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工艺技术母线制作和装配工艺守则.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68750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439.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工艺技术母线制作和装配工艺守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精编工艺技术母线制作和装配工艺守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精编工艺技术母线制作和装配工艺守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精编工艺技术母线制作和装配工艺守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精编工艺技术母线制作和装配工艺守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精编工艺技术母线制作和装配工艺守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精编工艺技术母线制作和装配工艺守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精编工艺技术母线制作和装配工艺守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精编工艺技术母线制作和装配工艺守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精编工艺技术母线制作和装配工艺守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精编工艺技术母线制作和装配工艺守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编工艺技术母线制作和装配工艺守则.docx

《精编工艺技术母线制作和装配工艺守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工艺技术母线制作和装配工艺守则.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精编工艺技术母线制作和装配工艺守则.docx

精编工艺技术母线制作和装配工艺守则

【工艺技术】母线制作和装配工艺守则

 

xxxx年xx月xx日

xxxxxxxx集团企业有限公司

Pleaseenteryourcompany'snameandcontentv

母线制作和装配工艺守则

编号:

QC/HH-03-2009版本:

B/0

1适用范围

本守则适用于本公司的低压成套开关设备的母线制作和装配,并可作为检验的依据。

2使用材料

2.1铜芯塑料绝缘线(软母线)

2.2矩形截面铜母线(硬母线)TMY,铝母线(硬母线)LMY。

2.3绝缘子

2.4各种规格的铜材接线头(线鼻子)

2.5塑料扎线带

2.6紧固件(螺钉、螺母、平垫圈、弹簧垫圈)。

2.7酒精、热塑管、绝缘带

2.8棉纱、毛刷

2.9锡、焊锡膏、松香

2.10中性凡士林

3使用工具和设备

3.1划针

3.2钻头

3.3榔头、木榔头

3.4板手

3.5样冲

3.6台虎钳

3.7台钻

3.8母排折弯机

3.8扳手、套筒扳手

3.9平锉、圆锉

3.10钢卷尺、直尺

3.11冲床(校平)

3.12锯弓

3.13毛刷、铜丝刷、钢丝刷

3.14锡锅

3.15清洗槽

4工艺准备

4.1看清图纸,按照图纸、技术和设计要求,根据回路额定电流确定母线型号规格,横向

母线一般应比纵向母线大一个等级。

设备内一次母线一般都应布置成硬质母线,除设计要求和布置硬质母线有困难时才布置软母线。

4.2根据元器件安装位置和工艺、技术要求,按照横平竖直,美观而又节约,母线除必要的弯曲外,尽量减少弯曲和接头的原则,确定母线布置走向。

同一工程相同产品的母线布置走向应一致。

4.3准确测量计算每根母线的长度,分清规格,作好记录,并以此下料。

4.4检查元器件表面是否有裂纹或破损,发现有问题的元器件,应及时提出修复或调换合格元器件。

4.5准备和安排好母线加工的场地和母线连接时的位置。

5工艺要求及说明

5.1硬母线

5.1.1选择好合适的型号规格的硬母线,应先对其进行校直。

手工校平校直时,不得用铁榔头直接敲打,而应该用木榔头在平整硬质地面或平台上敲击。

母线应在平台上测量,其弯度每米不大于2毫米。

5.1.2母线按需要的长度下料,冲钻孔后应倒角,清除毛刺,校正平直后,表面不应有明显的锤痕、划痕、气孔、凹坑、起皮等缺陷。

弯曲后不应有裂纹、裂口,母线压接面应平整光洁,无毛刺。

5.1.3按元件安装位置,将母线弯成适当几何形状,母线立弯时皱纹高度不超过2毫米。

母线弯曲处最小弯曲半径按如下表1规定:

 

母线的搭接如图1:

5.1.4麻花弯可用母线折弯机或台虎钳上操作,用台虎钳操作时,注意在钳口上垫上铜板或铝板后,将母线的一端垂直夹在虎口中用活搬手将母线扭转90°,其扭转部分的长度L不小于母线宽度的2.5倍,如图2所示:

5.1.5上、下两电器的接点前后位置距离大时,母线一般应如图3所示形状连接。

5.1.6为防止弯制时母线脆裂,弯曲部位可局部加热,加热温度不得超过表2规定:

表2

母线材料

允许温度

300℃

250℃

600℃

5.1.7同一回路三相母线平弯、立弯、麻花弯的起止点应在同一条线上。

5.1.8双根母线弯制时,母线间应保持与其厚度相同的间隙,片间应按规定放置加强衬垫,两相邻衬垫的垫圈不应相互碰触,应有3毫米以上的间隙。

5.1.9母线的安全载流量截面选择根据下表选择,要符合3C认证型式试验报告产品描述:

表4铜芯绝缘线允许长期载流表

(环境温度40℃)

标称截面积mm2

1.0

1.5

2.5

4.0

6.

70

95

120

150

安全载流量A

16

2

119

0

350

400

5.1.10分支母线及设备引下线与主母线的连接处应保持垂直。

5.1.11母线连接之孔眼,其直径一般只大于螺栓直径1~2mm,孔眼加工应保证孔眼位置的正确、垂直、不歪斜、无毛刺,孔眼间相互距离的误差不应大于1mm。

5.1.12母线的连接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A)距支持绝缘子顶帽边缘或母线分支处50mm以外。

B)距母线弯曲处30mm以外如图1所示。

5.1.13母线与电器元件连接孔,按电器元件孔径大小划线钻孔。

5.1.14母线宽度大而长度短,不能立弯时,可偏向母线一侧划线钻孔,如图4所示:

 

5.1.15母线搭接时,其接触部分的长度应等于或大于母线的宽度,母线间的搭接方式,连接螺钉及要求应符合表5规定。

5.1.15母线搭接部分应加工平整、不粗糙,无毛刺、无棱角。

5.1.16母线的搭接部分应于加工后进行搪锡,其步骤是:

A)清洗:

铝母线放入烧碱(15%浓度的NAOH溶液)中浸泡20分钟左右,铜母线放入盐酸(15%浓度的HCE溶液)中浸泡10-15分钟,除去油污及氧化皮,经清水冲洗后晾干。

B)搪锡:

晾干后的母线应及时(不超过当天)放入锡锅内,用铜丝刷将锡液均匀涂刷在母线上,然后用粉刷(或擦布)将锡清刷平整光亮,搪锡要大于搭接宽度20mm以上。

锡液分配:

锡80%,锌20%,温度控制在430~450℃左右。

C)搪锡质量要求:

外观锡层均匀、光亮,不能有露底、起泡、花斑等现象,有条件可不定期抽样作热烘及水煮试验。

5.1.16搪锡后,宽度在60mm以上的母线规格的母线其接触面可以用母线加工机、压力机麻点压平或光面压平。

5.1.16设备内部母线各搭接面在现场安装,可用TD1-1和TD1-2导电膏涂覆代替搪锡,但考虑到用户无导电膏的困难,设备的母线出线端仍需进行搪锡。

5.1.17导电膏涂覆及注意事项:

A)母线加工后在搭接面上预涂0.2~0.3mm厚的导电膏防止母线搭接表面氧化,要求涂覆面无杂物,涂覆均匀,不宜过厚。

然后用螺钉连接母线,并将挤出母线间隙的导电膏刮掉擦净。

B)TD1-1导电膏适宜在铜—铜、铜—铝、铝—铝母线接触面涂覆;TD1-2导电膏适宜在铝—铝母线接触面涂覆。

C)导电膏容器用后应旋紧,防止水蒸气浸入及灰尘污染膏体。

切勿与苯、甲苯、二甲苯混合。

5.1.18母线各相的颜色以箱、柜(屏)的正视方向为准,相序排列应符合表6规定:

5.1.19由三相分出的单相母线颜色与连接相的颜色相同。

5.1.20分段柜、母线联络柜及装有特殊电器设备的箱、柜,按相序排列造成母线配制困难时,可不按5.1.18条表6规定。

5.1.20母线搭接段及其以外10mm和中间搭接面及其两侧10mm以内不喷漆。

5.1.21接地母线用聚氯乙烯线时用黄绿双色线,用铜、铝排时可喷黑色,或黄绿双色相间。

5.1.22单根母线非搭接面均喷漆,双根母线仅在每根非搭接部位外露面喷漆。

5.1.22喷漆后的母线,漆膜应均匀无流痕、起皮、皱纹,涂漆界线应整齐明显,母线连接处不得有沾漆。

5.1.23用螺栓连接母线时,连接点应符合下列要求:

A)贯穿螺栓的配置,当母线平放时,螺栓由下向上穿,在其余情况下,螺帽应置于维护一侧。

B)连接母线的螺栓、螺帽、平垫圈和弹簧垫圈应经过镀锌表面处理,不能有生锈或打滑现象。

C)母线连接头的垫圈相互之间应有3mm以上的间距,以利于工具操作。

D)母线螺栓的两侧均应加平垫圈,并应在螺帽一侧加装弹簧垫圈。

E)母线的连接螺栓应逐个均匀拧紧,不应过紧或过松,弹簧垫圈压平后略紧,螺纹应露出螺帽1~6扣,不应过高。

5.1.24所有母线接点的接触部分应紧密结合,可用0.05mm×10mm的塞尺抽检,其塞入深度对于母线宽度在60mm及以上者不得超过6mm,母线宽度在50mm及以下者,不得超过4mm,母线接点的接触处不得加塞垫片。

5.1.25母线搭接处接触面要平整,自然吻合。

5.1.26主母线用U板固定时,U板与母线间应留有0.5~1.5mm间隙,而且平整牢固,不应使其所支持的母线受到任何机械应力。

5.1.27地线直接固定在箱、柜壳体的金属框架上,零线用绝缘子支起来安装,零线截面选择要符合3C认证型式试验报告产品描述。

5.1.28用螺钉直接固定在绝缘子上的母线,绝缘子大小选择、支撑间距等根据3C认证型式试验报告产品描述。

5.1.29母线在绝缘子上固定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A)每相母线的支持机构及母线支持夹板的金属零件(双头螺栓、压板、垫板等),应不使其成为闭合磁路。

B)母线固定装置应无显著的棱角,以防尖端放电。

5.1.30箱柜体一次回路带电体之间及带电体与金属骨架间的布置,其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应符合国标和3C认证型式试验报告产品描述。

5.1.31二次线与母线连接可采用在距母排任一边缘20mm左右处钻5.5孔,用M5螺钉连接,边缘离中心线不足20mm的母排可在中心线上钻孔。

5.1.32接地母线安装位置一般在箱、柜(屏)前最下部,必要时也可装于箱、柜(屏)后最下部。

5.1.33母线应有识别相位的便于观测的明显标志。

5.2软母线

5.2.1母线按要求长度下料,校直,压接时先剥去母线端部绝缘层,其长度为接线孔的深度增长1mm左右,将线芯插入接线头孔内进行压接,然后放入锡锅内搪锡,接头用塑料带或热塑管包紧导线。

5.2.2母线绝缘层不能起皱,破裂等机械损伤,多芯线不许有线芯断股或损伤。

5.2.3现场母线安装均应选用相应规格的铜冷压端头,用液压钳冷压,冷压时选择和铜冷压端头截面合适的模具冷压,接头要用塑料带包紧导线。

5.2.4单芯线可用圆口钳按顺时针方向弯成圆圈,其直径比相应螺钉直径大1mm左右,与接点连接后铜芯不得裸露出垫圈,塑料层不许压在垫圈下。

5.2.5多根母线同一方向布线应从短到长,从横到竖分路转角,弯曲半径不

得小于导线半径的三倍,并分相捆扎。

5.2.6母线用塑料扎带均匀捆扎,其距离不大于200mm。

5.2.7母线悬空长度超过500mm,必须使用线卡子或固定板固定,固定位置用塑料蛇形管或绝缘材料包裹母线固定。

5.2.8接线端子背面应与电器端子贴紧固定,不应使电器端子受到额外的外加应力。

5.2.9一个接头最多能安装2根线头。

5.2.10母线用能区别相位的黄、绿、红、蓝、黄绿双色母线制作,如采用一种颜色的母线制作,应有识别相位的便于观测的明显标志。

5.3挂式母线

5.3.1挂式母线可用多芯线或单芯线连接,接线头按软母线接线头要求制作。

5.3.2接线头中心的间距和到母线端的间距A,应以该接线头所用平垫圈之间有>3mm的距离为准来布线。

5.3.3一排位置不够可增加排数。

5.3.4一个接头最多能安装2根线头。

6检查

6.1按图纸、技术要求检查线路是否符合要求。

6.2检查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

6.3母线弯曲,扭转及连接是否符合图纸、技术设计要求。

6.4母线的接触是否正确、可靠,符合要求。

6.5母线各部位涂漆及相别标志是否完整、正确。

6.6母线材料是否有松股、断股、凹坑及裂纹。

6.7清理箱、柜内杂物及工作场地。

 

谢谢阅读!

!

!

随心编辑,值得下载拥有!

专业│专注│精心│卓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