占。

0-4【結語】未來的獨占

我想回頭討論新式競爭,以及新式競爭徹底改變獨占本質的方式,為本書做個總結。

誠如前述,新式競爭的崛起,帶來一連串威力十足的連鎖變化,它們個別或整體而言,都對商場產生巨大的影響。

第一,顧客群正在改變,西方顧客群開始老化,東方顧客群則愈來愈年輕。

如今顧客懂得更多、更挑剔、更無理可循、對品牌與公司的忠誠度也比他們的長輩更為淡薄。

總之,高同質性的大眾市場,已經像汽水一樣平淡無奇,裡頭有許多市場區隔,各自擁有不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中医中药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