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海珠区学年第二学期期末高二语文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8661693 上传时间:2023-08-24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3.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州市海珠区学年第二学期期末高二语文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广州市海珠区学年第二学期期末高二语文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广州市海珠区学年第二学期期末高二语文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广州市海珠区学年第二学期期末高二语文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广州市海珠区学年第二学期期末高二语文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广州市海珠区学年第二学期期末高二语文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广州市海珠区学年第二学期期末高二语文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广州市海珠区学年第二学期期末高二语文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广州市海珠区学年第二学期期末高二语文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广州市海珠区学年第二学期期末高二语文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广州市海珠区学年第二学期期末高二语文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广州市海珠区学年第二学期期末高二语文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广州市海珠区学年第二学期期末高二语文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广州市海珠区学年第二学期期末高二语文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广州市海珠区学年第二学期期末高二语文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广州市海珠区学年第二学期期末高二语文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广州市海珠区学年第二学期期末高二语文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广州市海珠区学年第二学期期末高二语文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广州市海珠区学年第二学期期末高二语文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广州市海珠区学年第二学期期末高二语文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州市海珠区学年第二学期期末高二语文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广州市海珠区学年第二学期期末高二语文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州市海珠区学年第二学期期末高二语文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广州市海珠区学年第二学期期末高二语文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广州市海珠区学年第二学期期末高二语文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广州市海珠区2012学年第二学期期末高二语文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广州市海珠区2012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高二语文

2013.7

本试卷共10页,25小题,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等信息填写在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将相应信息点在答题卡上涂黑。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作答选做题时,请先用2B铅笔填涂选做题的题组号对应的信息点,再作答。

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赡养/瞻仰

伉俪/沆瀣一气

责难/多难兴邦

B.商榷/证券

蛊惑/余勇可贾

嚼舌/味同嚼蜡

C.堤岸/提拔

干涸/曲高和寡

大度/审时度势

D.概况/愤慨

癖好/否极泰来

乐府/乐不思蜀

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是一项是

叔本华说,十分之九的书籍是以骗钱为目的的。

为了这种目的,即使名噪一时的作家也会与出版商朋比为奸。

因此,我们读书必以“决不滥读”为原则。

但字字珠玑的好书也并非读得越多越好,如同好的食物虽能滋养身体,若吃得过多,进而伤害胃乃至全身。

A.名噪一时

B.朋比为奸

C.滋养

D.进而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此次赛事看点颇多,上届冠军得主丹麦选手佛罗斯特有可能在决赛中与印尼老将苏吉亚相遇,他们必将上演一场争夺冠亚军的好戏。

B.

莫言在80年代中期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被当代文学界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也使他当之无愧地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的殊荣。

C.近日,涉及肯德基等知名企业的“速生鸡”事件被媒体曝光,再一次引发公众对食品安全的质疑,农业部专家组已奔赴山东调查。

D.中华文明的发展是与其他文明相互碰撞、融合、交流的形式,它进步的重要条件是一定要处于开放的环境下,否则会带来衰退的恶果。

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知识是死的,而学校却要为活人服务。

但这并不意味着应当消灭个性,使个人变成仅仅是社会的工具,像一只蜜蜂或蚂蚁那样。

人们有时把学校简单地看作一种工具,靠它来把最大量的知识传播给成长中的一代,这种看法是不完全正确的。

相反,学校的目标应当是培养独立行动和独立思考的人,使他们把为社会服务看成是自己最高的人生目标。

因为由没有个人独创性和个人意志的规格统一的个人所组成的社会,将是一个没有发展可能的不幸的社会。

它应当发展青年人中那些有益于公共福利的品质和才能。

A.

B.

C.

D.

二、本大题8小题,共3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7小题。

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

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

“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

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

前长君为奉车,从至雍棫阳宫,扶辇下除,触柱折辕,劾大不敬,伏剑自刎,赐钱二百万以葬。

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

来时,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阳陵。

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

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

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

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

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

愿听陵计,勿复有云。

”武曰:

“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

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

臣事君,犹子事父也。

子为父死亡所恨。

愿勿复再言。

”陵与武饮数日,复曰:

“子卿壹听陵言。

”武曰:

“自分已死久矣!

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

”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

“嗟乎,义士!

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

”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

陵恶自赐武,使其妻赐武牛羊数十头。

后陵复至北海上,语武:

“区脱捕得云中生口,言太守以下吏民皆白服,曰上崩。

”武闻之,南乡号哭,欧血,旦夕临数月。

(节选自《汉书·李广苏建传》)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

一向

B.故使陵来说足下

劝说

C.扶辇下除

轿子

D.自分已死久矣

料定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

B.

久之

因谓武曰

诚甘乐之

因泣下沾衿

C.

D.

皆为陛下所成就

何久自苦如此

子为父死亡所恨

何以过陵

7.下列各句编为四组,都能直接表现苏武“忠君爱国”的一组是

(3分)

陵降,不敢求武

惶恐饮药而死

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

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

义士!

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

南乡号哭,欧血

A.

B.

C.

D.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小题。

记道人问真

苏轼

道人徐问真,自言潍州人,嗜酒狂肆,能啖生葱鲜鱼,以指为针,以土为药,治病良有验。

欧阳文忠公为青州,问真来从公游,久之乃求去。

闻公致仕,复来汝南,公常馆之,使伯和父兄弟为之主。

公常有足疾,状少异,医莫能喻。

问真教公汲引气血自踵至顶,公用其言,病辄已。

忽一日求去甚力,公留之,不可,曰:

“我有罪,我与公卿游,我不复留。

”公使人送之,果有冠铁冠丈夫长八尺许,立道周俟之。

问真出城,顾村童使持药笥。

行数里,童告之求去。

问真于髻中出小瓢如枣大,再三覆之掌中,得酒满掬者二,以饮童子,良酒也。

自尔不复知其存亡而童子径发狂亦莫知其所终轼过汝阴公具言如此其后贬黄州而黄冈县令周孝孙暴得重膇疾轼试以问真口诀授之七日而愈。

元祐六年十一月二日,与叔弼父、季默父夜坐话其事,事复有甚异者,不欲尽书,然问真要为异人也。

(选自《东坡志林》)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徐问真是一名道士,自言是潍州人,曾与文忠公交游,后称自己有罪便辞别了文忠,最终,徐的存亡不被人知道。

B.道士徐问真医术高妙,能够把手指当作针、把土当作药来治病,能用汲引气血的方法治疗足疾,而且效果显著。

C.徐问真受到了欧阳文忠公一家人的盛情款待,治愈了欧阳文忠公的足疾,还将治疗足疾的口诀教给了苏轼。

D.这篇文章叙事简约,所记人事,大多三言两语,但思想情趣毕现,刻画了一个医术精湛、行为奇异的道人形象。

9.下面的文句断句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自尔不复知/其存亡/而童子径发/狂亦莫知其所终/轼过汝阴/公具言如此/其后/贬黄州/而黄冈县令周孝孙暴得重膇疾/轼试以问真口诀/授之七日而愈

B.自尔不复知其存亡/而童子径发狂/亦莫知其所终/轼过汝阴/公具言如此/其后贬黄州/而黄冈县令周孝孙暴得重膇疾/轼试以问真口诀授之/七日而愈

C.自尔不复知其存亡/而童子径发狂/亦莫知其所终/轼过汝阴/公具言如此/其后贬黄州而黄冈/县令周孝孙暴得重膇/疾轼/试以问真口诀授之/七日而愈

D.自尔不复知/其存亡/而童子径发/狂亦莫知其所终/轼过/汝阴公具言如此/其后贬黄州而黄冈/县令周孝孙暴得重膇/疾轼/试以问真口诀授之/七日而愈

10.翻译下面的句子。

(7分)

公常有足疾,状少异,医莫能喻。

(3分)

公使人送之,果有冠铁冠丈夫长八尺许,立道周俟之。

(4分)

11.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7分)

南歌子过严关

张孝祥

路尽湘江水,人行瘴雾间。

昏昏西北度严关。

天外一簪初见,岭南山。

北雁连书断,秋霜点鬓斑。

此行休问几时还。

唯拟桂林佳处,过春残。

(1)这首词是如何描写岭南山的特点的?

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3分)

(2)这首词反映了词人复杂的内心情感,请结合词的下片简要分析。

(4分)

1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

答对一空给1分)(6分)

(1)____

__,___

___,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2)幽赏未已,高谈清。

___

_,__

_。

(李白《春夜宴从诸弟桃李园序》)

(3)___

_____,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__________。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4)羌管弄晴,_

________,___

_____。

千骑拥高牙。

(柳永《望海潮》)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6小题。

抒情诗

[德]弗里德里希黑格尔

诗的目标不在于表现事物的面貌,相反是事物的实际情况在主体心情的反映。

诗还有一个更高的任务:

那就是诗不仅使心灵从情感中解放出来,而且就在情感本身里获得解放。

与史诗相反,抒情诗的情景从来不会是普遍的整个的客观世界,而是个别的特殊的情境和对象。

当诗人面临外在事物时,把事物在他心中引起的情感和判断——喜悦、惊羡和苦痛之类表现出来。

一纵即逝的情调,内心的欢呼,闪电似的无忧无虑的谑浪笑傲,怅惘、愁怨和哀叹,总之,情感生活的全部浓淡色调,瞬息万变的动态或是由极不同的对象所引起的零星的飘忽的感想,都可以被抒情诗凝定下来,通过表现而变成耐久的艺术作品。

史诗是把民族精神的整体及其各种实际现象都纳入同一部作品中,抒情诗却只涉及这一整体的某一特殊方面,不能像史诗那样包罗万象。

正式史诗只能出现于原始时代,而抒情诗却在民族发展的任何阶段中都可以出现。

在内容方面,它可以涉及民族生活的各个方面。

抒情诗也可以描述故事。

最简单的形式是传奇故事诗。

这种故事诗把一件事迹分成若干景,对每一景都附上一首短诗略述其中要点表现诗人的同情。

事实上,真正抒情诗人是生活在他的自我里,按照他的诗性的个性去掌握他的内心世界与外在世界的情况、纠纷和命运以及内外之间的错综复杂的种种关系。

第二种表现方式就是抒情诗人在作应景诗时还完全保持住他的自由。

因为他的真正对象不是单纯的外在机缘,而是他自己和他的内心生活。

所以他只有凭他的特殊意图和诗的心情,才能抉择对象的某些方面,某种进展程序。

总之,我认为,抒情诗的基本特点在于主体心灵观照外界事物所引起的心灵本身的观感和情感,不同于史诗持纯粹客观态度描述对象的外在形象。

抒情诗所依据的是主体性原则。

主体反躬内视,察觉了原来混沌一团的朦胧的情感和观感,因而可以用诗的语言把它表现出来。

这样就使心灵从情感的压力下解放出来,感到舒畅。

外在的机缘只是触发点,是诗人掌握世界的起点,但并不是主要的中心。

另一种情况是,真正的抒情诗人并无须从外在事件出发,满怀热情地去叙述它,也无须用其他真实环境和机缘去激发他的情感。

他自己就是一个主体的完满自足世界。

所以无论是作诗的推动力还是诗的内容都可从他自己身上去找,不越出他自己的内心世界的情境、情况、事件和情欲的范围。

抒情诗人凭他的内心世界本身成就了艺术作品,不像史诗那样须用素不相识的英雄及其事业作他的诗的内容。

不过在抒情诗里也用得着叙事的因素,一般说来,诗人表现自己所用的情境也不应局限于单纯的内心生活,而应该是具体的,因而也应显示出外在的整体。

综上所述,抒情诗与史诗迥然有别。

当然,抒情诗虽说表现的是诗人自己,但特殊总是与一般结合,个人的观感和情感可以反映带有普遍意义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抒情是飞跃的,从一个观念不经过中介就跳到相隔很远的另一个观念上去。

它不遵循按部就班的知识理解,趁着沉醉状态的灵感在高空飞时,仿佛被一种力量所控制,诗人不由自主地被它的一股旋风卷着走。

(选自弗里德里希·黑格尔《美学》,有删改)

13-14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

(13题选对一项给2分,选对两项给5分,多选不给分)

13.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5分)

A.诗的目标是表现事物的实际情况在主体心情的反映。

B.使心灵从情感中解放出来是诗的更高任务。

C.单纯的外在机缘不是抒情诗人写作的真正对象。

D.抒情诗是对客观事实的真实而恰当的反映。

E.诗人在创作抒情诗时,便被不明力量控制。

14.根据文意,下列对“抒情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抒情诗表现的内容只是零星的飘忽的感想,它一旦被抒情诗凝定下来,通过表现就很有可能变成耐久的艺术作品。

B.抒情诗的出现一般不受时代局限,在民族发展的任何阶段都有可能产生抒情诗,其内容可涉及民族生活的各个方面。

C.真正的抒情诗需要一个这样的,他生活在自我的世界里,以自己的诗性和个性把握自己的内心世界和外在世界。

D.抒情诗可以叙事,甚至可以描述故事,但诗中叙述的事件不必是抒情的起点,也不必成为诗人满怀热情叙述的对象。

15.结合文章,请分析为什么说“抒情诗人凭他的内心世界本身就成了艺术作品”。

(4分)

16.根据文意,请分点概括抒情诗和史诗的区别。

(4分)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

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

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组,考生任选一组作答。

作答前,务必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与所选试题组对应的信息点;信息点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三千里远的一场情奔

张晓风

湖极小,但是它自己并不知道。

由于云来雾去,取名梦幻,关于这一点,它自己也一并不知。

云经过,失足坠入,浅浅的水位已足够溢为盈盈眼波。

阳光经过,失足坠入,暖暖的火种也刚好点燃顾盼的神采。

月色经过,山风经过,唯候鸟经过徘徊伫足之余竟留下

三千公里外的孢囊,这是后话,此处且按下不表。

有人说日据时代旧名鸭池的就是它,有人说不然。

有当地居民说小时候在此看到满池野鸭。

有人说今天虽不见水鸟,但仍拾到鸟羽,可见千年来追逐阳光的候鸟仍然深深眷爱这条南巡的旧时路,有人在附近的其他池子里发现五十只雁鸭,劫余重逢,真是惊喜莫名。

这被相思林和坡草密密护持钟爱的一池清凉,却也是使许多学者和专家惊讶困惑而不甚了然的小小谜团。

我喜欢在众说纷纭之际在小湖守着自己那份置身事外的闲定。

湖上遍生针兰,一一直立,池面也因而好看得有如翠绫制成的针插。

但湖中的惊人情节却在水韭,水韭是水生蕨类,整场回肠荡气的生生死死全在湖面下悄然无息地进行。

有学者认为它来自东北,由于做了候鸟免费的搭乘客,一路旅行三千公里,托生到这遥远的他乡。

想它不费一文,不功一趾,却乘上丰美充实的冬羽,在属于鸟类的旅游季出发,一路上穿虹贯日,又哪知冥冥中注定落在此山此湖,成为水韭世界里立足点最南的一族。

如果说流浪,谁也没本事把流浪故事编制得如此潇洒华丽。

如果说情奔,谁也没有机会远走得如此彻底。

但这善于流浪和冲激的生命却也同样善于扎根收敛。

植物根系的教授钻井四公尺,湖底的淤泥里仍有水韭的遗迹。

湖底显然另有一层属于水韭的“古代文明”,推算起来,这一族的迁移也有若干万年了。

水韭被写成了硕士论文,然后又被写成了博士论文——然而却没有人知道,在哪一年秋天,在哪一只泛彩的羽翼中夹带了那偷渡的情奔少年,从此落地繁殖,迁都立国。

使我像遭人念了“定身符咒”一般站在高坡上俯视这小湖而不能移足的是什么呢?

整个故事在哪一点上使我噤默不能作声呢?

这水韭如此曲折柔细像市场一根不必花钱买的小葱,却仍像某些生命一样,亦有其极柔弱极美丽而极不堪探索碰触的心情。

如此大浪荡和大守成,岂不也是每个艺术家梦寐以求的境界?

以芥子之微远行三千里,在方寸之地托身十万年,这里面有什么我说不清却能感知的神秘。

水韭且又有“旱眠”,旱季里池水一枯见底,但在晒干的老株下,沼泽微润,孢子便在其中蓄势待发,雨季一至,立刻伸头舒臂,为自己取得“翠绿权”。

诗人或者可以用优雅的缓调吟哦出“山中一夜雨,树抄万重泉”的句子,但实质的生命却有其奔莽剧烈近乎痛楚的动作。

一夜山雨后,小小的湖泊承受满溢的祝福。

行人经过,只见湖面轻烟绾梦,却哪里知道成千上万的生命正在作至精至猛的生死之搏。

只有一个雨季可供演出,只有一个雨季可恣疯狂,在死亡尚未降临之际,在一切尚未来不及之前,满池水韭怒生如沸水初扬——然而我们不知道,我们人类所见的一向只是澄明安静浑无一事的湖面。

这世界被造得太奢华太繁复,我们在惊奇自己的一生都力不从心之余,谁又真有精力去探悉别种生命的生死存亡呢?

谁能相信小小湖底竟也是生命神迹显灵显圣的道场呢?

梭罗一度拥有瓦尔登湖,宋儒依傍了鹅湖,而我想要这鲜澄的梦幻湖,可以吗?

我打算派出一部分的自己屯守在此,守住湖上的寒烟,守住寒烟下水韭的生生世世,且守住那烟织雾纺之余被一起混纺在湖景里的自己。

(选自《张晓风散文集》)

17.综观全文,本文标题“三千里远的一场情奔”的含义是什么?

(4分)

18.文章开头用三段笔墨描写梦幻湖,请简要分析有什么作用。

(5分)

19.对于梦幻湖,“我”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

你认为造成态度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请结合文章进行分析。

(6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

攻玉之石:

韩石山

——访著名作家、文学批评家韩石山先生

桑眉

记者:

读您的自传《既贱且辱此一生》颇多感慨,你们那代人经历太曲折,对生命的脉搏也把握、体会得深刻些,这一方面是否也为您的创作提供了不竭的”矿源”?

韩石山(后文简称韩):

更多的是给了我一种坚忍不拔的志气。

写小说时还有点用处,做学问就没什么关系了。

五年大学,只读了半年书,怎么都不能说是好事。

记者:

您1972年就开始发表作品,首先是以写小说为读者熟知。

曾有人说您的小说能打八九分,但却没特别突出的……这话在理吗?

你自己怎么看?

韩:

这话是评论家阎纲先生说的,时间在1980年。

他的看法是对的。

那时候兴解放思想,突破禁区。

我“出身”不好,多年受熬煎,写作的主要目的,主要是改变自身的处境,绝不会有“突破禁区”的胆量。

只能在艺术上多下些功夫,自然也就难以达到“十分”的地步。

记者:

在读者感觉中,批评家是凌厉、严肃、公正的,是对文学有引导作用的,您是以文学批评“闻名”却不喜欢“批评家”这个头衔,反倒喜欢人物传记,为什么?

韩:

我确实不喜欢人家叫我“批评家”。

因为这是我用力最少的一个门类,可说是“见义勇为”吧。

再就是,我觉得,一个文化人,不能光当批评家。

那就等于,一天到晚吃饱了没事干,专门找别人的茬儿。

或是一个人不去上班,天天在马路上等着“见义勇为”。

批评家最好是兼职,有自己的主业,且在主业上有成就,这样你说的话,才能说到点子上,人家才会服气。

记者:

在部分人印象中工历史的大多“迂腐”,但你却显得开明。

您传记的主角都是“时代先锋”——《徐志摩传》《李健吾传》《少不读鲁迅,老不读胡适》……我个人认为,喜欢徐志摩或研究徐志摩的人,必是良善、浪漫,具有诗人气质的。

您似乎也喜欢诗歌?

韩:

这话说得好,我爱听。

虽说没有学好历史,但我是个有“历史癖”的人,爱读历史书,爱穷究历史上的事。

我写《李健吾传》《徐志摩传》,还有最近出版的《张颔传——一位睿智的学者》,都是当作史书写的。

先做年谱,再写传文。

《徐志摩年谱》写了五六十万字,传文不过三十几万。

工历史的大多迂腐,是有这个说法,但好的历史学家,却难说迂腐,你看唐德刚先生的史学著作,比如《袁氏当国》,写得多活泛。

我喜欢旧体诗,新诗嘛,只喜欢徐志摩等少数人的。

记者:

打石成玉。

生活的磨砺其实也是一个拣选的过程,您们那代人,挺过来的皆为攻玉之石,既不卑不亢亦不愤世嫉俗,反倒乐观率性!

比如您,作文章活泼、幽默、率性,写字如行云流水……看到您和外孙皮皮的生活照特别温馨,您的真性情由此也可见一斑……这些应该都是您受到广大读者喜欢的重要原因之一吧?

对读者有什么寄语么?

韩:

现在退休了,还挂着一个山西省作协副主席的空名,过去当过县委副书记(挂职),当过刊物主编,但我觉得,到了这个年纪,我的最高职务和最高职称,不是别的,而是这个“姥爷”,也可以写成“老爷”。

这些日子,女儿有事,每天下午都是我去接孩子放学,一边走一边与外孙说说笑笑,那感觉之美,可说此生少有。

寄语嘛,我要说,年轻时一定要审时度势,努力上进,做好自己能做好的事情,不去做自己做不好的事情。

(选自《上层》2010年第6期,有删改)

20.文章主标题中的关键词“攻玉之石”有何作用?

试简要分析。

(4分)

21.统观这篇访谈,采访者所提的问题可以归纳为哪几个方面?

(5分)

22.纵观全文,从韩石山的言谈中,可以看出哪些因素有助于作家创作出优秀作品,请简要归纳。

(6分)

五、本大题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23.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问题。

(6分)

材料一:

近年来,网友通过“人肉搜索”,公布当事人的个人信息,将“虐猫女”事件、“表叔”杨达才、浙江一幼儿园教师虐童案等暴露在公众的视野之下,彰显了惩恶扬善的社会正义。

材料二:

前几年,一些网民因一起命案发起了对嫌疑人王某的“人肉搜

索”,后经侦查,王某与此事无关。

但王某因承受过大的舆论压力,身心受到损害,后来上诉法院,最终法院宣判两家涉案的侵权。

你对上述现象有何看法,请简要阐述,不超过60字。

24.仿照“乘凉愉快,种树也愉快”续写句子。

要求续写部分与给定的句子构成排比,前后连贯。

(6分)

生命本来是一个过程。

不懂得享受过程,就不懂得享受生命。

悟到这一层,就明白:

乘凉愉快,种树也愉快;

,;

人生没有愉快,就是最大的失败!

六、本大题1小题,60分。

25.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莫言在回忆往昔时说:

“我确实是一个在饥饿、孤独和恐惧中长大的孩子,我经历和忍受了许多苦难,但最终我没有疯狂也没有堕落,而且还成了一个写小说的……”莫言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表示,“听到获奖的消息,我很高兴。

但是我觉得获奖并不能代表什么。

”莫言说,接下来还是会将大部分精力放在新作品的创作上。

要求:

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

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不少于800字。

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

高二语文试题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1-9题、14题每题3分,多选、错选的不给分。

13题选对一项给2分,选对两项给5分,多选不给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3

14

答案

C

D

C

A

C

B

D

C

B

AC

A

附:

选择题答案说明

题号

答案

考点

答案说明

1

C

字音识记

A.shn/zhn

kng/hngnn/nnB.qu/qung/gjio/jio

C.d/th/hd/duD.gi/kip/pyu/l

2

D

词语运用

D.

“进而”表“在已有基础上更进一步”,表递进;此处前后句意为折关系,宜用“反而”。

3

C

语病辨析

C.A“争夺冠亚军”不合逻辑,删去“亚”;“可能”与“必将”矛盾;B主语残缺,在“也使他当之无愧”前添加“他的作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