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皖南八校届高三语文临门一卷.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865861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21.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皖南八校届高三语文临门一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安徽省皖南八校届高三语文临门一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安徽省皖南八校届高三语文临门一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安徽省皖南八校届高三语文临门一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安徽省皖南八校届高三语文临门一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安徽省皖南八校届高三语文临门一卷.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安徽省皖南八校届高三语文临门一卷.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安徽省皖南八校届高三语文临门一卷.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安徽省皖南八校届高三语文临门一卷.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安徽省皖南八校届高三语文临门一卷.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安徽省皖南八校届高三语文临门一卷.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安徽省皖南八校届高三语文临门一卷.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安徽省皖南八校届高三语文临门一卷.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安徽省皖南八校届高三语文临门一卷.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安徽省皖南八校届高三语文临门一卷.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安徽省皖南八校届高三语文临门一卷.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安徽省皖南八校届高三语文临门一卷.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安徽省皖南八校届高三语文临门一卷.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安徽省皖南八校届高三语文临门一卷.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安徽省皖南八校届高三语文临门一卷.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省皖南八校届高三语文临门一卷.docx

《安徽省皖南八校届高三语文临门一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皖南八校届高三语文临门一卷.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安徽省皖南八校届高三语文临门一卷.docx

安徽省皖南八校届高三语文临门一卷

安徽省2020届高三语文模拟考试卷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远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3.本卷命题范围:

高考范围。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天下”是中国传统文化对世界秩序的一种原初想象,“天下主义”是以“天下”理念为核心,由具有普遍性和开放性的世界秩序、价值规范与理想人格构成的思想体系在当今全球化语境之下,中国文化理念和文化战略的自觉自信体现的正是“天下主义”的精神内核。

文化自信首先是一种“以天下观天下”的世界观的自信。

《道德经》有云:

“修之天下,其德乃普。

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

”“天下”是中国文化特有的思维尺度,是一个最宏大、最完备的分析单位,具有最广阔的容纳力。

面对差异性的多元文化格局,西方文化多以民族国家为基本单位,文化视域限于国家、民族内部,虽然也有关于世界的思考,比如斯多葛学派的“世界主义”等,但其思考方式是“以国家观世界”,与中国文化的立足点和尺度不同。

中国文化的“天下”蕴含了“天下无外”的理想,各个民族的历史文化在世界内部是平等共存的;中国文化依循“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进路,从“身一家—国”逻辑同构的角度,最终达到“天下大同”的境界。

与西方文化相较,“天下”的世界观更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

文化自信的核心是“以天下为一家”的价值观的自信。

中国文化是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伦理型文化,梁漱溟认为“中国伦理始于家庭而不止于家庭”,中国文化重视家庭生活,整个社会关系是依照家庭关系推广发挥的。

“以天下为一家”的价值观实质上是一种关系性伦理,把“自我”和“他者”看成一体共生的关系。

“天下”是一个最大的家,家庭利益的最大化就是个体利益的最大化,共同体的善与个体的善是统一的。

文化自信最终体现为一种人格自信。

无论是“以天下观天下”的世界观,还是“以天下为一家”的价值观,最终都沉淀为个体的精神品格。

中国文化倡导和推崇的理想人格是“君子”,这是由中国人独特的精神气质所决定的。

“君子”是一个自主自足的动态形象,通过“身国一天下”的逐渐扩充延展,人格不断超越并完善。

“君子”奉行的“中庸之道”是一种整体的思维方式,“君子”在行为模式上追求理欲平衡、天人合忠恕包容。

以“中庸之道”来解决当今的文化冲突问题,相较于西方适者生存的斗争模式更具高明之处。

“中庸”不仅仅是“求同存异”地承认诸多文化存在的正当性,且要在此基础上积极地共建一个互动互补的世界。

总之,“天下主义”启发我们以一种新的视野去构筑文明之路,增强文化自信。

这种文化自信既不是孤芳自赏,也不是随波逐流,而是旨在创建一个兼容并蓄、和而不同的文化共同体。

(摘编自张丽娟《天下主义与文化自信》)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天下观天下”的世界观以天下为思维尺度,其文化视域不限于国家、民族内部。

B.“以天下为一家”的价值观把“他者”融入“自我”,旨在达到家庭利益的最大化。

C.君子的理想人格塑造了中国人的精神气质,是世界观和价值观自信的最终体现。

D.“中庸之道”可以消除文化冲突,有助于共建诸多文化并存而又互动互补的世界。

2.下列对原文论述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采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手法,以突出中西方文化在思考方式和行为模式上的不同

B.文章以“天下”理念为核心,阐释“天下主义”的三层内涵,层层推进,逻辑严密。

C.文章第三段引用梁漱溟的言论,旨在强调家庭是中国关系性伦理文化的逻辑起点。

D.文章通过分析天下主义与文化自信的内在联系,表达了对构建文化共同体的思考。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全球化语境下,我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体现了“天下主义”的精神内核。

B.一个人如果不注重自身的修养,不建设好自己的家庭,就难以做到“心怀天下”。

C.西方倾向于以斗争模式解决文化冲突问题,是因为其世界观不具开放性和包容性。

D.不以“天下”为立足点的文化自信是一种狭隘的自信,无益于构建良好的世界秩序。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站在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的历史节点上,回顾中国电影这一路的艺术轨迹,其美学流变与文化变迁之脉络清晰可辨。

八十年代,随着国家层面改革开放的推进,中国电影业逐渐从六七十年代“八亿人民八部戏”的荒芜寂静中复苏,创作思维突破了以往的诸多思想桎梏,主体创新意识越来越强。

从九十年代以后,电影业开始探索以市场经济规律为指导的企业化运作方式,在发行环节上引入竞争机制,推进国有制片业股份制改革。

面对初兴的电视业和风靡内地的港台影视剧的激烈竞争,中国电影业感受到了成长的阵痛,市场萎缩,观众锐减,票房不佳。

在低迷之中,《甲方乙方》《不见不散》等以风趣幽默自成一派的喜剧电影在市场上打开了局面,找到了一条类型探索之路。

新世纪以来,中国电影业逐渐从20世纪末的低潮中走了出来,进入了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

这一变化最突出的表现是票房,十几年间涨了数十倍。

中国电影制片、发行、放映领域的准入门槛逐步降低,电影投资主体愈发多元,产业化水平日益提高,创作生产能力稳步提高,类型生产和艺术探索也呈现出多样性和丰富性的发展态势。

特别是信息时代来临,互联网技术与思维介入电影业,带来了电影媒介融合、理念变革和人才跨界的新可能,逐渐形成了“互联网十电影”的大产业格局。

(摘编自2018年10月18日光明网《改革开放40年中国电影:

在探索中奏响时代主旋律》)

材料二:

材料三:

国家电影局2018年12月31日晚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电影总票房为609.76亿元,同比增长9.06%,国产电影总票房为378.97亿元,占比为62.15%。

与这一华丽数字相比,中国电影呈现的“创作暖春”更令人感到欣喜,唤起人们对未来的憧憬。

这一年,现实主义创作成绩斐然:

《我不是药神》《找到你》《红海行动》《后来的我们》《暴裂无声》《春天的马拉松》《照相师》等一批优秀的现实主义题材影片深刻地反映了现实,引起了观众的强烈反响;体现电影工业实力的类型电影《无双》《唐人街探案2》《捉妖记2》《超时空同居》《前任攻略3》等均取得了不俗的票房成绩,也表达了积极的价值观;关注人文品格和人性关怀的《阿拉姜色》《米花之味》等艺术电影表现出探索者矢志不渝的追求。

(摘编自2019年1月4日《光明日报》)

材料四:

截至2018年年底,全国银幕总数突破6万块,位居世界首位。

与高速增长的影院数量相比,近几年来,全国影院的场均观影人次持续下降。

以位居全国票房收入首位的万达院线为例,2016年场均人次为31人,2017年为25人,2018年则再度下降至22人。

这样的情况在各大院线普遍存在。

数据显示,2018年票房前10名的影院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3个城市,票房前50名的影院也主要集中在一、二线大城市,其中,位于北京的影院占比尤其高。

“这种现象反映出当前影院建设的不平衡不充分。

”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会长韩晓黎认为,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影院过度集中造成单厅人次下降,而在中西部地区特别是县级城市及以下地区,影院覆盖明显不足。

政府将鼓励企业积极投资建设电影院,并将通过国家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对中西部地区县城及县级市新建影院给予每家不超过30万元的资助,对改扩建影院给予不超过20万元的资助,对新建或改扩建并加入城市院线的乡镇电影院给予每家不超过30万元的资助。

(摘编自2019年1月23日《人民日报》)

4.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2016年至2018年进入电影院观影用户年轻化趋势凸显,18岁以下用户占比逐年升高,从2016年的2.6%增至2018年的8.9%。

B.2018年18岁到24岁的用户占比超三成,成为观影的主力,他们对票房的贡献最大。

C.2017年和2018年两年第一季度和第三季度票房规模增长较强,尤其是2018年这两个季度票房增长率均超40%。

D.2016年至2018年30岁以上进入影院观影的用户比重呈下降趋势,这是导致票房收入负增长的重要因素。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站在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的历史节点上,梳理中国电影变革的来龙去脉,可以发现其经历了三个重要阶段后,逐渐形成了“互联网+电影”的大产业格局。

B.中国电影制片、发行、放映领域的准入门槛逐步降低,电影投资主体愈发多元,这反映出中国电影业以市场经济规律为指导的运作方式日益成熟。

C.近几年来,全国影院的场均观影人次持续下降,这可以从侧面反映出中国电影题材单一,以致观众减少。

因此要警惕重蹈市场萎缩、票房不佳的历史悲剧。

D.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影院过度集中造成单厅人次下降,而县级城市及以下地区影院覆盖明显不足,这种现象反映出当前影院建设的不平衡不充分。

6.根据所选材料,请简要概括2018年国产电影票房收入增加的原因。

(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吴召儿

孙犁

我们的机关搬到三将台,是个秋天,枣儿正红,芦苇正吐花。

我们来了一群人,不管牛棚马圈全住上,当天就劈柴做饭,上山唱歌,一下就和老乡生活在一块儿了。

我组织民校妇女识字班,课程第一是唱歌,歌唱会了,剩下的时间就碰球。

山沟的青年妇女们,碰起球来,真是热烈,整个村子被欢笑声浮了起来。

有一天,我翻着点名册,随便叫了一个名字:

“吴召儿!

我听见嗤的一声笑了。

抬头一看,在人群末尾,靠着一根白杨木柱子,站起一个女孩。

她正在背后掩藏一件什么东西,好像是个假手榴弹,坐在一处的女孩子们望着她笑。

她红着脸转过身来,笑着问我:

“念书吗?

“对!

你念念头一段,声音大点儿。

大家注意!

她端正地立起来,两手捧着书,低下头去,就念开了,书念得非常熟快动听。

就是她这认真的念书态度和声音,不知怎样一下就印进了我的记忆。

下课回来,走过那条小河,我听到了只有在阜平才能听见的那紧张激动的水流的声响,听到在这山草衰白柿叶霜红的山地,还没有飞走的一只黄鹂的叫唤。

十一月“反扫荡”。

我当了一个小组长,我们的向导老不来。

我跑到村长家里去找,村长散披着黑羊皮袄,看见我就笑着说:

“男的分配完了,给你找了一个女的!

“女的就女的吧,在哪里呀?

”我说。

一个女孩子跑出来。

穿着一件红棉袄,一个新鲜的白色挂包,斜在她的腰里,装着三颗手榴弹。

“真是,”村长也在抱怨,“这是‘反扫荡’呀,又不是到区里验操,也要换换衣裳!

红的目标大呀!

“尽是夜间活动,红不红怕什么呀,我没有别的衣服,就是这一件。

”女孩子笑着,“走吧,同志!

”说着就跑下坡去。

在路上,她走得很快,我跑上前去问她:

“我们先到哪里?

“先到神仙山!

”她回过头来一笑,这时我才认出她就是那个吴召儿。

“到了神仙山,我有亲戚。

”她说,“我姑住在山上,她家的倭瓜又大又甜。

今天晚上,我们到了,我叫她给你们熬着吃个饱吧!

天黑的时候,我们才到了神仙山的脚下。

她爬得很快,走一截就坐在石头上望着我们笑,像是在这乱石山中,突然开出一朵红花,浮起一片彩云来。

北斗星转下山去,我们才到了她的姑家。

“这都是我们的同志。

”吴召儿大声对她姑说,“快给他们点火做饭吧!

”老婆子拿了一根麻秸,在灯上取着火,就往锅里添水。

吴召儿和她姑有说不完的话。

“你爹给你买的新袄?

”姑问。

“他哪里有钱?

是我给军队上纳鞋底换的。

第二天,我们在这高山顶上休息了一天。

以后每天黎明,吴召儿就把我唤醒,一同到那大黑山的顶上去放哨。

山顶不好爬,又危险,她先爬到上面,再把我拉上去。

山顶上有一丈见方的一块平石,长年承受雨水,被冲洗得光亮又滑润。

我们坐在那平石上,月亮和星星都落到下面去,我们觉得飘忽不定,像活在天空里。

这一夜下起大雨来,雨下得那样暴,在这样高的山上,我们觉得不是在下雨,倒像是沉落在波浪滔天的海洋里,风狂吹着,那块大平石也像要被风吹走。

吴召儿紧拉着我爬到大石的下面,不知道是人还是野兽在那里铺好了一层软软的白草。

听到四下里山洪暴发的声音,雨水像瀑布一样,从平石上流下,我们像钻进了水帘洞。

一清早放晴,我们就看见从邓家店起,一路的村庄,都在着火冒烟。

我们看见敌人像一条虫,在山脊梁上往这里爬行。

一路不断响枪,那是各村伏在山沟里的游击组。

吴召儿说:

“今年,敌人不敢走山沟了,怕游击队。

可是走山梁,你就算保险了?

兔崽子们!

敌人的目标,显然是在这个山上。

吴召儿把身上的手榴弹全拉开弦,跳起来说:

“你去集合人,我去截兔崽子们一下。

”她在那乱石堆中,跳上跳下奔着敌人的进路跑去。

我喊:

“红棉袄不行啊!

“我要伪装起来!

”吴召儿笑着,一转眼的工夫,她已经把棉袄翻过来。

棉袄是白里子,这样一来,她就活像一只逃散的黑头的小白山羊了。

一只聪明的、热情的、勇敢的小白山羊啊!

她登在乱石尖上跳跃着前进。

那翻在里面的红棉袄,还不断被风吹卷,像从她的身上撒出的一朵朵的火花,落在她的身后。

当我们集合起来,从后山上跑下,来不及脱鞋袜,就跳入山下那条激荡的大河的时候,听到了吴召儿在山前连续投击的手榴弹爆炸的声音。

不知她现在怎样了。

我能断定,她的生活和历史会在我们这一代生活里放光的。

1949年11月

(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写“我们”组织民校妇女识字、唱歌、碰球,既表现了我党主张男女平等的思想,对群众的文化教育,更表现出和群众融洽的军民鱼水之情。

B.写吴召儿出场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掩藏东西,也为后文写她勇敢杀敌埋下伏笔;而认真动听、紧张激动的念书声也给“我”留下深刻、美好的印象。

C.对“村长”和“姑”这两个次要人物的描写,着墨不多,但其外形、行为、语言也富有个性,其行为从一个侧面表现了老百姓对党领导的抗战的支持。

D.小说结尾给“我”也给读者留下了悬念和无尽牵挂;最后则坚信革命志土以及广大群众为民族解放事业英勇奋斗、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会被永远铭记。

8.小说为什么要多次描写“红棉袄”?

请简要分析。

9.孙犁的“荷花淀派”作品,一般都充满乐观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气息,此篇也不例外。

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贾复字君文,南阳冠军人也。

少好学,习《尚书》。

事舞阴李生,李生奇之,谓门人曰;“贾君之容貌志气如此,而勤于学,将相之器也。

”王莽末,下江、新市兵起,复亦聚众数百人于羽山,自号将军。

更始立,乃将其众归汉中王刘嘉,以为校尉。

复见更始政乱,诸将放纵,遂辞嘉,受书北度河,及光武于柏人,因邓禹得召见。

光武奇之,禹亦称有将帅节,于是署复破虏将军督盗贼。

复马羸,光武解左骖以赐之。

官属以复后来而好陵折等辈,调补鄗尉,光武曰:

“贾督有折冲千里之威,方任以职,勿得擅除。

光武至信都,以复为偏将军。

及拔邯郸,迁都护将军。

从击青犊于射犬,大战至日中,贼陈坚不却。

光武传召复曰:

“吏士皆饥,可且朝饭。

”复日:

“先破之,然后食耳!

”于是被羽先登所向皆靡贼乃败走诸将咸服其勇又北与五校战于真定大破之复伤创基。

光武大惊曰:

“我所以不今贾复别将者,为其轻敌也。

果然,失吾名将。

”复病寻愈,追及光武于蓟,相见甚欢,大飨士卒,令复居前,击邺贼,破之。

复从征伐,未尝丧败,数与诸将溃围解急,身被十二创。

帝以复敢深入,希令远征,而壮其勇节,常自从之,故复少方面之勋。

诸将每论功自伐,复未尝有言。

帝辄曰:

“贾君之功,我自知之。

十三年,定封胶东侯,食邑凡六县。

复知帝欲偃干戈,修文德,不欲功臣拥众京师,乃与高密侯邓禹并剽甲兵,敦儒学。

帝深然之,遂罢左右将军。

复以列侯就第,加位特进。

复为人刚毅方直,多大节。

既还私第,阖门养威重。

三十一年卒,谥曰刚侯。

(节选自《后汉书·贾复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于是被羽/先登所向/皆靡贼/乃败走/诸将咸服其勇/又北与五校战/于真定大破之/复伤创甚

B.于是被羽先登/所向皆靡贼/乃败走诸将/咸服其勇/又北与五校战/于真定大破之/复伤创甚

C.于是被羽先登/所向皆靡/贼乃败走/诸将咸服其勇/又北与五校战于真定/大破之/复伤创甚

D.于是被羽/先登所向皆靡/贼乃败走诸将/咸服其勇/又北与五校战于真定/大破之/复伤创甚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尚书》,儒家经典之一,是中国上古历史文献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传说孔子曾删定过。

B.左骖,古代驾车三马中左边的马。

后用四马,中间的两四马叫“服”,左右两边的叫“参”,左骖即四马中左边的马。

C.别将,秦、汉时代,军中别部之统领官,即配合主力军作战的部队将领。

《史记·项羽本纪》:

“诸别将皆属宋义,号为卿子冠军”。

D.食邑,古代诸侯封赐所属卿、大夫作为世禄的田邑(不包括土地上的劳动者在内),又称采邑、采地、封地。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贾复勤奋好学,又志气不凡。

贾复被他的老师称赞为将相之才。

新朝末年,战乱频起,贾复也聚集了一批人马起义,并被封为将军。

B.贾复作战骁勇,但轻敌冒进。

贾复打仗勇于一马当先,冲锋陷阵,但往往对敌情估计不足,故打仗时刘秀常让他跟随自己,不让他独当一面。

C.贾复屡立战功,却有功不伐。

贾复跟随刘秀屡屡大破敌军,深受光武帝信任。

贾复身上的伤多达十多处,每次论功,贾复都默不说话。

D.贾复刚毅方直,能顾全大局。

贾复知道光武帝想偃息干戈,修理文德,不想让功臣拥众在京师,就与高密侯邓禹共同削去甲兵,敦重儒学。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光武奇之,禹亦称有将帅节,于是署复破虏将军督盗贼。

(2)复从征伐,未尝丧败,数与诸将溃围解急,身被十二创。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南湖早春①

白居易

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

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蘋生。

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鹂语未成。

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

[注]①元和十年(815)夏,宰相武元衡被人谋杀,白居易愤而上疏,请求朝廷缉捕凶手,被诬为越职言事,于当年秋被贬为江州司马。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写雨后初睛,湖光潋滟,描绘出南湖明媚动人的秀丽风光,表现诗人愉悦心情。

B.颔联写植物的鲜艳美丽、春色旖旎,与颈联写动物的低飞无语对比鲜明,动静相宜。

C.尾联说江南春景虽好,只是诗人年年衰病,此时此刻没什么好心情来欣赏春色美景。

D.整首诗精于选景构图,工于遣词用字,语言清新明丽,情景交融,真可谓自然圆合。

15.这首诗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情感?

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鉴赏这首诗。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自古以来,许多诗人都吟咏赞美过边疆风光。

王维《使至塞上》中“,”两句,就写诗人到达边塞后看到的雄浑画面、壮丽景象。

(2)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杜鹃是我国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意象,因其啼声哀婉,往往传达一种凄凉之情。

白居易《琵琶行》中“,”两句,就表达了这种凄苦之意。

(3)杜牧写《阿房宫赋》论述六国和秦朝灭亡的原因时说,如果六国当年能善待百姓,“”;如果秦人能善待六国之人,“”,又怎么会灭亡呢?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梅雨潭是一个瀑布潭。

仙岩有三个瀑布,梅雨瀑最低。

走到山边,便听见哗哗哗哗的声音;抬起头,镶在两条湿湿的黑边儿里的,一带白而发亮的水便呈现于眼前了。

我们先到梅雨亭。

①;坐在亭边,不必仰头,便可见它的全体了。

亭下深深的便是梅雨潭。

这个亭踞在突出的一角的岩石上:

上下都空空儿的,仿佛一只苍鹰展着翼翅浮在天宇中一般。

三面都是山,像半个环儿拥着,人如在井底了。

这是一个秋季的薄阴的天气。

微微的云在我们顶上流着,岩面与草丛都从润湿中透出几分油油的绿意。

而瀑布也似乎分外的响了。

那瀑布从上面冲下,仿佛已被扯成大小的几绺,不复是一幅整齐而平滑的布。

岩上有许多棱角,瀑流经过时,作急剧的撞击,便飞花碎玉般乱溅着了。

那溅着的水花,晶莹而多芒;远望去,②,微雨似的纷纷落着。

据说,这就是梅雨潭之所以得名了。

但我觉得像杨花,格外确切些。

轻风起来时,点点随风飘散,那更是杨花了。

这时偶然有几点送入我们温暖的怀里,便倏的钻了进去,再也寻它不着。

17.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3分)

A.对偶、排比、反复B.比喻、比拟、反复

C.比喻、比拟、夸张D.对偶、排比、夸张

18.请在文中画横线①②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分)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

“这个亭仿佛一只苍鹰展着翼翅浮在天宇中一般,踞在突出的一角的上下都空空儿的岩石上。

”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4分)

20.下面文段有五处语言表达的问题,请指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5分)

①本网文艺评论频道面向社会长期征集优秀稿件。

②诚邀您围绕文艺作品、事件、现象等为中心,③刊登有态度、有温度、有深度的评论意见。

④文章约2000字以内为宜,⑤表意清晰,⑥形成完整内容。

⑦来稿一经采用,将支付相应稿酬。

⑧请留下联系方式。

⑨感谢您们的关注与支持!

21.请把下面的四个关键词扩写成一段话,描写农民丰收的喜悦。

要求:

想象合理,使用比喻、拟人修辞,语言表达连贯、生动。

(不超过100个字)(6分)

秋天田野丰收农民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要求:

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2020年“皖南八校”高三临门一卷·语文

参考答案、解析及评分细则

10.C(原文标点:

于是被羽先登,所向皆靡,贼乃败走。

诸将咸服其勇。

又北与五校战于真定,大破之。

复伤创甚。

11.D(“不包括土地上的劳动者在内”错,食邑包括土地上的劳动者在内的。

12.A(“并被封为将军”错,他是自号将军。

13.

(1)光武帝刘秀觉得他很奇异,邓禹也称赞贾复有将帅的气节,于是暂时委任贾复为破虏将军督察盗贼。

(“奇”“署”“督”各1分,句意2分)

(2)贾复跟随光武帝征伐,从来没有失败过,多次与诸将在溃围中解救危急,身上受伤达十二处。

(“从”“数”“被”各1分,句意2分)

14.A(曲解诗意。

“表现诗人愉悦心情”错。

从注释中可以了解到,诗人因上疏言事遭受贬谪,心情自然郁闷;结合尾联又可知,诗人“衰病减心情”,无暇赏美景;加之颈联说“飞仍重”“语未成”,表面是说白雁和黄鹂,实际是写自己讽谏未成、仕途堪忧。

首联是以乐景反衬哀情。

15.示例:

这首诗流露出诗人遭遇贬谪的忧闷心情。

(2分)主要运用了以乐景写哀情和寓情于景的手法。

(2分)诗前两联写南湖早春的景物——春雨初晴,阳光返照,山杏吐艳,水蘋争绿,描绘的是多彩多姿、生趣盎然的春天画卷,尾联则抒发景色虽好却无心欣赏的忧愁苦恼之情,造成反差强烈的艺术效果,可谓“以乐景写哀情”;颈联写白雁低飞、黄鹂语涩,赋予自然景物以人的情感,含蓄地表达了诗人讽谏不成反遭贬谪的无奈与苦闷,可谓“寓情于景”。

(2分)

【诗歌鉴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